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M第三千禧年-我們相信上帝 - (01:07:33) - 第三集 上帝與我們何等相似

22 views

影片下載

  1. 介紹   1
  2. 聖經基礎    1
    1. 基本策略                                                      2
      1. 否定之道                                                            3
      1. 因果之道                                                            3
      1. 卓越之道                                                            5
    1. 人性觀                                                          5
  3. 神學立場    8
    1. 處理過程                                                          8
      1. 專業術語                                                           8
      1. 神學命題                                                      9
    1. 歷史文獻                                                         11
      1. 奧格斯堡信條                                                        11
      1. 比利時信條                                                         11
      1.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                                            12
    1. 結構組合                                                          13
    1. 隱含意義                                                          14
      1. 關乎上帝的期盼                                                    14
      1. 要效法上帝                                                         16
  4. 結論    17

介紹

    有個故事講到一個備受敬重的數學老師與學者,他寫的書和演講非一般人能理解,即使他最高班的學生也常覺鞭長莫及。但是有一天,人們對這位世界知名學者的觀感改變了。有些國際學生和這位教授及他的家人一起歡度耶誕節,他們看到教授的另一面,是他們未曾想像過的。在賓客和孫子孫女的圍繞下,這位博學的教授坐在地上,開心的玩著給四、五歲孩子設計的遊戲。次日,學生們如此傳報:“真不敢相信像他那樣的人,居然也跟我們這麼類似。”

    就許多方面而言,聖經關乎上帝的教導也是十分類似。聖經清楚地揭示上帝超越祂一切的創造物,祂是全然獨特的那一位。但是,聖經也顯示上帝與受造物有許多相似之處。雖然,這實在是難以令人理解,不過聖經確實教導我們說,上帝也和我們相似。

    這是我們相信上帝這個系列的第三課,我們定的題目是上帝與我們何等相似。在這一課裡,我們要探討神學家通常所說的上帝可傳遞的屬性,就是上帝和祂的創造物相似之處。在這系列前面幾課,我們定義上帝的屬性是:

上帝本質的特性透過一些歷史上的顯現而表露出來。

    你應該記得福音派神學家通常將上帝的屬性分為兩類,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是祂那些與受造物截然不同的特質;而上帝可傳遞的屬性就是上帝那些與受造物相似的屬性。在這一課,我們要轉向上帝屬性的後一類,探討上帝可傳遞的屬性。

    我們對於“上帝與我們何等相似”的討論要分為兩個主要部份。首先,我們要探討上帝論這個層面的聖經基礎;第二,我們要探討福音派神學家對於上帝可傳遞的屬性的神學立場。讓我們先來看這些議題的聖經基礎。

  •  
  •  

聖經基礎

  •  

    因為我們人類的有限,在探討聖經關乎上帝的教導時,我們面臨許多的奧秘。因此,在探討上帝可傳遞的屬性時,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從這個系列的前一課已經學到,上帝是截然有別于祂的創造物,不只是在祂的一些屬性上,而是全部的。不過與此同時,每個熟悉聖經的人也知道,聖經常描述上帝和祂的創造,好像他們非常相似。一些詞語,例如“聖潔”,“公平”,“公義”,“良善”,“忠實”,“慈愛”,和“權能”等,都可以用在上帝自己和祂創造物的不同層面上。因此,雖然我們很可能難以理解這兩個角度是怎樣彼此融合的,但是聖經信仰要我們確信,上帝既是獨特、有別于祂的創造,也仍舊與祂的創造相似。

    對於上帝可傳遞屬性的聖經基礎,我們可以用幾個方式來總結,不過目前我們只著重兩個方向。第一,我們要留意聖經作者們在處理這些議題時,所遵循的三個基本策略。第二,我們要思索聖經的人性觀,這是在探討上帝與受造物的相似性時,攸關重要的。讓我們先來看聖經作者們在教導會眾認識上帝時,所用的三個基本策略。

基本策略

    在前一課,我們提到中世紀的經院派神學家非常著重自然神學。他們借著觀察自然,而非留意聖經,來認知上帝。他們也設立三個正規的方式,從自然界辨識關乎上帝的真理。那就是否定之道,或拉丁語 “via negationis” (VEE-ah nay-GAH-tee-oh-nis); 因果之道,或拉丁語 “via causalitatis” (VEE-ah KOW-sah-lee-TAH-tis),和卓越之道,或拉丁語“via eminentiae” (VEE-ah em-in-EN-tee-eye)

    幾個世紀以來,更正教的神學家都同意,我們可以用這些方式,從自然界認識許多關乎上帝的事。但是更正教信徒也強調,我們需要聖經的特殊啟示的指引。聖經就像眼鏡,讓人對上帝在普遍啟示裡的自我彰顯看得更為清晰。就如約翰・加爾文在他的基督教要義,卷一,六章,一段所寫的:

正如目力衰弱的人…… 有了眼鏡可以看得清晰;同樣,聖經能聚焦,清除我們心裡對上帝混亂觀念的模糊,使我們清楚認識真神。

自然神學就是我們從自然界學習,這是最明顯簡單的定義。特殊示就是上帝沒有透過自然,我們這些人,或是我們周遭的環境,而是借著聖靈的運作,在聖經,並且至終是在基督裡,自己。而聖經似乎告訴我們,上帝無形的特質如何在我們周遭受造界清楚顯明出來,就如羅馬書1章,或是詩篇8篇描述的那樣。對於有眼可看的,這是清楚的事實。問題在於我們是盲目的,看不到這些;因此上帝必須以一個特別的方式,至終是以十字架上的基督,來自己,就是的話語,新約和舊約,所見證的。

