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凱勒在9/11事件後的主日講道: 「真理、眼淚、憤怒和恩典」

提摩太·凱勒在9/11事件後的主日講道

「真理、眼淚、憤怒和恩典」

編註:2001年9月16日,救贖主長老會(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門口排起了長隊,隊伍一直延伸到了街上。這間教會位於世貿中心以北不到五英里的地方,人們任然可以聞到建築物燃燒的味道,尋找失蹤者的告示隨處可見。主任牧師提摩太·凱勒(Tim Keller)當即決定增加一場聚會,他詢問樂手們是否願意留下,詢問排隊的人們是否願意過會兒再回來。他們都同意了。通常情況下,救贖主教會有大約2,800人聚會,那天聚會的人數達到了5,300人。當時,凱勒正在講《約拿書》,但他跳出了這個系列,轉向了《約翰福音》11:1-44。他的講道題目是「真理、眼淚、憤怒和恩典」(”Truth, Tears, Anger, and Grace”)。以下是講章的逐字稿,如果你想聽聽9/11事件如何影響美國各個教會,特別是對救贖主長老會的影響,我們邀請你收聽福音聯盟播客最近兩集《紀念9/11》


導論

馬利亞和馬大與今天的我們面臨著相同的問題。她們看著一場悲劇的發生並問到:「主啊,發生這一切的時候你在哪裡?我們該如何理解發生的這些事?」

耶穌帶著四樣東西穿過廢墟:真理、眼淚、憤怒,還有恩典。祂對馬大說真理,祂與馬利亞一起流淚,祂向墳墓發憤怒,向眾人施恩典。讓我們翻開聖經,來看看這四件事如何結合在一起。

耶穌的眼淚

讓我們從耶穌的眼淚開始。我們能從這些眼淚中學到什麼?當耶穌來到馬利亞面前,馬利亞問了一個重要的神學問題:「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對於她的問題,耶穌哭了,甚至不能說什麼。耶穌唯一能做就是問:「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裡?」祂為此憂愁,也有深深的哀慟。

耶穌的反應令人驚訝,因為面臨這種狀況時,祂擁有兩樣你我都沒有的東西。首先,祂知道事情發生的原因,祂知道祂要如何把這件事變成神榮耀的彰顯。祂知道祂要做什麼,而且在十分鐘後大家都會歡欣鼓舞。但當你和我進入這些悲慘的情況時,我們並不知道。

祂擁有的第二樣東西是權柄。面對問題祂可以有所作為,但你和我卻不能做任何事情來改變它。然而,祂仍然哭泣。為什麼?祂為什麼不直接進來說:「你們等著瞧」?如果你知道事情馬上就會被扭轉,你還會被捲入悲痛之中,進入他們心靈的創傷和痛苦中嗎?為什麼耶穌會這樣做?

因為祂是完美的,祂是完美的愛。祂不會關閉祂的心,哪怕十分鐘也不會,祂不會拒絕進入別人的心。祂不會說:「進入這一切的悲痛毫無意義。」祂進入了馬大和馬利亞的悲痛。

我們從這裡可以學到兩件事。第一個道理雖然很簡單,但需要被闡明出來:在這種時候的哭泣並沒有什麼不對。耶穌基督是有史以來最成熟的人,但祂卻陷入悲痛。悲傷和哭泣並不是不成熟或軟弱的表現,那些更像耶穌的人不會迴避悲傷。他們會被拉入那些受傷者的悲痛中。這樣做是正確的。

耶穌的眼淚也暗示我們,有些東西需要被「修復」。現在紐約有許多來修復問題的人。我們歡迎他們的到來。他們會嘗試修復被毀壞的房屋。這是我們所需要的。然而最終他們會離開。但是,當耶穌哭泣時,我們可以看出祂不認為僅僅傳講真理(告訴人們應該如何相信和轉向上帝)或修復問題就足夠了,對嗎?祂也是流淚事工的倡導者。宣講真理或使用權柄卻沒有眼淚,那不是耶穌。

