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M第三千禧年-我們相信耶穌 - (02:08:00) - 第一集 救主
影片下載
目錄
- 介紹 1
- 永恆 1
- 神性 2
- 清楚的聲明 2
- 舊約 3
- 上帝的屬性 3
- 三位一體 4
- 本體性 5
- 實施性 5
- 決議 6
- 神性 2
- 創造 8
- 六日創造 9
- 人類的墮落 12
- 個人後果 13
- 普世後果 17
- 人類的後果 19
- 救贖 19
- 動機 20
- 三位一體 20
- 創造 21
- 信徒 22
- 應許 23
- 工作 25
- 國度的開始 25
- 順服 26
- 復活 27
- 升天 28
- 動機 20
- 成全 29
- 耶穌的再來 29
- 一些事件 30
- 全體的復活 30
- 最後的審判 31
- 創造的更新 32
- 結果 33
- 上帝的榮耀 34
- 得贖的喜樂 36
- 總結 37
介紹
有個故事講到有個小男孩造了一艘玩具小船。他仔細的為船身上漆﹐又作了幾片小杋掛上去。一切弄妥以後﹐他讓船航行在一條小河裡。剛開始﹐船平穩的浮游在水上﹐但不久就被急流沖走了。小男孩到處找他的船﹐可是都沒找到。過了一段時日﹐他很驚訝的在一個商店的展示窗裡看到他的小船。他沖進去﹐喊著說﹕“我的船在那個櫥窗裡﹗”店員對他說道﹕“很抱歉﹗小朋友,不過你要先付錢﹐那小船才是你的。”那個男孩於是工作了幾個星期﹐存夠了錢﹐去買回他的小船。當他雙手捧著小船﹐離開商店時﹐他喃喃說道﹕“小船啊﹗現在你又是屬於我的了﹗我造了你﹐到處找你﹐然後又把你買回來。”
就許多方面而言﹐耶穌和祂子民的關係也類似這個小男孩和他的小船一樣。上帝的兒子起先創造了我們﹐但是我們流離﹐陷入罪裡﹐迷失了﹔然而祂從沒有忘記我們﹐祂來到世上尋找我們﹐要拯救失喪的人。當祂找到我們以後﹐祂付了最高的代價來買贖我們﹐就是犧牲祂的生命。
這是我們相信耶穌這個系列課程的第一課。在這個系列裡﹐我們所要探討的神學領域被人公認為是基督論﹐就是關乎基督的教義。整個課程我們要查考許多不同的真理﹐是關乎耶穌基督位格和祂工作﹐乃是幾千年以來祂的跟隨者所持守認定的。我們把這一課的題目訂為救主﹐因為我們要著重的是耶穌如何救贖罪人脫離罪﹐並且為了父上帝的榮耀﹐和我們能夠分享其中的豐富﹐而確保創造的至終恢復完全。
在耶穌是救贖主這一課裡﹐我們要分成四個階段﹐來探討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位格和祂的工作。首先﹐我們要思考在創世以前﹐祂在永恆裡的存在和計畫。第二﹐我們要考查在創造的最初階段裡﹐祂的所作所為。第三﹐我們要談到﹐從人類墮落犯罪開始﹐延伸至今的救贖漫長歲月。第四﹐我們要探討耶穌回來時﹐歷史的成全完備。讓我們先來看永恆這個階段。
永恆
基督徒想到或者談論耶穌的時候﹐焦點多半是著重於耶穌在地上的生活﹐以及他現今在天上所作的事。有時我們也會查考聖經所教導的﹐日後耶穌再來時﹐他所要作的事。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教導﹐但事實上﹐就我們所知道的耶穌基督﹐這位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其實也是我們永恆的真神。因此當我們從神學的角度來思考耶穌是誰的時候﹐如果我們從歷史裡去回溯﹐去看在整個歷史裡﹐甚至在歷史還沒有開始之前﹐耶穌對於我們的救贖所作的計畫和行動﹐那會更説明我們認識耶穌到底是誰。
宇宙被造之前﹐永恆的狀況到底如何﹐神學家們對此沒有一致的看見。有些人認為時間是創造的一部分﹐因此無法談論上帝創造之工以前時間的性質。所以在這一課裡﹐我們對永恆的界定是﹐上帝的存在先于宇宙的創造。在永恆裡﹐唯有上帝存在﹐而且他是以三位一體﹐就是以聖父﹐聖子﹐聖靈而存在著。
我們要以三個部份來探討永恆﹕首先﹐我們要查考聖經對於基督神性的教導。第二﹐我們要看他在三位一體中的角色。第三﹐我們要探索耶穌的永恆決議。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神性這個部份。
神性
聖經並非來自永恆﹐它是在時間和歷史裡寫成的﹔而且直到新約之前﹐聖經也沒有顯示耶穌是三位一體裡獨特的一位。即使是這樣﹐聖經仍是教導耶穌從永恆以來就是上帝。因此﹐新約裡關乎他神性的啟示﹐也同樣顯明于宇宙創造之前﹐而且也如此持續到永遠。我們在希伯來書13章8節﹐讀到﹕
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希伯來書13章8節)
在新約裡﹐有許多地方顯明耶穌的神性。第一﹐聖經多處清楚的聲明他是上帝。第二﹐有些新約的經文乃是引用舊約對他的描述﹐而指明他的神性。第三﹐有些經文賦予他上帝的屬性。我們會查考一些例子﹐來證明上述的每一點關乎耶穌的神性﹐讓我們先來看那些清楚的聲明。
清楚的聲明
好幾處的經文直接提到耶穌是上帝﹐清楚而明確的教導耶穌的神性。例如﹐約翰福音20章28節﹐使徒多馬稱呼耶穌是我的上帝。提多書2章13節﹐保羅稱呼耶穌是至大的上帝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彼得後書1章1節﹐彼得稱呼耶穌是我們的上帝和救主耶穌基督。還有約翰一書5章20節﹐約翰稱呼耶穌是真神,也是永生。
但是最為人所知曉﹐清楚講明耶穌神性的經文就是約翰福音1章1節﹐我們讀到這樣的敘述﹕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約翰福音1章1節)
這節經文特別的說道就是上帝﹐說到從太初以來﹐就是宇宙被創造之前﹐他就是上帝。後來在同一章的14到18節﹐約翰清楚敘述他所講的這個道就是基督。以這樣的方式﹐約翰清楚無疑的表明耶穌是上帝﹐從過去到未來﹐就各方面而言﹐他一直就是全然的上帝。
舊約聖經
其次﹐除了明確的指稱耶穌是上帝﹐新約也引用舊約多處對上帝的稱呼﹐以此來顯明耶穌的神性。
新約的作者在不同情況裡﹐認定耶穌是上帝﹐將他與舊約裡的主等同並論。在舊約裡﹐上帝向祂的子民啟示他的名字是耶和華-雅威﹐在英文聖經裡通常這個名詞被譯為是主。而在新約幾處經文裡﹐新約作者引申舊約裡清楚提到主耶和華的經文﹐他們說這些經文就是在講述耶穌。
例如馬可福音1章2和3節﹐引用瑪拉基書3章1節﹐以及以賽亞書40章3節﹐那裡提到有個先知﹐或是使者﹐將要在主之前來到。但是馬可說﹐當施洗約翰為耶穌預備道路時﹐這些預言就全應驗了。因此﹐馬可指明耶穌就是主﹐耶和華﹐就是瑪拉基和以賽亞所預言的那一位。
腓立比書2章11節﹐保羅也把耶穌和耶和華作類似的聯結﹐他在那裡提到基督徒的基本宣告就是耶穌是主。還有約翰福音1章1到3節﹐約翰認為耶穌就是上帝的道﹐上帝借著他在太初時創造萬有。這是清楚的引申自創世記1章1節﹐在那裡﹐摩西這麼寫著﹕起初﹐上帝創造天地。這個關乎耶穌參與創造的敘述﹐顯明耶穌其實就是上帝本身。
上帝的屬性
第三﹐除了以清楚的聲明和引申舊約﹐確認耶穌是上帝以外﹐新約作者們也將上帝的屬性﹐就是上帝所擁有的性情﹐歸諸於耶穌。
例如希伯來書 1章 3節﹐這麼說道﹕
兒子(他)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希伯來書 1章 3節)
在這段經文裡﹐聖子是等同於上帝﹐而且祂的光輝乃是暗示上帝兒子的神性﹐此外﹐上帝的兒子執掌上帝無限創造和承托萬有的能力。一個有限體無法具有無限的能力﹐唯有無限的上帝才可以。因此﹐聖子必然就是上帝自己。
當然﹐約翰福音1章1到2節﹐約翰也以類似的描述﹐肯定耶穌的神性。他這麼寫著﹕
太初有道,……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約翰福音1章1-2節)
約翰講到“太初”時﹐道就已經存在﹐他的意思是﹐在萬有受造之前的永恆裡﹐聖子就已經存在﹔如同創世記1章1節講到﹐在創造之先﹐上帝已經存在一樣。換句話說﹐聖子不是被造的。他與聖父一起存于永恆裡。既然只有上帝能夠具有永恆存在的屬性﹐那麼聖子必然就是上帝自己。
我們已經探討了基督具有全然的神性﹐現在要來看聖子與三位一體裡其他位的關係。
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的教義是所有基督教神學中最重要的教義之一。一方面,三位一體的教義教導我們說,上帝是遠超出我們對祂的理解能力的。它教導我們,上帝既是奧秘的又是奇妙的,因此,激發我們對祂的敬拜。同時,另一方面,這個教義使得基督教有別於其他任何的宗教。有些宗教把神視為只有一個位格,而另一些宗教卻相信存在著許多個神祗。基於聖經的三位一體的教義教導我們,在一種含義上,上帝為一,在另一種含義上,上帝為三。從歷史的眼光來看,這個獨特的基督教教義一直就是我們對基督認信的根本核心。
三位一體這個名詞並未出現於聖經裡﹐但它表明上帝有三個位格﹐卻只有一個本體或本質的聖經觀念。位格這個詞乃是指一個獨特、自我意識的個性。聖經教導說上帝的三個位格是聖父、聖子、和聖靈。本體指的是上帝的基本性情﹐或是他所包含的實質。
基督教關於三位一體教義的一貫教導是﹐獨一真神是以三個位格合一的方式永遠存在的。上帝是聖父﹐是聖子﹐也是聖靈。基督徒經過好幾個世紀對經文的探索才得到對上帝的這個認識。早期基督徒對於復活升天的基督的敬拜﹐乃是形成三位一體教義的主要推動力。聖經清楚教導耶穌是上帝﹐經文明確表明聖子具有聖父一樣的本質。那麼﹐基督徒如何在對基督的敬拜與上帝的獨一性上取得一致呢﹖關鍵就在於位格與本體之間的區別。聖經引導基督徒至終肯定聖父和聖子乃是一體﹐卻又是各有其位格。總結來說﹐獨一真神是以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合而為一的方式永遠存在。
- 科斯·詹森博士
神學家通常從兩個觀點來描述三位一體。就某方面而言﹐他們談到三位一體彼此之間的本體性關係﹔而另一方面﹐他們也說到其間的實施性關係。我們要簡單的來探討這些觀念﹐讓我們先來看三位一體的本體性關係。
本體性
本體性這個詞的意思是與本體存在的關聯。因此﹐當我們要探討三位一體裡位格彼此之間的本體關係時﹐我們要注意的是他們彼此如何的結合﹐以及他們是共同分享同一神性的這個事實。因為上帝所有的三個位格都分享同樣的神性本質。他們乃是具有相同的神性﹐例如無限性﹐永恆性﹐和不變性。
腓立比書第二章 5到 8節﹐保羅如此談到三位一體的這個部份﹕
基督耶穌……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第二章 5-8節)
這段經文講到關乎耶穌的許多事﹔但我們所要著重的是[本有上帝的形象]的這個說法。在這句經文裡﹐保羅清楚的教導﹐聖子是與聖父共同分享其神性﹐或是本體。而聖經裡其它經文也清楚指出﹐這樣的說法對聖靈而言也是真的。他們共有一個神聖本體。
就如耶穌在約翰福音10章30節﹐這麼說道﹕
我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10章30節)
不信主的人聽到耶穌這種驚人的宣告﹐知道他是宣稱自己為上帝﹐他們認為他褻瀆上帝﹐於是想要用石頭把他打死。
