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133:1)以下我們要根據聖經,看看在上帝的話語的引導下怎樣過團契的生活,和應該注意些甚麼指示和規則。
信徒之得以和其他信徒一起過活,並不是甚麼理所當然的事。試想想,耶穌基督生活在仇敵中間,最後,祂所有的門徒都離開了祂。在十字架上,祂完全被孤立,周遭全是作惡者和嘲弄祂的人。然而祂來到世上,正是為了這些緣故,要將平安帶給敵擋上帝的人。既然如此,信徒不應屬於修道院,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乃要活在仇敵當中。他的使命在那裏,他的工作也是在那裏。「基督的統治該是在你的仇敵當中,誰不能忍受這一點,就不能歸屬祂的統治。他只是願意和朋友在一起,生在玫瑰和百合花當中,不是和惡人,乃是和敬虔的人同在。啊,你們這些褻瀆上帝和出賣基督的傢伙!基督若是和你們所幹的一樣,。有誰還能得救呢?」(路德)
「我必播散他們在列國中,他們必在遠方記念我」(亞10:9)。照上帝的旨意,信徒是一群分散的人,像在「天下萬國中拋來拋去」(申28:25)的種子。這是他們所受的咒詛,也是他們所得的應許。上帝的子民必須分散到遠方,活在不信者當中,但同時他們在世界各地,要成為上帝國的種子。
「我要…聚集他們;因我已經救贖他們…他們…且得歸回」(亞10:8,9)。甚麼時候會有這事呢?這已經發生在耶穌基督身上了,因為祂一死,就「將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約11:52),並且在末期的日子,上帝的使者要將選民「從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了來」(太24:31),使所有的人都可以看見。然而在這事之前,上帝的子民是分散的,他們惟獨在耶穌基督裏才能連結在一起;他們之所以合而為一,乃在於他們雖然播散在不信者當中,卻在遠方記念祂。
所以,在基督之死和末日這段期間,信徒得以一起生活在有形的團契中,乃只是出於恩典,預先嘗到末後之事罷了。教會在這個世界上得以有形有體地分享上帝的道和聖禮,正是出於上帝的恩典。其實不是所有的信徒都能嘗到這份福氣。比方坐牢的、有病的、分散在外的孤獨者、在外邦人當中傳佳美信息的人,都得獨自生活。他們知道,有形的團契乃是恩典。所以他們像詩人一樣,「懷念往日的時光……跟群眾同往上帝的殿宇,帶領著歡樂的朝聖者,一路歡呼頌讚上帝」(詩42:4,新譯)。然而他們現在卻是孑然一身,按照上帝的旨意,在遠方成為播散的種子。他們既然嘗不到這種有形的福氣,便在信仰中更加渴望追求。因此,主的門徒,啟示錄的作者約翰,當他在拔摩島上過著放逐的孤寂生活時,便在「靈裏的主日」(啟1:10,原意)和他的教會共守天上的禮拜。他看見七個燈臺,那便是他的教會;七星,那便是教會的使者;在燈臺中間,是人子耶穌基督,充滿著復活主的榮耀。祂用話語堅固他、安慰他。這便是屬天的團契,是被放逐者在主復活的日子得以分享的。
信徒能夠得到另外一位信徒的親身同在,是種好得無比的喜樂和力量。正如被囚的使徒保羅在他極度想念中,叫「那因信…真兒子」的提摩太,在他生命結束前到獄中來,因為他想見他,希望他在身邊。保羅沒有忘記提摩太在上次分手時所流的眼淚(提後1:4)。此外,當保羅想起帖撒羅尼迦的教會時,他便「晝夜切切的祈求,要見你們的面」(帖前3:10);其實老約翰知道,除非他到信徒那裏,與他們當面談論,而不只是靠筆墨傳達,不然他們的喜樂是無法滿足的(約貳12)。
信徒渴望彼此相見,並不是羞恥的事,這也不表示過分看重肉體的需要。因為上帝造人,既是屬靈又是屬肉體的,而上帝的兒子也因為我們的緣故,在世上以肉身出現;祂肉身復活,也叫信祂的人,在聖餐中領受主基督的身體;將來死人復活,肯定要使上帝的造物,在靈性和肉體兩方面都得享完全的團契。
信徒因此為弟兄肉身的臨在而讚美他們的創造主,復活和救贖的主,父、子和聖靈。坐牢的、有病的、分散在外的信徒都認識到,假若能有一個信徒弟兄在附近,那便是三一上帝肉身臨在的一個恩典記號。訪問者和被訪者在孤寂中彼此看到基督的肉身臨在;他們存著敬畏、謙卑和喜樂的心,彼此相見,彼此接待,就像遇到主一樣。他們彼此領受祝福,就像領受主耶穌基督的賜福一樣。如果弟兄間一次的接觸,已有這麼的大有福氣,那麼,按照上帝的旨意,每天得以和其他信徒過團契生活的人,其所得到的豐滿和富足,又怎能數算得盡呢!
當然,孤寂者認為是述說不盡的恩典,對每日都可以得到的人來說,卻不覺得是那麼寶貴,容易輕視它,甚至踐踏它。人們容易忘記,與信徒弟兄過團契的生活,是上帝的恩賜,是我們每天都可以失去的恩典,以致孤寂的時刻,轉瞬即將降臨。因此,凡到今天仍然得以和其他信徒過生活的人,就該從心靈的深處讚美上帝的恩典,願他跪下來感謝上帝說:我們今天仍然得以活在信徒弟兄的團契中,實在是恩典,純然的恩典。
上帝如何恩賜有形的團契生活,情況各有不同。對一個分散在外的信徒來說,弟兄的簡短探問、一起禱告或弟兄間的祝福,便是莫大的安慰;是的,就是一位弟兄的一封信也會增強他的力量。保羅在書信中,親手寫下的問安,顯然是這類團契的標誌。對於其他人來說,他們所享有的是主日崇拜的團契。還有一些人是在家庭裏過信徒的團契生活。從前,青年神學者在接受聖職之前,會同其他弟兄共同生活一段日子。今天,教會某些誠懇的信徒愈來愈感覺到,在他們工作之餘,需要和其他信徒在上帝的話語引導下過團契的生活。今天的基督徒的確已經再次認識到團契生活是恩典,即基督徒生活中那分外的福氣,是「玫瑰和百合花」(路德)。P1-6
潘霍華的一生年日不長,因著他參與反希特勒的事件而被判刑身亡,推估他大概只有短短的十年發展他的神學。雖然他的生命太短暫,但是他所留下的著作或是影響卻不曾中斷。這兩本書籍乃是《基督論》以及《倫理學》,前者乃由學生將他的課堂講課筆記整理,後者是瞞著納粹警察藏起來的片斷手稿。(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