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M第三千禧年-摩西五經 - (01:01:03) - 第五集 正確的方向

31 views

影片下載

  1. 介紹    1
  2. 結構    1
    1. 洪水中的拯救                                                     2
      1. 初次立約                                                           2
      1. 存留之約                                                            2
      1. 逃避洪水                                                            3
      1. 出到幹地                                                            3
      1. 神紀念挪亞                                                          3
    1. 新的秩序                                                          4
      1. 挪亞的兒子們                                                        4
      1. 巴別塔的潰敗                                                        5
  3.    6
    1. 洪水中的拯救                                                     6
      1. 關聯                                                             6
      1. 含義                                                              7
    1. 挪亞的兒子們                                                  8
      1. 迦南                                                                        8
      1. 衝突                                                             9
      1. 含義                                                              9
    1. 巴別塔的潰敗                                                  10
      1. 城                                                                    10
      1. 得勝                                                              10
      1. 含義                                                              12
  4. 現今的應用    12
    1. 奠基                                                                13
      1. 盟約                                                              13
      1. 得勝                                                              14
    1. 延續                                                                14
      1. 洗禮                                                              14
      1. 屬靈爭戰                                                            15
    1. 成全                                                           16
      1. 最後的劇變                                                          16
      1. 最後的爭戰                                                            17
  5. 總結    17

介紹

    我記得當我在烏克蘭教書的時候,有一次我趕著在幾分鐘之內搭地鐵去一個地方。我匆匆忙忙的趕到車站,跑下階梯,剛好在車門關上以前跳上火車。  這一趟路要從城這一頭一直走到城的另外一頭。所以我松了一口氣,坐下來調整一下呼吸。過了一會兒,我才突然警覺到我搭上了一班開往相反方向的列車!不用說,地鐵的下一站自然是在好幾哩以外,好像永遠也到不了。等我轉回來重新上路,毫無疑問的,我一定大大的遲到。還記得當時我想了一下:“好吧!情形雖然不是我所期望的,但總算我現在是走對了方向。”

    我想人生中大多數的際遇都是如此。我們的生活從來不是完美的,甚至多半和完美相差甚遠。  我們無論走到那裡,都會面臨許多的困難和挑戰。但是誰都知道走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總比走錯路好。

    這一課的題目是“正確的方向”。我們要研讀創世記6章9節到11章9節這一段經文。從其中找出在挪亞時代的大洪水以後,一個神為他的百姓設立,要他們跟隨的方向。從這段記載遠古歷史的經文中,我們要看見摩西為以色列民提供了一個清楚追尋的方向。這個方向可能不是他們最想要的,但卻是神預定要帶領他們進入豐盛祝福的方向。這一段上古史對基督徒也很重要,因為我們也應當跟隨同一個方嚮往前行。

    我們要分別從三個部分來研讀創世記6章9節到11章9節。第一,我們要研究這段經文的文學結構。第二,我們要探討它的原意,明白摩西為以色列人寫作這些材料的原因。第三,我們要從新約中找出原則,把這些經文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從探討這段經文的文學結構開始,來研讀這一課“正確的方向”。

文學結構

    創世記6章9節到11章9節在遠古的歷史中占了很大的篇幅。我們可以用好幾種不同的方法來為它作大綱。但 為了研讀的目的,我們把這段經文分成兩個主要的部分: 第一段從6章9節到9章17節,我們稱它為“洪水中的拯救”。 在這部分創世記經文中,摩西描述挪亞時代的洪水。 這些材料的第二部分從創世記9章18節到11章9節,我們稱它為“新的秩序”。 它描述發生在洪水以後的幾個重要事件,這些事件形成一些持續的模式,是洪水以後的世界所特有的。為了對這段經文的文學結構有更多的瞭解,我們要深入研究這些主要的段落。讓我們開始探討摩西寫挪亞時代的洪水這段故事的結構。

洪水中的拯救

    近年來,有些解經家注意到挪亞洪水的故事展現出一個相當清楚的文學模式。雖然我們可以用好幾種方法來描述這個模式,但在這一課中我們要說明這些經文是如何形成一個前後對稱的五段戲劇。

初次立約

    故事的第一段記在創世記6章9-22節,我們稱它為:神與挪亞的首次立約。在這段故事中,摩西指出:挪亞是這個敗壞世界裡的一個義人。神向挪亞說話,告訴他為何神計畫要毀滅全人類。我們從創世記6章13節看到:

神就對挪亞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創世記613節)

雖然如此,這故事的第一段也告訴我們,神計畫要藉著 拯救一個人,就是義人挪亞,和他的全家 來重新開始一個世界。為了向挪亞保證他的心意,神與挪亞立下這個首次的聖約。在創世記6章17,18節,我們看到神對挪亞說:

凡地上的。。。無一不死。我卻要與你立約,你同你的妻,與兒子,兒婦,都要進入方舟。(創世記617-18節)

在洪水故事的起頭,神以立約起誓,要拯救挪亞和他的家人脫離將要來臨的洪水。這個約保證挪亞的得救,並且設立他作為洪水以後新人類的起頭。

    我們看過神與挪亞的首次立約如何展開了這段洪水的故事。現在我們要接著來看和第一段對稱的最後一段故事:從8章20節到9章17節,我們稱它為神與挪亞所立的“存留之約”。

