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M第三千禧年-摩西五經 - (00:49:01) - 第六集 結構與內容
影片下載
目錄
- 介紹 1
- 文學手法 1
- 創世記 2
- 亞伯拉罕 3
- 重要主題 6
- 關鍵經節 6
- 展開 8
- 上帝的恩典 8
- 亞伯拉罕的忠心 9
- 賜予亞伯拉罕的福分 10
- 藉亞伯拉罕賜福 11
- 總結 12
介紹
我們都知道世界各個國家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它們各有不同的地理條件,與眾不同的人種,以及獨特的傳統。但這些國家之間有一個共同之處:我們都有關於國家起源的故事。因此我們許多人喜歡聽這些建國元勳的犠牲與所成就的偉業。我們歌頌他們的英雄事蹟。
為什麼我們如此珍惜傳揚這些起源的故事?為什麼這對每一個文化幾乎都具有這麼重要的地位?
理由至少有二:一方面,我們講述國家起源的故事為的是把過去的記憶傳給下一代。我們想讓我們的子女不要忘記他們的根,他們是從那裡來的。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想要牢記起初指導我們立國的那些理想,讓我們的過去為未來指明方向。
對於聖經舊約中上帝的選民而言也是如此。這些古以色列人珍惜他們起源的故事,讓這些故事代代相傳,為的也正這兩個目的。他們講述他們祖先的故事,好讓這些遠久的歷史事件留在他們的記憶之中;好讓這些已成過去的偉大成就不致為人遺忘。另一方面他們讓這些故事代代相傳也是為了提醒他們自己未來所該走的方向。
在我們題名為祖亞伯拉罕的系列中這是第一課。在這個系列中將會探討古以色列人傳述下來的關於亞伯拉罕──他們偉大的先祖的故事。我們將會看到摩西如何寫作創世記的相關章節,好讓當時的以色列人可以記得過去,也因此他們可以更明白上帝所為他們準備的將來。
這是三課系列中的第一課;我們把它叫做“亞伯拉罕的生平:結構與內容”。在這一課當中,我們會集中注意力在創世記亞伯拉罕章節的結構與內容上,藉此鳥瞰亞伯拉罕的一生。摩西如何構成他對亞伯拉罕生平的記載?這些章節的主要關注點何在?
我們將會分為兩個部分來探究亞伯拉罕生平的結構與內容:其一,我們會檢視這些材料的的文學手法。其二,我們會檢視這些章節的重要主題。讓我們先來看亞伯拉罕生平的文學手法。
文學手法
任何時候我們想處理像亞伯拉罕生平,這種主要由記述或故事組成的聖經章節時,我們必須牢記這一點,聖經作者不僅僅是要告訴我們以往發生之事的真相。因著聖靈默示讓他們成為上帝的代言人,所以他們所寫下的歷史是全然真實的。然而聖靈也同時默示他們,讓他們處理他們原本聽眾的需要。所以聖經作者寫作時,也把他們的讀者放在心上。他們特意地構成和描述他們的故事,好讓這些故事對那些聽到之人的生活有所關聯。
當我們來看創世記中亞伯拉罕的生平記載時,我們很有把握,知道這些故事不會歪曲亞伯拉罕生平當中的真實面貌。不過,為了要瞭解這些故事如何能夠直接關聯到摩西的原始讀者,我們也必須特別留意創世記是怎麼樣來描繪亞伯拉罕的一生的。而要能夠開始理解創世記是如何描繪亞伯拉罕的生活情境,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深入探究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的文學手法。
我們將分兩個步驟來探討亞伯拉罕生平的文學手法。第一步,我們將對創世記作為整體做一個概要縱攬,我們要看亞伯拉罕的生平故事怎樣在整個創世記更大的畫面中彼此呼應的。第二步,我們將要查看關乎亞伯拉罕生平的故事結構。我們先來看整本創世記的概要縱攬。
創世記
幾世紀以來,不同的詮釋者對創世記通盤結構素來有不同的理解。有一種做法是根據重複出現的“後代”或者希伯來文所謂的“托累多”這個字,來把創世記分為十個部分。我們必須承認,這種對創世記大尺度的觀點的確有相當的價值。但我們也曾在另一個系列的課程中指出,把創世記一分為三的看法更為有用:創世記第一章一節到第十一章九節是為太古歷史;第十一章十節到第三十七章一節是為前先祖史;而第三十七章二到第五十章二十六節是為後先祖史。
創世記第一章一節到第十一章九節的太古歷史表述了上帝對於世界源起所啟示的真理:從無到有的創造、創造界遭到的敗壞、以及借著淹沒世界的大洪水所展開的重新創造。跟許多古近東太古史的模式相似,這些章節可以視為一個自成體系的文章單元。
