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宗倫理學(呂沛淵)
呂沛淵牧師:從改教家、從約翰加爾文直到今天改革宗的牧者、神學家、傳道人如何講到基督徒生活,活在神面前是根據十誡。十誡是整個舊約律法的總綱,也是我們認識神話語命令的最重要根基和框架。所以整本聖經解釋十誡,十誡也成為整本聖經解經的根據。因此基督徒的生活就是——活在神面前。正如十誡第一誡命所說:「我是主耶和華,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除了我以外,你不可以有別的神。」原文是說:「你不可以有別的神」,是指活在神面前。中文翻譯是「除了我以外」,原文更強調的是「活在神面前」。

因此所謂的改教家都強調,我們是活在神面前(拉丁文 CORAM DEO),那就表明每時每刻我們活在神面前,我們或吃或喝,或說話行事,要奉主耶穌的名,感謝父神。這是改革宗的倫理從改教運動開始到今天最強調活在神面前,遵行神的話語,這樣來學習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上帝,其次也愛人如己。

所以如何活在神面前,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呢?如何愛人如己呢?十誡最基本的框架教導我們如何活在神面前,生活每一方面來榮耀神。畢竟我們生命生活,我們被創造蒙拯救的目的就是更加認識神,更親密地敬愛神,更緊緊地跟隨主。
杜宗翰台長:你說十誡的開始是:「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是將你從埃及之地為奴之家拯救出來的,所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以有其他神。」我覺得這很有趣是因為通常大家都會說十誡的第一誡就是:「除了我之外,你不可以有其他神。」但是呂牧師就先把恩典還有那個拯救先提出來,然後才是律法的頒佈。

呂沛淵牧師:如果我們仔細看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的話,其實名字更仔細說是基督徒的敬虔學,教導弟兄姊妹如何敬虔生活,活在神面前。那麼敬虔生活一定是包含所謂的金三角:準則、心態和處境。準則是透過神的話語認識什麼是真理,我們信仰生活、行事為人的規範。那麼我們要檢查我們的心態,根據聖經看我們心態是不是真的學習盡心、盡性愛神,愛人如己,那麼如何在處境中實踐出來。所以教義的純正、心態的敬虔、實踐的生活,這成為改革宗歸正運動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徵。

所以我們看到從加爾文之後直到今天的改革宗神學家,或者系統神學課本、倫理學的教科書裡面講到基督徒生活,都會強調這個三要點。比較最明顯地說出來的話,是所謂的約翰.傅蘭姆在他所寫的這個《基督徒倫理學》裡面,他的倫理學這個巨著裡面說,他的方法這樣。事實上也不是他創新發明的,他是從改教運動根據根據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因信基督稱義、唯獨基督是中心唯獨神得一切榮耀來總和了歷代改革宗正統信仰倫理學教導的關鍵精華所在。
最早強調金三角,我們說準則、心態、處境,其實是在范泰爾的《基督教倫理學》的課本,就是基督教以神為中心的倫理。那麼約翰.傅蘭姆是范泰爾的學生,所以他教授倫理學就把這個展開,就特別把這個清楚要說明這三個要點。可以說是三個視角、三個視窗,幫助我們去從這三個層面,是三合一的來認識我們活在神面前。簡單說這個根源是因為神是三一真神,范泰爾講,所以我們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所以我們的生命、生活又活在三一真神面前。聖父、聖子、聖靈是我們的主,這個緣故,所以按照神的形象造的也都會有這三個層面。
聖經告訴我們,聖父預定揀選、昭示準則,聖子來到處境當中做成救贖,引導我們跟隨祂腳蹤行。那麼聖靈在我們心裡更新我們,這樣不斷地穿上新人、脫去舊人。所以這樣說來,是聖父、聖子、聖靈工作在神子民生命中,而我們又是神的形象所造的,因此在我們生命、生活、思想、言行一定會反映出這三點、這個金三角。
完整版將於4/5中午12點首播:ASKCRTS問得好!第15集-改革宗倫理學(呂沛淵牧師)


呂沛淵牧師(Rev. Dr. Luke P. Lu)
神學碩士科主任
— 主授系統神學、教會歷史(每年教授1-4門課程)
- 台北醫學院 牙醫學士 1979
- 中華福音神學院 基督教研究證書 1984
- 美國費城西敏神學院 聖經研究碩士 1986
- 美國費城西敏神學院 神學碩士進修,主修新約 1987
- 美國費城西敏神學院 哲學博士主修教會歷史和神學研究 1992
- 1992-1998 美國台福神學院任教
- 1998-2000 美國豐收神學院任教
- 2000-2006 美國基督之家第五家牧師
- 2006- 美國矽谷聖經歸正教會牧師
- 現任 改革宗神學院神學碩士科主任、財團法人改革宗神學宣教會董事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