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福音聯盟全國大會:已託付給我們的福音(提摩太後書) - 06 - 在新基督教國家裡忠於福音的使命(費蘭度)

16 views

在新基督教國家裡忠於福音的使命(費蘭度)
歌林多前書

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來解經講道的
幾個月前我得知主題的時候
我就一直在想我該講哪段經文
但我就是找不到
所以我決定要來一個主題式的講道
我希望所講的內容是以聖經為根基的
這樣才能對大家都有幫助
我認為有許多議題
都凸顯出我們這個世界的特色
我想要講三個比較與福音有關的議題
這些議題與西方和北美比較有關
所以我就選這三個議題,分三點來講
第一個議題:
傳講令社會文化
感到陌生的的十字架信息
最近,對於基督之死的正統解釋
就連在你們福音派圈子裡都出現了
一些挑戰的聲音
但對我們而言,基督之死這個信息
一直以來都不是社會文化所習慣的
當我們試著傳福音給佛教徒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時候
常常思考到底該怎麼和他們講耶穌的死
罪惡在我們的社群中
並不是常見的觀念
我們的社會文化
主要是個注重羞恥的文化
雖然這並非我們文化的唯一特色
但它是主要的特色沒錯
而在這種注重羞恥的文化中
事情的對錯,是從它是否給某人
所屬的社群帶來光彩來判斷的
所以,如果有一件事給該社群帶來光彩
那它就是好事
如果沒有帶來光彩,那就是壞事
因此,影響一位佛教徒或印度教徒的
關鍵因素
就是他們不相信有一位至高無上
個人的、並且人人須向其交帳的上帝
因此,「在上帝面前有罪」這種觀念
並不是我們這些人所習慣的
對我們而言,上帝比較像法師或醫生
這種上帝滿足人的需求
但不要求人完全對祂忠誠
我們也不需要為所做的事向祂交帳
這就是我們的背景
自從我開始了解關於新世紀運動之類的
事情後,我就一直感到害怕
害怕西方社會
也開始朝我們這個方向移動
因為西方社會正在拋棄信仰,想要擺脫
一位至高無上、人人須向其交帳的上帝
並且朝泛神論的方向發展
我有次讀萊特所寫的
《我不理解的上帝》這本書
他在書中提到有一本新書出版了
是由艾倫曼恩所寫的
《為一個無罪的社會贖罪》
是有關於新興文化的
艾倫曼恩說
罪惡在西方也不是很重要的,羞恥才是
我還沒讀過這本書
所以不能評論這本書
但就我從萊特對這本書的介紹看來
艾倫曼恩似乎是在說:
因此,我們應當要注重在羞恥的層面
而不是罪惡的層面
我個人認為,面對新興社會的回應之道
並不是忽視代贖的教義
對罪惡避而不談
而是更加勤奮,努力讓人了解
自己必須與所冒犯的上帝和好
保羅所講的十字架的信息
也曾遭遇過類似的反對
哥林多前書1:23
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
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
十字架對於社會文化而言
是個陌生的信息、觀念
對猶太人和希臘人都是如此
所以他在哥林多前書2:1-2說:
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
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雖然釘十字架對社會文化而言
並不容易明白,但保羅並未對此避而不談
他以這件事為主要的信息
他經歷了生命中非常艱難的時刻
記不記得有一次保羅不確定該去哪裡?
