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得好!ASKCRTS - 第15集 - 改革宗倫理學(呂沛淵牧師)

15 views

逐字稿

杜宗翰台長(以下簡稱台長):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平安,歡迎來到第15集的ASKCRTS問得好。這次非常榮幸地邀請到我們的呂沛淵牧師。我在這次呂沛淵牧師的倫理學課程上,收穫真的是非常的多,所以我感覺我也被歸正了。所以這次我們就是要來採訪呂牧師說,是否可以為我們做一個基督教改革宗倫理學的簡介。

呂沛淵牧師(以下簡稱呂):感謝主,這一次我在改革宗倫理學的課程裡面來分享,從改教家、從約翰加爾文直到今天改革宗的牧者、神學家、傳道人如何講到基督徒生活,活在神面前是根據十誡。十誡是整個舊約律法的總綱,也是我們認識神話語命令的最重要的根基和框架。所以整本聖經解釋十誡,十誡也成為整本聖經解經的根據。因此基督徒的生活就是倫理的意義,是活在神面前。正如十誡第一誡命所說:「我是主耶和華,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除了我以外,你不可以有別的神。」原文是說:「你不可以有別的神」,是指活在神面前。中文翻譯是「除了我以外」,原文更強調的是「活在神面前」。因此所謂的改教家都強調,我們是活在神面前(拉丁文 CORAM DEO),那就表明每時每刻我們活在神面前,我們或吃或喝,或說話行事,要奉主耶穌的名,感謝父神。這是改革宗的倫理從改教運動開始到今天最強調活在神面前,遵行神的話語,這樣來學習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上帝,其次也愛人如己。所以如何活在神面前,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呢?如何愛人如己呢?十誡最基本的框架教導我們如何活在神面前,生活每一方面來榮耀神。畢竟我們生命生活,我們被創造蒙拯救的目的就是更加認識神,更親密地敬愛神,更緊緊地跟隨主,榮耀神、以祂為樂,直到永遠。

台長:你說十誡的開始是:「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是將你從埃及之地為奴之家拯救出來的,所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以有其他神。」我覺得這很有趣是因為通常大家都會說十誡的第一誡就是:「除了我之外,你不可以有其他神。」但是呂牧師就先把恩典還有那個拯救先提出來,然後才是律法的頒佈。我記得史普羅非常地強調CORAM DEO,就是活在上帝的面前這一件事情,還有我在上溥偉恩博士的課時候,還有在上您的課時候,您都提出約翰.傅蘭姆的三角形應用的方式。我可以請問你說,為什麼你會用這一個三角形的方式作為你的講解的根基呢?

呂:是,如果我們仔細看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的話,其實名字更仔細說是基督徒的敬虔學,教導弟兄姊妹如何敬虔生活,活在神面前。那麼敬虔生活一定是包含所謂的金三角:準則、心態和處境。準則是透過神的話語認識什麼是真理,我們信仰生活、行事為人的規範。那麼我們要檢查我們的心態,根據聖經看我們心態是不是真的學習盡心、盡性愛神,愛人如己,那麼如何在處境中實踐出來。所以教義的純正、心態的敬虔、實踐的生活,這成為改教,特別是改革宗歸正運動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徵。所以我們看到從加爾文之後直到今天的改革宗神學家,或者系統神學課本、倫理學的教科書裡面講到基督徒生活,都會強調這個三要點。比較最明顯地說出來的話,是所謂的約翰.傅蘭姆在他所寫的這個《基督徒倫理學》裡面,他的倫理學這個巨著裡面說,他的方法這樣。事實上也不是他創新發明的,他是從改教運動根據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因信基督稱義、唯獨基督是中心唯獨神得一切榮耀,來總和歷代改革宗正統信仰倫理學教導的這個關鍵精華所在。最早強調金三角,我們說準則、心態、處境,其實是在范泰爾的《基督教倫理學》的課本,就是基督教以神為中心的倫理。那麼約翰.傅蘭姆是范泰爾的學生,所以他教授倫理學就把這個展開,就特別把這個清楚要說明這三個要點。可以說是三個視角、三個視窗,幫助我們去從這三個層面,是三合一的來認識我們活在神面前。簡單說這個根源是因為神是三一真神,范泰爾講,所以我們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所以我們的生命、生活又活在三一真神面前。聖父、聖子、聖靈是我們的主,這個緣故,所以按照神的形象造的也都會有這三個層面。聖經告訴我們,聖父預定揀選、昭示準則,聖子來到處境當中做成救贖,引導我們跟隨祂腳蹤行。那麼聖靈在我們心裡更新我們,這樣不斷地穿上新人、脫去舊人。所以這樣說來,是聖父、聖子、聖靈工作在神子民生命中,而我們又是神的形象所造的,因此在我們生命、生活、思想、言行一定會反映出這三點、這個金三角。所以傅蘭姆貢獻是把它仔細講出來,也教導我們如何從三層面來思想每一個活在神面前我們的生活、行為、思想。那麼無論你從哪一個層面進來,你從準則進來,也一定會因為神的話語昭示準則之外,也照亮處境,照明我們的心。你從心態進來也是如此,我的心出了問題,我的心需要做回應,我要透過神的話語實踐處境當中,處境裡出現的問題,也一定幫助你要去尋找神的話語準則照著遵行,你的心要願意照著遵行。所以這樣說來,是三合一的。這是很好的方法,幫助我們思想倫理各方面的議題、基督徒生活出現各樣的事情。因為世俗的倫理,就是可能說到某一點,這三點的某一點,但是呢,或者一兩點,但絕對沒有整全的。因為,為什麼不能整全?因為他們沒有以聖經為神的話,沒有以神的主權為中心。也這樣說來,透過神的主權跟神的話語,一定會帶出三方面、三合一的考量和遵行。這是金三角傅蘭姆對我們的幫助和貢獻。

