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虔誠地承認自己的無知奧古斯丁REV1

讓我們虔誠地承認自己的無知(巴文克)

讓我們虔誠地承認自己的無知,而不是輕率地宣稱自己的知識。──奧古斯丁

讓我們虔誠地承認自己的無知

“巴文克著,潘秋松譯,《改革宗教理學》,第2卷(麥種,2022)

這裡涉及一個具有深遠宗教意義的問題,奧古斯丁對此作了如下表述:「我們是在談論神。如果你沒有領悟,這有什麼奇怪的呢?因為如果你領悟了,你領悟的就不是神。讓我們虔誠地承認自己的無知,而不是輕率地宣稱自己的知識。對神有一點認識是很大的福氣;然而,要領悟祂是完全不可能的。」

  • [1] 神是我們所有的愛的唯一對象,正是因為祂是那無限的、不可測透的一位。雖然聖經和教會就這樣接受了不可知論的前提,甚至比康德和斯賓塞更徹底地相信人類的局限性和神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卻這些實際得出了一個非常不同的結論。希拉流(Hilary)如是說:「學習的完美在於以這樣一種方式認識神:雖然你意識到祂不是不可知的,你卻認識祂是不可描述的。」
  • [2] 我們對神的認識是全然獨一無二的。這種知識可以說是肯定的,因為我們通過它認識到一個無限的、與所有有限受造物不同的存有。另一方面,它是否定的,因為我們不能像我們設想一個述詞與受造物的關係那樣用那個述詞來形容神。因此,它是一種類比的知識:所認識的存在,其自身是不可知的,卻能將自己啟示給祂所造之物。


這裡,確實存在著某種二律背反。確切地說,基督教神學在這裡視為值得崇敬的奧秘,但不可知論混淆了概念,認為這是不可解決的矛盾。我們完全無法領悟的是,神如何能在受造之物中啟示自己,並在某種程度上使自己為人所認識:永恆在時間中,廣袤在空間中,無限在有限中,不變在變化中,存有在成為中,一切彷彿在無有中。這奧秘是無法測透的;我們只能懷著感激的心承認它。但奧秘和自相矛盾並不是同義詞。泛神論哲學把其中一個變成了另一個,即把奧秘變成了自相矛盾。當它把絕對的東西等同於不確定的東西,並把所有的決定都稱為限制和否定時,它就犯了混淆概念的錯誤。在無限和無盡之間,在全能和所有力量的總和之間,在永恆和時間所有時刻的總和之間,等,存在著天壤之別,同樣,在那絕對者和不確定、無限制、無界限之間也存在著天壤之別。泛神論一開始就把它自己對神的概念注入這些詞語中,因此很容易指責有神論與它們不一致。說神是無限的,但祂可以、而且確實在有限的受造物中啟示祂自己,這種信念雖然承認一個不可測透的奧秘——這畢竟是創造的神蹟——卻絕不是承認一個明顯的荒謬。有限的東西不能削弱神的無限性,只要後者是建立在神的絕對存有之上。

[1] Augustine, Lectures on the Gospel of John, tract. 38, NPNF (1), VII, 217–21。
[2] Hilary of Poitiers, De trinitate, II, 7。

原文:麥種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