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不同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處境與眾不同,因此不論幹甚麼,都情有可原。
「如果和我老婆這樣的人生活一輩子」
「沒人像我的人生那麼苦。」
「別人的父母都不像我的父母」
「假如你是我,你也要修理他!」
真的嗎?不。不要為你所做的事找藉口。你的處境誠然十分艱難;但是你的困難並非天下無雙。自古到今,人生所有的困難其實大同小異。人性也相仿,都是罪人。上帝也沒有改變。耶穌基督昨日、今日,直到永遠是一樣。祂仍是我們人生的唯一答案。
試想,耶穌基督降生在馬槽裏,一生貧窮困頓,被人藐視,遭人妒恨,受排擠,被誣陷,被抹黑詆毀,被鞭打淩辱,被釘在十字架上。假如有人要為自己過激的言行找藉口,耶穌就有最充分的藉口。但是,他並沒有犯罪。這一位勝過罪權的主,要救你我脫離罪的權勢和我們性格上的軟弱。
今天流行「受害者心態」,一個人不管做了甚麼錯事,總之,歸根究底,錯的仍是別人。這是佛洛伊德的思想模式。
主耶穌基督卻不是這樣。祂呼召我們認罪、悔改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祂不喜我們委過他人,不喜我們文過飾非。祂要我們靠上帝的力量,活得「與蒙召的恩相稱」。就像祂,雖被陷害,卻為迫害祂的人代求赦罪。祂以祂的人生來示範上帝所喜悅的,是怎樣的人生。
前人經驗
有一次,我駕車經過科拉羅多泉的「上帝之園」,觀賞嶙峋怪石。走著走著,忽見迎面亂石擋路,石縫很狹小,無法通車。正調頭之間,看見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千萬人駛過這條窄路。你也可以。
一分半鍾之後,一千萬零一人駛過這條窄路!
又為甚麼我們不怕動手術?因為有不少成功例子。就像「千萬人駛過這條窄路」,既然大家平安穿過,我也可以。
是的,很多人已靠上帝的恩典,走過困境。你也可以。「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十13)
雖然,隨著時代變遷,你的困難看起來很複雜棘手。你看不見希望和出路。但是,千萬人已走過 —— 很多人因為信耶穌基督,走過上帝的窄路。你也可以,這是我們當有的信念。
雖然你的困難看似天下無雙,但是骨子裏仍是一樣,不過新瓶舊酒而已。耶穌所遇的困難,要比你、我的複雜千倍。他走過了。他循正路走過了,不必犯罪。
耶穌三次受試探,每次都引用聖經上的話化解魔鬼的陰謀。他寧可受苦,也不犯罪。耶穌不「跟著感覺走」,他禁食四十晝夜後,饑腸轆轆,魔鬼伺機慫恿他把石頭變餅,耶穌回答﹕「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他給我們示範,聖經能解決我們的人生困境。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能給人指示出路。
親愛的讀者,無論你現在陷於多大困難,處境多麼絕望,不要害怕!你並不孤單。主耶穌了解你。他明白你的痛苦。他是大祭司,你的困難就是他的困難。他曾經做過人,他走過人生的崎嶇路 (參希伯來書四15),他只是沒有犯罪。你倚靠他,也可以不犯罪。主耶穌要賜你力量,你能勝過誘惑。
當你被生活的擔子壓得快崩潰時,你只要靠上帝的恩,就必能站起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煩惱不堪。你須翻開聖經,讀上帝的話。上帝的話給你力量,它要指示你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困難。
何處求助?
國昌因為經濟困難,盜用公款。之後,終日提心吊膽,害怕被人揭破。他為此心神恍惚,工作頻頻出錯。妻子勸他去看心理醫生,醫生把他送進精神病院裏,接受震蕩治療。自此,家人和朋友都用另一種眼光看他。
其實,他不需要這樣。他不需要精神病院,不需要震蕩治療。他問題的根是罪。他需要認罪,需要接受上帝赦免,並且挺起胸膛做人,承擔自己的責任,清還一切債務。這樣,他便不須患得患失。很可惜,現代的心理輔導只講「醫治」,只是安撫和麻木人的良心,他們否認罪。結果,沒對癥下藥,觸及問題的痛處,當然不能解決問題。
我不是說所有失常言行都因為做了見不得光的事所致。有人生病,是受生理影響,例如腦部受傷、患腫瘤、中化學毒等等。但奇怪的是,因生理問題而引起的精神病,為數不多。大部分「精神病人」其實沒「病」,他們只是精神受困擾而已。可能他們心裏有很多煩惱,很多懼怕等。他們並不需要精神病院;他們需要耶穌基督。
值得相信
也許你想﹕「我怎知道你說的對?怎知道耶穌能幫助我?」
我建議你翻看聖經,接受耶穌作你的救主。當你信他為你降生,為你釘死在十字架上,承當你的罪,並且死後第三日復活,勝過死亡的權勢,你就知道人生並不絕望。你的情況並非不能解決。
我輔導時發覺,很多病人對自己的情況十分絕望。他們看過很多心理醫生,試過所有已知的方法,結果非但藥石罔效,病情反日趨嚴重。他們的心理矛盾極了,一方面仍看醫生 —— 仍抱著希望,但因每次都失望而歸,久而久之,便陷入越深的失望中。最後,他們來見我時,我跟他們談到希望,他們立刻嗤之以鼻,不能信人間還有希望。
基督徒為甚麼仍有希望?「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于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十13)上帝是信實的,這就是希望的基礎。
我們常把希望建築在人的身上,結果必然絕望。假使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寄托在上帝的信實上,你必不失望。