— 喬什·穆迪博士

  •  

普遍示是常常存在的,你看到天的存在就是普遍示,你看到道德律就是普遍示,你看到人有良心工作這就是普遍示……。所以普遍示到最後就是給人知道神是存在的,神是大能的,神是永恆的,但這個永恆存在大能的神是聖潔的、是公義的、是良善的、是慈愛的、是憐憫的就一定要透過特殊示才能明白,所以明白特殊示就是找到了一個萬能鑰匙,有了這個鑰匙再開普遍示,那就什麼都看見了什麼都清楚了。

— 唐崇榮博士

  •  

    要揭開這一切,我們要來思考這三個基本策略如何出現於聖經裡。首先,我們要稍微探討否定之道,然後更仔細的看因果之道,第三,我們要注意卓越之道的重要性。讓我們先來看否定之道。

否定之道

    簡單來說,否定之道是將上帝與受造物對比,以此匯出關乎祂的真理。聖經的作者們屢次讓人注意到上帝與祂的創造之間的對比,不只是與罪惡的對比,也對比上帝給予受造物的那些美好特質。他們經常指出上帝的超越,無與倫比,以此來尊崇上帝。為此,這個方式主要是讓我們留心到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但在如此對比時,也讓我們注意到上帝可傳遞的屬性。至終,我們必須先瞭解上帝何等獨特,全然與我們有別,然後我們才會認識上帝與我們相似之處。雖然本課是著重於上帝可傳遞的屬性,但是聖經裡的否定之道還是屢次提醒我們一個極大的奧秘,就是無論如何,上帝的屬性實際上都是不能傳遞的。

    因果之道這第二個策略 ,和否定之道不同,主要是指引我們認識上帝可傳遞的屬性。

因果之道

    聖經裡,因果之道借著比較上帝與祂創造的那些美好事物,讓我們認識上帝也和我們相似。從日常生活,我們知道,一幅畫會顯示藝術家的技巧,感情和思維。一個樂章顯示出作曲家的才能和想像。於是借著研究他們的作品,我們得以認識這些畫家和作曲家的生命點滴。就許多方面,聖經的作者們也同樣透過觀察上帝的創造,而匯出對上帝的認識。知道上帝是“原動力”,或是創造主,他們借著留意祂所給予受造物的那些美好特質,而推論關乎上帝的真理。

    聖經將因果之道用於兩個主要方面,一個是直接比較上帝與祂的創造。例如詩篇94篇9節,就是使用這個策略:

造耳的,難道自己不聽見嗎?造眼睛的,難道自己不看見嗎?(詩篇949節)

    在這裡,我們看到,因為上帝是“造耳朵”和“造眼睛”的,所以我們能確信上帝也必然有能力“聽見”和“看見”。

    會創造美麗大地的,是怎麼樣的上帝?除非祂也是美善的。什麼樣的上帝會創造次序?除非祂也是秩序井然的上帝!什麼樣的上帝會賞賜生命,除非祂就是永活的上帝。因此借著觀察留意上帝創造的諸多美好事物,我們就能無窮盡的認識關乎上帝的許多真理。

    除了直接比較,聖經作者們也使用因果之道,來借喻比較上帝和祂的創造。有時這些比較涉及無生物,例如以賽亞書10章17節,這麼寫著:

以色列的光必如火;的聖者必如火焰。在一日之間,將亞述王的荊棘和蒺藜焚燒淨盡。(以賽亞書1017節)

    這節經文上下文顯示,上帝要毀滅亞述帝國。要闡明這事如何發生,以賽亞將上帝比喻為“火”和“火焰”,要來“焚燒淨盡”。事實上,以賽亞是將火焰焚燒的力量類比上帝摧毀的權能。

    同樣的描述也顯示於其他關乎上帝的隱喻,例如詩篇18篇2節,詩人如此描述:

耶和華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臺。(詩篇182節)

    在此,我們看到詩人將上帝與祂的一些創造物相比,例如“岩石”,“山寨”,“盾牌”,“拯救的角”,還有“高臺”。他是要表明上帝如何保護他,拯救他脫離敵人。

    聖經也將上帝和動物作比較。例如申命記32章10和11節,摩西說道:

耶和華……看顧雅各,保護他……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展……(申命記3210-11節)

還有詩篇91篇4節,這麼說道:

上帝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的翅膀底下。(詩篇914節)

    這許多經文顯示,聖經以無數描述指出上帝和祂的創造之間的相似,這個顯著的聖經觀點確立一個基礎,我們借此得以探索上帝與祂的創造的許多類似之處。

如果我們要瞭解上帝和的屬性,借較是基本的方式。我們無法理解上帝,因為不是巨型的人而已,是上帝。因此,當上帝俯就我們,向我們自己,不是用我們無法明白和理解的方式。當上帝自己,的恩慈和憐憫是以我們能理解的關聯事物表現出來。因此,這些比的言語,範例,類比,隱,直等等,都是讓我們可以拼湊整合起來去認識上帝。

— 沃迪·鮑查姆博士

    除了否定之道和因果之道這兩個基本策略,聖經也確認中世紀學者所用的第三個策略卓越之道。

卓越之道

    卓越之道意思是“優越”或是“偉大”。這個方式借著比較上帝和祂的創造,也讓我們認識上帝可傳遞的屬性;但是這個方式所根據的聖經觀點是,即使上帝和祂的創造相似,祂總是超越所有受造物,比他們都要偉大。提摩太前書6章15和16節,保羅如此說道:

