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聖經神學是什麼?
救贖歷史(救恩歷史)
福音派聖經神學信任聖經文本與其歷史觀點的整全性。按表面來看,聖經給出一幅普世歷史的圖像,這歷史所跨越的時期尚未被人類歷史學家測定,但已經清楚地被神指定。它始於「起初」的創造,終於新造的新天新地。這當然違反了世俗歷史主義與歷史書寫的常規,因為除了聖經本身的啟示之外,並無其他文獻證據可以用來支持其中許多內容,而且也沒有世俗的先例表明真實的歷史寫於事件發生之前。

然而很清楚地,舊約聖經中的預言、以及耶穌與使徒們的末世論都被描寫為一個未來真實的歷史放映。世俗歷史預設人類是對事件與證據的觀察者;聖經歷史則預設神將命定了的事件啟示出來。
「救恩歷史」是現在被用來與聖經神學研究的某個方面聯繫在一起的術語,它將一段具體的歷史看做是在歷史架構之下的,在這架構中,神過去做工了、現在正在做工、並且將來也必做工。

救恩歷史的觀念就像聖經神學的觀念一樣,需要根據現代聖經研究對這詞的描寫來分辨。有些學者,如最早使用這詞的路德宗學者馮霍夫曼(J.C. K. von Hof-mann),想要描寫一個聖經的現象、及聖經作者本人的觀點。這裏一方面是回應十九世紀歷史鑑別學的歷史懷疑主義;另一方面則是回應更正教經院哲學刻板的教義學。我想這兩個抗議仍然需要與其他抗議一同進行,來對抗目前盛行的那些研究聖經經文的進路,它們使神的啟示的合一性受到虧損。

救恩歷史隱含一個認知: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是掌管歷史的主。歷史之所以發生,是因為祂的命令)。而且,歷史之所以是有意義的,是因為它見證神的這些命令被無地執行出來。既然如此,歷史的真實感義只有那些接受那賦予歷史意義之神的話題的人才能有出來。歷史是複雜的,假如我們隨便看一下世上許多民族與文化的證據,便可以曉得。然而,歷史有一個壓倒一切的合一性,因為正如聖經所說的,歷史為神的旨意效力,並且不可阻擋奔向神旨意的應驗。後現代主義者談論歷史的盡頭,他們所謂的盡頭不是說沒有事情發生,而是說發生任何事都不帶有意義。這是歷史無神論的一個形式,它拒絕接受有一位掌管事件與其後果之神的存在。

後現代相對主義是被聖經的「大公性」(catholic)觀點排除的。我們的大公信仰關切聖經事件所具有的普世意義。“聖經的故事以萬物的受造開始,包括全人類的祖先。自從人類墮落以後,所描寫的仍然包括全人類,直到洪水以後。當以色列的先祖亞伯拉罕蒙召離開他異教的故鄉時,所得的應許包括神要藉亞伯拉罕的後裔使地上的萬族得福的旨意(創十二3)。神在一群人中所施行的旨意具有普世意義,就這個感義而言,聖經普世主義使宗教相對主義站不住腳。歷史從以色列的故事發展到耶稣基督的降生,救恩歷史的方法從末忽略聖經整全的觀點。這個救恩歷史是我們了解耶穌來臨之意義的背景,同時,也是耶穌的來臨向我們顯示何謂歷史。以後我們將會回到聖經觀點的這一方面。

因此,救恩歷史為我們指出聖經的三方面,需要我們在講道中做出解釋:文學、歷史、與神學。我們有闡述聖經文的任務,因此我們必須了解聖經的文學如何傳送其信息。這信息牽涉到歷史,但這不是簡單的一連串互不相關的歷史事件。歷史具有合一性,在其中出現神的啟示、及祂救恩的旨意。

文學為我們指向歷史,也指向對歷史的神學解釋。福音派的立場拒絕一個觀點,即認為歷史—只是一些事件—構成這啟示;新正統派與自由派神學家以各種方式採納這種觀點。這個立場使美國聖經神學運動至終無法處理聖經的啟示。“福音派的立場則強調:這些事件本身不能自我解釋,需要神確定的話來說明們的意義。我們在聖經中一再看到話語與事件的這種關係。甚至耶穌的死與復活也需要神的話來解釋它們的意義。

對傳道人而言,救恩歷史是任何聖經經文之背景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突顯啟示的漸進性、以及一個事實:經文並不都與福音、及今日的基督教會有同樣的關係。每一次我們容許不再遵守摩西律法的某些方面時,便都承認了這一點。每當我們處理一段關乎古時以色列的舊約聖經經文,認為它不再與我們直接相關時,我們也承認了這一點。但當我們進到新約聖經時,就趨向對這種漸進性不那麼敏感。

我們往往假定福音記述中的任何事都直接適用於當代基督徒,但這些事件的情景與我們的情景顯然是不同的。不管這種不同是否影 響我們對這經文的理解,我們都必須細心弄清楚。福音書中大多數的經文都是論及耶 穌受死與復活前、仍在地上肉身中的事。

以聖經神學的觀點來看救恩歷史,至少應該使我們問一個問題:耶穌復活、升天、與五旬節是否改變我們對在這些關鍵事件發生之前的事情的看法,例如,當耶穌仍在地上肉身中的時候,祂常使用跟隨祂的概念,但在五句節之後,則未用過這個概念。在路加福音九章 23節,「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已,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以類似的段落來講道時,我們就該問說,為甚麼這概念在五旬節後就不再出現了,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把它翻譯成五旬節後的術語?p.59-62
對傳道人而言,救恩歷史是任何聖經經文之背景的一個重要方面。
點我購買《聖經神學與解經講道》
《講道雜誌》選為年度書籍2010年獲《講道雜誌》編輯杜兌特選為過去25年最有影響力的講道書籍之一
傳道人必讀之作。深深挑戰傳道人的思想,大大改善今日的講壇信息,罕有其匹!神學豐富,刺激思想,餵養心靈,實用幫助。不單如此,本書對於以基督為中心來傳講整本聖經做了全景導覽,絕對令人振奮。閱讀此書,之後你不單想要重讀此書,更會想要重讀聖經。
書籍簡介
本書目的在於為傳道人提供一份手冊,幫助他們把始終如一地以基督為中心的方法應用於他們的講道中,從整本聖經傳講基督之道。在第一部份中,作者的目的是立足於福音派牧師傳道人的立場,探討聖經、聖經神學、與講道,指出它們在預備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上如何息息相關。在第二部份中,作者把聖經神學的方法應用於聖經文學的各個文體類型,看它們如何為聚焦於基督的位格與工作之解經講道作出貢獻,且始終以講道任務為念。
作者介紹
高偉勳(Graeme Goldsworthy)
曾任教於澳洲雪梨的穆爾神學院(Moore Theological College, Sydney, Australia),教授舊約聖經、聖經神學、與釋經學。目前已經退休,但仍部份時間在該校授課。除本書外,高偉勳著有《認識聖經神學》(校園)、《天國與福音》(基道)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