台長:謝謝牧師。我記得你說這三角形也非常適合用在講道上的應用,然後我想也許也適合應用在其他地方,比如說像聖經輔導上面。我記得您第一天在公開講座所講的是有關於時間的倫理,可以請您舉個例子如何應用這三角形,然後在這個基督徒的時間觀上嗎?

呂:是,在我們公開講座裡面,是講到從永恆看時間——基督徒的時間倫理。那麼十誡的第四誡命就成為一個重要的根基和視窗,讓我們思想我們如何來看待時間。從金三角來分析的話,從準則來看,時間是上帝賜給我們寶貴的禮物。那我們時間是有限,在今生只能活一次,只能死一次,我們要進入永世裡面。那麼因此時間它有它的次序,有它的次序:生有時、死有時,歡笑有時、哀哭有時等等。而且時間是需要正確使用,這是準則。那我們看到處境當中,神託付我們每一個人一天都24小時。我們在世上人一生年歲是70歲,強壯活到80歲,那我們怎麼使用呢?世人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如飛而去。基督徒禱告求主賜給我們智慧的心,教導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所以這樣出來是講到我們的心態,我們需要心態上認清楚時間的真相,把握時間、愛惜光陰,為主而活,在今生直到永遠。所以接下來詩篇九十篇說到講到我們求主指教我們,求主向我們顯明祂的慈愛,求主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那換句話說,我們要善用時間。所以主耶穌講到這個末世的比喻,說到按才幹受責任:五千兩、兩千兩、一千兩。其他的比喻都說到我們應當成為忠心良善、有見識的僕人,就是主的管家。管家是所求於他是有忠心。所以主託付我們寶貴的生命,時間在世七十年、八十年,我們如何使用?我們不應該浪費一分一秒,也不要認為自己的時間可以隨便來晃啦、殺時間、找樂子,而是每個時間都要活在神面前。那這樣說來,從十誡第四誡命教導我們,第四誡命說到六日要認真勞碌做你一切的工,第七日要安息。所以六加一是我們基督徒生活時間基本型態。所以我們一定要今天基督徒來說守主日,之後這六天都要認真的工作。所以時間是用來守安息,來認真工作的。因此透過第四誡命來了解整本聖經關於時間教導,我們看到新約裡說到說,不要浪費時間,愛惜光陰,因為現今世代邪惡。在這個時間裡如何用智慧來傳福音,與外邦人交往。所以為主而活,直到時間的盡頭,就是耶穌基督的再來,帶來歷史的終結,帶領我們進入新天新地。我們永永遠遠地敬拜神和讚美神,今天在時間裡面所做的是與永恆有關係的。所以我們要記住今天所做的是向主交帳。在聖靈裡息了勞苦的人,他們做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因為他們善用時間、愛惜光陰,忠心良善、有見識的僕人。我們要學習如何把握每一天,愛惜光陰,為主而活,靠主而活,榮耀神以祂為樂直到永遠。

