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M第三千禧年-我們相信上帝 - (01:27:52) - 第二集 上帝何等獨特

29 views

影片下載

  1. 介紹    1
  2. 鑒別    2
    1. 聖經基礎                                                      2
    1. 神學派別                                                       3
      1. 奧格斯堡信條                                                        3
      1. 比利時信條                                                          4
      1.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                                            4
    1. 聖經視角                                                         6
      1. 上帝的超越性                                                        6
      1. 上帝的臨在性                                                        10
  3. 整合    11
    1. 聖經基礎                                                       11
    1. 神學派別                                                      13
      1. 奧格斯堡信條                                                        13
      1. 比利時信條                                                          14
      1.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                                            14
    1. 聖經視角                                                         15
      1. 本性                                                                        15
      1. 智慧                                                             16
      1. 權能                                                                        17
      1. 聖潔                                                             18
      1. 公義                                                                        19
      1. 良善                                                             20
      1. 誠實                                                                        21
  4. 結論    22

介紹

    我聽過有個年輕人帶他的朋友去聽一個新音樂家的演奏會。他跟他的朋友極力保證說:“你一定會喜歡這個人的!”

    他的朋友問道:“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那個年輕人激動興奮的回答:“他跟你以前聽過的那些人都不一樣!你會很驚訝他是何等的與眾不同!”

    我們都有類似的經驗:我們所欣賞,敬佩的人,其實和其他人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是,我們大多都不會去注意他們的這些共同之處,而是特別景仰他們與眾不同之處。我們對於上帝也存有類似的心態。每個忠心跟隨基督的人都因著上帝的所是和祂的所為而尊崇,敬拜祂。然而常讓我們心靈讚歎不止的,就是上帝何等榮美,與祂的受造物是多麼的不同。

    這是我們相信上帝這個系列的第二課,這個系列主要是探討系統神學裡的上帝論。這一課的題目是:上帝何等獨特。在這一課裡,我們要著重於神學家所謂的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使得上帝何其榮耀,與祂的受造物截然不同。

    在第一課裡,我們對上帝屬性的定義是:

上帝本質的特性透過一些歷史上的顯現而表露出來。

上帝的屬性就是祂本質的特質,不具有那些特質,祂就不再是上帝了。

    我們也談過,神學家通常把上帝的屬性分成兩大類,一個是可傳遞的屬性,就是受造物能有限度的分享上帝本體的那些特質;另一個是不可傳遞的屬性,是上帝不能和受造物分享的那些屬性。這一課,我們主要是探討第二類,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那些奇妙特質使得祂有別于祂的創造。

當我們談到上帝是誰,還有聖經如何示上帝時,我們是在討論上帝的屬性,人們把那些屬性分成可傳遞的,就是那些和我們類似的特質;還有不可傳遞的,就是讓上帝與我們有別的特質。這些特質為何重要?因為那讓我們認知到上帝是何等獨特。當我們想到“自存性”這個詞語時,那意思是唯有上帝能讓自己存在。換句話,上帝不用倚靠任何人與事,對比之下,我們卻是仰賴才能存活;這個事實讓我們意識到,上帝與我們的差異,上帝那些可傳遞和不可傳遞的屬性,説明我們知道上帝的獨特性,認清楚為何上帝是上帝,而我們不是!

— 文森特·白寇特博士

    在上帝何等獨特這一課裡,我們把祂有別於受造物的屬性分為兩個主要部份。首先,我們要探討鑒別的過程,我們如何確認,識別,定義上帝那些不可傳遞的屬性;第二,我們要討論整合的過程,我們如何將關乎這些上帝屬性的信念,和對上帝其他屬性的認知,集結整合起來。讓我們先來看如何鑒別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

鑒別

    有許多方式可以用來鑒別上帝的這些屬性,不過目前,我們只提出三個關鍵議題。第一,我們要探討達成這個目標的聖經基礎;第二,我們要談福音派基督徒對於這些議題的神學派別;第三,在定義上帝不可傳遞屬性時,我們將專注於需要留意的聖經視角。讓我們來看鑒別這些上帝屬性的聖經基礎。

  •  

聖經基礎

  •  

    當我們將上帝的本質與受造物的特質對比時,普遍啟示給我們許多感悟,讓我們看到上帝那些不可傳遞的屬性。中世紀的學者稱此為 via negationis “否定之道”。然而,當我們思考普遍啟示時,會發現上帝在曆世歷代更賜下特殊啟示,來引導祂的子民。現今,身為基督的門徒,這就意味著我們要盡一切所能,必須把對這些議題的信念建立在聖經教導這特殊啟示的基礎之上。

    我們在上一課提到,在教父和中世紀時期,上帝論深受古希臘哲學裡神觀的影響。古希臘哲學強調上帝是超越一切,因此祂全然不涉入歷史。在這樣的影響下,基督徒神學家幾乎從聖經的每一頁看到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但是,在現今時代,許多有影響力的重要神學家,甚至一些福音派學者,已經轉離這些古希臘哲學觀點,他們不強調上帝的超越,而是著重於祂的臨在性—就是祂介入歷史。為此緣故,許多真誠的基督徒因此淡化,甚至否認聖經所揭示的、上帝不可傳遞屬性的傳統教義。因為對這些問題的疑惑,我們要指出聖經一貫對於上帝的基本觀點。我們要記住,聖經作者和人物經常會提到上帝是無可比擬的,祂是至尊,無與倫比。例如,列王紀上8章23節。所羅門在獻聖殿時,如此稱頌上帝:

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啊,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你的!(列王紀上823節)

    注意在這裡,所羅門稱頌上帝的無與倫比,天上地下沒有其他神可與上帝相比。而詩篇71篇19節;86篇8節;還有89篇6節,都有類似的稱頌。此外,撒母耳記下7章22節,大衛也如此說道:

主耶和華啊,你本為大……沒有可比你的;除你以外再無上帝 。(撒母耳記下722節)

    我們在此看到大衛談到上帝的無與倫比,顯示了祂的至高為大。大衛說,上帝本為大,沒有可和祂相比的;但是他也宣稱祂是主耶和華,或是Adonai Yahweh,除了上帝以外再無上帝。大衛這樣的宣稱,顯示上帝的無與倫比使得祂就是上帝,其他的經文,例如以賽亞書40到46章,還有約伯記40和41章,也有同樣描述。

    這些和其他類似的經文確立了聖經的基礎,在探討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時,這些章節顯示聖經一貫的教導,上帝是超越所有祂的創造物。當今對於上帝論的這個層面,有些人對此存疑,有些則極力淡化它的重要,但是聖經持續顯示上帝無與倫比。祂的至高無比讓我們需要認知,上帝是如何有別于祂的創造。

    我們談過鑒別上帝不可傳遞屬性的聖經基礎,現在要來探討第二個議題,現今福音派對這些問題的神學派別。

神學派別

    對於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聖經並沒有給予我們一個完整而權威性的編目,聖經只是在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傳遞這些教導。因此,要辨認、識別這些神聖屬性,就像從聖經各處找出不同形狀和色調的碎片,然後要組合成錯綜複雜的彩色玻璃窗。你可以想像,要辨認這些形狀和色調,再加以整合,分類,是何等複雜的過程。因此,儘管我們有許多共同的觀點,我們也不必驚訝,福音派學者在對上帝不可傳遞屬性的探討,會列出不同的清單。

