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復活?(基要信仰小冊 11) (周畢克)

何謂復活?

基督的復活如何塑造我們的盼望?們的生命都是倚靠盼望。如果你不是基督徒,你就是把全部的盼望放在今生;因著神的普遍恩典,你從生命中獲得一些滿足感,但是你的盼望終究是枉然,因為它必要幻滅。如果你是基督徒,你就是把盼望建築在不同的根基上:一個穩固、不改變的根基——基督已從死裡復活;對你而言,生命是一趟長途旅行、或一趟屬靈歷程,要往基督那裡去,與他同在榮耀裡;你所盼望的一切都維繫在永活的基督和他的全能上。

讓我們仔細察看基督的復活如何影響我們的盼望。在這過程中,我們會檢視自己的盼望、生活以及對復活的態度。我們要透過哥林多前書十五章的經文來探討這個主題,因為這一章對於教會的信仰告白「我信死人復活」,有最深入的教義辯護。讓我們特別聚焦來看19-20節:

「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但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短暫而悲慘的盼望

哥林多的基督徒並不否認主耶穌已復活,因為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一開始所說的,有好幾百個活生生的見證人證明了主復活(6節);其實相信復活已經是使徒傳統的一部分。

然而,哥林多教會有部分基督徒難以相信,眾人都將有形有體地從死裡復活;他們無法相信所有信徒都會像基督那樣復活,身體與靈魂重新聯合,變成像主耶穌那樣有榮光的身體。

這些基督徒深受希臘哲學家的影響,相信人死了以後,靈魂會進入另一個世界,身體則永遠消滅。不同於今日許多哲學家的是,當時的哲學家相信身體消滅了,靈魂仍永垂不朽。這當中有柏拉圖,他教導靈魂乃是被身體禁,他說人死時,他的靈魂就像鳥兒逃離籠子那樣逃離身體。希臘哲學家認為,靈魂就是一切;身體則算不得什麼;更糟糕的是,身體還是靈魂的監牢。

哥林多教會的部份基督徒受到這種希臘哲學的影響,就不把身體復活看為恩典,他們認為復活是純粹靈性的復活。

今天的現代神學家也接受了類似的錯謬思想。他們說,基督的復活只不過是他的精神或教訓的復活。他們宣稱,耶穌的身體仍在墳墓裡睡著,但是他的靈魂繼續邁進;他們說,只有基督的教訓、教義和情操還活著;他們相信只有基督的教導是永垂不朽的;將來有一天,基督的教訓(而不是復活基督的位格)會勝過惡者和撒但。

這種神學否認身體復活,可說錯得離譜,它違背了聖經的明確教導。當保羅教導哥林多的基督徒有關復活的真理時,他首先竭力地宣告,基督照聖經說的,死了,埋葬了,並且復活了(3-4節)。(P5-7)

摘自:(基要信仰小冊 11)何謂復活? (周畢克)(P5-7)

簡要介紹:
你是否渴望天堂? 基督已從死裡復活,凡因信心與基督聯合的人都必經歷身體的復活, 享受永恆的獎賞。這意味什麼呢?死人要怎樣復活呢?在什麼時候復活呢? 畢克闡明這些問題,且從各個面向揭露最終的復活所帶來的盼望。 這盼望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使我們能夠坦然面對死亡。讓我們 再思基督從死裡復活的意義,重拾盼望祂再來的喜樂。

更多周畢克院長的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