那可稱頌的、獨一的全能者,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必把基督的顯現表明出來。只有他永遠不死,住在不能接近的光裡,沒有人見過他,人也不能看見他。願尊榮和永遠的權能都歸給他。(提摩太前書615-16節)

    保羅講到上帝是“全能者”,是“王”,是“主”,以此證實上帝在許多方面類似人類的統治者或君王,但是留意,保羅也強調上帝是如何超越所有的統治者,祂乃是“獨一的全能者”,“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只有上帝是永遠不死的,也唯獨祂住在不能接近的光裡。

    我們從整本聖經發現,上帝賦予祂的創造物能力,複雜結構,廣闊,良善和奇妙等特質,這許多方面顯示出上帝和祂的創造之間的相似性;但是,與此同時, 聖經也屢次清楚表明,上帝的權能,複雜,廣闊,良善和奇妙是更加偉大,超越一切存在的受造物。就此意義來說,聖經裡的卓越之道提醒我們,即使祂與我們相似,上帝還是遠超越我們。

    我們看到聖經作者們遵循這三個傳統策略來認識關乎上帝的真理,就是否定之道,因果之道,和卓越之道。綜合起來,當系統神學在探索上帝與受造的相似性時,這些基本策略確立了堅固的聖經基礎。

    我們已經討論了這三個基本策略所確立的聖經基礎,幫助我們探討上帝可傳遞的屬性。現在要來看聖經裡重要的人性觀,也顯示上帝與祂的創造何等相似。

  •  

人性觀

  •  

    聖經證實受造物在許多方面與上帝相似,透過仔細觀察受造物,我們得以認知許多關乎上帝的真理。但是聖經也教導,特別借著反思人類的表現,我們更能認識上帝。上帝賦予人類一些類似祂的尊貴和榮耀,是遠遠超乎其他任何受造物的。在我們探討上帝可傳遞的屬性時,人類與上帝的相似性確立了牢固的聖經基礎。

    現代科學讓我們更瞭解宇宙的浩大寬廣,也因此就會低估了人類的重要性,覺得自己不過是星球上一個小點,而我們的星球不過是太陽系的一個藍色光點,太陽系則是銀河星系的微小部份,而還有其他無數廣大如銀河星系的遍佈在浩瀚的宇宙中。為此,當我們學習認識上帝時,就會覺得人類似乎太微不足道了。但即使微小如此,聖經卻教導說,實際上,人類是上帝創造裡的冠冕。詩篇8篇3到5節如此描述:

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詩篇83-5節)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比起諸天萬象,人類雖然渺小,微不足道,儘管表面如此,但上帝卻是造我們“比天使微小一點”,還以榮耀尊貴為我們的“冠冕”。

    希伯來書的作者在希伯來書2章5到9節如此闡明,人類比天使微小只是短暫的情況。當基督榮耀返回時,所有跟從祂的人都要高升,超乎最偉大的靈界中的被造活物。創世記1章26節,聖經首次證明人類特別的地位,因為上帝如此說道:

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世記126節)

    我們由此看到,人類是照著上帝形象和樣式被造,與其他受造物截然有別。

    聖經對於人性觀的教導範圍遠超乎這一課能涵蓋的,但是就我們這裡的目的,我們只簡單的說,聖經證實,比起其他受造物,在“形象”和“樣式”上,人更為與上帝相似。上帝創造人類,與祂相似,因此我們是祂君尊的祭司代表,為祂的榮耀而生養眾多,遍滿全地並加以管理。一開始,我們的始祖沒有任何瑕疵。後來,罪和悖逆上帝使得人類每個層面都敗壞了。但是類似創世記9章6節和雅各書3章9節的經文告訴我們,即使人類有罪又悖逆,但仍然因為上帝的形象和樣式而有尊榮;不單如此,上帝也呼籲並裝備那些蒙受基督救贖,從罪中回轉的男男女女,在祂的樣式上得以更新。以弗所書4章21到24節,這麼教導:

你們……領了的教導,就要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21-24節)

    因為人有上帝的形象和樣式,聖經在啟示上帝時,常常將祂與人類相比。我們可以舉一些經文為例,例如馬太福音7章11節提到上帝如同天父,並且將祂和一般的父親相比。以賽亞書5章1到7節,還有約翰福音15章1節,將上帝和園丁相比。民數記23章21節和提摩太前書1章17節將上帝描述為是一個君王。創世記48章15節和希伯來書13章20節將上帝比喻成一個牧羊人。而以賽亞書54章5節 則是把上帝比成一個丈夫。這份清單可以繼續寫下去。當然,上帝的卓越也提醒我們,祂乃是超越人間的父親,園丁,君王,牧者,丈夫等。但是這些眾多的比較顯示,我們可以透過對人類的理解,而認識關乎上帝的真理。

有人提問,我們可否對自己無所知悉,卻能認識上帝和的屬性?答案是這兩者都是相輔相成的。約翰・加爾文在他的基督教要義將這個重點整合,起初我們要有上帝的知識,也要有自我認知,不認識上帝,就不認識自己。我們受造是要來與相近。因此,認識也驅使我們認識自己;對自己真確的認知是與認識上帝融為一體的。

— 理查·菲力浦斯博士

    整個教會歷史裡,基督教神學家談到在許多方面,人類乃是和上帝相似;不過整體而言,他們是集中於人類的三個主要特性,我們會在這一課後半部分,花一些時間探討這些特徵,目前我們只是對這三個人性特點予以概述。

