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次聊天中,我問一位朋友近況,我提到他曾經分享過工作上要面對的壓力,並問他現在的情況如何。他的回答是什麼呢?「你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我相信會有結果的。我不想成為負擔。」二十年來,無論是在輔導中心還是在教會裡,我們都反覆聽到這種說法。
在這個人主義文化中,我們被「成為你自己」和「成為第一」之類的信息所包圍。但是,當我們把自己的掙扎留給自己而不願分享的時候,我們就使在基督裡的弟兄姊妹因脆弱而有的強烈連結給短路了,我們阻止人來完全神造人互相需要的目的。
加拉太書六章2節說:「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神的設計包括了我們對彼此的責任。而希臘文「擔當」的動詞時態告訴我們這不是一次性的。我們可以把它解讀為「不斷擔當」,不斷承擔彼此的負擔——這應該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
為什麼我們不願意互擔重擔?
如果以上的描述都是真的,為什麼我們會避免與其他基督徒分享我們的難處呢?似乎有兩個擔憂在攔阻我們。
第一,我們會害怕要麻煩別人
我們看著朋友們的生活做出評估。根據我們的估計,他們已經有足夠的困難要處理。如果我們和某人很熟,我們可能已經聽說了他和孩子相處的困難、他所承受的工作壓力、他正在處理的醫療問題、他生活中的焦慮……或者所有這些都同時發生在他們家中。於是我們內心做了一些快速的計算,決定說我們的這位朋友已經到了臨界值。因此,和他分享自己的苦難對他來說是殘酷的、不公平的、或者是無益的。
第二,我們為自己的軟弱感到羞愧
有時我們會認為是我們造成了別人的困擾,因此我們沒有權利去尋求幫助。也許我們對自己的處境感到羞愧,更不想被暴露出來。也許我們害怕被論斷或覺得自己很蠢。我們可能很緊張,擔心別人會看輕自己,或者誤認為我們的腦子有問題。也可能我們想避免欠下人情債。
為什麼我們必須互擔重擔?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冒著上述風險分擔我們的重擔呢?我又想到了兩個原因。
第一,我們被造是要相互依存
有著無限智慧的造物主將我們設計成彼此依存的被造物,而不是僅僅依賴祂,我們還要依賴彼此。一個人自給自足對人類世界來說是不可能的,我們無法自己供應自己所需的一切。儘管亞當被造的「甚好」(創一31),但他獨自一人仍是「不好」(創二18)。從一開始,甚至在罪進入世界之前,我們就是為相互依存而生的。試圖獨自承擔我們所有的重擔與神的設計背道而馳。
第二,我們得了命令要彼此相愛。
保羅告訴我們,當我們彼此擔當重擔時,我們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六2)什麼是基督的律法?耶穌在約翰福音時十三章34節告訴他的門徒:「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有時,我們很難知道在複雜、微妙的情況下,順服神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並不總是知道愛在實踐中會是什麼樣子,但這命令是明確的。當我們擔當彼此的重擔時,我們就是在順從耶穌的命令,並且彼此相愛。
我們都知道付出愛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當一個朋友打來電話需要談心時,我們大多數人都樂意傾聽;意味著當有嬰兒出生或有人做手術時,我們會報名送飯;意味著我們聽我們的朋友發洩對他老闆的不滿,並提供智慧和真理。但我們是否為他人提供機會,以同樣的方式履行基督的律法?彼此擔當重擔是一條雙向的通路。如果你遲遲不發短信告訴朋友關於你的壞消息,這就沒有給他可以順服神愛之命令的機會,是你不想讓他回應神,還是因為你認為他太忙而剝奪了他的機會?
減輕重擔
當然,為別人的處境考慮,並且為此在分享自己麻煩的時候感到猶豫或尷尬是很正常的。你怎樣才能開始分擔你的重擔呢?下次當你信任的人問起你的情況時,告訴他。不要編輯一個故事,以免「太多」,而是誠實地分享你的負擔。
與我們以為或者假想的不同,你的朋友很可能不會像你一樣感到重擔。但是他的傾聽會使你的負擔變輕,而不見得令他的負擔加倍。當你分享你為照顧你特殊孩子所付出的代價時,你的朋友可以傾聽和禱告,甚至不時地來幫忙,但隨後就會離開。他不像你那樣生活在每天的壓力中。當你為失去你最好的下屬而嘆息時,朋友可以傾聽並與你一起難過,卻不必親身經歷這種損失。
擔當重擔可以用這個比喻來描述:假設你背著一個背包,裡面裝著你生活中的各種困難,這些掙扎感覺就像沉重的巨石壓在你身上,但當你把巨石交給你的朋友時,它的體積就會縮小。你的大石頭在他手裡是一塊小石頭,在他口袋裡是一塊小石子。你的煩惱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壓在另一個人身上,分享你的負擔會減輕你的負擔。
彼此擔當重擔的命令把我們拉到一起,使我們的愛得著增長。這是耶穌發展他的教會所使用的許多方式之一。尋找方法來分擔你的重擔,並承擔他人的重擔,從而踐行基督的律法。
- 授權:福音聯盟中文
- 原文:神就是希望你成爲別人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