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識神,就不認識自己(麥種 基督教要義加爾文)COVER

不認識神,就不認識自己(加爾文)

「它最終不僅是一本基督徒手冊,也是學習神學之人的教科書,加爾文自己的註釋書的引言,改教運動之方方面面的辯護。」——巴刻(J. I. Packer)

麥種 基督教要義|加爾文

不認識神,就不認識自己

第壹卷 認識創造萬有的神

2. 另一方面,無可辯駁的,人如果不先注視神的面、並繼而謙卑地省察自己,就無法真正認清自我。由於我們與生俱來的驕傲,我們總以為自己擁有公義、正直、聰明和聖潔,直到有確鑿的證據迫使我們承認自己的不義、邪惡、愚蠢和污穢為止。然而,如果我們只看自己,而不同時仰望主,就不會這樣承認——唯有以神為標準,才能使我們這樣承認。因為我們的本性傾向於假冒為善,所以任何有名無質的義都足可叫我們滿足。並且,既然我們的心和周圍的環境都是如此污穢不堪,當我們的心思仍然受困於人的敗壞之中時,任何稍微潔淨之物就都會彷彿至純至潔一般使我們喜悅,就好比眼睛,若一直看著黑色,就會認為任何略帶白色甚至棕色的物體都是完美的潔白無瑕。肉體的感官更能夠說明,我們在評估自己心思的能力時是如何的錯謬。午間,我們看地面或周圍的事物,覺得自己目光極其敏銳。但是,當我們舉目注視太陽時,它的光芒讓我們原本洞曉地上事物的雙眼立即昏花暈眩,我們就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視力雖能察悉地上之物,但在面對太陽時,就模糊不清了。我們在評估自己屬靈的稟賦時,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的目光只限於世界,就會非常滿足於自己的公義、智慧和美德。我們響亮地自吹自擂,自視為半神。但是,一旦抬頭仰望神,思想祂的本質,思想祂絕對完全的公義、智慧與美德——這些都是我們應當效法的標準——此時,從前以虛假的花飾使我們心醉的公義,如今卻因我們看到其最大的不義而成為污穢;從前矇騙我們的假智慧,如今因其極端的愚妄而被深惡痛絕;從前貌似高尚的能力,如今卻被證明是最可悲的無能。我們所擁有的似乎最完全的品質,與神的聖潔相比卻有天壤之別。p34

「讀者可以確信:此譯本忠實地反映加爾文的教導。」 柴培爾,聖約神學院(Bryan Chapell, 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

「神所喜悅的是:加爾文應該繼續藉著他的作品向我們說話,它們是如此具有學術分量,卻又滿有敬虔。未來的世世代代都應該繼續聆聽他,直到世界的末了,好叫他們認識我們的神的真貌,並與祂同活、同作王,直到永遠。」伯撒(Theodore Beza)

麥種基督教要義 (約翰.加爾文)

神學家巴刻(J.I. Packer)認為:加爾文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於寫了一本書,就是《基督教要義》,「他為了神的事業和教會的福祉所做的,沒有一樣比它更偉大、意義更為深遠。雖然他幾乎為聖經的每一卷書寫了註釋、幾乎為了每一個重要的神學議題撰寫了小冊和專著,但加爾文基本上可以說是『一本書』的人。他花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持續地撰寫《要義》,從1536年的初版到1559年的第六版,修訂、論證、重新鋪陳、務求完美。把他所知道的一切納入它裡面。⋯⋯最終的結果是神學與解經作品的一個無上傑作。什麼是《要義》?它向我們呈現的是基督教的概要。它原來的書名聲稱,它不只是一本神學書籍,更是——事實上,主要是——基督徒實踐生活的一個課程,是敬虔的啟蒙讀本。」

鍾馬田(Martyn Lloyd-Jones),1944年如此評論本書:「這無疑是加爾文的傑作。事實上,我們可以說:沒有一本書對人類、對文明史有如此巨大的影響。若說正是《要義》拯救了更正教改革運動並不為過,因為這是更正教的神學大全,是福音派信仰有過的最清晰的宣言。⋯⋯大多數更正教會的信仰和神學皆源出於此。⋯⋯加爾文的主要特色在於凡事都是基於聖經。⋯⋯對加爾文而言,聖經是唯一的權威。⋯⋯我們在《要義》裡面見到的,首先是聖經神學,而不是教理神學。」到了1949年,在他的推薦下,英國一家出版社重印貝福齊的英文譯本,鍾馬田在推薦文中說:「《要義》本身就是一部神學經典。對於更正教神學的影響,沒有一本書比它更大、更深遠。然而,除了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登峰造極之外,始終被人忽略的,是它的行文風格至為感人,有時令人悸動。現代神學大多數自稱源自於它,但它與它們不同,因為它極具靈修意味。閱讀本書的報償,是沒有一本書趕得上的,對於那些傳講聖道的人而言,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