    我們可以用不同方式來談神學派別,但是為了方便起見,讓我們來看更正教會不同支派的三份歷史文獻。首先,我們要回顧奧格斯堡信條。第二,我們要研究比利時信條;第三,我們將看看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讓我們首先來看寫於1530年的奧格斯堡信條。

奧格斯堡信條

    上一課,我們注意到路德的奧格斯堡信條的第一條如此總結上帝的屬性:

有一位神聖的本體,他被稱為上帝,他就是上帝;他是永恆的;沒有主體,沒有部分;具有無限的能力、智慧和良善。

    正如我們看到的,這個信條講到六個上帝的屬性,雖然是簡化的描述,不過,能力,智慧和良善通常被歸類於上帝可傳遞的屬性,就是祂的受造物,特別是人類,在受造的範圍裡,能和上帝共用的一些特質;而永恆、沒有主體,沒有部份,還有無限,則是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也是上帝有別於受造物之處。

    我們記住奧格斯堡信條所列的這些不可傳遞的屬性,讓我們來看福音派的神學派別裡的第二個文獻,寫於1561年,改革宗的比利時信條。

比利時信條

    比利時信條的第一條是這麼寫的:

只有一位單純的靈體,我們稱之為上帝……是永遠存在、無法測透、眼不可見 、永不改變 、無限、全能、全智、公義、良善與眾善之源。

    比利時信條是根據耶穌在約翰福音4章24節的話,說上帝是靈體的存在,並且也用了十個詞語來形容上帝,雖然這也是簡化的形容,但整體來說,神學家把全能、智慧、公義、良善等歸諸於可傳遞的屬性,因為我們在受造範圍裡和上帝共用能力,智慧,公義,和良善。而單純——意思是上帝不能被分割成幾個部份,永遠存在、無法測透,意思是我們無法全然理解上帝,眼不可見、永不改變,就是不會改變,還有無限,都歸諸於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

    就辨識上帝屬性的神學派別,我們已經看過奧格斯堡信條和比利時信條所提到的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現在我們來看第三個重要文獻,就是寫於1647年,清教徒的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第四題的問答是

上帝是誰?

小要理的回答是:

上帝是靈:的本性,智慧,權能,聖潔,公義,良善,誠實,都是無限無量,無始無終,永無改變的。

    小要理問答描述上帝是個靈之後,列出十個神聖特質。後面我們會看到這些特質的複雜性,不過通常而言,本性、智慧、權能、聖潔、公義、良善和誠實是可傳遞的屬性;而無限無量、無始無終、永無改變,則是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

    就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這三份文獻列出的也不盡相同。這三份都提到上帝是永恆和無限,但只有比利時信條和小要理問答講到上帝是靈體或是靈,也講到上帝是永不改變或 不改變的。只有奧格斯堡信條講到上帝沒有主體,也沒有部份。只有比利時信條 講到上帝是單純,無法測透和眼不可見。

    從這些比較中,我們看到福音派是以不同方式描述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不過這些清單實質上有多少差異呢?

    神學生初次看到福音派學者用不同的詞語描述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時,通常以為我們基督徒對於上帝的認識有很大的不同。在系統神學的每個層面,的確我們當中的這些差異通常代表著各自在突出不同的神學重點。不過整體而言,對於上帝不可傳遞屬性所列出的這些清單,其中的差異只是在些稍微不同的用詞。我們是在建立系統神學 這個系列課程中,更加仔細談地談論到這些神學專業用語。目前就我們的目的而言,可以簡單來說:雖然忠誠的基督徒們採用了不同的神學詞彙用語,描述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然而就我們對上帝的認知或信念而言,這些羅列的清單實質上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     

    我們前面談到,奧格斯堡信條講到上帝是沒有主體,雖然比利時信條和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沒有這樣的表達,但還是傳遞相同的信念。比利時信條講的是,上帝是靈體,是眼不可見的,而威斯敏斯特則認定上帝是靈,因此是沒有形體的。

    奧格斯堡信條也談到上帝是沒有部分,比利時信條則是描述上帝乃是單純的,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單純”的古老用法,其含義是“不可分割”,或是“沒有部分”;而威斯敏斯特則是以上帝是無限來涵蓋這個屬性。上帝沒有部分,因為祂的屬性是沒有界限的。

    同樣的,比利時信條講到上帝是無法測透的,而奧格斯堡信條和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則是用無限這個詞語來隱含上帝的這個屬性,因為上帝的心思是無限的,我們無法全然理解祂。

    顯然,神學家們雖然以不同方式來論述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但是,如同我們討論的那樣,大家對於上帝的信念並沒有顯著不同。因此,我們應當總要越過這些用語上的不同,而著重於它們所要表示的觀點或信念。

當神學家或是一群信徒聚集討論,試著要設定讓教會使用的信條,以表達教會的信念和神學立場,他們其實在試著討論著同樣的現實,看他們是否有共同見解。結果他們或許會有選擇不同的表述。想想看,如果我們要描述上帝,我們知道是一本質,又是三個位格,而且上帝有許多不同屬性。對於這麼龐大而重要的一位,我們會用不同詞語描述,這並不該是令人詫異的事。我們需要的是去探究這些話語之下,人們試著要表達的真義,並且加以比較。有時兩組人使用同樣詞語,卻描述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情,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人困惑了。因此我們不能只是把詞語列出來,而是要試著探究話語之下,那些神學家,或是那些信條的作者們試著要描述表達的,將那些詞語的真義加以比較,看其中的異同。我們這麼探索之後,通常會發現其中的差異沒有我們原先認為的那麼大,因為這些信條都是以聖經的權威和基督的作為為根據,即使他們用不同詞語描述同一現實,他們的目標仍然是那個真實現實。

— 提姆·桑斯伯裡博士

    當我們知道其他有些詞語也被用來描述上帝的這些屬性時,這樣的探索尤其重要。例如,福音派學者通常談到上帝的全在,上帝乃是無所不在;還有上帝的全知,上帝是無所不知;以及上帝的全能,祂是無所不能。許多神學家也談到上帝的自存,就是上帝的自給自足,獨立於祂的受造物之外;還有上帝的主權,祂全然掌管所有受造物。當然這些教義在一些細節上人們會有些差異,但是整體而言,用詞的不同並不代表這些有見識的福音派神學家們之間,存在重大的意見分歧。

    上帝有別於受造物,我們已經談過鑒別此特質的聖經基礎;也談到就上帝論的這個層面,福音派學者的神學派別,現在我們要來探討那些廣泛的聖經視角,説明我們更充分的來定義上帝的這些屬性。

聖經視角

    列出一份清單,形容上帝如何有別於受造物是一回事,按著聖經許多相關的教導,鑒別這些詞語又是另一回事。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本是基督教神學裡最抽象的觀念之一,結果就是,基督徒對於這些詞語的定義經常會偏向極端。如同我們將會看到那樣,對於解讀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 我們若真希望要避免陷入各類嚴重的誤解,就必須思考聖經裡關乎上帝不同範圍的觀點。

