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當然的侍奉(倪安德) - 講道 - 《布雷克的「理所當然的侍奉」》倪安德
完整講道大綱
PRTS in Asia 神學講座【問答篇】(對外公開)
主題:布雷克的「理所當然的侍奉」
講員:倪安德博士Dr. Adriaan Neele
翻譯:黎家安弟兄Nanson Lai
日期:2020年2月20日
拍攝:改革宗電視台RTV
對PRTS in Asia 及修課有興趣者,請見網站:www.prtsinasia.com
對改革宗神學院及修課有興趣者,請見網站:www.crts.edu
公開講座
威廉默斯·阿·布雷克的《理所當然的侍奉》
介紹
- 為什麼我們至今仍然閱讀十七世紀的系統神學著作?
- 用中文,英文,德文,韓文,葡萄牙文,俄文
- 《理所當然的侍奉》(De Redelijke Godsdienst)於1700年首次在荷蘭出版。
- 最近的一次重印,第38版,於2018年出版
- 自從25年前將其翻譯成英文以來,它已被重印了10多次
- 中文翻譯於2019年重印
- 並且到目前為止,所分發出去的份數接近英文版本
- 中文的重印,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
- 為什麼東方到西方都如此感興趣呢?
- Wilhelmus à Brakel在作品的序言中說,
- 因此,向你們……上帝的子民,我把我的這一著述奉獻給你們…
- 如果我的這一著述能夠對神學生、實習傳道人和年輕的牧者有所幫助,我當然也很高興。
- 讓我們記者這些話,我將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 為什麼今天的人們——年輕人,大學生,神學院學生,牧師和父母,要閱讀《理所當然的事奉》?
- 我將提供以下四個理由:
- 這些理由關乎歷史背景,《理所當然的事奉》的當代處境,以及從《理所當然的事奉》中選擇一段內容做閱讀
歷史背景
- 《理所當然的事奉》於1700年出版,是荷蘭共和國黃金時代/世紀的結束。
- 如今被稱為荷蘭王國
- 將荷蘭歷史上的這一時期稱為黃金時代的原因很多,因為當時:
- 經濟繁榮
- 因著
- 荷蘭將貿易全球化,由東至西
- 建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 如今,其總價值估計為60萬億美元(60兆),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兩倍
- 歷史學家西蒙·莎瑪(Simon Shama)形容這段時期為
- 財富的尷尬
- 因著
- 經濟繁榮
- 農業,水管理,藝術和文化有重大進步
想像倫勃朗(Rembrandt)和維梅爾(Vermeer)等畫家
- 荷蘭共和國是難民聚集的地方……有如
- 清教徒威廉·愛姆斯(William Ames),威廉·帕金斯(William Perkins)的學生,他在17世紀首十年因擔心自己在英國的安全而逃到荷蘭
- 激進的哲學家笛卡爾(René Descartes)逃離法國……1630年逃往荷蘭共和國……
- 從歷史來看,荷蘭是一個寬容的國家,也是一個移民的社會……
- 但是在多特會議1618/19大會之後,抗辯者(亞米念主義者)以及所有不認同改革宗信仰宣言的人,例如《比利時宣言》(1561),《海德堡要理》(1563)和《多特信條》(1618 / 19),不能再正式地以教會的身份聚集
- 但是在
- 1621年,第一批抗辯者的會眾開始蓬勃發展,
- 1625年,奧蘭治的毛裡茨親王去世後——他是抗辯者的主要反對者,那些被流放的牧師和群眾開始歸來
- 1634年成立「抗辯者神學院」,以培訓抗辯者立場的牧師。
- 這所學校的成立,可以說是黃金時代荷蘭大學的擴張的一部分
- 建立領先和國際化的大學
- 由政府或市議會與富裕的公民,公私合作來建立和資助。
- 日內瓦的約翰·加爾文學院是16世紀歐洲更正教的領先大學,他的學生到荷蘭共和國新建立的大學中擔任老師。
