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我是誰》尋回失落形象

新書推薦:《我是誰》尋回失落形象

YouTube影片連結

第一次聽到泰瑞‧詹森牧師的著作《我是誰》(Who Am I)的時候是他 2021 年 5 月 2 日的講道。此外,他還在講道中引用湯姆•霍蘭(Tom Holland)的巨著《主宰》(Dominion)中的一句話:「以信念來定義人的身份,這觀念本身就是一大創舉。」詹森牧師進一步闡釋說:基督徒正是這種以共有信念,而不以膚色或種族、語言而定義的族群。

當時,這個定義引起我的注意,使我聯想到以弗所書二14-16。保羅向以外邦人為主的以弗所教會闡明,基督使猶太人與外邦基督徒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並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令我驚奇的是,保羅在 2000 多年前就在傳達這「一個」新族群形成的概念,有別於人類傳統以來以膚色或種族、語言區隔人類的看法。後來我與詹森博士分享我的看法,他非常爽快回贈了他的新書。

收到書後,我讀了第一章,馬上就受到吸引。詹森牧師首先以羅馬書八 28-30(改革宗稱為「金鍊子」)開始,說明「救恩順序」中各種元素,接著便相當風趣地以他小時玩具「蛋頭先生」(Mr. Potato Head)為例,說明教會歷史中,信徒團體若刻意強調、絕對化金鍊子中某任何「一個」特定元素(如揀選、重生、稱義等等),其信仰實踐就會變成一個失衡的屬靈怪物(基督徒蛋頭先生)!這個比喻簡直太妙了,而且非常幽默,但是,它也沉重地呈現出教會過去的偏差。

讀完第一章後,我馬上就有負擔,希望將這本書介紹給華人基督徒,幫助他們發現如何作一位信仰全備、平衡的基督徒。我向詹森牧師表達想要翻譯、出版他著作的想法,他馬上答應。因此,《我是誰》繁體中文版於是誕生了,而且在 2022 年七月 15 日與大家見面。

除了上述內容,本書更超越基督教範疇,涵蓋現今人類共同面臨的社會、文化、政治等領域的問題,例如性別認同、變性、性取向、婚姻、刺青、厭食症、身分政治等熱門議題。這些問題的源頭可追溯至人原先的「形象」,亦即上帝的形象,人已經忘了原初被造之目的。因此,人類若要找到真正健康的「自我」,就要回頭去找那原初最美好的形象。

詹森牧師在本書中帶領讀者透過《聖經》,提醒基督徒所具有的核心身分、積極身分及衝突性身分,為我們展開一次形象尋回之旅,期盼現今基督徒能夠活出完備的基督徒生活。

延伸閱讀

除非我們先認識上帝,否則便無法認識自己

人類是上帝所造的,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無名力量的產物。我們是由一位全能、全智的上帝所創造,並安置在這世界上的。

人被造是為了完成神的旨意,神的福音從眾多面向告訴人,神造人的心意為何,詹森牧師在本書中指出,當基督徒過度強調福音的任何一面時,就會使得信徒的身分認定跟信仰實踐都變得歪曲畸形;福音的每個環節都是和諧地一同運作的,要正確地明白「我是誰?」,就需要有全備的基督和全備的福音。

本書更超越基督教範疇,涵蓋現今人類共同面臨的社會、文化、政治等領域的問題,例如性別認同、變性、性取向、婚姻、刺青、厭食症、身分政治等熱門議題。這些問題的源頭可追溯至人原先的「形象」,亦即上帝的形象,人已經忘了原初被造之目的。因此,人類若要找到真正健康的「自我」,就要回頭去找那原初最美好的形象。

8月15前新書特價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