在第三十七章二到第五十章二十六節的後先祖史陳述了約瑟和他的兄弟之間衝突、他在埃及崛起掌權、以及他和弟兄和好的故事。許多詮釋者把這節既長又整全的情節叫做關於約瑟的短篇故事。
夾在第一和第三部分的就是創世記第十一章十到第三十七章一節。這些篇章包含了前先祖史,也就是由以色列國最初始的先祖們的故事所構成的集合。在這個系列當中,我們所要關心的就是這個創世記中段其中的一個部分。
大致說來,前先祖史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十一章十節到第二十五章十八節是為亞伯拉罕的一生,而從第二十五章十九節到第三十七章一節是為雅各的一生。現在我們可以會覺這樣的二分法叫人跌破眼鏡,因為在聖經當中我們經常聽見的提法是前先祖有三位: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因此我們可以合理的期待這些章節的文章結構也是一分為三的:第一部分首先告訴我們亞伯拉罕的生平,其次是以撒,再其次是雅各的生平。然而事實擺在眼前,在前先祖史當中沒有那一段是把以撒作為主要人物的。相反的,他只是個過渡人物。他的一生先是亞伯拉罕生平當中交待了一下,然後又在雅各的生平那一部分交待了一下。也因此前先祖史其實只分為兩個主要的部分:亞伯拉罕的生平和雅各的生平。我們在這個系列的關注焦點會放在先祖史的前半段,也就是摩西關於亞伯拉罕先祖的記載。所以讓我們就依創世記十一章第十節到二十五章第十八節所呈現的,仔細來看看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的結構。
亞伯拉罕
既然我們看過了亞伯拉罕的生平在創世記整本書所扮演的角色,我們接下來的焦點要放在:創世紀第十一章的第十節到第二十五章第十八節的文體結構。要點:要探討亞伯拉罕生平的結構,我們會在兩個層次上來看這些章節:一方面,我們會直接找出亞伯拉罕生平的基本單元或者段落,在另一方面,我們會檢視這些不同的故事段落彼此如何編排組成我們在創世記所看到的亞伯拉罕的圖像;讓我們先找出亞伯拉罕生平的基本單元或段落。
摩西將亞伯拉罕的一生分為十七個基本段落或者階段來描述:
1.首先,亞伯拉罕蒙神眷顧的家譜(第十一章十到二十六節)
記載亞伯拉罕家族傳承的家譜
2.接著這一段的是亞伯拉罕一無所成的父親(第十一章二十七到三十二節)
第二個家譜:記載了亞伯拉罕與他父親他拉的遷移漂流
3.亞伯拉罕遷移到迦南(第十二章一到九節)
亞伯拉罕初蒙神召、遠行到應許之地的故事
4.亞伯拉罕從埃及得釋放(第十二章十到二十節)
這段時間裡亞伯拉罕寄居埃及、並蒙上帝搭救
5.亞伯拉罕與羅得的衝突(第十三章一到十八節)
亞伯拉罕的僕人與羅得的僕人之間衝突的故事
6.亞伯拉罕營救羅得(第十四章一到二十四節)
亞伯拉罕赴戰場把為羅得從綁架他的王手中搭救出來
7.亞伯拉罕得到聖約的應許(第十五章一到二十一節)
記錄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保證他會有許多後裔以及永久的家園
8.亞伯拉罕因夏甲而失足(第十六章一到十六節)
這段時間裡亞伯拉罕與撒拉的使女夏甲生了一個孩子,以實瑪利
9.聖約對亞伯拉罕的要求(第十七章一到二十七節)
記載上帝與他所立之約提醒亞伯拉罕對上帝誡命忠實的必要
10.所多瑪和蛾摩拉(第十八章第一節到十九章三十八節)
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毀滅與羅得得救的故事
11.亞伯拉罕為亞比米勒代求(第二十章一到十八節)
亞伯拉罕為非利士人亞比米勒祈禱
12.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和以實瑪利(第二十一章一到二十一節)
以撒出生以及以實瑪利被逐出家門的故事
13.亞伯拉罕與亞比米勒立約(第二十一章二十二到三十四節)
這段時間亞伯拉罕就土地和井水權問題與亞比米勒立約
14.亞伯拉罕接受試驗(第二十二章一到二十四節)
上帝叫亞伯拉罕犧牲他的兒子以撒的段子
15.亞伯拉罕的埋骨地業(第二十三章一到二十節)
撒拉的死與為她購得埋骨墓地的故事
16.為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尋妻(第二十四章一到六十七節)
