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M第三千禧年-我們相信耶穌 - (02:03:11) - 第二集 基督

37 views

影片下載

  1. 介紹    1
  2. 出生和預備    2
    1. 道成肉身                                                                 3
      1. 童女所生                                                                3
      1. 大衛的後裔                                                            5
      1. 位格實質合一                                                        6
    1. 受洗                                                                  9
      1. 被證實為基督                                                        9
      1. 被膏的職份                                                          9
      1. 盡諸般的義                                                      9
    1. 受試探                                                              10
      1. 順服                                                                    11
      1. 體恤                                                                        11
      1. 無罪                                                                        12
  3. 公開事    13
    1. 福音                                                                  13
      1. 國度                                                                        14
      1. 悔改                                                                        15
    1. 能力                                                                  16
      1. 肯定身份                                                                17
      1. 確保成功                                                                17
    1. 證明                                                              18
      1. 使徒性的宣告                                                        18
      1. 變像                                                                19
  4. 難和受死    20
    1. 凱旋進入                                                          22
    1. 主餐                                                              23
      1. 贖罪                                                                    24
      1. 新約                                                                    24
    1. 被釘十架                                                          25
      1. 歸算                                                                    25
      1. 審判                                                                    26
  5.    27
    1. 復活                                                                  28
      1. 救贖計畫                                                            28
      1. 救恩祝福                                                                28
    1. 升天                                                                  29
      1. 使徒權柄                                                            30
      1. 登上寶座                                                                30
    1. 治理                                                                  32
      1. 話語和聖靈                                                          32
      1. 代禱                                                                        33
      1. 統治                                                                        34
    1. 再來                                                                  35
      1. 審判                                                                    35
      1. 更新                                                                        36
  6. 總結    37

介紹

    現今世界大多數的地區﹐人的稱謂至少有兩個部分。例如﹐他們會有個姓氏﹐表明他們和某些的家族有連帶關係﹐另外他們還會有個別的、屬乎自己的名字。因此﹐我們教導孩子們認識耶穌基督的時候﹐他們通常會以為“耶穌”是祂的名字﹐而“基督”是祂的姓氏。事實上﹐有時連大人也會有這樣的誤解。不過﹐這實在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聖經有時也用“基督”這個詞﹐仿佛那就是耶穌的名字。然而實際上﹐“基督”是他的頭銜,是用來指稱耶穌在上帝國度裡的事奉和尊榮。

  這是我們相信耶穌這個系列課程的第二課﹐我們把這一課的題目訂為基督。在這一課裡﹐我們要著重於探討耶穌的生平有那些事蹟和特質﹐能夠幫助我們瞭解為什麼他就是基督。

  基督這個名詞 的基本意思就是受膏者﹐那是從新約聖經的希臘字chees-TOS翻譯過來的﹐而那個希臘字又是從舊約聖經的希伯來文maSHEEach或是“彌賽亞”翻譯過來的。
  許多人若是知道基督或是受膏者﹐在聖經裡並不是專門用來描述耶穌時﹐可能會很驚訝﹔其實在舊約裡﹐那是個很常見的稱呼﹐通常是指那些被油膏抹﹐特別要事奉上帝的人。在舊約歷史的不同階段﹐一般而言﹐所有的先知、祭司、和君王都被稱為是受膏者。

  例如﹐在舊約裡“彌賽亞”或“受膏者”這個稱呼﹐最重要的意思之一﹐就是指大衛王的後裔﹐也就是那些治理以色列國和猶大國的君王。我們從歷代志下6章42節﹐詩篇89章38到39節﹐還有51節﹐以及詩篇132篇10和17節﹐都看到這樣的稱呼。但是舊約的這些章節也使人產生盼望﹐就是日後會有一個特別的受膏者將要來到﹐他要以獨特的方式聚合舊約所有受膏者的角色﹐並且全然成就上帝在世上的救贖目的。猶太人普遍知曉這個人就是彌賽亞﹐或是基督。當然﹐普世的基督徒都知道﹐耶穌就是這位偉大的彌賽亞﹐最後的受膏者﹐基督。

  我們對於耶穌基督的討論﹐要分為四個部份。首先﹐我們要探討從他的出生和預備成為基督那個階段的一些事件的神學意義﹔第二﹐我們要查考他以基督身份的公開事奉﹔第三﹐我們要探討他的受難和死亡﹔第四﹐我們要查看使得他做為基督被高舉的一些事情。讓我們先來看耶穌的出生和預備時期。

出生和預備

  在這一課裡﹐對於耶穌的出生和預備參與彌賽亞事奉的階段﹐我們的敘述是從宣告他的出生開始﹐一直延續到他在曠野勝過試探﹐凱旋而歸為止。我們會深入探討他在這個階段所發生的一些事件﹐不過我們要先概略的講這整個階段。

  在耶穌誕生之前﹐天使就對童女馬利亞和她的未婚夫約瑟作了這個孩子要降生的宣告。路加福音1章26到38節﹐天使加百列對馬利亞預告耶穌的降生﹐而在馬太福音1章20和21節﹐主的使者也對馬利亞的未婚夫約瑟傳遞了類似的資訊。約瑟和馬利亞是住在以色列地﹐是當時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在馬利亞懷孕的末期﹐愷撒亞古士督要約瑟和馬利亞到伯利恒城報名上冊﹐這是記載在路加福音2章1到5節。

  根據路加福音2章6到20節的記載﹐耶穌就在他們停留在伯利恒的時候誕生。天使們將他出生的訊息傳報給附近的牧羊人﹐他們就去看他﹐並且把他們所聽到的這個消息傳開了。根據路加所提到的﹐治理那個時期的政治領袖和所發生的一些事情﹐以及聖經以外的歷史記載﹐歷史學家們一般推算出耶穌是在西元前4年出生的。

  聖經沒有記載太多關乎耶穌早期的事情﹐但是路加福音2章21節提到他在出生後第八天受割禮﹐並且被起名為耶穌。還有﹐當耶穌在聖殿被獻給上帝的時候﹐有兩個上帝忠心的僕人﹐西面和亞拿﹐認出他就是人們一直期盼的基督。這是記載在路加福音2章22到40節。我們也在馬太福音2章1到12節讀到﹐因著星辰超自然的運行﹐啟示耶穌的出生﹐使得東方來的博士辨識出他就是猶太人的王。

  然而﹐耶穌在以色列地並沒有久留。因為治理猶太地的大希律王從博士那裡知道猶太人新的君王已經誕生了﹐他就想要殺死這個新生的彌賽亞﹐於是他下令屠殺伯利恒鄰近地區兩歲以下的小男孩。但是上帝預先警告約瑟﹐他就帶著全家逃到埃及去。希律王死了以後﹐這家人才回到以色列。但是因著上帝再次的警告﹐約瑟於是讓家人定居在拿撒勒這個小城鎮﹐遠離新上任的猶太人的王﹐就是大希律的兒子亞基老。這些事件是記載在馬太福音2章13到23節。

  耶穌長大期間﹐他的家人每年都會到耶路撒冷參加猶太人的節慶。根據路加福音2章41到52節記載﹐在耶穌十二歲時﹐全家又去參加這樣的節慶﹔耶穌的聰明和應對智慧讓那些宗教領袖和教師們非常的驚訝。

  耶穌在30歲左右﹐開始準備他公開的事奉。首先他讓施洗約翰為他施洗﹐那是記載在馬太福音3章13到17節﹐馬可福音1章9到11節﹐還有路加福音3章21到23節。

  緊接著﹐在他受洗以後﹐耶穌在曠野禁食40天﹐這是記載在馬太福音4章1到11節﹐馬可福音1章12到13節﹐還有路加福音4章1到13節。在這個時候﹐他抗拒撒旦的誘惑﹐那是發生在他公開出來事奉之前。

  關於耶穌的出生和預備時期﹐的確有許多的事蹟可說﹐但是我們只著重於其中的三件﹐他的道成肉身﹐他的受洗﹐還有他的受試探。讓我們先來看耶穌的道成肉身。

道成肉身

  道成肉身這個神學名詞﹐指的是耶穌永久的取了人的本性﹐包括具有人的身體和靈魂。聖經在多處提到耶穌的道成肉身﹐例如約翰福音1章1節和14節﹔腓立比書2章6和7節﹔還有希伯來書2章14到17節。

  在這一課裡﹐關於耶穌的道成肉身﹐我們所要注意的幾個神學重點是﹐耶穌是童女所生﹐他身為大衛後裔的身份﹐還有他的神性與人性的位格實質合一。讓我們先來談他是童女所生。

童女所生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是以童女身份受孕、懷胎、生下耶穌。她是經由聖靈神奇感孕而懷了耶穌﹐並且一直維持那樣的身份直到耶穌誕生。這些事實是清楚記載在馬太福音1章18到25節﹐還有路加福音1章26到38節。

  耶穌由童女所生的這個事實﹐至少包含三個重點﹐第一﹐因為耶穌是由一個婦女所生﹐所以﹐他是全然的人。

  根據創世記1章21到28節﹐上帝起初設定的次序是﹐所有的受造物要各從其類而出。這個計畫的一個特別後果是﹐人類的婦女要負責生育人類的嬰孩。這意味著耶穌是在馬利亞的腹中被孕育成長﹐如同其他人類的嬰孩一樣﹐因此他被賦予真實的人性﹐包含一個身體和靈魂。

  活於主後325到389年﹐拿先斯的貴格利﹐曾是康士坦丁堡的主教﹐他寫過關乎耶穌身為全然的人的重要性。在他的第51封書信裡﹐有這樣的字句﹕

如果他所沒擁有的他就無法醫治……如果只是半個亞當墮落那麼基督只需要一半人性也只要拯救人性的一半就可以。但如果是整個亞當的性情都墮落那麼就必須聯結於神子的整個人性如此才能全然得救。因此不容他人妒羨我們全然得救贖或是認為救主只是有個軀體和思維或是徒具人的樣式而已。

貴格利是呼應希伯來書2章17節所說的﹐他知道人類的救贖需要一個全然具有人性的﹐如同我們一樣的救主。

  第二﹐耶穌是由聖靈奇妙感孕的﹐所以他的人性是完全沒有被罪所敗壞。根據羅馬書5章12到19節﹐所有的人類都承受亞當初次犯罪而來的罪性。按著羅馬書7章5到24節﹐我們的性情也因著內裡的罪而敗壞。但是聖經清楚教導說﹐耶穌生下來是無罪的。我們從哥林多後書5章21節﹐還有約翰一書3章5節看到這個教導﹐另外路加福音1章35節對於他出生的宣告也隱含這個真理。雖然神學家對耶穌是由婦人所生﹐卻是能夠免于罪的本性和敗壞﹐總覺得其中必有一些神秘難測之處﹐但大多數都同意,童女所生這個事實就確實表明耶穌之所以能夠如此﹐乃是上帝的保守和超然持續同在的結果。

耶穌聖潔無罪至關重要,因為耶穌是來拯救罪人的。因此,例如在舊約的獻祭制度中,整個預表要求帶來獻祭的動物必須是毫無瑕疵,沒有殘疾,象徵著耶穌自己必須是無罪無瑕疵,好來代替我們贖罪。這個來為罪人贖罪的人必須自身無罪。

  • 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為了應驗舊約代為獻祭的畫面,祭物自己必須無罪,完美的祭物。我想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耶穌在任何方面與我們的罪性有份,有了罪的行為,他自己必然需要另外一位元在聖潔上帝眼中的無罪者來代他贖罪。然而,正是他的無罪使得他有資格為其他有需要的罪人代求。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互補而非對立的視角就是意識到耶穌是末後的亞當,在第一位亞當失敗之處得勝了。在亞當的失敗裡,耶穌補償了一個全然順服的人生。因此,無論你從耶穌成為第二個亞當,或是有資格成為贖罪的完美祭物的角度來看,耶穌自己的無罪是涉及到彌賽亞福音中對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個要素。

  • 戈蘭·斯高靳博士

  耶穌由童女受孕而生所隱含的第三個要點是﹐他的確就是所應許的那位彌賽亞﹐被差遣來要拯救他的百姓脫離罪和死亡。馬太福音1章21節﹐約瑟在夢裡領受這個預言﹕

馬利亞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121節)

還有在馬太福音1章22和23節﹐馬太如此解釋這個預言﹕

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的話,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利。以馬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122-23節)

