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能擁有的最寶貴財物不是生命、財富、或富足乃是神賜下的話語(從聖經傳講倫理學)

從聖經傳講倫理學:要記得一切從何而來(華德凱瑟)

十六章 財富、財產、與經濟

要記得一切從何而來

  • 焦點:11節,「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神。」
  • 講道關鍵詞:記得
  • 詢問:要記得甚麼,以免我們在擁有之物上忘記耶和華?

1. 我們不靠自己的力量來建立福祉(申八1~6)

摩西告訴我們,「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誠命,你們〔延伸至我們〕要謹守遵行」(第1節)。這句話強調這教訓對今時及該時的相關性,這呼喚是要人謹守遵行耶和華所吩咐的一切誠命。

神當時並未立刻放棄反叛者,卻以「手中的赦免」慈愛地追逐著這些百姓,如約翰班揚(John Bunyan)在《豐盛的恩典》(Grace Abounding)(#173 段)中所說。記念神先前的美善恩惠,預備我們面對將來的掛慮。

當然,神要我們享受人生,但生命不只是吃喝。生命關乎靈魂的餵養,因為人活著乃是靠神的話(第3節)。光是吃喝,不過是存在而已。

神也真的管教祂的兒女,因此不要忘記在靈魂的黑夜裡信靠祂。祂對我們的管教(第5節)是天父對神兒女訓練行動三部曲的最後一步:祂使我們謙卑(第3a節),祂教導我們(第3b節),及祂管教我們(第5節)。

臨到我們的任何美事都不是靠自己獲得的,因為它們來自神。

2. 我們在飽足豐富時,絕不可忘記神(申八7~11)

第11 節再次警告「你要謹慎」,因為古今之人吃飽喝足之後,總會面臨忘記是誰供應一切的這個試探。神要給祂百姓的地實在是一塊「美地」。有一個古老的埃及故事,講到一個名為西奴哈(Sinuhe)的人在描述他對迦南地的印象。

西奴哈用了許多與第 7~9節相同的詞句來描寫這迦南地。事實上,以色列人將要進入之地的物產極為豐富,他們會「一無所缺」(第9節)。

他們與我們一旦將神手所供應的一切吃得飽足,還有甚麼比「因祂將那美地賜給〔我們〕而稱讚耶和華〔我們的〕神」(10節)更自然的事呢!

不幸的是,當我們從神得到這麼多賞賜,卻往往忘記供給這一切的耶和華。如此拒絕神乃是故意忘記,我們所接受的有多少不是靠著我們的善工或努力。富足社會有時就是忘記。奇妙的耶和華賜下這麼多給富足的國家;然而這麼稀少的讚美與紀念!

3. 我們不可忘記厚賜百物給我們的神(申八12~18)

許多得到厚賜的人,只剩下心高氣傲(第14節)。我們快快地忘記賜予者,我們以為可以自立,而且注重禮物代替賜予者。當我們開始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17節),自滿就得勢。多麼可悲!古今的繁榮總是導致忘恩負義。當我們輕忽神帶給我們貨財的仁慈,沒多久我們就會不順從祂的話。

在這意義下,神給繁榮國家的禮物乃是一個考驗。我們現在要看,離棄這位恩典的賜予者之後,是否會使我們「終久得福」(16節)。哀哉,我們總是沒有為所得之物敬拜神、感謝神,反而崇拜我們手所作的工(第17節)。所以,我們有個實際的問題:難道當我們沒有代表富足、產業、或貨財的東西時,我們才在絕望的景況中依靠耶和華嗎?這也很可悲。

但是,請看以色列此時已經得到多少恩賜:「神引〔他們〕經過那大而可怕的曠野」(第15a節),他把他們救離「火蛇與蠍子」(15c),祂使水從堅硬的磐石中流出來(第15d節),祂「在曠野將嗎哪」賜給他們吃(第16a 節)。

所以,百姓當「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為要堅定祂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像今日一樣」(18節)。因為創造財富的是神,一切的榮耀與讚美當歸給神,不是給自由企業系統、資本主義、計劃市場經濟、或任何其他管理積財的系統或方法。

4. 我們不可隨從別神來代替我們的神(申八19~20)

雖然有這些警告,如果以色列與我們卻仍隨從別神,離棄神的後果會是災難(19節)。因為這一切對我們現在仍然相關,摩西重複說,這是我「今日」警戒你們的(19節),就像他在1、11、18與19節中提醒他們的。離棄神是邀請神來毀滅我們的國家,以及毀滅神恩典與聖約中之個別參與者。