    我們要以兩個方向來探索聖經視角的幅度。首先,在闡明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時,我們要查看聖經如何著重于上帝的超越性;其次,我們要探討聖經所教導的上帝的臨在性。讓我們先來看聖經如何教導上帝的超越性。

上帝的超越性

超越性這個詞語帶著在上面,超過等概念,因此,當我們談到上帝的超越性時,我們腦海裡的圖像是,上帝的偉大,超乎人之上;所謂上帝的超越性,就是在形容的本性。上帝不是一個偶像,不是受人類操控擺佈的神祗;我們接納就是上帝,是配得我們敬拜尊榮的。以賽亞曾喊著:聖哉!聖哉!”  這位極其偉大的上帝,創造之主,時空的主宰,遠超乎所創造的萬物,不會受人類操控的——超越,就是上帝固有的本性。

— 喬什·穆迪博士

    簡單的說,當我們談到上帝的超越性時,意思就是上帝不受限於祂為受造物所設定的界限。祂是遠超乎一切的受造之上。每份信條標準羅列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都是依據聖經教導的關乎上帝的超越性。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就以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的第四問為例,作簡要說明。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列出三個不可傳遞的屬性,以此描述上帝的超越性。它告訴我們上帝是無限的,永恆的,和不改變的。讓我們首先來看,聖經如何教導上帝是無限的。

    無限的. 許多基督徒可能會很驚訝,聖經裡找不到“無限”這個詞語。它是一個哲學術語,用來描述以不同方式表達而遍滿聖經各處的一個觀念。翻譯成無限的這個英文字,是源自兩個拉丁字,第一個是immensus,意思是不可計量的,或是不可數算的;第二個字是infinitus,意思是無窮盡的或是無限制的。因此,當我們形容上帝是無限的,意思是上帝與受造物剛好相反,祂是不可計量,無法數算,沒有窮盡,無法限制的。簡單來說:上帝的屬性是沒有極限的。

    聖經有些經文以不同的表達,很明確的講到 上帝是無限的。例如,列王紀上8章27節,所羅門王如此宣告: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 顯示上帝不被任何空間所限制。還有羅馬書11章33節, 保羅講到上帝的知識和智慧無可限量,如此讚歎:……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另外詩篇139篇6節 談到上帝是如此偉大,這樣的知識奇妙……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類似這樣的經文都清楚表明,無限就是上帝的屬性。

上帝的無限,意思就是上帝的無窮無盡。我們是活在時空的領域裡,我們的生活隨著時間和空間變動而有進展、變化。即使就這兩個座標的抽象概念,我們也不容易講清楚。因此,講到上帝的無限,我們試著要表達,上帝不像我們是受制於時間和空間。為此,上帝的時間存在,或是空間存在,其實是一種錯誤的類別劃分。不過,我們是在用話語表達一個超乎我們經驗之上的實際景況,那實在很難清楚。總之,上帝的無限,就是上帝不像我們那樣的受到限制,超時空。

— 理查·林慈博士

    除了講述上帝的無限,以此肯定上帝的超越性,聖經也直接指出上帝是永恆的,這個抽象的觀念。

    永恆. 中英文裡永恆這個字,是譯自聖經的,“ad”, ”olam”, 有時用 “natsach” 來自希伯來文舊約的幾個字,或是“aion”,”aionios” 來自希臘文舊約譯本,或七十士譯本和新約的詞。這幾個詞語也用於創造的許多方面,但是並不等同於用來描述上帝,因為創造是暫時的,在許多方面受限於時間,但是上帝乃是恒久的,祂的屬性不受制於時間。

    有一些經文談到上帝永恆性的不同層面。例如,提摩太前書1章17節,講到上帝是永恆的統治者,經文是如此用詞:尊貴、榮耀……永世的君王、獨一的上帝,直到永永遠遠。 還有啟示錄4章8節,稱頌上帝是永恆的,天上的活物都稱呼祂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此外,彼得後書3章8節講到上帝超越全部歷史,因為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這類的經文清楚顯示上帝的屬性是永恆的。

聖經經常談到上帝是永恆的,意思就是從永遠到永遠,無時無刻上帝都存在。受造物卻不是永恆的,受造有起頭,所有宇宙萬物都有起頭,上帝從無中造出天地,但卻沒有起始,也沒有終點,是永遠長存——即他是從亙古到永遠的。因此,永恆本就是的屬性,無論過去或是未來,上帝沒有一刻不是恒在的。

— 保羅·拉貝博士

    聖經表明上帝的超越性,不但描述上帝是無限而永恆,也清楚顯示上帝是永不改變的。

    永不改變. 有不少經文談到上帝是不改變的。希伯來文的動詞“shanah”,意思是改變;另一個動詞“nacham”,意思是改變個人心智。而新約的希臘字 “parallage”意思是改變或是變化。一般的經驗和聖經都清楚顯明萬物在某些程度上,都是會改變的,但是用這幾個字描述上帝時,卻是要凸顯祂的有別於受造物。按著聖經,上帝的屬性是不能改變的。

    瑪拉基書3章6節,上帝清楚的說祂是不改變的。這節經文裡,上帝以祂的恒久不變,對比以色列人在信賴委身上的不穩多變。祂如此說道:我——耶和華是不改變的。民數記23章19節,將上帝與人類對比,如此描述:上帝非人…… 必不致後悔。 還有雅各書1章17節,雅各向他的讀者保證上帝的始終如一,他如此寫著:眾光之父……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這類的經文描述上帝是不改變的。

上帝不會改變,聖經多處如此顯示,但最明顯的,莫過於這節經文:“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 聖經清楚上帝是不改變的,雖然它描述一些事情好像有所改變。例如,上帝的律法,聖經並沒有提到,隨著時間過去,上帝降低的標準,好像看著人類,隨著數千年過去,於是歎息“好吧!我知道他們是不完美,不過,至今,我確知他們實在不完美!所以他們沒必要按著相同的標準來生活!” 上帝不會有這樣的改變,在西乃山對摩西的,在聖經裡一貫表達的,始終如一。我們的生命依然要達到的標準,如果不是因著不改變的福音資訊的話,這實在是令人害怕的要求。福音的資訊乃是,上帝始終愛創造的萬物,特別是愛人到一個程度,來到世上改變我們的生命,讓我們不至於被永遠逐放到地獄,而是可以和在天上永遠活著。上帝的不改變性,在某一方面對我們而言是一個警告,而另一方面也是極大的安慰。

— 傑弗瑞·摩爾博士

    當我們思考普遍啟示和聖經時,實在難以否認在這三方面,上帝都超越祂所創造的萬物,受造是有限的,而上帝是無限的;受造是暫時的,而上帝是永恆的;受造是會改變的,而上帝是永不改變的。