我們已經探討了聖經對於三位一體本體性的探討﹐現在要來看聖經對於三位一體彼此之間的實施性關係。
實施性
“實施性”這個詞﹐意思是關乎家的管理。因此當我們說到三位一體之間的運作關係時﹐我們所在意的是﹐聖父、聖子和聖靈如何就其獨特的位格彼此關聯、互動。
就如我們所說的﹐從本體性的角度來看﹐聖子是與聖父、聖靈同享一個神聖本體。但就實施運作的關係而言﹐聖子是順命于聖父的旨意﹐而他所具有權柄則是在聖靈之上。
就如耶穌在約翰福音 6章 38節所說的﹕
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約翰福音 6章 38節)
還有﹐他在約翰福音8章28到29節這麼說道﹕
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做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那差我來的是與我同在;他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裡,因為我常做他所喜悅的事。(約翰福音8章28-29節)
在三位一體的運作關係裡﹐聖子總是順從聖父的權柄和旨意。如同聖父有權柄在聖子之上﹐聖父和聖子也同有權柄在聖靈之上。
約翰福音15章 26節﹐聖子講到他對聖靈的權柄﹐他這麼說道﹕
“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他……要為我作見證。”(約翰福音15章 26節)
就如聖父有權柄﹐差遣聖子來到人間﹐聖子也有權柄差遣聖靈來。
當然﹐在三位一體裡的位格之間是沒有任何衝突的。聖父、聖子和聖靈總是合一的﹐他們有一致的心意。即使是這樣﹐在他們的實施運作關係裡﹐仍有清楚的秩序﹐聖父擁有最高的權柄﹐其次是聖子﹐最後是聖靈。
對我們而言﹐想要全然瞭解三位一體的本質﹐以及三個位格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能的。即使我們憑著信心﹐知道聖經所啟示的是真實的﹐我們仍然必須要承認﹐三位一體裡許多部份是超乎我們的理解之上的﹔即使是這樣﹐我們還是能從三位一體的同工合作﹐帶給我們實在救恩無比的安慰和激勵。聖父因著聖子的捨命贖罪赦免了我們﹐聖父和聖子差遣聖靈來到我們生命裡﹐重生和更新我們的生命﹐直到聖子再來﹐完成救贖的工作。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的神性和三位一體﹐瞭解他在永恆裡的位格和工作﹔現在要來看他永恆的決議。
決議
永恆的決議這個神學名詞﹐經常被稱為是“永恆的旨意”﹐指的是上帝對於宇宙的計畫﹐乃是在他創造之前就已定好的。使徒行傳2章23節﹐羅馬書8章28到30節﹐還有彼得前書1章2節等經文﹐都提到上帝的永恆旨意。
不同的神學傳統對於上帝旨意的性質和範圍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相信上帝的永恆計畫是包含歷史的每個細節﹐另一些則是相信上帝對於某些事有他一定的旨意﹐但其它事則否。然而我們必須一致同意﹐基督所成就的﹐乃是上帝計畫的中心﹐就是上帝所命定在他裡面的救恩﹐而且基督不會失敗。
以弗所書1章4和11節﹐這麼寫著﹕
[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我們也在他裡面得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以弗所書1章4,11節)
上帝在基督裡所作的﹐決非是個偶然﹐或是為了要修補一個看不見的問題﹐那乃是上帝永恆旨意所訂定的。那麼當我們思想有關基督的上帝永恆決議時﹐我們要分別其中兩個部份﹕預知和目的來認識。
以賽亞書46章10節﹐很顯然的提到上帝永恆議案的這兩個部份。經文這麼說道﹕
“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以賽亞書46章10節)
就他的預知﹐上帝說到從起初﹐也就是在他創立世界之前﹐他就知道要發生的事情。就祂的目的﹐他說到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讓我們稍微深入的來探討這兩個概念。
就一方面而言﹐我們對預知這個名詞的定義是﹐它指的是在創造之前﹐上帝知道歷史的軌道裡會發生的事件。聖父、聖子和聖靈都知道﹐他們的知識也延伸到未來。除了以賽亞書46章10節以外﹐我們在以賽亞書42章9節﹐45章11到13節﹐還有使徒行傳15章17和18節都看到這個概念。
另一方面﹐上帝創立宇宙的目的可以用許多方式來描述。在這一課裡﹐我們只簡略的說﹐上帝創立宇宙﹐為的是借著他在基督裡的國度﹐彰顯和增添祂的榮耀。我們看到整本聖經都表明上帝的這個旨意﹐包括詩篇145篇1到21節﹐提摩太前書1章17節﹐希伯來書1章1到13節﹐彼得前書1章20節到2章9節﹐還有啟示錄1章5到6節。
近幾世紀以來﹐有些神學家發現﹐將上帝關乎榮耀國度的永恆旨意視為救贖的聖約﹐有助於我們瞭解上帝的作為。聖經啟示我們﹐在創立世界以先﹐三一真神已有嚴肅慎重的安排﹐要確保救贖大工﹐並將之應用於墮落的受造物。在這樣的協商裡﹐聖子承諾要成為肉身﹐受死﹐為的是救贖墮落的人類﹐脫離因罪而有的後果﹔而聖父則允諾要接受聖子為贖回罪人所作的捨命犧牲。有些神學家認為在這其中﹐聖靈也承諾要將救恩施予蒙救贖的罪人。
在永恆的協議中,聖父為祂百姓的緣故計畫了救贖工作。祂也定意為聖子預備身體,一個血肉之軀供聖子披戴、來到人間、道成肉身。同時,聖子同意來到這個世間,在十字架上舍去自己完美的生命,把祂完美的生命犧牲在十架上,替上帝的子民受死。另外,作為救贖聖約的一部分,祂們要差遣聖靈,將基督成就的工作,實施在上帝子民的身上。
- 傑夫·洛曼博士
救贖聖約的這個觀念很重要﹐它清楚解釋耶穌已經作的﹐和道成肉身時繼續作的事。我們從詩篇110篇﹐以弗所書1章3到6節﹐可看到涉及救贖聖約的這些承諾﹐而在彼得前書1章20節﹐和啟示錄13章8節﹐則有這樣的暗示。
我們以約翰福音6章38到40節﹐耶穌所說的為例﹕
“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翰福音6章38-40節)
救贖是一個有關永恆旨意的問題,是在創世以前在上帝裡面就有的美意。我們無法測透這裡所有的奧秘。顯然,既然上帝是無限的,就會有一些上帝沒有啟示,我們無法知道的事情,當然,我們要理解上帝在這方面已經啟示給我們的。透過整本聖經我們認識到,在三位一體的上帝裡面形成了這個恩約,在永恆中彰顯出祂的榮耀。從而使那些受造之物能夠以祂的榮耀為樂,而這種快樂將永不止息、不斷加添。聖經表明上帝正是透過救贖來達成這個目的,把本來該受責罰的罪人拯救出來。就我們對聖經的理解而言,在創立世界之前,就是在萬有被創造以前,這個恩約就已經安排好了,就是要使聖父所揀選的子民,借著聖子來世受死和救贖這些子民,聖靈將會吸引這些子民,除去他們罪的敗壞,以至於他們能夠悔改和信靠基督得到救贖。
- 湯瑪斯·耐托思博士
三一神的永恆計畫對於所有的信徒可以說是一個絕大的安慰。在上帝創立宇宙之前﹐他設計萬物﹐以彰顯祂的榮耀﹐並且在他慈愛的掌管之下﹐使整個環境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所在。因著上帝的預知﹐無一事會讓上帝驚呀。人類墮落犯罪﹐沒有讓他震驚。我們的救贖﹐也不是上帝對於意外事件發生後﹐試圖作補救的緊急努力。相反的﹐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是照著祂的計畫。即使看起來是這麼的不可思議﹐但是設計又創造的宇宙主宰﹐他道成肉身,就是拿撒勒人耶穌﹐他是宇宙獨一的真神。他乃是按著他永恆的旨意﹐進入到受造世界裡﹐為的是要恢復整個受造大工,包括我們在內。
我們已經探討了在永恆裡的聖子﹐現在要來看創造的最初階段。
創造
為了這一課的目的﹐我們把創造的最初階段定義為﹕它始于創造的那個六日﹐而結束於人類的墮落犯罪、和被逐出伊甸園。整本聖經經常提到這些事件﹐但是最主要的記載是在創世記1到3章。
我們要以兩個主題﹐來探討聖子在創造時期的工作﹐第一﹐在六日創造時﹐上帝首次讓宇宙顯現而存在﹔第二﹐人類的墮落犯罪。讓我們先來看六日創造。
六日創造
現今當基督徒在談論上帝創造世界時﹐我們自然是會想到聖父。但是聖經教導說﹐在創造時﹐聖子是在聖父旁邊﹐而且聖父是透過他或是靠著他而創立世界。約翰福音1章1到3節﹐以及希伯來書1章2節都有這樣的教導。
當我們思想聖子上帝作為宇宙的創造主時,來到我們腦海裡的經文就是歌羅西書一章,這段十分豐富的經文先提醒我們,萬有都是靠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萬有也靠祂而立;然後,再進入很實際的應用部分。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有充分的確據,那位創造和塑造這世界的,那位透過駕馭自然規律和實施祂自己聖神旨意維繫和護理萬有的,同樣在根本上,也就是這位能從我們原本是祂的創造,又是借祂的靈新造的一部分,感同身受地瞭解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任何一切。因此,上帝原初的創造目的與上帝當今護理之間的聯繫本是我們的福分。
- 雅各·史密斯博士
例如﹐歌羅西書1章16節﹐就講到聖子如何參與創造大工﹕
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一概都是借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歌羅西書1章16節)
在這段經文裡﹐保羅清楚描述創造是靠聖子而完成的﹐有些譯本則說是“借著”他而成就的。
在整個創造開始的時候,聖子是以真道,以話語的形式出現。因此,創世紀一章告訴我們,上帝說要有光就有光,上帝說要召聚海洋,要召聚陸地,這個話語在基督教來講,就是約翰福音所說的道成肉身。所以我們所理解的宇宙是神到世界,神到人。為什麼?因為我們所理解的世界是按照上帝的規律得出的,而這個規律不是上帝的想像,是一個真實的真道,因此整個世界就變成了一個可理解,並且有規律的世界。
- 陳佐人博士
每當我們讀新約時,我們會發現許多令人吃驚的事,而我們其實就是在一個全新的光照下讀舊約的。比如,我們從約翰福音的序言中發現的一件事,就是基督在太初就存在了。基督就是在舊約的每一節經文中。然而,我們回溯到創造之初,約翰告訴我們聖道——這話語就是基督,上帝的道,祂曾是創造的媒介,上帝透過祂創造了諸世界。接著,你讀到像歌羅西書這類的保羅書信,他說,聖子不僅創造了世界,一切和萬有也都是靠祂而有的。而創世記裡告訴我們,上帝說話萬有就出現——那就是透過聖言的創造。那正是上帝說出的聖言。我們現在認識到這聖言就是基督。