台長:西敏小要理的第一問,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榮耀神,以祂為樂,直到永遠我記得你在第二天的公開講座是論及生與死,請問你也可以再次地應用這三角形嗎?是的,這第二天公開講座是從天命論生死——基督徒的生死觀。主要是根據第六誡命,說不可殺人。十誡的解釋總原則就是反面的禁止告訴我們正面的積極的運用。所以不可殺人的意思是正面來說,你要盡全力地保護、保全別人的生命。所以這樣來說,如果我們用金三角來分析的話,基督徒生死觀是這樣:生命是神所造的,我們犯罪墮落沉淪,我們死在罪惡過犯當中。在基督耶穌裡,我們成為新造的人,因為神愛我們大愛、豐盛憐憫,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活過來了。因此基督徒生命是有意義的,是活在神面前,是可以彰顯神的榮耀,反照神的榮光。所以每天每時刻,我們要為神的榮耀而活。所以這樣說來,從準則來說,我們生死都要為榮耀神,我們無論或生或死總是主的人(羅馬書十四8)。這是基本的原則。生命不是我們自己掌握,也不是主權不屬於我,我們生命完全屬於主。神託付我們時間,神賜給我們生命,要好好使用時間、金錢,僅僅為主而活。這是最基本的生死觀。當我們今生結束之後,我們就進入永生。那麼基督徒生死觀透過主耶穌說得很清楚,約翰福音11章25-26節說: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這是最基本的準則。所以我無論或活或死,都是主的人,我們已經得了永生,是永遠不會死的。今天在世上的經歷,死亡可能要經過死蔭幽谷,如果主耶穌沒有立刻再來,但無論如何,我們活著就是基督,為主而活,死了就離開世界與主同在,這是好的無比,是有益處的。從這個處境來說,今天的世上許多苦難,我們生命遭到很多的熬練、考驗,包括身體的疾病,心裡的壓力、愁煩,甚至有外在的抵擋神的、世界的逼迫、撒旦魔鬼攻擊。但主是我們的好牧人,祂為我們捨命,祂賜給我們豐盛的生命,祂引導我們走永生的道路。在處境當中,我們知道要為主活、靠主活,也是因著信而活,也因著信而死。總而言之,這是最基本的。所以從我們處境瞭解,從心態來看的話,正如海德堡問答所說的:無論是生是死,你惟一的安慰是什麼?就是「我無論是生是死,我的身體、靈魂都不屬於我自己,而是屬於我信實的救主耶穌基督」。父神在基督耶穌裡保守萬事為我效力,叫我得益處。那麼並且聖靈在我心中帶領我存在感恩的心、敬畏的心,為主而活。所以我們整個心態,因為認識生死真正的意義,就知道真正我們存活的存在,並且可以有這個生命是何等的美好,因為主的慈愛比我們生命更好。所以我們小時候學過中國文化這些論語教材,說到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表示他對生都不能確定,也不知道死後怎麼結果。但基督徒可以向使徒保羅的宣告說,腓立比書第一章21節說:「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表示知生者必知死也」。唯有基督徒是屬乎聖靈的人、重生的子民,他可以看透生死意義,就是屬靈的人可以看透萬事,但屬血氣的卻沒有一個人可以看透了祂,因為他們沒有聖靈內住。感謝神,聖靈在我們心裡引導我們認識基督徒生死觀,遵行神的話語為主而活,在處境當中榮耀主名。

台長:因為祂的慈愛是比生命更加的美好(詩篇六十三3)當我們基督徒想要把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層面都降服在聖經真理之下的時候,然後回歸到聖經,像這樣子的時候,有很多人第一個的想法就是,你們可能太超過了,你們聽起來有點像法利賽人,聽起來有點像律法主義者。可以請牧師回答這個問題嗎?

