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M第三千禧年-新約的國度與聖約 - (01:06:20) - 第三集 新約

76 views

影片下載

  1. 介紹    1
  2. 國度治理    1
    1. 聖約代表                                                         2
      1. 舊約                                                             3
      1. 新約                                                             3
    1. 適當的政策                                                    4
      1. 舊約                                                              4
      1. 新約                                                                4
    1. 有機發展                                                         6
      1. 舊約                                                             6
      1. 新約                                                             7
  3. 動的動態    8
    1. 上帝的恩慈                                                     9
      1. 舊約                                                              9
      1. 新約                                                              10
    1. 忠心的試驗                                                           12
      1. 舊約                                                                13
      1. 新約                                                             13
    1. 後果                                                           16
      1. 舊約                                                              16
      1. 新約                                                              16
  4. 結論    18


介紹

    你有沒有注意到,跟從基督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大量我們熟悉的說法? 對“新約”這個詞來說,情況肯定如此。每次我們守主餐時,都重複耶穌的話:“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在全世界,許多地方教會的名字都帶有“新約”這個詞,但如果你問大多數基督徒,“新約是什麼?”可能你問多少人,就會有多少種答案。有時這些差別並不十分重要。但是,正如我們在這一課要看到的,新約的概念大大影響了新約聖經作者,以致我們可以說他們的神學是“新約神學”。出於這原因,我們需要盡我們所能的去理解什麼是新約。

    這是我們學習的新約的國度與聖約這系列的第三課,我們給這一課定的標題是新約,在此課中我們要探索新約聖經作者是怎樣依靠新約這概念,以此塑造出他們一些最重要的神學觀點。

    這一課分兩大部分。首先我們要看,新約如何構成上帝國度治理的特徵;第二我們要探索,新約如何啟示了上帝與他百姓之間的某種互動動態。讓我們首先通過新約來看上帝的國度治理。

国度治理

    我們通常翻譯為“約”或“聖約”的希伯來文單詞是berithבְּרִית。在舊約聖經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本中,這個希伯來文單詞翻譯成“diatheke διαθήκη。“Diatheke διαθήκη這個詞也出現在新約聖經中,意思就是“約”。這兩個詞都有“莊嚴的協議或條約”的意思。我們在聖經中看到同輩人之間所立的約,我們也看到君王和他們的臣民,君王和其他君王所立的約。還有上帝與國家與人立聖約。我們在這一課特別感興趣的,是上帝與人立的聖約,特別是他在基督裡所立的新約。

    很重要的就是要認識到,我們對上帝在聖經中聖約的認識,在二十世紀後半葉取得了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突破。那時許多學者開始把聖經中的聖約與一組古近東檔作比較,這些檔通常被稱為“宗主附庸條約”。它們是舊約聖經同時期的國際條約。在這些條約中,宗主,就是強大的君王,與附庸,就是在他們權柄之下較小的君王立約,通過這些條約,宗主治理他們自己的帝國。正如我們將看到的,聖經聖約和宗主附庸條約之間的相似性向我們清楚的展示,聖經中上帝的聖約正是他治理他國度事物的主要方式。

我们看到在旧约里,特别在创世记,提到两种条约。第一种我们称之为平等条约,立约的双方具有同样的能力和权柄,他们的协定是平等互惠的。例如亚伯拉罕和亚比米勒。我们看到的第二种条约,实际上就是古代近东一些人所谓的“宗主附庸条约”,订约的双方具有不一样的能力,一方比较强大,很有可能是已经凌驾和征服了另一方,他们形成的关系是,较强大的宗主可以从附庸国取得所有好处。最通常的是附庸国要持续向宗主表达忠诚,而当附庸国受到其他人攻击侵略时,宗主国也会来拯救他们,因此这也是一种双方互相保护的关系。

— 但以理·金博士

我们想到君王时,通常会联想到压迫百姓的暴君和富有宗主。事实上,在耶稣的时代和之前,古代近东的君权乃是根植于盟约的概念。我们有文件证明近东的一些协定,某个君王或是宗主与一些臣属或是附庸的国民订立协议,他们据此形成的关系是,宗主会提出一些该遵守的条件来维持双方的关系,例如他会提出:“如果你们进贡相当部份的农作收成,持续向我表达忠诚,不与其他君王宗主结盟,我就会保护你们,让你们昌盛,维持你们的身份。”就某个意义上,这是一个互惠的情况。所以我们若是从协定的角度来思考君权和盟约的性质,就会发现旧约有多方面的叙述是吻合这种宗主协议的特质。

