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死亡觀(弗來福)
我要講論幾點,來幫助神的子民在患病時,內心保持超脫地上一切事物,歡喜樂意迎接死亡:
1.死對神的子民無害;死的柄上再也沒有毒鉤了。那麼你又為什麼害怕自己的疾病會致死呢?如果你將死在罪中;如果死亡要像暴君般管轄你,像獅子吞吃獵物般吞吃你;如果對你來說,死亡正預示著地獄的到來──那麼你可能大概要恐懼戰驚,絕望地逃避死亡!但是如果你的罪得著遮蓋;如果基督替你戰勝了死亡,使你只剩下身體的痛苦,甚至連身體也免於受苦;如果對你來說,死亡預示了天堂的來臨──你又何須害怕呢?何不歡喜迎接死亡呢?死亡傷不了你;它溫和無害,就像脫去衣服,或闔眼休息一般。
2.死亡或能保守你的心不退後,讓你將死亡視為最終充分以神為樂所必不可少的。無論你是否甘心死去,肯定再也沒有其他管道能夠使你靈魂的福樂達到完全。死必須在你身上動工,除去肉體的帕子──這使你與神隔絕、與獸沒有分別的生命──才能夠完全看見神、以神為樂。「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林後五6)有誰不甘心樂意就死,好叫他能夠完全以神為樂呢?我想,人會像個囚犯般瞻望這必死的窗柵,歎息道:「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 我就飛去,得享安息。」確實,大多數人都需要忍受死亡;但聖徒明白死亡會領我們到哪裡去,反倒需要忍受活著。聖徒在垂死之床上,需要等候、聆聽主的到來;當他察覺自己死期將至,便會說:「聽啊!是我良人的聲音; 看哪!他躥山越嶺而來。」
3.也當思想,死後就得以直接開始享受天堂的福樂。不必等到復活,你也能開始享有天堂之福;只是一旦死亡臨到你,你的靈魂就會被生命所包覆。一旦你離開此岸,不久就必漂到永恆榮光的彼岸。你豈能不說,「我渴望一死,好與基督同在」呢?假使真像某些人所妄想的,靈魂是和身體同死,或者說同睡,直到復活之日,那麼保羅就是太傻了才會渴望死亡,以求基督同在之樂;原因不外乎他在身子裡享有的,還能比在身子外要來得多。
聖經說,人是藉由兩種方式活著,就是憑信心和憑眼見活著。這兩種方式包含了現在和未來的生命。如果一朝信心沒有用了,也不能立即睜眼去看,靈魂會變得如何呢?聖經裡清楚啟示了這方面的真理。(請參考路二十三3;約十四3)死亡會為你的景況帶來何其美妙的改變!垂死的聖徒啊,你要歡呼踴躍;讓死亡做工,好讓天使指引你的靈魂通往光明世界!
4.也當思想,神常常藉著死亡,救祂的子民脫離各樣大患難和試探;這樣想,或許能讓你更願意就死。當有極大的災難臨到世上時,神有時會救祂的聖徒脫離惡者的道路。瑪土撒拉在洪水來臨的前一年就死了;奧古斯丁則早一步死於希波被圍城之前;帕流斯(Pareus)則死於海德堡被奪以前。路德指出,所有使徒都死於耶路撒冷毀滅以前;路德自己也死於日爾曼境內發的戰爭以前。你有可能藉由死亡,躲過某些你既無法忍受、也不需要忍受的痛苦試煉。但是如果沒有非常的患難臨到你,神也要用死,使你脫離的無數的惡與重擔,因為這些惡與重擔都與當前狀態無法分割開來。你就藉此脫離內住的罪(這罪才是最大的患難),脫離各式各樣的試探;脫離身體的疾病、軟弱;脫離所有今生的病苦、折磨。你哀哭的日子將結束,神要必擦去你所有眼淚。你又為什麼不願離去呢?
5.如果你仍多逗留,像羅得在所多瑪一樣,那麼你拿什麼託詞來追求長壽呢?你為什麼不願就死?你在意親屬的福祉嗎?如果這樣,你是在為他們在今世的倚靠而憂慮嗎?讓神的話來解除你的憂慮:「你撇下孤兒,我必保全他們的命; 你的寡婦可以倚靠我。」路德在遺囑裡說:「主,祢賜給了我妻小,我沒有什麼可以留給他們,但我把他們交託給祢。孤兒的父,為寡婦伸冤的主啊,求祢照顧、保護、教導他們。
但是你在意親屬的屬靈福祉嗎?如果你要活著,總要記得,你不能叫他們歸主;而且,神能夠在你死後,成就你的祈求。
或許你渴望能在世上有更長時間事奉神。但是如果祂要你在世上的工作已經結束,何不與大衛同聲說,「我在這裡,願神憑祂的旨意行。」祂召你在天上供更高的職分,也能夠藉他人的手來成就你渴望繼續在地上做的事。你覺得不夠完美,沒資格上天堂嗎?你倒想想,在你死前,你必定不完美;在你上天堂以前,你也無法完全成聖。
你如果說,「我缺乏確據;但願我能死時,內心能夠輕省。」再想想,甘心樂意離開全世界,脫離罪惡,得以與神同在,這才是通往所求確據的直接管道;屬肉體的人是不可能甘心在地上死去的。
摘自:約翰.芙萊維爾:基督徒的死亡觀
作者:約翰.弗來福
我們是否相信世界上、以及我們個人生命中的諸事(包括最微不足道的細節),都出自神護理的安排?我們可曾認真地觀察、默想這些護理的作為?弗來福認為這是聖徒的義務,就是標記神的護理如何一步步成就神的應許,領我們更靠近永遠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