- 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很有意思的是﹐聖經對於創造的記載﹐一開始並非著重于創造天地之前的情況﹐而是花了篇幅來描述﹐上帝如何按他所喜悅的方式來安排命定萬象萬有﹐那方式是符合他對宇宙永恆的旨意。創世記1章1節就是記載創造的主題﹐告訴我們上帝是創造者。
然後﹐創世記1章2節告訴我們關乎世界起初的情況。我們讀到這樣的字句﹕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創世記1章2節)
在上帝命定萬有充滿宇宙之前﹐整個情況是混沌的﹐無形無序﹐而且空虛﹐沒有任何生物居住其間。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地並不適合成為上帝榮耀的國度﹔所以他花了六天來命定並成就祂的創造﹐而他運作的方式﹐顯示出他對世界永恆旨意的一些基本層面。
在創造的最初三天﹐上帝使天地各有其形﹐透過他話語的能力﹐他把光與暗、天與海、旱地與大水分開﹔然後他使菜蔬生長﹐成為後來所造活物的食物。
在接續的三天裡﹐上帝的創造充滿空虛的天地﹐使得祂的國度有合宜的秩序和管理。他創造太陽、月亮、和星辰以定節令﹐並且要太陽管白晝﹐月亮管黑夜。然後他造魚和海中的生物﹐使它們居於水中﹐又造雀鳥飛行於空中﹐以及地上所有的動物﹐充滿旱地﹔然後他造人類﹐不但要他們遍滿地面﹐還要治理這地﹐管理水裡、空中和旱地的所有生物。創世記1章27到28節﹐對於人類受造的記載﹕
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章27-28節)
聖經,尤其是創世記,用非常豐富的詞彙告訴我們,起初人類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首先,人類絕對是上帝創造的頂峰。在第六日結束時,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乃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男造女。從此,人類就與上帝有了一種最高的關係,具有上帝所造一切的最高境界,因祂將祂自己的形象和樣式放在了這個特別的創造裡。為此,創世記第二章用這些字眼描述同樣的現實,上帝從泥土造了亞當,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上帝與亞當分享了祂屬靈的生命。因此,起初人類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或許可以恰當用這些詞語來描述:人類本是上帝的朋友,上帝的兒子,在創造界中成為上帝的夥伴,事奉上帝,不光只是事奉上帝。最為重要的,是認識上帝和愛慕上帝。
- 斯提夫·布蘭克博士
在六日創造第六天的終了﹐上帝已經創造宇宙﹐作為他特別的國度﹐而且他也命定人類要以榮耀祂的方式來管理全地。
記住這一點﹐我們再來看歌羅西1章16節﹐保羅如此描述創造過程中﹐聖子扮演的角色﹕
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借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歌羅西1章16節)
注意在這段經文裡﹐保羅強調了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和掌權的。在聖經裡﹐創造並非只是存在生活而已﹐也是關乎權柄能力。世界的存在﹐為的是在聖子的權柄之下﹐成為上帝特別的國度。希伯來書1章2節﹐也顯示同樣的關聯﹕
[上帝]借著他兒子曉諭我們;又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也曾借著他創造諸世界。(希伯來書1章2節)
在這裡﹐希伯來書的作者把真神聖子曾積極的參與創造﹐與他是承受萬有的這個事實關聯起來。也就是說﹐他是王﹐是要接掌所有權﹐並治理所有受造物。事實上﹐這個主題貫穿全章。
聖經一貫的教導我們﹐創造的目的﹐為的就是要成就上帝特定的國度﹔新約也清楚表明﹐這個國度是要由上帝特定的聖子來掌管﹐透過他﹐也借著他﹐創造才得以完全。我們甚至可以說﹐聖子的創造大工就是他國度和權柄的彰顯。祂的權柄是涵蓋所有受造物﹐因為是祂所造的﹐也因為如此﹐每個受造物都必須要樂意順服上帝聖子﹐以祂為王。
聖子上帝參與宇宙創造的事實,對我們而言十分重要,因為我們與祂有著密切的個人關係,祂是我們的主和救主。可是,我們的救主並非是要把我們從這個創造的世界中救出來,好像要叫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他拯救我們好讓我們能夠正確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這個世界正是祂所造的。正因為世界屬於祂,而因為我們屬於祂,這個世界就屬於我們。因此,這對我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該如何認識我們自己在上帝面前的呼召,我們在這個世界的生活方式,因為正是在基督裡,我們認識了與我們有關的這位上帝,是具有權柄和能力控制和管理祂的世界,而且祂與我們分享祂治理萬有的特權。因此,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與祂的關係也就給予我們在天父世界中,活出祂要讓我們擁有的知識、自由和權柄。
- 傑渃得·博瑞博士
基督教信仰中一個富有魅力的真理,就在於我們的主、救主耶穌基督不光拯救我們,而且祂本在這個宇宙的創造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們的主、救主是救贖者,其實更完整的說,他即是造物主又是救贖主。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有多方面的重大含義。其一,它提醒我們,我們的救主是何等的偉大,祂是萬有的創造者。其實,這實在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思想。其次,它也提醒我們,不要誤以為聖子在本質上低於聖父,其實祂全然參與了我們這個浩瀚與奇妙宇宙的創造。另外,這還提醒我們,耶穌基督不光關心祂的教會,還關注整個被造的秩序和其中的活物,我們期待透過基督最終的全然救贖,還要包含這個一同歎息的創造界。最後,這還提醒我們這些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們應該與祂有同樣的心思意念,與祂一同眷顧這個世界和其中的活物,因為這原本就是祂的創造。
- 戈蘭·斯高靳博士
我們已經從創造周的角度﹐探討了聖子在創造時期的工作﹐現在要來看人類墮落犯罪的階段。
人類的墮落
人類墮落犯罪﹐是個可悲而熟悉的故事。創世記2章﹐上帝造了人類的先祖﹐亞當和夏娃﹐將他們安置在美麗的伊甸園裡。他們的職責是照顧看守園地﹐生養足夠的後代﹐讓人類可以將伊甸園擴展而遍滿全世界﹐使得全地成為合宜讓上帝居住的所在。但是在創世記3章﹐撒旦化身成為蛇﹐引誘夏娃去吃上帝所禁止的﹐善惡樹上的果子。夏娃自己吃了﹐就分了一些給亞當﹐他也吃了。這是人類第一個不順服的舉動﹐亞當夏娃相信蛇的話﹐選擇不去相信上帝的供應﹐也不遵守祂的誡命。
所以﹐在創世記3章﹐於是對於他們的罪﹐上帝咒詛亞當、夏娃、和蛇。這個咒詛裡的宣判﹐總結了人類不順從上帝的後果﹐也耽延了上帝創造旨意的成就。但是﹐聖子在這整個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呢﹖我們對於聖子的工作可以作此總結﹐就是祂參與聖父和聖靈對於人類犯罪以後的咒詛﹐然而他也是所應許的那位救贖者﹐至終要來﹐將人類從這咒詛裡拯救出來。
我們要以三方面來查考真神聖子在人類墮落時期的工作。第一﹐我們要探討墮落的個人後果﹔第二﹐我們要看墮落的普世後果﹔第三﹐我們要簡單的敘述墮落以後﹐人類所得著的盼望。讓我們先來看墮落帶來的個人後果。
個人後果
根據羅馬書5章,講到人墮落進入罪中的一個後果,它說,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這是在說亞當,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這意味著所有的人在他裡面犯了罪。亞當代表著整個人類,因此,當他犯罪,那麼他的罪過就轉給了整個人類。同時,他的敗壞也轉給了他的後代。想像一下,在上帝創造亞當時,祂在亞當裡面放了一瓶毒藥——當然這不是事實,只是打一個比方——祂對亞當說,如果你違背我的旨意,那個小瓶子就會破裂。結果是,亞當背叛了上帝的旨意,這個小瓶子就破了,它毒害了他的思想——讓他不能正確的思想,毒害了他的心靈——他無法愛慕正確的物件,毒害了他的意志——他無法做正確的抉擇。而墮落的亞當有了後代,這個敗壞的特性就傳遞給了他的兒女,以至於整個人類活在這個敗壞的特性中,背叛了上帝。
- 弗蘭克·巴克爾博士
關係破裂. 人類墮落犯罪帶來的個人後果﹐可談的實在有許多﹐但為了這幾課的目的﹐我們要著重於其中的四項﹐第一個就是上帝和人類團契的關係破裂。
人類墮入罪中,基本而言就是背叛上帝——違背了彰顯祂屬性的道德誡命。此背叛導致了在每一個層面上的悲慘隔離——首先,最重要的,人與上帝的隔離。我們作為祂的創造,具有祂自己的形像,目的在於榮耀祂,然而我們背離了此目的。我們都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當我們背叛祂時,祂就詛咒了這個創造界,表明上帝與祂創造之間的隔離。因此,人類隔離的經歷,就是我們與給予我們受造的安全、價值、身份或所是的最終源頭切斷了聯繫,因此,我們就與上帝隔離。我們甚至在人與人之間的彼此隔離,因為人類本該在上帝那裡找到他們一切的喜樂、他們的身份和滿足,一旦我們與上帝分離,我們就會在這世上來尋求這一切。因此,人非但沒有成為愛與被愛的對象,卻變得透過彼此競爭這世上之物,來尋找我們的身份,結果我們就與人彼此隔離。
-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上帝設定的世界﹐是祂和祂的受造物都可以居住其間。但是亞當和夏娃的罪﹐使得他們轉離上帝﹐他們與祂相交的關係因此破裂。他們的不順服﹐使得他們心裡感到羞恥﹐他們失去了有上帝同在時的滿足自信。他們非但不能繼續與上帝在園子裡行走談話﹐反而躲起來﹐不敢見上帝的面。這種團契關係﹐不只從人類的立場﹐受到破壞﹔上帝也是同樣的拒絕他們﹐把他們從伊甸園驅趕出去。至終的結果是﹐人類最大的需要之一﹐就是修復這個與上帝的關係。
再者﹐人類與上帝關係破碎的另一個結果是﹐亞當和夏娃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受到破壞。他們因著自己的赤身裸體而感到羞愧﹐於是用無花果葉將自己遮蔽起來。在創世記3章16節﹐我們也看到上帝對人類的咒詛裡﹐罪是導致婚姻裡紛爭的原因。因此﹐人類也需要救贖﹐為的是能夠修復這些受損的人際關係。
