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登山寶訓 - 09 - 主的禱告
主禱文是禱告的模式,也是生活的模式。在這堂課中,傅格森博士教導我們主禱文如何幫助我們活在上帝的面前,好讓我們尋求祂的榮耀,並在一切需要中信靠祂。
這是傅格森博士在《登山寶訓》系列中第九篇信息。
MP4影片下載
MP3音檔下載
學習指南PDF下載
逐字稿
在座各位,上次我們探討的是登山寶訓當中包含主禱文的那個部分。而在今天的學習中,我要各位特別注意兩件事。主禱文很明顯是一個禱告的模式,不過有一個使用主禱文的方式能帶來極大的幫助,那就是把它想成一個生活模式,好讓我們學習活在上帝的面前。我記得我在青少年的時候曾看過一本書,它的書名真的是非常地吸引人。這個書名的意義對我而言比書籍本身還更重要。它的作者來自中世紀的“共同生活兄弟會”,書名叫做《上帝臨在的實踐》。我認為我從這本書的書名中學到了一件事,這本書本身是好壞參半,它有一些很不錯的內容,也有一些沒什麼益處的內容。不過我們從書名中學到的一件事就是禱告並非我們生活中一個被劃分出來的部分。禱告是什麼呢?禱告是我們在上帝面前實際生活方式的流露。加爾文喜歡使用的一個措辭叫做「Coram Deo」,指的是我們的整個生命都活在上帝的面前,我們的整個生命都與上帝交流。這並不是指我們出現精神分裂的狀態,變成兩個不同的人,而是說在基督徒生命的成長過程中,我認為我們會發展出一種意識,意識到我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我們生活在一個寬廣的範圍裡,而在這個範圍之內,我們也生活在上帝的世界中,活在上帝的面前,有天父的陪伴。這正是主耶穌明顯擁有的特徵,祂的生命被活躍的禱告所點綴,使祂能夠教導門徒這個禱告,因為祂明白這就是祂引導他們進入的生活方式,讓他們生活在天父的面前。這個禱告實際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在上帝和祂的榮耀上,第二部分聚焦在我們自己和我們的需要上。馬丁‧路德各位大概都知道,他曾為他的理髮師寫了一本書,名為《簡明禱告方式》,藉此教導他的理髮師如何使用這個禱告作為所有禱告的大綱。這不僅是生活的大綱,更是禱告的大綱。我提到路德是因為他有一個偉大的口號,就是「讓上帝作上帝」。讓上帝作上帝,這就是主禱文開頭的祈求所要我們關注的。我們在這裡所祈求的是願上帝作我們的上帝,願世人都將上帝視為上帝。願上帝的國度能夠在我們的生命中結出果實,正如先前探討過的,我們來到祂面前以祂為我們的天父,我們認識到我們與祂的親密關係是非常美妙的,因為祂的名為聖,我們明白祂的名為聖,所以我們希望看到祂的名被尊為聖。這不是因為我們有某種特殊的偏見使我們在看到主的名被褻瀆的時候會感到痛苦,也不是因為我們屬於某種奇怪的宗派,而是因為人們談論的是我們的天父。想想當別人對你的妻子說出冒犯的話的時候,你會有什麼反應?更何況被冒犯的對象是上帝。因此,我們禱告願世人都認識到上帝的名代表著上帝祂自己,所以我們禱告:“父啊,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接著我們禱告:“願你的國降臨”。很有意思,對吧?因為當耶穌公開亮相的時候,祂傳的信息是「上帝的國臨近了」。既然上帝的國已經藉著耶穌而到來了,為什麼我們還要祈求上帝的國在未來降臨呢?當然,原因是因為上帝在歷史上總是以階段性的方式行動。請想一想上帝在舊約裡自我啟示的進程,摩西時代的百姓在獻祭中能夠大概意識到這些獻祭將他們指向那真正偉大的獻祭,但一直要到先知以賽亞的時代,我們才看到那些輝煌的描述將耶穌描寫為上帝的僕人,祂似乎即將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處理一種比流亡巴比倫還更深的靈性捆綁。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關於受苦僕人的驚人預言。因此可以說,以賽亞知道一些關於未來救主的事情是摩西和亞伯拉罕都不知道的。上帝將祂國度帶來的方式也是一樣的,這個國度建立在耶穌基督裡,祂打敗了這個世界的主宰,現在祂要將自己的國度延伸到整個世界。在馬太福音,國度福音的結尾,耶穌差派門徒進入全世界,因為所有權柄都賜給祂了,但是祂的權柄還沒有完全延伸到所有人的心中,而這就是我們所禱告的。當那一天到來,當這世界的國度都成為我們上帝和基督的國度,我們的主必將永遠掌權。因此我們希望看到上帝那轉化生命的大能湧進人們的生命中,並使他們向耶穌屈膝,因為只有在耶穌裡才能找到真正絕無僅有的福氣和恩惠。從某種意義而言,我們正往家的方向移動,我們先是提到上帝在天上的威嚴,接著提到上帝在地上展現的威嚴,然後我們特別祈求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並在祂的百姓當中展現祂的威嚴。「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請記得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五章結尾所說的話:「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我們這是在禱告什麼?