- 1575年成立的萊頓大學後,在17世紀前幾十年間出現了5所新大學,例如弗雷內克大學(1585),格羅寧根(1612),阿姆斯特丹大學(1632),烏得勒支大學(1636)和哈德維克(Hardewijk)大學(1647)
- 事實上,牧師的培訓中心已從16世紀的日內瓦移至17世紀的荷蘭共和國,
- 萊頓大學以神學,法律和醫學聞名
- 烏得勒支大學的神學在眾多平等大學中居首位
- 吸引來自歐洲各地的學生,包括英國,德國,匈牙利,俄羅斯
- 烏得勒支大學成立於1636年,吉斯伯圖斯·沃提烏斯(Gisbertus Voetius)被任命為副校長
- Voetius是參加多特會議的代表中最年輕的一位——29歲,他學識淵博
- 被任命為神學和希伯來文的教授,他在就職演講中,題目為「論敬虔與知識相結合」De pietate cum scientia conjugenda),樹立了該大學的異象
- 學術與敬虔相結合,就成為17世紀烏得勒支大學的招牌/特色
- 不僅是男人,因為他也允許西歐的第一位女學生在大學讀書,安娜·瑪麗亞·範·舒爾曼(Anna Maria van Schurman)學習了神學,哲學和語言,例如阿拉伯文,埃塞俄比亞文和敘利亞文,她與歐洲各地的學者有廣泛的書信來往,使用英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 Voetius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人物:
- 他能夠在週二早上教導12歲的孤兒,然後在週二下午舉行最高級的學術辯論,反對新哲學思想。
- 他為會眾書寫教牧性文章談論靈命的荒漠,認真區分憂鬱,沮喪和屬靈的種種問題,同時又出版700頁神學研究手冊(Exercitia et bibliotheca studiosi theologiae),制定了五年的神學碩士課程
- 強調原文知識的重要性,如希伯來文,亞蘭文和希臘文
- 熟悉教父時期和中世紀時期的經院神學,但也知道最新的哲學
- 特別是笛卡爾主義的興起,是Voetius和他的一些學生(例如Brakel)說非常關心的。
- 問題是笛卡爾在聖經旁邊提出了另一種知識來源:理性(比率)-這種上升的理由等於聖經,為我們現在所稱的啟蒙運動開闢了道路,而聖經的中心性被拋棄了。
- 他對教育的異象的中心,不僅是神學的研究,乃是知識與敬虔相結合——學術研究要配合虔誠生活。
- 敬虔被理解為正統的生活
- Voetius和許多改革宗神學家都認為,正統的教義(正確的教導)要和正統的實踐並肩而行
- 愛姆斯(Ames)和其他人將神學定義為活在上帝面前的教義。
- Voetius的教育計劃,是更進一步的,他將學習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的異象,不僅限於學院,還延伸到教會和社會中。
- 事實上,他的異象,藉著在大學裡訓練下一代的牧者,已經帶動和加速了Nadere Reformatie,也就是「荷蘭第二次宗教改革,或荷蘭進一步宗教改革」。
- 這一運動是延續了,但與英國清教主義不同。英國主要的關注是教會改革,而荷蘭的進一步改革(始於約 1600年-1750年)發展得更遠。它被定義為
- 在十七和十八世紀的荷蘭改革宗教會內部的運動,為回應信仰生活的衰弱或不足,將個人的信仰經驗和敬虔擺在中心,由此建立了實質性和程式性的改革計劃,並且是由教會和政府,以及社會組織共同執行,以此尋求在言語和行為上進一步改革教會,社會和國家(Documentieblad Nadere Reformatie,1995年)
- 運動一詞,Nadere Reformatie包含兩個方面:
- 更靠近:旨在更接近16世紀的更正教改革
- 進一步:將加爾文主義的改革理想實踐出來。
- 因此,在言語和行為上對教會,社會和國家進行了改革。
- 這種教會改革是要從內部進行的改革,因為分離主義和分裂主義是Voetius和他的許多學生所憎惡的。
- 因此,他們鼓勵法律學生擔任政府職務,以實施教義和實踐的改革,這是16世紀更正教改革思想的實踐
- 此外,這項改革還包括在周日下午傳講海德堡要理——這是1619年5月多特會議所設立的指南,如今在改革宗教會的教會諭令中實現,第68條中規定