罪孽. 墮落的第二個個人後果就是人類因此承受了亞當犯罪的罪孽。羅馬書5章18節﹐保羅如此描述這個問題﹕
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羅馬書5章18節)
保羅教導說﹐因著亞當一次不順服的行為﹐使得全人類都受到責罰。換句話說﹐上帝把亞當的罪歸諸到每一個墮落的人﹐我們因著那首次的過犯﹐也成為有罪的人。事情之所以這樣﹐乃是因著亞當是全人類聖約的頭﹐他不只代表他自己﹐也代表他的妻子﹐以及每一個從他們而出的﹐世世代代的後裔。因此﹐我們也都需要救贖﹐使得我們能夠脫離這罪﹐以及罪所帶來的永遠懲罰。
沉淪敗壞. 我們要提到的﹐墮落的第三個個人後果就是人的沉淪敗壞。沉淪敗壞這個神學名詞﹐指的是人性裡罪的敗壞。不同的神學傳統對於敗壞的範圍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所有福音派的基督徒一致同意﹐罪使得我們無法得到上帝的恩典。聖經多處講到人性的敗壞﹐包括羅馬書3章9到18節。
例如﹐羅馬書3章10到12節﹐這麼寫著﹕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上帝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章10-12節)
在這段經文裡﹐保羅綜合了舊約的幾處經文﹐為的是要強調﹐聖經對於人性敗壞的一貫教導。
在羅馬書3章﹐保羅教導說﹐我們的行為是墮落敗壞的﹐因此沒有義人﹐也沒有行善的。我們的理性也是敗壞的﹐因此無法明白﹔我們的意志也受到影響﹐所以無人尋求神。事實上﹐保羅寫這麼多﹐為的就是要表明﹐在聖潔的上帝面前﹐我們的人性是無用﹐不足取的。我們不配蒙受祂的祝福﹐我們也無法作什麼來救贖自己。我們需要別人來拯救我們。
在二十世紀初葉,人們充滿了大量的樂觀情懷,尤其是西方世界。因為科學的進步,因為教育的普及,因為各式各樣的發明創新——如科技進步等等。因此,在哲學家、社會學家、甚至在自由派神學家的中間,都彌漫著一種強烈的樂觀氛圍,認為二十世紀將會是一個充滿和平,沒有戰爭的時代;二十世紀必將是一個理性掌權的時代,而理性的活物就不會自相殘殺。因此,在這種強烈期待和平的情懷下,我們步入了那個世紀。其實,這裡有個問題,就像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對人性高度樂觀最後導致社會的災難,因為它裡面沒有原罪的教義。那麼結果呢?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出現了布爾什維克革命;後來發生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你我都知道,希特勒,納粹等等。簡而言之,結果就是在二十世界,有一億一千二百多萬的人在戰爭中喪生。我談的只是死於戰爭的人,士兵和平民,僅根據我們有限的統計資料的估算。這數字是前四個世紀累計死亡人數的四倍。這告訴我們什麼呢?人類出了錯。不光是在社會狀況,還包括所有的知識,科學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人性中出了根本性的錯誤。這就是我們基督徒通常說的“罪”。目前,在媒體中、學術界等領域這都不是一個受歡迎的字眼。但是,正如萊因霍爾德·尼布林說的,“基督教的罪論是所有教義中最不受歡迎的,然而,我們卻得到最多普遍經驗性的證據支持著此教義。”
- 彼得·庫茲彌克博士
苦難,痛苦和死亡. 墮落帶給人類的第四個個人後果是﹐所有的人類開始經歷到苦難﹐痛苦和死亡。
人類墮落犯罪之前﹐生活是美好而充實的。人類沒有感受到任何的痛苦﹐艱難﹐或是疾病﹐死亡。但是亞當和夏娃犯罪以後﹐上帝咒詛他們和他們的子子孫孫。
作為墮落的結果,上帝審判了男人和女人,事實上,審判了整個創造界。因此,就拿工作來說吧,這本是墮落前上帝賦予亞當和夏娃的使命,卻變成了勞苦,從此人類與工作有了無法割捨的愛與恨的關係。同樣,男人與女人的關係也敗壞和扭曲。同樣,生養兒女這個上帝的禮物,本是為了再造更多上帝的形象,卻也變得苦楚。因此,基本而言,總體的結果就是上帝本來給予亞當和夏娃享受的好事,雖仍舊可以享受,但是,它們實際上又都被扭曲和玷污,因此人類無法在他們完滿的含義上來享受這一切。
- 西門·沃伯特博士
創世記3章16到19節﹐記載了上帝對人類的咒詛﹐經文這麼寫著﹕
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又對亞當說:……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創世記3章16-19節)
這些咒詛不只讓人類經歷痛苦艱辛﹐也讓他們受攔阻﹐無法達成上帝託付給他們的職責。人類在生養眾多﹐遍滿全地的過程﹐在田地辛苦勞作﹐管理全地﹐以及擴展上帝的國度等等職責上﹐都經歷許多艱難。
更糟的是﹐所有人類開始經歷死亡。這些咒詛乃是一直的延伸下去﹐曆世歷代的人都要承受。因此我們如果要達成上帝給人類的使命﹐我們需要一個救贖者﹐他能把我們從這些攔阻裡拯救出來﹐恢復我們原有的蒙福而喜樂的生活。
人墮落之後的後果,用聖經的話來講就是人偏行己路,而人犯罪就是違背神的誡命,是不中的,不能夠達到神的標準。所以墮落使得我們與神分離、分割,使我們產生了屬靈的死亡。這個墮落,從這方面來講就是本質上,但是人墮落之後仍然是在人的地位上,所以我們仍然有上帝原初創造部分的神的形象。我們還有部分的普遍的良善。但無論如何,我們沒有辦法再靠自己的力量去尋求上帝,再達到這個良善的標準。
- 陳佐人博士
人類需要一個救贖者,其實是需要上帝作為他們的救贖者,原因就在於罪的本質是對抗上帝的。上帝並非是什麼沒有位格的力量,創造了這個宇宙。上帝是有位格的存在——三位一體,上帝是聖父,聖子,和聖靈。上帝是親密的、極具位格的存在,因此,我們的罪是位格性或個人性的敵對上帝。我們的罪在最高含義上,像是對我們造物主的背叛,正如按我們對聖經教導理解的那樣。因此,既然我們的罪像是背叛,那麼對此我們就無能為力。背叛這類事情只有遭背叛的一方有主動權。因此唯有上帝能提供救贖,唯有上帝能夠將破裂的關係恢復,我們才能夠得到拯救。然而,我們還需要一個救贖者,就是在於罪對人類狀態產生的影響。罪已經抓住了我們。當我們離開上帝,轉向我們自己,罪就像一個地心引力把我們抓住,唯有上帝的恩典才能使我們逃脫它的束縛,再次讓我們有能力將我們的心思和人生轉向上帝,沒有救贖我們就無法逃離我們自己罪的捆綁。因而,唯有能使我們與上帝和好的救贖主,才能拯救我們;同時,只有那位能來到我們罪的情形中、並能消滅罪惡權勢的救贖主,才能拯救我們。
- 斯提夫·布蘭克博士
我們討論完了人類墮落犯罪帶來的個人後果﹐現在要來探討它所帶來的普世後果。
普世後果
人類是上帝國度旨意的中心﹐因此我們的背逆也給宇宙帶來咒詛。從那時起﹐人類社會不斷追求自己的榮耀﹐而非要活出上帝的榮耀。我們以不公義﹐不平等的彼此對待﹐而且我們持續的違逆上帝的旨意﹐因此上帝在地上的國度就無法彰顯出上帝是萬物良善的君王和創造者那美好的榮耀了。整個自然界也受到影響﹐衰敗和死亡耗損敗壞全地和所有受造物。受造的每個部份都需要拯救和贖回。
在這一課裡﹐我們要著重於墮落帶來的兩個普世後果﹐首先是墮落延遲了上帝國度的來到。
延遲了上帝國度. 我們在創世記2章8節讀到﹐當上帝創造世界時﹐伊甸園是唯一的樂園﹐世界其它地方則是荒涼而未開發。根據創世記1章28節所說的﹐治理全地乃是人類的職責﹐也就是要開發地土﹐在其上建立人類的社會﹐使得全世界都成為類似上帝所造的那美好的園地。我們要以上帝所委派的君王這個身份來治理全地﹐確保祂在天上榮耀的管轄也要合宜的延伸﹐遍及地上的全體受造物。當這個工作完成時﹐上帝的旨意是要在世界居住﹐以此為他地上的國度。
但是人類的墮落犯罪耽延了人類對世界合宜的開發和治理﹐因此也延遲了上帝國度的來到。我們想要開發和治理的意願被罪所污染﹐如此形成的世界已經不適合上帝的居住。人類雖然是生養眾多﹐遍滿地面﹐但是我們所建立的社會﹐卻絕不是上帝原先要我們建造的美好世界。戰爭﹐罪惡﹐紛爭﹐仇恨﹐假宗教充斥全地﹐即使在教會裡﹐我們也常看到人們缺乏信心﹐不肯全心歸向上帝。因著世上的這些罪﹐使得上帝的國度遲遲無法臨到。
彼得後書3章11到12節﹐使徒彼得講到這個問題﹐他這麼寫著﹕
你們應當怎樣為人,過著聖潔和敬虔的生活,等候並催促上帝的日子降臨呢?(彼得後書3章11-12節)[新譯本]
就一方面而言﹐上帝可以隨時照他喜歡的﹐讓祂的國度臨到地上﹐因為他是有能力﹐隨時都可以除滅罪惡的世界。但是上帝的計畫卻是透過救贖者耶穌基督來做成這事。在這段經文裡﹐彼得教導說﹐當我們努力抗拒世界的敗壞時﹐其實就是把所有的受造帶向它原先的目標﹐因此也催促上帝要來居住在地上的日子。
墮落所帶來的第二個普世後果是﹐所有的受造之物現在是服在虛空徒勞之下。
服在虛空徒勞之下. 當痛苦和艱難進入人類的生活裡﹐其餘受造物的生產力和和諧也受到干擾。土地也受到咒詛﹐因此開始長出荊棘和蒺藜來﹐整體的受造因著混亂和敗壞而覺得煩擾不安。
羅馬書8章20到22節﹐保羅描述這個咒詛﹐他說到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受到敗壞的轄制﹐並且如同分娩時那樣的歎息、勞苦。換句話說﹐受造之物不再能像本來所預定的那樣﹐生產出美好的東西﹐也無法成就上帝原先所預定的那美好的世界。
只要對我們周遭的世界情況稍稍遛覽﹐就可知道這樣的描述是何等真實。颶風肆虐我們的海岸地區﹐地震摧毀城市和鄉鎮。水災有時可以把整個村莊沖毀﹐蟲災﹐動物和病害把農作物損毀﹐疾病和傷害使得數百萬人受苦和死亡。墮落的結果的確是到處可見。使世界回復正道的唯一方法﹐就是讓上帝來救贖受造之物脫離這樣的咒詛。
亞當和夏娃的犯罪帶給創造界和人類的後果是極為廣泛的,因為這涉及到人類被造的目的。在創世記中,我們瞭解到人——男人和女人被造,是要管理整個世界,因此,人類扮演的就是上帝與其他創造之間的中保角色,這對整個被造界有著重大含義。聖經說亞當從泥土中被造,因此,受造界的現實命運與人類採取的行為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當亞當和夏娃犯罪,我們看到荊棘蔓延,現今的世界在威脅著生命和創造。因此,非但沒有按照上帝的次序維繫與上帝的關係,來驅動或帶領創造界,反而,在人的治理下是倒行逆施,人類錯誤的治理導致毀壞,並帶領受造界背離上帝。……保羅在羅馬書8章回到這一點,他說,這世上的苦楚會繼續存在(如自然災害,我們的疾病等),這些事都涉及到受造之物都服在虛空之下,這本來是交托在人類手上的,可是在整個罪的權勢下我們在受託的使命上基本失敗。但是,保羅將創造擬人化,說到,“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這是因為正如創造由於人類起初的行為受到了惡運,只有透過人類都正常的活在上帝治理下以後,創造,就是整個受造界才能夠得到拯救。我們還沒有看到這一幕的實現,但是,我們將來會要看到這一切成為現實,就是在末後亞當再來時,基督完成人類起初被造本該擔當的使命,祂將使受造界回到上帝治理的秩序之下,包括人類按合神心意的方式治理萬有。我們在以賽亞書11章看到這樣的盼望,那時,祂要復興動物世界的和平,復興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和平,因此,我們都熱切盼望那個應有的、榮耀的創造秩序的顯現。而這一切都基於人類在上帝主權下,忠心擔當受造物的中保角色,作為上帝的形象、把上帝的旨意行在全地上。