    首先,神學家強調聖經所教導的,關乎人類的心智特質。即使我們犯罪,敗壞我們的心智,在心智上,我們還是比地上其他生物優越。當然,上帝的心智一定遠超乎人類的,但我們受造的心智慧力還是讓我們與上帝相似。聖經告訴我們,就許多方面,上帝思想,策劃,和考慮,就如我們所行的。

    第二,神學家經常強調人類的意志特質,就是上帝賦予我們意志力。罪雖然是已經敗壞人的意志力,然而不像石頭或是其他無生物,上帝已經賦予我們作抉擇的能力。當然,我們知道上帝的意志一定遠超乎人類的,但是我們能運用意志力,仍然使得我們與上帝相似。

    第三,神學家強調人類的道德特質,使得我們與上帝相似。與其他有物質身體的活物不同的,我們人類的思想和選擇具有道德特質。當然,上帝的道德特質是全然完美,因此,遠超過我們的能力所及的。然而,與天使和鬼魔同樣的,就是人類在上帝面前要對他們抉擇的道德特質負完全的責任。

    在這一課後面,我們會看到,聖經對於這三個人性特質的強調,為系統神學家在探索上帝可傳遞的屬性上,提供一個方向。關乎上帝如何與祂的創造相似,聖經對於人類的心智,意志和道德的敘述,經常是正規討論的核心。

    我們已經探討了上帝與我們相似的聖經基礎,現在來看第二個主題:正規系統神學對於這個議題,發展出來的神學立場。

  •  
  •  
  •  
  •  
  •  
  •  
  •  

神學立場

  •  

    認識聖經所教導的,上帝在不同方面與祂的創造相似,是一回事;然而,正如我們就要看到的,要把握系統神學家如何按著這些聖經基礎發展神學立場,又是另一回事。傳統的基督教神學家們嘗試著要盡可能精確地來確定,上帝的屬性,就是祂的無限,永恆而不改變的屬性,究竟是怎樣可傳遞的。為此緣故,他們提出許多至關重要的問題,例如,這些屬性是什麼?它們如何顯示於受造物,特別是具有上帝的形象的人類?關乎上帝論的這個層面,要建構一致的立場,什麼是最好的方法?

    關乎上帝可傳遞的屬性,我們可用許多方式來描述這些神學立場,不過,我們只探討其中四個議題。首先,我們要總結傳統系統神學家探討這議題時所遵循的兩個處理過程。第二,我們要著重於一些歷史文獻,它們代表主流更正教對於上帝這些屬性的觀點。第三,我們要探討在傳統系統神學裡,對上帝可傳遞屬性的結構組合。第四,我們要討論這些正規立場的幾個隱含意義。讓我們先來看系統神學家遵循的處理過程。

處理過程

    在前面的課程中我們說過,系統神學家面對的巨大挑戰之一,就是聖經對於上帝屬性的教導是分散于全本的聖經。聖經從沒有給予我們一個完整權威性的清單,列出上帝所有屬性;也沒有條理分明的加以定義或是解釋。因此要達成他們的任務,系統神學家必須分辨這些好像是不同形狀顏色的碎片,把它們加以組合成為完整的圖像,就如建構整個彩色圖繪玻璃窗那樣。這些“視窗”,讓我們對於上帝可傳遞的屬性有一致性的看見。為了完成這些綜合建構,系統神學家使用了一些組合方式。

    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只談到系統神學家所遵循的其中兩個處理過程。首先,我們要查看他們是如何使用那些專業術語。第二,我們要思考他們如何制定神學命題。讓我們先來看他們如何使用專業術語。

專業術語

    聖經用許多的詞語來描述上帝的屬性。事實上,聖經作者們經常用不同的敘述表達同樣的觀念,或是在不同經文裡以同樣詞彙表明不同的概念。

    對於上帝的屬性,為了建立可靠的綜合性聖經教導,神學家於是採用一些術語。換句話說,他們選擇用某些詞彙,並且賦予這些詞彙特別的意思。當然,如果每個神學家以同樣方式使用同樣詞彙,對於上帝屬性的正式探討就簡單許多,然而他們並非如此。例如有的神學家講到上帝的智慧時,其範圍涵蓋了上帝的知識;但另外的神學家卻認為“智慧”和“知識”這兩個要加以區分。同樣的,有些神學家談到上帝的“良善”,涵蓋的範圍包括聖經裡關乎上帝“恩典”、“憐憫”、“慈愛”的教導;而另外的神學家則用個別的詞語來定義上帝的良善、恩典、憐憫和慈愛。

    因著諸如此類的原因,我們無需太在意系統神學家選擇使用的一些特殊詞語。福音派系統神學是要建立可靠的聖經概念的總結,而不是簡單模仿聖經的不同語彙;而聖經關乎上帝的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術語來表達。

神學家用許多不同的方式組織,辨識上帝的屬性,那些都説明我們更加認識上帝。因此,當我們談到上帝可傳遞的屬性,例如慈愛,真理,就會出現不同的清單,有的很短,有的很長。對於這些不同的分類,最簡單的思考就是,有哪些特質是人類本來應該如同上帝所具有,或是上帝會行作的?