因此,我們不可崇拜成功、錢財、權力、地位、名譽、或稱讚。希望那些因轉離神而被毀滅的國家,會成為我們的警告及校正腳步的原因。

結論

  • 1. 有人說我們需要「記念珍珠港」,或「記念緬因號」,或「記念阿拉摩號」。但我們最好「記念我們的主」及祂在我們人生中所作的,遠過於那些歷史大事。
  • 2. 神試驗那些多得世上貨財之人的方式,是他們的內心(2節)。
  • 3. 財富的危險是真實的,而所謂的財富、健康、與繁榮福音也很危險。二者都可導致實行上的無神主義,至終公然罔顧我們生命與所有之物的賜予者。
  • 4.人所能擁有的最寶貴財物,不是生命、財富、或他們的富足;乃是神賜下的話語。人靠神的話才能真正生活。我們不能靠我們的機智、學位、兒孫、或聰明才智而活。我們活著,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3節)。

討論問題

  • 1.根據聖經的觀點,錢財有何壞(或好)處?
  • 2. 耶穌要每個人都富有與健康嗎?若然,何以見得?若不然,根據聖經是為甚麼?
  • 3. 富人有些甚麼責任?首先對神?然後對世上的窮人?
  • 4. 聖經認為某一個市場系統比較好嗎?為了回應世上的貧窮及向神負責,我們有何聖經線索,可以用來建立一個比較可取的經濟系統呢?pp268-272

點我購買《從聖經傳講倫理學(華德.凱瑟)》

書籍簡介

  • 二十世紀60年代,情境倫理開始流行,它教導說「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就是愛」。愛乃為我們的所是,但並沒有告訴我們該怎麼做。聖經倫理可以從經文的亮光開始,提供指導。聖經的道德標準,如何應用在我們今天所面臨的複雜問題——比如幹細胞研究,安樂死,種族主義,賭博,環保?一個人又當如何根據聖經,作出或評估倫理的決定?
  • 值得信賴的聖經學者和教師華德.凱瑟,將十八個難解的倫理問題,與二十二處關鍵經文的教導連接起來,例如,貧困與以賽亞書五十八章,遺傳工程與創世記一章26~30節和二章15~25節;毒品濫用與箴言二十三章29~35節;同居與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8節;戰爭與申命記二十章1~20節和羅馬書十三章1~7節,來回答這些倫理問題。凱瑟從聖經的權威性教導所建議的釋經提綱,並多年在戈登—康威爾和三一福音神學院的教學經驗與見解,指明如何將經文與倫理問題連接,教導會眾從聖經原則來思考倫理。這是牧師的重要教材,是講道的啟發性資源和指南,也是發展聖經研讀的基礎。

推薦文

  • 「在今天的教會,許多倫理立場並沒有堅定的聖經基礎,而許多講道所宣講的,對日常議題並沒有具體的應用。這本書將幫助講道者和教師,紮根於健全的聖經神學和穩固的學術研討,從全面角度向教會所面對的倫理挑戰說話。我衷心推薦它。」◆約翰杰斐遜.戴維斯(John Jefferson Davis)戈登——康威爾神學院系統神學和基督教倫理學教授。
  • 「華德.凱瑟是寫這本書的適當人選。這本書揭示他在聖經、在課堂、在教會的一生經驗。凱瑟的策略是專注在與每一個倫理問題相連的一、兩處焦點經文,這是本書的一個獨特的珍貴層面。他緊密貼近聖經經文,是解經講道和教導的優良模式。這本書很適合大學或神學院倫理課程的教材,對想要將經文忠實地應用到今天許多重要倫理議題的牧師、信徒領袖、事工負責人而言,也是一個可靠的指引。我強烈推薦這本精湛的書,相信它能提供長期有用的資源。」◆瑞克斯羅(Robert V. Rakestraw),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伯特利神學院名譽神學教授(Emeritus professor of theology, Bethel Seminary, St. Paul, Minnesota)
  • 「現今的牧師在教導會眾聖經倫理方面肯定負有責任,而本書作為傳講和教導該領域的實用指南,對彌補欠缺頗有助益。凱瑟極有資格寫這類的書,不僅因為他在這方面傳講及教導了50年,而且這本書完美地跟進他早期所寫,傳講舊約聖經及舊約聖經倫理學方面的書。⋯⋯他為每段經文提供一個嚴謹而平衡的評論。他所建議的講章也為牧師們提供一個起始點。⋯⋯我大力推薦使用這本實用指南,來傳講和教導聖經倫理學。它清楚表明凱瑟對經文的堅持,及他致力於幫助牧師們帶著能力及權柄來傳講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保羅.韋格納(Paul D. Wegner)《聖經研究報導》(Bulletin for Biblical Research)

華德.凱瑟(Walter C. Kaiser Jr.)(1933-)

華德.凱瑟(Walter C. Kaiser Jr.)博士曾獲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地中海研究碩士及博士學位,是哥登——康威爾神學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傑出舊約教授(Colman M. Mockler distinguished Professor)及名譽院長。他於1997-2006年間任該校院長。之前,凱瑟博士曾在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教授聖經和考古學;在三一福音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教授舊約聖經課程,也曾任該校教務主任及資深教學副校長。凱瑟博士有許多著作,包括《從舊約傳講末世論》(麥種)。他還曾參與許多期刊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