他想去亞細亞講道,但聖靈不許
然後他有個異象,有個馬其頓人說:
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
他就往馬其頓去
在路上,一個城鎮接著一個城鎮
他遇到許多麻煩
他被攻擊,有一次還被丟棄等死
在腓立比被捕入獄
在經歷過這些慘痛的事奉經歷後
他前往雅典,在那裡遇到不友善的對待
現在他來到哥林多
他在哥林多前書2:3說:
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
又軟弱又懼怕,而且戰戰兢兢
我想你能從他先前的遭遇來猜到
為何他會有這樣的反應
但他對這些人傳講十字架的信息
保羅是教會歷史中
最傑出的知識份子之一
但他卻選擇在當代的知識分子中
被看作一個愚笨的人
因為他想要傳講十字架
所以他在第1:21節說:
因為在上帝的智慧裡
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然不能認識上帝
上帝就樂意藉著所傳的愚笨的道理
去拯救那些信的人
他並沒有說福音是沒有知識的
他是在說,有些人把他傳的福音看為
非常愚蠢的東西
今天我們傳講十字架的時候
一樣也會被看作是過時的
這種遭遇在現在的世界裡很不好受
尤其是在學界裡
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學術形象能高人一等
傳講十字架的時候
可能會看起來很愚蠢
但保羅還是照樣傳講
而且他傳講的方式,對他的聽眾而言
在理智上是難以相信的
所以他在歌林多後書10:5說:
我們攻破詭辯
和做來阻擋人認識上帝的一切高牆
他身處於一場關於福音的理智之戰
就算人們覺得他很愚蠢
如果他使用行銷策略來傳福音
他就只會注重在人們有感受到的需求上
而且因為罪惡
並不是人們有感受到的需求
所以他就不會傳講十字架的信息了
肯定不會把它當作要傳講的首要信息
羞恥則是人們有感受到的需求
我必須說,在聖經中
對基督之死的描述常常與羞恥有關
基督所承受的羞辱,是難以估量的
我認為「祂承擔了我們的羞辱」這個觀念
是聖經教導關於十字架的一個層面
這給了我們一個切入點
可以開始來和那些
傾向於以羞恥為主要關注的人談話
我們可以利用羞恥的觀念
就像保羅利用「未識之神」的觀念
因為當時的人立了一堆偶像還覺得不夠
他們覺得還不夠
所以又蓋了一座未識之神的廟宇
保羅說: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
我現在告訴你們
他就從這裡切入
接著繼續講說偶像是沒有幫助的
講創造世界的上帝
以及這位上帝如何差遣耶穌來拯救世界
所以,對於注重羞恥的社會
我們可以用羞恥來當作切入點
進一步講到罪惡,和與上帝的隔絕
這是一個經過實證的溝通方式:
你先回答對方問的問題
然後再問對方他所應當問的問題
我們可以這麼做
我認為這是我們可以思考的
其實,人類的本性中
就藏有對代贖獻祭的需要
世上所有的宗教
其原始的形式
都有某種的獻祭
後來才有這些腐敗的祭司職位
蹧蹋這個獻祭制度
如佛陀和孔夫子這類的改革家
或像那些希臘哲學家
都是在改革那些偏離獻祭制度的腐敗
獻祭的觀念一直都在
因為上帝照著祂的形象創造了我們人類
十字架是上帝的心意
甚至在創世之前就已如此
所以我們都有一個觀念,就是:
必須要有獻祭,才能處理我們的罪
當我對我國家裡的非基督徒聽眾講話時
我常講到我們的血液
說十字架就像我們體內的白血球
白血球在我們體內尋找有感染的地方
當它們發現感染時
它們會攻擊感染者
過程中有些白血球會死亡
我們傷口滲出的液體
有一些就是死去的白血球
這樣我們才能存活
母鳥會為了保護幼鳥而與蛇對決
她犧牲性命,要拯救她的孩子
想想那些戰爭英雄,他們犧牲性命
為了保衛國家的完整
如果這是地球上最崇高的原則
如果這世界有一位創造者
難道我們不能想像
這位創造者為了人類而犧牲自己嗎?
否則那些生物就比創造者還更偉大了
我們說
確實有一位上帝向我們展現慈愛
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
祂就為我們死了
於是人們開始明白:
這道理並沒有我們原先以為的那麼陌生
我記得有次我在一場聚會中講道
有個小男孩信靠基督了
他把他媽媽帶來聚會
我當時正在講十字架
而她沒有基督教的背景
這個小男孩有小兒麻痺
他的四肢畸形,所以我問她說:
你兒子生病
你是不是常常熬夜照顧他?