— 布拉德利·约翰逊先生

    我們要從三大方面來看上帝的國度治理。首先,我們要看聖約代表的重要性;第二我們要看上帝的聖約如何關注上帝國度的適當政策。第三,我們要指出上帝如何通過他的聖約政策的有機發展來治理他的國度。讓我們首先來看上帝的聖約代表。

圣约代表

    正如我們已經指出的,古代宗主治理他們的國,是通過與較小的王或附庸藩王簽訂條約。這些附庸代表他們的國民,順服宗主帝王,治理他們的帝國。上帝以類似的方式,通過與他揀選代表他聖約子民的人立約,以此治理他的國度。

    要明白我們所講的意思,我們要首先來看上帝如何在舊約揀選聖約代表,然後我們要看新約的情形。讓我們從舊約開始。

旧约

    不難看出上帝在舊約的時期揀選了聖約代表。創世記1-3章和何西阿書6章7節都表明,上帝與亞當立第一個聖經上的聖約。創世記6章18節和創世記9章9到17節講到上帝與挪亞立約。在創世記15章和17章,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出埃及記19到24章表明上帝揀選摩西作為他的聖約代表。最後,如同詩篇89篇,132篇這樣的經文指出上帝與大衛立約。

    上帝立約時,用不同的方式對待這些人,但他們所有人,都是在上帝天上的審判庭上,代表其他人在上帝面前接受審判。上帝與亞當和挪亞立的約,可以被稱為是“普遍性的聖約”,因為亞當和挪亞代表上帝的聖約子民,就是全人類。與亞伯拉罕、摩西、大衛所立的約,可以被描述為“國家性的聖約”。在這些聖約中,這些人代表的聖約子民,是以色列國,以及被接納進入以色列的外邦人。

    知道了舊約聖經中聖約代表,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上帝如何通過聖約的代表治理新約。

新约

    新約聖經反復指出基督就是新約代表。上帝以特別的方式指定他來代表他的教會——每一個上帝把他們看為是與基督為一體的猶太人和外邦人。我們看希伯來書9章15節:

他作了新约的中保……便叫蒙召之人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希伯来书9章15节)

在比如羅馬書8章34節和提摩太前書2章5-6節這樣的經文中有類似的教訓。

    基督是上帝揀選的聖約的代表,代表教會的元首,這事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新約聖經神學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正如許多解釋聖經的人已經指出的那樣,新約聖經神學是以“基督為中心”的。換言之,新約聖經神學的每一個方面都與基督他自己和他的作為密切聯繫在一起。但為什麼會是這樣?例如,為什麼新約聖經教導我們必須相信耶穌才能得救?為什麼要奉耶穌的名禱告和行善?為什麼教會被稱為“基督的身體”?答案很明顯。基督在新約聖經神學發揮這種中心的作用,因為耶和華上帝通過基督代表全體教會,治理著新約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如果看不到新約聖經神學的這個特徵,就無法看到它其中一個至為關鍵的特徵。

    在看到上帝通過聖約的代表,特別是新約中基督治理他的國度之後,我們就要來看上帝國度治理的第二個特徵:聖經中的聖約為聖經歷史不同時期設立的適當政策。

适当政策

    所有古近東宗主附庸條約都有共同的元素,但在許多方面它們也互不相同。這是因為每一個單獨的條約,都在處理具體的問題,是與每一種國際關係貼切的。與這非常相似的就是,所有上帝的聖約都有許多共同點,但每一個聖約的政策設立,都是針對聖經歷史不同階段中重要的具體問題。