- 約翰·麥靳父磊博士
我們已經討論了人類墮落犯罪帶來的個人後果和普世後果﹐現在要來探討在墮落以後﹐聖子給予我們的盼望。
盼望
上帝並沒有等候許久才啟示祂救贖人類的計畫。事實上﹐帶給人類第一絲的希望﹐乃是來自上帝對他們的咒詛。創世記2章17節﹐上帝警示人﹐如果他們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就要把他們殺死。但是亞當和夏娃吃了禁果之後﹐他們並沒有馬上死亡。相反的﹐上帝還顯示相當程度的恩慈﹐延緩他們的死亡。同時祂甚至還恩慈的允許人類繼續服事祂。上帝非但沒有將他們從創造的計畫裡挪除﹐還繼續讓人類成為祂創造工程的中心。
而且上帝還作了更仁慈的事﹕就是應許要差派一個救贖者來粉碎魔鬼的詭計﹐並且挽回上帝的子民對上帝的忠誠。對這個救贖者初次的提及﹐常被稱為是最初的福音﹐那是亞當和夏娃犯罪以後﹐上帝咒詛蛇的時候提到的。
創世記3章15節﹐這麼記載﹕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世記3章15節)
亞當和夏娃墮落﹐選擇聽從叛逆的蛇﹐而不是聽從上帝。雖然如此﹐上帝並沒有棄絕祂的百姓。在這個對蛇的咒詛裡﹐上帝應許﹐至終女人的後裔要擊敗蛇﹐而拯救人類。
啟示錄12章9節﹐還有20章2節﹐提到蛇其實就是魔鬼。因此福音派神學家一貫認為這個最初的福音不單只是提到對一個動物的報應。相反的﹐上帝應許要派一個救贖者來壓碎蛇的頭﹐也就是應許要將人類從他們犯罪的後果裡拯救出來﹐斷開他們與魔鬼的聯結﹐恢復他們與祂的關係﹐成為祂國度的忠誠子民。
這些最早的福音描述﹐在創世記3章21節又出現﹐在那裡﹐上帝給予亞當和夏娃用動物的毛皮作的衣服﹐遮蓋他們的赤身露體和羞恥。這不只顯示上帝持續對人類的愛和照顧﹐也預示有一天﹐會有一個更完全的祭﹐來贖回上帝的子民並遮蓋他們的罪。新約清楚的顯示﹐這個祭就是上帝的兒子祂自己。
我們已經探討了聖子在創造時期的工作﹐現在要來看本課的第三個主題﹐聖子在救贖裡的作為。
救贖
亞當和夏娃的墮落進入罪中,對人類和其餘的受造之物有著可怕的後果。但是,上帝遠比我們的罪更加強大。在第一對人類父母將人類帶入毀壞之後,上帝馬上就啟示了祂拯救我們的計畫。從起初,聖父就約定祂的聖子作為救贖者,祂要將救恩帶給罪人,復興整個的受造世界。
我們對於救贖的歷史時期的定義是﹐它始於創世記3章人類的墮落﹐一直延續到耶穌返回﹐新天新地的圓滿成就為止。在救贖時期裡﹐聖子工作的重點是饒恕和拯救罪人。聖子在人類墮落以後馬上就開始拯救罪人﹐那時﹐亞當和夏娃領受上帝的憐憫﹐就是根基於將來有一天﹐夏娃的一個後裔要帶給人類救贖。聖子在每個世代也繼續這樣的拯救﹐有許多人認罪悔改﹐憑信心歸屬於上帝。
我們要從三個主要觀點來思考﹐在救贖的時期聖子所扮演的角色。首先﹐我們要探討聖子救贖罪人的動機﹔第二﹐聖父對聖子的承諾或應許﹐保證罪人得到救贖﹔第三﹐為了完成救贖﹐聖子所作的工作。讓我們先來看聖子救贖罪人的動機。
動機
聖子救贖罪人的動機很複雜﹐可以從幾方面來探討。祂希望給三一真神帶來榮耀﹐也希望創造能達成其目的﹐並且帶來公義和憐憫。但是聖經用來描述聖子救贖的動機﹐最常用的字之一就是“愛”﹐對上帝的愛﹐對受造之物的愛﹐對人類的愛。這愛並非只限於聖子﹐而是三位一體的真神所共同擁有的。
上帝救贖我們的動機,在於祂就是愛。對於這一點聖經十分清楚——約翰一書說,“上帝就是愛。”約翰福音3章16節曾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聖經經文。“上帝愛世人。”……因此,是什麼導致上帝施恩和拯救?正是祂的慈愛。上帝對祂的創造,特別是受造之人的願望和設計,就是在於要他們認識祂,活在與祂美好的關係中,在祂裡面有喜樂滿足。為此祂提供了舞臺讓人來認識祂,認識祂是慈愛、良善的上帝,將應得的榮耀歸給祂。因此,正是上帝對我們的愛促使祂拯救我們。
- 斯提夫·布蘭克博士
我們要以三個觀點﹐來探討是上帝的愛激勵聖子去救贖罪人﹐首先我們要來看三位一體裡三位之間的愛。
三位一體
上帝選擇救贖人類﹐毫無疑問的乃是因著祂對我們的愛﹔但其中有個常被人遺忘的要點﹐那就是上帝對人類救贖的愛﹐乃是聖父愛聖子的一個彰顯。
以弗所書1章4到6節﹐保羅用這些字句來描述父上帝拯救我們的決定﹕
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借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以弗所書1章4-6節)
在這段短短的經文裡﹐保羅三次提到上帝選擇在基督裡﹐借著耶穌基督﹐和他在愛子裡拯救我們。保羅寫的重點之一是﹐上帝對我們的愛﹐乃是源自聖父對聖子的愛。他們三者之間的愛﹐是我們得蒙救贖的至要關鍵。我們從羅馬書8章39節﹐和提摩太前書1章14節﹐也看到類似的教導。
新約屢次講到聖父對聖子的愛﹐對我們的蒙受救贖極其重要。在耶穌的受洗和登山變象時﹐聖父表明的很清楚。我們從馬太福音3章17節﹐以及17章5節﹔還有彼得後書1章17節都讀到這個真理。另外約翰福音3章35節﹐還有5章20到23節﹐耶穌講到他救贖和審判的權柄時﹐也提到父上帝的愛。在歌羅西書1章13到14節﹐保羅講到我們蒙救贖﹐成為上帝“愛子”國度裡的人﹐也提示到聖父對聖子的愛。
這樣的愛並非沒有方向。它乃是包含三位一體彼此之間樂意的尊重和服從﹐為了是讓上帝的榮耀得以明白彰顯﹐使得祂的旨意得以達成﹐祂對受造之物的治理權得到承認和頌揚。因著人類乃是上帝創造目的的中心﹐我們的蒙受救贖乃是三位一體之間的愛所促成的結果。
重要的是要意識到,上帝拯救我們,不是因為沒有我們,祂就無法活,也不是沒有得救的人陪伴,祂就感到孤獨。上帝是全然獨立的,祂是自存自足的。祂不需要從我們或者其他被造物得到什麼。因此,我們知道上帝創造,不是出於需要,上帝救贖,也不是出於需要。祂創造和救贖,和祂作萬事,終極而論,都是要榮耀祂自己,彰顯祂的屬性。因此,諸天在不停地述說上帝的榮耀,賦予了上帝形象的人應該反映出上帝的榮美,一切的創造都要彰顯出祂的品格,展現祂的聖潔,和祂的尊貴與美善。祂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終極的目標。因此,祂為何救贖呢?祂拯救是為了透過被贖的創造界彰顯祂自己的榮耀。
-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創造
其次﹐上帝對創造的愛﹐也激發聖子對於救贖的參與。聖子在救贖裡所扮演的角色﹐乃是出於上帝對創造的愛﹐這愛顯明於不同的方面。我們看到身為創造者﹐他關懷所創造的萬物﹐特別是人類﹐因為我們是照著祂的形象所造的。
對於這個真理我們最熟悉的﹐就是約翰福音3章16到18節。經文這麼寫著﹕
上帝愛世人世界,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上帝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約翰福音3章16-18節)
我們必須提醒﹐約翰經常以世界這個名詞﹐來指稱不同的事﹐他用這個詞來指宇宙﹐地球﹐全人類﹐許多人﹐敵對上帝的人﹐價值運作的人類體系等。但是在這裡﹐他似乎指的是創造本身﹐或是創造裡的全體人類。
約翰福音3章16到18節的基本意念是﹐上帝的愛驅使祂要拯救世人。祂仍然希望世界能成為祂榮耀的國度﹐由祂的僕人﹐就是照著祂的形象所造的人類來充滿﹐並且治理。因此祂計畫差派祂的兒子來救贖願意相信的人類剩餘子民。借著拯救相信的人﹐上帝能創造出新的族群﹔然後祂要更新天與地﹐成為祂榮耀的國度﹐和祂所救贖的人類居住的所在。羅馬書8章20到22節﹐彼得後書3章13節﹐還有啟示錄21章1到4節﹐也教導類似的觀點。
信徒
第三﹐上帝對信徒的愛﹐也驅使聖子參與救贖。聖經有多處地方﹐描述上帝對信徒特別的愛。祂希望與我們有親密的交往﹐祝福我們﹔也希望我們能愛祂﹐永遠享有與祂美好的關係。事實上﹐上帝對信徒的愛是那麼的特別﹐以致聖經描述上帝在我們未出生之前﹐就知道、也愛我們。羅馬書8章29到39節﹐以弗所書1章4到12節﹐彼得前書1章2節﹐都有這樣的敘述。聖經也清楚表明上帝對信徒的愛﹐使得聖父差遣聖子來完成救贖﹐也使得聖子願意來成就聖父的旨意。約翰的書信裡特別清楚的提到這個重點﹐例如約翰福音16章27節﹐約翰一書3章16節﹐還有4章10到19節。
毫不誇張的說,上帝一切的作為至少部分地都是出於愛祂子民的緣故。上帝之愛最完美和最完全的彰顯,就是在聖子身上。我們在人生中,都經歷過掙扎,甚至懷疑上帝是否愛我們。然而,即使在我們掙扎或懷疑時,祂對我們的愛一點都沒有減少。其實,祂知道我們一切的罪和我們一切的掙扎,但是仍然愛著我們。甚至在我們信靠祂以前,或是想逃脫我們的罪責,上帝已經設立祂的兒子來救贖我們,這就表明了對我們不變的大愛。為此,上帝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耶穌必須承受我們該受的責罰,受難至死。這一切都是為了愛。而且,在耶穌的復活裡,基督就成為上帝對祂子民救贖大愛的永活見證。
我們已經探討了上帝救贖世人的動機﹐現在要來看上帝的應許﹐保證罪人的救贖。
應許
上帝的應許是不變的。他的應許絕不會改變﹐上帝也不會食言﹐違背祂的承諾。凡是上帝所應許的﹐祂一定會實現。這項真理﹐對於我們瞭解聖子在救贖裡的角色非常重要﹐因為救贖乃是根基于聖父和聖子之間的承諾。
我們在這一課的前面曾提到﹐三一真神彼此之間作了一個所謂的救贖聖約的協定﹐他們應許要贖回墮落的人類。我們馬上就會看到﹐這個救贖之約又導致另一個在人類墮落犯罪以後﹐確保他們得蒙救贖的聖約。神學家們經常把這個接續下來的聖約稱為恩典之約。 這個嚴肅的協定是以聖父為一方﹐而聖子與蒙救贖的人類為另一方。這個聖約主導了整個救贖的過程﹐從人類墮落犯罪以後馬上開始﹐直到耶穌榮耀返回時全然達成。
在這個聖約裡﹐父上帝應許要借著聖子﹐特別是借著聖子成為肉身的耶穌基督來達成祂所設定的﹐與創造和人類有關的國度計畫。聖子則應許要降世為人﹐成為上帝所選召的大衛王的後裔﹐為的是要達成之前救贖聖約裡所包含的一切條款。他要成為贖罪祭﹐為墮落的人類而死﹐所有憑著信心﹐悔改歸向祂的人都會蒙受救贖﹐脫離罪的敗壞權勢的挾制。連同這些應許﹐聖父和聖子也同意差派聖靈來﹐將救恩的祝福加給聖子所要拯救的人。
神學家通常將恩典之約分為六個執行階段﹐他們是按著上帝為了與祂的子民確立恩典之約﹐在曆世歷代所施行的一些聖約儀式﹐而作了這樣的歸類。這些約定是借著聖約儀式施行的時候﹐上帝與人立約﹐以此帶領上帝的百姓。
恩典之約的執行始於創世記3章﹐人類墮落之後馬上開始﹐是與上帝聖約子民的始祖亞當所立的﹐通常是被稱為聖約的“亞當時期”﹐或是簡稱為“亞當之約”。在這個聖約裡﹐人類首次得到救贖﹐那是記載在創世記3章15節﹐我們稱之為“最初的福音”。