    不過,在此我們也要小心。無限,永恆,不改變,這些詞語都非常抽象,因此很容易被曲解。例如,許多初學神學的人會陷入極端,他們會認為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好像形成一個無法穿越的障礙,隔在上帝和受造物之間;儘管聖經和系統神學對此的教導正好相反,但是有些人就只是看到上帝的超越性,認為既然上帝是無限,永恆和不改變的,祂也不會真的來到有限、短暫和變化的世界裡,並且參與在其中。

    好比說,許多人如此爭辯,既然上帝有無限的知識,因此祂絕不會查究世上的狀況;但是聖經所描述的經常不是如此。例如在創世記18章20和21節,上帝差遣天使去調查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

    同樣的,有些人認為上帝既然是永恆的,祂絕不會等著回應人類的順服與否;然而祂其實常如此行,例如申命記8章2節告訴我們,上帝忍耐等候,直到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沒有通過種種順服的試驗,祂才審判他們。

    此外,許多人認為,上帝既然是不改變的,祂也不會回應人們的禱告。可是聖經到處記載上帝回應人們的禱告。例如,出埃及記32章14節,上帝在西乃山腳宣告祂要毀滅以色列人之後,祂又回應摩西為百姓的代求,忍耐的不滅絕他們。

    因此,這些福音派學者們如何將他們對上帝不可傳遞屬性的觀點,與聖經對此的教導融合?遺憾的是,他們經常把聖經裡上帝與受造物互動的描述當作只是“表面如此”。按他們的觀點,上帝不是真的自己介入受造的世界,只是給人有這個印象而已。但是,當我們解讀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會削弱祂介入受造世界的真實性時,我們就直擊聖經信仰的核心。聖經裡,有什麼比上帝全然真實的介入有限短暫而多變的受造界更重要的事實?對我們而言,有什麼比上帝與我們互動更重要的真理?

    對於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要避免這些嚴重的錯繆,我們需要全面明瞭 聖經視角涵蓋的範圍。我們已經探討了聖經指證的上帝的超越性,現在來看聖經如何證實上帝的臨在性。

上帝的臨在性

    整體而言,“上帝的臨在性”就是上帝參與受造物的領域。事實上,聖經對於上帝介入參與世上事務的描述,遠多於談到祂的超越性。我們看到聖經多處提到上帝的歷史彰顯,就是隨著聖經歷史的展開,上帝親身介入其中。聖經對於上帝有許多描述,那些字句顯示上帝不同的名字和稱號,提到無數對上帝的隱喻和直喻,還報導祂的一些作為。在某些情況下,聖經著重於上帝的短期歷史顯現;在其他情況下,聖經則顯示上帝的長期歷史顯現。聖經描述上帝在天上和世上的各種活動,顯示祂與靈界和物質世界,與大群人或是小群人,與家庭或是個人等,彼此之間的互動。

    遺憾的是,有些好意的基督徒卻曲解聖經中所強調的上帝臨在性。他們認為上帝與受造物之間的互動,乃是否定了祂的超越性;有些人對此的觀感更極端,但無論如何,他們都著重上帝的臨在性到一個程度,以致他們否認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

    例如,他們斷定上帝是有限的,因為祂會發問,表達挫折感,也沒有馬上制裁邪惡。有些神學家認為上帝不是永恆的,因為祂會等到對人試驗後才採取行動,祂施與救贖,也威嚇要懲罰。這些神學家推斷上帝是多變的,因為祂回應禱告,生髮憐憫,修正指引的準則。他們的這些觀點認同上帝的臨在性,卻否定上帝的超越性。

    但是否定上帝是無限,永恆和不改變的超越性,也是直擊聖經信仰的核心。如果上帝的能力受限,我們如何能確保上帝的旨意不會落空?如果上帝受制於時間,我們如何能確定基督已經為我們贏得永遠的救恩?如果上帝多變,我們如何能證實上帝的應許是可信的?認定上帝的臨在性,就是祂全然介入歷史,這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也要確認聖經對於上帝不可傳遞屬性的教導。

    要明白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我們必須堅定相信聖經對於上帝的超越性和臨在性的全面觀點。這並非容易的,因為要探測上帝的奧秘,我們很快就會觸到能力的極限。當我們探討一些艱難的議題,例如三位一體,或是基督的神人二性,我們就會面對現實真相,發現上帝實在超乎我們所能領悟的。但歸根結底,聖經呼籲我們既要相信上帝的超越性,又要相信祂的臨在性。我們持守的立場是擁抱兩個全然的現實:上帝有全然不可傳遞的屬性,同時祂也全然與祂的受造物互動。

    詩篇115篇3節如此總結聖經的這個觀點:

我們的上帝在天上,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詩篇1153節)

    這節經文談到上帝的超越性,祂是在天上,以這個事實為依據,我們得以確保“祂能隨其意旨”在受造界行事。

    上帝是無限的,這個奧秘並非意味著祂不介入有限的空間領域。從聖經視角看,正因為上帝是無限的,所以祂能夠按祂的意願,全然介入有限的空間領域。

    上帝是永恆的,這不意味著祂在時間之外,祂的永恆性使得祂可以用各種方式參與時間領域的活動。

    上帝是不變的,這並非意味著祂在變動領域之外。正因為上帝的不變屬性,使得祂能夠隨祂的意旨,介入變動的受造界,與之互動。

    因此,我們若是要適當地認知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一定要同時相信聖經對於上帝超越性和臨在性的整全教導。

神學家不只談論上帝的超越性,是何等崇高;也談到上帝的臨在性,的同在何等可親。上帝是很親密的介入世上的事務,和我們非常相近。我們在耶穌身上尤其看到這個真理。是道成肉身,不可見的上帝之子成為可見之人的樣式,實際來到人類生活中。我想,我們也在聖靈親密的同在裡,體會到上帝的臨在性。這實在是上帝本性的諸多奧秘之一,是超越的,高於我們之上;也是臨在的,與我們非常相近。

— 菲力浦·萊肯博士

    我們談過上帝有別於祂的受造物,以及如何鑒別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現在要來探討這一個課的第二個主題: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與祂其他屬性的整合。

整合

    系統神學家慣於把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和可傳遞的屬性加以區別劃分,但是許多人質疑這樣的區分有何作用。聖經並沒有把上帝的這些屬性歸類劃分,事實上,就如我們將要看到的,聖經的作者們描述上帝所有屬性都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我們若想知道上帝怎樣有別於祂的受造物,我們就需要看到在祂所有屬性上,都與我們有別;換句話說,上帝的超越,無與倫比,不僅是在一些屬性上,而是祂本質的每個層面都是如此。

    我們要以三個步驟來探討上帝不可傳遞屬性與可傳遞屬性的整合。首先,我們要思考上帝屬性整合的聖經基礎;第二,我們要看福音派對這些議題的神學派別;第三,我們會探討,要整合上帝所有屬性,聖經視角的幅度。讓我們先來看整合上帝屬性的聖經基礎。

聖經基礎

    整合上帝的屬性,是和長久以來基督教信仰上帝的單純這個教義一致的。上帝的單純不在於祂是容易理解的;神學家談到上帝的單純,意思是上帝的本質不是合成體,乃是無法分割的。就如奧格斯堡信條第一條講的,上帝是沒有部份;而比利時信條的第一條也談到上帝是 一位單純的靈體。