    要瞭解上帝的聖約政策如何對於不同歷史階段來說是適當,我們就要再次來看舊約裡的聖約,然後要看新約的政策。讓我們首先來看舊約裡聖約政策。

旧约

    粗略看舊約聖約的條款就可以讓人看到,它們是聚焦在那些與上帝國度具體階段相切合的政策上的。

    上帝與亞當所立的約,可以被正確稱為是“根基之約”。它強調上帝國度的目標,以及在罪進入世界之前和之後,人類在他國度中發揮的作用。

    在大洪水之後,上帝與挪亞立約。我們可以把這稱為“穩定之約”。這約聚焦在大自然的穩定性上,上帝讓它成為一個安全的環境,在當中有罪的人類可以服務上帝國度的目的。

    我們可以把亞伯拉罕的約稱為“以色列蒙揀選之約”,它關注上帝的選民以色列擁有的特權和責任。

    與摩西所立的約通常被稱為是“律法之約”,因為它聚焦上帝把以色列的各支派結合成為一國時上帝的律法。上帝使用這聖約,帶領以色列民進入給他們的應許之地。

    最後我們可以把大衛的約看作是“王權之約”。這聖約建立以色列,使它成為一個合法的帝國,強調大衛的王朝要如何帶領以色列來服務上帝的國度。

    我們來看在舊約中由聖約制訂的適當政策,就會發現新約也確立了國度的政策,是與新約時代相適應的,這就不應當讓我們感到奇怪了。

新约

    新約是在聖經歷史最後時期出現,在上帝與亞當、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立約之後出現。出於這原因,新約可以被說成是“成全之約”。作為應驗之約,它設立的政策,就是為了逆轉過往的失敗,成全或應驗上帝在基督裡國度的目的。

    聖經第一次提到新約,是在耶利米書31章31節,在當中我們看到: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耶利米书31章31节)

    在這一節經文更大的上下文處境中,“日子將到”這句話指的是以色列被擄結束之後。正如我們在上一課看到的,基督教宣告的好消息——或福音——就是上帝的國度要在以色列被擄結束之後得到最終、世界範圍的勝利。所以,從聖經第一次提到新約開始,我們就看到它是與上帝國度得勝的應驗聯繫在一起的。

    出於這原因,上帝在耶利米書31章33-34節啟示了新約的政策——這些政策對在基督裡國度的這個最後世代來說是適當的。請聽上帝是怎樣說的:

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耶利米书31章33-34节)

    請留意這段經文說,新約要把上帝的國度帶到最終極的結束。在那時候,“上帝要赦免他百姓的罪孽,不再紀念他們的罪惡。”在這最後的、永遠祝福上帝百姓的時期,“他要將他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實際上,上帝應許新約中每一個人都是如此,正如他所說的:“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

    比方在申命記10章16節,耶利米書4章4節這樣的經文中,上帝經常呼籲以色列民要超越外在與他聖約的聯繫,進入到他們內心受割禮的地步。換言之,他們應當把他的律法寫在心裡,以此來深深愛上帝。但是在新約時代的政策中,上帝應許要以如此的方式實行干預,以至於對於他所有的聖約子民來說,這都要成為現實。

耶稣复活升天之后,上帝国度的模式维持不变,上帝依然在祂的疆界治理祂的百姓,但是实质上有全然巨大的变动,最显著的就是耶稣现在坐在上帝的右手边,就如使徒行传第2章,使徒彼得在五旬节那天所传讲的,耶稣将圣灵浇灌到祂的百姓生命里,如同约珥书所预言的。圣灵不但居住在犹太人里面,而且令他们震惊的,也内住在外邦人心里,这显示上帝的国度不再只是包含以色列民族,就是亚伯拉罕的肉身后裔,而是含括那些借着信心成为亚伯拉罕后裔的人,就是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4章所讲的。因此上帝的国度乃是包含来自各族各国各方的人,任何相信基督的人都会领受圣灵,而任何领受圣灵的人都有上帝内住并掌管他们的生命。

— 康斯坦丁·坎贝尔博士

    正如我們在上一課看到的那樣,耶穌教導說,新約時代要分三個時間段展現。首先,隨著基督第一次降臨,它的開啟階段,基督實現新約許多,但並不是所有的期望。然後是延續階段,新約時期要貫穿教會歷史延續一段人不能確定的時間。在這階段,耶穌要實現更多、但仍然不是全部的新約期望。最後,在基督再來的時候,新約時代要達到它完滿的階段,那時每一個期望都要完全得到實現。

    新約這三階段的成全,要幫助我們看到新約神學的第二個基本特徵。新約神學不僅僅是以基督為中心,也是隨著新約在這三階段的展開,專注於解釋新約的各樣政策。

    實際上,新約聖經作者需要花時間調整對新約生活的期望。例如,與耶利米書31章帶來的期望不一樣,像馬太福音6章12節,約翰一書1章9節這樣的經文,解釋了跟從基督的人仍然需要求上帝赦免,因為他們仍然違反上帝的律法。我們也在正如哥林多後書11章13節,加拉太書2章4節這樣的經文中,看到在新約教會中間仍然有真信徒和假信徒。這些和其它因素,是怎樣受到新約政策展現的影響?新約神學的每一個層面,都是用這種或那種方式專注於回答這問題。