- 牧師應當在禮拜天簡要地解釋,海德堡要理問答中所包含的基督教教義的要點,以使每年盡可能完成解釋一遍,按照要理問答本身的規劃。
- 綜上所述,
- 荷蘭通過這種公私合作辦教育的做法,特別重視學習,研究和知識,包括了年輕人和老人,男人和女人,富人和窮人,因此他們的識字率比當代歐洲任何國家更高。
- 此外,黃金時代所帶來的財富已經惠及整個社會中的大部分人士,使許多人都能買到書籍。
- 所以,購買力和識字率可能是《理所當然的事奉》如此廣受歡迎的第一個原因,僅在18世紀,《理所當然的事奉》就已經印刷了二十種荷蘭文版本……
- 這就導致我們要討論下一個原因:
- 荷蘭大學的興起促使許多神學作品的出版,因為每一所大學都有,有時不止一個系統神學家。
- 在此需要做一些提醒:
- 從中世紀到18世紀中葉,教授神學就是指解釋聖經,系統神學和實踐神學
- 神學是一個大整體,包括四個方面:解經,教義,辯證和實踐。
- 實際上,許多17世紀的改革宗神學家在開始教授系統神學之前,都是多年的新約和舊約教授。
- 教義(doctrina = 教學)和實踐,是源自聖經以及聖經的解釋。
- 由於荷蘭大學的興起,系統神學作品的出版有顯著的增加
- 第一本《改革宗系統神學手冊》於1625年出版,被稱為《萊頓綱要》(Synopsis Purioris Theologiae)
- 這是根據改革宗神學的體系結構構建的系統系統神學:正規神學(神論),人論,基督論,救贖論,教會論和末世論。
- 這一系統神學也被稱為「純正神學概要」——因為它闡明瞭多特會議之後,改革宗神學的立場。這之後,弗朗克爾,萊頓,格羅寧根和烏得勒支的教授們也在荷蘭發表了15部系統神學作品。
- 這些作品源於大學的講座,辯論和神學教授的論文——是以拉丁文出版。
- 這讓我們看見,《理所當然的侍奉》深受歡迎的第二個原因
- 它是用荷蘭語寫的
- 它主要是為會眾而寫的,即具有高素養(識字)和通識教育的人群
- 它是針對教會會員的系統神學——17世紀末荷蘭的首例(前所未有)。
- 第三個原因,我們需要大概地看一下Brakel的生活和工作。
- Brakel…
- 1635年生於荷蘭共和國北部的弗裡斯蘭省。
- 他的父親是一位牧師,深植根於聖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的中世紀敬虔觀,並給他的獨生兒子威廉(Wilhelmus)留下深刻的敬虔生活觀。
- Brake在弗裡斯蘭的拉丁文學校就讀,然後搬到烏得勒支,在Voetius和烏得勒支大學的其他教授下學習。
- 在Exmorra(1662-1665),Stavoren(1665-1670),Harlingen(1670-1673)和Leeuwarden(1673-1683)——都在弗裡斯蘭省——服侍小群會眾之後,他於1683年接受了鹿特丹的呼召,並住在那裡直到1711年去世。
-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的時代。
- 他對詩篇8篇的註釋,名為《哈裡路亞或讚美主,論恩典之約》,是在Voetian和Cocceian的爭論時期寫成的,這爭論是關乎守主日的問題(爭議:第四誡是否是禮儀律,因此只是暫時性的摩西律法,還是是永久性的,並在新約時期仍然有效)——Brakel的評論是為著促使和平,雖然他遵循著他烏得勒支教授Voetius的看法——安息日派。
- 他對Pierre de Labadie(1610-1674)和Labadists的著作具有決定性作用,他贊成從內部改革教會,反對Labadists提倡分離。
- 17世紀的拉巴迪主義者(Labadists)是一個改革宗的,高舉敬虔的一種聖潔運動,他們的異像是要看到一個純潔的教會,一個只由真會友組成的教會,因為他們認為荷蘭的教會在實踐和日常生活中已經敗壞。
- 雖然Brakel很同情拉巴迪主義運動,他卻出版了一部作品總結他兩年的思想,題目為《教會分離的警告》。
- 這種思想在《理所當然的侍奉》中也有所共鳴,他甚至寫,
- 誰都不應該假裝以教會墮落為理由脫離教會,好去建立一個更純正的教會。 (II:60)
- 但是,Brakel提出一個問題:一名基督徒是否可以,只要教會還是腐敗的,就有責任不領受聖餐,但不將自己與教會分離?
