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M第三千禧年-摩西五經 - (01:10:21) - 第十集 約瑟和他的兄弟們
影片下載
目錄
- 介紹 1
- 結構和內容 2
- 先祖們的不和 3
- 約瑟觸怒兄長們 3
- 兄長們賣約瑟 3
- 約瑟威嚇的掌權 4
- 猶大在迦南地犯罪 4
- 約瑟在埃及的成就 5
- 和好與團聚 6
- 第一次旅程 6
- 第二次旅程 6
- 第三次旅程 7
- 約瑟的恩慈治理 8
- 先祖們的和睦 8
- 雅各的家族遺命 9
- 約瑟的家族遺命 9
- 先祖們的不和 3
- 重要主題 10
- 共同重點 11
- 上帝對以色列施恩 11
- 以色列對上帝忠誠 11
- 上帝祝福以色列 12
- 上帝透過以色列祝福 13
- 特別重點 13
- 全民的合一 14
- 全民的多元 16
- 共同重點 11
- 總結 19
介紹
富有家庭的手足們經常會為了誰能夠得到最多遺產而彼此相爭,尤其是家產要從一代傳到下一代時,即使本來親密和睦的弟兄姐妹也可能為此紛爭,關係破裂,只有上帝能夠幫助他們重建友愛的關係。創世記這本書告訴我們這正是以色列先祖的家庭,約瑟和他兄弟們之間的情況。他們為了父親雅各的產業而互相敵對,憤怨仇恨到到一個程度,似乎無法消除。但是在這一課裡,我們會看到,上帝如何使約瑟與他的哥哥們和解,重建手足的友愛情誼。這樣的和好顯示出整個舊約裡以色列十二個支派應該維持的關係,而且仍然繼續引導現今跟隨基督的人應該持守的關係。
摩西五經的這一課,主要是探討創世記裡關於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那些敘述是記載在創世記37章2節到50章26節,我們要仔細來看約瑟和他兄弟之間充滿糾紛的關係。
在我們探討主題之前,先來複習一下創世記的基本內容,會有助於接下去的討論。在其他幾課裡,我們看到創世記是分為三個主要部份。每個部份的書寫對於摩西原本的聽眾都各有其特別意義。第一個部份是談到太古歷史,是記載在創世記1章1節到11章9節。在這裡,摩西向以色列人顯示,他們蒙召去到迦南地,乃是上帝在歷史的最初時期就確立的旨意。第二個部份是前先祖史,記載在創世記11章10節到37章1節,摩西講到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生平事蹟,如何關聯到以色列人在前往應許之地時所面對的一些問題。第三個部份是後先祖史,記載在創世記37章2節到50章26節,敘述約瑟和他兄弟之間的故事。我們這一課就是著重於創世記的最後這個部份。
我們會看到,摩西寫創世記這個部份的目的,對於他的原本聽眾包含幾個重要教訓。但整體而言,
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教導以色列的眾支派,在他們面對要爭戰和居住應許之地時,應該要怎樣和睦相處。
我們把約瑟和他的兄弟們這一課分成兩個主要部份。首先我們要探討這幾章的結構和內容,看其中的文學手法和書寫題材是如何協力並進。其次,我們要看摩西向以色列眾支派所強調的幾個重要主題,以及這些主題如何引導現今的基督徒。讓我們先來看創世記這個部份的結構和內容 。
结构和内容
每個熟悉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的人都知道其中涉及許多角色,不同的文化場景和幾個複雜的次要情節。這些故事片段是如此錯綜複雜,使得人們很容易專注那些細節,而忽視把所有片段串連起來的主要文學結構。但是留意這幾章的結構和內容如何協力運作非常重要,因為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是一個高度融為一體的戲劇。
創世記37章2節到50章26節,摩西把這幾章的敘述融合成互相關聯的五步曲:
- 故事最初的問題,記載在創世記37章2到36節,描繪出對於約瑟掌權的前景,先祖們的不和。
- 第二階段,或是情節上行,記載在38章1節到41章57節,著重於約瑟威嚇的掌權,他在埃及升到高位。
- 第三階段,記載在42章1節到47章12節,是故事的轉捩點,關乎先祖們在埃及的和好與團聚。
- 第四階段,情節下行,記載在47章13到27節,敘述在埃及約瑟的恩慈治理。
- 最後是故事的收尾,記載在47章28節到50章26節,描述在約瑟的治理之下,先祖們的和睦。
最近幾十年來,有些解經家試圖顯示創世記的這幾章形成一個延展的同心交叉結構。所謂交叉比對的結構,即:
文學結構其核心內容的前後部分是彼此平行或相互平衡。
這些解經方式多半把這個觀點扯到太遠,不過他們倒是指出一個大規模的戲劇性對稱,讓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整個故事敘述得以連貫。
整體而言,我們不難看到故事的敘述開始于先祖們的不和,而故事收尾時,終結于先祖們的和睦。情節提升裡,在埃及約瑟威嚇的掌權,對比著情節落下時在埃及約瑟的恩慈治理。而故事從不和與威嚇到恩慈與和睦的轉捩點,或是樞紐,就是發生在埃及的和好與團聚。我們要按著摩西所敘述的順序來看這些情節。不過明白這個基本的戲劇性對稱,有助於我們檢視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裡的一些細節。
比起創世記其他部份的敘述,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內容展現更多的文學複雜性。它包含一長系列的角色,其中好些人物展現出立體而變化的個性。場景描繪非常鮮明;反諷、幽默和悲慘的情節貫穿始終,敘述裡許多意想不到的轉折,關聯到過去和未來的事件,因此創世記這個部份,對於摩西原本的聽眾所要思量的意義,多於我們所能探索的。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探索解釋每一章中的一些重點內容。
先祖们的不和(创世记37章2-36节)
