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人如何改變】第五課
現實世界中,真實的你──炎熱篇上
兩種炎熱
這個世界像一個大而可畏的曠野,來自環境的壓力像是曠野裡的炎熱。在曠野裡面的人生像是植物一樣,有的時候我們的生命連結於基督,我們變成了果樹,結出果實、有香氣;有時候我們遠離了基督,按著我們天然的本性,扎在這個曠野屬世界的土壤裡,生出了荊棘和蒺藜。今天我們來更深地去檢視炎熱這個概念。所謂環境的壓力是什麼意思?首先,炎熱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苦難,一種是罪惡。苦難是說,在這個世界裡面,很多的環境跟條件非常地不理想,對我們產生很大的壓力。罪惡是說,這個世界不是很善良,我們會受到這個世界的引誘,這個世界也可能傷害我們。這兩種都是炎熱,都是對我們生命的壓力,但是當植物扎根在溪水旁的時候,炎熱並不是摧毀植物的力量,而是讓它成長的力量。在這堂課裡面,我們先專註在炎熱的前一種概念,就是苦難。
苦難中的絕望
首先,苦難是完全正常的。聖經說,你不要以為稀奇,如果有試煉、有苦難來到,你不要覺得很詫異,苦難本來就是會發生。那麼在神所管理的世界,在神所愛的世界裡,苦難常常發生,我們的內心深處會有一種很不安的感受。如果有上帝,為什麼世界有苦難?如果上帝真的愛我們,祂為什麼會繼續容忍苦難?如果上帝真的實踐祂的應許,祂為什麼看見了苦難卻不去中斷它?讓我們來回答這個每個人都在問的信仰問題。首先,大部分苦難發生的時候,上帝是很安靜、很安靜的…,對一個受苦的人來說,他也覺得上帝太安靜了,感覺絕望了:上帝怎麼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禱告有什麼用呢,我禱告了又怎麼樣呢?我很苦,然後我去禱告,我禱告的時候很苦,禱告完我還是很苦,覺得好像處在一種出不去的感覺,悶著的屋子沒有空氣、沒有燈光,一個被完全封閉的感受。讓我們先來承認這個感受,就是受苦的時候,我的情緒是滿負面的,我的心思是可能滿黑暗的,有的時候我努力要振作起來,過一會兒我又被打敗了,那種叫做絕望的感受。
神的安慰
讓我們在回答苦難的問題之前,我們先回答絕望的問題。聖經對於絕望是有很多安慰的。聖經對於苦難雖然沒有常常直接回答,可是聖經對於我們在苦難中感到絕望的感受,卻是有很多安慰,主要的安慰是,主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神一直都與我們同在。我們跟基督連結,其實有一個部分就是與祂一起受苦,與祂一起得榮耀,我們跟著祂,當然可能會受苦啊。那麼,在受苦的時候感覺到很絕望的時候,怎麼辦呢?禱告啊,禱告什麼呢,訴說我的苦難,上帝會不會因為我在訴說我的苦難,上帝就拒絕我的禱告?當然不會。每一個基督徒內心深處,對於上帝的同在其實是有感受的,雖然我們常常遠離祂,但我們內心深處像風箏拴著一條線一樣,我們跟神的關系是切不開的。人在受苦的時候覺得神與他疏遠,但你拉著他的手一起跟神禱告,把他心裡的痛苦講出來的時候,他可以講很多,因為他心裡面知道神還在那裡。人對神有盼望的時候,人會有各式各樣豐富的情緒,神聽這些禱告。聖經告訴我們,神邀請我們坦誠地來向祂訴苦,甚至傾倒我們的絕望,因為上帝並沒有離開我們,這就是上帝對於苦難的一個回應:來到我這裡,我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 也不丟棄你。在我們陪伴一個受苦的人的時候,沒有什麼比你用你個人的生命,來表達神的存在,更安慰人的事情,你純粹去看一個受苦的人,站在那邊,你純粹站在那邊,心裡面為他禱告,這麼簡單的事情,他就可以有安慰,因為他知道上帝沒有丟棄他。
![上帝在苦難的世界中仍然是中心(人如何改變(五)路尊恩)](https://rtv.org.tw/wp-content/uploads/2023/01/unnamed-file-819x1024.jpg)
苦難的對頭
對於苦難的另一個回應,詩篇八十八篇中說:「你的烈怒重重地壓著我」,詩篇作者把他的矛頭指向上帝,其實壓著他的是他的仇敵,其實他在面對仇敵的逼迫,但他心裡面沒有咒罵,沒有把他的憤怒的焦點傾倒在他的仇敵身上,他把他的焦點放在上帝的身上:祢為什麼把我放在這些人的手裡?當你明白,今天使你受苦的,最後要負起責任的人是上帝的時候,你就會明白到,能夠救你脫離苦難,能夠帶你脫離凶惡,最後能救贖你的也只有上帝,你的對頭是上帝,你的平安也是來自上帝,把你放在苦難裡面的是上帝,能救你脫離苦難的也必須是上帝,這樣盼望就生出來了。因為耶和華不像世人,祂有恩典、有憐憫,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所以上帝在苦難的世界中仍然是中心,不是在祝福的世界中是中心,苦難的世界變成撒旦是中心了,上帝永遠都是中心。讓以色列滅亡的是上帝,讓以色列復興的也是上帝。