- 答案:絕對不可。
- Brakel的巨著《理所當然的侍奉》中提出的這個問題和其他問題主要來自他的牧養經驗,並且可能是會眾中的真實問題。
- 《理所當然的侍奉》有這些特點:
- 是以實用為導向的,時刻惦記著教會中的成員。
- 他們的屬靈經歷
- 他們在生活中的日常掙紮和挑戰。
- 作品中充滿實際應用
- 這裡我們需要記得,17世紀時期改革宗神學的「實踐」與「理論」的含義
- 「理論」是指自己為自己獲得的知識。
- 「實踐」:是一種自己獲得的知識,但卻引導自己在基督裡轉向神。
- 是以實用為導向的,時刻惦記著教會中的成員。
- 這使我們看到《理所當然的侍奉》廣受歡迎的第三個原因
- 《理所當然的侍奉》是源自牧養經驗和教會,又是為著教會
- 可以被描述為經驗神學——牢固地植根於客觀的上帝之道,聖經,並完全以基督為中心,引導讀者的生活在基督裡轉向上帝。
- 經驗神學可以定義為:是改革宗神學的主要教訓,接受教會的信條,強調信徒的重生,悔改和成聖,以使他(她)可以得著基督救贖恩典的經驗或個人的知識(M. Eugene Osterhaven)
- Brakel從心講聖經,也是對心講聖經
- 我們之後會看到,他並沒有犧牲/放棄思想或智力,但這部作品的重點是要在人的生活中,把聖經,改革宗的教導或教義實際應用出來。
- 他在他的時代很出名,由於他有很強的教牧性講道和寫作能力,被稱為「父親Brakel」,值得注意的是,
- 他為初版找出版者的時候困難重重
- 最後找到了一位羅馬天主教的出版者!
- 其次,1711年10月教會的程式單,只有一個簡短的句子:Brakel本月去世。
- 他為初版找出版者的時候困難重重
- 因此,《理所當然的侍奉》自1700年在荷蘭廣受歡迎,其原因可能包括:
- (1)教會成員的相對富足和素養(識字),
- (2)這是第一本用荷蘭文寫成的改革宗系統神學,是他們的母語——不是拉丁語,拉丁語是過去1000多年來的神學語言;是為教會,會眾而寫的改革宗系統神學,以及第三,
- (3)它是Brakel的牧養和講道的結果,他寫道
- (前言)基督忠心的僕人(…)卻是上帝之家的美飾,是點亮的明燈,是山上發光的城,是給瞎子領路的,他使不敬虔的人感到驚懼,使敬虔的人大有喜樂,使愁苦的人得享安慰,使困惑的人得著謀略,他是基督徒天路歷程的嚮導。
- (前言)你們也可以組成小組,每次聚集的時候讀一章或一部分,然後圍繞所讀的內容進行有益的討論。
- 雖然我們現在不會分成小組,但我要簡要地概述《理所當然的侍奉》的結構和章節內容,並從中得出這作品廣受歡迎的第四個原因
- 至少在歷史上。
- 題目是來自羅馬書12:1:「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做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 它表達了上帝對我們的要求,特別是對基督徒的要求,要在聖靈和真理中侍奉上帝——智慧,理性,我們的回應要與上帝對他自己的啟示相和諧——他的話語。
- 這項工作的概要:改革宗系統神學的六個要點,並與他當代的其他系統神學著作有所共鳴,例如特裡田(Francis Turretin)和Peter van Mastricht
- 特別要提,教會論是在救贖論之前——這是Brakel作品的獨特之處,與當時的其他系統神學有所不同。
- 這可能是什麼原因?
