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足的表現
很清教徒的著作若沒有從反面來論述主題,就好像顯得不夠完整。巴羅夫在這方面也沒有令人失望,他討論許多有關不知足的表現。在這些論述當中,他提到「抱怨之心的邪惡——抱怨摧毀了你的禱告,因為抱怨跟你向神的禱告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巴羅夫沒有在這裡打迷糊仗,他特別指出抱怨之心會產生的「惡果」:
抱怨和不知足會浪費許多時間。當人心生不滿時,便放任思緒奔馳,在不滿的事上左思右想好幾個小時,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
巴羅夫有相當實際的觀察,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曾有類似的經驗?當我們的計畫不順利時,沮喪便趁虛而入;於是我們開始煩躁抱怨,等到發洩完情緒之後,我們已經浪費許多時間在發牢騷上,或是錯失採取行動的良機。抱怨會模糊我們的焦點,使我們無法專注地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討神喜悅。陷入焦慮的人會不斷經歷這樣的事,他們一直想要避免焦慮,但所做的努力卻是浪費時間且毫無效果,於是他們就在時間的流逝中更加焦慮,結果幾乎沒辦法完成什麼事。
不知足使你不能服事。如果一個人知足,你隨時都可以找他做事,他也隨時都能來到神面前;但若一個人不知足,這人就非常不適合服事神。
不知足使人非常難以做到專心愛神和愛人。除非這人明白知足是建立在他跟神的關係上,以及建立在他對神的認識上,否則他就很難聽從別人的指示來處理自己的問題;而且服事的義務也會成為一種重擔,加深他不滿足的情緒,無法在他提供別人幫助時,帶給他成就感。
不知足使人失去感恩的心。聖經將不知感恩列入重大罪惡之中。因為,他們即便享受神的諸般憐憫,卻毫無感恩之心。這就是其惡劣的本質,削弱了神在他們身上的恩典。
摘自:亙古常新 ─清教徒的聖經輔導實務 (馬克‧德卡得)
第三章 焦慮與不滿 P94-95
流行心理學持續追索新的發現、新的研究、新的藥物或新的診斷,期待這些事物會驟然揭開人心黑暗面的秘密。但在此時,身為輔導員的德卡得卻要跟讀者分享那亙古常新的智慧之源。我們今天所面對的生命課題,以及跟罪惡的掙扎奮鬥,都不是什麼新奇的事,聖經對這些這些問題所提供的答案,始終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清教徒視聖經為終極的權威,他們對上帝的主權和人心的潛在問題有正確的觀點,並且把輔導的技巧建立在這些正統觀點之上。今天的輔導員應當明白世人掙扎的原因,以及上帝在這些難題中有何供應,藉此裝備自己,將需要幫助的人導向上帝所指定的答案。渴望成長的牧師、教會同工、輔導科系的學生和基督徒,都會發現此書每一章都是非常有用的資源,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與其他基督徒分享,帶給他們屬靈的幫助。閱讀並記住每一章所討論的聖經輔導議題,可以使基督徒成為更優秀的輔導員,也更知道如何彼此鼓勵打氣。 ──葉提多牧師 改革宗神學院教務主任,聖經輔導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