她說:對,沒錯
我說:有沒有人說過
這樣的遭遇對你很不公平?
她說:沒有
我說:這就是我們的上帝為我們做的
祂創造我們,祂愛我們
祂看見我們裡面的污穢
將祂的兒子賜給我們,為我們而死
那場聚會結束時
那個女士說:我現在終於聽得懂
你們這些人在說甚麼了
幾個月後,我參加了她和她兒子的
受洗典禮,他們都加入了教會
所以,我認為
我們面臨的挑戰是一種祝福
這些挑戰讓我們尋找
向現代世界傳福音的方式
你看聖經裡的策略
是很廣泛適用的策略
看看使徒行傳和福音書
在當中可以一窺早期教會傳福音的狀況
在使徒行傳和福音書中
每當提到基督的死
總是說這是必須發生的勝利
是早已計畫好的事
是必須得發生的事
這能夠回答猶太人的質疑:
一個好人怎麼會是這種死法?
使徒如此回答:
祂的死是上帝計畫的一部份
不是失敗,而是勝利
使徒行傳裡的講道就是這麼做的
然後你看那些用來描述基督之死的比喻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洗滌,將髒汙洗去
例如聖殿儀式中的贖罪祭
犧牲祭品來除去上帝的憤怒
例如市集裡的贖價
贖價付清之後奴隸得到了自由
例如法庭上的稱義,宣布一個人為義的
例如家庭生活或朋友之間的和好
敵對的雙方重修舊好
福音用許多方式來講明這點
我們也必須善用各種能想到的方式
用各種比喻和故事來解釋耶穌的代贖
所有的比喻都是不完全的
但卻可能讓某些人意識到福音是真的
當他們聽到這些比喻時
能夠懂它在說甚麼
於是他們就能接受基督的死了
有個印度祭司 第一次聽到耶穌
為這個世界的罪死了的時候
他的回應是:
就算這不是真的,也應當要是真的
村莊裡有個中國學者
第一次聽到這個福音後
就轉向他的鄰居,說:
我不是早就對你們說過了嗎?
一定有一位上帝是像這樣的
這就是我們面對的任務
就是要把十字架的福音
講得讓社會文化可以聽懂
我們要做功課
傳道人、小說家、歌曲作家、編劇
這是我們的工作
要用各種方式來傳達代贖的觀念
我們帶著信心去做這件事
因為十字架與我們最內在的直覺
是相吻合的
它能滿足我們最深的需求
這是人類的創造者
對人類最基本的問題所提供的解答
當我們傳福音時
這個事實也讓我們有信心
如同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
這裡有雙重否定,如果用正面的方式
來講的話,就是:我對福音感到興奮
有一次我問這個國家的一位青少年說: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這句話?
