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福音相遇時聖靈便逐漸轉化我們邁向基督的形象(沒有基督的基督教|邁克何頓)

沒有基督的基督教:我們天性的異端(邁克何頓)

沒有基督的基督教:我們天性的異端(邁克何頓)

第2章 是誰俘虜了我們?

我們天性的異端

我已經指出,伯拉糾主義是人心裡預設的信仰:即是自救的宗教。在美國的基督教,正如在其他地方的基督教一樣,絕大部分只差一點點便會全面地等同伯拉糾的立場。如果福音派信徒被直接問到,我們能否不需恩典,單靠道德上的努力仍能拯救自己?我猜想絕大部分信徒的答覆仍會是否定的。可是,福音派信徒就好像中世紀時的教會一樣,根本認為恩典乃是我們在道德轉化過程中的神聖輔助,而非單方的神聖拯救。

如果我們只是剛愎自用,就只需要指導;生病,便需藥物;軟弱,便需力量。反過來說,徹底的恩典,就是要回應深重的罪孽——不只是道德失誤、缺乏熱誠、靈性冷漠,而是要針對聖經所定義的那個情況,即被神定罪、為「可怒之子」、「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狀況(弗二1、3)。

我認為,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中,操縱著美國基督教的是半伯拉糾主義,正如中世紀的教會一樣。當奧古斯丁的教訓斷言是神作成了一切拯救之工時,伯拉糾主義就以接納的「恩典」(“grace” of acceptance)來表彰我們的道德成就,而半伯拉糾主義則揚言救恩是一個過程,要倚靠神和人的共同工作。表達這個立場的術語就是神人協作論(synergism,意「一起工作」)。唐納 •布洛許(Donald Bloesch)哀嘆說:「我們必須承認⋯⋯在大部分流行的更正教之中,神人協作論(救恩要靠恩典和自由意志兩者)明目張膽的程度,更勝過天主教的情況,而在斷定信仰標準的事情上,人的理性和經驗所擔任的角色比聖經還更重要。」

決定我們會怎樣理解自己的信仰和實踐,並且怎樣向世人傳講,最具意義的因素,也許是我們在這些議題上座落於什麼位置。如果不單只是未重生得救的人,而是連已悔改重生的信徒,每時每刻都總要倚靠神在福音裡所揭示的白白恩典,那麼,除了聖靈透過福音作工之外,就再沒有別的可以叫那些靈性死寂的人復活得生,或持續把生命供應給基督的群羊。當情況這樣發生(不只一次,而是每一次當我們重新跟福音相遇時),聖靈便逐漸轉化我們邁向基督的形象。

從基督(即福音)開始,你便會附帶得著成聖;從基督開始,但隨後偏移到別的事物上去,你便會兩大皆空。我的意思乃是,不管一個人使用了什麼方法、花招或刺激的玩意,不管投入了多少精神來務求信息能適切會眾的需要,除非有神恩典的介入,不然我們作的見證只會是對牛彈琴。相反,如果我們採納了伯拉糾主義或半伯拉糾主義的假設,我們便要肩負使人悔改信主的重擔,靠的是自己的聰明和溝通的本領,而非神的話語和聖靈。

若果我們接受美國宗教被擄的事實,而真要改革和悔改,就必須重新發現罪這回事。正如柴斯特頓(G. K. Chesterton)所評論的,原罪是「基督教神學裡面,惟一可以真正證實的部分」。他接著說:「所有關於宗教的真實論證,都取決於一個問題:到底一個出生時已上下顛倒的人,能否弄清楚何時才是正常直立的呢?基督教根本的弔詭之處就是,人平常的情況並非就是他清醒或通情理時的狀況;那正常的狀況本身根本就不正常。」

然而,儘管我們心裡縈繞著揮之不去的罪咎感,我們仍以精湛的說辯技巧隱瞞這個真相,粉飾我們的人生。力求福音適切需要,很容易會落入另一個模樣,就是迫使福音迎合我們不正常的現況,但我們已視之為正常。

耶穌哀嘆,祂當日的宗教領袖們,就像孩子在玩喪禮和婚禮遊戲時的表現那樣:當施洗約翰出現時,他們沒有為自己的罪哀慟,及至人子來臨的時候,又沒有跳舞慶祝(馬太福音十一章16~19節)。

今天情況相若,傳揚律法那牢不可破的審判,加上傳揚福音那叫人驚異的甜美,匯聚成一個混亂的信息,溫柔地勸勉人要活出更豐盛的生命。結果,我們既不曉得如何舉哀,也不懂得怎樣舉辦一場真正的派對。壞消息不再跟好消息形成強烈的對比;我們滿足於那些無關痛癢的消息,最終無法帶來真正的確信或真實的安慰,使我們一直被拘留在焦慮的困局當中,渴求下一次的奮興、技巧或運動,提升我們的心靈,把我們送往屬天的榮耀。pp81-84

點我購買《沒有基督的基督教(邁克.何頓)》

美國教會的另類福音

書籍簡介

何頓認為,儘管我們還沒有到達沒有基督的基督教之境地,但我們已在前往的途中。雖然我們打著基督的名號,但太多時候卻把基督和以基督為中心的福音束之高閣。其結果造成信息和信仰成了「微不足道、情緒化、一味的肯定、無關痛癢」。這種另類「福音」傳達的信息是道德主義,個人的舒適,自助,自我完善,和個人主義的宗教。它輕視神,讓衪成為達到我們自私目的之手段。何頓熟練地診斷問題,並指出了解決辦法:回歸救恩的純正福音。對於任何一位關心基督教和美國教會——其實是普世教會——的現狀以及未來的人,這本書都不可不讀。

邁克‧何頓(Michael Horton)(1964-)

作者生於1964年,自牛津大學威克里夫學院(Wycliffe Hall, Oxford)與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取得博士學位。於1996年獲《今日基督教》雜誌列入「嶄露頭角:不超過40歲的五十個福音派領袖」。自1998年迄今,任教於加州威斯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Seminary California),神學與護教學的梅晨教席(J. Gresham Machen Professor of Theology and Apologetics),《現代宗教改革》(Modern Reformation)雜誌主編,全美廣播節目《白馬驛站》(White Horse Inn)主席兼主持人。著作超過20本。除本書外,《基督徒的信仰》、《天路客的神學》、《福音的託付》、《福音導向的人生》皆由麥種傳道會譯成中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