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朋友這樣告訴我,當他們的牧師蒙召去服事另一群會眾後,他們對我說:「現在回想起來,我們過去幾年聽到很好的教導、卻沒有得到餵養。」他們的話令我震驚,因為這恰恰陳明講道中的一個陷阱:單純教導知識、卻從末觸及情感的解經。身為知識分子的愛德華滋以對比的方式表明,講道的目標是要觸及情感。因此,他在《關於復興的一些想法》中寫道:
我認為自己有義務竭盡所能地去激發聽眾的情感,使人單單被真理感動,並且這情感完全合乎那感動他們的真理本質⋯⋯比起填滿會眾的腦袋,我更需要感動他們的心:他們最需要的是那能打動他們內心的講道。
這正是改革宗經驗講道的主要特徵,它必然會產生一種結果,就是高度要求我們全人投身其中,也因此成長;我們服事的人也能察覺自己不僅得到教導,也得到餵養。我們要盡力取得一切的幫助,以完成這種偉大的使徒性挑戰,使我們有所長進。
參訪其他國家能幫助我們用嶄新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國家。同樣地,傳道人要造訪歷代以來的講道和牧者,以幫助我們省思,自己在現今的時空處境下蒙召,當怎樣行事為人。《改革宗講道》帶給我們一趟振奮、清新的異國之旅(以文學的型態),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景象,即便經過數年以後,我們仍想再度造訪。
這樣的造訪十分重要,因為(若我的經驗值得參考的話)講道並不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變得容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確實變得更容易,因為我們會獲得更多資源,也汲取更多的經驗,但這些資源都只是講道的輔助,並非講道本身。講道是神在千百年來所使用的工具,它是令人生畏的、精彩的、奥秘的、、傳奇的、叫人興奮的、使人在塵土中謙卑的管道,能呼召有罪的男女老少來信靠耶穌基督。多年來,我們越發察覺講道是一項特權,但這項工作仍是那麼艱鉅,讓我們越發感到自身的軟弱和缺乏:每當我們來到講道的結尾,感覺自己又要再一次說:「主啊,很抱歉,求祢赦免我」,這種情況似乎越來越頻繁!當然,這是因為我們比別人更需要聆聽自己的講道。若主定意要使用我們的講道,祂也要確保榮耀單單歸於祂。若我們在講道上不斷地成長,且像麥琴(Robert Murray M’Cheyne)那樣意識到,我們的會眾最需要的是傳道人自身的聖潔,那麼聖靈自然會(或許是特別地)透過我們自己的講道,不停地除去在我們最深處、隱而未現、最頑梗的殘存之罪。無論我們有多少成長,我們的恩賜有多大,我們總是會處在以賽亞的位置上,就是曉得罪不但知纏在我們的軟弱和錯誤中,也連累神賜給我們的最佳恩賜。那些蒙召傅講神話語的人,他們在眾人之中更需要說:「我是嘴唇不潔的人」(賽六5)。
在我的出生地蘇格蘭,曾經有一段時期,絕大多數的12歲孩子都知道這問題的答案,「聖道怎樣產生果效,使人得救?」這是《西敏小要理間答》第89周問,編寫這些問答的人正是十七世紀的那些改革宗經驗牧者,他們的寫作和智慧充分展現在這些問作為有效的媒介,使罪人認罪回轉,並在聖潔與安慰中被建造,使他們藉著相信以致得救。」
今天的傳道人心裡仍然有這種信念嗎?這本書正號召人回歸這種信念,並在我們的事奉中將其活出來,因為這是真正由使徒設立的傳統:
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所以,我們不喪膽。(林後四1-2、5-7、16)
《改革宗講道》是作者出於極大愛心的嘔心瀝血之作,是給全世界傳道人的一份大禮。本書也是一部可靠的指南,領我們到各個不同的時空學習。這或許是畢克特别要送給下一代傳道人的禮物;它鼓勵我們認真檢視自己講道的特質和果效,激發我們在最大的呼召上不斷地長進,成為忠心傳講神話語的人。這至少是我個人讀此書的感受,我相信作者也期盼、禱告此書能帶給你這樣的鼓勵。p10-12
傅格森(Sinclair B. Ferguson)
改革宗神學院 系統神學首席教授
林格尼爾事工團常任講員
改革宗講道:牧者用心對神子民的心傳講聖道 (約珥.畢克/周畢克)
約珥.畢克這位有經驗的嚮導,帶領讀者造訪改教以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講道巨人,幫助現今的傳道人按自己的恩賜、個性和經驗,將「經驗講道」的原則應用在自己的講道上,使自己更能勝任所蒙的恩召。一般的信徒也能進入各個不同的時空中學習,瞻仰古代神僕的生命典範,聆聽他們從心發出的呼聲 ,從他們身上得到教導與餵養。
這是一本獨特的書,因為它強調要以幾百年來的改教家及其後繼者為師,學習如何從事經驗講道。畢克令人信服地表明,改革宗講道應當包含紮實的教義、深厚的信仰經驗和有力的實踐應用。——約翰•麥克阿瑟 (John MacArthur)
畢克溫暖地邀請我們進人他的講台、書房和私下的福告裡。即使是老練的講道者,也會從畢克及其前輩們學到許多寶貴的功課。——查德 •范德恩(Chad Van Dixhoorn)
畢克從過去的偉大講道者身上控掘神學和實踐方面的寶藏,他的研究必定能使現代和未來的牧者們蒙福和受到裝備。——馬克•強斯頓(Mark Johnston )
此刻就是教會最需要讀這本書的時候,拿起來讀吧!——史帝芬•勞森 (Steven Law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