在這個解釋裡﹐馬太引用以賽亞書7章14節﹐明白指出耶穌的出生應驗了這個預言﹐以此證明他就是基督。

  有些福音派學者相信以賽亞關乎童貞女生子的預言﹐乃是直接明指耶穌。其他學者們則認為它是耶穌的預表。但是所有的學者都同意﹐耶穌由童貞女所生﹐證明他就是所預告的彌賽亞﹐借著他﹐上帝要把祂的百姓從罪惡和死亡裡拯救出來。

  我們探討了耶穌的道成肉身是由童女所生﹐現在要來看他是大衛後裔的這個身份。

大衛後裔

在馬太福音1章中,馬太以耶穌的家譜開始,表明他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對馬太而言,這是極為重要的事。原因在於在舊約大衛作王執政期間,上帝就已經建立了國度的模式,將來治理世界的方式。大衛其實就是一個提前的預表或範本,表明上帝將來的治理,就是上帝在的疆界裡對子民的治理。因此,這個在舊約中就已經建立的模式,在耶穌到來時的應驗和成就,就變得十分重要。所以這是一個十分緊要的因素。另外一個因素,記載在舊約撒母耳記下7章,在那裡上帝應許大衛,將來要有一位他的子孫在大衛寶座上永遠掌權,將要實施上帝王權在全球的治理。從某種含義上講,這個應許實際上有個中斷,在古代以色列歷史上有五、六百年的時間沒有自己的君王。因此,當耶穌來到時,我們在福音書中讀到,現在就是座在大衛寶座上的那一位。極為重要的是,當彌賽亞來臨時,一定要來自大衛的家族。

  • 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耶穌身為大衛的後裔﹐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個身份讓他有合法權利成為彌賽亞或是基督。在主前10世紀的時候﹐上帝和大衛立了一個聖約﹐應許要借著大衛的一個後裔掌權時﹐在地上建立一個永存的國度。這是記載在撒母耳記下7章和歷代志上17章。

  大衛的王國在他的兒子所羅門死了以後分裂﹐但是舊約預告說﹐將來會從大衛的一脈出現一個王﹐就是人們認為的“彌賽亞”或是“基督”﹐他最後會復興大衛的國度。我們在詩篇89篇3到4節﹐詩篇110篇1到7節﹐還有詩篇132篇17節讀到這樣的預告。這個王會更新大衛的國度﹐使得那些流離在外的人回到應許之地﹔而且他也要將上帝最偉大的祝福帶給復興的國度。這些應許是記載在聖經多處地方﹐例如耶利米書23章、30章﹐和33章﹐還有以西結書34章20到31節﹐以及37章20到28節。這就是為什麼馬太福音1章和路加福音3章要特別顯示耶穌的家譜﹐強調他是大衛的後代﹐為的是要證明耶穌能夠合法的承擔彌賽亞或是基督的職份。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是童女所生﹐也具有大衛後裔的身份﹐現在要來討論他的位格實質合一。

位格實質合一

  位格實質合一這個名詞裡含有一個事實﹐那就是

耶穌是一個位格﹐卻具有兩個獨特的性情(神性和人性)﹐而每個性情都保有它各自的特質。

耶穌是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在永恆裡他具有完全的神性和其特質。當他被孕育﹐生而為人的時候﹐他的位格裡又加了全然的人性﹐包含所有人性該有的基本特質。

  主後451年的迦克敦大公會議總結聖經對於位格實質合一的教導﹐其發表的聲明被稱為是迦克敦信經﹐或是“迦克敦信條”﹐以及“迦克敦宣言”等﹐其中片段的節錄是這樣﹕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者他是真上帝,也是真人具有理性的靈魂也具有身體……在凡事上和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罪……他具有兩個性情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二性的區別不因著聯合而消失;各性的特點反得以保存,會合共存於一個位格,一個實質之

這個宣言是相當的專業性﹐但為了探討的目的﹐我們將它總結為三個部份﹕第一﹐它說到耶穌具有二個屬性﹐也就是神性和人性。

論到基督的位格實質合一,我們在談論的屬性。我們兩個屬性和一個位格,這兩個屬性在一個位格上聯合。我們這裡的屬性是的本質、實體、特徵,具有人性部分,也有另外一個皆然不同本質,就是神性的部分。因此,人性就組成部分而言通常包括兩部分,身體和靈魂,或者屬靈層面和物質層面,這是構成我們稱為一個活著的人必須要具備的完整存在。同樣,神性方面也要具有上帝的根本屬性、特徵和能力。當我們用屬性一詞時,我們在耶穌存在于神人二性中,兩種本質,兩種生存方式。因此,作為完全的人,百分之百的人,人性一詞只是我們的縮略語,耶穌具有作為真實人的一切特質。同樣,神性就是他具有作為全然真神的一切特性。

  • 約翰·麥靳父磊博士

  上帝的永恆之子無論何時總是具有上帝本來該有的每一個屬性。例如﹐就他的存在、智慧和能力而言﹐他是無限而永恆的﹐也是不變的。因此﹐舊約對於任何關乎上帝的性情的描述﹐對耶穌而言也是如此。我們從約翰福音1章1到3節、10章的30節﹐和希伯來書1章2到3節等經文裡﹐都讀到這樣的表述。這意味著﹐耶穌絕對就是基督﹔他總是按著上帝的旨意行事﹐他是全然純正﹐他不會收回承諾﹐或是不加以履行。而且當他為我們而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他內心的美善使得他得以成為無比寶貴的祭物。

  與此同時﹐耶穌也具有人類所該有的每個本質﹐例如具有人的身體﹐和人的靈魂。這就是為什麼他也會軟弱、受傷和死亡﹔另外他的身體也有正常的限制等等。希伯來書2章14和17節﹐4章15節﹐還有腓立比書2章5到7節等經文都敘述了耶穌所具有的完全人性。他的人性對於他身為基督非常重要﹐那使得他成為大衛的後裔﹐並且可以承擔先知、祭司和君王的職份。還有就如我們在希伯來書2章14到17節所讀到的﹐當他為我們而死的時候﹐他的人性使得他有資格能替代我們﹐因為只有一個真實的人的死亡﹐才能夠為人類贖罪。

在道成肉身中,上帝是永恆裡所生的聖子,在特定的時刻由聖靈臨到瑪利亞身上,懷胎披戴了我們的人性。因此,我們就意識到就與我們相關的人性而言,耶穌擁有上帝按的形象創造我們作為人的一切本質。耶穌具有人的性情,他具有人類的頭腦,他做決定也像通常人基於他們考量的一切要素來做決擇。正如約拿單所的,“我們最終的認知支配著我們的最終行動”。因此,任何關係到我們作為人類的所是和所為, 耶穌都披戴了。但是同時,奧秘就在於雖然隱藏了與父神共用榮耀的外部顯現,祂絕沒倒空作為上帝兒子所擁有的一切永恆屬性。仍然是全能的,仍然是全知的,依舊是永不改變的聖潔,作為上帝的兒子,仍然有完美的知識,為何拯救要發生,因這些事情都在永恆的神性中,無法倒空放棄這些屬性。因此,當我們探討在位格實質合一的屬性時,我們要確認耶穌具有完全的人性,因為人類需要被拯救。耶穌具有完全的神性,因為只有上帝才能完成這救贖,只有上帝是救主。因此,在一個位格中存在完全的上帝和完全的人。

  • 湯瑪斯·耐托思博士

  第二﹐迦克敦信經也提到耶穌兩個性情之間的獨特性或區別。耶穌並不是擁有神性和人性的混合﹐他的人性沒有妨礙他的神性﹐而他的神性也不會助長他的人性﹔相反的﹐他的每個性情是全然不變的﹐例如﹐我們看到在約翰福音1章3節﹐以及8章40節﹐約翰肯定耶穌的神性與人性﹔這就是為什麼即使身為上帝﹐耶穌還是需要在知識、經驗和恩典上長進。從他人性的觀點來看﹐耶穌需要學走路、講話、理解等等人所要學習的事情﹐他也需要學習知道上帝的旨意﹐這些對於耶穌身為基督的角色非常重要﹐因為那使得他從身為人的立場來增添他的知識和經歷﹐讓他因此更能夠憐憫體恤我們的軟弱﹐如同希伯來書2章17和18節所說的。

  第三﹐迦克敦信經肯定耶穌只是一個位格。

在我們思想位格實質合一時,位格在這個表述裡做為主格,或代理,是擁有兩種屬性的實體,卻是獨一的執行者,終極的現實是一切背後的行動都是透的屬性發出的,不論是做為上帝的作為,還是人的作為。因此,我們可以把位元格視為這個擁有屬性的實體。這是誰的身體?這是我的身體,這就是我,就是我自身,獨立的個體。屬性就是我擁有的本質,而位格是一種與他人和自我意識關聯的深刻現實。

  • 約翰·麥靳父磊博士

在上帝的智慧中,道成肉身是個奧秘。這裡有兩個屬性,其中一個是人性意志,一個是神性意志,既有人的性情,又有神的性情,人的知識和人的有限與上帝的全知全能都全然居住在這個單一的位格中。透過聖經我們開始認識到,有些時候耶穌的講論,是出於基督彌賽亞角色中的人性,順從和順服聖父。還有些時候,是以的神性出發的作為。我告訴你,“你的罪得赦免了”,誰能赦免罪過?惟有上帝自己!但是所有的作為都是透過這一個位格,這一張臉來實施。也就是,為著拯救的緣故必須有一個位格性的合一,在此位格裡具備了神人二性。

  • 湯瑪斯·耐托思博士

  耶穌並不是有兩個位格﹐或是兩套心思﹐好像一個人的身體裡面存有上帝的位格一樣。再者﹐他也不是一個位格裡混合兩個獨特的性情或是思想﹐好像上帝的位格裡混合了普通的人。就如我們在約翰福音17章1到5節﹐歌羅西書2章9節所讀到的﹐耶穌一直都是三位一體裡永恆的第二位﹐是我們所知道的上帝之子。這個真理很重要﹐因為它意味著耶穌仍然能夠全然的彰顯神性。例如,從身為人的立場﹐他必須學習知識﹐但是從身為上帝位格的立場﹐他總是全知的﹐知曉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一切。因為耶穌完美地彰顯出所有的上帝屬性﹐從而我們就可以毫無疑問的信賴他﹐事奉他﹐相信他可以成就每個應許和計畫。

  耶穌是唯一那位既為全然的上帝,又為全然的人。這個獨特的特質帶給我們巨大的安慰。因為祂是完全的人,祂就能體恤我們各樣的軟弱和痛苦。我們的救主已經歷了這一切。並且祂在此一生中從未犯罪,好讓我們可以完全信靠與跟隨祂。與此同時,又因為祂是完全的上帝,我們就能有完備的確據,沒有任何人類的軟弱能剝奪祂拯救我們的能力;祂以無限的能力和權柄成就祂給我們的應許和計畫。正因為耶穌既為全然的上帝,又為全然的人,祂就是完美的統治者,代求者和救贖主。

我們已經從道成肉身這個重點﹐探討了耶穌的出生和預備﹐現在要來談他的受洗。

受洗

  關於耶穌的受洗﹐我們要從三方面來探討他如何預備自己進入事奉﹐首先我們來看他被證實為基督的事實。

被證實為基督

  就某個層面而言﹐耶穌從道成肉身開始就承受基督的職份﹐他生為大衛王的後裔﹐有眾天使宣告他是基督。但是他接受任命﹐是直到祂受洗以後才得以公開表明出來﹐而且是由三位一體裡的另外兩位向普世作此宣告。聖靈以鴿子的樣式落在他身上﹐證實耶穌就是基督﹐而聖父則是從天上大聲宣稱耶穌就是基督。雖然聖靈和聖父那時都沒有特別使用“基督”這個名稱﹐上帝卻是已經向施行約翰啟示﹐領受這些印記的那一位就是基督。我們從路加福音3章15到22節﹐還有約翰福音1章19到36節﹐讀到耶穌受洗的細節。這種向普世全地正式宣告上帝的基督已經來到的確認﹐為的就是預備他要進入事奉的崗位。