我們禱告的是,在我們嘗試完全反映天父形像的過程當中,願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個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活在上帝的面前,這是為了讓那出現在天堂裡的對父的順服也出現在我們處於世上的生活裡。或者這樣說吧,這是要讓我們在地上的生活方式明顯展現出屬天的特質。在座有些人可能聽過理查‧薛伯斯,他是一位偉大且敬虔的人。當時有個人為理查‧薛伯斯寫了一首小詩,這首詩的作者名叫伊薩克‧華爾頓。如果你對釣魚的歷史有所了解,就會知道華爾頓是《完美釣手》的作者。他以優美的詞藻描寫理查‧薛伯斯:「讓我們向那位有福的人致以讚美,因為在他進入天堂之前,天堂就已經在他裡面了」。華爾頓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薛伯斯是位傑出的基督徒,但其實每個基督徒都如華爾頓所言,聖靈的同在和上帝的慈愛藉著聖靈在我們的心中傾注,這意味著我們就連在地上也能品嘗到天堂的滋味。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我們便自然而然地渴望我們的生命和上帝百姓的生命越來越有一種屬天的氛圍。如同耶穌先前在登山寶訓中所說的,儘管我們可能不自覺,但人們還是會注意到這一點。他們會看到我們的善行,並歸榮耀給我們在天上的父。所以我們看到,前半部分的祈求都與上帝及祂的榮耀有關。這意味著祂有充足的能力回應後半部分的祈求,也就是第二段的祈求。由於祂的身份,我們知道祂有能力滿足我們的需求,因此我們開始為我們特定的需求禱告。例如,我們開始為每天所需用的供應禱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新約學者之間有很多關於“日用”這個詞的討論。它是否意味著給我們足夠的食物以便度過明天?或者僅僅給我們足夠的食物以便度過今天?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學者們可以繼續討論的次要問題。至於更關鍵的重點則是:這個供我們參考的禱告模式也成為了我們生活的模式。我們開始根據我們每一天對主的仰賴進行思考。我們意識到,無論我們擁有多少東西,天父都不希望我們仰賴我們所擁有的東西,而是要我們仰賴祂。然而,你每天需要的食物不是已經在超市里了嗎?不是已經在冰箱裡了嗎?也許你的冰箱裡早就放了一大堆食物,或者你早就準備好一切用來製作麵包的材料了。所以這不是21世紀的禱告是這樣嗎?既然我們擁有如此豐盛的飲食,能吃到全世界的食物,坐擁一切美食,怎麼可能還真心禱告呢?我們這樣禱告,難道不是敬虔過了頭,形同假冒為善嗎?當然,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沒有我們對主的依賴和祂對我們需求的供應,我們就無法打開冰箱的門,也無法將奶油取出來,無法取出任何喜歡的醬料塗在早餐的吐司上。這個禱告實際上是向我們生命中所有的小細節傳遞一個訊息:我一點也無法靠自己去使用任何我認為屬於我自己的資源。你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思考這一點,例如,根據你目前服用的藥物來思考。藥物本身能夠在沒有上帝神聖工作的情況下治癒你嗎?例如,有時候人們在某種藥物的幫助下奇跡般地得到了幫助,而有時候卻一點也無法得到幫助。為什麼會這樣?這樣的結果不也是上帝掌控的嗎?因此,在我們生活的基本需求中,沒有任何細節是我們不用向主祈求的。我們要說:“主啊,日用的飲食就在那裡,但這對我沒有任何幫助,除非你是我日用飲食的供應者,否則這些飲食一點也無法激勵我為你而活”。當然,這對我們起到的效果之一就是引領我們活在上帝的面前,並且不斷地活在信心的倚靠之中。我認為我們在這方面都是一樣的,我們總是希望有個B計畫,我們總是想說:“主啊,如果我不信任你,那也沒關係吧?反正還有B計畫”。但主耶穌說:“沒有B計畫,生活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每一天都確實地仰賴主”。當我們用這種方式禱告時,它會對我們產生一些影響。我認為這會使我們出於本能地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我真的需要它嗎?我敢向天父祈求這個嗎?”想一想你擁有或想要擁有的一切事物,你認為你可以擁有它們,因為它們近在眼前。這個禱告所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讓我們擺脫物質世界的纏繞。在我們所處的物質世界裡,我們的生命往往由我們所擁有的財物、我們住的房子、我們開的車和我們的銀行存款來衡量。然而,耶穌教導我們一個禱告的原則,這個原則帶來生活的原則: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有迫切到我必須求宇宙之王今天就把這個東西給我嗎?這是一種試金石,對吧?因為有很多事物會讓我們在心裡這樣想:“如果上帝給我那個,該有多好?”但當我們學會這樣禱告時,我們就擺脫了這些事物,我們學會如何在沒有它們的情況下生活。