呂:如果我們透過基督徒生活倫理各方面的思想來思想、來學習的話,所謂的金三角,我們剛剛講的準則、心態、處境的話,那麼聖經清楚許多經文講到,比方說我們剛剛引用過以弗所書第五章所說的,我們或說話行事,或吃或喝,都要為榮耀神而行,奉主耶穌的名感謝父神——哥林多前書十章31節。如果說每一件事我們都奉主的名、主耶穌的名,我們在耶穌基督裡來榮耀父神說話行事,那我們就照著聖經去做。怎麼樣能夠做到呢?主耶穌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之人,是愛我的,愛我必遵行我的命令。」如果說我們認真遵行主的命令,在我們生命生活中每一方面,這是愛主學習盡心、盡性、盡意愛主我的上帝,愛人如己。如果因為這樣做,因為要靠主恩典全面活在神面前,我們生命每一個方面遵行神的話語,那這樣子被稱為是律法主義的話,就表示說像你所說,有人覺得這過頭了,那含義就是說,不需要全面、全方位每一個時刻都遵守神的話語哦?你覺得比較重要的遵守,你覺得比較不重要的不遵守,或者變成自我中心的判斷,這正是所謂律法主義的基本定義。我們看文士、法利賽人,他們是全面遵守神的律法嗎?其實不是,是自我中心的。並且當一個人說,我遵行、我都照著做的時候,我就有功勞、有功德,在神面前加分,想用這個來在神面前稱義,活在神面前,這個叫做「律法主義」。主耶穌在聖經裡面責備的律法主義者,我們說英文是Legalism,是法利賽人、文士。他們,你注意看,主耶穌指責法利賽人的七禍,馬太福音二十三章,他們可能是追求遵守每一個細節,事實上其實,他們所遵守的細節不是神律法的本身,而是他們對律法的「解釋」。所以在登山寶訓裡面,馬太福音第五章就說明了,律法主義者是自我中心,想要靠自己的能力遵行神的話語,以為是可以增加一些全面去做到,而且是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解釋,帶來的結果是可以認為自己可以因此而因行為稱義,這叫律法主義者。那全面遵行神話語的,那存的這個依靠主的恩典遵行,那不是律法主義者。比方說詩篇十九篇、詩篇一百一十九篇,這個作者、這個詩人如何講:「祢的話語極其寬廣,我看萬事盡都有限。我將祢的話語藏在我心裡,免得我得罪祢。」那麼我要遵行祢的話語,過聖潔的生活。「你的話是我的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每一方面的遵行神的話語,走在生命的道路上。你可以說詩篇一百一十九篇的作者,他是律法主義者嗎?不,他是中心又遵行神的話語的聖約子民。所以主耶穌說了,舊約律法一點一畫都不能廢去,都要成全,馬太福音第五章十七節所講的。換句話說,一點一畫都不能廢去表示一點一畫都要遵行。當然罪人——蒙恩的子民,不可能自己完全遵行全律法。但是靠主的恩典要學習來操練律法。所以改革宗講到律法的三個功用,第一個就是所謂限制人犯罪的心,可以維持治安,叫民事律的使用。第二個呢,這個叫做就是以神為中心遵行神的話語。什麼意思?就是說,神的話——律法照明我們光景,殺死我們老我——舊人。所以神的律法叫我們知罪、定我們罪,讓我們知道自己完全絕望,唯有投靠基督。那麼路德宗也強調這兩點,路德也不反對,他本人不(反對),但是改革宗更加說到律法不是和福音對立的,律法在對成聖生活已經重生得救的子民是一個成聖生活的指南。那我們也常說到我們需要律法做我們聖潔生活的指南,不是靠著遵行律法而是稱義,但是靠著遵行神的話語來學習愛神。所以我也常用一個比方說,火車在鐵軌上走,那如果火車出軌倒在路旁曠野了,鐵軌沒有能力把它扶過來,需要外力把它扶正。那扶正之後,是繼續走在鐵軌上。所以神的律法,亞當夏娃背叛了,我們背叛了,我們死在罪中,我們沒辦法救自己。律法不能救,律法是公義、聖潔,是屬乎聖靈的,定我們罪。但是呢,律法讓我們看見自己完全絕望,就要訓蒙的師父,引導我們注目、仰望基督。在基督耶穌裡,我們得到福音,這個生命的拯救,神的恩典成為力量。福音拯救了我們,把火車頭扶正到鐵軌上,那要繼續走在鐵軌上,所以律法就成為我們信徒成聖生活的指南軌道了。所以這樣說呢,遵行律法本身不是問題,我們要遵行神的律法。但問題是,我們想靠自己、自我中心的遵行律法,而其實沒有做到,把它貶低了、沖淡了,以為做到,而因此自以為可以稱義,可以拿出來誇口,這個叫律法主義的。反過來說,若是不遵從準則、處境、心態來看,不真心遵循神的律法準則在處境當中,那我們心態有問題,那這心態就變成叫做反律主義者Antinomian,就是意思說反律法的主義,也通常有人叫反律法主義,這個要小心。我們是都反對律法主義的,但是我們不是「反律法」。所以那因此呢,我還記得有一次舉個實際例子,我以前在一個教會的牧會的時候,我是中文部的牧師,有英文部的牧師,那麼教會家長帶著孩子參加一個學習聖經裡的做父母親如何養育兒女的這樣的特會。那麼我們的英文牧師不贊成,他說這樣教我們去遵行聖經是「律法主義者」。我聽了覺得很奇怪,如果我們遵行聖經養育兒女的準則,這個兒女要孝敬父母,這個操作、這個遵行操練被稱為是律法主義者。當時我就回應,那這樣說來,那你說不應該參加聚會,你是不是「反律主義者」?他不講話。所以在這兩個極端當中,就是說教會歷世歷代就受到這樣威脅,是因為沒有搞清楚福音和律法的關係。