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神的護理
論到神的護理,我們應該知道,神非常關切人類生活與大自然演變的每個細節。查理.赫治博士說:「我們不要以為有什麼事太大,以致神無法掌控;或是太小,以致神看不到;我們也不要以為宇宙中萬事萬物、無窮無盡,會讓神眼花撩亂;我們別忘記『神是無限的』⋯⋯陽光一方面遍滿整個大空間,一方面又照射到每一個小地方,神可以同時作這兩件事,沒有難易之分。照樣,神可以出現在每個地方,臨到每一件事情,卻又好像祂只在某一個地方、單單注意某一件事情一樣。」他又說:「神存在於一草一葉之中,卻又同時引導大角星(Arcturus)的運行;祂率領天上的眾星,各按其名,如同率領軍隊;祂也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祂賜給人悟性,加給人恩典,運行在人心中,使人立志、也使人行事。人的心在神的手中;祂使人心轉動如隴溝的水流轉。」幾乎大家都公認,是神決定每個人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來到世上、活於世間、又離開人世;祂也決定人是男、是女;是白、是黑;是賢、是愚。當神分賜恩典時,也同樣顯出祂的至高主權。神對待祂自己所創造的人,都是隨祂自己的意思行事。祂可以使這人豐富、尊榮、健康,擁有音樂、演說、藝術、經濟、政治⋯⋯等天賦。祂也可以使那人貧窮、沒沒無聞、生來卑賤、受疾病之苦、歷盡滄桑。有些人生來就在基督教國家,受福音的各種好處,有人一生都在異教的黑暗中;有人因信得救,有人終其一生不信而滅亡。這些外在的環境並不是個人的選擇,卻相當程度地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走向,和他在永恆裡的命運。聖經的教導和日常的經驗都告訴我們,神給這人一些東西,卻不給那人。

如果有人問神為何如此行?為何神不拯救全人類?我們只能以主耶穌說的「是的,父啊!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來回答他們。唯有聖經所啟示「人類墮落」與「神救贖」的教義,才能使我們明白發生在我們周遭的種種現象。我們應當記得,人領受的恩賜,不管是屬靈的,或是屬物質的,完全都是因為神的恩典;有人沒有得到恩賜,只是神沒有給他恩典罷了,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或忿忿不平,因為神不欠人什麼東西,神沒有義務一定要給人恩賜。萬國萬民都在神的手中,神定準他們居住的疆界,掌管他們的命運。神對人類的掌管是絕對的,正如人控制手中的竿杖。他們在神的手中,神用他們達成祂的目的,完成祂的旨意。祂或粉碎他們如窯匠打破瓦器,或高舉他們成為大國,都是按照祂自己的美意。祂賜下和平、豐年、富足與幸福;祂也使戰爭、饑饉、旱災與瘟疫臨到人。這一切都出於祂的安排,並且在祂無所不包的護理之下,達成祂心中的籌劃。神不是創造了宇宙之後,只在一旁觀看,祂乃是無所不在,又行事於萬物之中的神,是維持萬有的基石,有掌管萬物的能力。

一隻麻雀雖賣不了幾個錢,在天上東飛飛、西飛飛,好像沒有定向,但是如果沒有天父許可,一隻也不能落在地上;牠停在這裡、或停在那裡,都有神的許可。「神全智的護理,已經事先指定牠們棲於哪一枝樹枝,啄哪一粒穀子,在哪裡過夜、在哪裡築巢,以什麼為食物,最後死在哪裡。」雲中降下的每一顆雨點、每一塊雪片,每隻昆蟲的蠕動、植物的生長,大氣中懸浮的一切塵粒,都有明確的因,也有確定的果,每個都是萬事中的一環;並且歷史上許多大事,也都從一般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開始。

整體來看,萬事的演變都朝向一個預定的結局。華腓德博士說得好:「利百加為迎接亞伯拉罕的僕人而被帶到井邊(創廿四)、約瑟被差到埃及(創四十五8,五十20)、法老女兒被引到蘆邊的箱舟(出二)、石頭落下打到亞比米勒頭上(士九35)、箭射入王胸膛甲縫中(王上廿二34),這些都不是意外。每個歷史事件,都是神計劃的一環,為要按部就班完成神的心意;歷史學家始終意識到,有一位神在歷史中,這位神甚至『吩咐閃電,擊中目標』。」

馬可特尼(Clarence E. Macartney)博士說:「各位在大火車站可以看見牆上有一枝金屬筆,會把火車到站、離站的時刻表用很大的字體寫出來;我們雖然只看到一枝筆在那裡,好像是自己在寫一些數目字,但是我們知道火車站的辦公室裡有人在控制這枝筆的動作,只是我們沒看到罷了。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也是這樣,我們看到自己的思考、選擇、判斷,但是如果把我們的命運比喻成織布機上的布疋,除了我們這一股線之外,似乎還有另一股線不是出於我們,我們的命運由這兩股線交織而成。一般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在大事的發生上扮演它們的角色。」人在道德上有責任感,也有依靠感,並且會在急難時呼求神,這都表示神掌管世界和人世間的一切事。這信念是何等普遍,又何等深植人心。儘管聖經多次提到神的護理是普遍的、有能力的、聖潔的、有智慧的,但聖經卻從來沒有打算要告訴我們,神的護理與人的自由選擇權是怎樣協調的。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神真的掌管祂所創造的萬物,然而神雖然這樣掌管他們,卻不妨礙他們的本性」。或許用下面這段話說明「神的至高主權」與「人的自由」之間的關係,是再好不過了:神將外在的誘因安排在人面前,而且安排到一個地步,人雖然是按著自己的本性而行,但其實他也正是照著神的計劃而行。p.45-48

點我購買《基督教預定論(伯特納)》
簡要介紹:
伯特納是廿世紀中期美國改革宗最重要的神學家之一。改革宗預定論的教義經常受到人的誤解,在教會歷史上也引發許多的論戰。伯特納在本書中,條理分明地為預定論的教義作出辯護。他以神的主權為起點,為讀者介紹所謂的「鬱金香」(TULIP,加爾文主義五要點)的教義內涵,並且針對反對者的看法,一一予以回應。本書的下半部論及預定論對信徒的意義,並為讀者介紹加爾文主義的歷史發展。如果您想要確實瞭解改革宗預定論,本書是最好的起點。
作者介紹

伯特納(1901年3月7日-1990年1月3日)是位美國的神學家和作家。
伯特納出生在密蘇里州的林登。他在普林斯頓神學院拿到了神學學士(1928年)和神學碩士(1929年)學位,後來又被授予榮譽神學博士(1933年)和文學博士(1957年)學位。他是正統長老教會的成員。有八年時間,他在肯塔基州的派克維爾學院教聖經課,到了1937年,他開始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國稅局工作。雖然他的日常工作跟神學和聖經研究無關,但他一直持續寫作和出版,直到臨終前。他最知名的作品是《改革宗的預定論》和《羅馬天主教》。
點我購買伯特納其他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