她說:
我很哈福音
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因為這福音
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我記得有次我在一場聚會中講道
那裡有基督教流行樂團在唱歌
有許多年輕人來
只是為了聽音樂,音樂很好聽
在音樂會快結束時
我有個5分鐘的信息時間
我走上台
我講不到一分鐘,聽眾就開始歡呼
不是因為他們喜歡我講的,他們是在
表達說他們聽夠了,希望我趕快下台
我一直禱告:上帝啊,我該怎麼做
然後我告訴他們說:聽好了
給我5分鐘就好
因為我在這5分鐘所講的東西
可能是你這一生中聽過最重要的事
所以請給我5分鐘
於是他們就給我5分鐘
我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這是任何人所能聽到最重要的東西
所以我們面對的挑戰
就是要提出一個令社會大眾
感到陌生的十字架信息
這就是第一點
第二點:
在一個泛神論的環境中
高舉基督的獨一無二
在我們的世界中
泛神論已經是好幾個世紀的主流思想了
在一個人們都頌讚宗教和諧的時代裡
我們要宣揚說:基督才是唯一的道路
這很困難,人們指控我們驕傲
完全不懂時代變遷
我們在斯里蘭卡的處境
有點像西方的你們現在開始經歷的
因為你們的社會
正逐漸變成泛神論的社會
我們總是少數
但我們有權力
因為我們的殖民地長官是基督徒
所以我們在我們的國家裡有獨特的權力
現在的執政黨是國家主義者
國家主義的觀念,是容不下基督教的
一切跟殖民地長官有關的事
都會被視為不愛國
所以在英國的庇護下
雖然我們有特殊地位
但還是很少人成為基督徒
獨立地區有大約1.2%的人是新教徒
新教徒來到斯里蘭卡三百年後
只有1.2%的人是基督徒
當然,有許多斯里蘭卡宣教士
都是很愛國的
殖民地長官不喜歡他們
因為他們幫助人們了解身為人的價值
當人們了解身為人的價值時
就會要求自由
很多的自由運動
都是在基督教學校醞釀的
不一定都是基督徒
但很多都是來自基督教學校的人
那段歷史在我們國家已經被遺忘了
我們現在被視為殖民地官員的魁儡
所以在獨立後
斯里蘭卡的基督徒人數直直下降
有些人回到佛教或印度教
因為他們之前當基督徒
是為了能在基督徒學校當老師
所以當英國人回去以後
教會改奉自由主義
教會對自己的過去感到羞恥
所以教會放棄了一切比別人優越的東西
所以第一個被拋棄的
就是基督的獨一無二、至高無上
許多宣教士都回家了
只向名義上的基督徒傳福音
獨立後的三、四十年
我們重新發現了大使命
人們說,我們必須把福音傳出去
人們開始接觸未信者
於是就有人信主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逼迫
開始有法律限制人們信主
但傳福音的行動並未因此停止
政府從南印度引進法律
禁止人們改信基督教
但這只讓信主的人數進一步增加
所以,生活在泛神論社會中的艱難
和這所導致的逼迫
反而成為
上帝用來使教會加添人數的管道
有一位孟諾教派主教說:
「昌盛」對基督教而言是常常是致命的
但「逼迫」卻從來不是
所以,你們很可能正在進入
你們歷史上最刺激的一段時期
因為你們的觀念在你們的世界
和你們的國家裡,愈來愈不受歡迎
雖然現在泛神論大行其道
但泛神論在第一世紀的時候也是這樣
這是我在唐‧卡森的書裡讀到的
它在第一個世紀也是主流
當時的基督徒傳揚基督絕對獨一的教義
他們當時只是一小群幾百個人而已
周圍都是泛神論者
這些泛神論者相信
所有的宗教差不多都一樣
有人說福音裡提到基督的獨一
這種觀念無法在現代世界中存續
只能在西方社會裡存續
因為那裡大家都是基督徒
但基督的獨一論並不是在
一神論的國家裡形成的
是由一小群
被泛神論者包圍的少數人所傳揚的
他們把福音傳了出去
我想到美國,我愛美國
我是在美國受教育的
所以我對這個國家很感恩
今天下午我在想事情
我想到那些刻苦耐勞的宣教士
他們願意前往這個國家的西部邊疆
當先鋒,傳福音
因為在那些艱難的環境中
很少人願意將時間奉獻給上帝
也許我們即將迎來一段新的時期
這些刻苦耐勞的先鋒
將在這個國家中為福音燒出一條新路
這也可能是我們
展現基督教的僕人之心的絕佳時機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羅尼史塔克
寫的這本書
他在之後寫過許多書
不過這本早期的書叫做《基督教的興起》
他在書中提到這小群基督徒
最後如何征服羅馬帝國
書中有一章叫做「瘟疫與傳染病」
他說在頭三個世紀裡
教會中有兩種傳染病
有兩種傳染病席捲了整個羅馬帝國
他們不太確定那是甚麼病,可能是瘧疾
但當時只要有人生病
其他人就只能離棄他,讓他等死
但基督徒沒有離開自己的病人
而是照顧他們
當時這種瘟疫,如果有仔細照料的話
病人活下去的機會是很大的
所以這些基督徒不但活了下來
還照顧那些染病而遭親友拋棄的非基督徒
羅尼史塔克說:
這些事情
讓人們迅速地對福音有了好感
人們開始照著基督徒的方式生活
法蘭西斯‧沙弗說:
基督教最後的護教方式,就是愛
我認為愛是泛神論社會中
最重要的護教工具
泛神論者控告我們驕傲
他們厭惡我們所信的
但他們卻忍不住羨慕我們的生活方式
在2004年,斯里蘭卡大約有
被焚燒、被砸毀等等
在2004年尾端,有一場海嘯
基督徒全部出動
在人群中工作
這帶來多大的改變呀!
