要有光
如何解讀創世記1~3章
摘要:《創世記》這卷書的開頭,並非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是對創造神話般的、充滿詩意的描述。它是歷史敘事,講述的故事與族長、出埃及、建立以色列所呈現的一樣。而且來自上帝,說的都是真的。關於創世,現代的讀者可能無法從創世記1~3章得知自己想知道的一切,但他們會找到自己最需要知道的一切。他們也會發現,這個創世記載與聖經以外的完全不一樣。與以色列鄰國的創世神話相比,唯有創世記卓然而立。
我們如何妥善地詮釋創世記1~3章呢?光是聆聽、閱讀現代注釋家的看法,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答案,會有很多的聲音,他們彼此的意見也不一致。
我只有一個主要的建議。我們學習如何有智慧地解讀創世記1~3章,就跟我們學習有智慧地解讀聖經其他書卷的方式是一樣的。那是怎樣呢?藉由認真對待聖經本身說的話!需要考慮到聖經教導的幾個方面:
讓我們從一個根本問題開始:神的本質。
所以,第一點就是: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神是誰。
神是誰?
神存在嗎?祂是怎樣的神?祂是能用創世記第一章描述的方式創造世界的神嗎?祂是那種能拿亞當的肋骨塑造首位女人的神嗎?像創世記二章21~22節描述的那樣?祂是那種能從西奈山頂用聽得見的聲音說話的神(出19:9-20:22;申5:2-22)嗎?祂是那種能使五餅二魚倍增,因而餵飽五千人的神(約6)嗎?
現代西方世界大多數的精英文化,都不相信那樣的神。相反地,這種文化深受哲學唯物論的影響,說物質是構成世界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某種神存在,祂也不會以聖經描述的方式參與世界,祂不是一位說話或行神蹟的神。
此外,有些人受到「新時代」(New Age)神祕主義的影響,他們相信各種各樣的屬靈權勢,但他們的「神」(如果他們這樣稱呼它的話)是大自然的一種樣貌。
神的問題非常重要,如果神不是像聖經所描述的那樣一位神,那麼聖經要不是個謊言,就是它必須被徹底地重新詮釋。而人們就是這樣想的,世界重點大學的聖經學術研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這樣的假設下進行的:我們解讀聖經的方式必須與現代的世界觀協調一致。因此,這種學術研究敗壞了聖經,隨即這種敗壞就散播到大眾文化裡。
但事實上,神是存在的――聖經所描述的同一位神。所以關於神,西方文化裡的精英都在黑暗中摸索,必須被徹底重新詮釋的是文化,不是聖經。聖經的神觀與一般現代西方觀點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創世記1~3章是展示這種差異的文本――關鍵的文本。
所以,第一點就是: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神是誰。
第二個問題涉及聖經的本質,它是神的話,它是神說出來的。
聖經的神聖作者
第二個問題涉及聖經的本質,它是神的話,它是神說出來的。
對創世記1~3章有各種各樣的解讀,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對於聖經是什麼樣的文本,存在各種潛在的意見。對創世記的學術研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帶著這樣的假設進行的:「神不是創世記的作者」。實際上,學者們否認聖經是神所默示的,這種否認直接出於事先的假設:「神不會說話」。根據現代西方思維,不是「神不存在」,就是「祂並未以特殊的方式參與創世記的寫作」。或者,若祂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祂基本上都聽從人類的作者或作家。無論如何,這些人都漠視神聖的意義,只尋求人類的意義。
顯然,神聖作者的問題對最終得出的意義產生了影響,因為對「作者是誰」的誤判,會導致對「作者的意思」的誤判。或者,根據一些後現代的詮釋進路,字句的文本和與語文本互動的讀者在充滿意義的海洋中漂浮,幾乎與神或人類作者無關。但這種意義的倍增是個錯誤,因為它低估了神說出自己心意,以及帶著特權說話的獨特權威。