上帝的方法和佛洛依德背道而馳。人的方法教你挖掘記憶,找出過去誰誰誰曾傷害你,他是罪魁禍首,你是受害人,所以罪不在你,那麼你就減少內疚。上帝不用這一套。他教你認罪,教你承擔責任,教你勇敢面對眼前的光景。這樣,你的問題馬上有了解決方法。
當然,你的困難沒立時煙消雲散。困難仍在,但你變了。你的態度變了。不再自憐,不再找藉口,不再委過他人,不再灰心。你抓住上帝的應許,相信他要賜福給你,相信他看顧你。你的心開始輕省了。
不說不能
有一男士向我訴苦,說他妻子為人自我中心,可為一己利益,犧牲孩子、犧牲婚姻、犧牲朋友。說罷,吐一口氣,絕望的說﹕「那你了解我為何受不了她吧!」
問題的癥結往往就在這裏。前來要求輔導的人,幾乎都千篇一律,滿腦子「不能」、「受不了」、「辦不到」……。聽起來彷佛上帝要求太高,人高攀不起。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何嘗不可說「人自己逃避責任」呢?「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于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你遭遇的,都是你能忍受的。假如你信上帝幫忙,你就不能說「我不能」了。雖然人人的困難大同小異,但是,請勿忘記,每個困難都經上帝批準,都經上帝量度剪裁,不是你受不了的。關鍵是你對上帝須絕對信靠順服。這樣,你必能過得勝生活。
也許你說﹕「我不像某人面對死亡毫無懼色。」但是,你現在又不是面對死亡。你只需要有一天的力量,面對今天。將來的事,上帝將來賜力,不必今天操心。
不要說「不能」;要說「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四13)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且讓我解釋一下,當初上帝造人,原意是叫人統治地球。後來人犯了罪,結果是倒轉過來,受制于環境 —— 地長出了荊棘蒺藜,跟人類對抗。罪非但沒叫人統治世界,反叫人受世界管轄。現在,人不再在樂園中修理看守,反汗流滿面,一生勞苦,只為餬口。
上帝的原意是叫人治理世界,所以我們應當活得有尊嚴,有能力。做妻子的不要說「不能」,你能照顧你的家。年輕人不要說「不能」,你約會時能克制自己的行為。孤獨患病的人不要說「不能」,你能驅走孤獨與絕望。無論在甚麼處境,你只要倚靠耶穌,「凡事都能作」。你能印證上帝的應許信實可靠,重點是你必須信服上帝。
被困住了
一位太太對我說,她的婚姻很痛苦,她說﹕「我被困住了!」
也許,你也有同感。你被困住了。孩子長大了,剩下二老相對。孩子在家時,你還能強忍。現在,你每天獨對同床異夢的丈夫(或妻子)。你的家好像一個封閉的盒子、一個牢房,你和這個話不投機的人被鎖在一起。你被困住了!
或者,你失去了心愛的丈夫。每天黃昏,獨自回到孤寂冰冷的公寓裏,仿如活埋在木盒中。你被困住了。又或許,你感覺壓力極大,工作壓力、生產壓力、盈利的壓力、做好丈夫的壓力、抽空陪家人的壓力……。種種壓力如密封的牆,從四方八面而來。你看不見出路。你被困住了。
親愛的讀者﹕「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上帝決不把你困在一個盒子內。他能打開盒子,能使盒子的四壁像耶利哥的城牆塌陷。他也能伸手進盒子中,把你救出來。每個盒子都有出路,每個問題都有答案,每個試煉都有結束的一天。「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困難總有結束的一天。只有地獄沒有出口。跟隨耶穌基督的人必有出路。因為,基督已沖破死門,盒子的圍牆鎖不住我們。
你若信耶穌,你可以肯定,每個難處都有出路,所有試煉都有結束的一天。無論黑夜多深,早晨都必來臨。黑暗中仍有亮光,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的光。你只須忍耐,直到看見亮光。雖然你無法打開盒子,上帝能為你打開。
你被困在盒子裏嗎?唱歌贊美上帝吧!主耶穌的門徒保羅和西拉,同被囚在腓立比的監獄中,他們在黑夜中歌唱。忽然,牢門大開 —— 那困住你的門,必在上帝的時間洞開。你必能平安出來。你需要做的是信靠並遵行上帝的話。
張逸萍譯自Christ and Your Problems, by Jay E.Adams.中文版權屬「真生命輔導傳道會」。經許可轉載。本文由余銘志摘要改寫。
【作者是「基督教輔導和教育中心」 (The Christia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創辦人,多年任教於費城及加州威斯敏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著作有 Competent to Counsel, Christian Living in the Home, Solving Marriage Problems等。】
《中信月刊》二零零六年九月號.總第533期.第45卷.第 9 期
原文連結
Used by permission © CCEF
延伸閱讀
亞當斯博士(Jay E. Adams)曾任韋敏斯德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實踐神學的教授,是二十世紀聖經輔導的先驅。聖經輔導學歷經近四十年的發展,以漸為教會界所重視。亞當斯創辦了「基督徒輔導及教育基金會」(Christian Counseling & Educational Foundation,簡稱CCEF)、美國聖經輔導協會,以及「永恆話語文字事工」(Timeless Texts),秉持「回歸聖經」的原則,引導人邁向成聖之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