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會植堂中教導教會紀律
罪,不毀滅地方教會,除非是沒有供認並且未被對付的罪。每間教會的長凳上都坐滿了一生之久與罪抗爭的人。我們會錯誤地接納假信徒。而我們得到的真信徒都被罪纏累。基本上,每間教會的成員名冊上既有「猶大」又有「彼得」。我從未歸屬於某個從不需要踐行教會紀律的教會,我也一直是已經實施教會紀律的極少數教會中的一員。所有的教會都應當實施教會紀律。教會紀律如同家庭健身器材,家家都有,實際少有人用,成了一大擺設。當 2015 年我和幾個家庭植堂時,我們不願閒置神所賜給我們、用來堅固祂教會的任何裝備。我們認識到教會紀律將是一件我們必須用到的工具,我們想確保我們準備好了來使用它。

如下是五件易事,是我們在教會植堂中鋪設基石所做的工作:
第一,將福音與地方教會相連,來奠定正確的基礎。
如果真正的基督教不被解讀為信心並悔改,那麼教會紀律將失去意義。它只會讓人感受殘忍、刻薄或無愛心。然而有了悔改,教會紀律就有了意義。教會紀律不會讓悔改變得容易,但開始有了意義。
此外,基督徒將地方教會視作單詞「lasagna」(千層麵)中不發音的字母「g」。沒人真地明白為什麼它在那兒,我們只知道它應該在那兒。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基督徒不理解教會成員制是基督教的必要內容。因此為這些人,牧師必須將悔改、信心、教會這些點串聯起來。然後,教會紀律就有了意義。
我們做了什麼:我們的第一次小組會議(2015 年 8 月到 12 月間每週三晚)是在一個傳講福音的客廳內舉行的。我們尋求明白基督為我們所作的工作。我教導說信心和悔改是我們抓住這項神為我們所作之工的途徑。然後,我們深入了關於地方教會的教義。你會驚歎,聖經中包含如此多包含「彼此」的經文,是關於參與地方教會的。

第二,放慢教會成員制進程。
我發現,你應當對待你們的教會成員制進程,如同你帶某人第一次高空跳傘。如果有人第一次高空跳傘,如果他們所做的所有準備工作僅是自告奮勇、籤生死狀和背起傘包,你會放心將他們從飛機上扔下去嗎?當然不會!為什麼?因為他們的性命在你手中。
從屬靈層面講,加入一間教會無異於此。人是將自己的生命交由他人管理,我們應當確保他們瞭解自己正加入什麼教會。一個好的教會成員制進程,不是試圖找到成熟的基督徒,而是要成就知情的基督徒。我們應當通告人知曉那些可能讓他們感覺不悅的事,或者那些撒但可能用來引誘他們放棄他們已向基督所做的委身的東西。「這是怎麼個愛法?恩典何在?我們不是要寬恕嗎?」這些是人第一次面對教會紀律會問的問題。可能他們已經在聖經中讀過教會紀律,但是他們還是會猝不及防,因為他們從沒有見過教會紀律實施或者很好地執行。他們會一頭霧水,不能夠將之與愛的呼召調諧。
我們做了什麼:在我們的成員制課堂上,我們直截了當地講教會紀律,並留出許多提問時間。然後,我們跟準備加入的潛在成員進行一對一的面談,此時我們會問到他們如何處理我們關於紀律的教導。我們想把我們的成員制進程當作引導一個車隊:開得慢些,保證所有人都能跟上;同時不斷留意滯後的人。

第三,傳講盼望,而不僅僅是接下來要做什麼。
我們很容易在馬太福音18章和哥林多前書5章,找到一個流程,即教會中出現未悔改的罪時應做什麼。這會讓人想:「好了,我首先應該自己去找他們,然後再帶幾個人去,然後再公之於教會。簡單明了。」過程中的步驟是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
馬太福音18 章是關乎「得了你的弟兄」。這是目標,是我們追求的。我們希望看到他回轉和悔改。我們藉助這個過程來「得了我們的弟兄」。甚至哥林多前書5 章也與盼望緊繫。這一章完全關乎盼望和喜樂。對走失的成員寄予盼望(我們禱告他能在自己的盡頭轉回耶穌),為持守的人喜樂(我們看到一間愈加純淨的教會,並且意識到教會的純潔是教會首要之務)。
我們做了什麼:我們談論教會紀律,我們永不會只討論接下來要做什麼,而不討論我們盼望什麼會發生。如果你僅教導過程,人們會缺乏勇氣和動力去執行這艱難的懲戒活兒。但是如果你傳講盼望,它不會讓這擔子輕省,但會給人勇氣來看到他們的順服不是徒然的。

