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代需要聖經輔導嗎?(錢慕恆)COVER

這時代需要聖經輔導嗎?(錢慕恆)

沒有按真理真誠的彼此勸誡,怎能會有確實的相愛呢?(這時代需要聖經輔導嗎?(錢慕恆))

21世紀絕對是推廣和實踐聖經輔導(Biblical Counseling)的大好時機。聖經輔導並不是本世紀才有的「新產品」,也不是因應現代社會需要而有的「新事工」。聖經輔導的根源至少可以追朔到兩千多年前耶穌和使徒的時代。自從耶穌基督設立教會以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聖經輔導正是基督餵養祂羊群的管道之一。雖然有人將聖經輔導歸類為上世紀七十年代所興起的一場福音派運動,但我們必須指出,那些當代的聖經輔導先賢,如亞當斯(Jay E. Adams)和他的學生們,並沒有自己創造出來一套新的輔導理論。他們是因為當代的教會受到了二戰過後的世俗心理學影響,而開始從聖經中再次整理出聖經裡頭早就存在的輔導理論。

在我們還沒有談到聖經輔導在這時代的重要性之前,我們要先從聖經當中對輔導有一些初步的認識。事實上,聖經中並未提到「輔導」一詞,而是用「勸誡」(nouthesia’ toadmonish)。這一詞在新舊約聖經中至少出現十八次之多,其中新約聖經出現了九次。這詞是由「心思」(nous, Mind)和「安置」(tithemi, to place)兩個字根結合而產生出來的。因此,從字義上來說,「勸誡」的意思就是將一個人的心思(Mind)放置在對的位子上。

聖經中的《尼希米記》給了我們認識聖經輔導一些很好的幫助。《尼希米記》寫於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歸回後的時期。正當他們在耶路撒冷重建他們的家園時,先知尼希米提醒神的子民不可忘記神信實地成就了祂的救贖計劃,同時呼籲神的百姓重新堅守神與他們所立的約。特別在第九章,當這些利未支派的代表在神的面前代表以色列人陳明他們的罪時,就提到神多次透過祂的先知們勸誡了他們。換句話說,先知的職分之一,就是代表神來勸誡祂的百姓。

然而,他們不順從,竟背叛你,將你的律法丟在背後,殺害那勸他們歸向你的眾先知,大大惹動你的怒氣。(尼9:26)

這些先知們往往因為進行勸誡,惹怒了神的百姓,甚至遭到殺身之禍。雖然先知的職分今天已經結束,但先知「勸誡」的功能還在。從這個角度來看,聖經輔導就不只是為了療傷、安慰,使人愉快的一個職位(雖然這是輔導目標的一部分)。聖經輔導要求人委身、犧牲、付代價地去關心人,而不只是關心人在某個處境和困難中的需要。再者,聖經輔導最終極的目標,是要勸誡人,使人可以回到神的面前,與神和好。

此外,尼希米記第九章也清楚告訴我們,為什麼神在祂的子民當中設立了這樣的職分。這是因為神的子民不順從神,背叛神,將神的律法丟在背後(尼9:26)。這種罔顧神和祂律法的現象上及以色列君王、領袖和祭司,下及他們的列祖和百姓。

我們的君王、首領、祭司、列祖都不遵守你的律法,不聽從你的誡命和你警戒他們的話。(尼9:34)

從這裡我們就瞭解,雖然神行了許多偉大的作為,向祂的百姓顯出祂是真神,是他們的拯救者和依靠者,但他們還是「忘記」這位拯救他們的神,行神所恨惡的事。不但如此,神也曾透過摩西將律法賜給了祂的子民,但這些人顯然「忘記」了神的律法,不遵守和聽從神的誡命。他們的心思已經被其他的事物所占有了,他們所關心的不再是神和神的誡命。因此,神不斷地差派祂的先知們來勸誡他們,使他們悔改,再次將他們的心思放在神和祂的律法上。因此,從這裡我們就知道,聖經輔導的目標並不只是單單盼望可以解決人的困境和需要,更是盼望人可以認識神,堅守神的約,順服和聽從神的律法,借著基督與神和好。我們相信,這才是人真正可以脫離世上一切勞苦愁煩的唯一齣路。