存留之約

    這個題目告訴我們:這段經文記載,在洪水以後,神回到挪亞那裡,和他另立了一個約。神決定再給人類一次機會,使他們在世界上開始一個新的秩序。我們讀到創世記8章22節說:

地還存留的時候,稼檣,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創世記822節)

為了確保神設立這個新秩序的心意,在洪水故事結束的時候,神與挪亞立了第二個約。記在創世記9章11-15節說:

我與你們立約,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也不再有洪水毀壞地了。。。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我便紀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創世記911-15節)

所以我們看見,挪亞洪水的故事在一個約的應許中結束,洪水不會再氾濫毀滅世界,因為神在雲彩上立了彩虹,作為一個確實的記號,保證他永遠不會忘記他的應許。這個故事結尾的立約應許,顯明了挪亞在這個上古史中的重要性。他是立約的中保,而這個約要一直延續到未來的世世代代。

    先明白這個故事開始和結束的段落,現在我們可以接下來探討這個洪水的故事中間發生的經過。故事中間的部分,從神的首次立約到展現新秩序的最後立約,可以分成三個主要的段落。

逃避洪水

    故事的第二段記在7章1-16節。我們稱它為“挪亞逃避洪水”。這段材料相當的平鋪直敘。挪亞預備了方舟,把各樣動物帶進去。然後洪水在地上暴發了。但挪亞和他的家人,還有他所召聚來的動物都被安全的關閉在方舟裡。

出到幹地

    挪亞洪水故事的第四段和第二段構成一個戲劇性的反面對照。描寫挪亞“出到乾地”的經文記在創世記8章6-19節。洪水開始漸漸消退以後,挪亞盼望乾地的出現,好讓他可以離開方舟。等了一段時間,乾地出現了。神吩咐挪亞離開方舟,就像以前命令他進去一樣。

神紀念挪亞

    現在讓我們來看故事的中心,或是它的轉捩點:創世記7章17節到8章5節。我們稱它為“神紀念挪亞”。這段經文以洪水氾濫,毀滅地上的一切活物的描述開始,以洪水開始消退作為結束。

整段經文的最中心是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句子。用來解釋為什麼神開始平息洶湧的洪水。摩西在創世記8章1節寫著說:在風暴中,

神紀念挪亞和挪亞方舟裡的一切走獸牲畜。神叫風吹地,水勢漸落。(創世記81節)

因著神的大憐憫,他沒有忘記與挪亞和他的家人所立的約。他紀念方舟裡的乘客,替他們抵擋氾濫的洪水。

    這個挪亞洪水的故事大綱顯明了故事的主要關切。摩西所描述的洪水是一個拯救的故事。雖然審判臨到地上的惡人,但摩西的首要關切是要表明神藉著挪亞,把人類帶進一個充滿極大祝福的世界。

    在探討過創世記6章9節到11章9節的第一個段落以後,我們要接下來看第二個主要的段落,“新的秩序”,記載在創世記9章18節到11章9節。

新的秩序

    從第9到11章,摩西對“新秩序”的記載分成兩個基本的單元。在一方面,創世記9章18節到10章32節的著眼點是挪亞的兒子們。在另一方面,創世記11章1-9節是有關巴別塔的潰敗。雖然表面看來,這兩處經文好像互不相干,但事實上我們發現,它們彼此互為關連的結果,就形成了一個世界新秩序的模式。演變成從那時起直到如今,世界歷史的主要特色。讓我們先來看看有關挪亞的兒子們的記載,和他們在這幅世界新秩序的圖畫裡的貢獻。

挪亞的兒子們

    創世記第9和10章摩西對挪亞的兒子們的記載,包括一個標題和兩個主要的段落。我們發現9章18-19節是一個標題,用來說明創世記這段經文主要是對挪亞三個兒子的描述,和他們在地上分佈的情形。

    照著這標題的陳述,摩西對挪亞兒子們的記載也分成兩個主要的段落。第一,故事從9章20到29節,說明幾個兒子的個別差異。第二,從10章1到32節,描寫挪亞的兒子們和他們的後裔的分佈情形。把這些段落分開來研讀有它的好處。

    第9章20到29節是創世記裡面有名的經文, 論到對含的兒子迦南的咒詛。聽聽摩西在創世記9章24-27節所記的:

挪亞醒了酒,知道小兒子向他所做的事,就迦南當受咒詛。。。又耶和華閃的神是應當稱頌的。。。願神使雅弗擴張。。。(創世記924-27節)

簡單的說,這段故事描寫幾個造成挪亞的後裔之間明顯差異的事件。挪亞咒詛含的兒子迦南。說迦南必給他弟兄作奴僕中最卑踐奴僕。而挪亞卻給其他的兩個兒子閃和雅弗祝福,因為他們以尊重對待他。

