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不是基本的問題,內心的情況才是癥結從「心」開始(泰德崔普)

從「心」開始(泰德崔普)

行爲不是基本的問題,內心的情況才是癥結。(泰德崔普)子女心 父母情

從「心」開始(泰德崔普)

聖經告訴我們,心是生命的控制中樞,一個人的生命反映他的心。箴言四章二十三節說出這個觀念:「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這段經文可以用圖畫表達出來。心就像一口井,湧流出生命的一切。這個觀念在聖經其他地方也提到過,一個人所表現的行為就是其內心景況的流露。

心決定行為所言所行就顯示你內心的傾向(orientation)。馬可福音七章二十一節說:「因為從裏面,就是從人心裏,發出惡念、苟合、偷盜、凶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誌、驕傲、狂妄。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裏面出來…」這些言詞和行為的惡,都是從裏面出來的,就是從心發出來的。

你的兒女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是他內心所藏的善或惡的反映。路加福音六章四十五節很明確地闡述了這一觀點:「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

這些經文可教導我們養育兒女的重點:行為不是基本的問題,內心的情況才是癥結。請記住,心是生命的控制中樞。

父母常只注意子女的行為而弄偏了方向。如果你管教的目標是要改變行為,情況就是這樣:使你警覺到需要被糾正的是孩子的行為,那些惹人生氣的行為成了你注意的焦點,你以為應該改換不能被接受的行為,成為你認可且讚賞的行為。

「這有什麼不對?」你可能會這樣問。問題就在這裏:孩子的需要遠深過表面的行為。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做什麼,他的行為——所說和所做的,反映他的心。如果你真想要幫助他,就必須注意他的心,因為是內心的態度,使他產生這樣的行為。

只改變行為而不從根源去改變內心,就是本末倒置、虛與委蛇。這不就是主耶穌責備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嗎?在馬太福音十五章,耶穌公開指責法利賽人是「用嘴唇會敬我,心卻遠離我。」還責備他們是外面乾淨裏面卻污穢的杯盤。然而,我們卻常常這樣地教導兒女;我們要求孩子改變行為,卻從不注意產生行為的心。

摘自:子女心‧父母情(泰德崔普)P25-26

大部分教養兒女的書,不是教你如何塑造和約束孩子的行為,就是教你要讓他們覺得自己不錯。本書則大不相同,它教你什麼是父母應有的目標,以及如何實際達到這些目標;它教你運用言詞和行動來強調內心,並及結合溝通和管教,有智慧地愛兒女。 《子女心,父母情》是本如何對孩子的心說話的書。那些由孩子的心發出而做或說的事。路加福音六章四十五節這樣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這本極富深度的書,適合有不同階段孩子的家長,它提供看法和步驟,來牧養你孩子的心走人生路。 大部分教養兒女的書,不是教你如何塑造和約束孩子的行為,就是教你要讓他們覺得自己不錯,這兩者——控制或自我實現,都被認為是教養兒女的目標,前者以父母的願望為終極,後者則以孩子的願望為終極。 這本書教你什麼是父母應該有的目標,以及如何實際地達到這些目標。它也教你如何在真正重要的事上幫助孩子,如何運用言詞和行動來強調內心,並且教你結合溝通和管教有智慧地愛兒女。它還教你如何在兒女長大的過程中改變目標,從嬰幼兒期至兒童期,從兒童期至青少年期,教養的目標都不相同。這本書會使你謙卑,激勵你成為一個不同的父母,也教導你要言教和身教。

泰德崔普TeddTripp泰德崔普以其二十多年牧師、輔導、學校行政人員及父親的經驗,提供父母寶貴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