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不再渴慕上帝(派博)(6集) - 3 - 活出喜樂:如何捍衛喜樂(當我不再渴慕上帝)約翰派博(第3集)

341 views

展開中文逐字稿

約翰派博:
本大會的主題是「如何捍衛喜樂?」
或作「當我不再渴慕上帝」
我之前講過,大會的目標
不是讓你更舒適
而是要在愛中犧牲
希望這樣說得夠清楚
我也說過,大會的目標是與神聯合
在世上以上帝為樂
並榮耀祂
當你最以上帝為滿足
祂就得著最大的榮耀
因此,追求在上帝裡的喜樂
就是追求祂的榮耀
接下來就是說明事項
一共有四點,我們昨天已經講了第一點
還有三點要講
昨晚講的那一點是:
我們所捍衛的喜樂,是在上帝裡的喜樂
而不是一般的喜樂
我還記得我和某神學院院長的一場對話
他批評我所用的字眼與意象:
基督徒的享樂主義
他認為享樂主義這個詞的哲學意義就是
快樂與否,成為判斷是非的標準
在歷史上,享樂主義的定義之一
的確是這個意思
在希臘哲學中
享樂主義是指:
讓我開心的就是對的
讓我不開心的就是錯的
他把這個定義套用在
我所用的這個詞
他說:派博,這是不明之舉
你不該推廣基督教享樂主義
而我的回答是
基督教享樂主義的是非標準
不是喜樂與否
基督教享樂主義的是非標準
是上帝
並且認為不同意這點
就是罪
這是非常嚴重的
基督教享樂主義以上帝的話為是非標準
不管你喜不喜歡
而且你不喜歡就是有罪
我要帶領人參與這場爭戰
使他們脫離這重罪
因為上帝不在他們生命中掌權
基督教享樂主義並不是把喜樂當作神
它的意義是:
能讓你最為喜樂的,就是你的上帝
這很嚴肅
因為教會充斥著人們
不認為上帝是他們杯中的份
詩篇73:25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
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這句話對很多人來講
都不是事實
大衛寫下詩篇七十三篇
到底要表達的是什麼
詩篇16:1~2
「神啊,求你保佑我,因為我投靠你。」
「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
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
這是另外一處經文
因此基督教享樂主義正處於一場爭戰中
要人們不要再討厭上帝在
一切事上掌權了
而是使人陶醉在上帝的主權中
完全掌權 完全公義
智慧 仁愛 真實 大有能力
不愛這樣的上帝是罪
為得著這喜樂
我們務必爭戰
這是第一點要說明的
也就是:
我們所捍衛的,是在上帝裡的喜樂
不是一般的喜樂
接下來要說明第二點
就算喜樂是自發性的,並從天上來的禮物
我們依然要爭戰
在神裡的喜樂,是聖靈所結的果子
加拉太書五章22節
你不能創造喜樂
叫它馬上出現
昨晚我伸出我的小指
不管我心情如何
我都能命令我的小指彎曲伸直….
真神奇
不知道大腦裡怎麼運作的
但是我無法這樣控制早上起床的心情
要喜樂 要喜樂
你給我喜樂起來!
這樣行不通
你我或任何人都沒辦法
它是個禮物
面對某種事物時,它就這樣油然而生
不是你要它來就來的
它就這樣來了
「喜樂就這樣來了」
可以做成車子保險桿標語
那麼,我們為何必須爭戰?
用爭戰這個字
噁,我不喜歡這個字眼
不要把基督徒生活變成一場戰爭吧
你講喜樂我很喜歡聽,講爭戰我不喜歡
你把喜樂跟爭戰講在一起,我都弄糊塗了
為什麼我們必須爭戰
我們回到我一開始講的
哥林多後書一章24節
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
經文是寫‘我們’
「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
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
幫助或作工這個字
另外一個說法,就是我所說的爭戰
要爭戰 要作工
要作工才能獲得喜樂
聽起來好像不比爭戰輕鬆
但保羅是這麼說的
是神啟示他說的
所以我知道這是作工
我知道這是爭戰
因為哥林多後書一章24節
就是這麼說的
這經文還有另一部分沒有講
我再讀一次,把剩下的補齊
「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
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
所以他把喜樂和信心作聯結
事實上他把兩個字交替使用,不是嗎?
你可能期待他說:
我們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乃是幫助你們的「信心」
你以為他㑹這樣說
但他沒有
在這經文的下半段
他用「喜樂」這個字替代信心
「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
乃是幫助你們的喜樂」
信心與喜樂是重疊在一起的
相輔相成
保羅把它們交替使用
不全然是
但有重疊之處
在我看來這很可能是因為