你必須要有眼淚

我們需要做志工嗎?是的。我們需要幫助那些流離失所的人嗎?是的。我們應該幫助那些失去親人的人嗎?是的。但考慮我剛才所說的這一點。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和幾年裡,紐約都可能會成為一個在經濟上、政治上、職業上或情感上更加困難和危險的地方。

今天感覺就是這樣,不是嗎?但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就讓我們留下來。讓我們進入這些問題中。

這個城市將需要鄰居和朋友,需要願意住在這裡的人,並願意成為這座偉大城市裡的一部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和幾年裡,做一個救贖主教會的成員可能會更困難、更昂貴,這只是我的猜測。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能為這個城市做的最好事情就是留在這裡,做我們自己,即使這可能花費你更多的錢或花更多的時間。也許我們要少關心一下自己的事業,多關心一下社會。因此,讓我們進入其中。讓我們不要只是「解決問題」。讓我們與那些哭泣的人一同哭泣。這是關於苦難的第一課,從耶穌的眼淚中學到的。

耶穌的憤怒

從耶穌的憤怒中我們可以學到的關於苦難的第二件事。你有沒有註意到我讀的那段經文中,有沒有哪些詞在表明耶穌的憤怒?

在第33節中,當耶穌看到馬利亞和其他人在哭泣時,經文說:「就心裡悲嘆,又甚憂愁」。但經文希臘語原文的意思是「憤怒地顫抖」;在第38節,當耶穌來到墳墓前時,經文說的是耶穌「心裡悲嘆」,但那裡面希臘語原文的意思是「像獅子或公牛一樣憤怒地吼叫或發出鼻響」。所以更好的翻譯是:「祂怒氣衝衝地來到墳墓前」。這至少意味著祂的鼻孔因憤怒而張開。這可能意味著祂實際上是在憤怒地喊叫。

從這可以與我們產生聯繫,因為我們都在共同經歷這一切。我們的震驚和悲痛正在讓位於恐懼和憤怒,周圍有很多憤怒的人。在這段經文中,耶穌充滿了憤怒。我們也是如此。耶穌是如何處理的呢?

有兩件事祂沒有做。首先,他沒有成為「約伯的朋友」。你知道什麼是「約伯的朋友」嗎?在《約伯記》中,一系列可怕的事情發生在約伯身上:他的孩子死了、他失去了所有的錢、他也生了重病。約伯的朋友們卻說:「很明顯,你的生活不對!上帝一定是在為你的罪而審判你,否則這些壞事就不會發生。」

耶穌像這樣對馬利亞和馬大說話了嗎?祂的憤怒是在針對他們,還是針對受害者?祂是否說:「如果這個年輕人拉撒路在壯年時死於非命,他一定是在為他的罪接受審判?」不,祂不是對他們生氣,祂也不是對自己生氣。這難道不奇怪嗎?這就是那個自稱是上帝的人,他本可以阻止這一切,現在卻充滿了憤怒——但不是朝著自己。祂對馬大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這是有史以來人能夠提出的最驚人主張。他不只是說,「我是一個醫治者。」他說,「我是復活和生命,我是給你們生命的那一位。」祂在聲稱自己是神!但當祂到達墳墓跟前時,祂卻沒有攻擊任何人,祂沒有批判受害者,更沒有批判上帝。

我之所以提到這個,是因為在公開談論我們所經歷的事件時,每個人都會把它放入一個敘事結構中來理解。除非你找到一個故事線,否則你無法使事情變得有意義。對最近發生的事情,人們使用兩條敘事主線,而耶穌在這裡把兩條都否定了。

第一條敘事主線是,悲劇的發生是因為美國正在為它的罪接受審判。有趣的是,左派和右派都在使用這種說法。左派的人說,美國是自找的,因為我們的社會不公正。右派的人則說,「看看我們所有的不道德行為!上帝在懲罰我們。」這兩種情況的敘事主線都是,「上帝在懲罰我們。」這是在譴責受害者。

讓我們從聖經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你如何判斷上帝是對你個人或是對你的國家生氣?你怎麼知道上帝是生你氣還是喜悅你?你是通過看生活中的情況來判斷的嗎?不,想想耶穌基督——祂是一個相當好的人,你不認為嗎?——但祂有一個糟糕的生活!祂被拒絕!孤獨!可以說在祂身上,一切都出了問題!