    摩西把這個故事收錄在他對洪水以後的新秩序所作的描述中,因為整個人類的種族是從挪亞的三個兒子繁衍下來的。這裡所造成的差異,就帶進了此後在聖經歷史中人類關係的動向。

    挪亞兒子們之間的差異狀況,從第十章挪亞兒子們的分佈情形得到證實。摩西在創世記第10章列出許多含,閃和雅弗的後裔在世界各處散居的地方,包括挪亞之後好幾個世代的分佈情形。根據創世記第10章,雅弗族的人住在迦南北部,東北和西北的地區。除了少數的例外,含族移居到北非。只有含的一個兒子迦南定居在以色列人的應許地迦南。而閃的後裔或閃族人則大半居住在阿拉伯半島地區。

  創世記10章 的記載是具有高度選擇性的,只是為了提供一個人口遷徙的大概模式。但這個大概的模式就已經足夠讓摩西用來說明,在洪水以後的新秩序裡面,一些人類互動 的長期模式。

    看過創世記9到10章,摩西記載挪亞兒子們這段經文的文學結構以後,我們現在可以接下來看描寫洪水以後新秩序的第二個段落:11章1-9節,巴別塔的潰敗。

巴別塔的潰敗

    巴別塔的故事可以分為前後對稱的五個戲劇性段落。第一段在第1-2節,開始的時候,有一大群的人聚居在一個地方。但是相反的,在故事結束的時候,在第8-9節,我們看見神藉著變亂人類的語言把人驅散到世界各地去。

    到底人類怎樣從群居一處,使用同一種語言,演變成散居各處,使用多種語言呢?在故事中間的段落就解釋了事情發生的經過。第二段在第3-4節,描寫一個人類的計畫。他們想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通天的高塔,使他們的名長遠存留,永遠不被埋沒。但在故事的第四段,第6-7節記載了一個神相反的計畫,和人類的計畫相抗衡。神召聚他的天軍攻擊這城,變亂人的語言,使得這個建城造塔的工程停頓了下來。

    這故事的轉捩點在第五節,神來察看這城和這塔。當他看見這個城和其中的居民引以為傲的計畫,就決定要使他們中止建城。

    所以我們看見,根據摩西的觀點,洪水以後的生活,距離我們所期望的樂園還很遙遠。相反的,從描寫挪亞兒子們的敘述中,顯明出在這個新的秩序裡面,包含了許多各個不同的人類群體中複雜的互動關係。還有人對神的叛逆,和最後神打敗這些背叛他的人。雖然這些新秩序裡的結構,聽在我們現代人的耳中可能覺得奇怪,但我們發現,對於摩西寫作這段經文的起初的物件,以色列人來說,這些結構卻清清楚楚的說到他們的經驗。

    看過創世記6章9節到11章9節的文學結構以後,我們接下來要問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摩西要記載這段洪水的故事和隨後的新秩序?對於這些跟隨他前往應許地的以色列人,摩西要教導他們什麼功課?

原文意義

    毫無疑問的,我們可以確定摩西記載有關挪亞的洪水和新秩序的情況,是為了使以色列人知道有關這段遠古時代的史實。但是由於他記載裡的選擇性太高,而又太偏重特殊的主題,讓我們看出他的用意必定不只這些。摩西的寫作不只是作為過往史實的記錄,更是為了引導他當代的以色列人。

    我們要從創世記6章9節到11章9節的三個分段來解讀摩西寫作的目的。 首先,我們要探討洪水故事的原意。接下來,看看摩西對挪亞的兒子們的記載。最後,我們要仔細研讀這段上古史的最後一個階段:巴別塔的潰敗和它原本的含意。讓我們先來看看摩西怎麼樣連接挪亞的洪水和當代以色列人的經歷。

洪水的拯救

    我們要從兩方面來看摩西如何運用這段洪水的故事:第一,他如何建立洪水和出埃及的關聯。第二,這些關聯對以色列人的意義。摩西使用和他自己的生活和事工極為相似的方式來描寫挪亞,藉著這樣來建立洪水和他那時代的關聯。雖然從許多方面看來,挪亞和摩西的生活都不盡相同,我們當然不應該忽略這些相異點。但我們明顯的看出摩西在描寫挪亞的事上,有意讓以色列人認為挪亞就是摩西的前兆或預表。

關聯

    挪亞和摩西之間至少有八個重要的關聯。首先,摩西用暴力的主題來連接自己和挪亞的關係。你必定記得創世記6章13節記載洪水的來臨是因為世界上充滿了暴力。從出埃及記1,2章我們知道早在神呼召摩西以前,埃及人已經用暴力大大的加害以色列人。摩西拯救他們出埃及正是為了解決以色列民遭受暴力的問題。所以,挪亞和摩西的工作都是為了拯救人脫離暴力。

    第二個關聯出現在摩西使用“方舟”這個字上。 創世記6到9章提到挪亞的“方舟”,希伯來文是“TEVAH”。有趣的是,摩西在別處使用這個字,唯一的一次是在出埃及記2章3,5節。在那裡他說的是他的母親放他在裡面的蒲草箱,或是“TEVAH”。雖然挪亞的方舟大如巨獸,而摩西的蒲草箱很小。但摩西在這裡指出一個事實,就是他和挪亞都是藉著方舟,或“TEVAH”從水裡的死亡中被拯救了出來。