信心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喜樂和愉悅
還有另外一處經文可輔證:
約翰福音六章35節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
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你注意看這兩個平行句
我就是生命的糧
「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
接下平行句「信」我的
「信」在此與「來」是平行的
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因此按約翰福音七章35節
我對「信心」的定義是:
信耶穌就是來就耶穌
你心靈的餓與渴都被滿足了
這就是信心
所以我們不可把信心與
在主裡以基督為至寶的滿足作切割
我想地球上沒有任何基督徒會說:
我藉著信心得救,但耶穌不是我的珍寶
這對我來講
是很矛盾的說法
一點都不合理
這樣的人㑹令我質疑
我會說,我不確定你是否是基督徒
也許你是,
因為也許你沒有表達得很正確
但你說的話所形容的不是基督徒
我信靠耶穌
但祂不是我的珍寶
我不覺得祂是我的珍寶
在我的認定中
這樣的人不是基督徒
而我的判斷基礎是約翰福音七章35節:
我就是生命的糧
來就我的必不再饑餓
當你的靈魂饑餓
你就會求救恩
信我的
「信」與「來」平行
信我的,永遠不渴
我之所以點出喜樂與信心聯結性
保羅甚至認為兩者可以互相替換
這也是耶穌的想法
原因是
聖經清楚教導我們必須為信心爭戰
若喜樂是信心的基本元素之一
為喜樂而戰就與
提摩太前書六章12節有關
我唸給你聽
提摩太前書六章12節:
「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
你為此被召,…」
他這麼說是要勸勉提摩太
在提摩太後書的末尾,他見證了自己的人生
你記得他怎麼說的,
提後四章7節: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
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在保羅的觀念中
基督徒生活等同於爭戰
你若只想在通往地獄的文化中隨波逐流
你的結局就是地獄
但你若願意奮力游
願意爭戰
你可能會發現你的喜樂
存在於這個世界找不到的地方
在世界的迪士尼樂園,一個叫做美國的地方,
這點非常有用
但若你只是人云亦云
在所謂的基督教裡隨波逐流
你就變得沒有用處
這是長期且艱難的一場爭戰
聽聽耶穌所講的這奇妙的話語
在馬太福音二十四章12~13節
「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馬太福音二十四章12~13節
祂談到末後的世代
在我們越來越接近末日時
許多人的愛心在這格林維爾
許多人的愛心在米尼亞波利
在達拉斯 亞特蘭大 休士頓
洛杉磯 紐約 芝加哥 波士頓
很多人的愛心將會漸漸冷淡
但那些「忍耐」的人
要懷著怎樣的心?
熱切,熱心
這些人會得救
對吧
祂說的是愛的溫度
不是只有承擔義務就算了
很多人把愛心貶低到行為層次
你心裡如何不重要
只要做好事,你就是有愛心
以哥林多前書十三章來看
這完全不正確
「我若…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
仍然於我無益」
你不能把行為等同於愛
否則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就是在講假的
愛也關乎心裡真的在乎別人
要愛得熱切,溫暖,充滿感情
愛我們的創造主,救贖主
而越近末日,許多人的愛心越趨冷淡
但那些忍耐的
我要講的重點是:
這場爭戰,就是要努力堅持愛心不冷淡
這場爭戰,就是以炙燙熱情
堅持在上帝裡的欣喜
直到見主面
我今年59歲
當你們聚會結束後過來跟我握手
有些人會熱淚滿眶地說:
我為你禱告,幾乎每一天
只願你不失腳!
我感謝你
能好好的善終
是少數能讓我興奮的事情之一
我剛剛坐在那裡唱
他是我永遠的福份…
心裡想:
若現在就死於心臟病不是很好?
我知道這樣想好像很怪
我常常想到死亡這回事
因為我最重視的
就是我是否與上帝同行
一想到我可能三十秒後
就要與祂面對面
你不看重這件事嗎?
那我真不知道你看重什麼事
這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分鐘都可能發生
所以馬太福音二十四章的重點是
強調這爭戰是真實的
是長期且慎重的
並且爭戰是為了要喜樂
因為愛心逐漸冷淡
換成另一個說法是
愛心逐漸失去喜樂
所以回到主題:
你怎麼把這些概念放在一起:
一方面喜樂是自發性的,而且是禮物
另一方面是爭戰,作工,忍耐
這兩類看起來是對立的
事實上兩者就是這麼對立
讓人們容易犯兩個神學錯誤
一個是他們會說:
喜樂不可能是必要的
因為這是上帝所控制的
所以就像蛋糕上的糖霜,火車的末節
不是很重要的
可能有些人天生就比較喜樂
喜樂不可能是信仰中的必要
因為這是神才能控制的,