創世記37章2到36節,摩西開始的敘述顯示最初的戲劇性的問題,就是對於約瑟未來的掌權,先祖們的不和。這開頭的一章裡包含兩個部份,都顯示約瑟家庭裡的不和睦隨著時間而惡化。第一個部份是37章2到11節,描述約瑟如何加劇的觸怒他的兄長們。第二個部份是12到36節,告訴我們,他的兄長們如何賣約瑟為奴隸。讓我們先來看約瑟如何觸怒他的兄長們。
约瑟触怒兄长们
摩西首先把約瑟描述成一個受父親寵愛而天真幼稚的年輕人。例如第3節,雅各給約瑟作了一件彩衣,這讓他的哥哥們非常嫉妒。第4節告訴我們,他們就恨約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而雪上加霜的是,還有兩次,約瑟誇口說出他未來會高過家人的兩個夢。因此第5和第8節,摩西敘述約瑟的哥哥們為此就越發恨他。還有11節提到,他哥哥們都嫉妒他。
約瑟和哥哥們不和睦的原因,我可以提出兩個。第一,他的父親給他作了一件最華美的袍子,他的哥哥們每次看到那件外衣,一定這麼想:“嗨!我真是需要那件衣服,那本應該是我的!” 我們如果留意周圍的情況,會發現我們的社會也有這樣的不和睦,因為有人生活比較富有舒適,而有的人就會嘀咕:“為什麼我不能像那些人那樣?”即使在教會裡也會有這種情況,有人健康,有人多病,因此難免如此自問:“為什麼我們這麼體弱多病?”因此,把最好的給約瑟,而其他人卻沒有,這就造成手足的不和睦。第二,人性的破碎,哥哥們因為弟弟有件華美的外衣,而他們卻沒有,這讓他們非常妒恨。我們人裡面都有妒恨的種籽,不只是那些哥哥們有,我們全都有。然而身為基督徒,我們蒙召首先是要看到這點,認識到妒恨是一個罪,我們才能加以制止。
— 賽普恩·顧琪恩達牧師
書寫了約瑟觸怒他的兄長們,造成先祖們的不和睦之後,摩西轉到第二個部份,記載在37章12到36節,這段經文敘述約瑟的兄長們如何賣他為奴隸。
兄长们卖约瑟他
我們看到哥哥們抓住約瑟,剝掉他華美的外衣,打算要殺害他。最年長的流便試圖要救約瑟脫離,卻是徒然。最後是猶大說服其他兄弟們,說他們應該把約瑟賣為奴隸,而不是殺害他。這個段落止于哥哥們把約瑟被野獸吞吃的虛假惡信報給雅各。哥哥們把約瑟那件被血沾染的外衣拿給雅各看,雅各陷入沉痛的悲哀。
這兩段情節介紹了引人注目的問題,由此鋪設出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整個故事。這是以色列支派的族長們悲慘不和的起頭。
寫完對於約瑟未來的掌權,先祖們的不和這個開頭的問題之後,摩西轉到第二階段,記載在38章1節到41章57節,我們看到情節提升到約瑟威嚇的掌權。
约瑟威吓的掌权(创世记38章1-41章57节)
在這個部份,摩西用了戲劇性的反諷寫法,就是故事中的人不覺察,但他的觀眾卻能看到的情況。首先,約瑟的兄弟們,以猶大為代表——居住在迦南地,他們滿有信心,以為已經止住約瑟能夠比他們優越的情況。他們不知道的是,在遙遠的埃及,約瑟掌權的地位越發高升。上帝將約瑟的為奴生涯,轉成他能超越家人的路徑。
約瑟威嚇的掌權可分為兩個主要部份。首先是38章1到30節,描述猶大在迦南地得罪她瑪。然後是39章1節到41章57節,我們得知約瑟在埃及的成就。我們先來看猶大在迦南地犯罪。
犹大在迦南地犯罪 (創世記38章1-30節)
在這一章,猶大成為舞臺的中心人物,因為在前一章是他,而不是流便,使得約瑟免於被殺害。因此,這個部份敘述著雅各這個在眾弟兄裡占最高地位的兒子,他的一些行動。這一段關於猶大在迦南地犯罪的情節是始于38章1到5節,講到猶大兒子們的出生,而第二節以譴責的口吻講到猶大娶了一個迦南女子。
6到11節我們看到關於猶大的兒子們與她瑪的敘述。首先猶大讓他的長子珥娶她瑪為妻。珥過世後,猶大將她瑪給他的次子俄南。寡婦嫁給亡夫的兄弟,或是娶無後嗣的寡嫂為妻,是定規于申命記25章5到10節,這是為了確保過世的兄長能有後代,也是對寡婦的保護。但是在第9節,俄南卻拒絕讓她瑪能生一個孩子,因此第10節上帝也取走俄南的生命。猶大害怕他第三個兒子,也是幼子示拉,也遭遇同樣命運,所以猶大不讓示拉娶她瑪,反而讓她瑪羞辱的回到她的父家。
12到26節我們讀到她瑪如何誘惑猶大的故事。當她瑪知道自己不能嫁給示拉之後,她裝扮成一個妓女去誘惑猶大。她巧妙的騙取了猶大的印,帶子和他手中的杖,作為當頭。三個月之後,在24到26節,猶大聽到她瑪懷孕了,憤怒的要把她處死。但是她瑪顯示出猶大之前給她的印,帶子和手杖,猶大因此知道自己所作的,而承認自己的罪過。創世記38章26節,猶大這麼說道;
她比我更有義,因為我沒有將她給我的兒子示拉。(創世記38章26節)
這節經文顯示先祖猶大承認,他所犯的罪比她瑪所行的還更惡劣;他的謙卑認罪和悔改是一個好的榜樣。因著認罪悔改,心思轉變,猶大得罪她瑪的故事產生正面的結果,不像之前所記載的,猶大經由迦南婦女所生的幾個兒子,摩西在這部份的結尾,提到猶大經由她瑪生下兩個兒子,那是記載在27到30節;法勒斯和謝拉都成為猶大支派裡的顯著人物。
我們記住猶大在迦南犯罪的事蹟,現在來看與約瑟威嚇的掌權有關聯的第二部份,那是記載在39章1節到41章57節,這段冗長的敘述講到約瑟在埃及的成就。
约瑟在埃及的成就(创世记39章1-41章57节)
這個部份可以分成三個主要段落,第一個段落是記載約瑟從波提乏家到監獄,在39章1到23節。約瑟到達埃及之後,很快蒙受波提乏的喜愛,得以管理他的家產。但是波提乏的妻子企圖誘惑約瑟,當她不得逞之後,反而誣告約瑟行為不檢。雖然約瑟極力抗拒她的親近,波提乏還是相信妻子的誣告,而把約瑟下在法老的監獄裡。在那裡,約瑟很快得到監獄長的信賴。因為這個情節是接著猶大得罪她瑪的故事,因此很清楚顯出其間的不同:猶大早先的放蕩淫亂對比約瑟道德的純全。
當我讀著猶大和她瑪的故事時,幾乎覺得這一章似乎不應該放在這裡。但是如果你認真的讀上下文,就會明白上帝為什麼在此安插這個故事,把它放在已經開始的約瑟故事之後。我想祂的目的是要顯出其中的差異,一個不公義的人對比一個公義的人。約瑟極力抗拒波提乏妻子的性誘惑,而猶大竟然心甘情願與妓女淫亂,即使對方可能是個廟妓。你可以看到這其中的對比,也看到上帝要以長子的雙倍福份來祝福約瑟,雖然約瑟不是頭生的,而然,卻是他帶領他們全家行在公義的路上。
— 司提反·布萊默博士