在路加福音第13章中,有人帶著兩個事件來詢問耶穌。一件是政治大屠殺,有一群人被彼拉多殺害;還有另一個事件,就是一座樓坍塌,壓死了13個人。

問題是:這些人是在遭受了上帝的審判嗎?他們是比其他人更壞的罪人嗎?

你知道耶穌怎麼回答的嗎?祂說,「都不是。」然後又問道:「你們為什麼還不悔改?」——好像這問題本身令祂憤怒。我如何判斷上帝是對我生氣還是喜悅我?讓我們來讀聖經。

聖經說,要愛神,要愛你的鄰居

如果我沒有這樣做,神就會對我生氣;如果我這樣做了,祂就會對我滿意。我不能這樣做判斷:「我剛剛失去了工作,所以祂對我很生氣。」「我剛剛發生了一場車禍,我癱瘓了。神一定是在生我的氣。」這不是神的工作方式!

耶穌為我們受苦不是為了讓我們不受苦。祂受苦是為了當我們受苦時,我們能像祂一樣。

上帝因為美國的罪孽而審判美國不是一個好的敘事主線,耶穌並沒有對受害者發怒。

還有另一條敘事主線,似乎有更有道理,因此它也更加危險。這第二條敘事主線是把我們的敵人妖魔化。我們代表善良,他們是絕對的邪惡。這條敘事主線聽起來更合理,因為所發生的事情是邪惡的,正義必須得到伸張。但這條敘事主線過於誇張了。

米羅斯拉夫·沃弗(Miroslav Volf)是一位克羅埃西亞基督徒,他經歷了自己國家的痛苦。恰巧他在9月11日的聯合國祈禱早餐會上發言。沃弗說,若我們把敵人排除在人類社會之外,若我們把自己排除在罪人社會之外,若我們忘記了敵人不是一個「亞人類」的怪物,而是一個人,若我們忘記了我們不是完美的好人,也是有缺陷的人,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更嚴重。當你謹記這一點,仇恨就不會扼殺我們,也不會吞噬我們,我們可以真正走出去並為正義發聲。

耶穌並不符合第二種敘事主線。祂沒有說:「我對上帝很生氣。讓我們來把上帝給妖魔化。讓我們來妖魔化中東人。讓我們妖魔化來所有的穆斯林,把他們的清真寺的窗戶都砸掉。」祂的憤怒是什麼呢?祂並沒有把怒火引向做這件事的人,也沒有引向上帝。祂的憤怒集中在死亡本身。祂對墳墓感到憤怒。而這敘述線是領袖們能做的最好運用。

耶穌說,我要把這個死亡變成復活。我要從這裡面帶出比以前更偉大的東西。

順便說一句,這就是福音書的敘事主線。十字架帶來了復活,軟弱帶來了真正的剛強,悔改並承認自己的軟弱,便能得到真正的力量,奉獻和服務他人,就能得著力氣,從慷慨和捐獻你的錢財中得到真正的財富。這就是福音書的敘事主線。

我們當中最有影響力的人民領袖並不認為我們正被審判,也不會說我們完全是好人,我們的敵人完全是壞人。他們說的是,我們可以從這個可怕的事件中帶出更好的事物。從這個死亡中,我們可以帶出復活。想一想吧。紐約到處都是對紐約本身都不屑一顧的人。他們所想做的就是出人頭地,尋找樂趣,賺取錢財。

現在,你想成為其中的一員嗎?想想另一種可能。如果紐約成為一個社區呢?通過這種死亡不能有一個復活嗎?如果我們不是一群自我膨脹的個人主義者,而是真正成為一個社區呢?如果美國真正謙卑地意識到我們只是世界的一份子而已,那會怎麼樣?我們並不是無懈可擊的。同時,我們也會藉此更加自豪──更正面的,例如我們所處的民主政治。從這正在喪失良善的社會中,我們可以得著更美好的東西。從這種死亡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復活。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城市、一群更好的人民、一個更明智和更好的國家。這才是正確的敘事主線,它實際上包含了其他敘事中的一些真理——我們需要謙卑自己,認識到改變的需要,並伸張正義。