- 有以下看法(Bartel Elshout)
- Brakel的首要目標要建立和培養聖徒的聖潔信仰,而聖徒是聚集在教堂裡
- 此外,當時有拉巴迪派的爭論和重洗派的危害,在這樣的背景下,Brakel對個人主義,不合聖經的神秘主義,以及否認教會有機性的看法持懷疑態度。這些看法正在影響當時的荷蘭改革宗教會。
- 此外,Brakel是以恩典之約的教義作為《理所當然的侍奉》的結構,而恩典之約就是體現在真教會中,這可能促使他以聖經的詞彙將教會定義為:一個屬天有機體,聖靈把基督的工作應用在她身上,從而為神的屬靈聖殿添加活石(也就是教會的真成員)。教會是如此的突出/重要
- 將教會的教義變得十分重要,Brakel首先是一位牧師,這使得他很可能把教牧性的考量看重於神學性的考量
- 特別要提,教會論是在救贖論之前——這是Brakel作品的獨特之處,與當時的其他系統神學有所不同。
- 這總體的概述分為系統神學(1-41章),其次是基督教倫理學和基督徒生活(42-99章),以及第3部分「上帝救贖目的歷史」,題目為「新舊約中恩典之約的實施」。
- 英文版本中缺少的部分——以及基於英文版本的任何其他翻譯本,都少了第3部分之後,Brakel的《啟示錄》註釋——是一個後千禧年的解釋。
-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有60%是在談救贖論
- 系統神學的每一章都與改革宗神學的整體架構有所共鳴:針對該主題做聖經經文的解釋,其後是教義,辯證和實踐的部分。
- 辯證的部分遵循學術的方法,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提出反對,並以正面講述教義和實踐作為結束。
- 我們在辯證的部分看到Brakel時代的議題,以及他Voetian的立場,反對Cocceianism(安息日),拉巴迪主義(分離主義)和羅馬天主教的觀點。
- 讓我們舉幾個例子:
- 在第3章「上帝的本質」中,他指出
- 非常重要的是,要在基督裡把上帝視為自己的上帝。上帝榮耀的知識之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林後4:6)。在基督之外,上帝就是恐怖,只能是吞噬人的烈火。然而,在基督裡,一個人就可以得自由;如此接近祂的人,上帝就會親自向他顯現。那時人就能夠更好地蒙受上帝榮面的光照,以此為樂,榮耀上帝。然而,我們應當謹慎,在沉思上帝在基督裡成為我們的父,默想上帝藉著恩典之約所啟示的完美性情的時候,不可隨隨便便,對上帝失去敬畏之心。要思考上帝,正確的態度就是謙卑自己,心存敬畏,在主的威嚴面前恐懼戰兢。
- 許多當時的系統神學家都難以應用神的本質的教義,Brakel卻不是如此,他以三位元一體的方式來總結他對神的本質的反思:
- 請注意,難道你不承認對三位一體的信仰確有益處嗎?難道這教義不是真正敬虔生活的唯一根源,是各樣安慰的唯一源泉嗎?因此,要曉得上帝在存有上是一個本質,卻存在於三個位格之中。請注意每個位格在恩約之中的施行,特別是在你自己身上的發生。假如你有正確的思想,作出正確的評論,並在三位一體的每個位格上都有正確的操練,你就會在敬虔上不斷取得更大的進步。(4章)
- 關於人論和罪論,他特別勸勉
- 請思考這一切,花時間默想你的處境是何等地可憎可惡,當被定罪,完全無助。假如你還沒有歸正,或許這能激發你求問:“還有什麼幫助嗎?沒有任何盼望了嗎?我還有得救的道路嗎?”如果你這樣被引導到基督的面前,祂就會變得特別寶貴,你會懇切地尋求藉著信心與祂有份。如果你已經歸正了,思考罪的處境,不管在你歸正之前處於什麼狀況,這都會使你謙卑下來;這會教導你尊崇基督,持續不斷地信靠祂。同時,這也會促使你榮耀上帝,因為是祂差派祂的愛子救贖貧乏的罪人,引導他們得享永福,榮耀祂就是對此感恩的表示。(15章)
- 他對基督有長篇幅的論述,基督作為中保,他的職分,先知,祭司,君王,他的降卑和升高。Brakel在總結時指導讀者
- 對於上帝的孩子而言,再也沒有比仰望耶穌更令人愉悅的事了。上帝的願望就是祂的每個孩子都歡喜快樂,因為祂經常勸勉他們如此,應許說祂要迎接那“歡喜……的人”(賽64:5)。沒有什麼能比仰望得榮的耶穌更使他們心中持續不斷地高興歡喜。所以,讓你對耶穌的默想成為甘甜。(23章)
- 在教會論的部分,論及牧師的職分,他提出三項資格
- 牧師要做一個有學問的人,要有原文的知識——者合乎他在烏得勒支大學的老師Voetius的看法
- 必須善於教導(提摩太前書3:2),他說
- 並不是所有優秀的神學家都能夠作牧師或教師。並不是每個人都領受了傳講的恩賜,能夠傳遞真理的珠寶,很容易就使他人明白自己所講的道理,用清晰的人人喜悅的方式把真理表達出來。他也許能建造自己,但他這些真理的寶貝對別人卻沒有多大益處,然而,建造別人正是牧師和教師職分的特別目的。(28章)
- 第三,牧師必須凡事端莊。 「……凡事端莊」(提前3:4)
- 一定要避免三種惡習——Brakel如此勸誡要投入事工的學生和牧師:
- 不可炫耀自己/自命不凡
- 不要輕率無禮,也不可嚴厲刻薄
- 要避免讓人瞧不起的不成熟言行舉止
- 此外,必須要體現出
- 捨己
- 勤奮
- 在所有的事情上做榜樣
- 總的來說,牧師必須在愛基督、愛基督的事業、愛基督的羊群方面勝過他人……按照Brakel的看法,他的職責包括:1)禱告,2)講道,3)教導要理,4)拜訪,5)施行聖禮,以及,6)執行紀律。
- 在救贖論中,Brakel是依照海德堡要理討論十誡和主禱文,和海德堡要理一樣,他是「感恩基督的救贖」的部分中討論律法和主禱文《我們的天父》,但他也討論一些屬靈的操練,諸如,對上帝的愛,對主耶穌的愛,屬靈的能力或勇氣,知足,捨己,和靈命的荒漠——這是Brakels在烏特勒支大學學習期間,Voetius曾討論的主題。
- 最後,在他著作的尾聲,他對末後事物的教義(末世論)做反思,他提出一些有關天堂的有趣問題,例如,
- 在天堂,一個人會不會比另一個人更有榮耀?
- 聖徒能否天堂認出彼此?
- 天堂會有動物嗎?