被膏的職份

  耶穌受洗的第二個結果﹐是他領受膏抹﹐承受基督的職份。有個反對稱呼耶穌為基督的理由是﹐他並沒有真的領受用油膏抹﹐以承擔基督的職份。但是福音書的記載顯示耶穌是在他受洗時被聖靈所膏抹﹐這個正式的膏抹表明耶穌要成為基督﹐也賦予他事奉的能力。因著道成肉身﹐耶穌是全能的﹐但是基督的職份是屬乎人的﹐所以他隱藏了他的能力和榮耀﹐為的是要像那些他所要拯救的人。如同其他受膏抹的人一樣﹐耶穌倚靠聖靈的能力來事奉。我們在路加福音4章1和14節﹐還有使徒行傳10章38節﹐看到這樣的記載。

  約翰福音3章34節﹐講到耶穌如何從聖靈領受能力﹕

上帝所差來的就上帝的話,因為上帝賜聖靈給他是沒有限量的。(約翰福音334節)

    我們要提到耶穌受洗的第三個結果是﹐那是一個盡諸般的義的舉動。

盡諸般的義

  當耶穌到施洗約翰那裡要受洗時﹐約翰不肯﹐因為耶穌已是純正公義的﹐他未曾犯罪﹐也無須悔改。但是耶穌的回答是﹐單單他個人無罪是不夠的﹐他也要履行所有派定給他的公義職責。

馬太福音3章14和15節記載他們之間的討論﹕

約翰想要攔住他,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耶穌回答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於是約翰許了他。(馬太福音314-15節)

  我們知道那個時候﹐為人施洗的並不是只有施洗約翰一個人﹐因此耶穌受洗的意義就變得格外重要。那時有不同的猶太團體﹐包括施洗約翰﹐把他們自己與那時耶路撒冷的敗壞情況分別出來﹐並且認為他們是以色列公義的剩餘子民。他們經常借著洗禮或是洗濯來讓新的成員加入。因此﹐當耶穌讓約翰為他施洗﹐就是借著這個公義的舉動﹐證明也認同他自己是以色列人中真正信實的剩餘子民。

  我們已經從道成肉身和受洗這兩個重點探討了耶穌的出生和預備﹐現在要來看他的受試探。

受試探

  耶穌受試探是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細節是記載在馬太福音4章1到11節﹐還有路加福音4章1到13節。簡單來說﹐聖靈驅使耶穌去到曠野﹐在那裡他禁食四十天﹐然後受到撒旦的試探。但是﹐儘管他的身體是處於軟弱情況﹐耶穌在靈裡和心志上依然強壯。他雖然覺得饑餓﹐卻是拒絕使用他屬上帝的能力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雖然他有權柄﹐他還是拒絕不仗著他的特權來證明他自己。而且雖然他的目標是為聖父贏得全世界﹐他卻拒絕採用容易但罪惡的方式去事奉上帝的仇敵。

  許多神學家也指出﹐耶穌受撒旦的試探﹐是比對創世記3章裡﹐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的被試探。羅馬書5章12到19節﹐保羅顯示出耶穌是代表他的百姓﹐正如亞當一樣﹔然而亞當失敗之處﹐以致將咒詛帶給全人類﹐耶穌卻是勝過試探﹐將救贖帶給世人。

耶穌受過試探。聖經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犯罪。當然,我們能想到的事件,如曠野中的試探,在受洗後即將開始公開的事奉時,遇見魔鬼親自給的三次試探。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從未遇到過魔鬼。牠可能派一個爪牙就能威脅我們,但是要對付耶穌,撒旦要親自出馬。然而,耶穌的一生都面臨試探。我認為我們常常錯以為耶穌只是在這個時刻受到試探。這些試探之所以巨大,在於它們的比例,尤其是都集中在身份和使命上。然而,我認為在其一生中都受到試探。我認為這裡的要點,就是耶穌是我們的代表,祂是我們代替者,祂是末後的亞當,新的人類。因此,正如亞當在伊甸園受試探,末後的亞當也要如此受到那蛇的誘惑。若是要代表我們,就必須要在凡事上都像我們一般受到試探。不然,就不是我們的代替者。聖經十分明確指出,耶穌在事奉的任何時候都沒落入罪中。全然無罪。沒有在心思、言語和行動上有絲毫的過犯。然而,我認為作為我們罪孽的承擔者,我們的代替者,必須要經受各類的試探。

  • 德瑞克·湯瑪斯博士

  為了本課的目的﹐我們對於耶穌的受試探﹐要著重於三個層面﹐第一﹐他的受試探教導他學會順服。

順服

  希伯來書5章8到9節﹐這麼說道﹕

[耶穌]……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希伯來書58-9節)

  耶穌是全然無罪的﹐他從沒有不順服上帝。然而他也是全然的人﹐因此他也必須學習認知上帝公義的要求,並在他的人生中勝過挑戰和試探。我們看到﹐在他忍受試探時﹐耶穌借著遵守上帝律法的要求﹐並且服從父上帝對他生命的計畫﹐以此順服上帝。他的順服預備他得以承擔基督的事奉﹐就如我們在希伯來書5章9節讀到的﹐這樣的順服使他成為上帝所悅納的祭物﹐讓他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

體恤

  我們要講到的第二個重點是﹐耶穌受試探﹐讓他能夠體恤他的百姓。耶穌沒有屈從於試探﹐但他還是能感受到它的誘惑力。他覺察到撒旦所提供的都是人想要的﹐他因著禁食而身體軟弱的狀況﹐這更加強他對那些事物的渴望。但這個經歷也使得他更加憐憫﹐理解我們在生活遇到試探時所受的苦與掙扎。希伯來書4章15節﹐這麼寫著﹕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希伯來書415節)

耶穌面對和抵抗罪的試探,給我們基督徒極大的安慰和激勵,因為在這方面以全然的人性面對。經歷了試探,卻沒有被它打倒。從這個意義上講,耶穌忍受的每一件試探都成為基督徒如何面對試探的榜樣。

  • 西門·沃伯特博士

當我們想到耶穌面對和抵抗罪的誘惑試探時(希伯來書4章有大段的講論),有一件需要提到的,就是我們許多人都害怕單獨地遇見試探,當我們陷入罪中行事,在那種情形下我們都有的那種特別經歷。可是事實上,耶穌在地上生活時理解什麼是受試探,而如今當在高天做我們的大祭司時,知道那個滋味。因此,我們能有確信,我們不再是單獨面對這些試探。凡是我們帶到耶穌那裡的任何事,都瞭若指掌,現在就能改變,在我們的試探境況裡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

  • 雅各·史密斯博士

  我們要講到的關乎耶穌受試探的第三個重點是他的無罪。

無罪

  無罪這個詞的意思是無能力犯罪。許多世紀以來﹐基督徒一直用這個名詞描述耶穌是無能力犯罪。神學家經常將耶穌的無罪與祂的受試探相提並論﹐因為如果有可能﹐在祂受試探的時候﹐那是他一生裡最有可能犯罪的時刻。

  所有的基督徒都知道﹐耶穌未曾犯過罪﹐他也未曾屈服於試探之下﹐或是有任何邪惡的意念思想﹐也沒有說過罪惡的話語。聖經多處肯定他的無罪﹐例如哥林多後書5章21節﹐希伯來書4章15節﹐還有7章26節﹐以及彼得前書2章22節﹐約翰一書3章5節。但是他甚至沒有犯罪的能力也是真的。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耶穌是三位一體的第二個位格。而上帝自己不可能犯罪,因為他無法作出與自己性情相反的舉動。上帝的三個位格總是並且必將是無罪的。我們在哈巴谷書1章13節;雅各1章13節;約翰一書1章5節和其他許多經文中,都可以看到這點。

  但是這並非就意味著他所承受的試探沒有那麼真實而劇烈。因著他具有人性﹐耶穌是從身為一個人的立場來經歷試探。他明白擺在他面前那些東西的價值﹐也深切知道它們所能夠帶給他的好處﹔因此他的順服以及憐憫的心思不會就此減少其意義。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因著耶穌是無罪的﹐這就使得他的順服和憐恤心志更加增添﹔這個經歷讓他深入的體驗和感受﹐也因此更能按著我們的需要﹐來回應我們。

  福音書只簡短的記述耶穌的出生和事奉的預備時期﹐因此有時難免為人所忽略﹔但是那些描述其實包含許多重要的真理﹐其中的一個重要真理,就是確切顯明上帝所應許的那位受膏者,彌撒亞已經來到。耶穌的出生﹐以及他預備承擔彌撒亞的職份﹐顯示出上帝對人的大愛和憐憫﹐因為祂沒有任憑我們被罪和死亡所挾制﹐而守住祂所應許的﹐差遣祂的兒子作為我們的救贖主。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的出生和預備承受基督的職份﹐現在要來討論他的公開事奉。

公開事奉

  為了這一課的目的﹐我們定義耶穌的公開事奉﹐是從他開始對眾人傳道﹐一直到他最後榮耀的進入耶路撒冷為止。在深入探討這段時期所發生的一些事件之前﹐我們先要作一個綜合性的概述。

        路加福音3章23節說﹐耶穌大約是在三十歲左右開始他的公開事奉﹔而根據四福音書﹐特別是約翰福音﹐所提供的線索﹐許多學者們相信耶穌的公開事奉延續了三年之久﹔其中約翰特別記載耶穌在這段時期參與了三或四次的逾越節慶典﹐那是記載在約翰福音2章23節﹐6章4節﹐11章55節﹐還有5章1節。

  根據馬太福音4章13到17節﹐耶穌是在加利利海西北邊﹐加利利地區的一個城市迦百農﹐開始他的公開事奉。他在加利利和以色列的其他城市宣講上帝國度的福音﹐以及施行一些神跡奇事﹐那是記載在馬太福音4章23和24節。還有﹐根據馬太福音10章和馬可福音3章的描述﹐在這個時候﹐耶穌也揀選十二個門徒﹐並且裝備他們一起宣揚上帝國度的資訊。然後﹐他也將他的事奉擴展到以色列其它地區﹐包括撒馬利亞和猶大地。在他公開事奉的末期﹐耶穌定意朝向耶路撒冷走去﹐為的是要在那裡被釘死。在這個階段﹐他讓他的門徒們知道﹐他即將被殺﹐而殺他的人就是那些他受膏所要拯救的國民。

  雖然耶穌主要的事奉是宣講福音﹐就是因著上帝的國要來到﹐呼籲人們要悔改和相信﹐他卻是用不同的方式來傳達這樣的資訊。耶穌事奉不同的族群﹐他對以色列一般的民眾﹐宗教領袖﹐社會所棄絕的人﹐外邦人﹐以及各式各樣的罪人傳講上帝國度的福音﹐面對的會眾有時是數千人﹐有時是在各人的家裡﹐只有少數幾個人。他在不同的地方教導人﹐例如人們的家裡﹐會堂﹐或是曠野地﹔也用不同的方式教導﹐例如說比喻、提出問題、預言、訓言﹐甚至是行神跡。無論何時何地﹐人們總是認出他的事奉帶著獨特的權柄﹐他們的回應也很強烈﹐有的人相信並且悔改﹐有的卻是惱怒而拒絕。

  福音書記載了許多耶穌公開事奉的事蹟﹐就其中許多的內容﹐我們要著重的有三點﹐第一﹐耶穌的宣揚福音﹔第二﹐耶穌能力的彰顯﹔第三﹐耶穌證明他是受膏為基督的職份。我們先來看耶穌所宣揚的福音。

福音

  耶穌用許多的方式傳講福音﹐有些方式比較隱晦﹐有些則是很直接。他用比喻、訓示、對話、祝福或審判的預言﹐對未來的預告﹐禱告﹐還有行神跡奇事。但是當福音書的作者們總結耶穌的資訊時﹐他們宣告耶穌最基本的資訊﹐就是上帝國已來到﹐因此他呼召人們要悔改。

  馬太福音4章17節﹐馬太如此概要敘述耶穌的福音資訊﹕

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417節)

馬可福音1章14和15節﹐馬可也以類似方式描述耶穌的資訊﹔還有馬太福音3章2節﹐馬太記錄施洗約翰也傳講悔改的資訊。       

  我們要探討耶穌的福音所包含的兩個層面﹐第一﹐他提到國度的來到﹔第二﹐他呼召人們要立刻悔改。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對於國度的教導。