單純這個教義在幾個世紀以來倍受爭論。這教義並非意味著上帝沒有性情,沒有動靜,沒有活力,沒有特質;也不是說祂的簡單,是沒有其他屬性,類似柏拉圖式的存在。它的意思是,上帝是整全的,無須添增自外之物。也不是合成體,好像一些神學家認為的,是許多部份集成的。聖經,上帝是靈。靈,按定義,就是整全的,非合成或是複合,也不是多神聚合。當然,這個教義讓我們非常欣慰,因為上帝是如此純淨, 不是各物混合集成的。因此上帝的單純,不表示沒有性情,意念或是愛心,乃是,上帝並非不同部份聚合而成,就是純淨的靈。

— 威廉姆·埃伽博士

    在教父和中世紀時期,古希臘哲學對於知名基督教神學家的影響,使得他們很容易確認上帝的單純這個教義。古希臘哲學的神觀,強調上帝的絕對一致或是一體。這樣的背景導致釋經學者很敏銳的注意到聖經的這個主題。但是在近代時期,古希臘哲學的影響已經式微,一些知名學者於是質疑聖經是否有教導上帝本質的單純或是一致,因此我們有必要指出這個教義的聖經依據。申命記6章4節,摩西著名的話語,常被用來支持上帝單純性的理念。經文如此說道: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 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申命記64節)

    現代的翻譯版本對此有幾個翻譯:主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主是我們上帝,主是獨一的,或是主是我們上帝,唯獨主。

    有些人沒有意識到這節經文談到上帝的單純,他們認為這經文只是呼籲以色列人要專一服事耶和華,而不能拜其他神明。但是主是獨一的這個傳統翻譯,隱含著上帝本身的一體或是一致。雖然希伯來文法支援這兩個可能,但我們有更多的理由相信摩西的意思是後者。

    就傳統的翻譯,我們有許多可說的,但僅此一點也足夠表明:在申命記裡,摩西呼籲以色列人要忠於上帝,轉離其他的異教神明。我們知道,有時以色列人會受誘惑而悖逆,徹底拒絕上帝,轉而拜其他國家的神明。但更常有的現象是,以色列人陷入宗教融合兼併的情況,把其他國家的異教神明併入他們自己的信仰裡。這些國家稱他們的神明,例如巴力,亞舍拉,或其他的神祗,都是用複數,因為他們認為神明是可以分割到不同地方,他們在某個地方以一個方式確認這個神明,在另一個地方又用另一種方式確認。

    與此截然不同的是,摩西教導以色列人只能在上帝指明的地方敬拜祂,不像其他國家的那些神明,上帝不能被切割成幾個部份,分屬不同地方,因為主耶和華是獨一的。按這個意思,申命記6章4節確立了關乎上帝單一純淨的基督教教義,也就是上帝不能被分割成數個部份。雅各書2章19節按字面的翻譯,雅各證實申命記6章4節的這個真理。他如此說道:

你信上帝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雅各書219節)

    雅各不是這麼寫:你信有這麼一位上帝,如同一些翻譯所用的字眼;而是直白的寫:你信上帝只有一位。以此,雅各證實申命記6章4節所教導的,上帝的單純,乃是一體、一致的。

    上帝的單純性,這個聖經教義對於上帝論有許多隱含的意義,在探討上帝屬性的整合時,這個教義確立了聖經的根據;上帝的屬性不是上帝的不同部份,而是祂的本體彼此關聯的特質,是全然一致融合的。

    我們記住上帝屬性的整合所依據的聖經基礎,現在來探討第二個議題,在處理上帝可傳遞和不可傳遞屬性的整合時,福音派的神學派別。

  •  

神學派別

  •  

    之前在此課中我們談過,即使福音派神學家採用不同方式總結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其間仍然有許多一致性。從許多方面來說,在對於上帝不可傳遞屬性和可傳遞屬性的整合上,情形也是如此。福音派神學家們是以不同方式來表達兩種屬性的整合,然而,在不同程度上,他們仍然相當一致性地確認,整合上帝不可傳遞屬性和可傳遞屬性的價值。

    要探討福音派之間的神學派別,讓我們再來看之前提到的三份文獻。首先我們要查看奧格斯堡信條,然後我們會看比利時信條,接著,我們要花一些時間探討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讓我們先來看奧格斯堡信條。

奧格斯堡信條

    你應該還記得奧格斯堡信條的第一條是這麼描述上帝的:

永恆的;沒有主體,沒有部分;具有無限的能力、智慧和良善。

    之前我們說到,永恆,沒有主體,沒有部份,無限通常是和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有關,因為祂在這些方面有別於受造物。後面三個名詞,能力,智慧和良善通常被認為是可傳遞的屬性,因為我們在受造的程度上與上帝共用這些屬性。

    不過我們要注意,信條並沒有把這些類別全然分開,它不是簡單的講到上帝的能力,智慧和良善;而是在前面加上無限的這個形容詞,或是拉丁文的immensus。按照拉丁文法,這顯示上帝的能力,智慧和良善都是無限的。

    事實上,奧格斯堡信條是透過無限,也就是上帝的無所限制,來看祂的能力,智慧和良善;也因此,奧格斯堡信條是把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和可傳遞的屬性全然地加以融合。

    就神學派別對上帝屬性的處理,我們可以把奧格斯堡信條的第一條和比利時信條相比。

比利時信條

    比利時信條如此描述上帝:

永遠存在、無法測透、眼不可見、永不改變、無限、全能、全智、公義、和 良善。

    我們之前提到,永遠存在,無法測透,眼不可見,永不改變和無限是歸類於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而後面四個則通常歸諸於上帝可傳遞的屬性。但是我們注意到這後面四個屬性並不只是簡單地列出能力,智慧,公義和良善;中英文的翻譯可能沒有表達清楚,但是原本法文有加上一個詞語tour puissant,意思就是“完全的、或全然的能力”、即全能;而tout sage就是全然的智慧、或 全智。此外,這個形容詞tout,也延用到“公義”和“良善”,因此我們可以更確切的翻譯成全義和全善。

    就如奧格斯堡信條,比利時信條也是透過上帝的無限這個事實,來看祂的能力,智慧,公義和良善。雖然比利時信條用的字彙和奧格斯堡信條的不盡相同,我們仍然看出其間的相似性。

    我們記住奧格斯堡信條和比利時信條這兩個神學派別對上帝屬性的描述,現在要來看對於上帝屬性整合上描述較為深入的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

    你應該還記得,小要理問答的第四題是以此敘述開始:

上帝是靈。

然後接著列出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中文譯本放在最後):

無限無量,無始無終,永無改變的

不過,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不讓我們單獨分開思想這些不可傳遞的屬性,而是說這三個都是真的屬乎上帝,