這段時間利百加成為以撒妻子
17.最後,亞伯拉罕之死及其後嗣(第二十五章一到十八節)
故事尾聲記載亞伯拉罕的辭世及其後裔
我們可以看到,先祖亞伯拉罕的生平就伴隨著這些事件的發展而展開。故事以他年輕時期、在父親的支配下生活作為開始,而以他年紀老邁的辭世作為結束。偶爾我們可以在亞伯拉罕生平的故事情節當中看到伏筆或是隱約的聯結關係。但相較於其他部分的舊約篇章,亞伯拉罕的生平故事可說是以十七個比較獨立的段落所組成的一整個系列。每一個段落都是匠心構畫來報導亞伯拉罕生平中的事件,同時為那些摩西原本的以色列聽眾提拱了特殊的教訓。正如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前往應許之地時,每一個段落都對活在當年之人的生活提供了諸多的指導,如今也同樣為我們現今的人生提供了許多的益處。
既然介紹了亞伯拉罕生平的基本段落,我們現在可以開始探討這些單元是如何統合成一體的。亞伯拉罕的故事如何合而為一?它們是在什麼樣的邏輯之下組合而成的呢?簡單的說,亞伯拉罕生平的故事段落成組地環繞在幾個特定的主題,這些段落組形成了五個對稱或是平衡的步驟。
首先,正如我們所預期的,摩西記載的這位元以色列先祖生平的開端,是從亞伯拉罕的背景以及早年和上帝相遇的經歷說起。這一個段落的故事包括了:亞伯拉罕蒙上帝眷顧的家譜、他一無所成的父親、他的遷徙到迦南。這些章節透過他的家庭背景和他起初遷居於應許之地來說明,亞伯拉罕是怎樣走進他和上帝特別的關係之中的。
亞伯拉罕生平第二組的段落集中在亞伯拉罕早年和其他族裔的交往關係之上,這些接觸見於第十二章十節到第十四章二十四節。其中包括:他從埃及被拯救出來、他與羅得發生衝突、以及他救回羅得這些段落。這三個段落之所以自成一體,是因為它們主要的關注焦點其實都在亞伯拉罕和幾個族裔的代表人物之間的互動關係。在這些章節之中,這位以色列的先祖主要是和以下的這些人斡旋:埃及的法老王、他的侄子羅得、入侵的諸王、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王、以及撒冷王麥基洗德。
亞伯拉罕生平第三段也是最核心的部分集中在亞伯拉罕與上帝立約的關係,記載見於第十五章一到第十七章二十七節。這個部分先祖的生活包括三個段落:上帝給亞伯拉罕約的應許、亞伯拉罕因夏甲而失足、以及聖約對亞伯拉罕的要求。
第四段,包括第十八章一節到二第十一章三十四節,轉向亞伯拉罕晚年和其他族裔的交往關係。這些章節之所以自成一體,是因為它們聚焦於亞伯拉罕和其他族群的互動關係上。我們看到亞伯拉罕和所多瑪和蛾摩拉的關係、我們看到亞伯拉罕為亞比米勒代求;亞伯蘭、以撒、和以實瑪利;以及亞伯拉罕和亞比米勒的盟約。這四個段落進一步說明瞭這位以色列的先祖如何和羅得以及他的家人相互互動,乃至他如何和所多瑪和蛾摩拉居民、以及非利士人亞比米勒互動往來。
正如我們所預期的,見於第二十二章一節到第二十五章十八節的第五段也是最後的一段先祖生活,處理的是亞伯拉罕生平近乎尾聲時所發生的事,特別是他的後嗣和他的去逝。這裡記載了上帝如何試驗他。這裡記載亞伯拉罕買下埋骨的地業。這裡也記下亞伯拉罕如何為他的兒子以撒尋得妻子。同時這裡也記下了亞伯拉罕的死。這些章節把焦點放在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和兒子以撒(亞伯拉罕的真正的嗣子)的身上,把他們放在亞伯拉罕其他的妻子和兒子之前。
由於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的段落相對而言是彼此獨立的,所以許多人第一次讀到亞伯拉罕的生平故事時,他們往往有一種從一個事件漫無目標的漂到另一事件的感覺。讀起來摩西似乎是一會兒提到這個事件、一會兒提到那個事件,仿佛毫無預先構想一般。但儘管有這樣的第一印象,亞伯拉罕生平的故事其實是以一批或一組彼此共有一個中心主題的段落組織而成的。上面的五步大綱揭示出摩西事實上規劃了要講述有關亞伯拉罕生平的內容。拉大尺度的來看,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的記錄像一個前後對稱的戲劇,每一個部分都和另一個相對應的部分彼此對稱。