接著在創世記6到9章﹐記載了上帝與挪亞所立的約﹐在挪亞之約裡﹐上帝應許要用平和穩定的方式來維持創造﹐好讓人類得以存留﹐直到聖子救贖的工作完成。
接續這個約﹐上帝與亞伯拉罕立了一個特別的約﹐記載在創世記15章和17章﹐在創世記22章又加以重申。這個約分派給他的家族一些特權和義務。上帝應許亞伯拉罕﹐他的一個後裔會是應許的救贖者。而根據加拉太書3章,這個特別的後裔就是耶穌。
加拉太書3章16節﹐保羅這麼寫著﹕
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上帝並不是說眾子孫,指著許多人,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指著一個人,就是基督。(加拉太書3章16節)
保羅注意到﹐上帝與亞伯拉罕訂定的聖約裡所包含的一些應許﹐不單是給亞伯拉罕﹐也是給基督。上帝的兒子是祂所應許的救贖者﹐祂要把上帝所有聖約的祝福﹐帶給上帝信實的百姓﹐特別是從罪裡得拯救的祝福。
接下來的聖約是在摩西時代﹐與以色列人立定的﹐那是記載在出埃及記19章到24章﹐還有申命記裡。在“摩西之約”裡﹐上帝設立了一套祭奠的儀式﹐為了預表日後聖子的捨命為祭﹐就是當他降世成為拿撒勒人耶穌時所要獻上的。這些摩西時代的祭奠﹐也清楚確認了聖父與聖子在創造之前所作的那些應許。借著這些獻祭﹐上帝忠誠的子民因此能夠預先嘗到聖子至終所要完成的救贖恩典。
在這段時期﹐以色列人被建立﹐成為上帝的君尊祭司和榮耀國度。並且借著他們對上帝聖約的順服﹐他們要在地上建立一個聖子至終要統治的國度。
恩典之約的第五個施行期﹐也是舊約時代最後施行的一個聖約﹐那是與大衛立的約﹐通常稱為“大衛之約”。恩典之約在大衛時期的施行﹐是記載在撒母耳記下7章﹐詩篇89篇﹐和132篇等聖經章節裡。在這個時候﹐上帝應許救贖者會出自大衛的後裔﹐他將要治理上帝在地上的國度﹐並且借著他公義的統治﹐他要將救恩帶給所有相信他的人。
最後﹐恩典之約第六個施行期是開始於耶穌在世的年日﹐並且要延續到他再返回為止。聖經通常稱這是新約﹐敘述于路加福音22章20節﹐希伯來書9章15節﹐12章24節等新約章節。恩典之約在這個時期的施行是﹐所有救贖的工作都要完成。耶穌要照著他所應許的﹐捨命成為贖罪祭﹔聖父要接納他所獻的祭﹐而聖靈則是要將救贖恩典加於所有相信耶穌為他們的救贖者的人。
救恩從本質上一直都是要透過聖子來實現。在救恩歷史的軸上,人們活在相對於耶穌在世事奉期間的時間先後,將決定這個透視角度是回望或是前瞻。對於活在新約時期的我們,就是在回望在耶穌基督裡已經實現和成就的諸般應許,而對於活在舊約時期的人們而言,就是前瞻性的期待成就,雖然沒有像我們現在知道的那麼具體,但都與上帝的應許一致,最終都要在耶穌的身上實現。的確, 我們人類救恩的基礎總歸是耶穌。
- 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有些人會認為,在耶穌降臨以前,舊約裡的人是以不同的方式得救。因此,有這樣一些的說法:有些人或許是透過對治理的順服得救,或透過遵行律法得救,或者遵守條規,並成為以色列人,也許有人要靠著受割禮得救。但是,聖經整體一致的教導卻表明,這一切不過是預備將來要發生的、那個唯獨救贖我們的事件。即便就算是像獻祭如此複雜的系統,儘管它是如此重要,先知們還告訴上帝的百姓,如果他們的心沒有轉向上帝,他們的獻祭就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希伯來書十分清楚的說,牛羊的血從來就不能潔淨我們的罪。唯有一種獻祭能夠真正地除罪,就是在於基督獨特的位格。祂是在一個位格上完全的上帝和完全的人,只有滿足這樣位格的才能夠將我們救贖,歸給上帝。
- 湯瑪斯·耐托思博士
我們已經探討了救贖裡﹐上帝的動機和應許﹐接著我們要來看聖子所完成的救贖工作﹐特別是他降世為人﹐成為拿撒勒人耶穌時所作的事情。
工作
我們對於耶穌的救贖工作﹐要分四個部份來討論﹕上帝國度的開啟﹐他對父上帝的順服﹐他的復活﹐還有他的升天。讓我們先來看上帝國度的開啟。
國度的開啟
在舊約裡﹐上帝的子民一直渴望有那麼一天﹐上帝會以極其戲劇性的方式﹐將祂的國度帶到地上﹐徹底毀滅他們的仇敵﹐使他們能永遠活在蒙福的生活裡﹔那也是人類最初所領受的任務至終全然履行的一天。上帝要完全恢復祂的創造﹐使得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全然行在天上一樣。
當舊約的先知們講到以色列﹐人類﹐和創造的恢復時﹐他們通常稱那個日子是主的日子或是末後的日子。他們認為彌賽亞或是基督﹐就是在末後的日子要帶領上帝國度的主要人物。而根據新約﹐耶穌﹐上帝的兒子﹐就是人們等候許久的彌賽亞。他工作裡的主要部份就是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國度。
耶穌教導說﹐在他的時日﹐他已經將上帝的國度帶到地上了。我們可以舉出幾個例子﹐在馬太福音12章28節﹐耶穌說﹕這就是上帝的國臨到你們了﹐意思是說上帝的國已經在那裡了。在路加福音16章16節﹐他說道﹕人人努力要進去﹐ 這也是表明已經有人進入上帝的國了。
可悲的是﹐在耶穌的時代﹐有許多人卻拒絕接受上帝的國已經來到的這個真理﹐因為他們期待的是一個眾所公認﹐無法否認的時局狀況﹐就是將世界的次序整個徹底翻轉。但是耶穌卻教導說﹐上帝的國是以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式來到地上。
路加福音17章20到21節﹐耶穌這麼說道﹕
“上帝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加福音17章20-21節)
確切的來說﹐耶穌並未將上帝的國以全然豐滿的形態帶到人間。他只是開始這個工作﹐因此我們還在期待他會來完成他所開始的﹐就是完成上帝的國度。但這是個緩慢的過程﹐如同耶穌在馬太福音13章﹐馬可福音4章﹐還有路加福音13章所教導的比喻﹐上帝的國如同種子隨著時間而成長﹐或是麵團裡的酵使得麵團逐漸膨大。按著這些比喻﹐我們可以說﹐上帝的國已經被種在地裡﹐但收成的日子,要等到將來耶穌返回時才來到。
新約教導說﹐道成肉身的耶穌﹐在地上展開上帝的國度﹔新約清楚地教導﹐當他榮耀的再來時﹐目前這個邪惡的世代要全然結束﹐上帝的子民要被全然恢復﹐進入新天新地。這的確讓我們有極大的盼望和確據。在我們所處的墮落世界裡﹐我們有時覺得邪惡好像占上風﹐我們的受苦毫無意義。但是上帝不會永遠的延緩他的公義審判﹐有一天祂一定要徹底審判祂的仇敵﹐全然摧毀這個世界上的罪惡﹐苦難和死亡。祂也會獎勵祂忠誠的子民﹐讓他們在祂的國度裡承受永恆的產業。耶穌借著許多神跡奇事和教導來證實祂的身份﹐他甚至賜給我們聖靈﹐作為我們得著國度祝福的憑據。所以我們有全然的信心﹐知道他一定會回來﹐完成上帝的國度﹐給予我們全備的產業。
我們已經討論了耶穌如何開啟上帝的國度﹐接著要來看他如何順從父上帝的作為。
順服
之前我們提過人類墮落犯罪之後的個人結果。我們看到亞當首次犯罪的罪性延傳給所有的人類﹐因為他代表著全人類﹐是我們聖約的始祖﹐我們也因此與上帝的關係破裂﹐更因著敗壞而無法得著拯救。
在一個重要的層面上﹐作為我們的救贖者﹐耶穌也在亞當失誤之處贏得勝利。耶穌活出一個絕對順服父上帝的生命﹐甚至最後死在十字架上。借著他的順服﹐他贏得亞當所失落的祝福。而且現在他也與所有上帝聖約的子民分享那些祝福。羅馬書5章12到19節﹐保羅清楚的描述耶穌與亞當之間的對比。還有在哥林多前書15章45節﹐他甚至稱呼耶穌為“末後的亞當”。
神學家通常會講到耶穌終其一生的順服﹐所顯示的兩個層面。就一方面而言﹐他是被動的順服﹐就是願意卑微自己﹐甘願受苦﹐至終被釘死。他在十字架上的死﹐滿足了上帝公義的要求﹐就是罪的結局乃是死。在他被動的順服裡﹐耶穌替代了我們﹐讓我們的罪歸諸於他﹐就是歸算到他的帳上。在上帝的眼中他被看為有罪﹐他就是替我們而死了。這個單一的行動為我們所有的罪付了贖價﹐使得上帝的公義和憤怒不再臨到我們。耶穌的死﹐讓我們的罪得到赦免﹐使我們從律法的刑罰裡得著釋放。
羅馬書5章18到19節﹐保羅這麼寫著﹕
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羅馬書5章18-19節)
保羅在這裡很清楚的將亞當與耶穌作比較﹐他的要點是﹐因著耶穌是代表我們﹐正如亞當曾經代表我們一樣﹐所以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獻祭﹐就釋放了我們得以脫離上帝公義的譴責﹐也使得上帝能看我們是公義的。
耶穌所顯示的第二種順服是主動的順服﹕就是他順服父上帝所命定的每一件事。在他成為肉身的期間﹐耶穌全然遵守上帝的律法誡命。他從沒有犯罪﹐總是照上帝所命定的去行。因此﹐當我們的罪全都歸到十字架上的他﹐他公義的順服也同樣歸諸於我們。神學家們通常稱這是法庭式的義﹐意思就是﹐即使我們還沒有徹底脫離罪的內駐情況﹐就已經被稱為是義人了。上帝看我們好像是他道成肉身的兒子耶穌﹐好像我們已活出完全的生命﹐行出他所有的良善工作。也因此﹐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得以恢復。雖然因著墮落﹐使得我們為自己無法賺取救贖﹐但是因著耶穌所作成的﹐上帝還是將救贖的恩典和祝福賞賜給我們。
我們若想從我們的罪中,墮落中,用聖經的說法,就是可怒之子的狀態下得救贖,我們需要上帝親自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是全然無助,無法解決我們自身罪的問題。然而,上帝以祂的恩典解決我們的問題。祂用的辦法就是差遣祂的獨生愛子代替我們。聖子上帝成為人,在地上活出的完美一生,在十字架上獻出完美的一死,接著復活走出墳墓,為我們擊敗了死亡。因此,唯一使我們能蒙救贖的方式是成為這個新創造的一部分,正是耶穌代表的從死裡復活的初熟果子。我們要變成這個部分的方式是借著信靠祂,即把我們的信心放在耶穌身上,這個新人,新的亞當,祂代表著新人類已經是從我們墮落的狀況下得蒙救贖的人。因此,基於在基督裡的信心,信靠這位在祂救贖工作上代表我們的神—人耶穌,我們就得到了拯救。
-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我們已經談過在上帝的國度和順服裡﹐耶穌所作的事情﹐現在要來探討耶穌的死裡復活。
復活
耶穌身體的復活﹐對於他的救贖工作非常重要。因著從死裡復活﹐耶穌擊敗了死亡﹐也確保那些相信他的人能夠有永恆的身體生命。
哥林多前書15章20到21節﹐保羅這麼描述耶穌的復活﹕
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哥林多前書15章20-21節)
亞當的罪帶來死亡﹐但是當耶穌從死裡復活﹐他就確保所有相信他的人也能夠復活。當他再來的時候﹐我們就會像我們的救贖主所擁有的﹐以那榮耀的身體永遠活著。
我們已經瞭解了耶穌的復活﹐現在來看救贖工作的第四個部份﹐他的升到天上。
升天
