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代替」罪人被離棄了。而若你與祂親近,以祂為你的擔保,那你永遠都不會被離棄(同祢患難與共 (提摩太.凱勒))

聖子上帝的受苦

祂「代替」罪人被離棄了。而若你與祂親近,以祂為你的擔保,那你永遠都不會被離棄(同祢患難與共 (提摩太.凱勒))
祂「代替」罪人被離棄了。而若你與祂親近,以祂為你的擔保,那你永遠都不會被離棄(麥琴)

福音書向我們表明,耶穌經歷了普通人類生活中常見的壓力、困難和痛苦。祂經歷了疲倦和饑渴(約翰福音四:6),困苦、憂傷和「心裡憂愁」(馬可福音三:5;約翰福音十一:35、十二:27)。祂的苦難是這麼的多,以至於一生都「大聲哀哭,流淚」獻上禱告(希伯來書五:7;比較於,路加福音二十二:44)。祂知道被最好的朋友全然誤會、被家人和家鄉拒絕是什麼滋味(約翰福音七:3-5;馬太福音十三:57;馬可福音三:21)。祂也受到了魔鬼的試探和攻擊(馬太福音四:2,及其後)。而且令人驚奇的是,我們被告知,耶穌在祂所受的苦難當中「有所學習」(希伯來書五8)。卡森(Don Carson)結論表示,「我們所倚靠的神完全知道苦難是什麼,不僅是因為神原本就知道萬事萬物,也是因為他親身的體驗。」

但是在他一生的最後,我們看到了「基督受難」,該詞的字面意思就是耶穌的苦難。祂被自己為其獻身的所有人拋棄、否認和背叛,在十字架上甚至被祂的父神離棄(馬太福音二十七:46)。這最後的經歷,從終極上來說是過於我們所能測度的,它意味著無限、宇宙性的痛苦,超出了我們任何在地球上之人的知識。因為最終極的受苦就是失去愛,而祂所經歷的,是失去永恆、完美的愛。再沒有比家庭關係破裂和失喪更苦的事了,然而在這裡我們看到「上帝知道受苦是什麼滋味,不只是因為他比我們看得更清楚,更是因為祂以不可能比這更嚴酷的方式,親身經歷了受苦……承受了死亡和失喪的苦痛,與所愛者的分離……「以及」祂自己家庭(三一上帝)因祂對罪的烈怒,而產生的分裂。」也就是說,上帝為了滿足公義,為了懲罰罪,以便在愛中饒恕和接納我們,祂就必須自己去承擔罪的刑罰。聖子上帝承受了我們當得的懲罰,包括與父神的分離,所以,上帝在祂的自我、在自己的心裡,承擔了無限的痛苦——是為了要愛我們。

蘇格蘭十九世紀早期佈道家麥琴(Robert Murray M’Cheyne)想要儘量讓我們明白,他所稱之為在十字架上「基關督的無限苦難」。麥琴在反思「基督呼喊著上帝離棄了祂」時寫道:

祂沒有任何上帝的安慰——感受不到上帝的愛感受不到上帝憐恤、感受不到上帝支持祂。上帝之前是祂的太陽,現在那太陽卻完全暗淡……他沒有上帝——他變得像是沒了上帝一樣。上帝過往對於他之所是的一切,現在都從祂身上被剝奪了。祂像是沒了上帝——祂的上帝被剝奪了,祂有了被定罪之人的感受,就是聽到當審判官對定罪之人所說的那樣:「離開我,你這被咒詛的人……你將要受到永恆滅亡的懲罰,離開主的面光和祂權能的榮耀」。祂成到上帝對祂說了一樣的話,我覺得就像是一個小孩子在山邊把一塊石頭丟進深谷,想要聽見它落下去的聲音——卻什麼聲音也沒有……

啊!這就是基督所受的地獄之苦。基督受苦的深洋無法測度…祂「代替」罪人被離棄了。而若你與祂親近,以祂為你的擔保,那你永遠都不會被離棄……「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回應是什麼?」是為了我,為了我!基督受苦的深洋無法測度。

我們還沒有談完聖經所告訴我們關於上帝的受苦。在《使徒行傳》九章有保羅信主的記載。掃羅(也就是後來的保羅)是一位熱心的法利賽人,曾經逼迫基督徒,當耶穌在其往大馬色的路上向他顯現時,祂問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使徒行傳九:4)。我們在這裡看見,耶穌是如此感同身受於祂的百姓,以至於祂同受了他們的苦難。當他們受傷或是悲傷的時候,祂也是一樣。

新約有時候會反過來說,談及基督徒同擔基督的苦難。彼得鼓勵他的讀者,當他們經過如火一般的試煉(煉爐)時,耶穌不只是屬靈地與他們同在,而且「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彼得前書四:13;比較於歌羅西書一:24)。彼得說的是,我們與祂一同受苦。只是,聖經也清楚地告訴我們,耶穌的受苦完全成就了我們的救贖,所以我們之於祂的拯救大工,是毫無貢獻的。這就是為什麼當耶穌死的時候,祂會說祂的工作「成了」——債務完全還清(約翰福音十九:30)。就如我們所看到的,路德曾經是這麼強力地主張,我們的苦難並不能賺得或是赢得任何救恩。然而我們能夠擁有令人震驚的安慰是:我們知道自己因為透過聖靈與基督相連,因著與祂的聯合,我們成了她身體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與耶穌「一同」受苦(腓立比書三:10)也許理解這點的最好方式,是用以下方法來表述。麥卡特尼(Dan McCartney)寫道:「基督從祂的受苦中學像人(希伯來書五:8)。『因此』我們也從自己的受苦裡學像基督。」”正如基督透過受苦取得了人的樣式(希伯來書二:18;四:14-15),同樣的,我們也可以透過受苦長成基督的樣式——若我們用信心和忍耐來面對的話。「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四:16-17)

當相信耶穌的人受苦時,基督是真的在我們艱難的煉爐中與我們同在,也是以某種方式實際感受到那火的烈焰。

同祢患難與共 (提摩太.凱勒)
Part 2 面對煉爐 上帝的受苦 P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