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敬拜(三):信心走過荒年(林慈信)

備註:此集只有文字,沒有錄音。
更新:2020.04.16 16:43pm

信心走過荒年:物資短缺與神的旨意

經文

《哈巴谷書》3:17-19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

《羅馬書》5:3-4

『患難產生忍耐,忍耐產生毅力,毅力產生盼望。』

《加拉太書》6:10

『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

導言:上帝在世界作什麼?

這是一個試驗我們信心的日子,『考驗人靈魂的時刻』。我們從來沒有同時經歷這麼多個危機:財經危機,經濟危機,失業危機,公共衛生危機,資源短缺危機,食物供應環危機 … 最嚴重的是恐慌的危機。以前的生活,應該是一去不回了…至少有好幾年。

上帝在做什麼?上帝在說什麼?

在這個非常時期,歷史性時刻,上帝在呼召一些信徒,挺身而出,信心堅定不移,全心服事祂。祂在呼召基甸的士兵,約書亞和迦勒,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約瑟,保羅。祂也在呼召哈拿,路德,馬利亞,呂底亞。很多人會後退;耶穌問祂的門徒:『你們也要回去嗎?』

直到基督再來那日,上帝每天在統治這宇宙。(當基督再來那日,祂也統治宇宙;而且宇宙會更加榮耀!)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效法約書亞和迦勒他們?

被關在室內,政府禁止大型聚會,教會可能要經歷長遠的改變。

醫療物資的短缺,供應鏈可能面臨危機。在新冠肺炎之前,專家就預測地球將來會有食物短缺。

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新冠肺炎。我們,身為中產階級,居住城市的人,大部分從來有經歷過飢餓,或任何方面的物資短缺。我們過著一個相對舒適的生活,我們在全球和人類歷史上,是少數民族,是蒙福的少數民族。大部分的人類都沒有我們這麼幸福!

我記得小學時候,大概1961-62年,幫助我的父親提一些兩磅鐵罐子的包裹:麵粉,糖,油,去香港九龍城的郵局,寄給國內的家人。當時他們糧食短缺。我有兩位伯父(大伯是牧師),一位姑姐;他們都有家人。父親說,他偷偷在麵粉裡加了奶粉,增加營養。我的小舅最近告訴我,媽媽寄給外公的,還有肉鬆和香腸。他們到現在還記得。

去郵局路上(在賈炳達道,九龍城寨外面),父親對我說,他覺得自己好像約瑟一樣:上帝保存他,為了搭救他的家人。

新冠肺炎不論是短期或長期的災難,地球都將面對著一些長期,有待解決的問題:氣候改變,各處的難民,不公義,未來的糧食短缺等。新冠肺炎若在一年左右結束(願主成就!),我們就要回到這些問題上。病毒若是長遠延續下去,我們就要同時處理好幾個棘手的問題。不論如何,上帝在塑造我們,使我們在信心上成長,作更好的僕人,管家。

過去兩個星期,面對新冠肺炎,我曾嘗試討論一些我們信仰的基礎課題。透過《詩篇》91篇,我們看死亡與疾病;我們讀了《哈巴谷書》來看上帝的咒詛和審判。我們看到上帝的普遍恩典,藉著世界各處人類良善和犧牲的行動展示出來。當然,上帝繼續成就福音遍傳和祂在教會身上的旨意。

對某些讀者來說,我所提到的,上帝的普遍恩典,祂的咒詛,和祂救贖恩典之間的『張力』(tension) ,可能不是很容易拿捏。現在我把問題擴大,盡可能包括上帝的護理的各個層面。這樣讓我們看到一幅更廣闊的圖畫:今天上帝在世界是如何工作的?本文代表我在目前,在這時刻,所理解的『護理論』(doctrine of providence)。或說,我對護理論的應用的理解。求主用它建立你的信心,抓住上帝的主權;同時又有確據知道,全世界都在祂的手中。

我們討論糧食和物資短缺時,是從上帝的護理的角度去看的。我們深信:上帝不斷保存這世界;祂統管整個世界。

上帝的護理 The Providence of God

我們來看一個對護理簡短而優美的定義。『上帝的護理是什麼意思?就是上帝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大能。上帝施展這個大能,好像人用雙手一樣,一直托住天地和其中萬物。因為上帝治理萬有,所以一草一木,或雨或旱,豐年荒年,飽足飢餓,健康疾病,富足貧窮,都不是出於偶然,而是出於祂像父親一樣的手。』(《海德堡要理問答》,第27 問。)這是天父世界!