第二,在40章1節到41章45節,約瑟從監獄到法老宮廷。在這個段落,摩西解釋約瑟如何因著替法老的兩個官吏解夢而得以掌權;後來他又替法老解了七個豐年和七個荒年的夢。
第三個段落,在41章46到57節,摩西總結約瑟在法老宮廷裡掌權。在這個段落裡,摩西講述約瑟在埃及位高權重,僅次於法老,他是如何行使他的權柄。在約瑟成功上升的每個段落,摩西總是清楚表明,約瑟得以掌權,不是靠著他的靈巧機智,而是因著上帝的手。
我們已經談過了對於約瑟未來的掌權,先祖們的不和,以及約瑟在埃及威嚇的掌權,現在要來看故事的中心轉捩點:在埃及先祖們的和好和團聚,記載在創世記42章1節到47章12節。
和好與团聚(创世记42章1-47章12节)
和好與團聚這個中心敘述,包含約瑟的家人從迦南到埃及的三次緊密關聯的旅程。第一次旅程是記載在創世記42章1到38節。第二次旅程是在43章1節到45章28節,第三次旅程是在46章1節到47章12節。讓我們先來看第一次的旅程。
第一次旅程(创世记42章1-38节)
第一次旅程是三個之中最簡單的,可以分成三個部份。首先是42章1到5節,因為大饑荒,從迦南兄弟們前往埃及。在這個部份,雅各差遣了約瑟的所有兄長們去埃及買糧食,只留便雅憫在家。
第二個部份,在42章6到28節,講到發生在埃及的事情,就是約瑟認出他的哥哥們。約瑟沒有顯示他的身份,反而測試他兄長們的品格,要他們回迦南去帶便雅憫來埃及。起先,約瑟威脅要把他們全拘留在監獄裡,只讓一個人回去帶便雅憫來埃及,於是那些兄長們意識到他們遭報應的時候到了,42章21節,他們彼此說:“我們在對待弟弟的事上實在有罪[新譯本]”。三天之後,約瑟留下西緬,讓其他人回去帶便雅憫。約瑟吩咐人把糧食裝滿他們的袋子,連同他們來買糧的銀子也放在裡面。那些兄長回去時,其中一個發現袋子裡的銀錢,他們就非常驚懼,在28節喊著:“這是上帝要向我們做什麼呢?”
第三個部份是29到38節,敘述兄弟們回到迦南所發生的事情。他們試著說服父親,讓他們帶便雅憫同去埃及,但是雅各拒絕,因此兄長們只好留在迦南地。
第二次旅程(创世记43章1-45章28节)
我們簡短的看了第一次旅程,現在來看第二次旅程發生的事情,記載在創世記43章1節到45章28節。雖然比第一次的行程複雜些,第二次旅程也可分成三個主要部份。第一個部份是43章1到14節,是兄弟們前往埃及之前的事情。他們的糧食已經吃完,雅各最後同意讓便雅憫和他的哥哥們一起去到埃及。
第二個部份是43章15節到45章24節,包含了幾個冗長的描述,講到發生在埃及的事情。首先是43章15到34節,約瑟在他的家裡盛宴款待他的兄弟們,但是他依然沒有洩露他的身份。43章30節敘述約瑟見到便雅憫,心裡激動,還離開房間,偷偷痛哭一番。
4 4章1到13節,約瑟繼續測試他的哥哥們,吩咐家宰把他們的袋子裝滿糧食,各人的銀錢依然放回,又在便雅憫的袋子裡放了一個銀盃。約瑟讓他的兄弟們回迦南地去。在約瑟的授意下,家宰追上兄弟們,在便雅憫的袋子裡“找到”銀盃,於是將他們全帶回約瑟的家裡。
14到34節猶大懇請約瑟開恩,在16節承認道:“上帝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猶大然後無私的願意替代便雅憫,留在埃及。約瑟被猶大謙卑的懇求感動,在45章1到15節,約瑟終於向他的兄弟們顯示自己的身份。45章2節告訴我們, “[約瑟]放聲大哭,埃及人和法老家中的人都聽見了”。第7節約瑟說明是上帝派遣他去到埃及,“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 他吩咐他的兄弟們要把父親雅各帶到埃及,這個場景結束於14到15節的一個動人的場面,約瑟和便雅憫抱頭痛哭,約瑟也和其他兄長們彼此親嘴和交談。
約瑟故事的中段講到約瑟和兄弟們的和好。他已經被賣到埃及,從苦難中掙扎出來。饑荒發生後,約瑟的兄長們去埃及買糧,舒解饑荒。但是在過程中間,特別是45章,我們看到一個輝煌的景象,那是整卷創世記裡最戲劇性和動人的情節之一,就是約瑟終於和他的兄長們和好,他們彼此擁抱,大聲痛哭。這一章和之前的,都描述他們的哭泣,哭到連埃及人都詫異他們為什麼那麼痛哭。之前兄弟們是那麼不和睦,到那時他們團聚和好,那是多麼美好的一個場面。這樣的手足合一來自約瑟先測試他的哥哥們,發現他們已經改變。不再如同過去,像起初那樣要謀害他的性命,又欺騙他們的父親。他們已經改變,其中特別是猶大的言行,更凸顯出他們的轉變。和好來自于這些哥哥們的轉變,而約瑟本人也有改變,他已經從一個急躁輕率,為自己的夢等諸如此類的事驕傲自滿的人,變成一個權重位高卻大有憐憫的人。從那幾章記載的那些轉變,他們如今在一起,抱頭痛哭的場面是何等寶貴,那個景象也必然深印在摩西時代的以色列人心裡。
— 理查·伯瑞特博士
然後45章16到24節,法老吩咐約瑟要他的兄弟們回去接雅各過來。20節法老應許約瑟“埃及全地的美物都是你們的。” 約瑟照著法老的意思,指示他的兄弟們要持續這樣的和諧關係,24節約瑟告訴他們:你們不要在路上相爭。
第二次旅程的最後,45章25到28節,敘述兄弟們回到迦南地。他們告訴雅各在埃及發生的事情,最後雅各同意和他們一同去到埃及。
談過了第一和第二次旅程先祖們的和好與團聚,我們接著來看創世記46章1節到47章12節的第三次旅程。
第三次旅程(创世记46章1-47章12节)
第三次旅程分成兩個主要部份。首先是46章1到27節,敘述再次兄弟們前往埃及,但這次還加上雅各。1到7節,我們讀到他們的行程,還有上帝再次保證雅各會在埃及蒙受祝福;旅程就此終結。46章8到27節是和雅各同去埃及的兒子與孫子們的名單。
其次,正如第一和第二次的旅程,46章28節到47章12節這個部份敘述在埃及發生的事情。46章28到30節講到由猶大主導的,雅各與約瑟的團聚。接著是46章31節到47章12節,法老歡迎約瑟的家人,吩咐他們要在約瑟的照顧之下住在歌珊。
寫完先祖們的和好與團聚之後,摩西轉到第四階段,故事開始下行,47章13到27節摩西講述在埃及約瑟的恩慈治理。
约瑟的恩慈治理(创世记47章13-27节)