    我們已經看了上帝是如何通過聖約的代表,以及在歷史上的適當政策來治理他的國度。我們現在就要來探索在聖經聖約中政策的有機發展。

有机发展

    我們講到聖約政策的有機發展時,就會想起一棵樹的生長。一棵樹隨著它從種子生長到完全成熟,是在不斷變化,但仍然是同一個有機體。我們可以用差不多同樣的方式來看舊約中的聖約。舊約每一個聖約都有不同的聖約代表,關注的是對歷史某一特定時期來說適當的政策。但就像一棵樹一樣,雖然有這些改變,但仍是有機的統一。

    我們現在首先來看舊約中上帝聖約的有機發展,然後我們要看從舊約到新約的有機發展。讓我們首先來看舊約中的聖約。

旧约

    我們若記住,貫穿舊約歷史,聖約的政策如何繼續生效,這樣我們就能看到舊約中聖約的有機發展。例如,從亞當的時候開始,上帝就確立了按他形象樣式受造的人類,要在全地擴展他的國度。這政策隨著時間有發展,但從來沒有被徹底廢除。

    從挪亞的時候開始,上帝確定了自然的穩定,讓它成為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具有上帝的形象樣式,卻墮落的人在當中服事他國度的目的。在後來的聖約中,這種治理政策以不同方式有所改變,但上帝從未將它徹底廢除。

    從亞伯拉罕的時候開始,上帝就賦予他的選民以色列特別的特權和責任。這種在歷史中的特別角色,隨著更多的聖約加入而發展,但從來沒有從上帝的國度治理中消失。

    從摩西的時候開始,律法就成為以色列的指引,隨著其他聖約加入,這律法要以不同方式加以應用,但從來沒有被廢去。

    從大衛的時候開始,大衛的王朝就已經帶領上帝的百姓來服侍上帝的國度。雖然這種領導角色隨著新約和耶穌作王有所改變,但它並沒有被廢除。

    我們在舊約看到的有機發展模式,在基督的新約裡繼續存在。新約也是從之前各個聖約有機發展而來的。

新约

    讓我們再來看耶利米書31章31節。上帝說:

“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             (耶利米书31章31节)

    太過經常的是,基督徒已經把“新約”這說法理解為是指一個全新、與聖經中之前的聖約沒有聯繫的聖約。但很重要的就是要認識到,翻譯為“新”的這個希伯來文單詞châdash(khaw-dash’) חָדַשׁ的意思。比方在以賽亞書61章4節,以西結書36章26節,約伯記29章20節這樣的經文中清楚表明,這個詞,連同與它有關的動詞形式,意思並不是“全新”。這一詞族的意思而是“更新”,“翻新”,“重建”或“煥然一新”。

    這種觀點得到這個事實支援,就是上帝說他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立這新約。換言之,這新約是在以色列被擄結束之後,與亞伯拉罕的後裔,以及被接納進入亞伯拉罕家的外邦人更新的聖約。

    當然,就像之前每一個舊約聖約一樣,這新約確立了切合它在歷史中所處位置的政策。這些新政策通過基督,通過他的使徒和先知啟示出來。但是與每一個舊約聖約一樣,這新約更新、重建、翻新、刷新了上帝在之前聖約中確定的政策。

当我们从圣经正典和救赎历史来思想上帝的国度时,会发现这个国度在执行上是借着一些圣经圣约,直到在基督里得以成全完满。例如在旧约里,上帝是借着以色列国,将祂的救赎计划导入旧约里,祂主要是针对一个国家,借着神权统治,让以色列成为祂的代表,也透过他们带来弥赛亚,就是耶稣基督的来到。因此你可以看到那个国度在行政治理上是关联到某个特定地区,所在,有特定的规则和政府等,然后当你想到这个国度在基督里得以成全,想到国度进入新约的阶段,有些变化跟着产生。基督显然就是君王,祂是要成全旧约影像表征的那一位,成就大卫和摩西的角色,祂也是借着祂的生、死和复活而开启国度,将上帝救赎的治理普及全世界,形成一个国际性族群,就是我们所谓的教会,是一个新人,结合了犹太人和外邦人;而基督是透过教会行使祂的治理,基督借着那些相信祂而悔改的男女老少行使属灵的治理;一旦人们相信,就是进入那个国度,上帝救赎的治理就临到他们。上帝的国度现在是普及国际,祂的子民来自各族各国各民;而在每个地方教会里都显示这样的神权治理,就是基督在地方教会里治理祂的百姓,不过不全然像旧约时代治理以色列国那样。