- 我建議你去滿足你對Brakel答案的好奇心,閱讀《理所當然的侍奉》第102和103章
- 實際上,Brakel本人指出:
- 我可以理解,敬虔的讀者渴望知道更多關於將來之福樂狀態的資訊,期待接下來讀到更多關於這件事的細節。但是,我必須告訴你,我不能滿足你的渴望和期待。你並不是對語言感興趣,而是對這件事本身感興趣,這是我所不能滿足你的。(103章)
- 但他並沒有讓讀者留在不確定之中,他如此總結:
- 福樂的精髓:是在上帝面前並享受與祂相交——但他不斷地平衡未來與現在的生活
- 信徒在那裡將永遠與主同在。
- 他們這一生活在離主如此遙遠的地方,是悲傷的。
- 這使他們流了很多淚。
- 他們全部的渴望,嚮往和喜悅都聚焦在與上帝相交
- [天堂]在於看見上帝。
- 上帝是肉眼所看不見的,因為他是看不見的那一位(參提前6:16;來11:27)。
- 然而,天堂所有的公民都會以肉眼看到主耶穌的身體,並且是滿有喜樂和愛。
- 如今,信徒只從遠處看到上帝,只看到一小束光,只是轉瞬即逝。
- 這帶給靈魂奇妙的喜悅;然而,這只是難得,短暫的一刻
- 這種注目仰望的生活,既不會構成也不會僅僅以反思結束,但卻是伴隨著相互和完美的愛,我們是享受這份愛。
- 完美的愛就是完美的聖潔。
- 在[天堂裡]只會有喜樂和幸福。
- 因此,Brakel提醒我們
- 首先,要認定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比起你說真正關心的天上的事物,都是非常微不足道和短暫的。
- 第二,如果您可以期盼如此偉大的救恩,那就為著將來要承受的基業而歡呼
- 「在指望中要喜樂」(羅馬書12:12)。
- 許多信徒的不足之處,就是他們過於注目當下。
- 最後,他寫道
- 信徒們,因此,你可以盼望,這種榮耀不久將會成為你的。
- 因此,要快速完成你的工作,成為敬虔,信心和勇氣的榜樣;並且期盼榮耀
- 這只是Brakel著作的一個樣本——讓我們看到教義,聖經中的教導被應用在人們的生活中
- 《理所當然的侍奉》的實踐性和經驗性,就是本作品受歡迎的第四個原因。
- Brakel沒有預見到,這份作品不僅是在荷蘭和荷蘭文中廣為人知,而且在21世紀時,藉著翻譯在世界各地廣為人知。
- 在這方面,Brakel在為會眾撰寫的這一套系統神學時,他在序言中寫了一些話,幾乎可以說是一個預言,他說:
- 但上帝提供了奇妙的補救方式,祂賜給人智慧,使人發現了印刷術。值得注意的是,印刷術在歐洲的出現適逢教會脫離巴比倫的時候。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剛剛開始,印刷術在歐洲恰恰達到成熟時期。
- 現在,一個牧者能夠向整個國家佈道,向全世界佈道,甚至在他死後若干世紀,仍然能夠藉著文字向他人傳講上帝的真道。
- 這確實發生了:中文,英文,德文,韓文,葡萄牙文,俄文的翻譯
- 為什麼這部作品在國際上廣受歡迎?
- 為什麼至今仍然閱讀十七世紀的系統神學著作?
- 是否有可能是相同的原因?
- 首先,這些翻譯成品是人們負擔得起的——人們可以閱讀,也要閱讀和學習改革宗的教義和實踐。
- 正如葉提多博士在2018年4月的院訊中所說:
- 我的輔導神學課程的結構,包括1小時的學生小組討論時間,每組3~4人,討論一些複習問題,加上我對每章的摘要性講課,並添加從Brakel的《理所當然的侍奉》中相關章節的一些應用性主題。
- 正如葉提多博士在2018年4月的院訊中所說:
- 第二,這是第一部以自己的母語荷蘭文或中文寫成的改革宗系統神學作品
- 這是為教會成員寫的系統神學
- 第三,這部作品是因有牧養和講道而寫成,這點引起當今人們的共鳴……
- 從日常生活的經驗,掙紮,關懷和對生活的關切中寫成
- 提供屬靈的指引,引導不信者和信徒在基督裡轉向上帝。
- 第四,也是最後一點,是否是《理所當然的侍奉》的實用性和經驗性,引起了今天的年輕人,大學生,神學生,牧師和父母的共鳴?無論他們是在哪裡閱讀,或美國,或巴西,或中國,讀這本書。
- 我以1700年2月,320年以前,Brakel寫的話作總結
- 如果我的這一著述能夠對神學生、實習傳道人、年輕的牧者和會眾有所幫助,我…很高興。
- 惟願上帝保守祂的教會,使教會在人數和敬虔上都有增長;惟願上帝因教會的緣故保守我們的國家。惟願上帝在你們中間居住行走,用祂明亮的大光照耀你們,用祂各樣的恩典供應你們,用祂奇妙的謀略引導你們。當你走完今生的路程時,願祂帶領你進入永遠的榮耀。我始終是與你們同工的弟兄,在基督裡的僕人,願一切頌讚、榮耀都歸給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從今時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