在第十一章十節到第十二章九節中,我們發現作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亞伯拉罕的家庭背景和他一開始和上帝相遇後的經歷。相映對稱於這個一開始的重點,第二十二章一節到第二十五章十八節的收尾的材料則把注意力放在亞伯拉罕晚年以及他的後代身上。
除此之外,在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第二部分當中,主要是由描寫亞伯拉罕與其他部落或民族的人往來互動的段子組成的。透過迴圈對稱的手法,亞伯拉罕生平的第四部分又回到與第二部分相類似的主題,關注的焦點集中在亞伯拉罕與其他人相交的其他事例上。
最後,在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的中間是關鍵的三章,特別把焦點放在亞伯拉罕和上帝之間所立之約。這三章構成亞伯拉罕生平的關鍵重心所在,同時解釋了亞伯拉罕及其子孫和上帝之間所有立約關係的基本動態。
摩西以細膩的手法來鋪陳敘事。他建構了以色列第一位先祖的文學圖畫,要讓讀者們注意到先祖人生中某些特定的層面:亞伯拉罕受到揀選蒙福和他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亞伯拉罕早年晚年與其他人的互動關係、以及亞伯拉罕與上帝約的關係。我們接下來將會看到,文章的焦點之所以這樣安排,目的是為了要針對以色列人的需要,就是摩西寫這個故事的原本讀者的需要。亞伯拉罕生平的故事教導以色列人如何在摩西帶領他們前往應許之地的路途中,跟隨著亞伯拉罕的腳步。我們在研讀創世記這個部分的時候,我們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見到這個精心安排的重要性。
我們在看過支配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的文學手法之後,我們要進入這個討論亞伯拉罕生平:結構與內容,本課的第二個議題:也就是創世記第十一章十節到第二十五章十八節的重要主題。儘管要描述這些章節內容的取捨方法不只一種,但我們會發現我們剛剛所提的大綱與這些章節的重要主題大略吻合。
重要主題
當然我們都知道,要為任何像亞伯拉罕生平這樣既長又複雜的聖經篇章勾繪出主要的主題,都是件艱巨的工作。要一一列舉所有在這此章節出現過的主題或課題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做的是找出相對其他主題顯得更為突出的重要主題。我們將會看到,這些章節的重要主題不但把亞伯拉罕生平的故事統一起來,同時也幫助我們瞭解故事的主旨,也就是摩西要他的以色列原始讀者從亞伯拉罕的生平故事中得到些什麼。不僅如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上帝要我們從這一段落的聖經中學到的主要功課。
我們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來探究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的重要主題:第一,我們會審視一段關鍵的經節,這個經節交待了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的四大主題。第二,我們會探討這四大主題在這些講述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的章節中如何逐漸開展。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交待亞伯拉罕生平故事重要主題的關鍵經節。
關鍵經節
我相信你一定記得在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的開始,我們可以在第十二章一到三節找到上帝對亞伯拉罕的呼召。當亞伯拉罕還在美索不米亞的吾珥時,上帝呼召亞伯拉罕應許之地去。至今有相當的一段時間,解經家認出這段經文交待了亞伯拉罕生平大故事結構中表現出的幾個最關鍵的主線。讓我們聽聽看摩西在這幾節是如何寫的。
耶和華過去曾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12章1-3節)
