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耶穌的比喻(史普羅) - 05 - 藏在地裡的寶藏和貴重的珍珠

323 views

影片下載

耶穌的比喻(史普羅)

MP4影片下載
MP3音檔下載
學習指南PDF下載

展開中文逐字稿

藏在地裡的寶藏和貴重的珍珠
在這次的聚會中
我們要來探討兩個類似而且都很簡短的比喻
都是耶穌講給門徒聽的
就在馬太福音十三章
從四十四節開始
到四十六節
這兩個比喻就是藏在地裡的寶藏
和貴重的珍珠
我先念過一次,再來講解
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
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
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
天國又好比商人尋找好的珍珠
發現一顆貴重的珍珠
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下這顆珍珠
耶穌的這兩個比喻都是在教導我們了解上帝的國
或者用馬太的說法,就是天國
這兩個比喻都談到了價值的問題
這個觀念在我們現代社會中經常被談論到
特別是競選活動進行的期間
有許多候選人都會提到所謂「家庭價值」的問題
或是國家價值的問題
或是其他各式各樣的價值與問題
令我擔心的是
這個單詞在現代文化中的涵義
人們常常把「價值」當作是「道德」的同義詞
但它們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價值」指的是個體對於某件事物的主觀評價
也就是說,它指的是我們認為重要的事物
或是認為意義非凡的事物
這可以是單純的個人偏好問題
在經濟學當中
我們會學到價值的主觀理論
沒有人可以決定我的愛車對我有多少價值
如果你想要買,你可以告訴我它對你有多少價值
但是你我的評價方式是不一樣的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夫妻之間不同的花錢習慣
根據某人的說法,是造成美國人離婚
的第三大原因
也就是有關金錢的爭吵
因為當兩人結婚的時候
雙方帶進婚姻裡的價值觀並不是相同的
每一個婚姻,無論是雙方都很有錢
或是都很窮
都會涉及到雙方財產的結合
而這個財產是有限的
因此每當你花一塊錢在某個東西上
你在另一個東西上能花的錢就少了一塊
因為已經被花掉了
既然家裡的金錢是有限的
那麼當先生想要買高爾夫球桿
而太太想要買新床單時
衝突就會產生
因為先生認為球桿比床單更有價值
但太太認為床單比球桿更有價值
這就是價值的問題了
至於價值跟道德的關係
道德牽涉的並不是主觀的評價
而是客觀的事情
道德與我們本身對事情的看法
或是我們對事情的價值認同,是比較沒有關聯的
道德是我們本來就有的責任
我們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查看
我們會發現上帝有自己的價值觀
我們也有自己的價值觀
並且我們的價值觀並不總是與上帝的價值觀相同
不過對基督徒而言
有時候價值議題會成為道德議題
因為上帝給了我們命令,道德上的命令
要我們把自己的價值觀
調整得與上帝的價值觀一致
耶穌在這邊宣告上帝國度的到來
也提到說它的價值是極為貴重的
但祂大部分的聽眾都不這麼認為
因此祂用這兩個簡短的比喻來說明祂的重點
第一個比喻是有個人在田裡發現了珍貴的財寶
許多電影和小說都有上演尋寶的戲碼
例如有一群加勒比海盜
把龐大的財富給埋藏在遙遠的小島上
然後留下一張有做記號的地圖
計畫之後要再回來取回這些寶藏
但後來他們的船沉了
於是沒有人知道這張地圖去哪了
之後有人偶然發現了這張地圖
於是就非常興奮地前往尋寶
希望能找到那些被藏起來的寶物
在古代世界
