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備的基督(傅格森)
救恩全部在基督裡
摘自 第二章 福音裡的恩典 p61-64
經院哲學的方法論,及其使用的問答形式和神學綱要,讓學生能在最短時間明白系統神學的架構。但這不禁令人感到,加爾文的一生心血結晶似乎成了遺珠之憾,包括他寫作的聖經註釋,以及他不斷發展與編修來作為研經輔助書籍的《基督教要義》。他那深入釋經的神學研究方式,引導他寫作一本《敬虔大綱》(summa pietatis),而非寫作一本 《神學大網》 (summa theologiae)。這使他有機會去詳細思考基督的位格與工作,以及思考「與基督聯合」的意義。事實上,他在《基督教要義》第三卷的一開頭就強調說: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只要基督不在我們裡面,而我們又與祂相離,那麼祂為拯救人類而遭受與成就的一切,對我們就仍然是無效且無益的。
他接著說,我們之所以能與基督聯合,乃是透過:
聖靈的隱密能力,我們藉此而得以享受基督及祂所賜的一切恩福。
針對此點,他後來又進一步說:
若我們接受父神提供給人的基督,或者說接受穿戴福音的基督,這就是真正地認識基督。
大約在波士頓寫下這段記錄的十年後,他受到《精華》的啟發並抓住普雷斯頓帶來的「重大觀念」,以致徹底瞭解到:我們在福音裡領受的乃是基督,而非只是祂所賜的益處;因此,我們在講道與牧會的事工裡,必須把焦點放在如何向人展現基督。
這最終促使他認同且堅守加爾文以抒情詩風格表達的觀點,加爾文借用〈使徒信經》的措詞來闡述基督:
我們看見救恩全部在基督裡,
我們必須小心,以免想從别處取得一絲拯救。
若我們尋求救恩,耶穌之名已表明救恩在祂手中。
若尋求聖靈的其他恩賜,必在祂的受膏當中尋;
若尋求力量,必在祂的掌權當中尋;
若尋求純潔,必在祂的感孕當中尋;
若尋求柔和,必在祂的誕生當中尋;
祂藉著出生而凡事與我們一樣,
以致祂可以感受我們的痛苦。
若我們尋求救贖,必在祂的受難當中尋;
若尋求宣告無罪,必在祂被定罪當中尋;
若尋求脱離咒詛,必在祂的十架當中尋;
若尋求清償罪債,必在祂的獻祭當中尋。
祂的寶血可使人潔淨,
祂下到陰間,使我們得以與神和好;
祂進入墳墓,使我們能治死肉體;
祂從死裡復活,使我們能生命更新,
並在將來得著不朽身體。
若我們渴望得著天國基業,
祂升上高天,如今確保這基業,
也使我們穩妥並得福,
一切全源自這位大君王的掌權。
凡尋求這種寶貴福份的人,
不可能從別處取得任何福份,
因為這一切福份,
唯獨在基督裡才屬於我們。*
基督徒長期以來難以釐清「行為」與「恩典」、「律法」與「福音」之間的關係。這困難不僅出現在我們的系統神學裡,也發生在我們的講道和教牧事工中,最終也出現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作者以一種引人入勝且平易近人的方式,精彩地講述歷史上的「精華爭議」,,讓我們認識「律法主義」和「反律法主義」的本質,以及如何藉著福音來脫離這兩者的捆綁和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