這三節經文饒富意義,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法歸納摘要。在文法的層次上,在第一節的第一部分這段經文是以一句開場的引言作為開始。然後接著是上帝對亞伯拉罕所說的話,這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在第一節的後半到幾乎第二節的全部,是由一個祈使語氣動詞後面跟著三個獨立動詞子句組成的。上帝對亞伯拉罕所說的話的第二部分出現在第二節的最後一部分以及第三節當中。這個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具有相同的文法型態。它也是由一個祈使語氣動詞開場,然後後面跟著三個獨立動詞子句。藉由觀察創世記十二章第一到三節的三個分段,我們可以對這段經文有至關緊要的洞察。讓我們聽聽看摩西在第一節是如何簡捷的引出上帝對亞伯拉罕所說的話:
耶和華過去曾對亞伯蘭說(創世記12章1節)
有不少當代譯本正確的注意到,這句話的動詞應當翻譯作耶和華過去曾說而非耶和華說。這樣翻譯十分重要,因為根據司提反在使徒行傳七章二到四節的講道,就歷史事實而言,亞伯拉罕在吾珥受召乃在他的父親他拉死在哈蘭之前。但根據創世記字面上的陳述,我們先看到他拉在創世記十一章第三十二節去世,然後在十二章第一節看到上帝呼召亞伯拉罕。因此,創世記第十二章第一節的陳述乃是倒敘──在時間上倒溯即往,而且應當翻譯為耶和華過去曾說。這段經文回憶起一段亞伯拉罕還沒開始做任何事情來回應上帝的那個更早的時刻──遠在他開始動身離開他的父親到應許之地以前的事。
在這個引言之後,我們看到的是上帝對亞伯拉罕所說的話的上半段。這上半段是以祈使語氣動詞開頭,表示是個命令。創世記十二章第一節,我們讀到以下的句子: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世記十二章1節)
我們可以看到,這一節是以祈使語氣動詞開頭的:離開或者如新國際英文版改寫為離開…往哪裡去。上帝命令亞伯拉罕做一件事:到迦南地去。這是上帝給這位以色列先祖的第一個、也是最首要的命令。
在前往應許之地去的命令之後,根據第二節前半的三個獨立動詞子句,上帝對亞伯拉罕說的話第一部分可以分為三段。讓我們再來看看創世記第十二章第二節: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創世記第十二章1節)
這些字集中在當上帝呼召亞伯拉罕時所賜的福分。首先,上帝說他會讓亞伯拉罕成為大國。第二,祂會給亞伯拉罕繁盛的福分。第三,祂說祂會給亞伯拉罕和他後代子孫大好名聲或者美名。
現在讓我們來看上帝對亞伯拉罕所講的話的後半段。儘管大多數的現代譯本看不出來,不過上帝對亞伯拉罕所說的話的後半和前半的文法結構是平行的。它也是以一個祈使語氣動詞起頭,後面跟著三個獨立的動詞子句。在創世記十二章二到三節我們讀到這樣的話:
“…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十二章2-3節)
在這裡翻譯為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的希伯來文動詞就文法形態而言是個祈使語氣動詞,很可能是為了要平行於在第一節的離… 去。這個祈使語氣動詞並不是用作命令的。這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譯法,諸如你也要叫別人得福、你也會叫別人得福、甚至使你成為別人的祝福。總而言之,這個祈使語氣動詞標誌著一個重要的思路轉換。表明著眼點從亞伯拉罕領受祝福,正如我們在第二節的前半部已看到的,轉向使亞伯拉罕成為祝福他人的管道。
第二個祈使語氣動詞後面也跟著三個動詞子句。這三個動詞指出亞伯拉罕成為眾人之福的過程。首先,上帝說:那賜福給你的,我必賜福與他。這就是說,上帝會把好東西賜給那些正面對待亞伯拉罕的人。當人們對亞伯拉罕好,上帝就會對他們好。其次,上帝許諾: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這就是說,上帝會咒詛那些鄙視亞伯拉罕的人。上帝許諾會對那些把自己當做亞伯拉罕敵人的人毫不留情,來保護亞伯拉罕不受傷害。第三,上帝說:……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乍看之下,第三個重點和咒詛亞伯拉罕的敵人這個主軸似乎有所抵觸,不過上帝答應亞伯拉罕的是:借著賜福給亞伯拉罕之友、咒詛亞伯拉罕之敵這樣的雙重的過程,上帝最終會把祂所賜之福推廣到地上的千家萬戶。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創世記十二章一開始的文法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部分:一個引言,一個焦點集中在上帝會賜與亞伯拉罕的福分,以及另一個焦點集中在上帝會借著亞伯拉罕帶給全世界的福分。
