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結束了嗎?(凱文德揚) 

宗教改革結束了嗎?(凱文德揚)

今天如果你問一位基督徒,對正統基督信仰最大的威脅是什麼,他可能會說,是太多掛名的基督徒、性革命,或過時的自由派。但如果是在一百年前,你問同樣的問題,一位基督新教徒幾乎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羅馬天主教。直到近幾十年,也就是短短幾代之間,在美國這個國家裡,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的形像才有所改變——若不是敵人,也至少是站在不同陣營的對手。 

如今多數的敵意已消退。在很大程度上,基督新教與天主教之間的和睦是一件好事。雙方都發現彼此在文化戰爭中是盟友,共同反對墮胎、維護傳統婚姻、抵擋道德相對主義與世俗人本主義。而且,在這個貶低教義的時代,福音派基督徒往往在神學上,反而與敬虔、熟悉正統歷史的羅馬天主教徒,會有更多的共鳴——而非自己新教中的自由派。我個人也從一些天主教作家如切斯特頓(G.K. Chesterton)、理查德·約翰·內斯(Richard John Neuhaus)和羅伯特·喬治(Robert George)身上獲益良多。我也十分敬重天主教會在某些道德議題上堅持原則、不迎合潮流的立場。 

然而,基督新教與天主教之間的神學鴻溝依然巨大,且在某些面向上更為深遠。若我們真正在乎那些對改教家來說最寶貴的教義,那我們就絕不能輕忽地說「宗教改革已經結束了」——彷彿所有的神學高山都已夷平,所有的神學低谷都已填滿,成了一片和諧的平原。 

以下是一些至今仍使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分歧的教義要點。無疑,許多羅馬天主教徒可能並不真的相信(甚至不瞭解)羅馬教會的神學立場。我並不是聲稱我完全知道所有天主教徒在這些議題上的想法或做法,但透過研讀官方教會文件,我們可以對天主教徒「應當」相信的內容有相當清楚的理解。這些內容中有不少是「唯獨聖經」的基督新教徒無法接受的。 

1.天主教會的教會觀點 

自從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以來,羅馬天主教會時常對基督新教採取較為寬容的立場,稱我們為「離散的弟兄」。然而,要成為完整教會的一部分,就必須融入羅馬天主教的聖禮制度與聖品秩序,並且服從教皇的權柄。「與藉著教皇和主教們治理教會中與基督聯合的人,便是加入教會團體。」(《天主教《教理》》第811條)此外,當教皇從他聖座前所頒布的「教皇諭旨」(ex cathedra),這些宣告就會被視為無誤的教義。羅馬教會更是主張有七個聖事,而非基督新教所認可的兩項聖禮(聖餐與洗禮),就是天主教在此兩項聖禮之外還有:懺悔、聖秩、婚姻、堅振禮,以及臨終聖事。 

2.天主教的「聖經」觀 

天主教的聖經正典比基督新教多了數卷「次經」,這包括了《托比特書》、《猶滴傳》《馬加比一、二書》、《西拉書》、《巴錄書》等。此外,天主教的教導也更加強調教會傳統的重要性。儘管許多福音派信徒忽略傳統與古代智慧,天主教神學不僅尊重傳統,甚至還會聖化它們。天主教的《教理》明言指出:「聖經和傳統,兩者都該以同等的熱忱和敬意去接受和尊重。」(《教理》82條)。同樣地,教會訓導權(Magisterium)享有最終的解釋權:「正確地解釋書寫的或傳授的天主聖言的職務,只委託給教會內活生生的訓導當局,」即是與伯多祿(彼得)的繼承者——羅馬教宗共融的主教們。」(《教理》85條) 

3.天主教的「聖餐」觀 

天主教信仰的核心是彌撒,而彌撒的核心則是聖事的慶典。天主教徒相信,餅和酒在祝聖後實質變化為耶穌基督真實的身體與寶血。這些元素不只是記念,更是教會所呈獻的祭物,是基督十字架工作在此時此地的重現:「基督的祭獻和感恩祭的祭獻是同一個祭獻;……只是祭獻的方式不同而 已」(《教理》1367)。 