大量的金錢和珠寶被埋藏在田地裡
並非一件不尋常的事
當時的人們會把寶藏埋在田裡,不讓別人知道
他們不會跑去耶利哥城國家銀行
把寶藏存在銀行的保險櫃裡
他們經常會在土地上挖一個洞,把錢藏在裡面
只有自己知道位置
如果寶藏的主人死了
就沒有人會去把寶藏挖出來了
隨著時間過去
寶藏就被遺忘在土地裡面
有一天剛好有個人在田裡工作
他用鏟子鏟起泥土時發現自己鏟到了東西
竟然是個藏寶箱
而且裡面還裝了非常大量的稀世珍寶
他不知道這塊田地的主人是誰
耶穌沒有講太多細節
只告訴我們說這個人把他所有的財產都拿去變賣
因為他非常急切地想要籌得足夠的資金
來把這塊藏有寶藏的田地買下來
一旦他擁有這塊田地
就能獲得這些寶藏了
所以他不是去偷竊
他是變賣自己的財產來買這塊田地
我最近看了一部影片
這部影片是用現代的框架來上演古代的比喻故事
演到這個比喻的時候
影片中出現的是一位生意不太好的房地產銷售員
他很努力地試著把
一塊貧民區裡的荒廢土地給賣掉
他賣力地推銷這塊地
這塊髒亂不堪、而且廢棄了超過五十年的荒地
看有沒有人想要買
但是客人來看了這塊廢地一眼,就笑著走掉了
這個銷售員非常沮喪
當他準備離開的時候
不小心把手機掉在地上
他彎腰撿起手機,起身的時候卻意外地興奮
因為他的手機沾滿了石油
因此他連忙把地上的石頭翻起來
四處檢查,仔細分析
然後發現這片荒地之下蘊藏著大量的石油
他說服他老婆說他們需要籌錢來買下這塊地
於是他們開始一場大拍賣
想要把冰箱、烤爐、電視和車子全都賣掉
連房子也要賣
他們把衣服、珠寶和一切都擺出來拍賣
一件也不留
因為他們需要把所有東西都賣掉
才能湊齊足夠的錢來買這塊含有石油的土地
這個現代版的寶藏的比喻
有個十分有趣的地方
就是這位銷售員的親朋好友的反應
他們都覺得這個人瘋了
你為什麼要變賣一切呢?
他說:因為我要買地
我要投資在這塊富含石油的土地上
他們說:
你知道有多少人為了開發石油而破產嗎?
結果甚麼也沒挖到
你真是瘋了
你這樣非常不負責任
但是他沒有聽他們的勸告
他心意已決,不動如山
之後他籌足了錢
買了這塊地
後來他挖出了非常大量的石油
於是成了億萬富翁
可以搬家到比佛利山莊,在那裡度過富足的一生
大概就是這樣
這個人採取的行動
並沒有甚麼不妥或不道德的地方
這個比喻的重點非常單純
就是這個人找到了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他一定要擁有它,沒有別的選項
他願意變賣他一切的財產
把能賣的東西都拿去賣
就為了要買下那塊田地
因為他知道那裡有價值不斐的寶藏
講完這個比喻之後,耶穌緊接著講了另一個比喻
就是有一位珠寶商,他專門賣珍珠
在古代的近東地區
珍珠的價值比現在還更高
有些珍珠甚至比鑽石、紅寶石、
綠寶石、黃金和銀子還更珍貴
這個人擁有非常多的珍珠
有一天
他發現了一顆非常貴重、
非常華麗、非常美的珍珠
這顆不可思議的珍珠
讓他收藏的所有珍珠都相形失色
於是這個人心想:
我必須要擁有這顆珍珠
於是他賣掉他所有的珍珠
賣掉他的一切
拋棄一切
只為了一個目的:我必須擁有這顆珍珠
這顆貴重的珍珠
這兩個比喻的共同點
就是裡面都有一個價值極高的東西
值得你變賣一切去買下它
耶穌說:
天國就是這麼珍貴
再回到剛才說的主觀價值理論上
我們經常面對有關價值的問題
例如在做生意的時候
以前的基督教學校裡會有一些關於經濟學的課
在課堂中我會問學生一些簡單的問題,像是:
如果有個鞋匠做了一雙鞋,成本是十塊錢
然後他這雙鞋以十五塊錢賣給鞋店老闆
於是他在交易中獲得了五塊錢
請問是誰得利呢?
然後鞋店老闆以二十五塊錢販售這雙鞋
他當初是花十五塊錢買的,現在他賣二十五塊
所以當他賣給客人的時候
是誰得利?
我會問學生說:
請問在這個故事裡,誰有獲得利益?
答案很簡單
他們會說:很明顯啊
鞋匠賣鞋給鞋店老闆的時候有獲利
沒錯
然後鞋店老闆賣給上門的客人時也有獲利
我說:沒錯
那麼還有誰有獲利呢?
學生就會一臉茫然地看著我