我們無能為力
如果你無能為力,就不可能非有不可
那是一種說法,還有另一種
我們一定可以控制喜樂,
因為是神吩咐我們要喜樂
大腦中有一個架構,由這兩個錯誤假設運作著
這種架構假定說:
如果上帝吩咐我做我無法控制的事,
祂就太不公義了
上帝不可能公義
如果祂要求我,命令我做
我本性上,意志上無法立即做到的事
這是錯誤的假定
這是不符合聖經的假定
但這種錯誤假定瀰漫了美國教會
導致人離開真道
並且在神學上錯誤百出
羅馬書第八章7節說:
「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
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所以體貼肉體的
就是自從亞當夏娃墮落後
每一個人的景況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
不是屬靈的
而是保羅所說的屬血氣的
並且他在哥林多前書二章14節說:
「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
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
「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
所以這就是我
我是比爾和露絲派博所生的兒子
生來就是墮落的人
我是屬血氣的,不是屬靈的
因此我是與神為敵的
並且你們所有人也是生來如此的
死在過犯罪惡中
自然地把神所說與你有益的事,都視為愚拙
我們是死人
我們是瞎眼的
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上帝為仇;
因為不服上帝的律法,真的就是「不能服」
你記得第十誡是什麼嗎
不可貪戀
原因再清楚不過了
記得那位年輕財主嗎
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
遵守誡命?我做了
你還缺少一件事
耶穌知道他心所愛的是什麼
你還缺少一件:
「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
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
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他捨不下所愛的
我怎麼知道他做不到
因為門徒們看了之後
耶穌對他們說
在人是…
不,祂先說的是:
「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
真的很難
門徒就希奇,對他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耶穌不是回答:謙卑的人,
有智慧的人,聰明的人,屬靈的人…
祂說:「在人這是不能的」
「在神凡事都能」
換句話說,屬肉體的人
被奴役、綑綁、已經死了
對此你無能為力
但是上帝有解決辦法
那叫做:恩典
上帝至高主權的恩典
這就是為何爭戰與恩典有關
就像這樣:腓立比書二章12-13節
「…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
「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
為要成就他的美意。」
因此神的命令與大能,
使我的無能與上帝的全能相遇
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
為喜樂而爭戰
因為是神托住你,使你有能力爭戰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10節也說: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
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
「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
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
為喜樂而戰
即使你根本做不到
你是死的、是瞎眼的
你仇視上帝律法,也無法遵守律法
是上帝藉著聖靈臨到你
開啟你的眼睛
待會我們會談更多
你以耶穌為你的寶藏
這叫新生 叫做歸信
你得以擁有祂,成為你的救贖主
生命中的寶藏
祂的聖靈住在你裡面
你向自己開戰了
屬肉體與屬靈的爭戰
使你無法行出你願意行的
這場戰爭會持續到你死的那一天
但你靠的是祂所給的力氣
你們就像農夫
農夫希望作物成長
但農夫無法使它們成長
只有上帝能
農夫可以開墾、可以栽種
也應該這麼做
看看保羅怎麼說的:
哥林多前書三章6節: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
我們可以改成:唯有神叫我們喜樂