我記得有人告訴我們一位同工說:
我們去年曾經攻擊你們
現在我們明白了
你們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
人們把獨一無二和驕傲連想在一起
人們無法把謙卑僕人心腸
與獨一無二聯想在一起
但這不是新的問題
這在耶穌時代就已經有了
耶穌以僕人的樣子來到
他們說:僕人不可能是王
我們說:基督是主
他們就說:那麼,你們不可能是僕人
但耶穌展現給我們看過
王也可以是僕人
我們必須展現出來
信耶穌是獨一之主的人,是眾人的僕人
社會對我們的反對
可能反而對我們的靈魂有幫助
因為它驅使我們唯獨仰望基督
以祂為我們身分的根基
這使我們在恩典上剛強起來
使我們真實地倚靠上帝
當我們真實地倚靠上帝時
福音的力量就會釋放出來
就會有傳福音的力量
教會也將充滿活力
因為她在無助中倒空自己
好讓恩典充滿
我的導師,羅伯特‧柯曼博士常說:
關於教會增長的研究
常常忽略一個隱藏的因素
就是苦難在教會成長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這是我們必須記住的
反對人士想要推動立法
規定任何人皆不得向
未滿18歲的非基督徒傳福音
違反者會被判8年徒刑
如果你向任何未滿18歲的人傳福音
這對從事青少年事工的人來說會很刺激
我的女婿也和我們一起工作
他說:
在這個法案上路之前
我們得趕快對監獄做些人道工作
讓監獄的狀況好一點
這樣等我們坐牢的時候……
我不知道這個法案會不會通過
它已經送進國會
卡在那邊有一段時間了
幾個禮拜前我夢到我在監獄裡
但在我內心深處
我知道如果這法案通過了
那將有可能會是上帝回應了
我們長期以來為這個國家所做的禱告
社會上的反對
在另一方面也給我們帶來幫助
它幫助我們找到自己在上帝裡的身分
這就是當僕人的關鍵
如果你要當僕人,你必須堅強
要扮演好僕人的身分,力量是來自於
「我們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孩子」
這個事實
在耶穌那三篇關於僕人的偉大講道中
可以看見這點
祂本有上帝的形像
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
祂本來有至高無上的身分
反倒虛己, 取了奴僕的形像
約翰福音13:3
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祂手裡
且知道自己是從上帝出來的
又要歸到上帝那裡去
知道這點,祂拿起手巾
開始為門徒洗腳
第一個身分,就是僕人
然後在馬可福音10:45
人子,這是一個神性的尊稱
人子來,來自哪裡?來自上帝
祂來自上帝
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
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所以先是被尊崇的身分
然後是僕人的身分
在基督教裡,軟弱是通往剛強的一扇門
哥林多後書12:10
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
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
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
有一個政府官員逮捕了一名基督徒
他以輕蔑的口吻說:
現在你的上帝能怎麼辦呢?
那名基督徒回答:
祂能賜我力量來原諒你
這就是福音的力量
今天的基要主義派為人所熟知的
是甚麼?
