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神學以救贖時期分段各段落的標記分別是:創造墮落、洪水、呼召亞伯拉罕出埃及,以及基督的降生(講道與聖經神學|克羅尼)

什麼是聖經神學?(克羅尼)

講道與聖經神學:什麼是聖經神學?(克羅尼)

神話語被寫下來的形式,已為這問題提供了答案。聖經所記載的是在歷史過程中賜下的啟示。這啟示不是一次就全部賜下的,也不是以神學辭典的形式出現。這啟示是逐漸賜下的,因為啟示的過程總是伴隨著救贖的過程。

既然救贖不是按著固定一致的步調進行,而是在神的行動所決定的時期展開,那麼啟示就具有一種時期的結構,這結構會在聖經正典中被顯明並標示出來。現代的時代主義正確地認出救贖歷史可以分成幾個重要的階段;而它的錯誤在於未能理解這些連續時代之間的有機關聯,乃是神在逐漸彰顯一個恩典的計劃。

啟示在這些時期的進展有其特色與內容,而聖經神學將這特色與內容加以公式化,論述世代以來不斷擴展的視野。這樣看來,聖經神學就同時是合理與必要的。它為特定經文的解釋提供了完整的背景;經文不只必須在一卷書的背景中來理解,同時也必須在一段啟示時期的「視野」底下來理解。就純正釋經學的相互性(reciprocity)而言,聖經神學也是解經的成果,是將聖經的整體教導加以歸納總結的基本步驟。

如此一來,在聖經神學和系統(或教義)神學之間,就沒有任何對立或矛盾,雖然這兩者是有區別的。系統神學必須汲取聖經神學的成果,而聖經神學也必須明白系統神學的廣泛視角。它們的不同是在於如何發展研究的材料。系統神學完全是以主題或題目來發展這些材料,它試圖以某些「論點」(loci)來總結聖經的全部教導,例如:神論、人論、救恩論、教會論、末世論。聖經神學則是以救贖歷史來發展這些材料。聖經神學是以救贖的不同歷史時期來分段,各段落的標記分別是創造、墮落、洪水、呼召亞伯拉罕、出埃及,以及基督的降生。在這些時期裡(或進一步細分這些時期時),乃是使用一種系統化的方法。

不過,這不只是用「分期支付」的方式來論述系統神學。用最適合系統神學的相同區分方式,來將每個時期的啟示加以分類,這是一種非常武斷的做法。相反地,我們必須對每個特定時期的啟示有足夠的敏感度,注意各啟示的形式與內容有什麼特色與重點。神在族長時期顯現所賜下的啟示,以及具有紀念性之神聖祭壇,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其基本原理。詮釋的框架必須反映出這點。在處理神權政治的各種制度時,則需要另一種組織材料的方式。聖經神學必須按照各自的時期來理解它們,並且明白從雅各的天梯到摩西的帳幕之間的進展,有何神學上的意義。

無疑地,組織材料的方式是有彈性的。學者可以用主題和系統的組織方式來寫一本《舊約神學》,而不是用歷史陳述的方式來寫這本書,但這本書必須透過研究基督降生之前的啟示歷史,來追溯每個教義的發展,才算符合它的書名。

這種論述方式會使聖經神學接近系統神學的形式。但為了避免造成混亂,最好不要將聖經神學理解為「針對聖經內容所做的系統陳述」,或理解為希伯來人的宗教思想史。理解聖經神學的最佳方式是:它承認啟示具有歷史和漸進的特色,以及表明它所宣告的神的計劃具有一致性。它所關注的不完全是神學,因為這樣會使啟示過程的歷史變得比較次要。它所關注的也不全然是歷史。若有人認為聖經神學只是一部希伯來宗教史,就代表他對啟示有基本的誤解,或根本就不相信啟示。嚴格來說,它甚至不是一部關於啟示的歷史,因為它對神學的關心,超過任何對啟示過程的單純歷史研究。

聖經神學是一項獨特且成果豐碩的研究,它必須嚴肅面對聖經中的歷史進展和神學一致性。古老的「佐證經文」的方法受盡嘲諷;但認識並熱愛聖經之人對這方法的使用,完全不同於某些現代狂熱者對這方法的刻意曲解。例如,參加西敏會議的神學家都非常熟悉聖經,以及熟悉加爾文在解經方面所下的功夫,所以當他們被要求提供經文的「佐證」時,絕不會忽略經文的背景。pp18-21

點我購買《講道與聖經神學(克羅尼)》

簡要介紹:

「你講的道與法利賽人所講的有什麼差別(除了他們的原文比較強之外)?你的信息若不是以基督為中心,就有虧欠了。」

克羅尼在世時,是聖經神學式講道的權威。這種講道是從救恩歷史來詮釋經文,並叫所傳講的信息以基督為中心。

愛德蒙‧克羅尼(Edmund P. Clowney, 1917–2005)

克羅尼牧師是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改革宗神學家與牧者,被公認為「以基督為中心講道」運動的重要先驅之一。他長年致力於恢復以救贖歷史為主軸、以基督為核心的釋經與講道觀,對當代改革宗講道學、聖經神學與教會牧養產生深遠影響。

克羅尼牧師畢業於耶魯大學與威敏斯特神學院,後又在伊甸神學院取得神學博士學位。他在信正長老教會(Orthodox Presbyterian Church)任職多年,並於1966年至1984年間擔任費城威敏斯特神學院的院長。在任期間,他不僅繼承了葛理森、賀治與梅晨等先輩的神學遺產,更推動將聖經神學與講道學結合,強調每一篇講章都應當以基督的福音為焦點,顯明整本聖經的救贖脈絡。

克羅尼的著作簡潔卻具有深度,其中《教會的使命》(The Church)《講道與聖經神學》(Preaching and Biblical Theology)都是改革宗講道與教會論的重要經典。他在書中指出,真正的講道並非單純的道德教導或屬靈激勵,而是要將基督在聖經中的榮耀清楚顯明,使聽眾在講道中遇見那位拯救的主。他的學生與追隨者包括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等人,皆深受其講道神學的啟發與塑造。

克羅尼的一生顯示了牧者學者合一的典範:他既是一位嚴謹的神學教師,也是一位溫柔忠心的牧者。他所強調的講道觀提醒教會,唯有當講台常常以基督為中心,教會才真正被福音塑造,信徒的生命才能不斷被更新進入上帝國度的盼望。

若要以一句話總結克羅尼的神學精神,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呼召教會回到那位被釘十字架、如今坐在父右邊掌權的基督,並在一切講道、敬拜與服事中,使祂的榮耀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