的本性,智慧,權能,聖潔,公義,良善,誠實都相互關聯。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這樣整合上帝屬性的方式有很多好處。首先,它用三個廣幅的類別來總結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上帝如何有別於祂的受造物?祂是“無限無量,無始無終,永無改變的”。而上帝如何無限無量,無始無終,永無改變?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是透過這三個視窗來看上帝可傳遞的屬性。上帝在祂的本性,智慧,權能,聖潔,公義,良善,誠實上都是無限無量;上帝在祂的本性,智慧,權能,聖潔,公義,良善,誠實上都是無始無終;上帝在祂的本性,智慧,權能,聖潔,公義,良善,誠實上都是永無改變的。事實上,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是以系統化的探討方式,將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與可傳遞的屬性整全統合起來。

    就上帝可傳遞和不可傳遞屬性的整合上,我們已經探討了聖經基礎和福音派的神學派別,現在要來思考這些議題的聖經視角。

  •  

聖經視角

  •  

    這一課我們已經探討的,都是要幫助我們回答這個問題:上帝是怎樣有別於祂的受造物? 如同前面說的,上帝所有的屬性,都讓祂與受造物有別。聖經以許多方式向我們指出這個重點,在此,我們只能簡略提到一些聖經的觀點,但此議題的核心是:當我們思考聖經整個教導的方方面面,就會更加清楚地發現,其實上帝所有的屬性,不只是某些,都是不可傳遞的。

    我們要順著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第四題的問答來加以解說。之前提到,問答是把這些議題系統化處理,認為上帝的無限無量,無始無終,和永無改變,都存在它所認定的上帝可傳遞的每個屬性裡。

    要知道聖經視角對於整合上帝屬性的幅度,我們需要思考小要理問答列出的七個可傳遞屬性,讓我們從上帝的本性,或是存在開始。

本性

    就許多方面而言,上帝的本性或是存在,是一個可傳遞的屬性,能夠與受造物分享。我們知道,上帝所創造的萬物,包括人類,都是實際的存在,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認清上帝的存在和我們的存在,兩者之間的基本差別,我們就無法明白上帝存在的榮耀。我們的存在是有限,暫時和多變的,而上帝的存在卻是無限,永恆和不改變的。

    傳統的系統神學通常用兩個主要方式來強調上帝的本性與受造物之間的差別。系統神學家會談到上帝的無限和祂的全在。

    一方面而言,上帝無限指的是上帝超乎受造物的存在是無限,永恆而不變的。在列王紀上8章27節,所羅門獻聖殿時,他確認一個貫穿聖經的偉大神學前提,他說道: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上帝的存在有別於所有受造物,祂不受限在受造物的領域裡。受造物存在之前,祂就存有;現今祂也不受限,祂的存在是永恆的,超乎一切受造物的存留。

    另一方面,上帝的全在也 可被定義為祂存於受造的每個地方。系統神學家指出,不像受造物是局限于時空,而且多變,上帝的本性是遍及各處。就如上帝在耶利米書23章24節說的:我豈不充滿天地嗎? 相信上帝的無所不在,是聖經信仰的基礎,以致使徒行傳17章28節,保羅同意希臘詩人說的: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其他一些經文,例如詩篇139篇7到10節,以賽亞書66章1節,還有使徒行傳7章48和49節,都涵蓋到上帝的無所不在。

上帝無所不在這個教義的一個經典經文是在使徒行傳17:24-28,經文敘述保羅在雅典,驚歎上帝甚至能觸及這些異教的外邦人。於是他關乎上帝的講論,是順著如此思維,上帝不只是猶太人的上帝,也是普世所有人的上帝,然後他擴及到整個廣大的宇宙,所以上帝離我們每個人都不遠,不論是異教徒或是猶太人。事實上,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上帝,因為是無所不在的。另一段融會綜合使徒行傳17:24-28的經文是耶利米書23:23-24。經文指出人豈能擺上帝而藏,也就是,你或許能逃走卻無法潛藏,耶利米,因為上帝是充滿全地。

— 陶德·曼格姆博士

    除了上帝的本性,小要理問答也確認上帝的智慧是無限,永恆而不變的。

智慧

    在許多方面,上帝的智慧這個可傳遞的屬性,是和上帝理性的受造物分享的。但是不管我們擁有多少智慧,聖經和普遍啟示都清楚顯示我們的智慧是有限的,短暫而且多變;因此上帝和受造物的許多差別之一就是祂的智慧是無限,永恆而不變的。

    傳統的系統神學家為了強調上帝不可傳遞的智慧屬性,通常會談到上帝的全知和祂的無法測透。

    上帝的全知是說上帝擁有所有的知識。約伯記37章16節講到上帝的知識全備。希伯來書4章13節講到被造的沒有一樣在祂面前不顯然的。還有詩篇33篇15節說道上帝留意,或是明白,他們一切作為的。還有許多其他的經文都指出上帝知悉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以此闡明上帝的全知。耶利米書23章24節,上帝如此問道:人豈能在隱密處藏身,使我看不見他呢?

    上帝的無法測透也強調出上帝不可傳遞的智慧屬性。這個說辭不是說我們無法知道上帝的任何心思,而是說,當祂啟示我們時,我們可以知道一些祂的意念。然而,上帝的智慧不可傳遞,意思是祂的意念無法全然理解。如同保羅在羅馬書11章33節講到的,上帝的判斷和蹤跡,何其難測!何其難尋!約伯記11章7節反問人豈能盡情測透全能者嗎? 詩篇139篇6節宣告上帝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類似的經文,例如撒母耳記上16章7節,歷代志上28章9節,詩篇139篇1到4節,以及耶利米書17章10節都顯示,上帝與受造物的差異之一就是,祂的智慧是無限,永恆而且不變的。

上帝的智慧是超越性的意念,那些意念屬於上帝,存於裡面,也是要與我們分享的。事實上,當我們就超越性來思想,那就是要我們生活的樣式,不過那實在過於我們能理解,只有借著上帝的恩典,我們才能達到那樣的生活。我們需要上帝超越性的意念,因此聖靈來住在我們裡面,讓我們不但能活出那樣的生命,有那樣的思考方式,並且能傳述給其他人,說:這就是智慧之道。

— 馬太·弗瑞德曼博士

    第三,上帝不只是在本性和智慧上是無限,永恆和不變的,祂的權能也是如此。

權能

    聖經和普遍啟示在許多方面都顯明,上帝的權能是一個可傳遞的屬性,因為能力是祂和受造物分享的。然而即使是受造的最大權能也是有限,短暫而多變的。因此聖經清楚教導,上帝的權能是不可傳遞的。

    為了能夠清楚表明上帝的權能與受造物之間的對比,系統神學通常是通過上帝的全能和祂的主權來表達的 。

    從一方面而言,當我們說到上帝的全能時,意味著上帝是無所不能的。例如,約伯記42章2節,約伯喊著:你萬事都能作!詩篇115篇3節說道:上帝隨自己的意旨行事。耶利米書32章17節稱頌上帝說:在你沒有難成的事。還有馬太福音19章26節耶穌對祂的門徒保證:在上帝凡事都能。