作為基督徒,我們許多人的生活中塞滿了許多玩具、許多物品,是這樣子對吧?而耶穌在這裡給我們一個原則,讓我們回歸基本的簡單生活。所以,我們為我們日用的飲食禱告。既然是“日用”的飲食,那麼這顯然是每一天的禱告模式。因此,我們也每天祈求上帝免我們的債,或者說赦免我們的罪。有注意到嗎?這樣的禱告非常特別:“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接著,耶穌解釋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這是什麼意思呢?是這樣的,如果我不饒恕別人,那麼我肯定沒有經歷過上帝的饒恕。上帝的饒恕就像一場洪水,將我靈魂中的不饒恕沖走,這就是耶穌所說的。所以我們祈求「父啊,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並不是一種利益交換。「如果我饒恕別人,你就該饒恕我」,而是說,我們知道祂是帶著豐盛的饒恕來到我們當中的上帝。當我們仰望那饒恕,仔細思想它的時候,生命中所有的不饒恕都被沖洗掉了。就在上周,有人在我教課的時候對我說:“我有個朋友告訴我,我已經被稱義了,所以不需要祈求饒恕。”我們該怎麼回答呢?首先,我們要回答說:“那麼,你認為主禱文對你的生活沒有任何意義嗎?”接著我們要說的是:“新約聖經為什麼鼓勵我們請求饒恕呢?”既然我們已經被稱義了,為什麼還需要饒恕?因為稱義意味著我們的罪得到赦免,我們在上帝眼中被算為義人。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這個重要的單詞裡,不是嗎?祂不僅僅是稱我們為義的審判者,也是與我們建立關係的天父。在說明稱義和收養的時候,人們經常會說,這就像法官判你無罪,然後從法官席上走下來,對你說:“現在我要帶你回家,你要作我的兒子”。這是兩種不同的關係。法官一次性地宣判你無罪,但你需要和天父一起度過餘生。當你使祂憂傷的時候,你需要得到祂的饒恕。古代的作家曾經用一個有趣的詞來描述這種關係。他們提到說「別跟上帝拖帳」,這個說法很不錯,對不對?你會想要敏銳地活在對天父的愛中,為的是要永遠不使祂憂傷或冒犯祂。這其實就是聖經所說的「敬畏上帝」。對上帝的敬畏並不是使人畏縮的恐懼,對上帝的敬畏是上帝兒女心中的精神,想要看到天父對我們的生命微笑,並且想要避免做出任何會讓祂皺眉頭的事情。但有時我們還是會這樣做,對不對?我們使祂憂傷,所以需要來到祂面前。我們從這裡學到的重要道理就是,當我們使祂憂傷的時候,我們仍然有一種想要逃避祂的本能。但每當我們想起祂是我們的天父,我們就會去到祂面前,找到祂父親般的懷抱和祂父親般的饒恕。正因為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饒恕,所以我們也祈求:“父啊,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難道上帝會使我們遇見試探嗎?祂絕不會引誘我們陷入試探,但如果仔細想想,不久之前,耶穌其實也曾經遇見過試探。而在某些時候,在上帝的安排中,藉著祂的智慧,祂會讓我們面對試煉,為的是讓我們能抵擋試煉,並因此而成長,變得更強壯。這種試煉有時候可能會非常嚴峻。我們知道我們都有罪惡的欲望,但有意思的是,有時我們雖然有罪惡的欲望,卻沒有機會在當下表現出來。而有時候,我們雖然有機會表現罪惡的欲望,但當下我們心中的這些欲望卻沒有那麼強烈。但也有些時候,我們既有外在的機會也有內在欲望,當這兩者接近彼此的時候,我們就是處在新約聖經所說的「磨難的日子」。要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因為祂是如此明智又至高無上的天父。有時候祂會帶領我們走我們不願走的路,因為祂想讓我們看到祂有能力保守我們不至跌倒,祂也想要我們真的知道我們究竟信不信任祂。但一想到這就令人害怕,不是嗎?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沒能在考驗中站立得穩。因此我們倚靠著祂禱告。畢竟我們知道我們的罪性和我們的傾向就像羅伯特‧穆雷‧麥琴說的,我們知道所有已知罪惡的種子都存在我們心裡。所以我們禱告「父啊,請保守我」,於是祂滿足我們的需求,祂饒恕我們的罪,在我們經歷試探的時候,祂保護我們。祂當然會這麼做,因為祂是你的父親,祂真的關心你。
4. 明白聖經(史普羅)
《明白聖經》使我們知道勤奮地研讀上帝的話語是每一位信徒的特權和義務。這提醒我們說我們有特權,同時也有責任要正確地解讀聖經。史普羅博士告訴我們,聖經的解讀就像其他科學一樣,是有規則存在的。他提到一些指導原則來幫助我們正確地明白、解讀並且應用聖經,並使用聖經中那些經過時間驗證的原則來說明該如何發掘出聖經內容的真正含義。本系列內容對於剛開始讀聖經的人、或是經驗豐富的人而言都是很好的研究工具。
以下是本台的VOD點播中文內嵌字幕版本,全球都可收看(含中國地區喔);適合用LINE、WhatsApp、WECHAT分享!使用手機時也支援Google Chromecast與Apple AirPlay電視投放功能喔!
4. 明白聖經(史普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