    第三,聖約的重要性也建立了挪亞作為摩西預表的這個關聯。根據我們前面所讀的創世記6章18節和9章11-17節,挪亞是代表全人類與神立約的。而我們都知道摩西在以色列人中主要的事奉就是作為聖約的中保。出埃及記19-24章很清楚的記載神揀選了摩西,帶領以色列人來到西乃山,與耶和華立了一個特別的約。

    洪水在審判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成為兩個人之間的第四個關聯。在創世記6-9章,神藉著洪水淹沒地上的惡人,卻拯救保全了挪亞和他的全家。同樣的,出埃及記13-15章告訴我們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卻使海水吞滅了逼迫他們的埃及軍隊。

    第五個關聯是神 在挪亞的時代和摩西的時代,都曾經命令風來驅逐大水。我們從創世記8章1節看到神叫風吹乾挪亞的洪水。同樣的,出埃及記14章21節,在紅海“耶和華使用大東風,使海水退去。。。”

    第六個關聯出現在對牲畜的強調。創世記6章19節告訴我們神吩咐挪亞把牲畜帶進方舟。在出埃及記中至少有四次提到許多的牲畜和以色列人一起離開埃及。正如神定意要挪亞把牲畜帶到他那時代的新世界;神也定意要摩西把牲畜帶進應許地。

    第七,神的紀念這個主題也把挪亞和摩西連接在一起。你必定記得創世記8章1節,在挪亞的時代,當洪水氾濫的時候,神為挪亞所作的一切,因為神紀念他。神與挪亞立約,要帶領他平安渡過洪水的災害。神紀念這個約。同樣的,神向摩西宣告說他要拯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因為他紀念他的約。聽聽出埃及記6章5節,神對摩西所說的話:

我也聽見以色列人被埃及人苦待的哀聲,我也紀念我的約。(出埃及記65節)

神的紀念在洪水和出埃及的事件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最後,自然界的祝福也使挪亞和摩西相連。 挪亞把人類帶進一個新世界。在那裡,神應許賜給他們一個持久穩定,對人類有利的自然秩序。同樣的情形,摩西告訴以色列人說:在應許地上,自然界也仍然持續著它的穩定和對人類有利的狀況。

    有了挪亞和摩西之間的這些關聯,我們就能明白這些平行的對照對以色列人的意義。以及為何摩西要建立這些關聯?

含義

    要解明這段資料原本的用意,我們必須記得以色列民曾經嚴重的背叛摩西,質疑他的權柄,和他籌畫出埃及和征服迦南的智慧。 這些對他事工的挑戰,是促使摩西建立自己和挪亞之間的關聯的原因。

    神使用挪亞,藉著洪水的拯救,把人類從可怕的上古暴力中拯救出來,又在一個享有極大祝福的新世界中重建人類的生活。同樣的,神也揀選摩西,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的恐怖暴力中拯救出來,並且帶領他們進入應許地這個新世界。 摩西為以色列人的計畫與挪亞洪水的經歷實在太相似了,以致沒有人能斷然否認它確實是出自神的手。

    看過洪水拯救的原意之後,我們應該接下來看創世記9章10節到10章32節,摩西對挪亞兒子們的記載。

挪亞的兒子們

    他為何把這些材料列入他的遠古歷史? 他要以色列人注意這些事件的目的何在?在 探討摩西這段記載的時候,我們要來看三個題目:第一,他對迦南的特別關注;第二,衝突的主題;第三,這些主題對以色列人的意義。先來思考摩西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迦南身上。

迦南

    你必定記得當挪亞酒醒了以後,發現含對他的不尊重,而閃和雅弗對他的尊重。接下來很自然的,應該是挪亞向含發怒,咒詛他;祝福另外兩個兒子才對。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聽聽記載在創世記9章25-27節,挪亞所說的整段話,他說:

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又耶和華閃的神是應當稱頌的,願迦南作閃的奴僕。願神使雅弗擴張,使他住在閃的帳棚裡,又願迦南作他的奴僕。(創世記925-27節)

從這段經文,我們看見閃和雅弗因他們公義的行事得到合宜的報償。但在這裡,甚至連含的名字都不提。相反的,卻是含的兒子迦南受了挪亞的咒詛。

    如果我們仔細的讀這個故事,我們就會發現含所扮演的角色和他的兄弟們不同。簡單的說,含除了是迦南的父親這個事實以外,他的重要性微不足道。注意看摩西在這段敘述中怎樣描寫含。9章18節說:

出方舟挪亞的兒子就是閃,含,雅弗。含是迦南的父親。(創世記918節)

同樣用來表明身份的記載也出現在9章22節:

迦南的父親含,看見他父親赤身。。。(創世記922節)

從許多方面看來,含已經淡出,成了這故事中的背景。而由他的兒子迦南取代他的地位,與閃和雅弗並列。

    看了摩西對迦南的特別強調以後,接下來讓我們從他對挪亞兒子們的敘述來看他的第二個關注:就是在洪水之後的新世界裡的衝突事件。

衝突

    在摩西對挪亞兒子們的描述中,衝突的主題扮演了一個主要的角色。忽略了這個主題就是忽略故事中最重要的層面。這個衝突的觀念也在創世記9章25-27節中出現。

 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又耶和華閃的神是應當稱頌的,願迦南作閃的奴僕。願神使雅弗擴張,使他住在閃的帳棚裡,又願迦南作他的奴僕。(創世記925-27節)