這是與上帝的恩惠有關
這喜樂,是神的恩惠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施恩惠」
「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
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
提摩太後書二章24節
我超愛這段經文
非常接近我和你的事奉核心
我讀24-26節
提摩太後書二章
「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
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
我們來想像一個畫面:
主的僕人—現在就是我
或是你或你的同工
不要爭競
有愛心的舉止風範
要能教導、解釋 吻合聖經中的真理
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
善於教導,存心忍耐
提摩太後書二章25節
「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
接下這一句很驚人:
「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
「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
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沒有喜樂的網羅
屬世的網羅
你看到你的事奉是什麼嗎?
你所做的,是上帝才能做的事
牧師、主日學老師、小組長
你們的任務是什麼?
你的任務就是
不可爭競,溫溫和和的
要善於教導
存心忍耐邪惡的事
勸戒那抵擋的人
或許神會給他們悔改的心
這不是你給得了的
這個禮物你無法給自己,
也無法給任何人
這是神給的
悔改之後的生命
就是不斷地接受恩惠
恩惠 恩惠 恩惠
每一天都是上帝的恩惠
我們要把自己安置在上帝恩惠瀑布下
也就是被聖靈所引導
讓生命在恩惠瀑布泉源中航行
這是上帝賜我的喜樂泉源
在愛中用更美的方式流向你
不論是在開車中
或者是寫張卡片給人
無論是在家裡或是外出
上帝恩惠的泉源
如何透過我流到他人身上
這就是我在世上所要完成的任務
別無其他
幾個禮拜前我在學園傳道會
位於科羅拉多州的科林斯堡
對他們所有的校園領袖講話
我帶著這一篇講章
這也是我主要的講章之一
因為他們是宣教士
不是嗎?
他們希望人對上帝產生熱情
而不是愛NBA或新髮型 什麼的
但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因為這些學生
生來就是仇視上帝的
仇視上帝律法的
也無法遵行
他們沒有能力親近基督
他們在罪惡過犯中死透了
他們愛物質勝過造物主
而宣教士已經被差派了
出發!拯救他們
這是符合聖經的
因為保羅說我願意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好叫我可以得著某些人
那樣說沒什麼不對
只是你在要求這些宣教士
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因此我看著這底下的幾千人
我說:神給你的任務,
是祂自己才能完成的任務
聽了這話你該覺得重擔脫落了
噢!你真的是勇士
你熱切又恆久忍耐
要撐過17個週二披薩夜
還要看著他們茫然的臉
心想我雖做不到,但上帝
在第18個披薩夜一定成就大事
如果祂願意,祂會將他們破碎
打開他們眼睛,讓他們預嚐天恩
使他們將耶穌當寶貝
這是我對提摩太後書二章24~26節的解釋
而支持我這番說詞的另一處經文是
使徒行傳二十六章17~18節
場景是耶穌基督在大馬色的路上
對保羅說:
我派你去
「我差你…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
「從黑暗中歸向光明」
「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得蒙赦罪…」
我差你…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
哈哈哈,是啊
最好是
保羅知道得非常清楚
唯獨上帝能開人的眼
哥林多後書四章6節,保羅說:
「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
已經照在我們心裡,」
「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
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保羅很清楚
他知道唯獨神能叫死人活起來
唯獨神能叫人聽見
唯獨神能光照屬靈的瞎子
然而神卻透過人來達成這個目標
這個整個過程叫作「宣教」
並且祂也選你
作為捍衛喜樂戰場的主將
恩惠是祂給的
唯獨祂能給
但你必須爭戰而得
這會使人謙卑 我認為
在爭戰中
保持謙卑
當我說你必須爭戰