47章13到26節,我們看到饑荒的情況隨著時間越發嚴重。約瑟設法讓埃及和迦南地的人都有糧食可吃。他借著收購埃及和迦南人的牲畜和土地來養活他們,也鞏固法老的權利。在這個過程中,他拯救了無數的生命。
敘述的末了,創世記47章27節,摩西提到約瑟的治理,如何讓雅各和他的兒子們受益,摩西如此寫著:
以色列人住在埃及的歌珊地。他們在那裡置了產業,並且生育甚多。(創世記47章27節)
緊接著起初先祖們的不和,故事上行到約瑟威嚇的掌權,兄弟們的和好與團聚,還有在埃及約瑟的恩慈治理,我們來到摩西關乎約瑟和他兄弟的故事最後階段。創世記47章28節到50章26節,約瑟一大家人在約瑟治理下經歷先祖們的和睦相處。
先祖们的和睦(创世记47章28-50章26节)
這個最後階段化解了開頭族長們不和睦的問題。把焦點集中于約瑟家人的和諧關係,如此確立以色列所蒙受的祝福,這對於摩西最初的聽眾是特別的重要。
講到先祖們的和睦的這幾章可分為兩個主要部份。首先是創世記47章28節到50章14節,摩西把焦點集中於雅各在他晚年所作的持久性家族遺命。然後是創世記50章15到26節,我們看到約瑟持久的家族遺命。讓我們先來看雅各的家族遺命。
雅各的家族遗命(创世记47章28-50章14节)
這個段落始於雅各臨終時期,47章28到31節,摩西說明雅各要求約瑟起誓要把他埋葬在迦南地。然後48章1節到49章28節,我們讀到在兩個關乎雅各給予祝福的聚會場面。
第一個會面記載在48章1到22節,雅各私下祝福約瑟和他的兩個兒子,以法蓮和瑪拿西。約瑟在此領受雙倍的產業,這通常是給予長子的尊榮,因為雅各決定對待以法蓮和瑪拿西如同他自己的兒子,地位和他們的叔伯是一樣的。然而沒想到的是,雅各把約瑟的次子以法蓮置於約瑟的長子瑪拿西之上。
在私下給予約瑟和他的兒子們祝福之後,49章1到28節記載,雅各所有的兒子們也領受他最終的祝福。雅各召聚了所有的兒子們一起,然後先祖一個一個的,按著他們各自的所行所為,給予合宜的祝福。依照雅各最後的祝福,這些安排是要代代相傳的。
這個部份結束於創世記49章29節到50章14節,我們看到雅各的過世和埋葬。經文告訴我們約瑟完成他父親要埋葬在迦南的願望,然後他就回到埃及去了。
在約瑟治理之下,先祖們的和睦不只包含雅各的家族遺命,也含有約瑟的家族遺命,記載在創世記50章15到26節。
约瑟的家族遗命(创世记50章15-26节)
這個扼要的段落可分成兩個簡短的報導,50章15到21節約瑟對他的兄弟們再次保證他對他們的善意。約瑟的哥哥們求取他的饒恕,而約瑟恩慈的原諒他們。
在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裡,我們看到的重點之一就是饒恕的力量,即使周遭處境對我們而言非常艱難,而其他人卻沒有在同樣困難的情況裡,我們還是信賴上帝對我們有美好旨意。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是他們把我放在這樣的情況裡!”但是,我們發現,儘管約瑟知道是哥哥們把他販賣為奴,他對他們所行的回應卻是信賴和順服主的旨意,乃是上帝命定他要來成就一個獨特而重要的使命。
— 麥克爾·瓦爾科爾博士
創世記50章19到21節,約瑟告訴他的哥哥們:
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上帝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現在你們不要害怕,我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婦人孩子。(創世記50章19-21節)
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完結於創世記50章22到26節,約瑟要他的兄弟們起誓。創世記50章25節這麼描述:
約瑟叫以色列的子孫起誓說:“上帝必定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搬上去。”(創世記50章25節)
根據創世記,這個誓言是約瑟在臨終之前和他兄弟們最後的互動。約瑟的兄弟們代表他們的後代,答應約瑟,當上帝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他們會兌現約瑟的心願,帶著他的骸骨,然後把他埋葬在應許之地。
約瑟最後對他兄弟們和家人的遺言是“上帝必然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搬上去。”身為埃及的統治者,一旦約瑟過世,他的屍體必然是被用香料薰存,收殮在棺木裡。每次他們看到這個棺木,就想起上帝給約瑟的應許,給他們先祖們的承諾,說他們都要回到那地。約瑟說:“你們要帶著我的骸骨一起去,讓它們跟你們一起到應許之地。”他那遺留的骸骨要來領受上帝的應許。因此當猶太人離開埃及時,摩西帶著約瑟的骸骨與他們一起出去。此外,在那四十年的歲月裡,那些骸骨成為一個象徵,一個視覺輔助,表明上帝給予的極大應許,以色列子民必要進入應許之地。那些骸骨至終埋葬在示劍,我認為它所顯示的原則非常簡單:上帝的應許比生活中任何事物都還真確,上帝必然信守祂的承諾。
— 萊瑞·沃特斯博士
約瑟和他的兄弟們這一課到此,我們已經探討了摩西描述的結構和內容,現在要來看這一課的第二個議題,就是這幾章的幾個重要主題。
重要主题
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對於創世記最初的聽眾有許多提示,超乎我們在這裡能夠講述的;如果要談現今的應用也是如此。但是當我們從原本聽眾的景況來看這幾章,會發現到有幾個重要主題凸顯出來。當然這些主題無法涵蓋約瑟的故事書寫時要給予原本聽眾的所有影響,也無法闡明所有我們現今應該有的應用;不過這些主題給我們一個方向,來明白創世記這個部份的一些最重要的特質。
我們採用兩個方式來看這幾章的一些重要主題。首先,我們要來看約瑟的故事和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故事都有的一些共同重點;然後,我們要更仔細的探討凸顯在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裡的兩個特別重點。讓我們先來看一些共同重點。