我們說的具體一點。

[1] 首先:『萬有』的意思就是:上帝的護理涵蓋宇宙萬物,這個世界上發生一切的事。這包括:整個宇宙;物質世界;動植物;人類各國的事情;每一個人的出生和整個人生;人生命的得失成敗;保護義人,懲罰惡人;供應上帝子民的缺乏;應允禱告。(參:伯克富,《系統神學》。)沒有什麼事物不在上帝的眷顧與治理之內。這當然包括病毒和飢荒等災難。

[2] 上帝所作的一切,祂的治理,都是根據祂永恆的旨意。一切所發生的事,完全根據上帝在永恆所預定的。從我們人類的邏輯來看,上帝所預定的旨意,和具體在世界發生的事之間,似乎有著一個隔閡,一個邏輯上的隔閡。是的,這是奧秘,是不可思議的!但是我們必須接受這是《聖經》所教導的真理:一切發生的事,都完全根據上帝所預定的永恆計劃。

[3] 上帝所預定的一切事,都使用宇宙裡的『次因』(secondary causes)。這包括人的選擇,和自然界的各種因素。一個麻雀掉到地上,有各種因素:風吹,或者麻雀的翅膀受傷了等。病毒透過人,透過空氣傳染。一般情況之下,上帝透過醫院照顧病人。這一切都由上帝計劃,指揮。因此,當事情發生時,上帝『在』那裡。上帝無所不在!(神學家稱之為『同時發生論』concurrence。)

[4] 一切事情發生,都為了上帝的榮耀:至終的目標,就是宇宙萬物都服在基督的權柄之下(《以弗所書》1:9-10)。一件奇妙的事就是:上帝會施恩,使多人得救,進入上帝的國度。上帝的美意是讓世界各國的人不致沉淪,反得永生。在苦難,逆境中,上帝有祂慈愛的美意。

[5] 有些人不能接受上帝預定,和掌管一切事物。我們希望這些朋友們想一想:若不是上帝掌管一切,那麼,這個宇宙就是一個雜亂無章的世界;一切都是偶然。真的是如此嗎?有更好的選擇:《聖經》不是這樣形容世界的。

[6] 上帝的『護理』為基督徒帶來各樣的好處:安慰,確據,力量,人生的意義,生命的使命。上帝預定了一切事情,是要我們信祂的人,活的更精彩,更有動力,更自覺自發地服事祂,服事別人。

上帝今天在世界上不同方面的護理 The Providences of God in the World Today

那麼,當事情具體發生時,上帝究竟在做什麼?祂如何工作?在過去兩個星期,我們討論了上帝的一部分工作:祂賜給人類普遍恩典;祂向人類進行審判,向自然界施行咒詛;祂也帶領人來到祂的面前,接受救恩,並管教,煉淨教會。現在讓我們更全面性地,更有系統地來看。

[1] 上帝在世界上施行祂的普遍恩典,保存世界,治理世界。正面來說,祂賜各樣美物給人類,包括陽光雨水;負面來說,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祂限制罪惡對人類所發揮的負面影響力。總的來說,上帝保存人類的性命。傳染病毒,畢竟不是每年都發生。

普遍恩典彰顯的其中一個方法,是人類在科技方面的進步,包括醫學和各種醫療科技。醫療科技的進步,可能對人類的生命和健康帶來改善;這反映人類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我們為此感謝上帝。

[2] 上帝也不斷透過祂所創造的宇宙向人類顯示自己(《羅馬書》1:19-20);因此,每一個人在心靈的深處知道上帝。自然界雖然被咒詛,卻仍然述說上帝的榮耀(《詩篇》19:1-4)。在絕大多數情況,自然界的運作,除了為上帝榮耀以外,是為了人類的幸福。