在他復活以後﹐耶穌有四十天之久向他的門徒顯現﹐教導他們關乎上帝國的真理。最後﹐他在肉身裡被帶到天上。這個事件記載在路加福音24章50到51節﹐以及使徒行傳1章3到11節。
至少有兩個原因證明﹐對於他的救贖工作而言﹐耶穌的升天是非常的重要。就一方面來說﹐他升到天上﹐為的是登上寶座為王。他現在是以服事父上帝的君王身份來統管萬有﹐特別是治理上帝的子民﹐也就是教會。這些細節是記載在哥林多前書15章23到25節﹐希伯來書12章2節﹐以及彼得前書3章22節。
就另一方面來說﹐升天使得耶穌能夠在天庭成全他的捨命奉獻﹐持續在父上帝面前為祂的子民調停與代禱。按著他中保的身份﹐耶穌不斷提醒父上帝他在十字架上的捨命奉獻﹐為的是確保父上帝會繼續赦免那些忠誠子民的罪孽﹐給予他們救贖所帶來的祝福。我們在希伯來書7章25到26節和9章11到28節讀到這樣的記載。
就某個層面而言﹐因著在創造之前﹐聖子與聖父之間的救贖協定﹐聖子始終是我們的中保﹔但是在他升天以後﹐聖子能以特別的方式成為我們的中保。
提摩太前書2章5到6節﹐保羅這麼描述耶穌身為我們中保的角色﹕
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他舍自己作萬人的贖價。(提摩太前書2章5-6節)
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成為肉身﹐為罪人捨命﹐成為贖罪祭﹐現在則是在父上帝寶座前事奉﹐要確保他在十字架上所付的贖價﹐能夠持續不斷的施予我們的生命裡。希伯來書7章25節﹐我們讀到這樣的字句﹕
凡靠著他進到上帝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希伯來書7章25節)
世上除了聖子之外沒有別的救贖主。一方面,沒有任何的宗教人物達到基督最完美的地位能夠與基督相比,能夠有基督的永恆性,但是更重要的是基督是唯一能夠在神與人中間的中保。世上的宗教、哲理的人物可以帶給人很多的道理,很多的哲理,但是基督是從神而出,又歸回於神。他能夠使(向上帝來講)我們與神和好,對人來講承擔我們的罪。因此這一個中保的工作不是單單在道德、在哲理上,乃是在他所處的位格上,用聖經的話來講,基督是那一位唯一的神人,因此中保的關係沒有辦法透過任何人的文化、道德而達到。
- 陳佐人博士
我們一生會經歷各樣的試煉和挑戰﹐有時不免會覺得﹐上帝到底有沒有垂聽我們的禱告。但是﹐儘管我們會疑惑﹐聖經卻是明確的告訴我們﹐耶穌捨命﹐付出贖價﹐為的是救贖我們脫離罪﹔他的復活為的是確保我們有永生﹔而他升到天上的寶座﹐是為了治理祂的國度﹐這是為了我們的好處﹐也是能夠繼續為我們代求。當然這不表示我們的生活會平順﹐事實不是這樣的。但是這意味著﹐我們的救贖主總是垂聽我們的禱告﹐憐憫我們﹐關愛我們﹐而且也確保我們必然得著他所賜的救恩。
我們已經談過了永恆裡的耶穌﹐他在創造和救贖的工作﹐現在要來探討最後的一個主題﹐就是在未來的天地成全完備時﹐我們救贖主所要作的事。
成全
所謂的天地成全完備﹐包含了耶穌日後再來時﹐馬上要發生的一些事﹐以及我們救恩的最後階段﹐就是從那個時候一直延續到無限的未來。那些事件包括上帝的仇敵被消滅﹐上帝的子民蒙受至終的祝福﹐還有創造本身全然的更新﹐好讓上帝所救贖的子民可以在其中永久居住。簡單而言﹐這個世界最後會成為上帝在地上榮耀的國度。
我們要以三個階段﹐來探討聖經怎樣的描述天地的成全完備。首先﹐我們要講到耶穌的再來﹔其次﹐我們要談到天地成全時﹐所要發生的一些事件﹔第三﹐我們要談到天地成全以後﹐永遠的結果。讓我們先來看耶穌的再來。
耶穌的再來
耶穌第一次在世上出現時﹐是極為卑微﹐世界上大多數的人不認識他。甚至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一些世俗的歷史學者也很少提到他。但他第二次再來時﹐情況就會非常不同。馬太福音24章30節﹐耶穌這麼說道﹕
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馬太福音24章30節)
還有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6節﹐保羅這麼寫道﹕
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上帝的號吹響。(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6節)
這幾處經文至少指出四項關乎耶穌再來時的情況。第一﹐那是親自有形體的回來。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會再回到我們現今居住的這個世界。使徒行傳1章11節加上這個描述﹕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意思是他可能從雲裡降下來。
第二﹐他的回來是公開顯明的。每個人都可以看到他﹐而且會有上帝的號角和天使長的聲音﹐響徹全球。
第三﹐耶穌的再來是凱旋歸來﹐他要以大能征服者的身份回來。根據馬太福音16章27節﹐24章31節﹐還有25章31節﹐會有天使天軍與他一同顯現。
還有第四﹐聖經也顯示耶穌的再來是突然的﹐他的來到不是我們所能預料的到的。事實上﹐根據馬太福音24章36節﹐只有父上帝知道耶穌再來的那個日子。因此﹐如果有人宣稱他自己是基督﹐或是說知道耶穌何時再來﹐信徒們絕不可相信。
我們瞭解了耶穌的再來﹐讓我們來看在天地成全完備時﹐耶穌所要作的一些事情。
一些事件
耶穌再來時﹐至少有三個重要的事情會發生﹕全體的復活﹐最後的審判﹐以及創造的更新。我們要對這些事情一一的探討。讓我們先來看全體的復活。
全體的復活
當基督再來時﹐每一個死去的人都要復活﹐不論義人惡人﹐都會得著一個新的﹐持續存在的身體。約翰福音5章28到29節﹐從耶穌所講的這些話﹐給予我們清楚的教導
“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他聖子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約翰福音5章28-29節)
在啟示錄20章13節﹐我們也讀到類似的教導﹐經文告訴我們復活甚至也包括那些身體已經失落的人。每個人都包括在內﹐所有的人都要復活﹐為的是要接受審判。
論到信徒復活的身體﹐聖經教導我們說﹐那是免於敗壞和罪惡的身體﹐罪不能再住在我們身體裡﹐而且我們新的身體是永遠健康的。腓立比書3章20到21節﹐保羅教導我們說﹕
主耶穌基督……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立比書3章20-21節)
在那個最後階段﹐我們得著的身體將是榮耀的﹐如同耶穌現今所具有的﹐就是他從死裡復活時所得著的那榮耀身體。
非信徒的身體也是持續存在的﹐但卻無法從罪裡被贖回。相反的﹐他們的身體要因著上帝對罪咒詛的結果而繼續受苦。事實上﹐當他們受審判時﹐這個咒詛還會加增。約翰福音5章28到29節﹐還有使徒行傳24章15節﹐都講到不信的人身體的復活。並且在馬太福音5章29到30節,和10章28節提到他們的身體要遭責罰。
耶穌回來時要發生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最後的審判。
最後的審判
在所有的人都復活以後﹐耶穌馬上要以君王身份﹐行使權柄和能力﹐在最後審判時﹐摧毀他所有的仇敵﹐並且祝福他信實的子民。每個人都要面臨最後的審判﹐無人能夠逃脫。一些經文﹐例如傳道書12章14節﹐馬太福音12章36到37節﹐哥林多後書5章10節﹐啟示錄20章12到13節﹐都把這個事件講的很清楚。同樣的經文也提到﹐正如每個人要經歷審判﹐每個人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就是每個意念﹐言語﹐和行為等﹐都要被列入考量﹐作為審判的證據。
因著人類是墮落而有罪的,如果在審判時,若以自己的功勞,站在上帝的面前﹐必定被審判定罪﹐所領受的懲罰就是在地獄裡永遠受苦。但好消息是﹐對於那些在基督裡蒙恩典,借著相信基督,而得赦免的人﹐必被宣判無罪﹐而且必得承受永遠的基業。
約翰福音3章18節﹐針對這點﹐這麼說道﹕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約翰福音3章18節)
約翰福音5章24節﹐哥林多前書11章32節﹐還有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2節﹐也重複同樣的資訊。
聖子在祂的救贖工作中作為審判官,我認為這對我們當前的界定,過於強調上帝之愛的傾向是一種平衡。上帝屬性的根基是聖潔,而聖潔具有兩個層面,祂的公義準繩與祂的憐憫慈愛。因此,就聖子因著愛在十字架上捨身,這當然對我們認知的救贖具有核心的地位。但是,就在此救贖中,我們同時也必須正視上帝的聖潔與公義,祂的準則永不更改。從伊甸園到如今,它們都是一樣的。世人都犯了罪。因此,審判官的義必須是我們對十字架概念和耶穌基督拯救工作的主要部分。失去這一點,我認為我們就削弱了罪的概念,我們就無法理解我們從根本上需要悔改,需要把我們從罪中救贖出來的救主。基督教就成了一個可愛的神仙下凡,簡單的把我從我的麻煩中解救出來。主耶穌的公正和公義對祂在十字架上工作的整全性概念是根基性的,甚至在已經得救的信徒生命中,耶穌繼續的作為也是同樣重要的。在人類歷史終結時,我們也都要與耶穌這位審判官相遇。最後,我們所有的人生都要來到這個聖潔之愛和聖潔之義者的面前,祂帶著極大憐憫的審判權柄將向我們展現。
- 比爾·烏瑞博士
最後﹐耶穌再來時,要發生的第三件大事就是創造的更新。
創造的更新
就如耶穌要審判全人類﹐除去不信的人﹐他也要潔淨更新創造本身。彼得後書3章10到13節﹐這麼描述創造的更新﹕
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鎔化。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章10-13節)
人類的救贖必將對其他的創造有重大的影響,正如羅馬書8 章22-23節說的,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其他的創造都受到亞當之罪後果的轄制。這個轄制體現在創造界的混亂,混沌和死亡中。保羅說這個創造界現在正在經歷的,好比一個產婦生產的呻吟,暗指將來要出生的——從現今的要生出另一個——就是整個創造界都將得到救贖和復興,它目前急切等候那個新世界的到來,正如我們這些已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人,仍然在等待我們全部的兒子名分,那就是我們身體救贖的實現。就像信徒必將得到他的榮耀狀態,脫離死亡、罪惡和敗壞的轄制,同樣,當新天新地降臨時,創造界必將同時從它的轄制中得享自由,絕不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任何死亡,敗壞和混亂。
- 吉姆·梅坡爾斯牧師