國度

當我們打開福音書,開始讀時,有一件東西可能會使我們驚奇,甚至不可避免的要衝擊我們。這就是耶穌宣講的、教導的、身體力行的事,很清楚地,它就是上帝的國。毫無無疑,根據施洗約翰的講道所預表的耶穌和耶穌開始傳道時的話,中心就是上帝的國近了,或者已經近了,或者天國已經近了。之後,在所有教導中,如靈裡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在所有關於天國的比,一切的教導,所有祂顯明自己就是真正的大衛後裔中那位元君王的方式,如祂騎著驢駒進耶路撒冷, 總之這一切要使我們清楚認識到:福音書,傳道人,和福音書的作者們都要讓我們清楚明白,耶穌的資訊和的整個人生,都是關於帶來和復興上帝的統治,或上帝的國。

  • 約拿單·潘甯頓博士

  就如他同時代的猶太人一樣﹐耶穌知道上帝是所有受造物的永恆掌權者。但是舊約也啟示上帝的計畫是讓祂的王權彰顯於地上可見的國度裡。如同我們在前一課學到的﹐上帝在創立世界時﹐就開始這樣的計畫﹐所以祂任命亞當和夏娃為祂的助理攝政王。可是他們卻虧缺上帝的託付﹐沒有把世界治理成合上帝心意的完美樣式。上帝的國度接著進展成一個大帝國模式的以色列國﹐但這國度又因著以色列人的犯罪和流亡而遭到嚴重挫敗。雖然上帝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時候想要恢復這個國家﹐但是百姓的不肯忠於上帝﹐使得他們的流亡至終延展到幾個世紀之久。到了耶穌的時候﹐以色列人已經承受了幾百年的流離之苦﹐他們迫切等候基督的來到﹐全然恢復上帝的國度﹐以及要帶給世人的祝福。因此﹐當耶穌宣告上帝國都臨到的福音時﹐這的確是振奮人心﹐帶來盼望的資訊。

  耶穌宣揚的福音是﹐在他的時代﹐上帝在地上國度的末期已經來到﹔天國的樣式將要彰顯于全地。就如我們在馬太福音5章3到12節登山寶訓的八福裡所看到的﹐所有上帝忠誠的子民在上帝的國度裡要大蒙祝福。他們的悲哀要止息﹐他們要承受全地為業﹐不會有外來的政權迫使他們作虛假的敬拜﹐也不會有敗壞的宗教領袖為了表面的和平而與以色列人的仇敵作妥協交易。他們的罪要蒙赦免﹐流離失所的要被帶回來﹐在疾病痛苦咒詛之下的要得著醫治﹐主上帝要親自打敗以色列的仇敵﹐清除人們的罪過﹐恢復所有的受造界。

  耶穌宣揚的關乎國度的福音資訊聽起來雖然很美好﹐但它也包含一個條件﹐那就是悔改。

悔改

  耶穌警告說上帝的國度會在瞬間臨到﹐那時﹐不但上帝信實的百姓要領受祝福﹐上帝的仇敵也要接受審判。因此若是以色列人要領受所應許的祝福﹐他們自己就先要認罪悔改。

對罪悔改包括從罪中回轉。不過,福音性的悔改不僅是轉離某事,而且也是同時轉向某事。其實,這個某事是一個人,就是耶穌。 我們要在信心中轉向 因此,悔改包括離棄我們的罪,並在信心中轉向基督。 在這裡, 我們要思想和梳理一下悔改大致包括或表現的幾個方面。 其中一個便是理智上,或者認知上對我的罪的意識。如果我不承認自己是個罪人,不明白自己以某種方式,或形式違犯了上帝的律法,我便不太可能悔改。因此,必須要有對我是罪人,我所做的在上帝眼裡是錯的這個事實的意識,認知和確信。與此同時, 有可能的是有人會在概念上承認自己所做的在上帝眼裡是錯的,但卻對此毫不在乎。因此,悔改的第二個方面是懊悔,一種情感上的知罪。不僅確信我做錯了,而且對之懊悔,對之不快。我對自己的罪有一種好像上帝對罪有的悲痛。這兩個要素之外,還有第三個相關的要素:意志的行使,或者一種意志的能力,不再把罪當成是一個應許和快樂,而承認它不足以實現它所應許的,而是轉向基督,將作為更加美好的應許和快樂。

  • 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我們可以想像悔改好像是把一個錢幣翻個面﹐在轉動中﹐我們轉離罪﹐而趨向義。要轉離我們的罪﹐我們首先要為自己不遵守上帝的律﹐以及在可能情況下傷害我們的鄰舍而真心痛悔﹔然後我們向上帝承認我們的罪過﹐祈求祂的赦免﹐以此徹底的棄絕我們的罪。有些經文﹐例如耶利米書31章19節﹐和使徒行傳2章37和38節﹐都明白顯示這些悔改應有的步驟。但悔改也意味著要歸向上帝﹐我們祈求祂潔淨我們﹐並且恢復與祂的關係﹐也定意以後都要順服祂。這不是說我們以後都不會再犯罪了﹐而是意味著真誠的悔改乃是包含一個要遵守他的誡命﹐討上帝喜悅的心願。約珥書2章12和13節﹐哥林多後書7章10和11節等經文都給予這樣的教導。

悔改在聖經中是個重要的詞彙。 希臘原文是metanoia 如果我們要從罪中悔改,就意味著對metanoia徹底的理解帶來的改變。 我們從我們罪惡的道上改變。 它意味著我們朝向另一個方向,我們生命中經歷了耶穌,我們要朝向這個方向。 我們要改變。我們要改變一切要我們改變的。 句實話,這包括一切。 對於心意改變的徹底理解不僅是只改變你理智上相信的。事實上,我喜歡舊約中被譯為“知道”的這個詞。希伯來原文是yada’。其意為體驗或經歷。“知道”不僅包括我們頭腦上知道,也包括我們的手,我們的,我們的情感,我們的心,包括我們的一切。改變心意意味著改變一切。並且,我相信正因為我們在改變一切,我們才開始改變。例如,我們所做的事和關乎我們身份的事。我們開始改變我們的行為。如果行為上不改變,可能還沒有任何改變。我有一個神學院的長輩教授過:“你做你自己相信的事,同時,你相信你自己所做的事。” 改變心意附帶著一連串的行動。

  • 馬太·弗瑞德曼博士

  耶穌所宣揚的上帝國度即將來到的確是美好的資訊﹐但是這福音與必然該有的悔改是不可切割的。唯有那些為罪悔改﹐信靠而歸向上帝的人才能夠享有上帝國度的一切祝福。

  除了宣揚福音﹐耶穌公開的事奉也多方面的彰顯他的權能﹐以此見證他的資訊乃是真實的。

能力

    使徒行傳10章38節﹐使徒彼得以此總結耶穌神奇的權能﹕

上帝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 []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上帝與他同在。(使徒行傳1038節)

  耶穌行了許多神跡奇事﹐以此彰顯出聖靈的能力。在約翰福音2章1到11節﹐他變水為酒﹐顯示他的掌管萬有。在馬太福音12章22節﹐馬可福音1章23到26節﹐還有路加福音9章38到43節﹐這些經文記載了耶穌的權柄勝過惡鬼和它們的影響。耶穌也醫治有病或殘疾的人﹐例如馬可福音10章46到52節﹐路加福音8章43到48節﹐還有約翰福音9章所記載的。耶穌甚至使死人復活﹐我們在馬太福音9章18到26節﹐路加福音7章11到15節﹐以及約翰福音11章41到45節讀到這樣的記載。事實上﹐耶穌所行的神跡遠超過以色列歷史上的任何一位先知所作的。新約聖經提到至少35個具體的神跡﹐而約翰福音則指出耶穌行的神跡遠超乎這個數目。約翰福音21章25節﹐我們讀到約翰所寫的﹕

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的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約翰福音2125節)

  對於耶穌所顯示的奇妙能力﹐我們要思考的至少有兩點﹕第一﹐它們肯定他的身份就是基督﹔第二﹐它們確保他至終會成功的把上帝的國度帶到地上。讓我們先來看耶穌行的神跡如何肯定他的身份。

肯定身份

  耶穌大能神奇的作為﹐肯定他的確就是基督﹐乃是被上帝特別膏抹﹐要將國度的末期帶到地上。身為基督﹐耶穌是上帝權能的使者﹔而他所行的神跡則彰顯出上帝認同耶穌所傳講的一切事。路加福音7章22節﹐約翰福音5章36節﹐還要10章31到38節﹐以及新約多處經文都顯示這個真理。除此之外﹐聖經裡有許多人把耶穌行的神跡與他受膏抹的職份聯在一起﹐那是基督職份所包含的幾個層面。例如路加福音7章16節﹐約翰福音6章14節﹐還有7章40節提到﹐許多人認為耶穌的那些神跡是履行其先知的職份。而在路加福音17章12到19節則記載﹐耶穌自己把他奇妙的權能與祭司的職責聯在一起。此外﹐馬太福音9章27節﹐12章23節﹐15章22節﹐還有20章30節則提到﹐耶穌的神跡也與其君王的職份有關。約翰福音10章37和38節﹐耶穌這麼說道﹕

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們就不必信我;我若行了,你們縱然不信我,也當信這些事,叫你們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裡面,我也在父裡面。(約翰福音1037-38節)

  耶穌所行的神跡證明他的福音資訊是真的﹐他的確就是基督﹐也會把上帝國度的末期帶到地上。還有路加福音11章20節﹐耶穌也說道﹕

我若靠著上帝的能力趕鬼,這就是上帝的國臨到你們了。(路加福音1120節)

耶穌大能的作為證實他的確就是基督﹐要將天上的國度帶到地上﹐為的是終結撒旦對上帝的百姓和受造物的欺壓統治。

  我們討論了耶穌能力的彰顯﹐肯定他基督的身份。現在要來探討那些大能的作為也確保他的成功。

確保成功

  耶穌所行的神跡彰顯出他有足夠的權能成就他所應許和宣揚的。他具有所需要的能力﹐讓上帝的國度臨到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樣。事實上﹐他所行的許多讓人蒙福的神跡的確使人得以預先嘗到上帝國度的美好。例如他醫好有病痛的﹐又使死人復活﹐這就是在預示一個沒有疾病和死亡的國度﹐如同啟示錄21章4節所講的。當他喂飽數千個饑餓的人時﹐就是在表顯那個永恆國度裡豐富的實況﹐如同我們在出埃及記23章25和26節﹐約珥書2章26節﹐還有路加福音12章14到24節所讀到的。

  耶穌也彰顯出他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摧毀國度的眾仇敵﹐例如當他趕出汙鬼時﹐就是顯示出他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建立一個不可動搖的國度﹐一個不受任何威脅的國度﹐正如我們在馬太福音12章22到29節所讀到的。

  耶穌的權能吸引每一個目睹他行事的見證人。雖然他的仇敵議論著﹐認為他的能力是鬼魔的一種欺騙手腕﹐然而實際上﹐耶穌的能力是來自上帝﹐這證明了耶穌的確是基督﹐而且他有能力履行他所應許或警告的事。對我們基督徒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安慰﹐也值得喜樂,因為那意味著我們相信耶穌是正確的抉擇。不管我們有多少疑問﹐或是需要多長的時間﹐上帝才會完成祂借著耶穌所開始的工作﹐無論如何﹐耶穌已經給我們足夠的確據去信靠他。他實在是那位受膏者﹐基督。如果我們效忠於他﹐那麼在他永恆的國度裡﹐他必確保我們會有一個蒙福尊榮的位份。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所宣揚的福音﹐和他所彰顯的能力﹐現在要來討論他公開的事奉證明他是受膏承受基督的職份。

證明

  耶穌的公開事奉有多方面證明他是受膏成為基督﹐就明顯的實例﹐我們舉出其中兩個值得注意的重點﹕彼得使徒性的宣告耶穌就是基督﹐以及耶穌榮耀的變像。讓我們先來探討彼得使徒性的宣告。

使徒性的宣告

  馬太福音16章15到17節﹐馬太記載彼得公然的承認﹕

[耶穌]:你們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對他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馬太福音1615-17節)