[3] 上帝向人類傾倒祂的忿怒,因為雖然每一個人都領受了上帝透過自然界的啟示(《羅馬書》1:19-20),但是都拒絕了這啟示(《羅馬書》1:18)。

我們的非基督徒朋友們,不但要為不接受福音而向上帝負責;他們也拒絕了上帝每一時刻的自然啟示。上帝今天在警告人類,呼籲他們悔改,信靠耶穌基督。上帝是忍耐的,為了要我們回轉悔改(《羅馬書》2:4)。

[4] 上帝把祂的『道德律』放在人心裡;祂造每一個人都有良心。因此,雖然很多人沒有聽過《聖經》或福音,他們有一個是非之心。他們會行出上帝的律法所吩咐的事(《羅馬書》2:12-16)。我們的確看到人間的愛心和犧牲。成千的醫療服務人員,和其他志願軍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幫助別人。各界人士挺身而出,出錢出力,幫助有需要的人。復活節期間,安德烈波切利(Andre Bocelli,意大利盲人男高音)獨自站在米蘭大教堂前面,唱《奇異恩典》,盡他所能安慰人類。

人與動物不一樣。我們有良心。很美。感謝造物主。

[5] 上帝創造世界時,為人類設立了三個制度:婚姻家庭,政府,和教會。上帝要人透過這些制度彼此建立,維持關係。我們要彼此立約,和諧共處,按著公義一同生活。我們要彼此幫助,為別人的好處著想。

當有災難時,我們看見這種『盟約生活』:人們拿出愛心來,甚至作出很大的犧牲。國家呼籲青少年回家隔離,要考慮到上一代的家人的健康。當兒女志願去前線服務病人時,父母親是會擔憂的。當病人去世時,家人不能在身邊安慰,道別,是特別痛苦的事。很多教會發動了慈惠事工,具體幫助有需要的人。但不論是透過政府官方,或是民間的自發性的,市民面對危機,往往都會團結起來。我們是被造的,要作『立約』群體(注:立約和聯邦是出自同一個拉丁文字根。)雖然人的罪和各樣邪惡的勢力要破壞我們之間的關係,可是,上帝的創造典章(制度)把我們全人類聯繫在一起。

[6] 但是,普遍恩典和普遍啟示,道德律和人的良心不能救人;不能使人的罪得到赦免,不能使人與上帝和好。普遍啟示的目的,是叫人沒有藉口不信上帝(《羅馬書》1:18-20)。普遍恩典的目的是維持人間社會的秩序。而良心的具體情況是:人一方面會為自己辯護,另一方面又會控告自己;他不確定,在上帝面前的地位是如何的(《羅馬書》2:14-16)。因此,在整個人類歷史中,上帝展示了祂的恩典,祂大能的救恩。

這就是從亞當到耶穌基督,從舊約到新約的『救贖歷史』。今天,救恩已經成就了。耶穌已經為祂的百姓釘十字架,死,復活,升天。我們等待最後一個事件:基督再來,審判世界。在這個中介時期,我們要聽從福音,接受福音,並向世界萬國萬民傳揚這福音。在每一時刻,特別是在災難和物資短缺的時刻。

[7] 這就帶我們來到上帝的福音,今天在世界中具體在做什麼。祂在呼籲,祂在邀請人來接受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罪人的救主。祂在呼籲人,男女老幼,來回應福音這好消息,認罪悔改,信靠耶穌基督,以致罪得赦免。這個邀請是向全人類的;是真實的邀請;是上帝誠懇的邀請。上帝這麼的愛世人 … 一切信祂(耶穌基督)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這並不抹殺上帝預定一切事。福音的邀請和上帝的預定都是《聖經》所教導的。我們兩者都相信。)

朋友,你對福音作了回應嗎?你是否已經接受耶穌基督為你的神,你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宰?今天就可以作。今天,現在就可以作這個禱告。

信靠耶穌基督的禱告

上帝啊,我承認,要我來相信你,是非常難的。求你開恩,憐憫我,賜給我信心。

我承認我是罪人,甘犯了你的誡命。求你赦免我的罪;賜我信心,信靠你是我的救主。求你潔淨我,住在我裡面作我的主宰。我願意從你的話得到方向,知道怎樣敬畏你,為你而活,甚至與你一同面對死亡。

