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屬靈上來說所有的麥子都始於稗子(耶穌所傳的福音|麥克阿瑟)

耶穌所傳的福音:麥子和稗子(麥克阿瑟)

耶穌所傳的福音:麥子和稗子(麥克阿瑟)

麥子和稗子的信息乃是,神不允許任何人嘗試以武力來除去不信者。門徒已預備好鐮刀要剷除惡者之子。我們可理解他們的激動之情。也必能和詩篇作者的禱告相關聯:「惡人見神之面而消滅」(詩六十八2)。我們也瞭解為何稱為雷子的雅各和約翰會問耶穌:「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嗎?」(路九54)。

在本質上,那就是田主的僕人所問的:「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太十三28)。田主滿有智慧地告訴他們不必,因恐怕薅稗子時連麥子也拔出來了。

世界歷史證實這種計劃的智慧。每一次有任何要剷除異教信仰的宗教運動時,受害最多的就是真正的教會。例如,你去讀福克斯(Foxe)《血證士》(Book of Martyrs)

在教會歷史上,很多人為他們信仰的緣故被殺,他們是忠實的信徒,卻被假裝替天行道的狂熱份子迫害而死。中古世紀的宗教裁判所造成不計其數的基督徒之死,他們被殺乃因他們視神的話語比教會教導更有權威。我有一個朋友擁有一本十六世紀的聖經,上面沾有殉道者的血,是因為保有聖經的罪名而被殺的。宗教狂熱份子總是視真信徒為敵。神並沒呼召屬祂的人從事宗教裁判的工作。現在也非拔除稗子的時機。我們的使命不是發動政治和軍事運動。

現在還不是審判的時候。而且,我們也不是被召去施行神的報應。而是被差遣出去作基督的使者,作為祂憐憫、恩典的特使。

我們不是意外地來到這裏。我們乃是被神栽種在這個世上的。我們不能試著想逃避。我們沒有被吩咐隱居在修道院內,或和其他信徒逃到某個神聖的小地區內。我們要留在被栽種的所在處去結果實。我們甚至能正面來影響稗子。

當然在這裏象徵用法被打破了。因為真的稗子不能變成麥子,但惡者之子卻有可能轉變成為天國之子。那就是整個救恩的重點所在。保羅在以弗所書二章3節說:「我們⋯⋯本為可怒之子,跟別人一樣。」救恩給我們新的性情,且將我們從「悖逆之子」轉為神家裏的人。保羅在同一章的第10節寫道:「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在屬靈上來說,所有的麥子都肇始於稗子。

我們不要去拔掉稗子,或要求他們依照天國的屬靈原則而活。想要使稗子結出好收成是沒用的。若不是聖靈的重生,稗子永不能變成麥子。把野草修剪成看起來像麥子,並不能使之產生好穀子。在馬太福音七章6 節的登山寶訓中,耶穌說:「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換句話說,不要拿天國的原則加諸在天國外的社會上。

基督徒不定這個世界的罪或強制外在的改革,雖然我們必須傳講反對它的罪。我們被命令去教導福音(參:太二十八19~20),且過著堪為榜樣的仁義生活。但我們不是替神執行死刑的人。

計劃

在收成時,麥子和稗子將會被分開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太十三39)。他們會在末日時施行審判。稗子——惡者之子——將被捆起來燒掉(太十三40)。地獄將是他們的永遠居所。收割的人「將他們丟在火爐裏」(太十三42)。

畫面是恐怖的:「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直譯為「咬牙和尖銳的慘叫聲」。天國之子—「義人」(太十三43)——將永遠地繼承王國。

收割的人如何分辨麥子和稗子呢?正如一貫的原則,關鍵在於他們所結的聖靈果子。稗子看起來也許很像麥子,但稗子絕不能結出麥穗來。成熟的穀粒清楚地使麥子不同於稗子。在屬靈世界也是如此。惡者之子可以模仿天國之子,但他們不能結出真正的義:「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太七18)。比喻所用的語言也證實此點。稗子被稱為「叫人跌倒的……作惡的」(太十三41)。麥子稱為「義人」(太十三43)。