馬可福音8章27到30節﹐還有路加福音9章18到20節﹐也記載了這個事件。

彼得的認信在福音書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為它出現在馬太,馬可,和路加,這三本對觀福音書中。這三本福音書中的前半部分都關注耶穌作為上帝的權柄; 這種權柄通過神跡,趕鬼,醫病,奇事,以及的教導顯明出來。彼得認出耶穌就是彌賽亞。從那裡開始,真正引入了彌賽亞作為受苦僕人的身份。接著,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都以稍微不同的方式來強調彼得的認信。在馬可和路加福音中,所有的神跡都引向這一幕,很明顯是為了向彼得顯明和證實,耶穌的確就是基督,彌賽亞。 所以,他承認上帝一直透過耶穌行事,並且作為一個人認出耶穌是基督。馬太福音,在認信之後緊接著記錄了耶穌第一句話:“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你的。”所以,馬太福音更強調透過耶穌的作為揭示出這是上帝示的事實,無疑這些作為是權柄的標記,不過彼得之所以能明白過來是因為上帝示給他了。因此,對於上帝示的意義,尤其在馬太福音中顯得更為重要。

  • 馬可·斯特勞斯博士

  彼得認定耶穌的受膏為基督﹐那是一個從上帝而來直接的啟示。就如我們看到的﹐人們因著耶穌所行的神跡﹐應該就能推斷出他是基督﹔但是彼得以眾使徒代言人的身份所作的宣告﹐卻是有更大的意義﹐那是一個上帝所給予的權威性預示﹐清楚無誤的肯定耶穌就是基督的這個事實。

福音書中最不同凡響的事件之一,就是當彼得回答耶穌的問題“你們我是誰?”時,回答道:“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這是個具有決定意義的時刻。那麼,是什麼使這個事件不同凡響呢?正如耶穌所的,這是一個示的時刻,上帝自己示西門彼得他自己所不能明白的事。不過這也是漫長期待的原因,整整500年,以色列人盼望這位彌賽亞的到來。 現在彼得對這個站在他面前的人宣稱“你是彌賽亞。” 所以,你要能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那一刻,這種長久以來深深期待的份量。

  • 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我們已經探討了彼得使徒性的宣告耶穌受膏為基督這個重點﹐現在要來看耶穌榮耀的變像。

變像

  變像這個名詞﹐是神學家們用來形容耶穌在榮耀裡向他的門徒們顯現的那個事件﹐那時他的形象有極大的改變﹐顯示出他部分的神聖榮耀。這個事件是記載在馬太福音17章1到8節﹐馬可福音9章2到8節﹐以及路加福音9章28到36節﹐還有彼得後書1章16到18節也提到這件事。

  簡單來說﹐那個事件是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到山上去禱告﹐當他們在那裡的時候﹐耶穌的外形就改變了﹐他的容貌放出榮耀的光芒﹐衣服也潔白發光。當耶穌的形象改變時﹐摩西和以利亞也與他一起出現﹐還有上帝的聲音從天上傳來﹐確認耶穌是祂的兒子。當彼得提議門徒們可以在那裡為耶穌、摩西和以利亞各建一個棚子的時候﹐上帝指明耶穌是最為尊貴﹐值得他們所順服。這個宣告非常重要﹐因為摩西頒佈律法,拯救上帝的百姓;而以利亞則是忠實的先知﹐呼籲背離的以色列國回轉。那就意味著耶穌一直是持守著律法和先知所要求的﹐他不但滿足以色列過往最偉大的領袖們的期盼﹐也是歷來最偉大的受膏者﹐是大衛最後的子孫﹐要把上帝的國度帶到地上。

登山變像是指耶穌和他的三個門徒上了高山之後那令人驚歎的一幕。 他們看到了基督榮耀的顯現。因此,我們首先瞥見了基督的二性,作為人變了形像,由此我們可以一覽從起初一直所擁有的榮耀,正如一首聖誕詩歌所唱的,上帝成了血肉之體,我們卻看到了的神性。我們看到了那令人眩目的榮耀同在。如此榮耀直到門徒們下山的時候,他們自己仍舊在發光。然而,當我們想到這聖約的成全時,就體會到這裡的威榮,因為誰在這變像中與相遇呢?在與以利亞和摩西會面。在這裡我們看到耶穌是摩西律法的成全,對先知職分的成全,在這些方面對祂彌賽亞身份的成全。所以,舊約在彌賽亞耶穌身上成全,因為與頒佈律法的摩西和集先知職分大成的以利亞會面了。耶穌來了,與他們會面,在這令人驚歎的變像中,確立了彌賽亞的身份。

  •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我們已經討論了耶穌的出生﹐預備自己承受基督的職份﹐以及他的公開事奉。現在要來探討他的受難和死亡。

受難和死亡

  我們使用“受難”這個詞特指耶穌忍受的痛苦,尤其是祂走上十字架這一周的苦難。從許多方面,這都是耶穌生平故事中最黑暗的部分,因為在這一周中,耶穌被人拒絕,被祂的門徒們否認與背叛,接著被指控祂的人殺害。但是,最大的痛苦在於耶穌在我們的位置上,承擔祂在天之父全然傾倒下來的義怒與審判。然而,即便是在這個最為黑暗的故事中,仍有著一線希望之光。耶穌的受難與至死向我們彰顯三一真神為了拯救我們甘願付出的巨大代價,見證出聖神的大愛和全然的捨身,值得我們不斷地感恩、順服和讚美。

  在這一課裡﹐我們定義耶穌受難和死亡的時期﹐是從他抵達耶路撒冷開始﹐直到他被釘死﹐埋在墳墓裡為止﹔雖然在耶穌一生中﹐這個階段只有一個星期而已﹐但是卻發生許多重要的事件。我們在探討細節之前﹐還是先作個概要的敘述。

  大約在主後30年左右﹐耶穌上耶路撒冷去過逾越節。當他坐著驢駒進入城裡時﹐許多人認出他﹐而且頌贊他是以色列的王。因此﹐他的進入耶路撒冷被公認為是個凱旋的進入。我們在馬太福音21章1到11節﹐馬可福音11章1到11節﹐路加福音19章28到44節﹐還有約翰福音12章12到19節﹐都讀到這個記載。

  一旦進入耶路撒冷﹐耶穌就為聖殿裡作買賣和兌換銀錢的人而惱怒﹐他於是翻到他們的桌子﹐把他們趕出聖殿﹐這個行為乃是帶著預示性的譴責和君尊的審判。馬太福音21章12到17節﹐馬可福音11章15到18節﹐還有路加福音19章45到48節都記載了耶穌潔淨聖殿這件事。接下來幾天﹐耶穌與宗教領袖們辯論﹐並且教導那些願意聽他的人。

  然後﹐在猶太人逾越節的前一晚﹐耶穌召聚門徒們﹐與他們共用最後的宴席﹐那是通常被稱為是最後的晚餐。在吃飯的時候﹐耶穌設立了主餐﹐要人持續紀念並且保持在主裡的契合﹐直到他應許返回的時刻為止。這件事是記載在馬太福音26章17到30節﹐馬可福音14章12到26節﹐還有路加福音22章7到23節。在同一個晚上﹐耶穌也給予他們許多的教導﹐通常被稱為是離別的訓誨﹐那是記載在約翰福音13到16章﹐還有在約翰福音17章﹐大祭司的禱告裡。       

  在那個晚上﹐耶穌的門徒猶大按著他和猶太人的宗教領袖所協議的﹐離席要去賣耶穌﹐這個事件記載在路加福音22章3到4節﹐以及約翰福音13章27到30節。之後﹐耶穌和其餘的門徒們走到客西馬尼園﹐當耶穌禱告的時候﹐猶大領著一群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和兵丁來到園子裡﹐他們逮捕了耶穌。耶穌在猶太人的大祭司該亞法和其他領袖面前被控訴﹐並且承受羅馬巡撫彼拉多和治理猶太地的王希律安提帕的審問。在這樣緊張的情況下﹐耶穌的門徒們都棄他而逃﹐彼得甚至三次否認他。耶穌還被鞭打﹐嘲笑﹐最後被判處死刑。這些事件是記載在馬太福音26章31節到27章31節﹔馬可福音14章32節到15章20節﹔路加福音22章39節到23章25節﹔還有約翰福音18章1節到19章16節。

  耶穌是在他被逮捕後那天的中午被釘﹐他被釘在十字架上﹐公然懸掛在那裡﹐直到死亡。在他極其痛苦難受的那段時間﹐他還應許要恩待那個悔改的強盜﹐安排人照顧他的母親﹐並且求上帝赦免那些判處他死刑的人。大約下午三點左右﹐他向上帝呼喊而斷氣﹐這些事件是記載在馬太福音27章32到54節﹔馬可福音15章21到39節﹔路加福音23章26到47節﹐以及約翰福音19章16到30節。

  在那個時候﹐地大震動﹐聖殿的幔子從上到下裂開。在一個羅馬士兵用茅槍刺了耶穌﹐確定他已經死了之後﹐耶穌的身體從十字架上被取下來。因為安息日即將開始﹐有些跟隨耶穌的人趕快把他的身體預備好﹐安放在一個借來的墳墓裡。馬太福音27章51到61節﹐馬可福音15章38到47節﹐路加福音23章44到56節﹐還有約翰福音19章34到42節﹐都記載了那個可怕的下午所發生的事件。

  我們對於耶穌的受難和死亡﹐要著重於其中的三個重大事件﹐那就是耶穌的凱旋進入耶路撒冷﹐他的設立主餐﹐以及他的被釘十架。讓我們首先來看他的凱旋進入耶路撒冷。

凱旋進入

    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為的是成就撒迦利亞書9章的預言。驢子本身有其重大意義﹐因為那是君王在和平時期的坐騎﹐也就是他們深信自身不會受到任何生命危險時所騎的。這個象徵的舉動有其目的﹐為的是表明耶穌確信他是以色列合法的君王﹐肯定那些相信他國度資訊的人﹐並且譴責那些不信的人。

    耶穌靠近聖城時﹐人們開始認出他﹐而且歡迎他的來到﹐為了尊榮耶穌﹐許多人把棕樹枝﹐甚至他們的外衣鋪在路上﹐並且高聲頌贊他。馬可福音11章9到10節這麼記載﹕

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馬可福音119-10節)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歡迎耶穌。猶太人的領袖﹐例如祭司和文士們就很反對他﹐也拒絕他﹐其實他們應該是最高興他的來到才是。因著拒絕上帝的受膏者﹐他們顯示出他們的事奉乃是敵對上帝和他的工作。路加福音19章42到44節記載﹐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以後對這個城市所說的話﹕

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 因為日子將到,你的仇敵必……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路加福音1942-44節)

  耶穌在世最後一周的前幾天﹐那些宗教領袖繼續抵制他﹐盤問他各樣的問題﹐企圖在人們面前詆毀他。他們也試著要激發羅馬當局來反對耶穌﹐屢次質問耶穌身為基督的身份和權柄。

在耶穌凱旋進入聖城和接下來的日子裡,雖然宗教領袖拒絕祂,人們卻讚美和接待耶穌。為何他們對他會有如此不同的反應呢?其實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來理解。首先,位高權重的人害怕失去他們的權柄。我們能看到這種對權力和權柄的普遍傾向。這是人類的本性,在這點上猶太掌權者也不例外。掌權者都想保持他們的地位,耶穌的到來威脅到他們的權力。他們只是狹窄的理解上帝的國,只從自己國家,自己民族,自己部落的角度來看,結果他們失去的最多。正如在路加福音中瑪利亞被告知的那樣,這個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譭謗的話柄。約翰福音開始就預言,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有些翻譯,黑暗不認識光,不過我認為我們應該理解為,黑暗無法勝過光。耶穌來是作為世界的光,而黑暗註定要失敗。因此宗教掌權者的反應正是揭示了這點。但我們也應該記得,沒過多久,在這我們通常稱之神聖之周的後期,幾乎每一個人,包括跟隨耶穌的群眾,都同聲喊著要釋放強盜巴拉巴,卻要釘死耶穌。耶穌來不是要成就人們要上帝達成他們心願的期待,相反,他來是要彰顯上帝定意要成就的事,因此,這就意味著他來,會威脅到我們自身的獨立,威脅著我們的自主自治。我們是不願意向自己死的,為此,耶穌帶來了顛覆我們人自我意願的威脅。這就是為什麼,從人的角度出發,終極而言耶穌一定會被人拒

  • 麥克爾·葛羅道牧師

  我們已經談過耶穌的凱旋進入﹐現在要來看耶穌受難和死亡那個星期的第二個重要事件﹐就是他設立主餐。

主餐

  如同先前所提到的﹐耶穌的受難和死亡發生在受難周﹐其間耶穌作的事情之一﹐就是和門徒們一起吃逾越節的宴席﹐這是他是在被捕和釘死之前作的﹐這個事件就是人們所熟悉的最後的晚餐。在這最後的晚餐﹐耶穌作了一件很特別的事﹐讓基督徒自此以後要如此紀念他﹐那就是他設立主餐﹐成為基督徒的聖禮或是條例。