瞭解創世記十二章這些經節的結構十分重要,因為從很多面向來說,創世記中亞伯拉罕的故事說明瞭,上帝許諾給亞伯拉罕的幸福已經在他的一生之中實現了。當摩西描寫這位以色列的先祖時,他寫故事的方法讓人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上帝呼召亞伯拉罕到應許之地去時對他所說的話之上。
有了這三重的文法結構放在心裡,我們可以開始來看亞伯拉罕生平的重要主題如何從創世記十二章一到三節的結構中逐步開展來的。
展開
我們注意到在這幾節中有四大主題。我們會一個個的來檢視這些主題,先從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恩典開始、然後會繼續來看上帝要亞伯拉罕對上帝必要的忠實、再來是上帝對亞伯拉罕所賜的福祉、最後是上帝借著亞伯拉罕所賜下的福祉。
上帝的恩典
第一個主題──在亞伯拉罕生平之中履見不鮮的,那就是:上帝與亞伯拉罕的關係建立在上帝的恩典之上。上帝的恩典可以從第十二章第一節的導言中略有表達。我們已經看過了:在這裡它是這麼說的:
耶和華過去曾對亞伯蘭說(創世記12章1節)
這幾個簡簡單單的詞提醒摩西原始的聽眾:亞伯拉罕跟上帝之所以能發生任何的關係,是因為上帝早在亞伯拉罕還沒做任何事情來服待上帝之前,就走進他的生命當中。
亞伯拉罕蒙召發生在他成人時期相當早的時候。他那時候還沒遠赴迦南;他那時候還沒有征服敵人;他那時還沒有力致於信實守約;他那時候還沒有為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義人祈求;他那時還沒有通過任何信心的試驗。相反的,上帝呼召亞伯拉罕做他特別的僕人,僅僅是因為上帝喜歡白白的施恩與亞伯拉罕。
當然,上帝的恩典不僅表現在亞伯拉罕跟上帝同行的初期階段,上帝的恩典也是貫穿亞伯拉罕人生故事的一大主題,因為上帝在先祖人生的每一時刻都表現出對他的極大憐憫。因為亞伯拉罕是個罪人,他每時每刻都需要上帝的恩慈。譬如,在著名的創世記第十五章第六節,我們可以看到即使讓亞伯拉罕得救的義是個因為上帝的憐恤而來的恩典。我們在那兒讀到:
亞伯拉罕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算]為他的義。(創世記15章6節)
正如使徒保羅在羅馬書四章三節以及加拉太書三章六節所指出的,上帝把義算到亞伯拉罕的頭上這件事告訴我們:這是個憐憫之舉不是給做好事的獎賞。亞伯拉罕是透過上帝的恩典和憐憫,才得接受這個、以及其他種種由上帝而來的福祉。
做為基督徒,我們都知道上帝的恩典在我們生命中是何等的重要。我們知道上帝以白白的恩典讓我們與祂關係得以開始,我們也知道祂以白白的恩典讓我們和祂的關係得以維繫。若是沒有上帝的憐憫,我們會怎樣呢?這一點對亞伯拉罕來說也是同樣的。不只在於此,上帝的恩典對那些摩西為他們講述亞伯拉罕故事的以色列人來說,更是關乎重大。他們同樣需要上帝在他們生命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憐憫。正是為了這個緣故,摩西創作了關於亞伯拉罕生平的故事──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上帝的恩典裡。
亞伯拉罕的忠心
除了上帝的恩典這個主題之外,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創世記十二章一到三節強調亞伯拉罕的忠實。上帝不僅僅揀選了亞伯拉罕來承受他的憐憫;祂對這位以色列的先祖發慈愛之心,所以他才會以信實的順服回應。正如我們前面所見的,創世記十二章一節的第一個祈使語動詞強調的是亞伯拉罕的責任,要對耶和華有特別的忠誠。在那裡上帝命令他說: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世記12章1節)