感謝主,你把各樣恩典賜給相信你的人。我信。求你幫助我的不信。我禱告,都是靠罪人的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門(『阿門』的意思是:這是我誠心所願)。

[8] 另一件恐怖的事實:福音傳到全世界;與此同時,有些人是不作回應的。他們的心是剛硬的。更恐怖的是,有時候上帝會使我們的心更加剛硬(《羅馬書》9-11章)。我們拒絕上帝,我們自己負責任。但上帝有時候會任憑我們處於現狀,甚至使我們的心更剛硬。但願這不是你的情況!但願我們的心是柔軟的,上帝說話時,讓我們回應。

[9] 當福音傳出去時,一件奇妙的事會發生。上帝的話會抓住人的心靈,人的思維,聖靈會賜他們新生,一個新的生命。祂會潔淨人的心,住在他們的心裡(《約翰福音》3:3, 5, 8)。他們『從水,從靈』重生了。因著這個重生,人就自願地來到上帝面前,用上帝所賜給他們的信心,信靠耶穌基督,成為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12)。

范泰爾說,歷史上有著一個『分別出來』的過程。在人類歷史中,上帝不斷呼召祂的子民,成為聚集在祂面前的會眾 (ecclesia),成為教會。

[10] 祂所呼召的子民,聖靈所重生的信徒,上帝不斷塑造,管教,改變,成為效法基督模樣的人。特別在一些歷史時刻,上帝呼召信徒們付出更重的代價跟隨耶穌基督。這就是『萬事互相效力』的目的(《羅馬書》8:28-29)。教會歷史上不難找到逼迫的時期;世界歷史常有戰亂,飢荒,瘟疫。過去四十年到七十年,很多人沒有經歷到這些患難,是上帝的福氣。這段平安的日子是例外的。上帝如今要如何塑造我們? 

上帝護理 (Providences) 的個案研究:《創世記》第12章的飢荒

讓我們來看一個物資缺乏的個案:《創世記》第12章記載的飢荒。讓我們看看上帝在這件事上多方面的護理。

背景:上帝的呼召,人的順服

先看背景。《創世記》第四至十一章,記載了亞當犯罪,人類墮落之後,上帝與人的關係。人繼續傲慢,誇耀自己的成就,甚至要建通天塔。但是上帝施行普遍恩典,讓人類生活都市化,在文化上人的確有所成就。上帝審判:透過洪水滅絕人類(除了挪亞一家八口),通過在巴別變亂人類的語言。人類分散了。這個語言的混亂,要等到五旬節才翻轉過來(《使徒行傳》第二章)。

第11章結束到12章開始,上帝在挪亞的後裔中揀選了他拉一家。他們離開了吾珥,到了哈蘭。但是在吾珥的時候,上帝已經呼召亞伯蘭要進一步走下去(《使徒行傳》7:2, 3),要離開父家,到祂為亞伯蘭預備的地方。上帝給亞伯蘭幾方面的應許:

上帝要親自賜福給他;

上帝預備了的地,要賜給他;

他的後裔要成為大國;

世界各國各族都要因他而蒙福。

這是救贖歷史的一個重要起點。亞伯蘭大概還沒有意識到,上帝的旨意是要從他一人開始,揀選祂的子民,成就祂的普世救贖計劃,一直到主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亞伯蘭用簡單的信心(上帝賜他的信心《以弗所書》2:8, 9)啟程了。到了兩個地方,他都築壇,求告耶和華的名。

我們看到一個很好的開始:信心,順從,敬拜。

考驗與失敗:不信

馬上他要面對現實。糧食短缺了;那地有飢荒。上帝的恩典和計劃從來不改變。《聖經》沒有告訴我們,亞伯蘭有沒有考慮或求問上帝的旨意;但是面對飢餓的威脅,他選擇了一條艱難卻看起來不可避免的路。雖然剛到異鄉,現在要再次搬遷。亞伯蘭的人性與我們一樣;也與以利亞一樣(《雅各書》5:17)。但是他的信心還沒有成熟。