如果我們法利賽人、文士是律法主義者,但你反對律法做今天基督徒不要太過頭,那麼認真遵行律法只要愛心,不要講律法,那等於是否定了整本聖經主耶穌成全福音、成全律法。主耶穌說一點一畫都不廢去,是祂要來成全。所以你仔細看的話,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太五19)。什麼叫大小?意思是說我們知道謙卑順服神在天國裡是大的,你們若不轉回小孩子樣式就斷不得進天國。表示天國的子民是應當都是遵從神的話語,不會說這一條是小的,不要做像律法主義者那樣。乃是說明你不要把它當成小的,神的話每一句都是真實,神的命令每一個都要去遵從。所以你把它說這是小的,那其實你在天國裡是最小的,你要小心喔,你的位置是驕傲自大是已經降卑了。那如果你遵從神的話語都認真遵行,那你在天國裡是大的,是指忠心良善的。那下一句話,馬太福音五章20節就更嚴厲了。馬太福音五章20節 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太五20)。主耶穌說五章20節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他們的義是什麼?是律法主義的義。所以基督徒要勝過律法主義,所以我們不是律法主義。主耶穌底下講了,那什麼是律法主義呢?除了自我中心去解釋之外,還加上錯誤的解釋,列了一些神的話本身沒有說的規條取代聖經。所以法利賽人看來外表上是增加很多條例,事實上不是,他是刪減聖經條例,讓人去做那些妥協的做法,好像也達到標準,就可以自己成為自己的功德,活在神面前。法利賽人是這樣,因為主耶穌說,你注意看,主耶穌一般講引用聖經祂都說「經上說」,可是馬太福音第五章講的「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話說,不可殺人,又說殺人難免受審判,你們聽見古人話說,不可姦淫等等,不可起誓,只是我告訴你們。」如果錯誤的解經,會認為主耶穌跟舊約律法有一個對立的關係,好像舊約律法有什麼問題。他說那樣說,可是我告訴你們不是這樣。注意別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為什麼?因為主耶穌沒有說「經上說」。祂說有吩咐古人話說,是指法利賽人、文士用拉比的傳統,他們口傳教訓來取代了聖經,或者把它曲解。比方說殺人,法利賽人說你只要沒有真正殺,行為上殺人,你恨他沒有關係。主耶穌說恨人就是殺人。主耶穌正確解釋十誡的意義,而法利賽人曲解叫「古人說」。你不可姦淫,法利賽人說你不要做出淫亂的行為,但是你有淫念沒有關係。主耶穌說犯淫念就是姦淫。所以換句話說,主耶穌看重我們的生活的行為,也看重我們的內心。法利賽人只看重你有沒有做到古人傳統的標準。比方說馬可福音第七章,法利賽人洗淨外面的杯盤這些潔淨禮,可是內心是汙穢的。你可以說律法主義者忽略了內心真實的敬虔,注重外表所做,想靠這個稱義。所以主耶穌立刻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十誡說到當孝敬父母,法利賽人說你是要孝敬父母,但如果你把要孝敬父母的錢所有奉獻給聖殿要各耳板,事實上有沒有真的拿去呢不知道,只是說願意這樣做,就可以停止你奉養父母這樣子的責任。所以主耶穌說這是因著人的遺傳廢棄了神的誡命,法利賽人還做了許多這樣的事。所以法利賽人的律法主義是廢棄神的誡命,不是增加,也是把神的標準降低了。難怪主耶穌責備說到我們的義若像法利賽人這樣的義的話,斷不能進天國。所以親愛的兄弟姊妹,我們不要變成律法主義者,也不要變成反律主義者,讓我們遵主耶穌,主耶穌遵行神的話語每一方面從來不妥協,我們注目仰望耶穌跟隨主的腳蹤行。下次你再聽到有人說你們這樣講太多要求太過頭,那你們是律法主義者,那要小心,你可能變成反律主義到最後,我不需要遵守律法了,我信的福音我得救了。恩典是白白的,恩典使你活在恩典之下,保羅說,在基督面前我們站在基督的律法之下,律法沒有廢去,律法是基督徒生活的成聖指南。因此,我們一定要警醒,只要神的話這樣說,我們就按照這個準則省察我們的心態。我們是不是有逃避,是不是有想打折扣、拖拖拉拉、手扶著犁向後看?我們是不是處境當中覺得:「啊!這個有困難,我這樣做的話可能對我不利,可能會損失我的工作,或者別人不能接受,甚至別人會說我是律法主義者。」但神的話語照亮我們的心,認清楚處境,這個處境到底有沒有榮耀神,有沒有符合這個準則。因此,這個金三角幫助我們,看見主耶穌基督完全遵行天父的旨意,我們也應當靠著祂的恩典學習跟隨主的腳蹤行。因此,改革宗的倫理幫助我們避開了律法主義和反律主義的危害,使我們能忠心、專心地真實盡心、盡性、盡意愛主我們的上帝,其次也相仿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台長:謝謝呂牧師的勸勉。所以這是一個成聖的過程,這是一個治死罪的過程,這是一個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捨己的過程。但它會帶出真正的平安,並帶來真正的喜樂與真正的盼望,所以是一個真實豐盛活在上帝面前的一個CORAM DEO的生命。