注意摩西在這段經文中,為要強調衝突的必然性,他重複三次提到迦南受咒詛。在25節,他宣告對迦南的咒詛說:他必成為“奴僕的奴僕”,就是人所能想像得到的最卑微的那種奴僕。在26節,挪亞預言迦南要作閃的奴僕。在27節,摩西又加上一句話說:迦南也要作雅弗的奴僕。藉著這些重複,摩西要強調的就是一個事實:迦南肯定會被他的兄弟們征服。

  不但如此,更加要注意的是,這段經文描寫閃是征服迦南最主要的得勝者。27節的經文說:“。。。使他(雅弗)住在閃的帳棚裡,又願迦南作他的奴僕。” 挪亞好像是認為:在雅弗與閃的聯手之下,迦南才能臣服於雅弗。事實上,摩西相信閃是帶頭征服迦南的人。

    在這裡,我們看見摩西在這段經文中建立了洪水之後的新秩序裡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重要特性。他知道在人類的未來會引發一場戲劇性的衝突,閃的後裔會制服迦南的後裔。

    從摩西對迦南的注意和衝突的主題這些含義中,我們才能看清,對古時的以色列人而言,挪亞的兒子們所代表的原本的意義。以及摩西為何把這些事件列入洪水之後新秩序的記載裡。

含義

    摩西用這種方式描述新秩序是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原因的。因為閃和迦南之間的衝突,直接說到他的以色列聽眾的需要。它談論到他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層面。

創世記10章18-19節是解明摩西寫作目的的關鍵。 摩西在列出迦南的一些後裔之後,接著說:

後來迦南的諸族分散了。迦南的邊界是從西頓向基拉耳的路上,直到迦薩;又向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的路上,直到拉沙。(創世記1018-19節)

這些十分明確的地理位置關係,對摩西的以色列讀者是非常熟悉的。這些迦南的後裔,或稱迦南人,定居之地從北部的西頓延伸到南部的迦薩;直到所多瑪和蛾摩拉一帶地區。這些定居在應許地上的迦南後裔是摩西特別關注的對象。正如那些蒙神特別呼召的閃的後裔一樣,以色列民也要前往迦南人的地,並且要據為己有。

    所以我們知道摩西記述挪亞的兒子們不單是為了記錄一段過去的歷史,而是為他帶領以色列人前去征服埃及的呼召提供一個歷史的背景。因為這是神為上古的歷史所定的旨意。因為這個緣故,以色列人若是拒絕摩西進迦南地的呼召,就不單是在抗拒摩西。他們實際上是在抗拒神的計畫,就是神為洪水之後的世界所設立的秩序。

    現在我們知道洪水和挪亞兒子們的記述是如何應用在以色列的原讀者身上,接著讓我們來看第三個重點:摩西記在創世記11章1-19節,巴別塔的潰敗這事件原本的用意。

巴別塔的潰敗

    為了知道摩西希望以色列人如何在生活上應用巴別塔潰敗的故事,我們必須從三個方面來看這段經文:第一,摩西對這城的描述。第二,他對耶和華得勝的描述。第三,以色列人前往應許地的意義何在。讓我們先來看他對這城的描述。

    我們注意到巴別這個城名與後來稱為巴比倫的城市有關。摩西時代的巴比倫是一個古代近東名聞遐邇的大城。長久以來是一個文明的中心,它的聲名達到一個傳奇的地步。所以當摩西描寫洪水之後有一個地方叫做巴別,他的以色列讀者一定立刻明白那就是古時大都市中心的起源。

得勝

    創世記11章1-9節的第二個重要特點是摩西對耶和華如何戰勝這個上古大城的描述。在故事的好幾處地方,摩西把巴別居民的看法和他自己準確的看法作為對比,來展現神得勝的大能。舉個例說,讓我們看看摩西如何處理“分散”的主題,或是希伯來文的動詞PUTS。 在一方面,巴別的居民嚴重的關切他們會遭遇到分散的可能性。 在11章4節我們看見他們建造一座城為了“免得(他們)分散在全地。”

    但正好相反,摩西兩次記載神所作的,恰好就是巴別的居民所不願它發生的事。 11章8節說:

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創世記118節)

又在11章9節說:

耶和華在那裡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創世記119節)

在舊約聖經裡“分散”這個詞常常帶有很負面的意思,指的是在爭戰中被徹底打敗。戰敗的士兵潰散遣逃,被敵軍追趕殺戮。 這就是這個故事的含意。摩西把故事描寫為耶和華使人驚駭的大勝利。耶和華招聚他的天軍來與巴別城爭戰,追趕逃遁的居民,使他們分散到世界各地去。

    摩西又用有關城和塔的大小的問題,把他的看法和巴別居民的看法作成對比。根據創世記11章4節,巴別的居民想要建一座通天的高塔,直達他們眾神的所在。摩西卻對他們這個主意嗤之以鼻。他在創世記11章5節記載說:

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創世記115節)