重點來了。除非你學會如何處理你的憤怒,除非你知道該把它放在什麼故事線裡來理解,否則你可能會感到憤怒並抱怨整個國家,或者抱怨上帝並向祂發怒,或者對外面那些長相相似的「壞人」發怒——這會導致你會在街上隨意攻擊他們。又或者,從這死亡中復活。這就是你應該對你的憤怒所做的。不是要擺脫它,而是要對死亡感到憤怒!正如迪倫·托馬斯(Dylan Thomas)所說,「要憤怒,要對光明的消逝感到憤怒。」然後「我要把這盞燈打開。我要讓這燈變得更亮。」

有人說,「這很難做到。首先你告訴我要敞開自己,去和那些哭泣的人一起哭泣。然後你告訴我不要用我的憤怒來解讀這整個過程,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做到你所說的。」

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做了第三件事。它是關於真理的事工——祂不只是流淚,不只是憤怒,還有真理。

耶穌的真理

耶穌對馬大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無論州長和市長是否意識到,他們都在使用福音書的敘事主線。這是最好的一條敘事路線。道德主義的敘事主線是:「我們是好人,你們是壞人。」從長遠來看,這並沒有什麼幫助。當你的立場是:「我們是好人。我們一直在告訴你這一點,而你一直在犯罪,現在你終於得到了你該得到的下場。」這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福音的敘事路線才是最有效的。就現在福音在我們文化中的影響力而言,我們可以從灰燼中建立一個更好的城市。但耶穌說:「我可以給你們更多的東西。如果你想要更大的資源——而不是那種利他主義的、理想主義的幻想——處理這個問題,最終的力量就是:你必須相信。」

祂看著馬大說:「我可以給你這種力量,但你得相信我是來到這個世界的上帝之子,是從天上下到這個星球上,死了又復活的那位。這你相信嗎?」祂有理由問這個問題:「你相信嗎?」因為除非你相信祂是上帝的兒子,道成肉身來到這個世界上,否則你就無法理解接下去要告訴你的這個不可思議的故事。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 

你相信嗎?我希望你相信。我將要告訴你的,可以幫助你在信心中與神的兒子相遇。

耶穌為我們帶來的不是安慰而是復活

我這樣說是什麼意思?耶穌並沒有說:「如果你相信我,總有一天我會帶你離開這一切。」他沒有說:「如果你相信我,有一天,我會帶你到一個美妙的天堂,在那裡你的靈魂將能夠忘記這一切。」我現在不想要一個那樣的地方。我對我們所失去的東西感到不安和憤怒。但耶穌基督並沒有說祂會給我們安慰。祂說祂要給我們復活。什麼是復活?復活的意思是:「我來不是要把你們從地上帶到天上去,而是要把屬天的權柄帶到地上來,創造一個新天新地,使一切都變成新的。我要恢復失去的一切,它將比你想像的好上千萬倍。這就是我未來的力量,新天新地的力量,喜樂、完全、健康和奇妙將會到來,眼淚將會離開,痛苦、死亡和疾病將會被移除——這強大的力量將融入和籠罩一切。一切都將變得更好,一切都將恢復到正軌上。」 

幾乎每年我都會有一個噩夢反覆出現,我的妻子對此非常不安。這個噩夢的內容就是我妻子死了。一些可怕的事發生在她的身上,然後我要努力在沒有她的情況下獨自生活。我妻子對此有點受寵若驚,因為這看起來是我最大的恐懼。但讓我告訴你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我現在幾乎有點喜歡上了這個噩夢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醒來後的第一分鐘感覺到難以置信地好! 醒來後,我對自己說:「哦,天哪,這只是一個噩夢。我所經歷的一切壞事都不是真實的。」它不像被喚醒後,有人給我一些東西來使情況變得更好,比如在這件事情上好像有人對我說,「看,這是另一個妻子。」不,我喜歡噩夢後醒來的時刻,因為它證明瞭夢境不是真實的,它等於在對我說:「天亮了,這只是一個噩夢!」這是一種美妙的感覺,這只是一個噩夢!