先知尼希米也提醒了我們一件事,就是勸誡唯獨是從聖靈來的(尼9:30)。神從來就沒有要求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進行勸誡。正如心理學輔導是依靠一套世俗理論來支撐他們的輔導工作,基督教輔導唯獨是依靠聖靈和聖靈所見證之神的話來進行勸誡的。約翰福音14章16節指出聖靈是我們的保惠師(paraclete Counselor)。因此,一個真正被聖靈重生的人,必有聖靈在他的心裡作責備、感動,使之悔改並且相信的工作。這不意味著重生的人在世上不會有犯罪軟弱或拒絕不聽從聖靈的時候,但是,我們相信,一個真正被聖靈重生的人不會持續長久的對神和神的律法沒有反應。我們相信神一定會用祂的方式使他悔改,繼續堅忍地守住祂的約。正因這信念,我們找到了基督徒之所以需要投身於按真理彼此勸誡(聖經輔導)的使命和原因。神設立這管道,使祂的子民可以再次回到祂的面前,正如在舊約時代,神也興起了許多先知來勸誡祂的百姓一樣。我們可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神在舊約時代完全沒有差派任何的先知來勸誡以色列,神的子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雖然以色列的歷史並不輝煌,他們也沒有真正活出神呼召他們的身份,甚至他們曾經多次的遠離神,行神看為可憎的事。神也因此懲戒了他們。然而,我們看到,神還是關心他們屬靈的狀況,差派祂的僕人們來提醒他們,勸誡他們,將他們保守在自己手裡。今天教會如果忽略了「彼此勸誡」這個從天而來的職分,我們有誰可以擔保我們會好過當時代的以色列人呢?教會是需要在這方面悔改了!我們需要求神再次憐憫我們,使我們可以重新拿起這幾乎被遺忘的職分,在神的面前立志依靠聖靈在教會當中彼此勸誡。不慎重考慮「勸誡」的呼召,等於間接抹殺了人可以在神的面前悔改,相信基督,得到真正安慰和確據的機會!

有許多對聖經輔導認識不夠深入的人,經常認為聖經輔導員是很殘酷的。他們罔顧人在困境中的感受,缺乏同理心,將所有的問題都歸到人犯罪這件事情上。若聖經所教導的勸誡正如這些人所說的,那我想我也應該贊成他們。然而,當我們從聖經當中去看輔導的時候,卻發現並不是如此的。以下所列出的幾處經文,連同剛剛所提及的尼希米記九章,都讓我們看到,聖經所指出的勸誡(輔導)原則,都是用最真實的愛,而且是有效的愛為出發點的。

我(保羅)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凶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所以你們應當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誡你們各人。(徒20:29-31)

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誡。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特因神所給我的恩典,使我為外邦人做基督耶穌的僕役,做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羅15:14-16)

我寫這話,不是叫你們羞愧,乃是警戒你們,好像我所親愛的兒女一樣。(林前4:14)

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誡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著祂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西1:28-29)

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前5:14)

弟兄們,你們行善不可喪志。若有人不聽從我們這信上的話,要記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覺羞愧。但不要以他為仇人,要勸他如弟兄。帖後3:13-15)

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做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誡,心被恩感歌頌神。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借著祂感謝父神。(西3:12-17)

聖經輔導(彼此勸誡)雖然有悠久的歷史,更是神給聖徒的天職,但在普世教會裡面一直以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每一年都有不少人透過聖經輔導得到幫助,不少人得以面對他們的困境,更因此得以認識真神,回到神的面前;雖然每一年都有不少對聖經輔導有負擔的牧者領袖們不斷在推動,而以聖經輔導為主的機構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是,離聖經輔導普遍融入教會的目標還是有一段很長的距離。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看到神大能的手一步一步地在復興這個事工,而21世紀的教會絕對是神預備興旺聖經輔導的一個時代。以下略舉六個關鍵的原因

第一,教會對輔導的認知和接納普遍提升。曾幾何時,無論是在華人教會或社會,「輔導」是一個聽起來令人恐懼的詞。二十年前,如果你聽到有人被要求接受輔導,大概你認為他一定有非常嚴重的心理問題,或者是他可能已經犯下了相當嚴重的罪行,需要正式的輔導。在那時候,如果你決定踏進輔導室,我猜想你大概已經試過了一切在你範圍所及的任何方法,最終還是不能解決你的困難,才勇敢作出這個決定的。但是,隨著世俗輔導、心理學、傳播媒體等方面大量的宣導,今天一般人(包括基督徒)對輔導的認知和接納度是普遍提升的。華人教會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底下,也開始探索這方面的發展。然而,教會領袖們在思考和衡量這件事情的時候,常常是舉棋不定的。這是因為他們一方面看到輔導對教會的重要性和必須性,但另一方面卻又發現市面上所有的輔導理論與基督信仰的教義是明顯相違背的。我們急切需要一套合乎聖經的基督教輔導體系,使神的教會能夠合乎神的旨意來推動輔導事工,造就教會的信徒,得著福音的好處。很不幸的,許多教會和神學院已經開了輔導的門,卻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把關,也不知這門該向誰而開。為此,我們急切需要一套合乎聖經的輔導體系,來滿足教會的需要。

第二,教會對更有深度的牧養關懷的需要提升。許多的牧者同工感慨的反應,他們越來越發現自己無法適當的關懷他們自己的會友。由於會友的個案越來越復雜,加上牧者本身在關懷會友的裝備上相當有限,所以自嘆在現今的教會牧養工作中,只憑一顆愛心是不足的,還需要在各方面的知識上長進。在這樣的大前題之下,有許多的牧者和教會領袖、導師們都被鼓勵接受一些輔導裝備,以便可以在他們的教會中更好的關心他們的會友。我們要問的問題是,他們所受的輔導訓練,是怎樣的一個體系?是否我們有一套合乎聖經的輔導體系可以供應這些需要?