  我們說過﹐最後的晚餐是逾越節的晚宴﹐那是紀念上帝拯救以色列國民脫離為奴的埃及地。但是在這個宴席末了﹐耶穌卻用逾越節的象徵﹐要門徒們注意他身為基督所作的事。他特別拿起晚餐的兩個物品﹐就是無酵餅和酒杯﹐並且給予它們新的意義。根據路加福音22章17到20節﹐耶穌將餅與他自己的身體相聯﹐那是他即將要呈獻給上帝作為贖罪祭﹔而他把酒與自己的血相聯﹐那也是贖罪祭的一部分。此外﹐如果我們將馬太福音26章29節﹐以及馬可福音14章25節﹐與路加福音22章19節的教訓聯在一起﹐我們就會看到耶穌乃是教導他的門徒要不斷的使用這些東西來紀念他﹐一直到他再回來完成已經開始的工作。

在基督教的傳統中,主餐或聖餐經常被描述成基督可見的聖言,因為它們將在十字架上發生的事,用視覺的方事展示出來。因此,破裂的餅和倒出的酒把我們引向基督被釘在十架上的身體,和為我們流出的寶血。這象徵的功用或聖禮的功能在於將我們帶回到耶穌面前,使我們透過吃餅喝杯領受受死帶給我們的益處,紀念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同時,在我們吃喝的時刻,在不同程度上信徒也感受到美好的屬靈激勵,在那個時刻我們一同分享了基督為我們成就的所有益處。

  • 西門·沃伯特博士

  我們特別要提到﹐主餐有兩方面的含義﹐首先就是這個儀式與基督的贖罪有關。

贖罪

    主餐的基本象徵意思是很容易瞭解的﹐無酵餅代表耶穌的身體﹐酒則是代表他的血。然而它們有什麼意義﹖按著路加福音22章19節﹐餅代表他的身體﹐為我們而舍﹐而馬太福音26章28節提到﹐酒表示耶穌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換句話說﹐耶穌的身體和血之所以有意義﹐因為那是他在十字架上﹐向上帝所獻上的﹐為的是贖我們的罪。當我們接下去談到耶穌的被釘十字架時﹐會再深入探討這個主題。

我們要提到主餐的第二個含義﹐就是它表徵著新約的確立。

新約

路加福音22章20節﹐耶穌這麼說道﹕

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20節)

在這裡﹐耶穌引申的是耶利米書31章31到34節﹐先知耶利米所預告的那個聖約的更新。

    新約是上帝立約應許的保證與更新,就是上帝之前在亞當、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時代所立訂的那些聖約。上帝之前與他子民所訂立的約﹐表明上帝非常恩待祂的百姓﹐但是也要求他們要忠誠順服﹐上帝應許那些順服上帝的人會蒙受祝福﹐而不順服的則會受到咒詛。上帝與祂的百姓之間的聖約﹐到耶穌道成肉身時﹐就達到最後的階段;耶穌是新約的執事﹐以他流出來的寶血來印證這約。我們在希伯來書9章15節﹐讀到這樣的字句﹕

基督作了新約的中保,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便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業。(希伯來書915節)

  我們已經談過耶穌的凱旋進入﹐以及他的設立主餐﹐現在要來看他的被釘十架。

被釘十架

  釘十字架是古代羅馬帝國死刑的一種﹐那是把犯人綁著或是釘在十字架上﹐就像耶穌所承受的﹐他們要掛在十字架上﹐直到死亡﹐通常是窒息而死。當然耶穌的被釘十字架是很獨特的﹐因為那也是作為一個贖罪祭。身為基督﹐他的責任就是為他的百姓而死﹐就如我們在希伯來書9章11到28節所讀到的。

  有太多的教義是關聯到耶穌的被釘十字架﹐我們無法全部提到﹐因此我們只談其中的兩個﹕把我們的罪歸給耶穌﹐以及耶穌的死﹐是上帝對罪審判的結果。讓我們先來看歸算的這個觀點。

歸算

    歸算基本的意思就是轉讓或是結算﹐但是當我們說到﹐把我們的罪轉責到十字架上的耶穌時﹐我們指的是上帝把罪人的罪轉歸到耶穌身上的舉動。因此﹐當我們說﹐我們的罪歸到耶穌身上時﹐意思就是上帝為我們的罪而譴責他。耶穌自己從沒有犯過罪﹐也沒有被罪所敗壞。但是從法律的觀點﹐上帝認為耶穌好像親身犯了每一個歸諸於他的罪。

    接續著舊約贖罪祭的模式﹐耶穌替代他的百姓﹐在十字架上獻上自己。希伯來書9和10章主要就是講到這個真理。基督替代我們﹐也因此聖經常常提到他是我們的挽回祭﹐就如羅馬書3章25節﹐以弗所書5章2節﹐約翰一書2章2節所提到的。而那也是為什麼耶穌被稱為是我們的贖價﹐如同馬太福音20章28節﹐提摩太前書2章6節﹐還有希伯來書9章15節所講到的。

  在我們的罪歸諸於他之前﹐耶穌是完美無罪的。雖然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可是一旦我們的罪歸算到他身上﹐上帝就因著歸諸於他的所有罪孽﹐而看他是有罪的。這就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5章21節所要表明的意思﹕

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哥林多後書521節)

每當我們開始問這類的問題:“上帝將我們的罪過歸算到基督身上,公正的嗎,公平嗎,公義嗎?”其實,我們傾向於設想來到一個人間的法庭,“我們會把一個殺人犯的罪歸算到另一個無辜的人頭上嗎?” 答案當然是,“不”。 從人公正的尺度看,這是當然錯的。然而,我們有一個前提,就是上帝的公正是完美的,因為自己本身就是完美,從而我們知道所行的一切都是公正。同時我們都知道,聖經實際上告訴我們,為何上帝這麼做是對的。比方,如果上帝只是隨便找個人,任意將我的罪歸算到他的頭上,這當然就不公平,也不公正。這甚至不符合上帝自己公義的標準。但是,倘若在人類還沒受造以前,上帝定意要透過自己的兒子拯救罪人,唯有實質上能擔當我們的過犯,因為自己完美的公義和完美的順服,就要成為我們的贖罪祭呢?倘若這根本就不是隨便的分配,或是一個不情願的指派,告訴他,“你必須要擔當這個罪名”?還記得耶穌在福音書中到,沒有人能奪取我的命,而是我自己願意為羊舍的。因此,你就開始明白最完美的上帝公正恰恰彰顯在透過兒子拯救罪人的完美計畫上,聖子甘心捨棄自己的生命,擔當我們的罪孽,使我們能與上帝和好。上帝的公正是完美的,它最完美的高峰就是發生在十字架上的那一幕。

  • 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我們已經談過我們的罪歸算到基督身上﹐現在要來看耶穌被釘十架的第二個重點﹕上帝的審判。

審判

  人類的死亡總是上帝對罪的判決。我們在創世記3章17到19節﹐以西結書18章4節﹐還有羅馬書5章12到21節﹐都看到這個真理。創世記第3章﹐死亡因著亞當的犯罪而臨到人類﹐並且如此延續下去﹐因為亞當的罪也歸諸到我們身上。

    耶穌的死﹐也是上帝對罪的審判。在上帝把我們的罪歸給他之前﹐耶穌是不可能死的﹔一旦我們的罪歸諸到十字架上的耶穌﹐死對他而言﹐不但成為可能﹐也是必須的。那是對如此滔天罪惡﹐上帝能作的唯一公義的回應。作為這判決的一部分﹐耶穌必須在死亡的權勢下待三天﹐才得以復活。但好消息是﹐因著耶穌承擔上帝對我們的罪而有的全部怒氣﹐所以也就沒有任何餘留的判決會來脅迫我們。約翰福音5章24節﹐耶穌這麼說道﹕

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翰福音524節)

如果按我自己的意思定義罪,我很可能會扭曲它的真實面貌。但是,上帝全然知道什麼是罪,而因為罪的嚴重程度要求祂的審判,這實際上就成了我能得到的最好福音。當然,我不願意看我的罪。我不喜歡正視罪對我人生和這個世界的影響,除非上帝審判它,罪惡才真正得到對付。我會找到各種方式繞開罪的本質。但是,上帝的審判意味著不僅確切地知道什麼是罪,我實際上犯了什麼罪,還知道我周圍的罪對我的影響。因此,主耶穌獻上自己捨身受死為祭物,來滿足這些需要、那些難處和各類問題時,就恰恰解答了我的罪的問題。沒有那個審判,沒有這種理解和公義地處理這種可怕的、稱為罪的東西,就根本談不上拯救。因此,基督的贖罪祭真是這世上唯一的好消息。這世上的其他宗教試圖處理這個稱為罪的東西,或是想像的罪,想要擺它,提升它,它沒有發生,或要制伏身體,但是基督帶著全然公義的審判來到世間,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罪。闡明它後,就自己在十字架上承擔這一切的審判。因此,對基督徒而言,對所有的人而言,這真是大好的喜訊。

  • 比爾·烏瑞博士

耶穌是道成肉身的上帝。是成為肉身的聖言聖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是從聖父懷裡來的獨生子將聖父表明出來。記住這點十分重要,因為只有這樣,當我們看到聖子在十字架上捨身,擔當我們的審判,上帝對我們罪的責罰,將我們該受的刑法傾倒在祂身上時,我們就會知道正是在聖子裡的上帝自己,面對著我們對上帝的背叛,卻正在為抵擋祂自己的罪承擔著自己的審判。什麼是福音?上帝如此愛我們,不是讓我們自己來付清我們的罪債,恢復與他的關係;他沒有讓我們自己建造橋樑,彌補我們與之間的鴻溝。反而自己來到人間,自己承擔我們罪的那些醜陋、悲哀、惡劣和邪惡;不僅傾倒自己來赦免我們,更將神聖的同在、永遠的生命和聖潔的愛放在我們裡面。這就是美妙的福音。

  • 斯提夫·布蘭克博士

  這一課到此為止﹐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身為彌賽亞或是基督的三個階段﹕他的出生和預備﹐他的公開事奉﹐以及他的受難和死亡。現在我們可以來討論本課的最後一個主題﹐就是耶穌作為基督被高舉。

高舉

我們講到耶穌的被高舉﹐所含括的時間是從他的復活﹐一直到他日後形體可見的返回。我們先要概略的提到這段時期的包含的事件﹐然後再深入的探討其中的細節。

在他被釘和埋葬之後﹐七日的第一天﹐耶穌從死裡復活。接著有四十天之久﹐他向許多的門徒顯現﹐教導他們關乎上帝國度的真理﹐解釋在履行聖經的應許上﹐他所扮演的角色﹐並且透過使徒們建立教會的領導架構。這些事件是記載在馬太福音28章﹐馬可福音16章﹐路加福音24章﹐約翰福音20和21章﹐還有使徒行傳1章1到11節。

  四十天過後﹐耶穌為人們祝福﹐然後在眾人觀看中升到天上﹐那時有天使宣告﹐耶穌還會再返回。這些事件是記載在路加福音24章36到53節﹐以及使徒行傳1章1到11節。升到天上以後﹐耶穌向父上帝呈獻他的受死為贖罪祭﹐然後坐在父上帝的右邊。耶穌從那時開始治理他的百姓﹐而這樣的掌權要一直持續到他榮耀返回﹐那時他要審判他的仇敵﹐並且要祝福他的子民﹐讓他們進入新天新地。我們可以從以弗所書1章20到22節﹐帖撒羅尼迦後書1章7到10節﹐還有啟示錄20章11節到22章7節﹐讀到這些事件的敘述。

  我們要探討耶穌被高舉所包含的四個層面。第一﹐我們要看他的復活﹔第二﹐我們要講到他的升天﹔第三﹐我們要思考他在天上的治理﹔第四﹐我們要著重於他可見的再來。讓我們先來看他的從死裡復活。