— 沃曼·皮埃爾牧師

    除了採用不同的專業術語這個處理過程,我們也要強調系統神學家如何使用神學命題來解釋上帝如何與我們相似。

神學命題

    神學命題是系統神學每個層面的建構元件。廣義的說,一個神學命題就是用一句話盡可能的確認至少一個真實的神學主張。如此直接的處理上帝可傳遞的屬性似乎相當簡單,但是聖經卻是用許多不同文學體裁,來顯示上帝可傳遞的屬性,例如敘述,詩歌,律法,預言,書信等等;而這對於上帝的真理,這些體裁又各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要把這些聖經教導組合成有邏輯聯貫的陳述,系統神學家必須從每個聖經文體裡推論出神學命題。

    這個推論神學命題的過程,有些經文比另一些容易處理,例如,聖經有許多的宣告,已經是呈現出對上帝屬性的論點,像詩篇34篇8節,大衛的詩句告訴我們“主祂是美善的”,或者約翰一書4章8節,我們讀到“上帝就是愛”。這些聖經論點很容易就融入關乎上帝可傳遞屬性的正規神學討論裡。

    另一些經文也常呈現對上帝的直接描述,例如,先知書的以賽亞書1章4節,形容上帝是“聖者”。系統神學家不難將這樣的描述轉成簡單的論點:“上帝是聖潔的,”而律法書體裁的申命記7章9節,形容上帝是“信實的上帝”,換句話說,“上帝是信實的”。

    然而不是所有的經文都能輕易融入系統神學的論點裡,有些敘述性文體,常會讓我們從同一個故事推論出許多不同的論點。例如,創世記2章對於創造過程的敘述,就顯示出“上帝是有權能的”,“上帝是智慧的”,還有“上帝是良善的”。而創世記19章,關於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故事,顯示出“上帝是聖潔的”,“上帝是憐憫的”,還有“上帝是公義的”。對於上帝可傳遞的屬性,每個聖經敘述都能讓系統神學家推論出不同的論點。

    關於上帝可傳遞的屬性,聖經也經常倚仗一些比喻性詞語,例如隱喻,明喻和類比,特別是在詩歌文體裡。例如,詩篇89篇26節的詩句,或是以賽亞書64章8節的預言經文,講到上帝如同“父”,這個比喻顯示出許多關乎上帝的特質。然而系統神學家不想用上帝如同“父親”這個有多層面形象的描述,而比較傾向於直接的論點,例如“上帝是良善的”。

    詩篇24篇8節和出埃及記15章3節的詩句,約書亞記23章10節的敘述,描寫上帝如同是一個“戰士”,但系統神學家通常把描繪減縮到專一論點,例如上帝是有權能的。此外,根據詩篇118篇27節的詩句,和約翰一書1章5節的書信,我們知道“上帝就是光”,但是系統神學家比較傾向於把這個隱喻化成上帝是道德純正的這樣的論點。

    這些比喻性描述,顯示出上帝和祂的創造是相似的。這許多比喻性的詞語使得我們對於上帝可傳遞屬性的討論更加豐富,但是系統神學家對於這些關乎上帝的真理,比較著重於是以明確的神學命題來顯示,如此他們對於上帝可傳遞的屬性才能建構邏輯一致的教導。

神學方式之所以著重於聖經,因為聖經是神學的主要來源,也是對的權威和標準。因此,在面對經文時,我們都試著要問一個問題,關於聖經的神學問題:聖經的這些記載要教導我們什麼?當然,我們認真地讀聖經經文時,都會意識到,我們並不是在讀一本像系統神學手冊那樣的資源。聖經有一個整體性的敘述結構,當然,多半的經文在嚴格意義上是敘述文體。另外, 在聖經中我們讀到有詩篇,比和許多其他的文體。因此,我們面對的重要釋經問題就是:我們如何從理解已經賜給我們的經文,轉化成為相應的教義,它們是出於經文的教訓,能夠建構成合宜的神學命題與立場?當然,有一些經文對於上帝的描述是非常的直接,不過,聖經蘊含很多的神學理念,是需要我們根據已成文的經文加以檢視,從而得出這些綜合結論。我們必須用基本的釋經原則來正確理解經文本身所要敘述的。如果我們這麼作的話,就能認識聖經所示的上帝是誰。

— 布魯斯·包格斯博士

    思考過上帝可傳遞屬性的神學命題一些建構的處理過程,我們來看一些代表福音派如何總結上帝論這個層面的歷史文獻。

  •  

歷史文獻

  •  

    倘若我們去查閱一些重要的福音派神學家的作品,會很快就發現他們對於上帝可傳遞屬性的觀點是十分相近的。我們可以提出在教會歷史裡,基督徒用來表明上帝與我們相似時使用的任何一個項目表,但是,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只查考在這個系列裡已經數次提出過的三份歷史文獻,它們代表了認信的福音派常見的做法,用來表達他們思考上帝可傳遞屬性的正式總結。

    我們要回顧這些歷史文獻,首先是寫於1530年的奧格斯堡信條,然後是1561年的比利時信條,最後,我們要看寫於1647年的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讓我們先來看路德的奧格斯堡信條。

奧格斯堡信條

    你應該記得奧格斯堡信條第一條,如此總結上帝的屬性:

有一位神聖的本體,他被稱為上帝,他就是上帝;他是永恆的;沒有主體,沒有部分;具有無限的能力、智慧和良善。

    信條首先提到一些上帝被認為的不可傳遞的屬性,就是祂如何與祂的創造有別;但是信條也提到上帝的能力,智慧和良善,這三個通常被公認是可傳遞的屬性,也是上帝與祂的創造,特別是人類,相似之處。

    上帝賦予受造物祂所具有的每個可傳遞的屬性,不過是在較小的程度。一些經文,例如詩篇68篇34和35節講到上帝具有能力,祂也將能力給予受造物,不過是較少的能力。但以理書2章20和21節顯示上帝擁有智慧,祂也把相當程度的智慧給人類。詩篇119篇68節和彼得後書1章3到5節顯示不只上帝是良善的,祂也讓受造物領受良善。根據聖經的教導,我們可以確切的說,上帝的能力,智慧和良善都是可傳遞的屬性。

