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蒙上帝揀選(史普羅) - 3 - 何謂自由意志?

2.3K views

展開中文逐字稿

何謂自由意志?
我們一起來看看所謂的「自由意志」是甚麼意思
擁有自由意志代表甚麼呢?
在上帝的至高主權之下當一個能分辨對錯的人,
一個有自我意志的受造物,這是甚麼意思?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我們的文化中,人們對於
自由意志的構成持有不同的觀點
我認為我們必須要能認出這些觀點
第1種是我稱為「人文主義」的自由意志觀點
我認為這是我們這個文化中對人類自由最常見的觀點
同時我很難過地說,這也是在教會中最常見的觀點
教會內外都是如此
在這個觀點中,自由意志就是
「自然而然地做出決定」的能力
也就是說我們所做的選擇並沒有受到預設的偏見、
偏好或傾向影響
我再說一次:也就是說我們都是自然而然做出決定的
沒有預設的看法,沒有預設的傾向,沒有預設的偏好
這些決定完全都是每個人在當下自然而然地做出來的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面對這種版本的自由意志時
會碰上兩個嚴重的毛病
第1個毛病是神學上的,或者說道德上的
第2個毛病是理性上的
我應該要說有3個毛病才對,因為我們這整場信息的時間
都會聚焦在這第3個毛病上
不過在第一眼看見這種版本的時候,
我們能立刻看到2個毛病
第1個毛病,是神學、道德上的毛病
如果我們的選擇都純粹是自然而然地發生的
沒有預設的偏好與傾向
那麼這就等於是在說這些選擇是沒有理由、沒有動機的
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如果我們真的都是這樣做決定的,
那我們馬上就會碰到這個問題:
這樣的選擇怎麼會有任何道德意義呢?
因為,舉例來說,聖經提醒我們要注意自己所做的選擇
並不只是要注意自己選擇做甚麼,
也要注意自己做這些選擇的理由是甚麼
例如,我們都還記得約瑟的故事,
他被自己的兄弟賣去作奴隸
後來,當他和他的兄弟團聚的時候,
他的兄弟為先前犯的罪悔改
於是約瑟對他們說甚麼?
當他接納他們、原諒他們的時候,他說:
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
也就是說上帝在這件事情當中有自己的選擇
上帝選擇許可這件事發生在約瑟身上
他的兄弟們也選擇要賣掉約瑟
他們做這個選擇的用意是邪惡的
上帝選擇許可這件事情發生,
但上帝的用意是完全公義與聖潔的
所以上帝在看一件事情的善惡時,不只是看行為的外表
也看內在的動機,也就是行為背後的用意
如果內在的動機並不存在
沒有用意,沒有理由
那麼用哲學的方式來看,
這些行為不就沒有任何道德意義了嗎?
這些行為就只是單純地發生而已
我們再更深入檢查這個毛病
就會立刻發現另一個毛病:
人真的有可能做出這種選擇嗎?
先不討論這種行為做出來之後是否道德
而是受造物真的有可能在沒有任何偏好、傾向或理由
的情況下做出一個選擇嗎?
我們從幾個例子中來看看這個毛病
如果我沒有預設的偏好或傾向的話
這就是說我的意志是中立的,這種觀念蠻引人注意的
我的意志既不偏左,也不偏右
既不傾向公義,也不傾向邪惡
就只是單純的中立
不存在任何預設的偏好
我想到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
艾莉絲在旅途中遇到一個叉路
她無法決定要選擇左邊或右邊
於是她抬頭往上看,看到笑臉貓在樹上對她笑
於是她就問笑臉貓說:
我該走哪條路呢?
笑臉貓回答說:這要看你想去哪裡囉
愛麗絲說:我不知道
於是笑臉貓怎麼回答?
貓說:那就沒差了
如果你沒有意圖,沒有計畫,沒有渴望想去任何地方,
那麼你選擇哪一條叉路又有甚麼差別呢?
在這樣的情況中,我們會想:愛麗絲現在有兩個選擇,
她可以往左,也可以往右