還有誰呢?我們不是已經都說完了嗎?
我說:不不不,還有別人
還有誰在這場交易中獲利呢?
還有誰?就是客人
客人怎麼會有獲利呢?
如果鞋店老闆提高架上鞋子的價格
比客人對這雙鞋的評價還要高
那麼客人會怎麼反應呢?
客人就不會買這雙鞋子了
但如果價格是二十五塊錢
而且客人認為這雙鞋子的價值
超過他口袋裡的二十五塊錢
那麼他就會花錢買鞋了
以物易物的交易就是這樣運作的
假設有個養牛的人想要和賣鞋的人交易
賣鞋的人肚子餓了
他有一百雙鞋子
他不可能全都拿來自己穿
而養牛的人家裡冰箱有一千塊牛排
但是腳上一雙鞋也沒有
於是他們碰面,決定來做交易
用牛排換鞋子
非常單純
在這種交易當中
雙方都是有獲利的
但是我們常常忽略一件事,就是在自由交易中
沒有人逼你要買甚麼東西
所以當你購買商品時,你就是在展現你的價值觀
耶穌又更進一步地談到我們個人的主觀價值
祂提到互換,或者說購買,或是交換
祂提到交換與價值的問題
祂問說:
人會拿甚麼換生命呢?
祂的意思就是問說你認為你的靈魂有多少價值
假設你某一天遇到這個情況
就是消防隊打電話告訴你說你家失火了
而且他們沒辦法保住你的房子
在大火吞噬房子之前
你只有五分鐘的時間可以進去把家當拿出來
你只有五分鐘的時間
可以把你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搶救出來
你們會拿甚麼呢?
你們會跑到車庫去把車子開出來嗎?
或是跑去化妝台拿珠寶?
你們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如果我只有五分鐘能搶救我的家當
我知道我會拿甚麼
我會在這五分鐘內搶救我收藏的一些稀有書籍
和一些畫
還有我父親在二次大戰中寫給我的信
為什麼我會想要搶救這些東西呢?
因為它們是無可取代的
沒有東西能取代它們
因此我認為
凡是無法去商店裡再買一個的東西
都是很珍貴的
但是我們對價值的看法都不一樣
我們都看過許多故事情節提到說魔鬼跟人做交易
換取人的靈魂
我最喜歡的戲劇之一,叫作〈失魂記〉
這齣戲我是在紐約百老匯看的
故事的主角是華盛頓參議員隊的死忠粉絲
每次這個球隊跟洋基隊比賽都會輸球
於是這位粉絲就把靈魂賣給魔鬼
讓魔鬼把他變成頂尖的棒球選手
能夠帶領華盛頓參議員隊贏得世界盃冠軍
〈浮士德博士〉這齣戲裡面也有類似的情節
耶穌問說你的價值觀是甚麼情況?
對你來說,你的靈魂有多重要?
我們都知道身體是很重要的
醫療人員已經成為我們現代文化裡的大祭司了
我們也都知道,從經濟體系來看
人們普遍認為醫生比牧師還更重要
這也多少說明了我們對於靈魂的價值有何看法
耶穌說:你要拿甚麼來換?
你願意用甚麼來交換你的靈魂?
你想用甚麼來換取救贖?
我無法想像有任何基督徒會願意把靈魂交換出去
第一世紀的基督徒
寧死也不肯出賣自己的靈魂
因為他們已經找到那份至寶了
他們已經找到那貴重的珍珠了
於是他們願意為此捨命
因為他們知道
自己生命中擁有的一切
都不比擁有耶穌還更有價值
這顆貴重的珍珠,其實不是甚麼珠寶
而是耶穌
一旦你擁有了祂
你就擁有了一切
我們都需要聽清楚這些比喻
因為耶穌的意思就是在說:
在上帝的價值觀中
耶穌基督帶來的天國
比我們在這世上累積的任何東西,都還更有價值
就像愛德華滋常常說的
信徒要努力進入上帝的國
我們必須要擁有這貴重的珍珠
我們必須要擁有那隱藏的寶藏
因為它的價值是無與倫比的
我認為我們必須經常審查自己的價值觀
看看我們的價值觀有沒有與上帝的價值觀一致
上帝要我們以耶穌的心為心
這表示說我們要愛耶穌所愛的
恨耶穌所恨的
追求耶穌所追求的
躲避耶穌所躲避的
這就是基督徒生命的意義
RTV Taiwan/易漢倫

授權

Ligonier Ministries
https://zh.ligonier.org/

翻譯配音:RTV Taiwan

Tags: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