    我們記住奧格斯堡信條列出的上帝可傳遞的屬性,現在來探討第二個歷史文獻,就是比利時信條,看它如何陳述上帝的屬性。

比利時信條

    比利時信條的第一條這麼寫著:

只有一位單純的靈體,我們稱之為上帝……是永遠存在、無法測透、眼不可見 、永不改變 、無限、全能、全智、公義、良善與眾善之源。

    這個比利時信條的條款,以十個詞語總結上帝的屬性,前六個通常和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相聯,剩下的屬性——全能,全智,公義和良善通常被公認是上帝可傳遞的屬性。

    如同奧格斯堡信條,比利時信條也提到上帝是全能的,就是上帝具有能力;也提到祂是全智和良善,此外還加上一個屬性,說到上帝是公義或公正的。對於這個屬性,聖經經常講到上帝是公正或是公義的,例如詩篇7篇9節。而何西阿書12章6節以及提摩太后書3章16節則教導人類在受造的程度上也能夠“公平”或是“公義”的。因此,除了能力,智慧和良善外,公義也的確是上帝可傳遞的屬性。

    接著我們來看第三個歷史文獻,如同奧格斯堡信條和比利時信條,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也列出上帝可傳遞的屬性。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

    小要理問答的第四問題。“上帝是誰?”,要理的回答如下:

上帝是靈:的本性,智慧,權能,聖潔,公義,良善,誠實,都是無限無量,無始無終,永無改變的。

    有七個上帝屬性是可傳遞的,就是祂的本性,智慧,權能,聖潔,公義,良善,和誠實。

    如同奧格斯堡信條和比利時信條,小要理問答提到智慧,能力,和良善,也如同比利時信條,包含了公義。但是小要理問答還加了本性,或是上帝的存在,上帝的聖潔和上帝的誠實或是信實。創世記1章1節和約翰福音1章3節清楚顯示受造物的本性或存在是次一級的、因著上帝而來的。不過,我們存在的樣式還是與上帝相似。根據以弗所書4章24節,上帝的聖潔也顯示於受造物的一些層面,包括人類。而根據一些經文,例如詩篇25篇5節,誠實或是信實,不單只是上帝的屬性,也是賦予人類。

上帝可與我們傳遞一些的屬性,例如慈愛,憐憫,聖潔,公義等,而對於這些,最簡單的描述可能就是在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裡。上帝是什麼?上帝是靈,無限無量,無始無終,永無改變的,那些是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而的本性,智慧,權能,聖潔,公義,良善,誠實,則是上帝可傳遞的屬性,我們能有份於的這些屬性,至於無限,永恆或不變,則不是我們所擁有的。當然,即使我們無法擁有,我們仍因的無限,恒久和不變的偉大而尊榮正如我們為著那些賦予我們的本性,智慧,權能,聖潔,公義,良善,誠實,而尊榮

— 桑德斯·威爾森博士

    這些清單代表更正教福音派對於這些議題的觀點,不過,這些文獻並沒有包含每個神學家認為上帝該具有的可傳遞的屬性。個別的神學家經常談到一些其他能傳遞的屬性,例如,我們之前提到的,上帝的知識也是可傳遞屬性的一個,從一些經文,像歌羅西書1章10節,我們知道上帝和人類都具有知識。上帝的憐憫 也是歸於這類的屬性,例如 路加福音6章36節,經文清楚表明上帝和人類都應該有恩慈憐憫。此外,類似申命記7章9節的經文也強調上帝的慈愛是能傳遞的屬性。

    討論過神學家遵循的一些歷史文獻的處理過程,我們現在來看上帝可傳遞屬性的神學立場的第三個層面,系統神學對這些議題的結構組合。

  •  

結構組合

  •  

    我們已經看到,不同的歷史文獻和主要的神學家們往往採用各自不同方式羅列出上帝可傳遞的屬性。遺憾的是,這些差異經常讓沒有經驗的神學生困惑,到底哪份關於上帝屬性的清單才是正確的。事實上,對於上帝可傳遞屬性的歸類,是有一個內在的結構組合。而這個內在的邏輯組合能説明我們看出不同福音派神學家們,對於這個議題其實是有著相當一致的看法。

    這一課的前面,我們看到人類有幸能夠比其他的受造物更類似上帝,為此,聖經經常以人的性情來描述上帝。就許多方面而言,當系統神學建構組織上帝可傳遞的諸般屬性時,上帝與人類相似的這個聖經焦點是非常重要的。

幾個世紀以來,系統神學家和不同的信經、信條是用不同方式來結構組合上帝可傳遞的屬性。整體而言,當你看的時候,會問道:為什麼這個放第一,這個第二,那個第三;而其主要原則就是,當人們組合上帝可傳遞屬性時,是根據他們對於人類的認知而有那樣的排列。因為我們是照著上帝的形象和樣式而造,上帝可傳遞的屬性就是和我們相似之處。我的意思是,聖經沒有給予我們上帝可傳遞屬性的清單,我們乃是從聖經推論而出,而我們是以上帝與人類的相似為思考的依據,來匯出上帝這些屬性。也因此,一個人對於人類的觀點,就影響這些屬性的建構組成。

— 理查·伯瑞特博士

    對於人類的探索,現代科學,例如生物學,考古學,心理學和社會學都提供許多不同的認知方式,這些現代的觀點有些很有用,有些則是曲解真正的人性。我們之前提到,傳統的系統神學著重於人類獨特的與上帝相似的三個主要方面:我們的心智慧力,我們的意志能力,和我們的道德能力。按著上帝形象所造的這三方面的評估,深深影響系統神學家如何結構組合上帝可傳遞的屬性。

