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稱「耶穌是主」的那個時刻,你其實是在做一個教義陳述(鍾馬田)
讓我這麼說吧。難道這不正是先知們所做的事嗎?你在舊約聖經中讀過關於他們的事蹟,那麼這些人當時在做什麼呢?他們持守了這些教義—特別是律法的教義—並且執行這些教義。他們是在應用律法。他們來到以色列民中對他們說:「你們這些人以為,因為你們有律法,你們就明白它;但你們並不明白。」他們說:「律法把教義帶到你們面前,而這就是你們必須領受和理解的。」他們是在向人們傳揚教義。
我們的主自己不也是這樣做的嗎?在登山寶訓中,除了這事,祂還做過什麼呢?祂說:「你們聽見……,只是我告訴你們……」(太五27~28)。祂拿起律法,用教義的形式解釋它。祂解釋它。祂說,僅僅籠統知道律法是沒有價值的;你必須確切地知道它在講什麼。祂提取出這些原則,並應用它們和執行它們。
很顯然,這也正是使徒們所做的事。讀一下使徒行傳,並注意第一代基督教傳道人所傳講的。他們做過什麼?你會發現,他們不是拿出一段經文,然後給出這段經文希臘語和希伯來語的準確意思,再然後去分析它,等等。不,不是這樣的。他們講道的方式就是宣講教義。他們有一個信息,並把這信息傳講給人們;他們使用經文來表明這就是教義。
當然,那就是講道當有的內容;那也是講道的目的和功用。那不僅是一個人表達他自己思想的機會。我再重複說,這也不僅僅是對經文給出另外一種翻譯。不是的,它的目的是把真理帶給會眾。使徒們是那樣做的,正如講道本身始終所要求的。
或者打開新約聖經的書信,這些書信是什麼呢?這些書信處理一些重要的教義,並強調與實施了。在特定的教會中對教義有特定的需要。因此,書信的作者不僅帶來教義,並且進行實際的應用。你會看到,貫穿這些書信的都是關於表達和解釋教義。這就是我這樣做的第一個原因;我認為,這是聖經所要求的。聖經自己把這些教義顯明了出來,也勸勉我們應當傳講教義。
另一個原因是,當我們學習聖經時,不這樣做就會存在危險。我們可能會只見樹不見林,而這是多麼可怕的危險啊。與我們的主同時代的那些猶太人真正的問題在於,他們止於字句,而沒有領會精意。換句話說,他們從來沒有明白教義。他們滿足於熟悉字面的話語(the words),卻沒有得著道(the Word)本身。我們都要意識到,這是我們可能會有的一個危險,因為如果我們只是止於字句,那麼我們就不會從中受益,甚至會受到誤導。這也可能是我們靈魂受咒詛的原因。當你學習完聖經後卻沒有領會到教義,那麼你的學習是完全沒有益處的。這可能會增加知識,也是打發時間的好方法。我認識一些人,就像別人使用填字或拼圖遊戲一樣地使用聖經,把各種劇情恰當地串聯起來,但他們從來都未曾領會教義,他們的學習是沒有價值和益處的。
學習聖經教義的下一個原因是,歷世歷代的教會都發現,強調聖經教義是最基本和必要的。在教會一開始建立時,一個人如果不願不計代價地做出「耶穌是主」這樣的信仰告白,就不會被接納為教會成員。當然,宣稱「耶穌是主」的那個時刻,你其實是在做一個教義陳述。過一段時期後,這些早期的基督徒們發現僅宣稱「耶穌是主」並不夠,還需有洗禮套語(baptismal formula),準備受洗的人需要以要理問答的形式學習教義。他們會被問及一些問題,最後他們必須能夠回答這些問題。
但是,你記得之後發生了什麼嗎?很快開始出現異端。一些人在教會裡講一些不正確的東西。他們是很認真的,但當中許多人講的是錯誤並有害的東西。這些異端的教導者或假師傅,不僅造成了教會內部的混亂,還誤導教會之外的人。教會中異端的出現,使得早期教會不得不制定出被稱為信經(creed)的信仰告白。比如說使徒信經(Apostles’ Creed)、尼西亞信經(Nicene Creed)和亞他那修信經(Athanasian Creed)。
這些信經變得非常必要,因為在教會中出現了太多的錯誤和異端。並且教會在聖靈的引導下說:「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什麼是我們所信的,什麼是我們所不信的。僅僅讓人們有聖經可讀是不夠的。認真且有才幹的人可能會讀這本聖經,並可能會講出一些相當錯誤的東西。我們必須定義我們的教義。」而對教義的定義,我們就稱之為信經。
《麥種閱讀》2021年第一期
鍾馬田,「我的目的和方法」《聖經的偉大教義》)ISSUE試讀
《聖經的偉大教義》卷一第一章
第1章 我的目的和方法
鍾馬田新書《聖經的偉大教義》即將於四月26日上市,歡迎在台灣證主網路書店或各地書房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