因此,值得一問的是,聖經是否有教導神的作者身份。有的,隨處可見。彼得後書一章21節說:「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 神的話來」。這節經文肯定了人類作者的角色:「人…說出…」,但是它強調更終極、決定性的作者是神:「說出神的話來」,還有「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耶穌自己也在許多地方、以各種方式肯定了舊約的神聖權威(太5:17–20; 19:4–5; 26:54;約10:35)。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任何福音派作者的書籍,展示聖經如何肯定自己的神聖作者與權威(提後3:16)。
既然神是真實的神(約3:33),祂的話語是真理(約17:17),祂就是可以信賴的。聖經可以相信,因為它是神的話。當我們讀創世記1~3章――以及聖經所有其他的段落時,這必須是我們的態度。
因此,基於神聖作者這個事實,我們有了詮釋聖經的第二個主要原則,我們要帶著敬意和信任來解讀、研究聖經,而不是帶著疑惑。就像我們必須在現代西方文化對神的觀點上重新詮釋現代西方文化,所以,出於同樣的理由,我們也必須避免仿效文化對聖經的懷疑。我們也要避免人的誘惑,就是挑選討好自己以往喜好的意義,或選擇只相信聖經中與我們的喜好一致的部份。這種挑選只對早已拒絕神的人有意義。
《創世記》的體裁
接下來,讓我們問一下,《創世記》是什麼樣的書卷。與神是誰的豐富性一致,神在聖經中所說的話包括各種形式或文學體裁。神選擇了各種表達方式,為了使我們能吸收祂所說的,在「以各種互補的方式與祂相交」下成長。例如,《詩篇》這卷書是一系列的詩歌和禱告。我們在福音書中看到耶穌的講道(比如說登山寶訓,太五~七)、比喻、神蹟的記載、醫病的記載、釘十字架的記載。聖經有像以賽亞這樣的先知書,包含勸告、神過去行為的回憶錄,以及對未來的預言。聖經也有歷史書,像是《列王紀》上下,有以色列歷史上過去事件的紀錄。
聖經中每個文學的段落,都是由神,同時也是由人類作者構思的(彼後1:21)。聖經正是神打算要說的,不僅在它的內容上,也在它所有的細節上,包括體裁的特色。如果我們尊重神,那我們就應該顧及祂選擇的表達方式。例如,如果一位詮釋者把耶穌丟失羊的比喻(路15:3–7)當成普通的非虛構描述――只是關於一個牧羊人和一隻羊,那將是一個錯誤。它是帶有屬靈觀點的虛構故事,這觀點是在結尾指出的:「我告訴你們:同樣,一個罪人的悔改,比九十九個不需要悔改的義人,會讓天上更有喜樂」(路15:7,中文標準譯本)。耶穌也在靠近比喻開頭的地方表明它是假設的,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如果他(牧羊人)丟失了其中一隻(羊),…」(路15:4,ESV直譯)。
所以創世記1~3章是什麼樣的體裁?我們需要從「把創世記視為一個整體」開始。正是這卷書作為一個整體,指導了我們對其中每一部份的理解。這卷作為一個整體的書有一些植入的詩歌(創49:2–27),但作為一個整體,創世記是希伯來語的敘事散文,其性質類似於舊約其他的敘事書卷,如《民數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
一個關鍵的問題,牽涉到虛構與非虛構作品之間的區別:《創世記》是虛構還是非虛構敘事,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幾種類型的跡象證實它是非虛構的。《創世記》與《出埃及記》一起,陳述了「導致以色列國發展」事件的持續進展。這個國家是真實存在的,這就意味著朝向那終點的發展也是真實的。在向以色列人宣讀《創世記》的時代,沒有任何文學上的跡象表明,現實世界中發生的事件與早些時候發生的事件之間實際上是脫節的。其次,關鍵人物,像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在聖經後面書卷被提起的前提是:他們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像耶穌比喻中「丟失的羊」那樣是虛構的。後來提及早期記載的歷史敘事,像是《列王紀上下》,明顯地暗示感興趣的人可以查記錄看看(例如:王上11:41; 14:19, 29)。