但事實上,她有4個選擇
她可以往左,可以往右
也可以調頭回到起點
也可以站在原地甚麼都不做,在那裡站到死掉為止
她有這4個選擇
而我們要問的問題是:她做出這些決定的理由是甚麼?
如果她沒有理由,沒有預設的偏好
如果她的意志是完全中立的,那麼她會發生甚麼事?
如果任何方向她都沒有想去,
那麼她最後會選擇往哪裡走呢?
她不會做任何選擇的
她會癱瘓在那邊
所以,人文主義對於自由意志的觀點有這個毛病
就是沒有帽子和魔術師卻想變出兔子
這是無中生有,有結果卻沒有原因
這種自然而然的選擇,其實在理智上是不可能發生的
不可能有結果卻沒有原因
另外我要補充一點:
從聖經的觀點,從基督徒的觀點來看,墮落的人類面對
屬上帝的事物時並不是採取中立的
而是有預設偏見的,是有偏好的
就是偏好邪惡,偏好遠離上帝
在我們探討基督徒對於意志的自由的各種觀點時,
我想說一下
在這個主題上,我認為有史以來
最偉大的著作就是《自由意志論》
出自美國最偉大的學者,約拿單‧愛德華茲
「美國最偉大的學者」這個稱號
不是我自己給他加上去的
是大英百科說的,
大英百科將約拿單‧愛德華茲票選為美國最偉大的學者
我認為他的《自由意志論》對這個棘手問題
做出了最嚴謹的檢驗與分析
當然,馬丁‧路德著名的《意志的綑綁》也非常重要,
我認為基督徒都需要讀
我們先來看看愛德華茲對於自由意志的定義
愛德華茲說:自由,或者自由意志,
是一個人的心思在做選擇
雖然他在這句話當中把心思與意志做了區隔
但他的意思其實是說這兩者密不可分
我們做出任何選擇時,都會經過心思的認可
這個面向與聖經中提到的良知有密切的關係
心思會參與在決定中
我會意識到自己有哪些選項,並且在我真的做出決定
之前,我已經先對其中某個選項產生偏好了
我必須先意識到那些選項是甚麼,才能在心中做出決定
所以意志並不是獨立於心思之外而運作的
而是與心思一起運作
心思認定哪些選項是可喜愛的,
意志就會去選擇哪些選項
除了定義以外,愛德華茲也給了我們一個鐵律
我稱之為「愛德華茲的自由意志定律」
我認為這是他對於人類自由這方面的議題
最重要的貢獻
愛德華茲這樣說:
自由且能分辨是非的人,
總是根據當下心中最強烈的喜好來做選擇
換句話說,我們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決定
在每個要做選擇的當下,
我們都是選擇自己最喜愛的選項
簡單地說,每當你犯罪的時候
那個犯罪的行為就表明說你在那當下渴望犯罪,
多過於渴望順服基督
如果你渴望順服基督多過於渴望犯罪,你會怎麼做呢?
你就不會犯罪了
在我們做選擇的關頭,
我們總是照著內心最強烈的喜好與渴望去選擇
但在我們看來,
我們做的許多選擇似乎都沒有明顯的理由
例如,如果我問你們:
你們為什麼坐在現在所坐的椅子上?
你能不能分析你走進這裡時內心的思想運作
然後明確地說:我之所以坐在後排,
是因為我總是喜歡坐在靠後面的椅子上
或者說:因為我想要坐在某人旁邊
或者說:我想坐在最前排,
這樣我就會出現在錄影帶裡了
或者說:這是最後一個空位了,
而且我也不想罰站,我寧願坐著也不要站著
我渴望坐著多過於渴望站著,所以我就坐下了
我要說的是,你之所以坐在這裡是有原因的
這可能是個很快就做好的選擇
有可能只是因為你懶得走路,
所以就選了離你最近的椅子
但其實背後可能有更深一層的原因
有一些人,如果你和他們一起走進有長椅的公園裡,
那種可以坐3個人的長椅
他們坐在長椅上的時候,總是坐在其中一端,
從來不坐在中間
但也有的人總是坐在中間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有些人喜歡人群
他們喜歡跟人來往
他們喜歡交際
而另一種人比較喜歡待在可以隨時閃人的位子
他們就會坐在長椅的一端
雖然我們不會一天到晚都在分析自己所做的選擇
但我們每個選擇的背後確實都是有原因的
我們總是照著內心最強烈的喜好去做選擇。
我們可能會馬上想用兩個理由來反駁愛德華茲的定律
第1個理由是:我常常做一些我並不真的想要做的事