呂:是,如果我能補充,就說明說從改教家,到十六世紀的約翰·加爾文等瑞士改教家,再到十七世紀的清教徒,你看他們的著作裡面,都活出這個金三角,真正地活在神面前。所以我要奉勸弟兄姊妹,你可以好好地讀加爾文《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操練敬虔;你也讀這些清教徒的靈修著作,比如說《同訪古道》第一集、第二集,你會看到他們的心是如何活在神面前。他們所說的話語、在處境裡的遵行,是真實活出純正的真理教義,擁有敬虔、聖潔的內心,然後在各樣處境中實踐出來,無論在家庭、教會,甚至社會中,都活出光和鹽的生命見證。

台長:因為您在翻譯《基督教要義》的時候,其實您是把它翻譯成跟敬虔有關係的,是一個敬虔的操練。所以我記得您在課堂上說,《基督教要義》這個「宗教」其實應該更恰當地翻譯為「敬虔」。所以您下的這個標題,改變了我對《基督教要義》整本書的看法,原來這是一本敬虔的大全。我們已經幾乎忘記這個字了,就是「敬虔」這一個字。謝謝您把《基督教要義》真正的副標題翻譯出來,翻譯得如此到位。

呂:謝謝呂牧師,透過上個禮拜的整個課程以及公開講座,我們都受益非常多。不只是在現場的弟兄姊妹受益,還有許多線上的弟兄姊妹,甚至可能是整個團契或教會一起觀看,都獲得極大的造就與幫助。所以,非常感謝呂牧師這次回來臺灣,並且接受我們的採訪,給我們這麼寶貴的勸勉。感謝主!因此我才說,我好像真的被歸正了,(呂:我們都一起被歸正了),並且不斷地持續被歸正。謝謝呂牧師!謝謝大家的觀看,我們下一集再會!

by-nc-nd(CC授權LOGO)

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創用CC授權條款: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呂沛淵牧師(Rev. Dr. Luke P. Lu)
神學碩士科主任
— 主授系統神學、教會歷史(每年教授1-4門課程)

  • 台北醫學院 牙醫學士 1979
  • 中華福音神學院 基督教研究證書 1984
  • 美國費城西敏神學院 聖經研究碩士 1986
  • 美國費城西敏神學院 神學碩士進修,主修新約 1987
  • 美國費城西敏神學院 哲學博士主修教會歷史和神學研究 1992
  • 1992-1998 美國台福神學院任教
  • 1998-2000 美國豐收神學院任教
  • 2000-2006 美國基督之家第五家牧師
  • 2006- 美國矽谷聖經歸正教會牧師
  • 現任 改革宗神學院神學碩士科主任、財團法人改革宗神學宣教會董事會董事

著作:《先賢所信─早期教會史話》、《基督教會史》、《基要神學》、《生命之道》、《唯獨基督》、《操練敬虔─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興起發光─兩千年教會史》、《研經系列─哥林多前後書、亂世忠僕、羅馬書》等;譯有范泰爾《基督教護教學》;編輯《西敏小要理問答》、《誠心學道—西敏小要理問答家庭靈修日引》

改革宗神學院 標誌 LOGO

Tag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