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中的家庭:順服與作頭(羅素摩爾)

順服與作頭(羅素摩爾)

第6章 十字架上的男女

兩性既有共同的人性和尊嚴,又有男人身為男人、女人身為女人各自獨特的貢獻。

當保羅說作妻子的應當順服自己的丈夫,他不是在另創一種順服,而是在拆除其他五花八門的順服。婦女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對所有男性一概順服,其實會讓作妻子的根本無法順服自己的丈夫。任何順服的行動,一定包含對其他至少一種行動的拒絕順從。

夏娃的問題不是不順服,而是她不當的順服,把自己的未來交給蛇,聽從了撒但。馬利亞宣告自己順服神的旨意,就表示拒絕順從希律王。福音的自由代表我們要「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弗五21),同時,也表示我們「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加五1)。神從未呼召女性順服「男生」、「男朋友」、「情人」、「男人」,只因為他們是男性。相反地,作妻子的要拒絕其他方面的要求,好與自己的丈夫連合。

十字架塑造的婚姻,妻子甘心樂意地採取肯定的態度,敬重丈夫合神心意的領導地位。這不是奴性或盲從。亞比該拒絕幫忙「剛愎兇惡」的丈夫拿八犯罪、得罪大衛家,聖經描述她是對神忠心(撒上二十五14~42)。

有一位女性告訴我,她的丈夫讀以弗所書第五章給她聽,要說服她開放夫妻關係,加入第三者。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扭曲聖經,實在可笑又可悲。這位太太的責任應該是敦促丈夫悔改,他不肯的話就按照馬太福音第十八章的步驟採取行動。

同樣,聖經說到「作頭」,不是法老般的統治,而是基督般的犧牲。神賦予男人女人主權,治理周遭的受造界,但從未賦予他們主權,統治另一方。保羅筆下所寫,妻子順服丈夫,要像教會順服基督(弗五24)。要了解這話真正的意涵,我們絕不可仰賴社會生物學,或者兩性權力鬥爭的歷史,而是要了解基督究竟如何領導教會。「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耶穌說,「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但我稱你們為朋友」(約十五13、15)。

作頭不是指權力,而是指責任。男人接受作丈夫、作父親的呼召,就是要為未來家庭的屬靈方向,承擔起向神交帳的責任。這不表示母親不用承擔責任(絕對不是),正如這不表示父親就不用養育。這只表示父親要成為一個眾人所見責任歸屬的記號。正如歷史學家羅伯特·葛弗雷(W. Robert Godfrey)所說,人類在聖經所呈現的世界中,具有一種代表的功能,這對我們現今個人主義盛行的生態而會,似乎顯得十分奇怪,但它「所提倡的文化是:領袖要為所帶領的社群作代表、負責任」。

丈夫的領導不是「女人,倒茶來!」也不是「比較屬靈」一點的版本:「蒙福的老婆,請幫我倒茶,然後我們一起來禱告。」正是與此恰恰相反。當頭是要把權力地位釘十字架,以期能愛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以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使她成為聖潔,好獻給自己,作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汙、皺紋等類的缺陷,而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五25~27)。

基督怎樣用上述方式愛教會、領導教會?是透過擺上自己的生命,甚至到釘十字架的地步。丈夫的領導,在於負起特定的責任,為了謀求妻子兒女的最大利益,而刻意抹煞自己的慾望和胃口。作頭不是享受別人幫自己燒飯洗衣、滿足自己的性慾,而是不斷評估如何率先為家人擺上自己。作頭並不會在外人眼中經常顯出一副「一家之主的樣子」。許多時候,作頭看起來會很像軟弱。十字架也是如此。pp112-114

羅素•摩爾 (Russell Moore)(1971-)

美國福音派具代表性的神學家、倫理學家和牧者,現任《今日基督教雜誌》公共神學專題主任。

《華爾街日報》形容他「充滿活力、為人爽快、口才辯給、火力十足」。被美國《政治雜誌》票選為2017年度五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福音派聯盟亦稱他為「當代福音派最精明睿智的倫理學者」。

其著作包括《領養新生:基督徒家庭與教會應優先考慮領養》(Adopted for Life: The Priority of Adoption for Christian Families and Churches),以及暢銷書《向前邁進:與文化交流而不失去福音》(Onward: Engaging the Culture Without Losing the Gospel)

摩爾年輕時,是漫畫書和當代基督教音樂的死忠愛好者,有次偶然在《今日基督教雜誌》讀到楊腓力的專欄,大為驚嘆,懾服於楊腓力開闊的視角和其訴說福音的方式,自此開啟了他閱讀和關注公共社會議題的進路。摩爾向福音派發出了為弱勢群體伸張正義的呼聲,包括照顧孤兒、寡婦、老人、異鄉人、身心障礙者等。他呼籲福音派,特別是美南浸信會,將種族和解作為見證。摩爾和妻子瑪莉亞家中共有五個兒子。

點我購買《暴風雨中的家庭——十架如何醫治家庭(羅素•摩爾 》

目錄
  • 第1章:暴風雨中的家庭
    家庭必然讓人體悟,自己有如暴風雨中的船隻,對自己的危難其實無望自救自助。
  • 第2章:家庭危機的十字架
    關於家庭,聖經談了很多,但不是從溫暖的圍爐開場,而是從髑髏地出發。
  • 第3章:家庭這場屬靈爭戰
    家庭既然是福音的圖畫與宣告,摧毀一個家庭,就像汙穢一個聖所一樣的褻瀆。
  • 第4章:家庭不是第一
    耶穌實在沒有像他身處的文化那樣看重家庭。諷刺的是,正因如此,耶穌拯救了家庭。
  • 第5章:教會大家庭
    教會不等於許多家庭聚在一起,教會就是一個家庭。我們不只是「成為家庭的好朋友」,我們是成為一家人。
  • 第6章:十字架上的男女
    兩性既有共同的人性和尊嚴,又有男人身為男人、女人身為女人各自獨特的貢獻。
  • 第7章:婚姻與基督的奧祕
    當我們不再期望婚姻是要滿足自己所有的需求,而是開始視婚姻為一場屬靈的爭戰,最終是要在福音中找到滿足,就會在婚姻中找到喜樂、平安與圓滿。
  • 第8章:奪回性愛
    性方面的渴望幾乎是人皆有之的經驗,應該讓它提醒我們,包括單身者在內:我們不屬於自己,而是要將自己傾注在別人身上,服事他人。
  • 第9章:通往離婚與遠離離婚之路
    基督徒怎能大喇喇地談論社會正義、共同福祉,卻不處理今天在我們當中造成無數「孤兒寡婦」的最大禍因?
  • 第10章:孩子是祝福,不是負擔
    一個孩子能向我們展示,恩典比意志力更好,未來比過去更好,基督比自我更好。
  • 第11章:有最終目標的教養
    我們管教,最終不是要教導孩子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而是當他們失敗時投靠何處。
  • 第12章:家庭張力與創傷
    主啊,請容我為這些創傷歌唱,它們玷汙了我,也塑造了我。
  • 第13章:老年與家庭
    老年,在死亡之前到來,是為了溫柔地剝去我們緊緊抓住的東西。
  • 第14章:自由地成為家人
    如果家庭不是終極意義的來源,也不是回天乏術的傷口——如果我的人生不只是家庭,那麼我就有自由不用死命抱住家庭,或死命抵制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