你要爭戰
但唯有上帝決定結果
當我們認清這一點,這會使我們謙卑
我這樣講是因為我們會假設:
我做得到!
我一定可以!
牧師說要在主裡面喜樂
常常喜樂
沒問題!他叫我做,我就做!
但是這個假設沒有任何做得到的跡象
以下是一段謙卑的基督徒
對上帝的「宣告」
箴言二十一章31節
「馬是為打仗之日預備的;
得勝乃在乎耶和華。」
上戰場時,你要有這樣的謙卑
我要把戰馬準備好
我要拉緊韁繩
我手上要拿著我的劍
我晚上要睡飽,早上要吃飽
我要加滿我的油箱…為主而戰
然而是否得勝
是在祂手中
喜樂也是祂給的
再看箴言十九章21節
「人心多有計謀;
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
你要好好計劃
教會也要好好規劃,沒錯!
不是要你過著無計畫的生活
是要你謙卑一點
你的籌算可能成就,也可能不
這是由神來決定
微笑接受,好嗎
要滿心歡喜地接受
再看詩篇127篇1節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
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
「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
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要當看守的人
也要建造房屋
同時也要謙卑
你房子蓋好了?祂蓋的
邊境無戰事?
是祂保守你平安
在這些事上,我們有該扮演的角色
無論是在捍衛喜樂
指引我們的前路
在教會成長,引人親近基督
我們在地球上有不可取代的的地位
如果我們沒有存在的理由,
祂為何費心創造我們?
然而我們必須謙遜
將最後的決定權交給上帝
不管我今天高不高興
在人生艱困的時刻,我們不要對祂懷恨
認為:我做了該做的了,
祂應該給我好處了吧?
我們以為應當會快樂高興
結果不是
若我們心懷謙卑,會得到幾個成果
第一
這保守我們不至認為
自己完全能生出神所吩咐的喜樂
生命變成
倚靠一堆技巧與方法
因為在美國,
我們非常喜歡技巧與方法
一本又一本的雜誌,
一封又一封的廣告信
如何獲得美滿的婚姻
如何過得勝的基督徒生活
教會如何發展人數
如何,如何….
我們是「如何學」的專家
真有這個東西嗎?
我們一點都不謙虛
我們並不是滿心相信這個事實:
祂派給我們某些任務
但最終的結果不是我說了算
是上帝說了算
謙卑能除去這種心態:
我可是美國人,
我一定要有成效,我一定會使人得救
怎麼使人得救呢
如果我沒辦法,我就去學「如何使人得救」
很快,馬上!
我們許多宣教策略就是這樣來的
我們沒有對上帝主權的降服
我們缺少謙卑的心
因此心中那股源源不絕的動力
驅動我們發明更有用的技巧
想要成就大事,靠自己!
這是第一點,我們可以避免的
第二點
謙卑讓你免於落入律法主義
你以為做什麼可以贏得上帝的歡心
這先得要上帝高興,你才能做什麼
這我們待會再講
第三點是,它有助於平衡
我不知道你是否這樣掙扎過,
我和我的會友們都有:
到底何時需爭戰,何時可享安息?
馬太福音七章14節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
找著的人也少。」
所以基督徒生活不簡單,不是嗎?
很難!
是打仗,是戰爭!
這是其中一個面向
如果你以為這是基督徒生活的全部,
你可能活不了多久
我們知道耶穌在馬太福音另一處
也說了一些話
剛剛是馬太福音第七章
記得把第七章跟十一章一起看
這樣很好記
祂在十一章怎麼說?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
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
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喔主啊!到底是哪一個?
安息?或是爭戰?
進窄門?
我是在你的懷抱中保送上天堂?
或者是跋山涉水,完成鐵人三項?
身為基督徒是該安息?還是該爭戰?
答案是兩個都要
我告訴你兩者的關係
爭戰的目的,是為了安息
安息在對的地方
這世界告訴你要安息的地方,都是錯的
安息在財富
安息在成功,安息在外貌
安息在你的能力,你的事業…
這世界希望你的安息與滿足是建立在
度假村,豪華郵輪
豐厚的退休金,房地產
世界認為你要享安息,就要有這些東西才行
我們要爭戰的就是:
在對的地方享安息
不巧的是,這不太容易做到
尤其對屬世的基督徒來說
我強調謙卑的重要,另一個理由是:
唯有謙卑,才是將榮耀歸給神
今天所講的是澄清事項的第二點

約翰派博


延伸閱讀

派博相關書籍

授權

翻譯:MT
校稿:FFC

When I Don’t Desire God
Desiring God 2005 Regional Conference

© 2016 Desiring God
http://www.desiringgod.org/

Tags: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