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惡,為王所憎惡,因國位是靠公義堅立」(箴十六12)
麥種 基督教要義|加爾文
國位是靠公義堅立
第肆卷 聖而公之教會 官員如何能夠既有敬虔又流人的血呢?
因此,如果諸侯和統治者知道他們最蒙神悅納的就是順服,那麼,如果他們想要在神面前證明自己的敬虔、公義和純全,就務必盡心竭力做好此服事。這就是摩西的感受,當他知道自己註定要通過神的權能搭救百姓時,他就把那個埃及人打死(出12;徒七24),並且他曾一天殺戮三千人,刑罰百姓褻瀆神的罪(出三十二25~29)。大衛也是這種感受,他在臨終時,命令他的兒子所羅門處死約押和示每(王上二5)。因此,君王的美德之一是「滅絕國中所有的惡人,好把一切作孽的從耶和華的城裡剪除」(詩一○一8)。詩人讚揚所羅門的話也是同樣的意思:「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詩四十五7)。以摩西溫和、文雅的性格來說,他怎會如此暴怒,雙手已經染滿弟兄的血,還要遍歷帳幕,繼續殺戮呢?大衛一生如此溫柔,又怎會在他幾乎氣絕的時候,給兒子留下如此血腥的遺囑,不容那已經白頭的約押和示每安然下陰間呢?摩西與大衛藉著嚴厲,使他們的手成為聖潔,如果顯示憐憫,反倒要玷污雙手了,因為他們是在執行神託付給他們的復仇。所羅門說:「作惡,為王所憎惡,因國位是靠公義堅立」(箴十六12)。又說:「王坐在審判的位上,以眼目驅散諸惡」(箴二十8)。又說:「智慧的王簸散惡人,用碌碡滾軋他們」(箴二十26)。又說:「除去銀子的渣滓,就有銀子出來,銀匠能以作器皿;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國位就靠公義堅立」(箴二十五4~5)。又說:「定惡人為義的,定義人為惡的,都為耶和華所憎惡」(箴十七15)。又說:「惡人只尋背叛,所以必有嚴厲的使者奉差攻擊他」(箴十七11)。又說:「對惡人說『你是義人』的,這人萬民必咒詛,列邦必憎惡」(箴二十四24)。如果拔劍追趕罪人和惡人乃是真公義,那麼,在窮凶極惡的人大肆殺戮時,他們如果收刀入鞘,手不沾血,絕不能讓人讚美他們的良善和公義,反而是最大的不敬虔;然而,他們一定不能過於嚴酷,不可使法庭成為一切被告沉沒的礁石。我既不贊成不合理的嚴厲,也不認為任何公平的判決能夠沒有憐憫,正如所羅門的宣告:「王因仁慈和誠實得以保全他的國位,也因仁慈立穩」(箴二十28)。正如一位古人所說的:這應該是君王的首要稟賦。官員必須戒懼兩個極端;一方面,他不可因過於嚴厲而導致傷害,而不是醫治,另一方面,不可迷信嬌揉造作的仁慈,軟綿綿地、無節制地姑息惡人傷害他人,而陷入最殘酷的無人性。在羅馬皇帝內爾瓦(Nerva)時有一句名言:生活在一位什麼事都不合法的君王治下,固然是件壞事,然而,生活在一位所有事情都合法的君王治下,那要糟糕得多。p1094
「讀者可以確信:此譯本忠實地反映加爾文的教導。」 柴培爾,聖約神學院(Bryan Chapell, 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
「神所喜悅的是:加爾文應該繼續藉著他的作品向我們說話,它們是如此具有學術分量,卻又滿有敬虔。未來的世世代代都應該繼續聆聽他,直到世界的末了,好叫他們認識我們的神的真貌,並與祂同活、同作王,直到永遠。」伯撒(Theodore Beza)
神學家巴刻(J.I. Packer)認為:加爾文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於寫了一本書,就是《基督教要義》,「他為了神的事業和教會的福祉所做的,沒有一樣比它更偉大、意義更為深遠。雖然他幾乎為聖經的每一卷書寫了註釋、幾乎為了每一個重要的神學議題撰寫了小冊和專著,但加爾文基本上可以說是『一本書』的人。他花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持續地撰寫《要義》,從1536年的初版到1559年的第六版,修訂、論證、重新鋪陳、務求完美。把他所知道的一切納入它裡面。⋯⋯最終的結果是神學與解經作品的一個無上傑作。什麼是《要義》?它向我們呈現的是基督教的概要。它原來的書名聲稱,它不只是一本神學書籍,更是——事實上,主要是——基督徒實踐生活的一個課程,是敬虔的啟蒙讀本。」
鍾馬田(Martyn Lloyd-Jones),1944年如此評論本書:「這無疑是加爾文的傑作。事實上,我們可以說:沒有一本書對人類、對文明史有如此巨大的影響。若說正是《要義》拯救了更正教改革運動並不為過,因為這是更正教的神學大全,是福音派信仰有過的最清晰的宣言。⋯⋯大多數更正教會的信仰和神學皆源出於此。⋯⋯加爾文的主要特色在於凡事都是基於聖經。⋯⋯對加爾文而言,聖經是唯一的權威。⋯⋯我們在《要義》裡面見到的,首先是聖經神學,而不是教理神學。」到了1949年,在他的推薦下,英國一家出版社重印貝福齊的英文譯本,鍾馬田在推薦文中說:「《要義》本身就是一部神學經典。對於更正教神學的影響,沒有一本書比它更大、更深遠。然而,除了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登峰造極之外,始終被人忽略的,是它的行文風格至為感人,有時令人悸動。現代神學大多數自稱源自於它,但它與它們不同,因為它極具靈修意味。閱讀本書的報償,是沒有一本書趕得上的,對於那些傳講聖道的人而言,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