你知道當耶穌基督說「復活在我」時,祂在說什麼嗎?祂不是說他會給我們一個更美好的地方。而是祂要讓本週發生的一切都成為一場「噩夢」。祂不只是給你一個安慰,祂要證明它是假的。祂要把曾經發生在你身上的最糟糕的事情也納入其中,它們都將被帶入即將到來的榮耀中,以這樣的方式使曾經被打破的榮耀變得更好、更大。

沒有人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更能說明這一真理。《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文字:

我像個孩子一樣相信,苦難將得到治癒和彌補,人類矛盾的所有屈辱和荒謬,將像可憐的海市蜃樓……在世界的結局中,在永恆和諧的時刻,一些珍貴的東西將出現,它足以滿足所有的心,安慰所有的怨恨,彌補人類的所有罪行,彌補他們流過的所有血;它將使人們不僅可以饒恕,而且可以說明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

他這麼說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在看一個深淵。我知道祂是什麼意思。祂想說的是,我們並不只是要得到某種安慰,使我們有可能忘記苦難。相反,所有的壞事都將成為虛假的。

《魔戒》的結尾,認為一切都不順的哈比人山姆醒了,此時太陽出來了。他看到了甘道夫,這位偉大的長者。對我來說,這就是耶穌應許的精髓。山姆說:「甘道夫!我以為你已經死了 ! 但後來我也以為我自己死了。是不是所有悲傷的事情都會如此不真實?」耶穌的回答是:「是的。」有一天會是那個偉大的早晨,這個早晨,不是m-o-u-r-n-i-n-g(哭泣),而是m-o-r-n-i-n-g(早晨),這個偉大的早晨不僅要來安慰我們。耶穌將帶走所有可怕的記憶,所有曾經發生過的壞事,然後,再把它們帶回來,使其變成虛假的。它們只是來豐富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會被更正,一切都會。

你相信這一點嗎?耶穌說:「你信這話嗎?」你說,「我想要相信。」如果耶穌是來自天上的上帝之子,如果祂真是道成肉身的上帝之子,祂死在十字架上,使我們能夠得到饒恕,使神有一天能夠消滅邪惡和痛苦而不毀滅和刑罰我們,他為此付出了贖價,以便我們能夠參與其中。你相信福音嗎?如果你說相信福音,那麼你就必須相信。在這個大廳裡有很多人確實相信福音,但他們在這禮拜尚未真正的甦醒。我在這裡就是要幫助你們甦醒。或許你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你的心還沒有跳動,當思想福音的時候,或許你還沒有哭泣。我希望今天是一個開始。

另一方面,如果你並不真正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我請你繼續來思想這一點。耶穌說:「除非你相信我,否則你的美好願望都只是一場空想。」如果上面有一位從未成為人類的上帝,而你在下方,希望有一天你的行為會好到讓他帶你上天堂,那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相信有一位願意來受死,讓整個世界復活的上帝,一位願意走進我們生活的上帝,這就是福音。

C. S. 路易斯《返璞歸真》這本書中這樣寫道:

「如果我們信他……他將把我們中最脆弱和最骯髒的人變成….最耀眼的、光芒四射的、不朽的受造物,生命會滿有能力、喜樂、智慧與愛,這是我們現在難以想像的。我們會變得像光潔無塵的鏡子,完美地反映出上帝(當然,規模較小)自己無邊無際的能力、愉悅和良善。這個過程很長……但這正是我們所要經歷的,一點也缺少不得。

你相信嗎?「你信這話嗎,馬大?」正確回答了這個問題,你就可以面對任何事情。

每個人都在思考,紐約到底要恢復什麼樣的力量。我知道,上帝要恢復一些東西。在新天新地裡,我們在這裡擁有的一切——甚至我們在這裡擁有最好的東西——將只是我們在那裡所擁有的一個模糊的回聲。