第四,不要為必須施行懲戒道歉。
當我們為遵守了神的命令而道歉,我們就是在削弱祂的權柄、智慧和憐憫。我們在讓自己顯在比祂更有權柄、智慧和憐憫。我們有許多的事情要為之道歉,為我們對付罪的疏忽、懶惰、誤傳、惡劣、被動甚或膽小道歉。但是我們永遠不應為遵守神的命令道歉。
把神當成讓我們短跑的教練,讓一群人勉強服從,這是最容易的方法。我們希望可以代替祂,但是實際祂說了算,所以我們不得不處理此事。根本不是如此,相反,這是一個機會,讓人來經歷仰賴神、尋其幫助的自由。
我們做了什麼:我們不斷提醒我們的教會,神呼召我們讓人擔責,而不是將人羈押為質。

第五,以教會之名禱求勇氣並且實踐悔改。
設立教會紀律基石最佳之法就是實踐。沒人讀本書就能學會騎單車,人必須跨上鞍座去學。同樣,沒有人不需要順服並把結果交託給神,就能學到教會紀律的盼望。總會有更多你本能做的。「我們只需要再開一次會」,「我們只需要再給他打一次電話」,「要有個人來確保他們用這種方式看待它」 。總會有各種原因來拖延需要做的事。

有時,延遲是智慧和謹慎,而更通常,延遲是我們賴在自己的膽小上。牧師們,開始實踐教會紀律吧。在你的講道和門訓中呼召你的會眾順服。勇敢些,把結果交託給神。

我們做了什麼:在我們教會生活中實施教會紀律過程,我們總是使其成為事後彙報的一項內容——尤其是面向那些似乎最受困擾的人(請記住,我們帶領的是一群人前行,我們想要走得夠慢以便了解人的掙扎)。

我們不僅彙報,還不斷地禱告,以確保我們是一致的,以避免偏見。在有明顯矛盾的地方,在我們的交通中保持坦誠是重要的。

文章出處:九標誌中文網站
翻譯:王清彥。原文標題與鏈接: Teaching Church Discipline in a Church Plant

John Onwuchekwa(約翰 · 翁武切庫)
作者簡介
約翰 · 翁武切庫牧師雖已離開牧養的亞特蘭大房角石教會,目前轉向教會領袖資源開發與更廣泛的講說與帶領工作,特別是在《基督教時代》(Christianity Today)事工中擔任重要職務。著作有:禱告——共同禱告如何塑造教會?
他目前使用的官方平台有:個人網站、Facebook、Instagram上仍持續分享信息與資源。

什麼是九標誌事工?
使命
九標誌事工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用聖經視野和實用資源裝備教會領袖,進而通過健康的教會向世界彰顯神的榮耀。
歷史
我們機構起源於狄馬可(Mark Dever)牧師和舒馬特(Matt Schmucker)長老在華盛頓特區國會山浸信會的牧養事工。在此之前,教會處於衰退的狀態長達數十年。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狄馬可(牧師)和舒馬特(長老)開始更新這個教會。他們沒有從流行的教會增長讀物所推薦的那樣用問卷調查、發展新節目、或者培養合適的文化入手。相反,他們只是打開聖經,從中尋找智慧。根據聖經的教導,狄馬可牧師放膽講道,同時兩位領袖一起同工來重構教會。
出版物
在舒馬特長老的鼓勵下,狄馬可牧師寫下了原本只是自己印刷用的小冊子《健康教會九標誌》,幾年後由福音出版社(CrossWay)出版成書。越來越多的牧師發現由狄馬可和舒馬特開始的事工對他們很有幫助,所以九標誌事工機構在九零年代後期誕生了,並一點一點地成長直到現在。
機構
九標誌事工相信地方教會是上帝向這個世界展現祂榮耀的計劃之中的焦點,並且相信聖經有關教會生活的教導是非常充分的。作為一個機構,我們聚焦於教會、聚焦於聖經、聚焦於牧師。我們也將多樣化的聲音和風格視為我們志同道合的夥伴。我們希望在神的話語和如何將其應用在地方教會的知識上繼續成長。我們願意通過現有的場所、平台和機構去傳播我們的內容,而不是去開創新的渠道。
這九個標誌是:(1)釋經講道;(2)基於聖經的神學;(3)基於聖經的福音信息;(4)基於聖經的悔改歸主;(5)基於聖經的福音佈道;(6)基於聖經的教會成員制度;(7)基於聖經的教會紀律;(8)基於聖經的門徒造就;(9)基於聖經的教會帶領。這些標誌不是建立一個健康教會的全部必須,但卻是今日教會所忽略而又需要再一次被強調的九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