就是軟弱無力,害怕被擊敗
我們毫無愛心地
有時甚至暴力地回應那些威脅
另一方面,全能的上帝掌權
祂將得勝
我們站在祂這一方
萬事互相效力,使我們得益處
沒有任何威脅比福音的目標更具力量
傳福音時,我們受到威脅
但我們利用這些威脅來找到嶄新
且有效的方式去傳福音給我們的人民
微不足道的小勝利
與我們身為基督徒的尊嚴並不相配
像保羅一樣
我們並不害怕去肯定別人的文化
保羅在雅典的時候
以肯定的態度來引用他們詩人的詩
當耶穌遇到撒馬利亞婦人
一個生活不檢點的女子的時候
祂並沒有說:我是耶穌,我來幫助你
祂說:我渴了,你能幫助我嗎?
耶穌並不害怕去肯定別人
所以我們也不必害怕
我們可以和最高層的人見面
並盡可能認同他們的良善
因為我們知道基督是無與倫比的
權柄最高的人
離耶穌的榮耀還差十萬八千里
我們尊重文化,尊重別人
我們會謙卑地敬重我們文化的習俗
我記得有次我們有些同工遇到攻擊
我們發現這場攻擊是當地寺廟發起的
他們開始去到那些信基督的人的家裡
威脅他們
所以當我進城的時候,同工告訴我:
何不去找那個和尚談談呢?
所以我們和那個和尚約了時間見面
我必須遵循我們國家城裡文化的禮節
所以我在寺廟入口前脫下鞋子
我進去,坐了下來
對方是個年輕的和尚
我比他年長多了;
我坐在地板上,他坐在椅子上
周為大約有25人
他們向我們發出各式各樣的抨擊與控告
我很努力地試著微笑
試著回答他們提出的質問
然後,寺廟裡的貓走了過來
坐在我旁邊
我是在一個不太喜歡貓的家庭裡長大的
事實上,我弟弟10歲左右的時候
跟鄰居組了一個俱樂部
這個俱樂部的其中一條規定
就是「可以殺貓」
寺廟裡的貓跑來坐在我旁邊
為了福音的緣故,我撫摸那隻貓
那場會面結束時
我年輕的朋友們很不高興
因為我沒有贏得那場辯論
我沒有贏得辯論
但我去也不是為了贏得辯論
我去是為了打開福音的門
我認為門有打開了
有一位荷蘭神學家,亨德里克‧克雷瑪
他寫了一本頗具影響力的書:
《基督教的信息在非基督教的世界中》
在1938年的國際宣教會議之前
他在這本書中說:
我們對待非基督徒的態度
應當是完全的勇敢
就是坦然無懼、毫無懼怕的勇氣
同時又帶有十足的謙卑
上帝已經呼召了我們
要在受壓迫的角落中透過僕人的身分
來彰顯福音的榮耀
第三點
在全然的委身中維持傳福音的熱誠
傳福音與對社會的關心
兩者之間絕不該有衝突
如果基督徒愛他們的鄰舍
像耶穌命令的那樣
他們就會不惜一切代價
去滿足鄰舍的需要
無論是在靈性上、在心理上
在物質上等等
但人們發現平衡是難以維持的
每當我們強調一件事
就容易忽略另一件事
人們欣賞社會工作
基督徒在世上許多地方都是被藐視的
但如果他們好好地做社會工作
人們就會感謝他們,尊重他們
這是好的
當人們看見我們好好做善事的時候
上帝可以藉此改變
他們對基督教和福音的認知
但如果你傳福音
有人信主了,那麼你就有大麻煩了
尤其是你同時做社會工作
和傳福音的時候
因為這樣你所做的社會工作
就會被解讀為賄賂
你做的社會工作就會被視為是不道德
的誘餌與獎勵,用來引誘人去信主
所以斯里蘭卡現在正在通過一項法案
禁止你在做善事的時候講道
最近在天主教社區裡,有一群修女
他們長期以來都在做善事
很少傳福音
大多時間都是在做社會工作
他們的工作還沒有註冊