我也有過被強迫做選擇的經驗
所謂的強迫,包含了外力的強制介入,
迫使我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在大多數例子當中,外在的強制力
通常會將我們選項大幅削減到只剩兩個
如果有個人持槍走向我,用槍指著我的頭說:
要錢還是要命?
這樣我的選項就只剩下兩個了
這是藉由外力達成的
如果沒有人強迫我的話,我可不會沒事把錢包送給別人
我沒有渴望要把錢給歹徒
但當我被槍口指著的時候,我要嘛就是
讓自己的腦袋被轟出來,要嘛就是把錢交出來
於是我就渴望能活下來,寧願活著把錢給他,
也不要先被殺掉又被搶錢
所以,在那個當下,我對於求生的渴望,
會多過於想要反抗的渴望
於是我就會把錢交給歹徒
當然也有人可能會說:我寧願死,也不要屈服
雖然我知道就算我拒絕給錢,歹徒還是會殺了我之後照樣把錢拿走
但我就是不肯屈服
所以這樣的人會說:你開槍吧
就算是這種情況,他們也是照著渴望來做選擇的,
他們渴望反抗,多過於渴望不反抗
所以他們就反抗了。這樣清楚了嗎?
所以即使我們受到外力威脅,所剩的選擇不多,
我們還是會照著內心的渴望去做出選擇
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內心的渴望是會變動的
我們做選擇的時候,很少會只有兩個選項,
很少會只有一個好選項和一個壞選項
基督徒會面臨的抉擇難關之一,
就是要在許多良善的選項之間做決定
像這樣:我有兩個機會,
但我不確定哪一個最能服事基督
這會變得很困難
我們的渴望會變來變去
第2種反對意見,是根據使徒保羅的一句話來的
他說: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
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
這似乎是說,使徒保羅憑著使徒的權威來告訴我們說
人確實有可能不照著自己的意願與渴望去做選擇
我的回答是:我認為這段話
並不是使徒對於「人如何做選擇」的技術性說明
我認為他要表達的是我們都有過的經歷
也就是我內心渴望要討基督喜悅,
但這股渴望在關鍵時刻中並不總是能夠勝出
如果你對我說:RC,你想不想要不再犯罪?
我會說:我當然不想再犯罪
然而到了罪惡又來試探我的時候,
我可能又會渴望犯罪,然後就自願犯罪了
當我照著內心的渴望來行事的時候,這就是我自願做的事
好,我繼續講下去
加爾文研究自由意志的問題後,說:
如果所謂的自由意志是指
「墮落的人有能力選擇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
那麼墮落的人當然有這樣的自由意志了
如果所謂的自由意志是指
「墮落的人在墮落的狀態下有能力選擇去做公義的事」
那麼這樣的自由意志對墮落的人來說就太言過其實了
我認同這樣的看法。
我們已經看過愛德華茲的觀點了,也看過加爾文的觀點了
現在我們用反諷或反合性的方式
來看看史普羅對自由意志的的觀點吧
在我看來,我們所做的每個選擇都是自由的
也都是已被決定好的
我們所做的每個選擇都是自由的,也都是已被決定好的
這聽起來有點單調、矛盾
因為我們通常會把「決定好的」和
「自由」放在互不相干的類別中
如果某件事情是已經決定好的,那就表示
那件事不可能讓你自由地去做
但我在此所說的,並不是決定論
決定論的意思是說,每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都是由外力決定的
但那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
除了受外在的因素影響以外
也會受到內在的因素影響
我這整晚一直在說的,包含愛德華茲和加爾文所說的,
就是說如果我所做的選擇是從我內心的渴望衍生而來的
如果我的行為背後是有原因與理由的
那麼我內心的渴望就決定了我將會做出來的選擇!
如果我的選擇是受我的渴望驅使的,