在區別虛構和非虛構作品這件事上有更多的複雜性。人類發言者就可能騙人,他可以假裝給出非虛構的內容,實際上卻是在編故事。如此欺騙的例子發生在列王紀上十三章11~19節,一個被描述為「住在伯特利」的「老先知」的人,邀請一位從猶大來的先知回他家吃飯。為了引誘這位從猶大來的先知,「老先知」蒙騙他說,他有從天使而來的信息,指示他邀請他到家裡作客。列王紀上這段敘述很能說明問題,因為這說明當時古代文化中的人和我們一樣,知道虛構與非虛構作品之間的差異,他們在關鍵時刻也仰仗於這種分別。不僅《列王紀上》,《創世記》本身也說明了這個原則,法老和後來的亞比米勒指責亞伯拉罕沒有說實話(創12:18–19; 20:9–10)。
那麼現在,我們該怎麼看待《創世記》這卷書?它把自己表現為非虛構的作品,就像《民數記》和《列王紀上下》的內容。但它可能是「假裝」的嗎?會不會是騙人的呢?如果僅僅是人類作者,答案我們不能完全確定。因為除了人類作者,《創世記》還有神作為神聖的作者,所以我們能夠確定答案。神不會騙人,所以《創世記》不僅把自己表現為非虛構作品,它實際上講的就是發生在過去的事件。
認為《創世記》是虛構的理論是行不通的,同樣的道理,虛構和非虛構作品混合的想法也是行不通的。對人類作者來說,虛構和非虛構作品混合是可能的。但《創世記》並沒有針對作者給予任何警告,說它是這樣的一個結合體。它把自己表現為非虛構的作品,這是得出結論的關鍵所在。它不是小說,其中描述的事件是真實世界中的事件,不是虛構世界中的事件,也不是以混亂的方式注入其他真實事件當中的虛構事件。
我們從中得出的原則是:創世記1~3章所描述的事件,都曾發生在真實的世界中。
遠古近東
現代關於創世記1~3章的討論,有時候會帶入「與遠古近東文學著作類似」的圖像。有許多來自以色列以外的文學作品,聲稱可以告訴我們世界是如何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其中兩個主要的作品是《埃努瑪.埃利什》〔Enuma Elish〕和《阿特拉哈西斯》史詩〔Atrahasis epic〕),它們是關乎神(複數)的故事。作為一個整體的遠古近東是多神論的,人們相信許多的神。眾神會打架,或者他們會性交,然後繁殖其他作為兒子或女兒的神。與創世記第一章嚴肅的敘述相比,實在是噁心,甚至是褻瀆。
考慮到這一點才是正確的:神(因祂的智慧)知道關於遠古近東的一切。祂時刻護理掌控著世上的一切(詩103:19;哀3:37–38;但4:34–35),儘管祂在道德上並不贊同人類所說或所做的一切。因祂的智慧,祂用有意義的方式向古代以色列人說話,但祂也能夠說一些新奇的、與眾不同的東西。遠古近東的環境並沒有把祂的話語吞噬,聖道只是以這樣的方式印證了環境。
此外,誇大創世記第一章與遠古近東的相似之處是很容易的。在提到世界時,有些明顯的重疊之處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論真實與否,關於世界如何開始的故事,都會提到世界主要看得見的部分。所以我們會聽到水、大地、天空,但《聖經》與遠古近東之間的反差是很明顯的。
第一個反差是「遠古近東顯著的多神論」與「創世記第一章崇高的一神論」。神糾正了遠古近東的思維與實踐,而不是單單重申它。
第二,體裁是不同的。創世記第一章不是一個獨立的敘事,它被植入到一個更大的敘事中(就是《創世記》這卷書),一路通往出埃及的邊緣。這敘事在《出埃及記》仍在延續,真實的人物構成了它的主題,而不是神話。
此外,正如我們剛才觀察到的,《創世記》是散文,主要的遠古近東記載都是詩歌。這個明顯的特點,在尋找相似之處的渴望中往往被淡化了。
最後,創世記第一章沒有直接攻擊多神論和偶像崇拜。舊約中確實有直接攻擊偶像崇拜的段落(申7:25–26; 11:26–28; 12:29–31;賽46;僅舉幾個例子),然而,《創世記》間接地做了它的工作,它沒有「直接」批判偶像崇拜。相反地,它以正面的方式呈現了「創造萬物的獨一真神」的真實性。創世記第一章暗示,既然神以外的一切都是神創造的,那麼這些被創造的東西就不應該受到敬拜。這種呈現方式帶來的結果是,創世記第一章與那些競爭的遠古近東敘事,兩者之間的距離更遠了。《創世記》不會要求直接比較,相反地,唯有它卓然而立。
《聖經》以外的任何典籍,都沒有像《創世記》這樣的內容。因此,它需要獨自地被解讀、被詮釋,我們應該重視它與周圍遠古近東文化有何不同。
如何處理現代科學?