所以他們就去申請註冊
但他們遭到拒絕
原因之一是他們傳講基督教信息
雖然他們很少這麼做
但還是因此而遭到拒絕註冊
今天,福音正遭受攻擊
人們懷疑我們的行善的動機
我們在一個村莊裡有個戒毒中心
村莊中流傳一個謠言:
我們的同工,只要讓一個人信主
就可以賺到25000盧比
我們都被來自國外的金錢餵得飽飽的
後殖民地社會的人
非常質疑那些與西方有關聯的人
他們覺得我們存在
就是為了要促進西方對他們的控制
所以傳福音被視為新的殖民運動
人們質疑我們的動機
我們生活在一個講究行銷的文化裡
在一個講究行銷的文化中
我們很容易因為想要討眾人喜歡
而放棄那些不受歡迎的東西
傳福音是不受歡迎的
所以就有人覺得,我們不如乾脆就
注重在受歡迎的事情上吧
社會工作是受歡迎的
我認為西方教會也可能面臨這樣的陷阱
要小心
因為人們會喜歡你
你必須要做社會工作,這是沒有疑問的
但要小心
接觸那些尚未被接觸過的人
是個艱難的工作
要等很長一段時間
你的事工才會開始結果子
在斯里蘭卡,你若要去傳福音給沒聽過
福音的人,就要受5到10年的逼迫
在這之後,他們才會開始明白
那些關於你的謠言不是真的
你其實是個好人
過5到10年
他們才會接納你為他們的一分子
但在這5到10年之間
基督徒會受到攻擊
房子會被破壞,孩子會被威脅
也常因為干擾地方平靜而遭到逮捕
因為這些基督徒一來
城鎮裡的平靜就不見了
這確實在發生
所以我再說一次,傳福音是很艱難的
在我的國家裡
我們不能宣傳自己的事工
因為我們如果這麼做
就會惹上一堆麻煩
人們常常透過網路報導來看我們
所以我們對網路非常小心
有些人在網路上寫我所做的事
在斯里蘭卡,有些人是
全時間在網路上檢查基督教新聞的
如果有人在網路上說了些不明智的話
在我們國家裡,有一本雜誌裡有一篇
文章寫說:艾吉·費蘭度侵襲斯里蘭卡
我們必須很小心地宣傳我們的事工
但宣傳該怎麼做?
無法宣傳時又該怎麼辦?
在這個充斥媒體的時代
在這個充斥行銷的社會裡
如果不能宣傳的話,怎麼募集資金呢?
或許這讓我們比較容易遵守基督的命令不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所以我們不能宣傳
此外
為傳福音而募集資金是非常困難的
飢餓的男人餵養著孩子
這幅景象使人感動
遠超過這個男人即將下地獄的事實
因此大筆資金投入了人道救援工作
我記得我們花了四個月的時間
做海嘯災後救援工作
一天工作10到15小時,有時候20小時
我們的會眾都是英雄
他們興奮地將金錢與物資捐給災民
大家都覺得我們很棒
在海嘯災後工作四個月後
我們決定回去傳福音
這是我們所蒙的呼召
所以我們就回去傳福音了
但傳福音的時候,有個小計畫缺乏資金
所以同工就必須派人去外面募資
才能讓這個計畫實現
募集資金,對傳福音而言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如何在這種環境中
維持我們傳福音的火熱呢?
我認為,首要之務就是
要將「失喪」這個赤裸的事實
不斷呈現在人們面前
聖經中耶穌對地獄的敘述
比對天堂的敘述還多
如果你去看聖經的用詞索引,你會發現
上帝的憤怒比上帝的愛被提起更多次
為什麼?是因為前者比較重要嗎?