共同重点
我們從創世記的其他幾課裡看到,關於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故事裡有四個重要主題,而這幾個主題也同樣出現於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裡,也就是強調上帝對以色列施恩, 要求以色列對上帝忠誠,上帝祝福以色列,還有上帝透過以色列祝福其他人。讓我們稍微花點時間思想在聖經的這個部份,關於上帝施恩給以色列這個主題。
上帝對以色列施恩
聖經經文用特別的文字描述上帝的恩典,憐憫和良善,但是我們在約瑟的故事裡很少看到這些詞語;然而我們還是能看到上帝施恩的這個主題貫徹在這幾章裡。在我們所謂的約瑟時代的“那個世界”,上帝不時的會提醒約瑟和他的家人關乎祂過去的恩典,就是在他們的年日之前祂所施行的恩典。上帝也在每個轉捩點上對約瑟和他的家人顯示祂持續的恩典。而當上帝指向未來的事件時,祂經常指明約瑟和他的家人有一天要領受未來的恩典,特別是回到應許之地的恩典。
但是這三種恩典並不單只是塑造約瑟的故事,摩西書寫約瑟的景況裡上帝的恩典,為的是讓他原本的會眾能反思到在“他們的世界”裡,上帝多方的對他們顯示祂的恩典。
同樣的,身為基督的跟隨者,上帝對約瑟和他家人施行的恩典也適用于現今“我們的世界”裡。當然我們能應用在許多方面,不過我們還是從基督國度的三個階段來思想,比較有所幫助。從我們新約的角度,上帝對於約瑟和他兄弟們的過去恩典,若是要適用於我們,那就是在國度的奠基開啟時,顯示於基督第一次的降臨。每次我們在約瑟故事裡看到上帝持續的恩典,就被提醒在整個基督國度延續進展時,在我們每天生活中上帝持續的施恩。而且如同約瑟和他的家人期盼上帝未來的恩典,在基督國度的成全圓滿時,我們同樣期盼,上帝的恩慈顯現於新天新地裡。
隨著上帝對以色列施恩這個共同重點,我們接著來看以色列需要對上帝忠誠。
以色列对上帝忠诚
關於約瑟與他兄弟們的“那個世界”,摩西敘事的不尋常特質之一,就是他都沒有提說從上帝而來的命令或是口頭指示。摩西反而是要以色列人按著在“他們的世界”裡所領受的律法,來衡量約瑟在他的世界裡對上帝的忠誠。
當然摩西知道那些先祖們不可能靠著對上帝律法的忠誠來得著他們的救恩,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他們在故事中每個階段的順服與否,顯示出他們內心真正的狀況。因此,摩西要他的會眾們按著約瑟的故事,來省察他們自己的內心。
例如,從負面來看,摩西不必明講出上帝不喜悅約瑟的哥哥們設計要殺害他。他的聽眾已經知道這樣的行為是違反出埃及記20章13節十誡裡的第六個誡命,不可殺人。而把約瑟販賣為奴則是違反申命記24章7節提到的律法。還有當哥哥們欺騙雅各的時候,他們也是違逆出埃及記20章12節要孝敬父母的誡命。當猶大與她瑪共寢,以為她是一個妓女,他則是違逆了出埃及記20章14節提到的不可姦淫,以及利未記19章29節的其他誡命。
但是從正面來看,摩西也讓他的聽眾按著他們對上帝律法的認知,來鑒定約瑟和他兄弟們對上帝的忠誠。例如約瑟抗拒波提乏妻子的誘惑而顯示他的貞操聖潔,他遵守了出埃及記20章14和17節提到的第七和第十個誡命。後來在創世記46章29到34節,約瑟和他的兄弟們按著出埃及記20章12節的第五個誡命,孝敬雅各。約瑟的哥哥們在約瑟面前謙卑認罪悔改,顯示出利未記5章5節的律法。約瑟對待他兄弟們的恩慈憐憫顯示出他忠實於利未記19章18節上帝的話語。
因此,我們看到,當摩西描述“那個世界”裡忠誠與不忠誠的行為時,他是要那些最初的以色列會眾在“他們的世界”裡留心對上帝的忠誠與否。
身為現代的基督徒,至少有三個方式,讓我們從約瑟的故事來探討我們對上帝的忠誠與否。首先,我們可以查看故事裡的這些範例,與耶穌,特別是在國度奠基開啟時,對上帝全然的忠誠,兩者之間的類似與差異。第二,在基督國度的延續進展中,我們應該要把約瑟故事裡的道德信念應用於每天的生活中。最後,約瑟故事裡對忠誠的要求,也讓我們留心,當基督在祂的國度成全圓滿再來時,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到那時,所有對基督執守忠信的人會被全然證實,而在新天新地裡成為上帝完全順服的僕人。
我們已經探討了上帝給以色列的恩典和以色列對上帝忠誠這兩個共同重點,現在來看約瑟故事和前先祖史裡的第三個共同重點,那就是上帝對以色列的祝福這個主題。
上帝祝福以色列
就約瑟和他兄弟們所處的“那個世界”,我們應該指出,有時儘管先祖們不忠誠,上帝還是傾下祂的祝福;而有時則是回應他們的忠誠而賜福給他們。摩西提到上帝在“那個世界”裡賜福給祂的子民,目的是要他原本的聽眾也明白,在“他們的世界”裡,儘管他們不忠誠或是回應他們的忠誠,上帝也可以用無數方式來祝福他們。
約瑟和他兄弟們故事裡上帝的祝福,同樣也適用于我們現今的世界。有時儘管我們不忠誠,或是回應我們的忠誠,上帝都會憐憫賜福。在基督國度的奠基開啟時,上帝傾下祂的祝福給祂的子民,藉此我們找到約瑟故事和我們生活的關聯;我們也看到,在基督國度的延續進展時,上帝依然祝福我們;而我們也期盼在基督國度的成全圓滿時,上帝將是如何的賜福於我們。
除了上帝施恩給以色列,以色列需要對上帝忠誠,還有上帝祝福以色列,約瑟的故事還有另一個共同重點,那就是上帝透過以色列祝福其他人。
上帝透过以色列祝福
創世記12章3節,22章18節,和26章4節這些經文告訴我們,上帝賜福以色列,也授命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要將祂的國度和祝福傳遍所有邦國。這個主題在約瑟的世界裡,主要顯現于約瑟治理埃及,由此而使得許多人蒙受祝福。例如創世記39章5節提到,上帝因著約瑟而賜福波提乏;創世記39章22節在法老的監獄裡,約瑟成為監獄長的祝福;創世記41章25節敘述約瑟為法老解夢,而帶給法老祝福。但是對於眾人最大的祝福來自約瑟居高位執政,因此得以祝福許多埃及人和周圍的國家。創世記41章56到57節如此記載:
