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納真理的地方(凱文 •狄昂)
牧師——公眾神學家
第二章 學者與聖徒
我肯定,我會眾裡的人知道我的講道非常具有神學性。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他們會知道我在那個星期裡下過工夫研讀經文,我嘗試仔細思考,也不怕偶爾插入教會歷史、系統神學、甚至幾句懇深的話。可是一堂合乎神學的好講道不應該與自以為是的講道混為一談。
世界級的知識分子傳講世界級的神學,可能完全沒有在人的心田上澆灌甘泉,卻只留下讓他們可以作神學反思的世界級枯燥乏味。只是內容好,這不夠。如果神學講道想要造就出神學思考,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

首先,必須有熱情。人們不會聽到我們講的每一句話,他們會聽到我們為甚麼感到興奮。有一種談論迦克墩定義的方式,會讓人覺得「這對想知道更多的聰明人來說,會比那些不這麼聰明的人更為重要」。還有另一種方式會說,「我都不相信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切!今天
早上我們得到真實的待遇!」那就很像富蘭克林和懷特腓德的故事。有人問絕對不加入福音派的富蘭克林,為甚麼他不相信懷特腓德講的任何一句話,卻仍然繼續去聽他講道,富蘭克林回答說,「我知道,但是他相信。」倘若屬神的子民知道神派遣的傳道人不在乎神學思考,那他們永遠也不會覺得神學思考是重要的。

其次,我們必須將最好的神學放在人的心裡,並且使它榮耀神。要是我用約翰福音第十章講一篇文采斐然的道,清楚說明限定的救贖這一話題的來龍去脈,堅定的加爾文主義者會因此喝彩,可是其他人則會局促不安。然而,假如我可以說明基督只為選民死會如何表達了祂對羊群的特殊之愛,和祂對祂的新婦不可勝過的愛;如果我可以說明,神在十字架上不僅使我們成為蒙拯救的人,並且祂要救我們到底,那樣祂就會得榮耀;倘若我可以讓所講的道歌頌死亡在基督的受死之中已經死去的奇妙;假如我可以將這個艱澀的教義與我們的心和神的榮耀相連,那樣,我就是在幫助人去關注神學的精密,並且關注到一個程度,他們就會從內容豐富的聖經吸取所有的精髓。
當然,在教會生活裡需要思想的,除了講道以外,還有很多別的事情。我們努力地將神學的教導和反思滲入我們教會的每一方面。我們希望在生命的每一個層面都思想神學,特別在我們一起相處的教會生活中。我們唱的詩歌、獻上的禱告、敬拜的秩序、甚至報告事項的安排,都嘗試按照神學來思想。要是我們這些傳道人不按照神學來思想我們的工作,怎麼能期待人們按照神學來思想他們的職業呢?
那樣,除了擁有一間合乎神學的教會,神的子民又如何在分辨和精通神學方面有所長進,如何被神豐富的話語打動情感,如何學習按照神的心意去思想,如何培養出一群合乎神學的子民呢?對我們這些處於認信的改革宗背景的人來說,這意味著我們要圍繞《比利時信條》(Belgic Confession)、《海德堡要理問答》(Heidelberg Catechism)、和《多特信經》(Canons of Dort)的內容,來為我們的新會友開設初信栽培班。我們大部分的新會員都不熟悉三項聯合信條(Three Forms of Unity),不過他們都無一例外地認為,親自閱讀道些幾個世紀以來培養神子民之信仰的神學闡述,是這個班級最精彩的課程內容。

