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崇拜禮儀的宣召經文幾乎都具備命令的特質(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柴培爾)

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敬拜宣召(柴培爾)

第二部分 福音敬拜的資源

第13章 敬拜宣召

詩人用這些歡喜的語句呼籲神的聖約子民前來敬拜,是敬拜宣召最好的範例。長久以來,在不同傳統的基督教會裏,敬拜宣召通常都是由教牧人員或敬拜主領者,在敬拜開始時宣讀幾節經文(或一些經文的組合)。在比較現代的敬拜中,敬拜宣召則有變化,可能是敬拜主領者的即興發揮,詩班唱詩,會眾讀啟應經文,敬拜團領詩,或透過一首會前詩歌,但對於了解敬拜宣召重要意義的人來說,目標是不變的。敬拜宣召是勸勉神的子民轉離世俗雜念,全心、全意、全力地來敬畏祂。詩篇第一〇〇篇廣受喜愛的語句顯示一些原則,在敬拜宣召上,指導了歷世歷代的敬拜主領者的遣詞用句。

1. 神呼召我們來敬拜。

神的話語勸勉祂的子民,「當向耶和華歡呼」和「你們當樂意事奉耶和華」。詩人受聖靈的感動寫下這些字句,其實是代表神呼召古人來敬拜。這個例子應該提醒我們,現代的敬拜主領者,在用聖經的話呼召會眾前來敬拜時,仍然是在代表神說話。

敬拜的主人是神。不是我們邀請祂來出席。而是祂邀請我們「來到祂面前」(2節,《呂振中譯本》)。神呼召我們拋下所有雜務,加入祂所救贖的子民,為祂無所不在的榮耀,一起宣告、讚美、獻身服事。

因為敬拜宣召來自神,我們受到提醒:一切都是祂主動,我們回應。這是一個意義深遠的真理,不只在我們的得救上如此,在我們對救主的敬拜上亦然。敬拜宣召不只是友善的例行問候,同時也在傳達一個重大的責任和歡喜的特權。敬拜主領者發出神的邀請,要我們加入已經在天上不斷讚美的敬拜大群。每個教會或正式場合的傳統都可以幫助我們,決定如何以一些非正式的歡迎詞,幫助大家結束聊天及收心(例如,「早安。我們現在聚集在神的家中,真好!」),但是敬拜宣召所要傳達的敬拜重任和特權,讓我們開始把焦點放在敬畏神上,是那麼美好,不能降格成評論天氣和昨天的足球賽。

透過使用經文的敬拜宣召,神藉著祂的話語邀請我們,來參加一個和歷代聖徒及眾天使一同敬拜的千古敬拜。神不是邀請我們去一個和朋友同樂的宴會,或上一堂宗教課,或參加一場聖樂音樂會,而是邀請我們到宇宙的大君王面前,在那裏普天歡唱,所有被造之物都俯伏敬拜祂。透過敬拜宣召,神邀請神的子民加入那始終令眾天軍都嘆為觀止的永恆讚美中。敬拜主領者應當以相稱的熱情和喜樂,在敬拜宣召中反映這個滿有威嚴的大好消息及特權。這樣的呼召通常會直接帶入讚美詩的合唱,讓神的子民對他們蒙召進入之敬拜的福分有所回應。一個設計周全的敬拜宣召,通常反映敬拜主題或聚會性質,讓敬拜的其他組成要素自然流露出和呼召內容相對應的精神。

2. 神呼召我們回應祂的啟示。

當敬拜主領者使用神的話宣召,就是在督促神的子民,回應神在祂自己的性情及旨意上的啟示。敬拜宣召所確立的這個模式,為後續的敬拜程序定下基調。我們不能任隨己意來到神面前,而是要照神的規矩來敬拜祂。當神說話,我們有義務和特權,透過讚美、禱告、悔改、分享見證、鼓勵他人、及服事,來對神的自我啟示做出適當的回應。神子民回應神啟示的這種集體對話,是盟約性敬拜的神聖節奏,這敬拜是以宣召開始的。

神在詩篇第一〇〇篇中啟示祂自己:「你們當曉得耶和華是神;我們是祂造的」(3節)。神是我們的主和創造者,這個啟示立即提升詩人的教導,進入另一個勸勉:「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當感謝祂,稱頌祂的名」(4節)。這些話提醒我們,敬拜宣召有一個帶著權威的特質。我們不是單單引用一段感性的經文,來讓人知道神的屬性,或營造一個神聖的氣氛。在敬拜宣召中,敬拜主領者要具體明確地呼籲神的子民來回應神的啟示。

雖然應該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敬拜主領者需要常常被提醒,敬拜宣召選用的宣召經文事實上是一個「呼召」。在敬拜宣召時,主領者督促神的子民,向啟示出來的神聖本性和福分作出回應。因此,宣召經文應該呼籲眾人,以歡呼、歌唱、讚美、俯伏跪拜、稱頌、或其他方式,表達他們對神的敬拜。如果宣召經文本身沒有這個命令的特質(事實上,歷史上所有崇拜禮儀裏選用的宣召經文,幾乎都具備這個命令的特質),那麼敬拜主領者應該用一個短句,來指示神的子民如何回應宣召。短句可以很簡單:「神已經將祂的慈愛告訴了我們,讓我們來敬拜祂。」這樣,一段沒有明顯「呼召」的經文,可以變成適當的敬拜宣召。