當時饑荒遍滿天下,約瑟開了各處的倉,糶糧給埃及人……各地的人都往埃及去,到約瑟那裡糴糧,因為天下的饑荒甚大。(創世記41章56-57節)
我們不難看出以色列成為多人的祝福這個主題,如何應用于摩西原本聽眾“他們的世界”裡。首先,當那些以色列人聽到約瑟的故事,他們必然受到鼓舞,知道他們的先祖們曾經祝福了許多人。他們也明白上帝曾呼召他們,要在他們的年日,把上帝的祝福帶給其他人。而且他們也會期盼,未來,他們的後裔也會把上帝的祝福傳到世界各地。
你必然也預期到這個主題也應用于現今我們的世界裡。基督在祂的國度奠基開啟時賜予全地祂的祝福;在祂的國度延續進展時也借著教會祝福全地;有一天,當祂的國度成全圓滿時,在新天新地裡祂會祝福世界每個族裔和國家。
特别重点
我們已經探討了約瑟故事的幾個重要主題,我們談到了約瑟故事和創世記裡其他先祖歷史之間的共同重點,現在要來看約瑟故事裡很明顯的兩個特別重點。在這一課裡,之前我們曾經提到:
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教導以色列的眾支派,在他們面對要爭戰和居住應許之地時,應該要怎樣和睦相處。
我們已經看到,創世記的這個部份很大篇幅是涉及約瑟和他兄弟之間不和睦以及和好的情況。約瑟和他的兄弟們是以色列12個支派的先祖,因此他們之間的互動情況,直接關聯到摩西時代以色列眾支派之間的相處互動。創世記50章24到25節,約瑟臨終的話語,把這樣的關聯清楚凸顯出來:
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要死了,但上帝必定看顧你們,領你們從這地上去,到他起誓所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約瑟叫以色列的子孫起誓說:“上帝必定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搬上去。”(創世記50章24-25節)
約瑟時代的“那個世界”與摩西原本聽眾“他們的世界”,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是不言而喻。摩西所敘述的約瑟和他兄弟們故事的結尾是,約瑟明確預期到創世記的原本聽眾在他們有生之年會經歷的事情,那就是進入應許之地。
我們可以用許多方式來總結約瑟臨終遺言和原本聽眾的經歷之間的關聯提示。但是就我們這一課而言,我們只看兩個特別重點。首先,我們要探討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主旨乃是要促進摩西時代以色列眾支派全民的合一 團結;其次,我們要看他的話語如何確認上帝所命定的以色列眾支派之間全民的多元差異。讓我們先來看全民的合一這個主題。
全民的合一
要明白全民合一這個主題的重要性,我們需要指出,約瑟和他家人的故事是從一個屢次出現於創世記的模式中分離;我們也許可以把這個模式稱之為“獨一的傳承,所謂獨一的傳承,我們乃是說上帝特別的恩惠隨著時間是透過一個主要的人物或是先祖而傳遞下去。
我們可以這麼想,在創世記1章1節到11章9節的太古歷史,上帝首先任命亞當和他的後裔要遍滿世界,治理全地。他們要將上帝榮耀的國度擴展到全地。但是隨著罪的進入,上帝的應許於是只單獨透過塞特,而不是該隱,傳承下去。上帝特別的恩惠借著塞特後代的這一脈傳下去,直到上帝只和挪亞堅立聖約。挪亞有三個兒子,閃,含和雅弗,但是上帝的應許只借著閃的血脈傳承下去。到了太古史終了,閃的後代亞伯拉罕成為上帝應許的獨一傳承者。
而創世記11章10節到37章1節的前先祖史也繼續這個獨一的傳承模式。亞伯拉罕的應許是只傳給以撒,而不是以實瑪利或是亞伯拉罕其他的兒子們。然後上帝給以撒的應許是單單傳給雅各,而不是以掃。
這個在創世記前面36章出現的獨一傳承的重要模式,到了約瑟和他兄弟的故事,忽然停止了。在創世記的這個部份,摩西強調的是“含括的傳承”,他相信上帝特別的恩惠是從雅各傳給他12個兒子們,而不是只傳給一個人。當雅各過世時,12個兒子和他們的後代,就是以色列的12個支派,共同承繼雅各應許之地的產業。雅各的產業傳給所有的兒子們這個含括性的傳承,於是呼召摩西時代的以色列會眾要持守全民的合一。
當我們陸續讀雅各,約瑟和他的哥哥猶大的敘事時,會看到這個家庭裡有好多紛爭,衝突,嫉妒,吵鬧;而上帝並不喜悅祂立約的族群過這樣的生活。因此這個故事成了一個範例,當約瑟和猶大至終能聯合一致,不再彼此衝突,讓我們看到上帝如何在這個立約的族群裡運作,帶來他們的合一。這也成為未來的一個好榜樣,約瑟和猶大是以色列的兩個主要支派。他們那樣的合一,乃是上帝要祂的立約族群所效法和持守的。
— 羅伯特·奇頌模博士
我們之前談到,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始於彼此之間的不和睦,起源于兄弟們互相犯罪。但故事結尾是兄弟之間和好。摩西用這樣的方式,讓跟隨他的每個人清楚明白上帝是呼召以色列眾支派要尋求民族的團結一致。如同約瑟故事所描述的,上帝曾經賜給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應許之地,是所有以色列人要共同承受的產業。
因此,摩西在其他地方也呼籲以色列眾支派要合一團結,也就不足為奇了。例如出埃及記19章8節,在西奈山,摩西要全體以色列百姓一致同意與上帝立約。在民數記32章還有約書亞記1章12到18節,摩西和約書亞都堅持所有的支派在分地各自居住之前,都應該一起和迦南地的人爭戰。還有申命記29章2節,摩西把所有支派都召聚一起與上帝重新立約。
除此之外,後來舊約的作者們也繼續強調以色列全民的合一。儘管大衛和所羅門有失誤,但是那段統一的王朝期被認為是以色列的黃金年代。國家分裂成為南國和北國,絕不是上帝對祂子民的美好旨意。後來,以色列的先知們應許被擄回歸之後眾支派要再聚合為一。歷代志這樣的書卷因此堅持每個支派的代表們在被擄回歸之後必須居住在應許之地。