我們不難想像:這樣的神的呼召其實對亞伯拉罕構成相當高的忠實的要求。他得把他的家鄉和家人拋到腦後,遠走到連他都沒聽過的地方。沒錯,上帝以憐憫待亞伯拉罕,但上帝也同時期待亞伯拉罕以發自內心的忠實事奉來回應衪。
不幸的是,許多基督徒總是傾向於把亞伯拉罕僅僅當作是信心和信靠神的榜樣。這是亞伯拉罕生平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同時也在好幾處的新約經文中再度強調。但我們絕不能忽略這個事實就是:上帝的確命令亞伯拉罕要順服、要忠誠的事奉祂。上帝曾經多次要求這位先祖以忠心事奉他。他得在許多情境之下對神忠實。
也許亞伯拉罕必須忠心上帝的戲劇性的例子見於創世記二十二章,當上帝命令這位以色列的先祖犧牲以撒、獻上為祭時,來證明他所愛的神遠比他所愛的子來得重要。很難想像上帝還能提出什麼比這個更高的要求。
上帝以這種、以及其他的方式要求亞伯拉罕表現出他的忠實,但創世記第十二章第一節讓我們清楚的知道什麼是亞伯拉罕最要緊的責任。在那兒上帝說:
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世記12章1節)
就如同這段經文所顯示的,神要求亞伯拉罕前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亞伯拉罕到達了應許之地居住,而且這個主題在先祖的故事中多次重複的出現。就神為亞伯拉罕和他忠信的子孫後代所設計的更大計畫而言,先祖們前往應許地的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當我們想到摩西受感為以色列人書寫有關亞伯拉罕故事時候,正是他自己帶領他們前往應許之地的時候,我們就一點不難看到這個強調的重點。
身為基督徒,我們瞭解儘管救恩是由上帝的恩典而來的白白的禮物,但上帝期待我們盡己所能的藉由服從祂的誡命,來表現我們的感激之心。摩西也瞭解這個原則。他知道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恩典導致亞伯拉罕的忠實。因為這個緣故,當我們研讀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忠實的要求會一再的出現。摩西知道他的原始聽眾那些以色列人有這樣的毛病。他們很容易忘記在上帝的面前活得忠實的重要性。儘管在上帝拯救他們離開埃及、維繫他們曠野的生活時,已經給了他們無比的憐憫,他們仍舊悖逆上帝的誡命。因為這個緣故,在亞伯拉罕的故事當中他對上帝的忠實是主要的主題之一。這個同樣的主題出現得如此頻繁,以致於不論是摩西原始的以色列聽眾、還是當今的現代基督徒,都會因此受到鼓舞來尋求以信靠順服來事奉上帝。
賜予亞伯拉罕的福分
到目前為至,我們看到:上帝賜給亞伯拉罕豐盛的恩典,同時要求忠信不移的委身事奉他。在創世記第十二章第一至三節我們應當注意的第三個主題就是上帝賜予亞伯拉罕的福分。你會記得上帝在創世記十二章二節對亞伯拉罕說了這一番話: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創世記12章2節)
上帝給這位以色列的先祖有三大福分。第一,上帝說亞伯拉罕會成為大國。他的子孫必會生養眾多。而且他的後裔必能真的成為一個帝國。在當時,亞伯拉罕跟和他在一起的人相對的數目很少。而且亞伯拉罕還沒有他自己的兒子。然而,上帝許諾他說他後代子孫的數目會比天上的繁星還多。
第二,上帝告訴亞伯拉罕說祂必賜福給他。這個說法最有可能是表示亞伯拉罕和他的子孫後代將會得到繁榮無比的福分。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將生活在富饒與富足之中。他們不會是地上的遊民,也不會僅僅是從他鄉遷移而來的喬居者。只要亞伯拉罕和他的子子孫孫做到忠信守約,他們會享有莫大的繁榮豐盛。
第三,上帝所提供的福祉意味著賜給亞伯拉罕至高的名。換言之,如亞伯拉罕遠赴應許之地而且忠信地事奉上帝,他後裔的繁盛與富饒將使他以及他們在全世界得享尊榮。極大的榮耀將歸於這位以色列的先祖及其忠信不移的後裔子孫。