有些人受苦的時候,你不要告訴他說:我懂、我明白、我瞭解。不,黑暗是我的知己 Darkness becomes my best friend,there is no one who understands. 沒有任何人瞭解我們在受的苦難,在那個受苦的深處,只有上帝瞭解我們。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把上帝的位格重新帶到這個人的世界中,讓他看見上帝並沒有離開過我們。相反地,上帝掌管所有的苦難,所以我生命中我的信仰問題,不是苦難什麼時候要結束,我的信仰問題是,上帝對這個苦難有什麼心意,如果祂沒有離開過我,如果苦難不是撒旦來掌管,是上帝來掌管,是上帝將我放在這個苦難裡面,我的對頭是祂的話,那麼我在苦難中我的一個問題,那祢的心意是什麼,我的另一個問題,主啊,我要怎麼樣在這個苦難中,能夠滿足祢的心意?我尋求耶和華的面,在受苦的時候,我渴望做祂忠心良善的僕人。
約瑟的故事
記得約瑟被他的兄弟賣到埃及去,然後到了埃及,又下了監牢,後來神提升了他做埃及的宰相,等到後來他們全家團圓,後來老雅各布去世了,他的兄弟們就很害怕說:哇,現在父親已經過世了,我們的弟弟會不會把我們全家都給滅了啊?兄弟們都很害怕,因為這個被傷害而受苦的人,現在掌了權勢了,約瑟就把他的兄弟們叫到他身邊,他說:你們都知道,當初你們把我賣到埃及來,你們的本意是要害我。約瑟講得很清楚,你們的本意是要害我,約瑟沒有跟他們說客套話,說沒有沒有,當初不好意思,一個誤會。沒有誤會,當時你們的本意是要害我。然後他說,但神的意思是好的,如果不是有今天的安排,就不會有這樣的救恩,現在神把我帶到了埃及做宰相,是為了預備整個以色列全家可以在這躲過飢荒。約瑟對於苦難的概念是,他在使他受苦的人事物的面前,他看見了那掌管使他受苦的人事物背後的上帝,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是好的,所以他把他的苦難的對頭,焦點指向上帝而不是指向使他受苦的人。
如果我今天去看醫生,我有很重要的疾病交給他,醫生犯了很大的錯誤,結果造成很大的傷害,我非常非常地痛苦,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照原來的計劃,我們遇到很大的危險,你的所有的敵意,都是指向這個醫生對不對?但是,有信仰的人在神面前,就看到掌管這個苦難背後還有更大的對頭,是我的上帝把我放到這個光景,使我經歷這個苦難,我真正的對頭是上帝,而我會像詩篇八十八篇那樣禱告說,祢把我放在這種情況下,祢有什麼榮耀呢,祢什麼時候要拯救我呢?當我這樣子看著祂的時候,我不是在看環境,我是在看那呼召我,應許我要賜福給我的上帝,我定睛看著祂,祂使我受苦,我得救的盼望也在乎祂,當我這樣向著祂禱告的時候,盼望就從心裡出來。然後我就明白了,即便發生這樣的事情,上帝沒有離開過我,既然上帝沒有離開過我,上帝對我是有心意的,而我相信上帝,I believe there is God, and God is good. 我相信神存在而且神是美善的,祂有美好的心意向我存留。父啊,幫助我,我遭遇這樣的事情,我非常痛苦,但是祢對我的心意是什麼,若是能行,將這杯拿去,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加增我的信心,讓我相信祢的意思是好的,祢要我經歷試驗之後,就可以得到生命的冠冕,祢要我的信心經過考驗之後,就變得成熟而堅定,我深知我這一生所有的盼望,所有的福樂,都藏在祢的兒子耶穌裡,我要以祂為我的至寶,看萬事如同糞土。當我的生命走到這個階段的時候,我的生命已經完全改變了,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害怕苦難的我,已經是一個可以在苦難中有盼望而且喜樂的一個新人。所以回到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思考我現在正在面對什麼苦難,在我的苦難中,上帝沒有離開我,上帝掌管所有的苦難,上帝對我有心意,那麼此刻神對我的心意是什麼,求主幫助我得到那樣的智慧,我要禱告尋求祂。
講員:陸尊恩 傳道
原文:AFC【人如何改變】第五課
真實的悔改,信心的茁壯。許多人常以為「只要更換一個環境、中止一段關係,就能擺脫眼前難處」,卻忽略自己的角色、責任與影響力。其實,困境與順境都是生活百樣,關鍵在於十字架的功效與聖靈的更新。真正持久的改變不是從信主年日、服事頭銜、聖經熟悉度、奉獻多寡、短宣次數等外在表現衡量。教會或福音機構常犯的錯是︰當人還沒有「真正委身於每日悔改」就委以重任,導致服事與生活問題叢生。《人如何改變》三書是使者聖經輔導蛻變系列之一,期望經由教師講解、充分討論、課後操練,幫助學員靠著基督的恩典改變自己,確實活出基督的樣式之後,方能成為主的器皿,幫助他人生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