《聖經》告訴們,他帶著全家,下到埃及。

一切罪的根源都是不信。亞伯蘭的信心非常脆弱。他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他想要保存自己的性命。他撒謊,也叫他的妻子撒萊撒謊。撒謊和欺騙,至終讓亞伯蘭在埃及人面前名譽掃地。但是埃及人第一眼看到的,只是撒萊的美貌。因此,亞伯蘭也把妻子置於危險的境地:道德上的危險。同時這樣作,也讓埃及的法老王面臨道德上的危險。亞伯蘭的成聖過程現在受到威脅了。

上帝在作什麼事?祂在保護亞伯蘭。祂在保護撒萊。祂也在法老王的良心裡作工;透過普遍恩典,上帝將祂的道德律法刻在法老的心裡(《羅馬書》2:14-16)。至於法老如何發現撒萊真正的身份,《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但是上帝仍然在作工:在埃及的宮廷,在后宮。最後法老王面責亞伯蘭。亞伯蘭沒話可說,不能為自己辯護。法老(可能因為不要損自己的威嚴)並沒有要求亞伯蘭把豐富的禮物奉還。亞伯蘭從來沒有拒絕過,也沒有奉還。但是在這件這麼糟糕的事情上,上帝施憐憫;上帝在成就祂的旨意。

結果是這位信心柔弱的亞伯蘭,連同他的侄子羅得,被趕出境了。帶著金銀財寶!(《創世記》13:1,2)羅得也過得不錯。這是何等不配得的恩典!亞伯蘭回到原來的地方,求告耶和華的名(《創世記》13:3,4)。

不信和犯罪為我們帶來什麼?使我們進一步犯罪,也導致別人犯罪。罪惡是我們在世人面前名譽掃地,有損我們的見證。在面對指責時,使我們無話可說。罪使我們的心剛硬。最重要的是,罪使我們忘記上帝的呼召,祂的恩典,祂的計劃。不論是糧食的短缺,或物質豐富,恐懼與不信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亞伯拉罕是蒙上帝揀選的人;受上帝的試驗而成聖。他在這個階段失敗了。福音的好消息是:耶穌基督是上帝揀選的獨生子。聖父試驗祂成聖。而祂每次通過考驗都是勝利的。亞伯拉罕是我們的警告。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為我們帶來盼望。

應用:我們應如何活下去?

我們也可以研究約瑟時期的飢荒。上帝在約瑟生命中在做什麼?在雅各生命中又在做什麼?在約瑟的弟兄們心中呢?還有埃及的酒政,法老王?上帝各方面的護理 (providences) 是多姿多彩的!

我們今天應該如何活?

[1] 我們要儆醒。人生太短暫了。讓我們把每一天當做人生最後一天,這樣來生活。

[2] 讓我們設定一些目標:如何具體事奉上帝?如何具體離開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年輕人,考慮作準備和裝備,進一些具體幫助別人的職業,不要追求那些行業,是病毒飢荒一來,首先關閉的:因為它們不是社會所必需的。

[3] 撥出時間在上帝面前安息,敬拜。我們不來到主的面前,怎樣出去在人群裡面作他人的祝福 ?

[4] 不要忘記把最好的獻給主。要十一奉獻。在豐裕的日子,有些人遺忘了這方面的責任。在物資短缺時,這原則不改變:把最好的獻給主。

[5] 我們有什麼東西是不需要的?家裡的物品;空餘的愛好,生活習慣?很多東西,當物資短缺時,就顯得奢侈。現在為什麼留著?

[6] 照顧我們所愛的人,照顧有需要的人,不論是教會裡面,或教會以外(《加拉太書》6:10)。我永不厭倦那些終身服事別人的基督徒。默默耕耘,沒有人注意,是他們最自然做的事。

[7] 教會將來人數會減少。不論是因為不能大型聚會,或者是上帝的考驗,這就意味著,教會裡能教導,能輔導,能帶領,能服事的人,相對於教會人數的比例會更高。你準備好,餵養基督的羊嗎?還是繼續作靠別人餵養的會友?

耶穌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餵養我的羊。』我們復活的主的話。

主能。祂能裝備你。祂在呼召。『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份,不是為現今的機會?』(《以斯帖記》4:14)

我聽前兩集的講道

也有MP3與下載點

以下是本台的VOD點播版本,全球都可收看(含中國地區喔)也可以下載;適合用LINE、WhatsApp、WECHAT分享!使用手機時也支援Google ChromecastApple AirPlay電視投放功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