第三,社會問題的嚴重和泛濫。人類文明發展至今,雖然在科技諸方面有了顯著的進步,但是社會的問題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我們活在一個「高壓」的社會裡,工作壓力、家庭破裂、憂鬱症、燥鬱症、恐慌症等等已經是普遍的社會問題。教會在傳福音和宣教的事工上,已經不得不認真看待這些問題了。基督徒如果對這些課題再緘口不回應,我想我們已經背棄了神給我們的使命。今天,我們已經不太可能只靠著幾張簡短的福音單張,或一兩場的福音佈道會或短期宣教,就可以領人歸主。我們需要的,是根據人的問題,從聖經中整理出來的系列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聖經輔導,來回答人的問題,引領他們來到神的面前向神悔改。

第四,21世紀是一個沒有盼望、目標、定位的時代,是一個混亂的時代。18世紀以來的人文主義、現代主義、理性主義等,將受到21世紀的嚴苛審核。後現代主義的崛起,其主要特徵是批判現代主義,揭開現代主義的面紗,使人看到其醜陋的真面目。然而,後現代主義卻沒有給予這個世代更好的答案。有鑒於此,人類的前景是黑暗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是什麼,也不知道要前往哪一個方向。人既看到現代主義的體系不可靠而選擇棄之,卻又不曉得之後該怎麼活。可想而知,社會和人類問題必定激增,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更加需要聖經輔導。我們應該看到,聖經輔導絕對不是只有安慰、勸誡、療傷的作用,也是塑造文化、引導這個世代重新回到聖經真理的渠道。

第五,我們活在一個信仰與生活分隔的世代。隨著社會問題的激增,生活各方面的無可奈何與挑戰,使許多基督徒開始「接受」信仰與實際生活必須分開來談的定論。不只是我們教會的會友有如此的想法,甚至在牧者領袖群體當中,也有人這麼主張。小學生不懂得分辨每天所面對的資訊;青少年不知如何按聖經原則交往;大學生不曉得自己所讀的科系與信仰有什麼關系;上班族不知道該如何在職場上遵行神的命令;基督徒父母不知道該如何按聖經教養子女;老年人對明天沒有確實的盼望。因此,聖經輔導的目標,就是要以神的話語主導基督徒的實際生活,使基督徒把自己所信的聖經真理,應用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之中。

第六,我們活在一個科技、資訊和媒體發達的世代。科技、資訊和媒體的蓬勃發展,對聖經輔導有好處,也有壞處。當我們說以聖經來做輔導時,我們並沒有排斥使用其他工具來促進輔導的效果。聖經輔導是透過教導、督責、讀神的話語、禱告、參加團契、崇拜來實現的。我們當然可以使用現代化的交流模式來進行輔導,以促進輔導的效果。但同時,我們應當看到,現代媒體所傳遞的信息,已經成了世俗心理學思想影響人民(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平臺。世俗文化中的每一齣戲、每一首歌、每一篇網路信息,都在傳遞著某種思想,或某種心理學理論。我們的會友會認為他們不會輔導,但在他們實際生活中,他們常常不知不覺扮演起輔導員的角色。他們往往會使用世俗文化中獲得的理論或思想,來建議別人應該這樣做或那樣做。我想要說的是,在我們的時代裡,聖經輔導已經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我們不得不打的戰爭。因為,這些世俗的思想和理論,已經潛移默化地滲透在我們教會弟兄姐妹的思想當中。

基於上述六大原因,我認為廣泛推廣聖經輔導,是21世紀的教會必須認真考慮的事工。求神幫助我們,使我們願意再次擔起這榮耀的職分,不但是幫助和安慰那些在困境中的人,更是借著聖靈的工作,引領他們回到神的面前,借著基督和祂的十字架,與神和好!我們不是盼望弟兄姐妹可以確實地相愛嗎?我們不是盼望教會的團契有實質的內涵嗎?基督徒不是應當在社會當中做光做鹽嗎?教會不是在大談福音與文化使命嗎?若這些都是你所關心的,那你就必須知道,聖經輔導(教會勸誡)都在其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沒有按真理真誠的彼此勸誡,怎能會有確實的相愛呢?沒有真誠的彼此勸誡,團契怎能會有在主裡真正的相交呢?沒有基督徒勇敢用愛心勸誡犯罪的人,怎能期盼有一個更良善的社會呢?沒有在勸誡中使人知罪,並指出基督的十字架,怎能算得上承擔福音與文化使命呢?求神幫助我們更多地看到聖經輔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賜給我們足夠的智慧和勇氣,使我們在教會中努力擔起「彼此勸誡」的使命!

錢慕恆-大頭照-1200-x-800-px
  • 文章:錢慕恆牧師(Rev. Moh-Herng Chee)改革宗神學院教師 (連結)
  • 授權:《生命季刊》(連結)
改革宗神學院 標誌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