    我們還必須加上一個重要的特質:上帝的權能總是與祂其他屬性相符。祂不會作一些與祂的其他屬性相違的事情。例如,聖經清楚表明一些上帝不能作的事情,我們知道上帝不能撒謊,犯罪,改變,或是否認自己。一些經文,例如民數記23章19節,撒母耳記上15章29節,提摩太后書2章13節,希伯來書6章18節,還有雅各書1章13和17節都講到這個真理。如果我們記住這個限定的話,我們可以確信,上帝實在是無所不能,因為祂的權能是無限,永恆而且不改變的。

聖經的一些經文似乎顯示有些事情是上帝不能作的,那並不是真的講到上帝無所不能的真切意思。上帝只作那些符合的本性的事情,而撒謊是與的本性全然不符的,因此有些事情上帝不能作,但那正是全然行在的本性裡。

— 克裡特·哈克斯牧師

    另一方面,系統神學家就上帝的主權談到上帝的權能是無限、永恆、不改變的。簡單來說,上帝的主權就是祂是全然掌管受造萬物。

    不同宗派的教會對於上帝如何施行主權,掌管受造萬物,有不同看法。我們會在之後的課程裡探討這些議題。目前,我們只簡單提到,聖經教導上帝以無限永恆而不變的權能掌管萬物。歷代志下20章6節 約沙法王如此宣告:在你手中有大能大力,無人能抵擋你。 或是約伯記42章2節,約伯說的:你的旨意不能攔阻。  在但以理書4章35節,尼布甲尼撒王也承認上帝是“在天上的萬軍和世上的居民中,祂都憑自己的意旨行事。”  而按著以弗所書1章11節,上帝的主權如此廣博,祂是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祂旨意所預定的。 還有羅馬書8章28節向我們保證,即使在大試煉中,上帝的主權依然施行,因為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 這許多的經文都清楚表明上帝的主權是無限,永恆、不改變的。

    除了提到上帝的本性、智慧、權能,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也指出上帝的聖潔也是無限,永恆、不改變的。

聖潔

    就許多方面而言,聖潔是上帝可傳遞的一個屬性,因為在某些層面上,這是與受造物分享的特質。聖經經常講到一些地方,物品,靈或是人物是聖潔的。通常翻譯成聖潔、神聖、或是成聖的聖經形容詞是希伯來文的qudosh 或是希臘文的hagios,僅意味著隔開或是分開設置。不過普遍啟示和聖經都清楚表明,受造物的聖潔是有限,短暫和會變化的,但是上帝的聖潔卻是無限,恒久且不改變的。

    系統神學家對於上帝聖潔不可傳遞的特質,最常提到的就是上帝道德的聖潔。他們也強調上帝所謂的崇高的聖潔。

    一方面,上帝道德的聖潔指的是祂與所有的邪惡分隔。詩篇92篇15節說道:在祂毫無不義。還有哈巴谷書1章12和13節如此宣告:我的聖者啊!……你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 上帝道德的聖潔是聖經信仰的根基,以致雅各懷著信心在雅各書1章13節寫著:上帝不能被惡試探,祂也不試探人。

    另一方面,聖經也談到所謂的上帝崇高的聖潔。這個詞語顯示上帝與所有的受造物分隔,包括那些道德純潔的受造物。

上帝道德的聖潔,和本體的聖潔,或是崇高的聖潔,之間的差別,可以回溯到聖潔的古老含義,或是基本意思,就是“分開設置”。上帝與兩樣事物區隔,一個是與罪人是隔開的,是純淨的,未曾犯罪,是全然公義,因此與罪人全然分別,是道德上的完全,純淨,聖潔。另一個關乎上帝的聖潔,是高於我們,與我們有別,有全然不同的性情和本體,是崇高聖潔的。的道路和意念都是高於我們,因此,上帝是聖潔的,在本性和公義上是區別隔開的。

— 但·韓得利牧師

    以賽亞書6章3節非常鮮明的描繪出上帝崇高的聖潔,撒拉弗喊著:

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以賽亞書63節)

    在這段經文裡,撒拉弗是侍立在上帝寶座前,道德純淨的活物,以三次的聖哉,確認至高至聖的上帝是值得敬拜的。類似的經文例如出埃及記15章11節,撒母耳記上2章2節,以賽亞書57章15節,還有何西阿書11章9節都顯示上帝崇高的聖潔。

    除了上帝的本性、智慧、權能、聖潔都是無限、恒久和不變的,上帝的公義也具有這些不可傳遞的特質。

公義

    就許多方面,普遍和特殊啟示都顯示公義是可傳遞的屬性,因為道德的受造物,特別是人類,可以是公正,公義的。上帝的公義,常以希伯來語系的tsaddiq,或是希臘語系的dikaiosune來表達。我們通常將這些字翻譯成公義或是公正。但人類的公義和公正都是有限度的,短暫而變化的;然而上帝的公義或公正卻是無限,恒久而不變的。

    在聖經裡,上帝的公義屬性,最常和祂在天上寶座的審判相聯。彼得前書1章17節講的,我們有一位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根據羅馬書2章5和6節,在公義審判的日子……上帝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因為上帝的審判總是正確的,所以在羅馬書9章14節,保羅問道:難道上帝有什麼不公平嗎? 然後他堅定的回答:斷乎沒有! 而在申命記32章4節,摩西也宣告:祂所行的無不公平…… 又公義,又正直。  難怪在約翰福音17章25節,耶穌稱呼祂的天父是公義的父。

    系統神學家談到上帝的公義,著重於兩個重點:上帝公正的獎賞和祂公正的懲罰。

    一方面,上帝的本性是施行公正獎賞給義人,如同詩篇58篇11節講的:義人誠然有善報,因為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斷的上帝! 而保羅講到公義是賦予所有在基督裡被稱義的人,提摩太后書4章8節,他這麼說道:“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要賜給我的;……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雖然有時義人好像沒有得到報償,但是我們可以確信上帝公義的獎賞,因為上帝的公義是無限,恒久,而且不改變的。

    另一方面,上帝的本性是施行公正懲罰給惡人。帖撒羅尼迦後書1章6到8節,保羅堅持上帝既是公義的……要報應那不認識上帝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 還有使徒行傳17章31節保羅呼籲人悔改,因為“上帝已經定了日子要借著祂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 事實上,上帝對罪公義的審判是聖經信仰的柱石。羅馬書3章26節,保羅解釋道,上帝是公義的,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因為對那些相信的人,基督的贖罪已經滿足公義的要求。這些經文都讓人明白上帝的無限,恒久和不變也顯於祂公義的審判上。

    順著上帝的本性、智慧、權能、聖潔、和公義,小要理問答也談到上帝的良善。

良善

    就許多方面而言,良善是一個可傳遞的屬性,因為聖經經常提到創造是美善的。在創世記1章31節,上帝看著祂所創造的,說一切甚好。保羅在提摩太前書4章4節也認同這點。一般而言,希伯來文的tov和希臘文的agathos 都表示贊同某個人或是事物,因此受造有許多層面是可以被描述為美善的。當然,受造的美善是有限度的,短暫而且會有變化。但是,上帝的美善卻是無限,恒久而且不改變的。