接下來要問的是,我們如何應付來自現代科學的說法。對其中某些說法感到不安,無疑是人們尋求重新詮釋創世記1~3章的動機之一。有些人正在設法,以符合現代科學框架的方式重新詮釋創世記1~3章,從而與現代科學的說法和平共處。
這是個複雜、棘手的問題,我們無法在簡短的文章中處理問題的每一個層面。為求全面徹底,它需要大部頭式的處理(註1),但我們可以提出一些簡短的意見。
第一,現代科學的研究與反思有很多好處,但它也不免受到周邊文化氛圍的影響。具體來說,哲學上的唯物論是有影響力的,它迫使科學家把世界看作是可以還原成物質和運動的,並且在現實中否認神的存在。顯然,這種框架的影響必然會與聖經衝突,因為這兩種世界觀(現代的和聖經的)有衝突。
第二,由於世界觀的影響,基督徒需要認真查驗來自科學家的說法,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所有打著「科學威信」旗號的東西。這並不意味著科學家故意隱瞞真相,但他們通常不會有意識地查驗自身世界觀前提的影響,也許他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前提(像是哲學上的唯物論)實際上並非如此。
此外,在許多科學的領域當中,隨著研究持續發展,科學家彼此之間也會互相爭論。忽視少數群體的聲音是很容易的,但這樣做並非明智之舉。
第三,區別實驗科學與歷史科學是明智的。在實驗科學中,正如標籤所提示的,科學家會進行實驗。他們根據「受控實驗室條件」下的反復觀察來假定規律,科學可觀的實際效益幾乎完全來自於實驗科學。
相比之下,歷史科學是試圖重建過去的研究。直接的實驗無法在過去進行,因為過去已不復存在。在此事情變得很有挑戰性,因為有很多過去的關鍵事件,在宇宙的整個歷史當中只發生過一次。人類登上舞台只有一次,每一新種類動物的現身只有一次,宇宙本身從無到有只有一次,這些事件是獨特的。而且,由於神存在,它們可能是神蹟事件,它們可能超出了實驗科學家目前可以觀察到的規律範圍。
這裡主要得出的原則是,不要太快確定當今科學關於過去的觀點完全符合實際發生的情況,也不要太快確定對現有規律(科學定律)的研究永遠無法解釋過去神所造成的事件。若我們聽到聖經的說法與一些現代科學家的主張有些明顯的差異,我們應該要有耐心,而不是驚慌失措。
創世記1~3章類比的使用
最後,考慮神在創世記1~3章對百姓說話時使用的一般途徑是明智的,祂不需要用一些高技術性展現科學知識的方式來打動任何人。畢竟,祂是神。所有的技術知識,就像任何一切人類的知識,最終都來自於祂。祂在《創世記》所做的,就是向一般人說他們最需要知道的內容。他們需要知道祂是全能的神,他們需要知道,祂創造了他們能看到的一切,甚至是他們看不到的東西。祂創造萬物至少部分是為了人類的益處與祝福,受造物顯出了祂的大能與榮耀(詩19:1–6)。
所以在創世記1~2章,神大量地使用「祂如今仍在進行護理工作」的類比來描述祂所做的一切。舉例來說,祂創造了整個植物「各從其類」繁殖的系統(創1:11–12)。祂在最初的、一次性的創造行動中作成了,但製造新植物的模式會在祂如今的護理工作中持續進行。這些今日與創造事件之間的類比,會幫助一般人理解神所做的一切。
如果我們注意到神對一般人講話,可以幫助我們遠離對創世記1~3章的過度解讀或不充分解讀。如果我們試圖尋找「神究竟如何做到」的技術性細節,我們就會過度解讀它。祂在創世記第一章所做的事,類似於祂如今在護理的掌管下每天都在做的事。但這種敘述意味著類比,而不是等同,我們無法推測超出類比所能給我們的細節。