使麥子不同於稗子的,顯然是品格和行為。在審判時,差別將立見分明。然而這個比喻並不是在告訴我們,無需關心麥子和稗子的差別,直到最後的審判時。它不鼓勵我們將稗子如麥子般接待。也不允許漠視失喪者的罪。也不建議我們忘記在田裏仍有野草,且不注意他們帶來的危險。它只是告訴我們:將最後的審判和報應留給主和祂的天使去執行。

在最後,真正的麥子必會藉所結出的作物認出來。麥子不會結出蒲公英的花冠來。更不會長成像風滾草。由於它遺傳的特性,它必會結出麥粒來,即使它是種在稗子叢生之地。

天國之子也是如此。他們住在惡者之子橫行得意的世界中。但是他們具有屬天的性情。他們所結的果子和惡者之子的迥然不同。這是可以打包票的。pp214-217

點我購買《耶穌所傳的福音(約翰.麥克阿瑟)》

「現代的福音:好消息或壞消息」

為何今天的教會這麼軟弱呢?為何我們宣稱很多人決志歸信且教會的會員不斷增加,但對文化的影響力卻愈來愈少?為何基督徒和世界的人沒有什麼差別?是不是就是因為有很多被稱為基督徒的人其實根本沒有重生?是不是就是因為有很多人滿意於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

本書簡介

在本書,麥克阿瑟討論的不是一個或數個信仰外在的問題,而是所有問題的核心——那就是,成為一個基督徒是什麼意思?他的回答正觸及現代基督教福音派最大的弱點,最可悲的錯誤。今天流行的福音賜給罪人一種虛假的盼望,主張一個人可成為基督徒,卻不必成為跟隨主耶穌基督的人。它把福音的內容減低到基督為罪人而死的事實,要求罪人以簡單的腦同意此事實,然後保證他們有永生的證據,就算他們沒有重生都沒關係。這是因為現代及後現代的福音運動都只對準一個目標,就是人吏福音聽起來盡可能地簡單且吸引人。從牧養的角度來說,這種福音只能產生出清教徒所說的福音偽君子。麥克阿瑟以誠實和深入的態度來審視耶穌的福音和他傳道的方法,提供簡明、清楚、直接、果斷又合乎聖經的答案,來回應一些極端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本書是為那些在教會聽道的男女老幼而寫的,因為一般信徒也必須清楚明瞭這福音,而不只是神學生或牧師們。本書堪稱為麥克阿瑟的代表作,已被翻譯為多種語言。

學者推薦

  • 麥克阿瑟博士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從基督自己的傳道的記載中,指出什麼是在基督裡得救的信心。我發一垷他的解說令人確信無疑,我要為此感謝神。這是一本優良且 極需要的書-清晰有說服力且具建設性,我們不能在其他書中找到比此更好的。我希望它能廣泛流傳且被人仔細研讀。它將對基督教世界造益甚大。我熱烈推薦此書。■ 神學家J.I.巴刻
  • 傳道人停止欺哄人的時候到了,不要再為了討好未信者,和為使教會人數加增而繼續錯下去。這是傳道人宣講整全福音的時候了,我們一定要傳耶穌基督所傳的福音。■ 前費城第十長老會主任牧師 博愛思

約翰.麥克阿瑟(1939-2025)

約翰.麥克阿瑟是前加州太陽谷恩典社區教會(Grace Community Church in Sun Valley)牧師——教師,主人神學院(Master’s College and Seminary)院長,著名的聖經教師和特會講員。著作超過一百五十本。包括《耶穌所傳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麥種)、《麥克阿瑟新約註釋》(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series)《麥克阿瑟研讀本聖經》(MacArthur Study Bible)。同時也負責「賜你恩典」(Grace to You)機構。該機構事工包括製作全球性廣播節目及電視節目。

約翰・麥克阿瑟 1939-2025

我們的心沉重,卻也歡喜,因我們要與眾人分享一個消息:我們親愛的牧者與教師約翰・麥克阿瑟已安息主懷了。今夜,他要親眼看見他所深信的主;麥克阿瑟牧師一生忠心忍耐,已跑完當跑的路。更多資訊將於近日公布。——Grace to You恩典與你(官方粉絲頁)

十年精選影片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