    當聖經說上帝是美善的,意思是祂是無限,恒久而不變地配得我們的贊同,讚賞。不過,說到這裡,需要補充一點,就是上帝無需符合祂自身之外的任何良善的標準,因為祂自己就是良善的標準,就如比利時信條第一條所講的,上帝是良善的,並且本是一切良善的源頭。

    在系統神學裡,上帝的良善與一些熟悉的聖經教導有密切關聯,目前我們就思考兩個主要議題:上帝直接的良善和間接的良善。

    一方面,我們說到上帝直接的良善時,想到的是上帝所顯示的良善,例如對受造物顯出慈悲,憐憫,仁愛和忍耐。例如,詩篇34篇8節講到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描述上帝的慈悲乃是祂良善的明證。出埃及記33章19節 把上帝的良善與祂的恩慈憐憫相聯。在那裡,上帝對摩西說道: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 前經過……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 詩篇25篇7節如此說:求你因你的良善,按你的慈愛紀念我。 描述上帝的慈愛是發自祂的良善。

    其他的經文,例如詩篇23篇6節;73章1節;145章9、15和16節,還有馬可福音10章18節也都以不同方式描述上帝的良善;但最直接表現上帝無窮盡,恒久而不改變的良善,乃是祂對基督以及所有在基督裡的人恒久的愛。以弗所書1章5到6節,保羅如此寫著:

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借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份,使祂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以弗所書156節)

    這節經文的上下文所顯示的,我們是因愛而得兒子的名份,這愛是上帝在創立世界之前就賜給我們。上帝賜給祂子民的恒久的愛,是在基督,在祂的愛子裡。上帝愛那些在基督裡的人,那樣的愛,是根植于聖父對聖子無限恒久而不改變的愛。

聖經多處談到上帝愛我們,以許多不同方式表現對我們的愛;而聖經也明確顯示上帝對我們至極的愛,是為我們差遣的獨生子來到世間。約翰福音3:16這麼“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的獨生子賜給他們。”上帝的愛,至極的表現在賜下的兒子到世上來救贖世人。但還不只如此,因為上帝的愛也表現於賜下的兒子為我們所作的,的兒子來,要為我們的罪成為贖罪祭。事實上,不是我們愛上帝,而是上帝愛我們,差遣的獨生子,為我們的罪成為挽回祭。這是何等激勵我們!事實上,羅馬書8章保羅提到這點,用這些話語鼓勵我們,他道:“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上帝以賜下的獨生子,這個至極無上的方式,向我們顯示對我們的愛,因此我們可以相信,也確信真的愛我們。

— 布然敦·考威博士

    另一方面,聖經談到上帝無限,恒久而不改變的良善屬性時,也著重於上帝間接的良善。在此,我們要記住,上帝會借著一些暫時考驗受造物的艱難和試煉,帶出良善。相信上帝良善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在受造界有邪惡的存在。但是聖經作者堅持認為,上帝完全的良善會使得惡導致善。例如雅各書1章17節告訴我們,艱難的試煉是為我們的好處,因為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羅馬書8章28節,保羅也對羅馬的基督徒如此保證: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

    談過與上帝的本性、智慧、權能、公義、良善有關的聖經視角,現在要來看上帝的誠實,這是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提到的最後一個可傳遞的屬性。

誠實

    聖經和普遍啟示在許多方面都清楚表明,誠實是可傳遞的屬性。上帝創造的理性和道德活物都能夠真摯,誠實,可靠和忠信。上帝的誠實,這個概念來自希伯來語系,與動詞關聯的aman,通常被翻譯成確切,證實或是真實;或是來自chesed,通常翻譯成忠信,或是慈愛。這個概念也來自新約希臘文的aletheiapistis,這些聖經詞語表示出真實、誠實、可靠和忠信。上帝的受造物考驗表顯這些特質,卻只是有限,短暫而變化的;然而上帝的誠實是無限,恒久而且不改變的。羅馬書3章4節,保羅如此反思上帝的誠實,這個無與倫比的特質:

上帝是真實的,人都是虛謊的。(羅馬書34節)

    整體而言,系統神學家以兩個主要方式強調上帝的這個屬性。上帝是真理的可信源頭,還有祂是忠於祂的應許。

    一方面,上帝被高舉為真理的可信源頭。詩篇119篇43節,詩人說聖經是上帝真理的話,而同一章142節,他確切的宣告你的律法盡都真實。詩篇25篇5節說,祈求上帝要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 約翰福音8章32節,耶穌對祂的門徒解釋,如果他們持守祂的教導,他們就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他們得以自由。 約翰福音16章13節,基督應許祂的門徒說 真理的聖靈……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 還有在約翰福音17章17節,耶穌向父上帝禱告: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 在這些經文裡,聖經清楚顯示,當上帝顯露真理,那是全然可信的,因為祂的本性就是真實可信的。

    另一方面,上帝也是無限,恒久而不改變的忠實于,或是信守祂的應許。上帝必然會達成祂所有的應許。當然在此我們要小心,聖經裡有許多地方,看起來好像是上帝給予的應許,其實是隱含條件的施予或是警告;如果這些條件沒有得到滿足,上帝的施予或是威脅就不會落實。但是,就如保羅在提多書1章2節寫的:無謊言的上帝,如果上帝應許了,就一定會履行。民數記23章19節,詩篇33篇4節,希伯來書6章18節,還有許多經文都提到上帝信實的履行祂所有的應許。因此我們不會驚訝,在啟示錄3章14節,以這樣的話語描述尊榮的基督是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上帝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

    對於上帝論的這個部份,我們只能探討豐富上帝屬性中的一些要點,但是我們學習上帝不可傳遞屬性時,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讓我們看到需要注意的聖經視角的幅度。我們看到聖經顯示上帝的無限,恒久和不改變,不是只存於幾個方面,而是每個方面,上帝本質的每個層面都無與倫比。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上帝的每個屬性都是不可傳遞的屬性。

結論

    在這一課裡,我們以兩個主要方式探討了上帝何等獨特,如何有別於祂的受造物。首先,我們探討要如何鑒別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從聖經基礎來辨識祂的屬性,以及福音派在這個領域的不同神學派別,還有鑒別這些屬性的聖經視角。我們也探討了對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和其他屬性的整合,就是從聖經基礎,福音派裡的神學派別,和聖經視角,等幾個步驟來探求這些整合過程。

    很多時候,跟隨基督的門徒沒有意識到,仔細思考上帝一些不可傳遞屬性是何等重要。然而,在基督教信仰裡,我們相信上帝有別於祂的受造物,其重要性影響到所有的教義,實踐和心態。基督教教義的許多支柱乃是建立在對上帝不可傳遞屬性有著正確理解的基礎之上,我們每天的生活也受這些真理的引導,而我們的態度,例如謙卑,信心,喜樂和對上帝的敬拜,都深受我們對於上帝論這個層面的信念所影響。掌握和明白聖經對於上帝不可傳遞屬性的教導,定能有效地裝備我們在基督裡每個領域的忠誠事奉。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rtv-download-icon_工作區域-1.png

全系列下載

更多資訊請上:
IIIM(第三千禧年)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