我們也應該謹防沒有充分解讀創世記1~3章的危險,如果我們僅僅關注「神就是神,祂創造了一切」這個要點,這種不充分的解讀就會發生。這很正確,但無論神在創世記1-3章說了什麼(包括每個細節),都提供了一些可以學習的東西。沒有什麼僅僅因為它不是要點,就可以被捨棄、被擱到一邊的。
時空當中的事件
詮釋創世記1~3章的基本指導方針源自聖經本身,如果我們遵循聖經的指導,我們就會以理解的態度來解讀創世記1~3章。我們不會得到所有問題的解答,因為創世記1~3章沒有說出一切可以說的,關於神如何做事的細節。很多東西仍然是神祕的,但我們確實可以從創世記1~3章獲得對事實的真實理解。神創造了世界和人類,亞當和夏娃在園子裡的悖逆,這些都是時空中真實的事件。
註1:溥偉恩:《救贖科學:以神為中心的進路》(Redeeming Science: A God-Centered Approach) (Wheaton, IL: Crossway, 2006); 溥偉恩:《聖經無誤與世界觀:回應現代人對聖經的挑戰》(Inerrancy and Worldview: Answering Modern Challenges to the Bible)(Wheaton, IL: Crossway, 2012); 溥偉恩:《詮釋伊甸:如實解讀與理解創世記1~3章指南》(Interpreting Eden: A Guide to Faithfully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Genesis 1–3)(Wheaton, IL: Crossway, 2019).
- 作者:溥偉恩(Vern Poythress)
- 譯者:楊忠道
- 原文:刊載於渴慕神英文網站 Let There Be Light
渴慕神網站作者介紹:
溥偉恩(Vern Poythress)是位作家,也是西敏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新約詮釋學教授。他最近的著作包括《認識三位一體:人類知識的視角如何臨摹三位一體》(Knowing and the Trinity: How Perspectives in Human Knowledge Imitate the Trinity)(P&R Publishing, 2018)和《三一神的奧秘:神屬性的三位一體進路》(The Mystery of the Trinity: A Trinitarian Approach to the Attributes of God)(P&R Publishing, 2020)。他擁有西敏、劍橋、哈佛和加州理工學院的學位。
溥偉恩博士在台北改革宗神學院的相關講道
上帝在啟示錄中的可見顯現
從啟示錄看改革世界觀對抗現代的世界觀(溥偉恩)(6集)
重要備註:RTV改革宗電視台只播放部分內容,完整內容購買請洽改革宗神學院 www.crts.edu,謝謝!
以下是本台的VOD點播中文內嵌字幕版本,全球都可收看(含中國地區喔);適合用LINE、WhatsApp、WECHAT分享!使用手機時也支援Google Chromecast與Apple AirPlay電視投放功能喔!
神蹟與神蹟性恩賜-溥偉恩(7集)
重要備註:RTV改革宗電視台只播放部分內容,完整內容購買請洽改革宗神學院 www.crts.edu,謝謝!
以下是本台的VOD點播中文內嵌字幕版本,全球都可收看(含中國地區喔);適合用LINE、WhatsApp、WECHAT分享!使用手機時也支援Google Chromecast與Apple AirPlay電視投放功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