摩西所強調的,在約瑟的世界裡,12個支派的先祖們必須團結一致,也激動以色列12個支派在“他們的世界”裡要持守全民的合一。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的這個重點,也適用于現今我們的世界裡。如同以色列的所有支派共同承受產業,世界各地所有跟隨基督的人也在基督裡共同繼承產業。耶穌在祂的國度奠基開啟時就設立這樣的合一,我們在基督國度的延續進展中也要持守這樣的合一。而且有一天當基督國度成全圓滿時,我們要和所有上帝的子民一起歡欣的置身于完美的合一與和諧中。以弗所書4章3到6節,保羅這麼說道: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位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以弗所書4章3-6節)
注意這段經文的條理性。保羅呼籲跟隨基督的人要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如同以色列眾支派共同承受產業,我們也是如此:一個身體,一個聖靈,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和一位上帝和父。
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讓現今跟隨基督的人有許多機會來反思我們中間經常會發生的分歧不和;當我們致力於讓全世界上帝的子民團結一致時,這個故事也提供許多明智的指引。
約瑟的故事鼓勵以色列民族要合一,因為他是充滿了慈悲饒恕;而饒恕是達成合一的唯一要素,不只是對以色列人,也是對我們這些基督徒,對所有家庭和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約瑟曾經被哥哥們那樣地惡待受苦,但是當他們有難的時候,他卻拯救了他們。我們讀約瑟的故事,看到他是怎樣的饒恕,他那巨大的赦免。他們本是要他死,不要他活著,不想再看到他。但是約瑟卻沒有傷害他們,他擁有權力,他可以輕易那麼作,但是他敬畏上帝,在信心上比他們都成熟,反而接納了他們。這些特質是可以學習效法的,可以在十二個支派繼續仿效,對我們而言也是如此,在我們的家庭,教會和社會中都可以繼續效法。
— 賽普恩·顧琪恩達牧師
我們理解了摩西鼓勵以色列人要全民的合一這個特別重點,也要明白摩西為什麼需要這麼做。簡單來說,摩西強調以色列人要團結合一,因為上帝也命定祂的子民會有全民的多元差異。
全民的多元
簡單的說,所有支派的先祖都是雅各的後嗣,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是被完全地一視同仁對待。相反的,舊約聖經的其他部份已清楚表明,上帝給予以色列的各支派有不同的特權和職責。而摩西強調以色列眾支派要和諧相處的一個主要理由是:唯有當以色列人都認識到,正是上帝自己賦予各支派不同的特權與職責,他們才能持守以色列全民的合一。
如同合一的主題,多元的主題也交織穿插於約瑟和他兄弟的故事裡,最明顯的是創世記47章28節到49章33節。在那幾章裡,雅各把他的產業分配給12個兒子,但是他也在他們和他們後代之間,確立了持久性的區別。
在這幾章裡,摩西借著區分雅各的兒子們,來強調以色列全民的多元差異。對我們而言,我們只看其中的兩項,就是猶大和他的後代;以及約瑟和他的後代。讓我們先來看猶大和他的後代。
猶大和他的後代 . 在這幾章裡,摩西有幾次把猶大這個先祖放在中心位置,以此確認上帝命定猶大和他的後裔具有的顯著突出地位。猶大首先出現在創世記37章12到36節,那裡敘述哥哥們想要殺害約瑟,26和27節,猶大從眾弟兄中間脫穎而出,成功的干預他們要傷害約瑟的計畫。在27節猶大提醒他們,約瑟是我們的兄弟,我們的骨肉,以此強調兄弟之間應該和睦的這個特質。我們在這裡看到當眾弟兄同意猶大的計畫時,同時也肯定他的領導地位。
創世記38章1到30節猶大再次出現,摩西在這裡敘述猶大在迦南地所犯的罪。這一章顯示猶大的放蕩,對比約瑟在波提乏家中的正直操守,但是在38章26節,摩西提到猶大謙卑的認罪,猶大承認他瑪比我更有義。顯然上帝接納猶大的悔改,因為上帝接著祝福猶大的兩個兒子,法勒斯和謝拉。
44章14到34節 先祖們第二次去到埃及時,摩西再次讓人注意到猶大的領導位份。當便雅憫被控偷竊銀盃時,猶大在約瑟面前挺身而出,懇求他的憐憫。他謙卑的求告,稱呼自己和他的眾兄弟是約瑟的僕人。從他承認“上帝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顯示他為著自己和眾兄弟以前所作的事認罪悔改;他也尊榮自己的父親,提到如果便雅憫不能回到迦南,“恐怕……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他也勇敢的自薦要代“替這童子”,留在埃及。
最後在49章1到28節,在雅各臨終的祝福裡,猶大移到顯著的位置上。8到12節,雅各宣稱猶大和他的支派要被提升到無與倫比的領袖位置上,猶大支派有一天要成為以色列的君尊支派。創世記49章8到10節,雅各這麼說道:
猶大啊,你弟兄們必讚美你;你手必掐住仇敵的頸項;你父親的兒子們必向你下拜……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那應得權杖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和合本修訂本](創世記49章8-10節)
注意這裡所說的猶大的弟兄們必讚美他,他要用手掐住仇敵的頸項,意思就是他會征服所有敵對他的人;而猶大的父親的兒子們-他的兄弟們—要向他下拜。如同之前提到的,摩西在這裡顯明猶大支派的權柄,要淩駕在以色列其他支派之上。
我們要注意,圭和杖是君尊的象徵,是猶大的一個後裔會持有。猶大的君尊之家要繼續治理,“直等那應得權杖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