這個譯成“降臨” 的希伯來字“YARAD”在這故事中有一個特別的含義。神不只是注意到這個城,也不只是來到這個城,摩西強調說:耶和華不得不特地從高天下來,就為了看看這個城。在這裡我們看見摩西對巴別居民的狂妄大大地嘲弄一番。在耶和華的眼中,這個城有如一粒灰塵那麼渺小。

    最後,我們注意到巴別的潰敗成了摩西筆下對這古城聲名的嘲諷。“巴別” 在米所波大米的文字中是“神的門”的意思。這個城名表明他們相信他們的古廟塔(ZIGGURAT) 確實是通向眾神只的通道,而他們是置身在天上眾神的保護之下的。

    然而摩西對這個城名卻有不同的看法。既然耶和華已經大大地擊敗了巴別,這個城顯然不是神的門。那麼巴別又是什麼意思呢?摩西給了一個極其諷刺的答案。創世記11章9節說:

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創世記119節)

要瞭解摩西在這節經文的嘲諷,我們必須知道他怎樣玩弄兩個希伯來字的發音。首先他說:這就是那城名叫巴別的原因。 希伯來文“巴別”這個字是來自米所波大米稱呼那地的音譯。 但摩西接著解釋說:這城名的由來是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了人類的語言。 希伯來文的“BALAL”是“變亂”的意思,和“巴別”的發音非常接近。摩西就把它當成對這城的諷刺。 他取笑這個古城說它被稱為巴別的真正原因是,那地方曾經發生過“BALAL”(或變亂)。所以,從摩西的觀點,巴別城在那地方名符其實,不是因為它是神的門,而是因為它是一個使全人類遭受變亂的地方。摩西的嘲諷完全否定了那時代的巴別城所享有的尊名。他在以色列人中引發一場開懷大笑;告訴他們說:因為耶和華他們神的得勝,使這個上古史中最偉大的城成為一個笑柄。

    有了對這城的描述和耶和華得勝的記載,現在我們可以來看看這故事對前往應許地的以色列民具有什麼意義。

含義

  我們都知道在加低斯巴尼亞,摩西送出去窺探迦南地的探子們帶回壞消息。他們宣稱以色列人無法征服迦南地,因為那地的勢力太大。為這緣故,以色列人轉回頭不去征服那地,結果使他們在接下來的四十年在曠野中漂流。 直等到他們的下一代長大成人以後,摩西才又預備帶領以色列人前往迦南。

    從探子報惡信這一個層面,可以幫助我們明白上古巴別潰敗的意義。讓我們聽聽申命記1章28節探子們對迦南城邑的描述:

那地的民比我們又大又高,城邑又廣大又堅固,高得頂天。(申命記128節)

可惜大多數的現代譯本沒有將這節經文對迦南城邑的描述與巴別塔相連。探子們所說的“城邑高得頂天”那個“天“ (NIVSKY) 的希伯來文 “SHAMAYIM”常譯為“天堂”。其實它和創世記11章4節描寫巴別塔的經文:“塔頂通天” (NIVHEAVENS) 所用的是同一個字。兩處經文的意思都是指著這些城市是很難攻克的,因為它們都有高聳入雲的城牆。

    在這裡摩西把上古的城市巴別和迦南的城邑相連。以色列人以為環繞迦南的城牆高得頂天,正如那些建造巴別塔的人以為他們古廟塔的塔頂可以通天一樣。巴別塔和迦南城邑的關聯顯明出摩西的目的。 簡單的說,雖然這些迦南的城邑在以色列民眼前如同天一般高,但它們卻不能與耶和華的能力相比。 因為在上古的時代,耶和華曾經打敗了人間最大的一座城,那城中的塔也一樣高達雲天。  這個古城比迦南任何一個城邑都大,但它卻輕易地被耶和華毀壞了。

    神藉著上古的洪水拯救了人類,使他們進入一個新秩序。他也同樣把以色列人從埃及拯救出來。正如神預定閃和迦南之間必會有爭戰,他也要藉著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前往迦南人的地。正如神打敗了巴別的大城,他也會很快地帶領以色列人征服迦南的城邑。從這些記載上古歷史的經文中,以色列人必能明白跟隨摩西前往應許地的行動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過摩西記在創世記6章9節到11章9節的文學結構和原意。現在我們可以來問第三個問題。這段材料中有那些方面可以應用在我們今天的生活?

現今的應用

    照我們一貫的作法, 我們要根據新約對基督國度三個階段的描述來解釋現代應用的問題。首先我們要來看洪水的拯救和隨後的新秩序如何應用在基督第一次到世上來的國度奠基的時期。接著看這些事件與國度延續時期的整個教會歷史有何關聯 。最後,我們要探討新約怎樣應用這段上古史在基督榮耀的再來時國度的成全。

    如果我們照這個方式來解明摩西上古史的最後幾章,我們就會發現新約把摩西對以色列人原本的用意分成基督國度的三個階段:他過去的工作,現在的工作和將來的工作。讓我們先看看新約如何透過基督的第一次降臨來看這些主題。  

奠基

    在國度奠基的時期,基督為他的百姓所完成的一次偉大救贖,和摩西在創世記6章9節到11章9節所強調的主題互相對應。  我們至少可以從兩方面看到這些關聯:基督作為約的中保,和他的得勝。