我不這麼認為
我認為是因為我們很容易忽略這一部份
它們令人不悅,所以我們不想談論
現在人們都不談論審判、地獄和失喪
我有寫過一本書
是關於我們與其他信仰之人的關係
我在書中用了「失喪」這個詞
這本書在歐洲的一個國家翻譯後出版
有一個神學家說我寫錯了
不該用「失喪」這個詞
他說現在這個時代不適合用這個詞
我們很少談論這些事
這些教義,一個世代的人忽略
下個世代的人拒絕
我認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就是如此
因為這不是他們的世界觀
世界觀不是你聽了一場演講
或簽署一份聲明就得到的
世界觀深植於人心中
如果你不斷地提到一件事
人們自然會將這件事視為
決定思考與行動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你看耶穌
我們要用祂的方式來提起審判
提到審判,是為了促使一些行為發生
我不認為我們需要在一整篇講道裡
全時間講地獄和審判
我認為我們是要在每篇講道中
都花一些時間提到
讓人們幾乎不自覺地意識到說
這是一件需要好好想想的事
這就是耶穌和先知們提到審判的方式
這能成為傳福音的動力
你記得保羅在
羅馬書第9章提到猶太人嗎?
他說他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
為了他骨肉之親
就是自己與基督分離,他也願意
然後他在第10章說:
弟兄們,我心裡所願的
向上帝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
猶大書1:23說
有些人我們要從火中搶出來,搭救他們
馬太福音9:36-38
耶穌看見許多的人困苦流離
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祂就說:
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
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
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撒母耳‧盧瑟福說:
我願把我最深切的喜愛
放在你與永恆滅亡之間
他非常火熱
戴德生說:假如我不相信中國人是需要
基督的失喪之民,我就不會去中國了
慕迪有次在倫敦的時候說:
如果我相信沒有地獄的話
我明天就回美國去休息了
我們確實沒有地獄的照片
倒是有不少受挨餓的兒童的照片
但聖經用了許多圖像語言來描述地獄
我們也必須如此
基督教藝術家、小說家、傳道人、編劇
這是你們的呼召
把審判的信息給呈現出來
像魯益師那樣
像彌爾頓和約拿單‧愛德華茲那樣
讓社會文化可以明白
讓這些事深植於人們思想中
讓他們明白懲罰是生命必須要思考的層面
這樣人們才能明白與相信這個事實
有些人說:
對地獄的害怕,不是一個好的動機
但終極而言,這能成為愛的動機
你看保羅,他愛他的民族
所以他才會心裡傷痛
有人說:慕迪講道時會提到地獄
每次提到的時候沒有一次是不帶眼淚的
所以就有人說:我講地獄的時候
沒有眼淚,所以我就不講了
這是甚麼話?
如果一個氣象學家明知有海嘯要來
卻說這樣的話:
噢,我的情緒沒有到位
沒有清潔的動機
所以我不能告訴大家說有海嘯要來
親愛的朋友
有遠比海嘯更嚴重的事情將要發生
就是我們
所有人都將站在基督的審判台前
這是我們去傳講好消息的動機之一
以上就是我認為我們都在面對的挑戰
我們要努力向人們傳達十字架的福音
讓社會文化能夠理解這個消息
我們要在這泛神論的環境中
展現出僕人的身分
讓人們明白:
僕人身分與獨一無二是相容的
在我們做上帝呼召我們去做的一切事情中
要把傳福音視為最優先的事
我們禱告
上帝,求你幫助我們忠心
我們感謝你,主啊
雖然不祥的烏雲似乎在外頭凝聚
我們知道在一切患難背後
是你永恆的計畫
求你賜給我們對你的信心
以及對福音的信心
求你使我們火熱起來
為了我們的國家而心懷志向與負擔
讓我們能不惜一切代價
去讓人們聽見主耶穌基督
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RTV/易漢倫

提摩太凱勒是紐約市曼哈頓區救贖主長老教會(PCA)的主任牧師。他跟DA卡森是The Gospel Coalition福音聯盟的共同創始人。

翻譯:Martin Tu
校稿一:Teresa Chen
校稿二:Samuel Koeh
校稿三:Diane Hwang

Used by permission @The Gospel Coalition

The Gospel Coalition 2009 National Conference.
The Grand Demythologizer: (The Gospel and Idolatry)

Tags: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