創世記49章10節是聖經第一次明確顯示,猶大的一個後裔要成為全地君王的這個事實。這是清楚的述及大衛家的彌賽亞,而這個未來的君王將要履行創世記12章3節的應許,就是上帝對亞伯拉罕所說的“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透過這位君王,上帝的國度要擴展到全地。而從猶大而出的這位偉大君王也要領受“萬民的歸順”。
我們不難理解摩西為何強調猶大在那個世界裡的提升,從而對他的原本聽眾在“他們的世界”裡講話。猶大不是雅各頭生的兒子,因此也不應該有這樣突出的位份。但是,當摩西書寫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以宣導族群合一時,他同時也期待他們按著上帝提拔猶大支派的這個事實,來維護這樣的合一團結。
對於現今跟隨基督的人,猶大的高升有許多隱含的意義。但是其中心主旨是上帝應許從猶大支派要出現一位至高的君王,這個應許全然應驗在大衛公義的子孫,全宇宙的君王,耶穌身上。耶穌在祂國度奠基時,在天上領受他的權位。在祂國度延續時他依然掌權,直到他踐踏所有的仇敵。而到國度成全時,他要在新天新地裡作王直到永遠。
我們已經探討了摩西所強調的以色列全民的多元差異裡,猶大和他的後裔的這個部份,現在要來看創世記裡約瑟和他的後代這個部份。
約瑟和他的後代 . 我們之前已經看到,創世記37章2節到50章26節,約瑟是這個部份的主角。而且在這幾章裡,不像他的兄弟們,約瑟是個被高度理想化的人物。事實上,摩西對於約瑟品格瑕疵的唯一暗示,是記載在37章2到11節故事的最開頭,我們看到約瑟向父親報告哥哥們的劣行而激怒他們,他也對他們誇說那些關乎未來的夢。但即使是這個負面的描述也是很隱約的,因為摩西在第2節講到,約瑟那時只有17歲。
除了這麼一點暗示性的小瑕疵,約瑟整體的形象是正面的。他忠心的服事波提乏,抗拒他妻子的誘惑,在服事波提乏過程中毫無差錯。當他的哥哥們來見他時,他明智的測試他們,即使他們曾經惡待他,他還是仁慈的對待他們。他也顯示對父親和便雅憫的愛。身為埃及的治理者,他祝福了許多國家。摩西用這些方式,描寫約瑟,正如雅各在創世記49章26節對他的描述。約瑟是“在兄弟中作王子”[新譯本]。
實際而言,我們從生活經驗可以知道,約瑟在他生平必然多次犯罪。除了耶穌之外,每個世代的人都是如此。那麼,摩西為何要如此的理想化約瑟這個人?他的目的是什麼?答案就是上帝給予約瑟和他的後代在以色列眾支派當中有特別顯著的位份。
約瑟和他後代的顯著地位首次出現在創世記48章1到22節,對於約瑟兩個兒子的特別安排。在這幾節裡,雅各祝福約瑟的兒子們,以法蓮和瑪拿西,如同是他自己的兒子。按照歷代志上5章1節,流便因為亂倫,而失去長子的位份;因此當雅各領養以法蓮和瑪拿西如同他自己親生的,那就意味著約瑟如同是雅各的長子,領受雙倍的福份。
這個安排裡一個很吸引人的片段是出現于48章13到20節,雅各的祝福是把以法蓮置於瑪拿西之上。約瑟細心的安排他的兒子們站在雅各面前,好讓雅各的右手,就是祝福比較大的手,能按在瑪拿西頭上;而雅各的左手,祝福比較小的手,是落在以法蓮頭上。這樣的安排很合理,因為瑪拿西是約瑟的頭生兒子。可是雅各沒有解釋,就把手交叉,用左手按著瑪拿西,而右手按著以法蓮。約瑟不喜歡這樣的情況,設法要挪移雅各的手去抬舉瑪拿西。創世記48章19節如此記載接續所發生的:
他父親不從,說:“我知道,我兒,我知道。他[瑪拿西]也必成為一族,也必昌大。只是他的兄弟[以法蓮]將來比他還大;他兄弟的後裔要成為多族。”(創世記48章19節)
或是說“他們要成為一族”。類似像民數記2章18到21節和申命記33章17節的經文顯示,以法蓮支派後來比瑪那西的人數更多,更顯赫;事實上,以法蓮是如此的昌大,以致到了王國分裂時期,以色列整個北國通常被稱為是“以法蓮”。
也許這一切看起來和現今跟隨基督的人沒有什麼關聯,但是在約瑟與他兄弟們的“那個世界”裡,上帝賦予以法蓮未曾預期的顯赫,顯示出上帝命定的安排,對於摩西原本的聽眾,在“他們的世界”裡卻是格外重要。摩西書寫創世記,他即將要把帶領國家的權柄交給他的弟子約書亞;然而約書亞卻不是像摩西和亞倫那樣,來自利未支派,也不是來自君尊的猶大支派,而是來自上帝所祝福,要超乎其他支派的以法蓮支派。事實上,摩西在這段記載裡強調以法蓮,是要證實他選擇的繼任者是正確合宜的。只有等約書亞過世之後,猶大支派才升到顯著位置;但是帶領整個以色列民族進入應許之地的是以法蓮的約書亞。
身為現今跟隨基督的人,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的這個層面使得我們認識上帝在“我們的世界”裡所命定的多種祝福和角色。在祂的國度奠基開啟時,耶穌以各種恩賜祝福祂的子民,例如使某些人成為使徒,先知,教師等。祂呼召不同的人,賦予他們不同的許可權和職責,基督確立這樣的多元性,不是要區隔祂的子民,而是要他們能彼此結合,在整個基督國度的延續進展時期,聖靈繼續按著祂的旨意賜下所有恩賜。而且到了國度成全圓滿時,我們還是會看到上帝以不同方式來尊榮那些跟隨基督的人。當我們將約瑟和他兄弟的故事應用在我們現今的世界裡,我們必須認清和重視在每個世代,上帝對於祂的子民不同的命定和指引。
总结
在約瑟和他的兄弟們的這一課裡,我們探討了創世記這個最後主要部份的結構和內容,也看到摩西如何運用這幾章來強調一些重要主題,除了包含創世記前面幾個部份的主題,摩西還列出這幾章的幾個特別重點,例如以色列民族的全民的合一與多元。
約瑟和他的兄弟們的故事顯示對於以色列先祖們要和睦相處是何等困難,但是至終,上帝在他們中間建立了弟兄的情誼。摩西書寫這個紛爭、和解到和諧的故事,原本是要呼籲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在他們的年日裡悔改併合一,成為上帝的子民。身為基督的跟隨者,這個故事也呼籲我們要抵擋分裂,看重彼此之間愛心的聯繫。在基督的身體裡,我們是共用基督的產業。現今為了讓上帝榮耀的國度能擴展到全世界,我們也要致力於上帝子民的合一團結;對於此,約瑟和他兄弟們的故事也給予我們寶貴的指引。

全系列下載

更多資訊請上:
IIIM(第三千禧年)神學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