那我怎麼能算是自由的呢?
記不記得我說過我們每一個選擇既是自由的,
也是已經被決定好的
是被誰決定好的?被我自己決定好的
這種自我決定
這種自我決定
並不否定自由,而是自由的本質
因為「由自己來決定自己的選擇」就是自由意志的意義
我想要強調的就是:我們不但
能夠照著自己的渴望來做選擇
我們也確實總是照著自己的渴望來做選擇
我甚至要用最高級來表達:事實上,
我們一定都是照著自己當下最強烈渴望來做選擇
這就是自由選擇的本質:
選擇你所想要的
而罪人的狀況,很明顯地,並不是失去了選擇的能力
罪人仍然有自己的心思,仍然能夠思考
仍然有所渴望,仍然擁有意志
而且罪人仍然能夠選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
所以罪人也有自由意志
那麼問題出在哪?
就出在墮落之人內心的渴望
因為罪人渴望邪惡的事,渴望犯罪,所以犯罪
罪人之所以犯罪,是因為想要犯罪
因此,罪人是自由地犯了罪
罪人拒絕基督,是因為罪人想要拒絕基督
因此,罪人是自由地拒絕了基督
如果一個人要正向地回應屬上帝的事,
選擇基督,選擇生命
那麼他必須要先渴望這麼做,才做得到
問題是,一個墮落的人內心是否保有對上帝的渴望?
簡短地說,我在下一個主題中會講到
聖經如何描述人的徹底墮落
如何對屬上帝的事一點也不渴望
但在那之前,我們就以
約拿單‧愛德華茲著名的區別來作結束
他在道德能力與天然能力之間做了一個區別
天然能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身為人類,我有思考的天然能力
我也能夠講話
能夠直立行走
但我的天然能力不包括獨力飛行
魚類有能力生活在水中,不需要氧氣筒和潛水裝備
因為上帝給了牠們魚鰭和魚鰓
祂給了牠們在水中生活所需的天然裝備
因此,牠們擁有我所沒有的天然能力
上帝也給了鳥類我所沒有的天然能力
但我們現在要講的是道德能力,
是能夠選擇公義或犯罪的能力
人類與生俱來可以選擇公義或罪惡的能力,
但人類墮落了
愛德華茲要說的是:在墮落的狀態中,
人類不再擁有道德完美的能力了
因為人類生來就有罪了
人類的本性是墮落的,擁有的是罪惡的本性,
這使得人類不可能在這世上達到完美
人類依然有能力思考,依然有能力做選擇
但缺乏了對良善的渴望
好,現在我們要來檢查這個觀點是否合乎聖經的教導
不過我現在只會帶你們大概瀏覽一下
在這點上,愛德華茲只不過是重申了
奧古斯丁在數個世紀之前就已經教導過的內容而已
奧古斯丁說人類擁有自由意志
但人類在墮落中失去的是自由
也就是聖經說的道德自由
聖經提到墮落的人受到罪惡綑綁
那些受綑綁的人已經失去了某些層面的道德自由
他們仍然能做選擇,仍然有自由意志
但他們的意志渴望罪惡的事,排斥公義的事
沒有行善的人,沒有人是公義的,
沒有人尋求上帝,一個也沒有
這表示說有某種事情發生在我們內在
耶穌說樹所結的果子是從樹的本質而來的
無花果樹不會結出柳丁
公義的樹不會結出墮落的果實
我們的內在出問題了
我們的渴望和偏好出問題了
這就是我們受綑綁的地方
但即使是墮落,也沒有消滅我們做選擇的能力
所以奧古斯丁說我們仍然有自由意志,但沒有自由
這樣的區分與愛德華茲在道德能力與天然能力之間所做的區分是一樣的
好,我要停在這裡,因為時間不夠了
在下一堂課程中,我們會從聖經的角度來看這點
看看聖經如何提到人類的道德能力,
以及對屬上帝之事的回應


授權

Ligonier Ministries
https://www.ligonier.org/

原文: Chosen by God (R.C. Sproul – Ligonier)
© Ligonier Minist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by permission.


翻譯:易漢倫 / RTV

Tag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