根據啟示錄22章3節﹐這個新天新地是全然沒有罪惡的存在和咒詛﹐人類墮落帶來的惡果全然被清除﹐因此上帝的子民可以活在無罪﹐無痛苦﹐無疾病和死亡的環境裡。啟示錄21章4節甚至告訴我們﹐上帝會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所有的創造都會恢復到上帝起初所計畫的﹐上帝的子民會領受在永存國度裡永生的祝福。而啟示錄21和22章所描述的﹐新耶路撒冷就是那個國度的首都。
啟示錄22章2節﹐這麼描述新耶路撒冷的一部分﹕
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啟示錄22章2節)
創世記2和3章提到曾經栽種於伊甸園的生命樹。創世記3章22到24節特別講到﹐當上帝把亞當和夏娃逐出伊甸園時﹐部份的原因就是不讓他們去吃生命樹的果子。但是當基督再來﹐最後的審判之後﹐人類卻是可以吃生命樹的果子﹐使得我們能夠在上帝榮耀的治理之下﹐享有永遠的平安和健康。
人作為具有上帝形象的活物和作為治理創造界中其他受造物的副攝政,兩者之間有著特定的聯繫。也就說,亞當和夏娃在上帝權柄之下作為萬有的治理者,這就使他們和他們治理的領域之間有著關聯。當亞當和夏娃墮入罪中後,後果就不光落在亞當身上,還涉及到了整個的創造界。類似地,就如羅馬書8章說到的,由於亞當和夏娃的原罪,受造之物受到敗壞的轄制,在人類最終的救贖裡,如同人類經歷最後的自由一樣,創造界同樣也都要從罪的影響中得享自由。因此,作為上帝形象的副攝政和他們所治理的領域有著內在的聯繫。這個結果把罪對人和其他創造的影響,及其拯救對人和其他創造的影響,這兩者都緊密的聯繫起來,既涉及到人類和其他受造對罪的經歷,又關係到最後人類和其他受造都從罪與轄制中得到自由。
- 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我們已經探討了基督再來時的樣式和要發生的一些事件﹐現在要來看它們的結果。
結果
在本課起頭﹐我們概略的講到上帝創造的目的﹐那就是上帝創造宇宙﹐為的是借著祂在基督的國度﹐彰顯和增添祂的榮耀。耶穌再來的結果﹐就是要完成這個目的。耶穌的再來﹐就是要把上帝的國度以全然完備的形態帶到地上﹐在那裡﹐有上帝所愛的忠誠子民﹐而他們也樂意愛上帝﹐服事祂﹐敬拜祂。
上帝救贖人類的終極目的,就是為祂自己的緣故重建或復興祂的子民。這個最終的復興將比亞當夏娃在伊甸園中的團契更加完美、更加絕妙。在人類墮落之後,上帝給他們一個初始的福音,福音的第一個應許,講到救贖者將是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其餘的聖經部分就是這個復興過程的展開。以色列民族成為這個復興的一個部分,這個復興的一幅圖畫。接著,普世教會就成為這個復興的更大畫面。最終,在基督再來臨時,你會有新天新地的最後復興,上帝將直接與人有親密的團契,所有那些透過信心認識基督的人都要享受這個完美的狀態,不再有撒但的攻擊,和罪的纏繞,他們將在永恆中完美的榮耀上帝。
- 傑夫·洛曼博士
我們可以用許多方式描述耶穌成全天地的結果﹐但是在這一課裡﹐我們要將這些結果分成兩個部份。第一﹐我們要思想這個新天新地所帶來的上帝的榮耀﹔第二﹐我們要著重於人類在其中所要經歷的得贖的喜樂。讓我們先來看上帝的榮耀。
上帝的榮耀
我認為三一真神因著成就我們的救贖大功,在永恆中必得榮耀。上帝為著祂的榮耀完成拯救,不僅彰顯祂的公正與公義,祂是永不更改的,祂的律法全然聖潔,同時,還表明祂是全然的智慧。祂能夠維護祂自己的這些屬性,同時能夠憐憫,赦免罪人,使他們稱義。 先知問道,“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喜愛施恩?”因此,都是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罪人蒙拯救,最終結果和起初的目的,就是要讓上帝的榮耀在永恆中能夠無可限量、永無止境的彰顯。
- 湯瑪斯·耐托思博士
當基督再來的時候﹐他是以君王的身份﹐統領上帝的國度﹐其權柄要達到至高至尊的程度。而且當全人類都承認耶穌的治理﹐跪拜在他的權柄之下時﹐也就是達成歸榮耀於上帝的目的。腓立比書2章9到11節﹐保羅這麼寫著﹕
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腓立比書2章9-11節)
上帝的恩慈將使得祂得著榮耀﹐因著祂的愛和良善﹐祂赦免誠心悔改的罪人﹐並且祝福我們﹐是超乎我們想像之外。也因此﹐我們樂意頌贊祂﹐宣揚祂的美善。以弗所書2章6到7節﹐保羅這麼說道﹕
上帝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以弗所書2章6-7節)
當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的忠誠會得到獎賞﹔所有上帝信實的子民將會承受新天新地﹐就是啟示錄21章1到5節所教導的﹐我們要享受上帝的同在﹐是遠超過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有上帝同在時所享有的。
墮落前,人類當然與上帝享有一種自由聖潔的關係。然而,從某種含義上,在人類墮落後,上帝在救贖裡賦予人一種與祂關係的應許,比墮落前要更加豐富、更加奇妙。因此,亞當曾經被稱為是上帝的朋友,而如今每一個信徒都有權柄做上帝的兒子。很多人都指出,事實上這裡有著更大程度上的親密關係,其中的含義表明我們不會再回到伊甸園的情景。我們實際上在走向新耶路撒冷,聖經神學貫穿著漸進地走向一個更加偉大的地方,就是新耶路撒冷,新天新地,而不再是簡單地回到歷史的起點。
- 西門·沃伯特博士
談起因為墮落的實際發生,這對人類究竟產生了怎樣利弊問題,我認為重要的是要承認,人類墮落、拒絕上帝是一件悲劇。它是極大的惡;它是對天上至高君王的大反叛。為此,我們絕不該將墮落這個巨大悲劇縮水。然而,當我們看到上帝全權計畫展開實現時,我們看到我們最後的結局,與起初人類像亞當和夏娃留在樂園中的單純狀態相比,要變得更加完美。因為我們的結果是救贖,不只是停留在單純的階段,我們進入了與三位一體的上帝更深的團契之中,正是透過我們在基督裡的救贖和我們在基督裡的信心,我們受邀得享三一真神的團契,就是分享聖父、聖子和聖靈在永恆中的合一,我們與神的性情有份,與基督同為後嗣。因此,當我們估量我們在基督裡的位分時,最重要的就在於我們擁有的,要比亞當夏娃在伊甸園中享有的更加超越。因此,由於墮落後的拯救,我們領受從上帝而來的奇妙全權的祝福。這不是否認墮落的悲劇性,而是要確定,透過上帝全權的美善與能力,從悲劇中生出比沒有悲劇要更加燦爛的結局。
-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當然﹐耶穌再來時﹐還有另一方面也會給上帝帶來榮耀﹐而那也是對於全人類的一個警告。除了祝福祂的子民﹐主也會咒詛那些拒絕接受他為救贖主和君王的人。他們所承受的懲罰也會帶給上帝榮耀﹐因為那是確保祂聖潔的尊榮﹐彰顯祂的公義﹐也使祂的子民從罪的痛苦和壓制裡得著釋放。根據啟示錄19章1到2節﹐上帝公義的子民要為著惡人被審判而歡欣。然而直到那個時候﹐基督徒通常不會為這些光景感到高興。相反的﹐我們卻是要盡力宣揚基督赦罪和拯救的福音﹐使得許多的人可以免受這樣可怕的命運。
我們已經查考了天地成全時帶給上帝的榮耀﹐讓我們接著來看聖經所教導的﹐信徒所要經歷的得贖的喜樂。
得贖的喜樂
聖經提到信徒蒙救贖之後持續喜樂的三個來源﹐其中最大的就是我們可以全然與上帝相交的這個事實。
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犯罪以後﹐他們彼此隱藏﹐也躲著不敢見上帝。當上帝咒詛他們時﹐他們被趕逐﹐不再享有上帝特別的同在。但是在新天新地裡﹐耶穌挽回更新人性﹐使得我們能夠在身體上去享有上帝特別的同在﹐而且我們的眼睛能夠看到祂的榮耀。約翰福音17章24節﹐約翰一書3章2節﹐還有啟示錄21章3節﹐對此都有清楚的教導。
第四世紀的西坡主教奥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上帝之城﹐22卷30章裡簡略的提到這個祝福﹕
美德的作者﹐上帝自己﹐曾如此應許﹐當祂借著先知所說的﹐“我將是你的上帝﹐你是我的子民“﹐這話的真意及其酬報﹐莫過於是﹕”我會是他們的滿足﹐也就是所有人們看重而期待的﹕生命、健康、供養、富足、榮耀、尊貴、和平安﹐以及所有美好的事物”。這也是對於使徒所說的“上帝為萬物之主”的正確解釋﹐祂應該是我們所有渴望的極至﹐是眼看無盡無限的﹐愛戴無悔﹐頌贊無休。這愛的外顯﹐這樣的表露﹐就如永生一樣﹐人皆可有。
信徒會經歷的第二個得贖的喜樂是彼此全然相交。
亞當的罪﹐除了摧毀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以外﹐還破壞了人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但是啟示錄22章2節宣稱﹐當我們全然蒙救贖時﹐萬國萬民也要得醫治。戰爭和不公義要全然止息﹐而破裂的人際關係也全然修復。全世界成為一個和平、友善、彼此相愛﹐互相服事的友好家園。
最後﹐信徒所經歷的第三個得贖的喜樂就是萬民會與基督一同治理新天新地。
提摩太后書2章12節﹐保羅就提到這點﹐他如此寫著﹕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提摩太后書2章12節)
啟示錄2章26和27節﹐3章21節﹐還有22章5節﹐也教導說﹐我們會與基督一起作王。
亞當和夏娃是照著上帝的形象而造的﹐被安置在伊甸園裡﹐為的是在上帝的主領之下﹐照管上帝的創造。但是亞當犯罪帶來的咒詛和敗壞﹐使得人類無法完成上帝至終的目的。然而,因著耶穌的獻祭和順服﹐他作成亞當所無法達成的任務。耶穌現在是我們聖約的首領﹐統管所有受造物。在天地成全以後﹐被贖回的人類最後要治理上帝的創造﹐以此尊榮上帝﹐也使所有的受造物蒙受益處。
基督徒可以對我們將來的盼望,全然的得贖,有一種屬靈的盼望。這盼望是對一個正面的未來有確定性的期待。此盼望獨特和實際的特質就在於它使人振奮,讓我們不屈不撓,使我們重新振作,能給我們享有一種期待的喜悅,確信那個應許必將成為現實。把從我們有限的角度來看,也許有點不靠譜、不太確定的當前奮鬥目標,化為感到確定地、不可避免的、必要成就的,從而使我們更加振奮向前。
- 戈蘭·斯高靳博士
總結
在耶穌是救贖主的這一課裡,我們思考了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在他四個不同階段裡的位格和工作﹐就是宇宙被造之前的永恆﹐創造的初始﹐漫長的救贖期﹐還有成全完備的將來世代。
耶穌基督無疑是有史以來,最多彩多姿和最重要的人物。而他今天仍是活著的救主﹐以君王身份﹐從他天上的寶座治理萬有。因為真理都會有奧秘﹐所以,我們絕對無法全然的瞭解和體會他。但我們希望借著這一課的概論﹐能説明我們思考認識他,好叫他的百姓來尊榮他,領受更多福分。

全系列下載

更多資訊請上:
IIIM(第三千禧年)神學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