盟約

    在一方面,基督藉著約把救贖帶給他的百姓,拯救他們脫離神的審判。我們前面已經談過,挪亞扮演了一個特別的角色,成為約的中保。 摩西根據這個事實向以色列人解釋他自己也承擔同樣的事工。新約也同樣教導我們:基督是我們的拯救者,因為當他到世上來的時候,他成為新約的中保。

    太多時候基督徒常常沒有想到基督是在神的百姓落在神審判之下的時候來到這世上。因為舊約中的以色列人大大地違背了神與他們所立的約,以至耶路撒冷在主前586年被巴比倫人所摧毀,從那時起以色列人從來沒有真正脫離過外族的管轄。但先知耶利米的預言提到將來神要另立一個新約,從火的放逐中救贖一批百姓。在耶利米書31章31節,先知宣告說:

耶和華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耶利米書3131節)

大多數基督徒都知道,新約教導我們基督到世界上就是來作為這個新約的中保。耶穌在最後的晚餐對門徒的談論中,親自承認他自己的這個角色。我們讀到路加福音22章20節,耶穌對他們說:

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20節)

所以我們看見:正如挪亞作為聖約的中保,把人從審判中拯救出來;在國度奠基的時候,耶穌也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成為新約的中保,把那些信他的人從審判中拯救出來。

得勝

    耶穌除了帶進一個新的約以外,他在地上的事工也滿足了在聖戰中得勝的主題。摩西把注意力放在聖戰的主題上,認為這是洪水之後新秩序的一部分。他認定在世界的新秩序裡,以色列人必須前去征服迦南地,他也保證他們必定大大的得勝。相較之下,讓我們聽聽保羅在歌羅西書2章15節如何描述在國度奠基的時候基督的得勝。

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歌羅西書215節)

在這裡我們看見耶穌第一次到世上來的得勝不是政治上的,而是靈性上的。耶穌的死和復活第一次打敗了那時代在世界掌權的邪惡勢力和屬靈權勢。他救贖的工作在眾人當中顯明出來,就像耶和華使上古的巴別塔成為眾人的笑柄,和後來摧毀迦南的高大城邑一樣。

    從這個意義上看來,耶穌不但透過新約帶來拯救,他更藉著他的死和復活勝過靈界黑暗的勢力。跟隨基督的人應該把基督在地上的事工看為在創世記裡面早就應許的最後勝利的開始。

    正如我們所預期的,新約不僅把創世記6章9節到11章9節的主題和基督的第一次降臨相連。它們也可以應用在國度延續的時期,就是我們現在的時候。

延續

  新約裡至少從兩方面來描述基督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來臨之間這段時期與摩西上古史最後幾章的關係。這些觀點直接關係到洗禮和基督徒生活中屬靈爭戰的重要性。在這個世代我們所過的基督徒生活,必定與挪亞洪水和洪水之後建立起來的新秩序所代表的意義相關。

洗禮

    新約中特別有一段經文描述洗禮與挪亞時代透過洪水的拯救之間的關係。聽聽使徒彼得寫在彼得前書3章20-22節上的一段話:

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神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他。(彼得前書320-22節)

在這段偉大的經文中,彼得將國度延續期間每一個人的得救經驗,與挪亞時代的洪水直接相連。首先他提到挪亞和他一家人是藉著水得救。而他們藉著水的得救為人類開了一條路,使他們進入一個承受祝福的新世界。

    但我們也注意到,彼得提到挪亞的洪水和基督徒生活中的洗禮有一個直接的關係。他說:挪亞時代的這水是象徵或預表基督徒洗禮的水。我們在這一課裡面已經談過,挪亞時代的水洗除了世界上可怕的敗壞,帶進一個新的開始,就像摩西經過紅海,除去埃及的殘暴,為以色列民族帶來一個新的開始。同樣的,水的洗禮也除掉信徒的罪,帶他們進到基督裡永遠生命的開始。

    在這裡我們必須很小心注意,在彼得前書3章21節所說的洗禮,只能拯救那些“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的人。換句話說,單憑洗禮時水的潔淨,不能使人得救。只有靠著在基督裡的信心,蒙神赦免,罪被洗淨,這樣的洗禮才代表得救。所以新約把挪亞時代洪水的救贖應用在國度延續的期間,說到每一次只要有人靠著得救的信心來到基督面前,無論男女都是經過清水洗淨的洗禮,進入一個新生命。就像挪亞經過洪水被帶進一個新世界一樣。

屬靈爭戰

    但是,正如我們所討論過的,摩西的上古史指出:挪亞洪水的拯救帶領人類進入一個聖戰中。摩西提醒人注意這個事實,為了勉勵以色列人順從這個新秩序,往前去征服迦南地。同樣的道理,新約描述每個信徒所要面對的屬靈爭戰,也把這個教導應用在國度延續的時期。聽聽保羅在以弗所書6章11-12節怎麼樣談論這個主題:

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611-12節)

這裡和在新約其它的一些經文都明白的教導我們說:今天的基督徒是處在與邪惡的爭戰當中。很不幸,今天很多的基督徒不願意面對他們屬靈生活中的這個層面。就像那些跟隨摩西的以色列人一樣,想逃避前去征服迦南的呼召。但新約的觀點非常清楚。我們必須參與這場屬靈的爭戰。就像保羅在以弗所書6章13節說的:

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以弗所書613節)

如果我們穿上神的軍裝,必能在我們屬靈的爭戰中得勝。

    所以我們看見,新約把挪亞藉著洪水的拯救,和我們藉著洗禮的拯救相連;並教導我們說:正如上古的世界被救贖之後便進入爭戰,基督徒洗禮的救贖也帶領我們進入每一天都必須面對的屬靈爭戰當中。

成全

    知道新約怎樣把上古史的最後幾章應用在國度奠基和國度延續的時期,我們就不難發現挪亞的洪水和上古新秩序中爭戰的主題也用來描述國度的成全。

最後的劇變

    新約的作者把基督在榮耀中的再來描寫為一次最後的劇變和最後的爭戰,來顯明這些關聯。從彼得後書3章,我們找到上古挪亞的洪水和基督的榮耀再來之間一個很明顯的關聯。聽聽在3-6節中怎樣談論這件事:

該知道從末世以來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的私意出來譏誚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因為從列祖睡了以來,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他們故意忘記,從太初憑神的命有了天,並從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故此,當時的世界被水淹沒就消滅了。(彼得後書33-6節)

在這段經文中,彼得改正那些譏誚者的看法,因為他們認為自然界的和諧有序,就證明耶穌不會再回來。他們相信從創世以來,萬物一直都維持它的和諧一致。從起初神的創造直到如今,這世界未曾有過任何干擾。既然萬物從來不改變,他們就認為將來也不會有所改變。

    然而彼得引述摩西有關挪亞洪水的記載來證明事實不是如此。起初神從水中創造了世界,但在挪亞的時代,他卻藉著洪水把世界毀滅了。世界的歷史經歷過一次重大的變故。神在挪亞的時代曾經介入並毀滅這個世界。但是讓我們聽聽彼得在彼得後書3章7節的結論:

但現在的天地還是憑著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審判遭沉淪的日子,用火焚燒。(彼得後書37節)

簡單的說,彼得認為,正如洪水結束了上古的世界,現在的天地也要在基督回來審判世界的時候結束。但要知道這次的審判是用火,不是用水。而且我們知道,在末後的日子,當神決定除去世上罪惡的時候,將會是一場宇宙性的大毀滅,正如上古世代的洪水一樣。

    從這個觀點,新約教導我們用挪亞洪水的角度來看基督的再來。在挪亞的時代惡人遭受審判,從地上被剪除,是經過一次極大的宇宙性變故。當基督在榮耀中再來的時候,將會有一次更大的變故發生,這一次的變故將完完全全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惡人從世上被剪除,而所有跟隨基督的人將要得救,進入一個偉大的,永遠的新天新地。

最後的爭戰

    然而,正如我們前面所討論過的,在上古的歷史中,挪亞的洪水是伴隨著屬神百姓和神的仇敵之間的衝突和爭戰的。照著這個關聯,新約也描述基督的再來會是一次最後的宇宙性爭戰。讓我們聽聽使徒約翰在啟示錄19章11-16節對基督再來的描述:

我觀看,見天開了。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他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他的眼睛如火焰,他頭上戴著許多冠冕,又有寫著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知道。在天上的眾軍騎著白馬,穿著細麻衣,又白又潔,跟隨他。有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並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寫著萬王之王,主之主。(示錄1911-16節)

約翰用這一段具有末世性異象的戲劇化文字宣告說:基督的再來將會有一場全球性的爭戰。基督要親自顯現,毀滅他一切的仇敵。一場永恆榮耀的勝利將要來到那些信靠基督救恩的人面前。而審判和滅亡將臨到那些拒絕他的人。

    所以我們看見,新約描述基督國度成全的時期,是神與罪惡爭戰最終的成全。神始終定意要建立他的國度,打敗一切的仇敵。當基督在榮耀中回來的時候,這個神聖的目的就要完全實現。惡人都要滅亡,在基督裡屬神的百姓要在新天新地裡享受永恆的勝利和平安。

總結

    在這一課中,我們研討創世記6章9節到11章9節。在這段經文中,摩西為以色列人指出一個正確的方向,使他們跟隨他的帶領。我們看過這段經文的文學結構,和摩西如何安排設計這段經文,用來鼓勵以色列人,使他們帶著信心往前行,去征服迦南地。我們也看見新約如何把這些主題應用在基督國度的三個時期。

    在這個墮落的世界我們為基督而活,在面對各樣爭鬥和挑戰的時候,我們要把摩西在古時帶給以色列民的資訊牢記在心。在基督裡,神把我們從罪的轄制中拯救出來,正如他藉著挪亞拯救了上古的世界一樣。但他帶領我們走上一條道路,在那裡,我們必須經歷一段衝突和爭戰的時期,直等到有一天,基督要將最終的勝利帶給他的百姓。我們知道,直到那個時候,我們所在的世界都還不是完美的。但我們確信:在這場與世界的屬靈爭戰中跟隨基督,是走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rtv-download-icon_工作區域-1.png

全系列下載

更多資訊請上:
IIIM(第三千禧年)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