事實上,亞伯拉罕的故事從頭到尾,摩西一再的指出,這些福分會源源不斷的澆灌亞伯拉罕身上。亞伯拉罕得有子孫,他隨著一個又一個遭遇卻日益富足。他成為在那地知名的人物。對那些聽故事的以色列人來說,亞伯拉罕的福分也同時為他們未來的福分帶來莫大的希望。子孫、繁盛、和名聲,這些賜給先祖本人的禮物,不過是上帝將會賜給亞伯拉罕忠信後嗣的更大禮物的預表罷了。
身為基督徒,我們從上帝那裡接受到無窮的福分,多到我們不能勝數。當然,那些跟隨摩西往應許之地去的以色列人也已經收到無盡的福分。上帝把他們從奴隸的枷鎖中拯救出來;上帝使他們滋生繁多;上帝在他們出埃及往應許之地去的一路上保護、持守著他們,而這應許之地更是應許未來莫大福分的土地。但以色列人就像我們一樣,容易忘記上帝所為他們所做的一切,以及上帝所為他們預備的一切。因此摩西記下上帝賜給亞伯拉罕的福分,來提醒他們上帝在他們生命中所賜予他們的福分是如此之多,好讓他們有充滿感激的心。
藉亞伯拉罕賜福
創世記第十二章一到三節除了提到上帝的憐憫、亞伯拉罕的忠實、上帝賜福給亞伯拉罕以外,也特別點出上帝所賜的福祉會透過亞伯拉罕傳到其他民族。記得上帝在創世記第十二章二到三節所說的:
“…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12章2-3節)
這段話要說的就是:亞伯拉罕不只得上帝賜福,天下萬民都會藉他而蒙受福祉。上帝呼召亞伯拉罕到應許之地,為的不只是要賜福給他以及他的子子孫孫豐饒的生活。上帝呼召亞伯拉罕,目的是讓他做為上帝所賜福祉的媒介,好傳給天下萬家萬戶。現在我們很要緊是要記得:這節經文教的是──亞伯拉罕給全世界帶來的福祉會以兩種方式呈現。在創世記第十二章第三節,上帝說: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創世記12章3節)
根據這節經文,亞伯拉罕在全人類中間所扮演的角色就好像一把雙刃劍。因為亞伯拉罕是上帝所喜愛的,當其他族裔的人賜福給亞伯拉罕的時候,也就是當他們尊重他、因此也就是尊崇他所信奉的上帝的時候,上帝會賜福給他們。但是當他們讓亞伯拉罕遭殃、或者起而攻之的時候、那麼也就是藐視亞伯拉罕所信之上帝的時候,上帝就會責罰他們。其他人的命運取決於他們如何對待亞伯拉罕。
在他的一生當中,亞伯拉罕接觸到代表其他族裔的諸多種族,諸如非利士人、迦南人、埃及人和他的侄子羅得,也就是摩押人和亞捫人的祖宗。這些往來互動相當重要,因為這些故事表明了上帝是如何具體實在的履行他的諾言──上帝以他們如何對待亞伯拉罕來決定賜福或者是降禍給他們。這些故事也顯示即使在亞伯拉罕自己所活的那一輩子當中,他已經開始成為這個世界的福祉。
可悲的是,上帝的子民往往很容易忘掉這個重要的教訓。在摩西時代的以色列人就像活在今天的許多基督徒一樣。我們享受到上帝賜給我們的救恩與生命的福祉,但卻忘記了為什麼上帝把這些福祉賜給我們。上帝所賜予摩西所帶領的以色列人每一點每一滴的福祉、賜予今天祂的教會每一點每一滴的福祉,都是為了一個更高的目的而設的。我們蒙受福祉為的是好讓我們可以把上帝所賜的福祉傳遍世界。上帝呼召亞伯拉罕到祂身邊,為的是要叫亞伯拉罕引領普世的萬族進入上帝的福祉。借著摩西上帝呼召以色列人到祂身邊,為的是要叫他們引領普世的萬族進入上帝的福祉。而上帝在今天呼召教會到祂身邊,為的是好叫我們也引領普世的萬族進入上帝的福祉。這個主題對當時領受亞伯拉罕故事的以色列人來說是如此的重要,而即便是對今天所有跟從基督的我們而言,這個主題也是同等的重要。
總結
在這一課中,我們首先檢視了亞伯拉罕生平的概括。我們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這部分創世記經文的結構和內容之上。同時我們以文章結構的脈絡而言,探究了摩西是以那些主題來表述亞伯拉罕生平的故事。
當我們繼續研讀這一系列的課程時,我們會不斷地回到上述的這些基本主題。我們已經瞭解到亞伯拉罕生平故事的五重對稱,我們也看到在亞伯拉罕生平中的四大主題:即上帝的恩慈、亞伯拉罕的忠誠、上帝給亞伯拉罕的祝福、和上帝藉亞伯拉罕所賜的祝福。這些主題不但説明我們洞察亞伯拉罕生平的故事,在寫作的當時對以色列人的寓意所在,同時,也使得我們得以將這個部分的聖經經文應用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之中。

全系列下載

更多資訊請上:
IIIM(第三千禧年)神學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