4.天主教的「洗禮」觀 

天主教教導:「成義是透過聖洗、信德的聖事,賜給我們的。」(《教理》1992)。洗禮不只是象徵性的恩典記號,而是實際傳遞救恩的工具,能洗淨原罪,並使我們與基督聯合。 

5.天主教對「馬利亞」的看法 

天主教教導,馬利亞不僅僅是基督的母親,更是教會之母。她無罪受孕,在地上的生命結束後,她的「身靈一同升天,被擢為宇宙之后」(《教理》966)。她也繼續為教會代求,「不斷為我們獲取永生的恩惠」(《教理》969),「在恩寵的秩序中,聖母是我們的母親」(《教理》968)。她在救恩中的角色並未因升天而停止,故人們稱她為辯護者、輔助者、救急者、中保(《教理》969)。 

6.天主教的「煉獄」觀 

天主教教導,那些在恩典中過世,卻尚未全然潔淨的人,即便確信得救,也需先經過煉獄的潔淨。這種信仰促成了為死者祈禱的傳統:「為使他們得到煉淨,進入天主的榮福直觀中。教會也鼓勵人為亡者行施捨、得大赦和做補贖。」(《教理》1032)。對於從未聽聞福音之人的救恩,《教理》寫道:「一個人若非因己罪而不認識基督的福音及其教會,卻能真心尋求天主,在祂恩寵的感召下,依循良心行事,也能獲得永生」(《教理》847)。 

7.天主教的「功德」觀 

若說天主教教導「你可以賺得救恩」未免簡化與誤導。雖有天主教徒如此相信,但官方教導較為微妙、卻也同樣模糊而令人困惑。《教理》總結說:「在恩寵的領域裡,主動屬於天主,沒有人能夠在皈依之初獲得寬恕與成義的最初恩典。但在聖神與愛德的推動下,我們能為自己及他人賺得那些有助於成聖、增加恩寵與愛德,以及得著永生的恩典。」(《教理》2010) 

8.天主教的「稱義」觀 

天主教教導拒絕基督新教的「義的歸算」。關鍵在於:使我們得到赦免,與上帝和好的義,是一個外在的義,還是歸算在我們身上的義?天主教主張是前者,新教則主張是後者。這區別好比「注入的義」是你手中實拿的一百元,而「歸算的義」是轉入你帳戶的百元。根據天主教的教導,稱義(天主教譯爲成義)不只是上帝根據基督的工作宣告我們有義的地位,它也包括內在的人的更新,與上帝的和好。當然,這些也是好事,但是天主教把這些算作稱義的一部分,也透過它們而稱義——而不是唯獨藉著信心被稱為義。十六世紀天主教,因應宗教改革而召開的天特會議,曾如此宣告:「凡有人主張,人得稱義是唯獨因基督的義歸算給他,或是唯獨因著罪得赦免,排除聖靈注入人內心的恩典與慈善;或主張稱義的恩典全然是上帝的恩惠——那該人就當受咒詛(Anathema)。」(第六屆天特會議 第11條教規) 

基督新教徒與天主教徒是否應彼此尊重?當然。我們是否在重要的道德與社會議題上攜手合作?經常要。我們是否會在天主教會裡遇見重生得救的信徒?毫無疑問。

然而,基督新教徒與天主教徒之間是否仍存重大教義分歧?絕對有重大分歧!我們雖然不可視而不見,但也不應偏袒任何一方。 主啊,求你用真理使我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17:17) 

出處:中文福音聯盟

校稿:MT / RTV 

Kevin DeYoung凱文德揚

作者:Kevin DeYoung(凱文·德揚),萊斯特大學博士,現任北卡羅來納州馬修斯基督聖約教會主任牧師,福音聯盟董事會主席,並擔任改革宗神學院夏洛特校區系統神學助理教授。他與妻子特麗莎育有九名子女。 

點我觀看福音聯盟TGC其他講道

生命中的福音 Gospel in Life-COVER
2009福音聯盟全國大會:託付給我們的福音(提摩太後書)2009-TGC-NC(COVER)
COVER GTC 2014 HK 恩典城市大會系列

以下是本台的 VOD 點播版本,全球都可收看(含中國地區喔)也可以下載;適合用 LINE、WhatsApp、WECHAT 分享!使用手機時也支援 Google Chromecast Apple AirPlay 電視投放功能喔!

福音聯盟 中文 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