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的角色這議題是持續有爭議的議題之一(永不失敗的神:士師記解密 | 凱勒)

新約與婦女事工(凱勒)

婦女的角色這議題是持續有爭議的議題之一(永不失敗的神:士師記解密 | 凱勒)

第四章 底波拉和巴拉:治理者與拯救者

士師記四章1節~五章31節

新約的模式跟舊約相同。除了在神為男人保留「舊約的祭司」以及「新約中用權柄教導的人」(這不是說這些角色是直接等同)這些角色之外,婦女們皆可以自由地運用她們的恩賜。這會防範我們落入兩種極端(正如底波拉的服事)。神禁止婦女在教會中扮演某一種角色,如同當年在以色列中,因此我們不可遽然禁止婦女所有的教導與任務;也不應聲稱各種特定的工作都是受到禁止的(例如:出門工作、不教導十二歲以上的男性、不在崇拜的講台上說話等等)。聖經沒有提供這些細節;比較恰當的說法是,婦女可以做任何非長老的男人所能做的事。同樣的,神的確禁止婦女在教會中擔任某一種角色。但這不是說婦女比較沒有價值,因爲人的價值在於按著神的形像所造,而不在於我們所做的事(否則總統在本質上就會比無業遊民更有價值)。

聖經中「平等卻不相等」的原則會因為教會的體系風格、和文化而異(永不失敗的神:士師記解密 | 凱勒)

上述的另一個申明。聖經這個「平等卻不相等」的原則在教會如何運作,會因教會的體系、風格、和文化而異。我們不可太快論斷在做法上與我們相異的教會;甚至在原則上與我們有異的教會,也不可論斷。

那些反對任命婦女聖職的人,經常會責難那些與其意見相左的人,或對他們不友善——換句話說,不待他們如同在基督裡的弟兄姊妹。另一方面,那些相信婦女可以擔任聖職的人,可能也同樣不接納對方。他們可能認爲對方是性別歧視,就像種族歧視一樣,令人憤慨。

持不同觀點的人能和平共處這會將使教會非常與眾不同(永不失敗的神:士師記解密 | 凱勒)


然而,神已經讓我們在祂以智慧清楚啟示的教義上合一——基督的神性、祂三位一體的本質、赦免之恩的必要、聖經的無誤等等。我們不應該因爲彼此在洗禮、教會的治理、說方言等這些議題上不能認同,就放棄合一。婦女的角色這議題是持續有爭議的議題之一,教會可能永遠不會達成共識。但我們必須視之為重要的議題,卻不視之爲衝突定罪的理由。我們希望在這事上持不同觀點的人都能和平共處,這將使教會非常與眾不同。如果我們能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跟你都同意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你是我的弟兄姊妹,我們要一起服事,一起敬拜,那麼我們就能向這個世界,示範極其需要的合一以及基督那般的愛。p.70-71

永不失敗的神:士師記解密 (提姆.凱樂 / 提摩太.凱勒)

士師記中的英雄都失敗了,這確立了一件事:真正的英雄只有那偉大的一位——永不失敗的神!聖經中的六十六卷書裡頭,士師記可以說是最缺乏榜樣的一卷書。自認為膽小的基甸,神卻稱他為大能的勇士,但當他成功之後,就忘記了神的恩典;參孫雖然從神那裡得到無比神力,卻陷在淫亂的墮落之中,渾然不覺。士師們皆曾經意氣風發一時,拯救以色列民脫離仇敵的欺壓,但當他們成功後,問題和失敗也層出不窮。士師記無疑是「問題人物的蹩腳故事」。究竟,士師記何以出現在聖經?為什麼聖經要收錄以色列民這一段腥風血雨、不見太平的歷史?如果士師記充滿了血腥暴力的故事,為什麼還值得讀?讀者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啟發?本書脫胎自提摩太.凱勒對士師記的第一手研究,透過他行雲流水的解經功力,解開士師記的重重謎團,讓讀者看見隱藏士師記背後的核心價值。士師記詳實記載了以色列的黑暗歷史,但是神沒有放棄這個黑暗時代。神反倒使用一些出奇不意的人,來進行祂的拯救計畫:不被看好的左撇子以笏,隻手刺殺了伊磯倫王;妓女的兒子耶弗他雖然是社會的邊緣人,卻帶領以色列民勝過仇敵亞捫人。士師記讓我們看見,神所使用的領袖不是完美無缺的人,但正是這樣一位不怕失敗的神,充滿憐憫和恆久忍耐;即使祂的百姓偏行己路,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情,祂卻不放棄祂所愛的百姓,持續揀選他們,透過他們來進行拯救。面對這樣一位永不失敗的神,你願意交出信心,來跟隨祂嗎?

提摩太凱勒

1950年出生於美國賓州西敏斯特神學院教牧學博士,哥頓康威神學院道學碩士於紐約曼哈頓創立救贖主長老會於西敏斯特神學院授城市宣教與實用神學,凱勒牧師安息於2023年5月。

初期牧會於維吉尼亞州霍普威爾市(Hopewell, Virginia)。一九八九年與妻子和三個兒子於曼哈頓(Manhattan) 創立救贖主長老教會 (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

今天,救贖主教會有超過五千人固定參加禮拜天崇拜,也在世界各地幫助建立了將近兩百間新教會。

他的作品還包括《工作魅力》(Every Good Endeavor)《慷慨的公義》(Generous Justice)《山寨版的上帝》(Counterfeit Gods)《揮霍的上帝》(The Prodigal God)《王的十字架》(King’s Cross),以及《我為什麼相信》(The Reason for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