復活

  死亡是人類經歷的最重大悲劇﹐也是罪惡在這個世界最邪惡的彰顯。但好消息是﹐上帝所膏抹的基督已經為我們勝過了死亡。當耶穌借著聖靈的能力﹐從墳墓裡復活時﹐他向所有的受造物證明﹐他的確就是上帝所愛的兒子﹐是承受上帝國度的那位主。更美好的是﹐他確保那些忠心跟隨他的人﹐將來必定要復活。

  關於耶穌的復活有許多重要的含義是我們無法全然討論的﹐我們因此只專注其中的兩個重點﹐首先﹐耶穌的復活推進上帝的救贖計畫。

救贖計畫

  上帝對於全人類和所有受造物的救贖計畫﹐乃是透過大衛後裔﹐就是基督的治理﹐成就上帝聖約的應許﹐並且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國度。如果耶穌沒有復活﹐這個計畫就無法實現。因此﹐在上帝成就其聖約的應許上﹐耶穌的復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也就是為什麼新約認為復活是對耶穌為基督的一個確認﹐這樣的觀點是記載在路加福音24章45到46節﹔約翰福音2章17到22節﹔使徒行傳17章3節﹐還有羅馬書1章1到4節。

  就耶穌的復活﹐我們所要探討的第二個含義是﹐它帶給信徒們許多救恩的祝福。

救恩祝福

  新約將耶穌的復活﹐與我們承受救恩帶來的各樣祝福相連在一起。那使得我們被稱為義﹐意思是我們的罪過被得赦免﹐也就是羅馬書4章25節講到的。耶穌的復活也是我們靈裡重生的根源﹐讓我們因此得以承受永恆的基業﹐就是彼得前書1章3到5節所講的。那也使得我們在身體和生活中能顯出善行和真實的見證基督﹐正如我們在哥林多後書4章10到18節所讀到的。還有﹐耶穌的復活也使得信徒能夠盼望日後身體的復活﹐那時我們會有如同耶穌復活以後所擁有的榮耀形體﹐我們在羅馬書6章4到5節﹐以及哥林多前書15章42到53節讀到這樣的應許。雖然基督徒並不常這麼思想﹐但是耶穌的復活的確是我們現在已經享有﹐和將來會得著的救恩的許多祝福的最根本緣由。

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是新約聖經的核心要點,從中散發出眾多的福份。首先,復活教導我們耶穌是誰,證實了就是彌撒亞,萬主之主,和上帝的兒子。因此,復活教導我們有關耶穌的許多重要事實,及其它所帶來的巨大福份。然而,由此而生的、對基督徒來的關鍵含義就意味著耶穌今天仍舊活著!已經從死裡復活,這意味著是一個實際上我們現在就能認識和相遇的人不僅如此,這實際意味著耶穌具有一種能力,復活的能力是我們都可以支取的。而且,我們相信借著聖靈這個新生命盡然可以居住在我們裡面。從此,對基督徒的人生而言,不是我們試著依靠自己的能力跟隨耶穌的蹤行,這意味著在我們裡面實在有復活的大能。其實,不只是這些,我的意思是復活還給了我們對未來難以置信的盼望。復活就成了我們死後會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模型,因著在耶穌的復活上,我們看到上帝的誓言,死亡不是終結;接下來是走出墳墓進入新生,復活——有復活的身體。當然,因為歷時歷代的基督徒,在面臨死亡時,他們和我們都有這個難以置信的盼望和確據。這就是信靠耶穌,將帶領我們走出死亡進入的復活。我還要在加一點,這個復活同時也是上帝發誓要更新一切的創造。耶穌的身體是物質的身體,的復活顯現不光是屬靈的,有了一個物質的身體。因此,這就標誌著上帝將要拯救人的身體,將其更新。創造的物質世界不是邪惡的,它們必將被改換一新。在羅馬書8章對我們有清楚的教導,保羅整個創造將要全然更新。而正是復活給了我們清楚地線索和確據。

  • 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我們談過了耶穌的復活﹐現在來探討他升天。

升天

    耶穌的升天﹐就是他神奇的被提升到天上﹐進入到上帝的同在裡。當然﹐就他上帝的本質﹐上帝的兒子是任何時候都無所不在的﹔但就他屬人的性質﹐這樣的提升﹐是把耶穌的身體和靈魂從地上提升起來﹐進入天使和過世信徒的靈魂居住的天庭所在。路加福音24章50到53節﹐以及使徒行傳1章9到11節都記載這件事﹐而聖經其它經文也提到這件事。

    我們要探討﹐耶穌身為基督﹐他的升天包含了兩個重點﹐一個就是耶穌給予他的使徒們的使徒權柄﹔另一個是耶穌登上寶座﹐坐在父上帝的右邊。讓我們先來討論使徒權柄這個題目。

使徒權柄

  當耶穌為救贖罪人﹐成為挽回祭﹐滿足上帝的全部公義以後﹐上帝就給予耶穌超乎萬有的至高權柄和能力。馬太福音28章18節﹐耶穌告訴他的門徒﹕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馬太福音2818節)

除此之外﹐耶穌在升天的時候﹐也把他的一些權柄分給地上的使徒們﹐讓他們可以代表他﹐以絕對的權柄去建立和管理教會。接受這樣權柄的就是原先的那十一個忠心的使徒﹐加上使徒行傳1章26節講到的﹐替補叛徒猶大的馬提亞﹐而保羅則是因著耶穌特別的指派﹐而領受那樣的權柄。

因著這樣分授的權柄﹐這些使徒們得以寫出新約聖經並加以認可﹐以及傳講明確真實的教訓。如同我們在使徒行傳1章24到26節所讀到的﹐使徒們直接從基督所領受的權柄是非常獨特﹐也無法借著人的方式再傳遞下去。因此﹐再也沒有其他的使徒擁有這樣獨特的權柄。

以弗所書2章19到20節﹐使徒保羅提到這個事實﹐在那裡他講到普世的教會是﹕

上帝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以弗所書219-20節)

有這樣權柄的使徒是教會職份裡一個特殊的類別﹐他們只是為普世教會的根基時期而設立。

  我們瞭解了使徒的權柄之後﹐現在要來看耶穌升天的第二個重點﹐就是他的登上寶座。

登上寶座

基督與上帝坐在天上意味著基督已近勝過了一切上帝和子民的仇敵。在以弗所書2章中保羅講到了這一點。保羅在那裡講到的仇敵是空中、宇宙中的敵人,現今黑暗勢力的執政掌權者。這些勢力已經被從死裡復活的基督征服和勝過,因此,基督坐在至高上帝的右邊。而且,奇妙的好消息是我們竟然也復活坐在了上帝的右邊。因此,作為基督徒我們也能勝過宇宙中的一切鬼魔和邪惡勢力。我們不必害怕他人宣稱的有不可見的能力轄制我們。我們不必要懼怕牠們,因為基督已近勝過了牠們,我們靠著基督一同得勝有餘。

  • 弗蘭克·瑟爾曼博士

  耶穌升到天上﹐在那裡呈獻他的贖罪祭之後,就在上帝的右邊坐下了。希伯來書1章3節﹐9章11到14節﹐還有10章12到14節﹐都提到這個事件發生的前後順序。

  坐在父上帝右邊的這個動作﹐表明耶穌是登上寶座﹐成為父上帝在天上的攝政王。大衛王在詩篇110篇第一次預告這個彌賽亞的尊位﹔新約也經常提到那是屬乎耶穌的位置﹐例如馬可福音16章19節﹐路加福音22章69節﹐以弗所書1章20到21節﹐還有彼得前書3章22節。

  登上寶座成全了耶穌的基督職份。他在道成肉身和受洗被膏抹之前就蒙揀選﹐但是一直等到他升天﹐實際坐上寶座之後﹐才開始正式的行使他治理的權柄。

主耶穌工作的每一個層面,事工的所有方面,與我們這個時代一切個別性或位格性的關聯,對救贖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屬靈而論,耶穌在父上帝寶座右面的事實給我們極大的確據,深知在人類歷史的盡頭我們必要得勝。是那位百戰百勝的君王。雖然我們如今還沒有看到結局,實際上祂已經得勝了。這是個宇宙性的理念。在完整的主權中,當在寶座上掌權為主宰時,整個宇宙萬有的改變更新就呈現在我們眼前。然而,在思念耶穌是誰時,一個最妙之處在於這位坐在寶座上的是一個得了榮耀的人。上帝的兒子成為人子,這個道成肉身是永久不息的。沒有變得只有靈魂。已經帶著完整的人性升天。這位目前坐在父上帝右邊的就是那位猶太木匠,上帝的兒子。如今要永遠不斷地為我們代求。的主權、的全權、的治理、祂絕對勝過一切的權柄裡面,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結合。這個結合體現在那種令人驚奇的親密,帶我們進入的裡面,那種為我們人生代求,大有能力、關愛的禱告仍然繼續著。因此,這位完美的救主在寶座上給了我們一個楷模。是的,真是配得一切的頌贊與愛慕,與此同時,從人的角度,一個平衡的視角就是仍舊在難以置信的捨己為人,這真是一個奇特真理。多年來,我經常思想那些聖詩,它們令人驚訝地以現代時態到耶穌正在流血的傷口。起初,我的反應是其實曾經流血和受死。可是它們在頌贊頭戴冠冕的現實,它們在說祂忍受著加略山上五處的傷口在流血。現在,我意識到聖詩試圖要,不要忘記的道成肉身,那個冠冕為王的生命正是道成肉身的基督,祂既是天地萬物的主,也是供應我們每日需要的主。因此,每當我們思想耶穌在寶座上的工作時,其實即便是在今天,都對我們基督徒有著巨大的含義。

  • 比爾·烏瑞博士

  我們已經從耶穌的復活和升天這兩個層面談到他的被高舉﹐現在要來看他在天上正在進行的治理。

治理

  治理這個神學名詞﹐意思就是耶穌從天上這威嚴能力之所在﹐進行統治管理萬有﹐也就是耶穌現今以父上帝附庸君王的身份執行治理所作的一切事情。

  當聖經描述耶穌目前正在做的,它們經常的說法就是基督坐在父上帝的右邊。當代讀者對這個說法容易產生誤解。耶穌其實不是閑坐在天父的旁邊等待祂返回的日子;基督坐在寶座上意味著祂在統治祂的國度。祂就是坐在至高上帝右邊的攝政君王。而且祂要不斷統領我們為我們代求直到祂的再來。耶穌的治理證明祂已經勝過罪惡與死亡,得到權柄給我們這些面臨人生困境的子民持續不斷的安慰。

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坐在上帝的右邊。這是一個擬人化的表達,表示基督得到了治理教會和宇宙的至高權柄。在的高升中,有權分享這一切相應的伴隨而來的榮耀。然而,坐在上帝的右邊的意思,不是耶穌升到一個地方去休息了。其實,仍然繼續以我們的君王、祭司和先知的職分工作。

  • 吉姆·梅坡爾斯牧師

  身為被高舉的基督﹐耶穌在天庭治理所作的事情﹐我們要以三個層面來探討﹕第一﹐他先知性的話語和聖靈﹔第二﹐他在父上帝面前祭司性的代禱﹔第三﹐他以君王身份統管他的子民。讓我們先來看耶穌預言性的話語和聖靈。

話語和聖靈

  我們在使徒行傳2章33節讀到﹐耶穌行使他先知性的事奉﹐所作的事之一﹐就是差派聖靈來﹐恩賜給教會。使徒行傳2章記載﹐當聖靈第一次來到時﹐伴隨的現象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大風吹過的響聲﹐還有外地來的猶太人以不同的語言熱烈讚美上帝。這是一個先知性的工作﹐因為聖靈給予教會能力﹐在世界各地成為耶穌所預告的見證。彼得解釋說﹐這些跡象乃是成就約珥書2章所預言的﹐就是在末世時﹐聖靈要使所有上帝信實的子民得著事奉的能力。

  雖然五旬節那天發生的現象很不尋常﹐但是自從五旬節以來﹐耶穌仍然持續差派聖靈以先知性的方式事奉教會。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當我們讀聖經時﹐耶穌差遣聖靈來光照引導我們能明白他的話語。

  耶穌在他治理期間的先知性事奉還包括感動聖經的寫成。我們從提摩太后書3章16和17節﹐彼得後書3章15和16節讀到﹐他差遣聖靈感動使徒們把基督真實的話語寫下來﹐傳給他的百姓。耶穌也繼續透過那些為我們而存留的經文話語堅固他的教會﹐差派聖靈﹐給予牧者恩賜﹐使他們能對會眾傳講上帝的話語﹐並且傳福音給失喪的人﹐正如腓立比書1章14節﹐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3節﹐還有希伯來書13章7節所提到的。

