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會紀律從你開始(伍拉德)
想到教會紀律,你會想到什麼?你要是和我一樣,你會立馬想到受人關注的大案,教會領袖們需要大量審議。你想到「重大罪行」,「大佬們」如何回應(就是長老/牧師們,或教會領袖)。教會紀律涉及整個教會及其領袖。但是教會紀律實際上以你我為始,而靠著神的恩典,也以你我為終。「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太 18:15)。出於愛心,你指出罪,期望一同成聖。藉著常規的門徒訓練課程,你一次又一次這樣做,就像一場草根運動。簡單明確,對嗎?

對,也不對。這事簡單,但是卻讓人覺得害怕!當我指出某人的罪時,我掙扎、害怕。我質疑自己,過多專注在自己身上(我是誰可以論斷他們?或者,他們要是拒絕我呢?)事實上,我會拼盡全力,逃避令人不爽、讓人不悅的對話。
但是,耶穌的教導很明確:教會紀律從你開始。所以,我們需認真對待,努力建立一種氛圍,使管教成為門徒訓練過程中健康的一部分。
我曾聽一位長老說,我們需要把「門徒」放回到管教中。阿們!管教的重點應該總是在於耶穌的門徒的成長。我們正確權衡門徒訓練,管教就會不那麼「令人害怕」,而會更加自然。

說了這些,以下是在我的門徒訓練關係中,我學習到的五件事情,於男男女女都行之有效。
1. 建立有意義的關係
在地方教會,你需要和其他人有真實的關係,要親近到你時常發現別人的罪。不需要和所有人成為「閨蜜」,或是成為外向型的人。但是你們知道彼此的故事、生活和家庭。你們一起花時間,一起吃飯,擔當彼此的喜樂哀傷。為著一份有意義的關係,你們做各樣事情,包括一起對付罪。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對朋友發出的、還是來自朋友的溫柔的譴責就不會過於讓人震驚,而是一種常態。但是這始於和教會裡的至少一個人發展一份真實的關係。
2. 設定基調
為整個關係設定救贖性的基調。談論耶穌,要多談!一起默想祂的恩典,一起讀聖經,談論聖靈如何在你的生活中作工。願意敞開,承認軟弱,定期地承認自己的罪和試探。尋求與你親近之人的管教。讓他們知道,你主要是渴望更像耶穌,為此你需要他們的幫助。十幾年前,我和丈夫在我們的婚姻中設定了這個基調。我們致力於彼此的成聖,勝過其它一切,這意味著我們經常性地彼此管教。就在上週我問起尼爾他的優先次序,因為我看他忽視了神的話。昨天,為著一個我不需要的建議,他跟我爭執起來說我應該獎勵他。我們一直都喜歡這麼做嗎?不可能!但是,比起十年前,我們更愛耶穌嗎?絕對是。這是管教帶來的禮物。

3. 經常儲存
這是關係入門課程。每取現一次,儲存十倍的賦予生命的存款。在別人的生命中,尋找恩典和成長的痕跡,然後特地和他們分享。你是否注意到你的朋友對待孩子們更加溫柔了?又或一個年輕媽媽擠時間閱讀神的話?如果有,告訴他們!通過持續給與鼓勵,建立關係資本。這樣,當「管教取現」的時候,他們的帳戶不會虧空。對於為我的益處、無條件支持我的人,我很樂意接受他們的指正。當這個人說「惠特妮,最近你太挑剔了」,我會認真聆聽。經常儲存讓這個人知道你愛他,你是為了他好。
4. 提出好的問題(並且聆聽!)
比起十次指責,一個好的問題更有裨益。提問幫助你更好地明白情況,使對方鬆懈防護,對話更有果效。走到一個姐妹身邊說「我注意到最近你一直說這說那。你為何不當面和她說呢?」,比起讓她坐下,說「你真是愛嚼舌頭,我發現你八卦不下十次了」,前者要好得多。通過問問題,不僅是指出八卦的罪,也是在指出為何對方容易八卦,可能是出於不安全感,或者懼怕人,這些也需要在出於愛心的門訓關係中處理。這就像「買一送一」。你指出罪,同時也尋求明白他們的處境,以及當下他們的需要。藉著發問帶領,而不是藉著已經下好的論斷,可以讓人看到生活的複雜、情況的繁瑣。

5. 選擇你的戰鬥
我們希望經常性地管教,但是不要讓我們成為一直搜尋罪的共同體。我曾在一間「捕獵罪行」的教會,這是讓人沮喪的,更別說是怪異的!我覺得我得編個罪才能融進去。這不是《馬太福音》18 章的要旨。真正的門徒訓練,是知道何時指出罪,何時遮掩罪。彼得提醒我們,首要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 4:8)。有時候,你會看到罪而只需要保持沉默,直到某個時候。這不是說我們包庇罪(任何時候都需要嚴肅對待罪);相反,我們遮蓋罪,是為了保護和愛當事人。若是每次看到人犯罪都指出來,會製造焦慮的氣氛,因為在你審查監視的重擔下,人們會崩潰。所以,藉著許多的禱告和聖靈帶領的智慧,選擇你的戰鬥。
結合這些方面會有益於建造一個文化,就是管教成為門徒訓練自然的一部分。然而,由於這是個敏感話題,如果不談接下來這點,我就是沒有盡職。