    一般而言,上帝可傳遞的屬性可以歸入為上帝屬性的三大類,是對應於人類與上帝類似的三方面,就是上帝的心智屬性,祂的意志 屬性和道德屬性。

    我們可以看到,奧格斯堡信條第一條提到的,上帝的智慧,能力和良善就和這三大類很一致。智慧是關乎上帝的心智,表徵上帝的智慧屬性。能力關乎上帝的旨意,表徵上帝的意志屬性;而良善是關乎上帝的道德屬性。

    比利時信條列出的四個可傳遞屬性也是如此。全智是屬於上帝的心智屬性;全能是表現上帝的意志屬性;而公義與良善則是表徵上帝道德屬性。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第四個回答也是順著同樣模式。在上帝的本性,或是祂的存在,這個不尋常的項目之後,智慧表徵上帝的心智屬性,能力關乎上帝的意志屬性,而上帝的道德屬性則包含聖潔,公義,良善和誠實。

    這些看法顯示,即使這些歷史文獻不盡相同,但它們並沒有顯著不同的觀點。即使列出不同專案,它們對於上帝可傳遞的屬性,都是根據上帝和有上帝形象的人類共有的三個主要特質而列出。

    這三方面的結構也説明我們評估個別神學家列出的項目,例如把上帝的知識加在上帝的智慧之後,只是區分出上帝心智屬性的兩個層面;把主權的屬性加在比較傳統的能力屬性之後,只是區分上帝自由意志屬性的兩個層面;而加入憐憫和慈愛則是區分上帝道德屬性的不同層面。

    由此,我們可以確切的說,在思考何為上帝可傳遞的屬性時,福音派系統神學是有相當的一致性。雖然我們可以用不同方式來探討這些屬性,但很少例外的,上帝可傳遞的屬性往往是落入上帝的心智,意志和道德屬性這三個大類。

    對於上帝可傳遞屬性的不同神學立場,我們已經探討了系統神學家採用的處理過程,幾個歷史文獻和上帝論這個部份的邏輯結構組合。現在要來看第四個部份,就是這些神學立場一些實際的隱含意義。

隱含意義

    就上帝可傳遞屬性的隱含意義,我們可以用不同方式探討,簡單起見,我們只看其中兩個方向。首先,我們要談到我們關乎上帝的期盼。第二,我們要講到我們要效法上帝。讓我們先來看,在思想上帝可傳遞的屬性時,我們有哪些關乎上帝的期盼。

  •  

關乎上帝的期盼

  •  

    令人遺憾的是,許多熱心跟隨基督的門徒在學習到上帝可傳遞的屬性時,常誤解上帝在聖經時代的作為,因此對於上帝如今在他們生活中的作為會有錯誤期待。上帝的屬性是真實不變的,不能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又關上,它們是不改變的。但是這並不意味所有上帝可傳遞的屬性對於每個人在每個時刻都那麼明顯。無數的聖經例子已經顯示,上帝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祂在我們生活的所作所為也不會違背祂的性情。而與此同時,我們也無法準確預期上帝在歷史的每時刻會怎麼行動,因為祂是以許多不同方式來彰顯祂的屬性。

    對上帝有合乎聖經的期盼,我們需要記住,在這個系列已經說了數次的一個要點,我們要區分上帝的屬性和祂的歷史彰顯。

    我們看到,所有上帝的屬性,包含那些可傳遞的屬性,都是沒有限制的,不受制於時間,也不會改變。但是當上帝與有限,受時間所制,又會改變的受造物互動時,祂會在不同時間以不同方式表顯祂的屬性。有時候這些的彰顯擴展到相當長期的時間,有些只是短期此時或彼時而已。不過,普遍啟示和聖經歷史的記載清楚顯示,上帝彰顯祂屬性的方式是難以全然預期的。

    我們就上帝可傳遞屬性的三個類別來思想。上帝的心智屬性總是忠於祂的本質,祂具有全部的知識和智慧,但是有時候,上帝會在聖經歷史和我們生活中很明白的顯示祂的知識和智慧,有時祂卻不是如此。這就是為何有些聖經人物以喜樂的心感謝上帝對他們的啟示,而有些則是忍耐等候明白上帝的心意。

    同樣的,上帝的意志屬性也不會改變,祂是全權有能的,但在整個聖經歷史裡,以及我們生活中,上帝有時顯出其莫大的能力,有時卻沒有。這就是為何有些聖經人物揚聲讚美上帝偉大的作為,而其他時候,他們卻呼求上帝彰顯祂的大能,因為他們因仇敵的壓制而受苦。

    對於上帝的道德屬性也是如此。上帝總是良善,聖潔,公義,誠實,慈愛,憐憫而恩慈的。但是從聖經歷史和我們自身經歷,可以知道上帝以不同方式來彰顯這些道德屬性。有時祂的良善是顯明可見,有時則是難以測度。這就是為何有些聖經人物會為領受的祝福而感謝,而其他人則為著所承受的艱苦試煉而歎息。