  除了先知性的話語和聖靈﹐耶穌的治理也包括他祭司性的代禱。

代禱

  耶穌升天以後﹐把他為百姓贖罪所流的血獻給父上帝為祭﹐這是一個無法重複的舉動﹐但是這個獻祭所帶來的好處﹐例如饒恕、潔淨和醫治﹐卻需要以持續的方式應用在我們生活上。至終﹐我們在新天新地裡﹐會享有全然的純淨﹐健康和昌盛﹐但是在現今﹐耶穌卻是在父上帝面前為我們代禱﹐祈求祂﹐在我們還活在世上的時候﹐將贖罪後部分的豐盛祝福賜給我們。希伯來書7章25和26節﹐9章11到26節﹐10章19到22節﹐還有約翰一書2章2節﹐這些經文都提到了耶穌在為我們的代求。

基督在表達作為我們祭司性的整全工作牽扯到兩個層面。首先,這涉及到他為我們捨棄自己的生命,這是從十字架的工作來看的——他在我們的地位上,代替我們受死,將我們的罪過擔在自己身上,付清了我們所有的罪債。另一方面,祭司還是一位他子民的代求者,就是中保,這就涉及到持續不斷地在上帝和人之間作仲介,為他所代表的人們代為祈求。基督執行了這兩方面的工作。不是只完成了在十字架上的代罪之工,好像還沒有實施祭司的代求之工。不是這樣的。的十架大功已成就了,是我們的代贖者,我們的代表。但是同時,仍然繼續為我們禱告,替我們求情。為何要這樣做?這不是因為十字架的效果不,而是正在將那個十字架的效果持續不斷地施行在我們身上。我們會不斷犯罪;我們還未達到最後榮耀的地步。繼續在父上帝面前基於已經做成的為我們代求借著聖靈繼續以我們無法測透的方式代求,這樣持續不斷地代求,作為我們的中保,作為代表我們人生每一個層面的知情者。為祭司的整全工作,既是我們的祭物,也要作為我們的代求者。

  • 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可悲的是﹐有許多基督徒卻誤以為當他們犯了罪﹐他們只能孤單無奈而無助的立在父上帝面前﹐為自己的失敗辯解。但事實的美好真像是﹐就如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付了贖價﹐他現今是在天上父上帝面前為我們代禱﹐要確保父上帝會繼續赦免我們﹐也祝福我們。在天上父上帝面前﹐我們絕不會孤單無助﹐因為耶穌繼續在為我們禱告。

在我們目前的人生中,耶穌仍舊持續地、個別地、關係性地作我們的保惠師,我們的中保和我們的代表。是我們的辯護律師,每日不斷的在上帝寶座前,為我們的情形代求。最好的消息就在於因為自己做成的贖罪之功,從未在天庭裡輸過任何的案例。 它總是在基於自己完美的,為我們已經做成的救贖之功,作為我們的大祭司為我們代求,這是為何為我們的祈求總是成功,總是有效。

  •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我們談過耶穌的話語和聖靈以及他的代禱以後﹐現在要來看他以君王身份的統治。

統治

  在耶穌持續的統治裡﹐其中部份的工作就是管理教會﹐也就是聖經所講的基督的新婦﹐例如以弗所書5章23到29節所提到的﹔還有哥林多前書12章27節也講到﹐教會是耶穌的身體。

  身為大衛的後裔子孫﹐耶穌也治理萬國﹐要它們臣服於他公義的統治與管理。馬太福音28章19和20節﹐哥林多前書15章24到28節﹐還有啟示錄22章16節都含有這樣的觀點。

  還有﹐身為上帝的代表﹐以及人得著恢復以後的真實形象﹐耶穌是以創造萬有的主宰身份來行使他的治理權柄﹐就如希伯來書2章7到8節所描述的。

  除此之外﹐耶穌被高舉到一個程度﹐其地位是超過一切在上掌權的﹐例如天使和鬼魔。我們在羅馬書8章38到39節﹐歌羅西書1章16節﹐2章15節讀到這樣的描述。腓立比書2章9到11節﹐保羅如此總結耶穌君王性的統治﹕

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腓立比書29-11節)

  耶穌掌管宇宙萬物﹐教會﹐萬國﹐受造界﹐和天使、鬼魔居住的靈界。他的統治並不全然可以預知﹐因為他乃是照著父上帝隱藏的計畫來治理。但是聖經向我們保證﹐因為基督是統管萬有﹐跟隨他的人就無須懼怕。我們至終的得勝是確實的﹐我們所經歷的任何事情﹐沒有一件是超乎他的掌管和權柄。宇宙存在的每一事物﹐從全宇宙的運作﹐到最微小的粒子運轉﹐都是在他的權柄和能力之下。到最後﹐地上所有的君王和人民﹐所有靈界的受造物﹐都要俯伏敬拜﹐承認他至高的權柄。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的復活﹐升天﹐和統治﹐現在要來討論耶穌身為基督將來要作的事﹐就是他有形可見的再來。

再來

  新約教導說﹐耶穌身為基督﹐他要以榮耀可見的形體回到世上﹐成就上帝在地上的國度。基督的再來﹐是基督徒信仰的中心主旨。使徒行傳1章11節﹐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到18節﹐帖撒羅尼迦後書1章5到10節﹐還有哥林多前書15章23節﹐這些經文都提到這個真理。

  對於基督的再來所要完成的事情﹐我們要探討其中的兩項﹐就是審判所有的靈界和人類﹐以及受造界的更新。我們先來看對靈界和人類的審判。

審判

  身為基督和君王﹐耶穌要作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末日施行審判﹐給予每個天使、鬼魔和人類該有的獎賞和懲罰。正如耶穌在馬太福音25章31到46節所說的﹐每個死去的人都要復活﹐然後所有的人要按著他們所行的接受審判﹐那些行善的﹐要得著永生和祝福的獎賞﹔而那些行惡的要被定罪﹐承受永遠的刑罰。約翰福音5章22到30節﹔使徒行傳10章42節﹐17章31節﹔還有哥林多後書5章10節等經文也提到耶穌要行的審判。

  當然﹐聖經也教導我們說﹐唯有聖靈住在人裡面﹐人們才有能力行善。信徒若不是因著在基督裡被稱為義﹐即使我們行善也是枉然。除此外﹐就信徒本身而言﹐實在沒有什麼讓他們是比非信徒優越的。以弗所書2章8到10節﹐保羅這麼寫著﹕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8-10節)

  就我們本身而言﹐在上帝面前﹐所有的人都是有罪的﹔然而在最後的審判時﹐我們這些相信基督的人﹐就被算作是因著基督的死﹐我們也已經為我們罪而死﹔因此﹐我們不但不會被定罪﹐反而要因著上帝借著我們所行的善事而得著獎賞。

  因著我們所蒙受的祝福﹐我們會全然脫離死亡的恐懼﹐我們會擁有如同耶穌那樣的榮耀身體。而且我們會永遠活在平安昌盛裡﹐脫離罪惡和敗壞。最重要的﹐我們能夠面對面看到我們的上帝﹐我們的救主﹐並安息在他的恩典裡。

  我們所得的獎賞裡有一部分是﹐我們要在新天新地裡﹐與基督一同掌權治理。我們在羅馬書8章17節﹐還有提摩太后書2章12節﹐讀到這樣的應許。我們行使權柄所要作的頭一件事﹐就是與耶穌同座﹐一起審判天使和鬼魔﹐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章3節如此教導我們﹔所帶出的結果也類似對於人類的審判﹐那就是公義的天使要得到獎賞﹐而作惡的鬼魔要被定罪﹐如同我們在馬太福音25章41節所讀到的。

  我們已經探討了對靈界和人類的審判﹐現在要來看耶穌再來時﹐受造界的更新。

更新

  保羅在羅馬書8章19到22節教導說﹐上帝因著亞當的犯罪而咒詛全地﹐因此也影響到所有的受造物﹐全宇宙因而就受制於敗壞的權勢之下。然而在羅馬書8章21節﹐還有啟示錄22章3節提到﹐當耶穌再來的時候﹐他要讓受造物脫離罪和死亡的轄制。然後我們要承受並且掌管一個完美的世界﹐比之前所創造的更好。舊約的先知們預先看到這恢復的受造界情況﹐就是充滿豐盛的食物﹐人與野獸之間的和平相處﹐還有喜樂的敬拜事奉上帝。我們在以賽亞書﹐耶利米書﹐和撒迦利亞書裡讀到許多這樣的描述。受造界的更新﹐首先是需要讓火來淨化全世界﹐如同彼得後書3章10到13節﹐彼得所講的。但是所帶出來的結果卻是美好的。彼得後書3章13節﹐彼得這麼說道﹕

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13節)

例如,從示錄中,我們得到有關新天新地的圖畫即是花園又是城市。那裡有不同的樹,尤其是再次出現代表著分別善惡的智慧樹和生命樹。同時,那裡也有一座宏偉的城市。美妙的新耶路撒冷城從天降臨,城中有一道生命河,這又讓我們回到伊甸園。因此,那將是一個充滿快樂和吸引力的樂園,同時,它有高端精細的傑作,有你期待的美好城市文明。我們都盼望著它的到來。不再會有任何的災難。其實,我認為到那時自然界仍將繼續有力地彰顯上帝的屬性,或許會在天空地面上都出現見證上帝能力的奇妙作為。但這些決不會是災難,因為那裡不再有悲哀,那裡不再有疼痛,上帝將要保護他的子民免遭這一切。這就意味著,我們所盼望的新天新地正如彼得的那樣,有義居在其中。那將是一個完美公義、完美公正的社會。必將是一個對所有人來美好無比的境界。當我們到達那榮耀時,我們在地上曾經經歷的種種悲哀,我們目前正在忍受的所有悲劇都不復存在了,萬物都有成全的義,一切都更新了。上帝一切的公義都將實現,我們都為上帝極大的憐憫獻上感恩。

  • 約翰·弗瑞姆博士

  我們可以這麼想﹐如今的受造景況﹐雖然還是在罪的咒詛之下﹐然而有時我們看著它們﹐還是覺得它們的美麗、繁榮﹐實在讓我們歎為觀止﹐心裡湧出喜樂。那麼再想想﹐如果受造之物脫離罪的咒詛﹐沒有苦痛疾病﹐沒有戰爭﹐更沒有死亡﹐那是何等美麗的景象﹗當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活在那樣更新的景況裡﹐那麼榮美、繁榮而喜樂。因著耶穌基督掌管萬有﹐他有絕對的權柄和能力為我們造這樣一個完美的世界﹐我們在那裡可以榮耀上帝﹐永遠享受祂的同在。

  身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我們最大的希望是他必然會再來﹐給予我們國度的祝福。這個盼望足以激勵我們熱切的事奉上帝﹐向失喪的人傳揚上帝的福音﹔即使我們知道因著在基督裡的確據﹐我們再不會因著我們的過犯而被定罪﹔但是這樣的期盼也激發我們要追求一個聖潔的生活﹐這樣的期待也促使我們更愛耶穌﹐感謝他所應許要給我們的那些美好祝福。

總結

  在耶穌為基督的這一課裡﹐我們探討了耶穌在地上生活和事奉的一些重要事蹟和其意義。我們討論了他的出生和預備﹐他的公開事奉﹐他的受難和死亡﹐還有他的被高舉。耶穌生平的每一個階段﹐都讓我們清楚看到﹐耶穌就是上帝差派來的基督。

  耶穌基督是有史以來最有能力﹐最扣人心弦的那一位。但是讓我們更加歡喜的是﹐他如今依然活著﹐在天庭的寶座上﹐作我們的先知、祭司和君王。如果我們忠誠的事奉他﹐他就按著他話語所說的﹐確保我們在來世所要得著的祝福﹐是超乎我們所能想像、渴望的。在這個系列的接下去幾課﹐我們要詳細的探討耶穌身為先知、祭司和君王的角色。但就我們已經查考的﹐我們已經有足夠的理由驚歎、敬畏基督的偉大和奇妙﹐並且委身甘心樂意順服 ﹐為他而活。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rtv-download-icon_工作區域-1.png

全系列下載

更多資訊請上:
IIIM(第三千禧年)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