3. 神呼召我們回應祂的救贖。

神既然邀請我們來讚美祂,我們就知道祂喜悅我們的敬拜——我們已經是祂所寶貴的。詩人不僅提醒我們,神創造了我們,也說:「我們是屬祂的,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場的羊」(3 節)。當我們面對自己的軟弱、無力、和罪惡,我們會覺得神不可能喜悅我們,或悅納我們的讚美。然而,神邀請我們來敬拜祂,這個邀請本身就在啟示祂的恩典,使我們願意、也有能力回應祂。事實上,認識神的救贖推動我們進入敬拜宣召的高潮,詩人的敬拜漸漸升高:「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4節);接著就說明理由:「因為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存到永遠,祂的信實直到萬代」(5 節)。

敬拜宣召不見得會說出完整的福音信息,但是福音的特徵必然閃耀。透過使用經文的敬拜宣召,我們了解到神歡迎我們進入祂的同在,邀請我們在祂的旨意裏有份。我們雖然軟弱,祂仍然歡迎;我們雖然罪孽深重,祂仍然邀請。敬拜宣召必然同時彰顯神的配受讚美,以及安慰我們的不配。我們可以來就近祂,祂要我們讚美,也喜悅我們讚美。這一切都提醒我們,神已經藉著祂的恩典與我們建立關係,這恩典不是要解除我們所有的神聖義務,而是驅使我們在敬拜中回應祂。pp201-203

【期間限定】2025麥種秋季神學月優惠中(9/15至11/15),點我進入官網選購

點我購買《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

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柴培爾)COVER

今天北美的改革宗教會,終於有了一本扎實、全面、重點清楚的資源,來塑造充滿讚美、靈修的崇拜。謝謝你!柴培爾博士。— 巴刻(James I. Packer)維真神院(Regent College)榮譽神學教授

本書簡介

教會對福音的理解總是塑造著教會的崇拜。柴培爾博士在此介紹「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幫助教會超越傳統形式與現代形式崇拜上的爭議,進而在事奉上與宣教上合一。教會可以學習如何讓福音塑造集體敬拜的每一個要素。《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從歷史及聖經的角度討論敬拜,説明福音過去塑造了傳統崇拜禮儀,也應當塑造現代的崇拜。這本書接著討論實際的議題,放眼教會宣教,提供崇拜設計的參考資料,鼓勵讀者辨認自己教會在福音上獨特的呼召,作為決定崇拜事宜的基礎。在敬拜與事奉上,這本書對神學院的師生、牧師、崇拜主領者、崇拜事宜委員會、宣教士,都會有實際的幫助。 邀請讀者超越「現代敬拜」的論戰。這本書很嚴肅地面對歷代的崇拜傳統,但是以福音本身為評論及設計崇拜程序的準則。本書内容豐富,論點平衡,極爲實用。從今以後,在集體敬拜的理解、設計、及帶領上,我將會優先參考本書,也會以此建議他人。

作者介紹

柴培爾
柴培爾

柴培爾(Bryan Chapell)(1954年-)

柴培爾是南伊利諾大學(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博士,自1994年-2012年擔任聖約神學院(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St. Louis, Missouri)院長,在1985年開始執教於該院之前,有過十年牧會經歷。除了教學之外,柴培爾經常應邀至各地授課或講道,曾於2010年至臺灣與香港主領釋經講道講座。著有多本書籍,包括《以基督為中心的講章》

學者推薦

教會領袖們歡迎柴培爾的最新貢獻:《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柴培爾督促教會重新思考崇拜的進路,提醒我們,崇拜不是以我們或我們的偏好為中心,而是以基督及祂的榮耀為中心。■ 杜兌特(Michael Duduit)安德森大學基督教研究院(College of Christian Studies at Anderson University)院長

這本書是一個恩典的模範。每一章既簡短又條理分明。所列的參考資料豐富多樣,不僅可以拓展讀者的眼界,而且可以讓讀者知道,雖然本書以改革宗傳統為本,但並不狹隘。十九張圖表幫助我們清楚地看出各個崇拜禮儀的異同,實用的智慧遍佈全書。許多教會目前在崇拜設計及帶領方面的光景,正需要這本書的調教與補充。這本書的藥方明智地綜合了聖經的、歷史的、文化的、及當代的因素,我們需要大量汲取,好重新塑造我們的思維。牧師、帶領崇拜者、信徒領袖、神學院人士,都需要深入思考,效法作者的精神,更新集體敬拜的進行。■ 莫勒 (R. Albert Mohler)(美南浸信會神學院The 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院長

《以基督為中心的崇拜》邀請讀者超越「現代敬拜」的論戰。這本書很嚴肅地面對歷代的崇拜傳統,但是以福音本身為評論及設計崇拜程序的準則。本書内容豐富,論點平衡,極爲實用。從今以後,在集體敬拜的理解、設計、及帶領上,我將會優先參考本書,也會以此建議他人。■ 提摩太·凱勒(Tim Keller),前紐約救贖主長老教會主任牧師,The Reason for God一書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