    從這些不同的彰顯,就能區分上帝可傳遞的屬性和祂在歷史裡彰顯這些屬性的方式,之間的不同,這使得我們能對上帝有正確的期盼。

在受造的景況要看清楚上帝的智慧,慈愛和權能,多半時候,問題不在於上帝本身,而是我們的觀點。對我而言,詩篇73篇常是一個很好的提醒,那裡,詩人先是因著哀歎一些作惡而富足的人盡享亨通,而歎息:“我雖然努力為你而活,卻終日受到管教與傷害”,然後出現一個轉折,詩人“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直到我進了上帝的聖所,思想他們的結局。” 奥古斯丁過人類需要靈魂的醫治。罪已經扭曲我們的思維和對事情的理解,以致我們靈魂實在需要上帝的醫治,唯有上帝動工,我們才能以正確的心態接收並且解釋所見所聞。因此問題不在於上帝,而是我們的領受能力。我認為,人越加靠近上帝,就能看得更清楚,上帝這些美好的屬性是如何運作和顯明。不過,那實在不是上帝的問題,而是我們的。

— 布魯斯·菲爾茲博士

    上帝可傳遞屬性的實際隱含意義,不只影響我們關乎上帝的期盼,也指出我們 要效法上帝的重要性。

  •  

效法上帝

  •  

    聖經沒有呼召人來效法或模仿那些上帝不可傳遞的屬性,沒有勸告我們要成為無限,恒久而永不改變。相反的,因為上帝在這些方面與我們有著天壤之別,聖經就呼召我們要謙卑自己,來敬拜和尊榮祂。然而,上帝可傳遞屬性的實際含義則顯示一個不同方向;當然,我們仍舊可以因著上帝的這些屬性而敬拜和尊榮祂,但是,聖經卻呼籲我們要效法上帝這些可傳遞的屬性。

    例如,路加福音6章36節,耶穌說道:

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加福音636節)

    這裡,耶穌告訴祂的門徒要效法上帝的慈悲,祂也設下人類慈悲的標準,就是要像上帝慈悲的道德屬性。

    以弗所書4章32節,保羅也給予類似的教導:

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432節)

    在恩慈和憐憫上,效法上帝的良善,這個良善的準則是給所有跟隨基督的人。同樣的,彼得前書1章15和16節告訴我們: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為經上記著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得前書115-16節)

    舊約利未記經常提到我們蒙召要聖潔,作者解釋其意就是呼召我們要像上帝。

聖經清楚顯示上帝是聖潔的,彼得前書也呼召我們要聖潔,因為是聖潔的。我的牧師告訴我,地上唯有我們能反映出上帝的性情,就是的聖潔,當我們離棄罪惡,言行聖潔,與世俗區隔,成為聖潔,我們如此行,轉離罪,不只是上帝呼召我們如此,更是向其他人實際顯示上帝一個重要的性情,世上的人會看著我們,看到我們的聖潔,看到我們是分別出來的,也會看到上帝最重要的特質。所以我認為,聖經教導,我們要聖潔,因為是聖潔的,我們如此行,不只是討上帝喜悅,也是要顯示的性情。

— 馬特·卡特博士

在舊約和新約,上帝都呼召的百姓要聖潔,因為是聖潔的。因此,在每個世代,上帝的聖潔對於上帝的子民都是非常重要。聖潔至少涉及兩件事。一方面,它意味著與某些事“分隔”,在此,這就是要與罪隔離。身為上帝子民,我們蒙召,就是不要沾染罪;而積極的一面是在道德上我們要效法上帝,以受造的樣式,盡可能的像上帝那樣。不管上帝把我們安置在什麼環境,在我們人際關係裡,工作或是各樣活動中,我們就是在言行上努力效法上帝,顯示祂的性情。

— 蓋伊·沃特斯博士

    就上帝可傳遞屬性的三個主要類別,我們在心智上要效法上帝的心智;在意志和道德上,也是要仿效上帝的意志和道德性情。不過我們也要小心,我們知道,上帝與受造物互動時,祂是以不同方式彰顯祂的心智,意志和道德屬性,就許多方面而言,這對於每個要效法上帝的人,也是如此。要按著上帝的思維來思考,意味著在不同景況下有不同見解。要像上帝那樣的運作意志,在不同時間,我們也是會有不同作為。而要顯示上帝的道德特質,我們則需要在合宜的時候有合宜的生活樣式。

    為此,上帝的子民需要按著聖經裡祂所有的旨令來效法上帝。就我們每天的生活,聖經給予我們無數的指引,我們學習在不同景況中,應用所有聖經的教導,來彰顯上帝的智慧;我們學習在不同環境下,以不同方式,運用我們的意志順服上帝,來效法上帝的能力運作。還有,我們學習在不同情況下,思考聖經給予的所有道德法則,來效法上帝的良善。

    我們順服聖經的各樣教訓,並且全然相信,聖靈會在我們生命裡運作,裝備我們有朝一日能全然像基督那樣。約翰一書3章2和3節,如此寫著:

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凡向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潔淨一樣。(約翰一書32-3節)

結論

    在這一課裡,我們探討了上帝可傳遞的屬性,認識到上帝與我們何等相似,我們查考這方面的聖經基礎,就是聖經作者們如何比較上帝與祂的創造,特別是有祂的形象的人類。除此外,我們也討論了系統神學家對於這些上帝屬性,發展出來的一些正規神學立場,還有探討他們使用的處理過程,舉出的幾個歷史文獻,和如何結構組合上帝可傳遞的屬性,以及對於基督的跟隨者而言,這些神學立場的一些實際隱含意義。

    上帝在每一方面都與祂的創造有別,雖然這似乎不容易明白;不過,在這一課,我們也看到祂在許多方面也和我們相似。我們從這一課知道,上帝可傳遞的屬性不只是理論而已。當我們正確掌握了上帝論的這個部份,我們對於上帝會有更深入認識。而且也會更加清楚明白在每天的實際生活中,上帝期待我們該有的樣式。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rtv-download-icon_工作區域-1.png

全系列下載

更多資訊請上:
IIIM(第三千禧年)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