最後,有人說:「我怎麼知道這將會發生?我很想相信這一點,但我怎麼知道?」在這個故事中還有一件事你必須承認。耶穌提供了眼淚、真理和憤怒,但你是否註意到故事的最後一行,也就是我讀的那段文字的最後一行?它說:

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

耶穌的恩典

在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後,祂的敵人說:「現在他成了一個威脅,他是最危險的人。我們現在得把他趕走。」

你不認為耶穌在讓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時候就知道嗎?是的,祂知道。耶穌基督知道並做了一個慎重的選擇。祂知道打斷拉撒路葬禮的唯一方法就是做成祂自己的葬禮。把拉撒路帶出墳墓的唯一方法就是埋葬自己。祂能讓拉撒路脫離死亡的唯一辦法就是讓祂自己被殺死。祂知道這一點。

這不正是福音的寫照嗎?

我們有一位致力於結束苦難和死亡的上帝,祂願意來到世界上,親自分享苦難和死亡。

有非常多的人向一位寬泛的上帝這樣禱告:「我確信上帝以某種方式在愛我們。」我不知道這位寬泛的「上帝」是誰,但我後來知道,因為所有宗教中只有基督教告訴我們:上帝特別愛我們。上帝在一次不公正的攻擊中失去了他的兒子。只有基督教告訴我們,上帝已經遭受了痛苦。

當有人對我說:「我不知道上帝是否關心我們的痛苦。」我會回答說:「是的,祂關心。」他們就會說,「你怎麼知道?」如果我是信奉其他宗教的人,我就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但基督教的證據是,上帝自己願意受苦。

我不知道祂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結束苦難和邪惡,但祂願意參與,祂自己也參與了,這證明祂一定有一些好理由使一切到現在還沒有結束。

祂關心著。祂並不遙遠。祂沒有遠離我們。

耶穌對馬大和馬利亞的態度如此不同,這難道不令人驚訝嗎?馬大和馬利亞,兩姐妹有著同樣的情況、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兄弟。她們甚至有同樣的問題。馬大和馬利亞一字一頓地問耶穌同樣的問題。但對馬大,耶穌的話幾乎是一種責備,因為祂把真理放在她身上。對馬利亞,耶穌只是和她一起哭泣。為什麼?因為祂是完美的輔導者。不像我。我嘗試過,但我傾向於做一個「誠實的人」。我傾向於說,「我有所有這些信息。我不想浪費你的時間,所以讓我試著解決事情。」 我想說,「你需要知道這個,這個,還有這個。」有時你只是需要有人和你一起哭泣,而我不是那個人。然後有時你去找輔導員,而輔導員想做的只是哭泣,而你真正需要的是有人告訴你真理、讓你清醒。

但耶穌是完美的輔導者。祂總是會給你你所需要的東西

如果你需要真理,或者你需要眼淚,他將在你需要的那天給你。祂將按照你需要的劑量給你。祂將按照你需要的次序給你。祂是唯一完美的輔導者。你需要去找祂。你需要得到祂的眼淚;你需要得到祂的真理;你需要得到祂的憤怒。你需要所有這些東西,但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得到祂的恩典。那是你最需要的,也是祂來到世上的目的,這就是我們要在這裡繼續給予的東西。

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現在,天父,我們請求你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作為一間教會、一個民族、一個城市來成長並得到治癒,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你兒子的復活,他用死亡證明瞭這一點。帶著這個希望,我們可以面對未來。現在我們只請求你將這一教導以我們需要的各種方式應用到我們的心裡,以便我們能夠成為這個城市所需要的鄰舍和朋友。我們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


譯:luzhu;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im Keller’s Sermon After 9/11. Timothy Keller(提摩太·凱勒)救贖主長老教會(位於紐約曼哈頓市)的創建者和曾經的主任牧師(已退休)、福音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的聯合創始人暨副主席。凱勒牧師著述頗豐。如欲獲取他的更多資源,可瀏覽Gospel in Life網站,或在推特上關註他。

福音聯盟 中文 標誌

原文:中文福音聯盟網站
https://tc.tgcchinese.org/article/tim-kellers-sermon-9-11

繁體版校稿:MT/RTV 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