在毀掉自己以及你的關係前,先檢查自己!
這早已是公開的祕密:我著迷嘻哈、說唱、R&B。我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放克音樂仍然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所以當我思考關於教會紀律的結束語時,我禁不住想到埃斯·庫伯的經典:「在毀掉自個兒前,先檢查自個兒。」這是有道理的。當人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段時,常常把好東西搞砸了。
教會紀律也不例外。不加注意,就會由好變壞。所以,我們需要擺正個人「檢查」,這樣就不會落得沒有造就門徒,反倒製造更多破壞。沒有人能「完美」地進行管教,但是我們都能謙卑地做這件事。檢查自己,確保我們愛當事人,服事和保護他們。

1. 檢驗你的生活。
在指出別人的罪前,你不會毫無指摘,只是不要忽視你眼中的梁木。問你自己「在我的生命中,是否有隱藏的罪,或是慣犯的罪,我需要承認的?」在指出罪時,你可能得先承認自己的罪,再處理別人的罪。
2. 檢驗你的心。
管教是由對人真實的愛推動的。如果你更加在乎在對話中「佔上風」或是證明自己的觀點,你就沒有把對方最大的益處放在心裡。在屬靈的指責中,容不得個人宿怨、嫌隙。你若不能出於愛心責備人,就讓能出於愛心的人來責備。

3. 檢驗你的情緒。
如果你對犯罪行爲特別憤怒,我建議你在指出罪之前,先等待自己冷靜下來。你不需要無動於衷,但是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通常,在我們極其憤怒或沮喪時,指出罪也會讓我們自己犯罪。最好先等自己冷靜下來,而不是說出無法收回的話。

4. 檢驗你的言辭。
言語是有影響的。有的話即使出於好意,若是粗心大意,也會帶來極大傷害。你的話應該清楚、明確,同時也要柔和、有益恢復。為了確保自己不過於草率,或是過於傷人,如果事先需要草草記下幾點,就盡力記吧!
5. 檢驗你的目的。
管教的目的總是悔改與恢復,必要時還有和好。耶穌捨棄自己的生命,如此你能夠與父神和好。同樣,你也是在尋求別人的益處,即使需要你付出代價。每次問自己「我為什麼這麼做?」如果不是為著悔改與挽回,就等候、禱告,直到你的目的是正確的。
所有這些「幫助」在手了,我勸你在教會紀律方面勇敢,因為這是非常重要的蒙恩管道。一間有愛心的教會將是一間管教的教會。而這管教的責任主要落在我們這些「平凡基督徒」身上,我們構成門訓關係共同體。盼望我們足夠彼此相愛,可以指出罪,提醒彼此認罪,這樣我們能夠一起更接近耶穌。

文章出處:九標誌中文網站
翻譯:王悅。原文標題與鏈接:Church Discipline Starts with You

Whitney Woollard 惠特妮.伍拉德
作者簡介
惠特妮.伍拉德是一名作家,演講家,以及教導姐妹聖經的教師。她和她丈夫Neal是俄勒岡州波特蘭辛森浸信會的成員。她擁有西北神學院聖經與神學研究的文學碩士學位,她也樂於與他人分享自己對聖經與純正神學的熱情。你可以瀏覽她的網站。

什麼是九標誌事工?
使命
九標誌事工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用聖經視野和實用資源裝備教會領袖,進而通過健康的教會向世界彰顯神的榮耀。
歷史
我們機構起源於狄馬可(Mark Dever)牧師和舒馬特(Matt Schmucker)長老在華盛頓特區國會山浸信會的牧養事工。在此之前,教會處於衰退的狀態長達數十年。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狄馬可(牧師)和舒馬特(長老)開始更新這個教會。他們沒有從流行的教會增長讀物所推薦的那樣用問卷調查、發展新節目、或者培養合適的文化入手。相反,他們只是打開聖經,從中尋找智慧。根據聖經的教導,狄馬可牧師放膽講道,同時兩位領袖一起同工來重構教會。
出版物
在舒馬特長老的鼓勵下,狄馬可牧師寫下了原本只是自己印刷用的小冊子《健康教會九標誌》,幾年後由福音出版社(CrossWay)出版成書。越來越多的牧師發現由狄馬可和舒馬特開始的事工對他們很有幫助,所以九標誌事工機構在九零年代後期誕生了,並一點一點地成長直到現在。
機構
九標誌事工相信地方教會是上帝向這個世界展現祂榮耀的計劃之中的焦點,並且相信聖經有關教會生活的教導是非常充分的。作為一個機構,我們聚焦於教會、聚焦於聖經、聚焦於牧師。我們也將多樣化的聲音和風格視為我們志同道合的夥伴。我們希望在神的話語和如何將其應用在地方教會的知識上繼續成長。我們願意通過現有的場所、平台和機構去傳播我們的內容,而不是去開創新的渠道。
這九個標誌是:(1)釋經講道;(2)基於聖經的神學;(3)基於聖經的福音信息;(4)基於聖經的悔改歸主;(5)基於聖經的福音佈道;(6)基於聖經的教會成員制度;(7)基於聖經的教會紀律;(8)基於聖經的門徒造就;(9)基於聖經的教會帶領。這些標誌不是建立一個健康教會的全部必須,但卻是今日教會所忽略而又需要再一次被強調的九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