最近,我們在一整年裡,在五十二個星期日的晚上講完《海德堡要理問答》。關於我們的領袖培訓課程、長老和執事的考察程序、大學生事工、小組、兒童計劃、和其餘事工,我還有更多的話要說。除非將焦點專注於神的話語上、根植於信仰告白傳統、用要理問答的方式教導我們的子民,我們不會做任何不尋常的事情,而不為神學辯解也是不尋常的。在我們膚淺的世界中,需要有深刻思想的教會。我們淺薄的文化需要在敬拜的時候有深度。我們世俗的社會需要許許多多好的、聖潔的思想。我的牧師事工和我們教會的事工基於我們都是神學家這個假設,而且,我們的信念是,如果那是真的話,我們就乾脆試著去做一名好神學家吧!p.195-197
點我購買《牧師——公眾神學家》
書籍簡介
今天,有許多牧師將自己主要視為輔導、領袖、和激勵者。但是,這種看法往往是以犧牲牧師在神學職分上的主要實際作為代價。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將神傳給人的神學家。教會需要能夠將神的話語處境化的牧師,幫助會眾用神學去思考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工作、臨終的抉擇、政治上的參與、和娛樂等等。
這本簡短而易懂的書,利用了聖經對牧師的描寫、教會歷史的主要人物和基督教神學,強烈地呼籲牧師,要在他們的會眾和社群當中成為公眾神學家。教會需要的牧師必須根據聖經來理解世界,並且要以智慧、平安、和使人剛強的方式來指示他們的會眾。《牧師——公眾神學家》勾勒一幅可供選擇、正面的圖畫,要求牧師對其身份和工作的觀念作出典範的改變。
學者推薦
「這是一本及時的書,不僅及時,還是一本亟需的書。凱文·范浩沙是我們當中一位主要的神學家,他對牧師將神學『隔開』提出抗議。牧師在他們的會眾當中放棄自己作為神學家的天職,而去追求由世俗文化發號施令的事業時,往往打開了一道『鴻溝』。但這不總是這樣的。范浩沙和斯朝恩熟練地塑造出洞察力和鑑別力,將我們帶回教會任命我們去做的工作。」—尤金•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溫哥華維真學院靈修神學榮譽教授
「今天的傳道人必須向越來越抗拒聖經真理的人傳遞這個真理。為了要使他們能夠理解,熟練的傳道人甚至必須明白一些觀念的歷史和今天文化敘述的基線。不僅如此,城市裡的傳道人還必須同時從幾種不同的世界文化向人們說話。我得到的結論是,比起我在四十年以前開始服事的時候,今日的牧師需要更多穩健的神學教育和培訓。本書對在職事奉的牧師和傳道人是重要而響亮的呼籲,讓他們在我們的教會裡運用更高層次、在神學上見多識廣的領導。」—提姆·凱勒(Tim Keller),紐約市救贖主長老教會
「可以用一劑良好的神學來整修的教牧事奉,在實踐中就沒有太大的問題。本書很有力地解釋,牧師的工作是從他對神學的委身而得到授權、激勵、和分別為聖的。這是一本生氣勃勃和被聖靈充滿的書。」—威廉·魏利蒙(William Willimon),杜克大學神學院,基督教事工實踐教授;聯合衛理公會退休會督
「多年以來,我一直告訴學生,他們太聰明了,不應該留在學術圈,應該擴張帳幕,承擔教區裡更艱難的智力工作。我還以為自己在這方面獨有創見。現代情境試圖把兩件事情——至關重要的牧區和有學問的牧師——分開,范浩沙和斯朝恩卻指出兩者原來和在末世所具有的合一。突然之間,這項任務似乎就比以前很困難,也更蒙福了。」—傑森·柏斯(Jason Byassee),北卡羅來納州布恩聯合衛理公會主任牧師;杜克大學神學院,神學與領導能力研究員
作者介紹

范浩沙,威斯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道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 England)哲學博士。曾任教於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990-98)與惠頓學院暨研究所(Wheaton College and Graduate School, 2008-11)。除了上述兩段時間,自1986年迄今,皆任教於三一福音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現為系統神學研究教授。

斯朝恩是三一福音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博士,現任薄義思學院(Boyce College)與美南浸信會神學院(Southern Baptist Seminary)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教導基督教神學與教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