— 司提反·威乐姆博士

当我们想到上帝如何统管祂的国度,以及其间的转变,我们当然不能把祂想成像是个古代官僚那样,因着第一个计划行不通,就想采用第二个方案,拟定一个新的组织架构。绝不是那样的情况!上帝的目的一直都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最好这样想,就是上帝的执行原则多少是类似的,根据此来辨识执行上产生什么变化。就这个情况而言,我认为耶稣不在世上的这个事实相当重要,因为圣灵来,让教会得到能力,不再拘限于某个地方,只以肉身的耶稣为中心;而是随着耶稣的灵,自在的散居各处,传扬祂的信息,将祂的使命带到全世界。圣约之间的转变是,之前借着肉身所运作的,现在靠着圣灵得到能力,以达成旧约的目标——就是尽心、尽意、尽性、尽力爱上帝,以及爱邻舍如同自己——现今的信徒们都已经得着成就这个目标的能力。

— 肖恩·麦克唐纳博士

    舊約中多個聖約和新約之間的這些有機發展,給了我們第三個至關重要的看見,説明我們認識新約神學。除了是以基督為中心,關注在切合於基督國度三階段展現的政策以外,新約神學也是建立在舊約神學之上。

    新約聖經的核心,並不是一套新的信仰。新約聖經作者而是鑒於上帝在基督裡的啟示,應用舊約聖經的教導。這就是為什麼新約聖經相對而言篇幅較短的原因。它認定了舊約聖經的有效約束性。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新約聖經作者數百次訴諸於舊約聖經,用舊約聖經來支持他們的神學觀點。所以當我們說新約聖經的神學是新約神學的時候,我們的意思並不是說它或多或少與舊約聖經抽離。相反新約聖經神學的每一個層面都融合了舊約聖經的神學,並且是根據舊約聖經的神學進行建造。

    在我們論述新約的這一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探索了上帝的國度治理。現在我們要來看這一課的第二大主題:在新約中上帝和他百姓的互動動態。

互动动态

    新約聖經作者用數不盡的方式來描寫上帝和他聖約子民之間的互動。他們既談上帝的恩典,也講他的忿怒。他們呼籲人順服,警告悖逆的人。他們描寫上帝保護一些人脫離傷害,也呼召其他人受苦。這些和許多其他直接或間接指向上帝與他百姓之間互動的地方,引發出一些重要問題。有什麼樣的神學觀點作為這些多樣互動的基礎?新約聖經作者如何看待這一切?他們怎樣來看上帝與人之間的互動動態?

    再一次我們要從古近東地區的宗主附庸條約這背景開始。普遍而言,這些條約聚焦強大的君王和較小君王之間互動的三個特徵。首先,更大的君王總是宣稱,他們向他們的附庸顯出恩慈。第二,更大的君王確定某些方法,要附庸證明他們對自己忠心。第三,更大的君王說明祝福和咒詛的後果,附庸順服或悖逆,相應就要承受的這些後果。在這裡我們需要說明,更大的君王總是保留著權利,可以按照他們看為合適的方式來執行這些條約的規定。但普遍而言,恩慈、忠心和後果,構成了規範這些條約關係的基本原則。

    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一樣,同樣的元素出現在聖經聖約中上帝與人互動的動態當中。我們需要記住,作為至高的君王,上帝是決定他的聖約動態要以怎樣的方式產生結果的那一位。他是按照他那無可比擬的智慧,而不是按照人期望的標準來做成這件事,這就是為什麼聖經解釋說,上帝與他百姓的互動常常是過於人所能理解的原因。但是,如同申命記29章29節,以賽亞書55章8到9節,一些詩篇,整本約伯記和傳道書提醒我們的那樣,上帝用來實施這些聖約動態的方法總是良善,充滿智慧。

    我們探索上帝和人之間的互動動態,首先要留意上帝對他百姓那上帝的恩慈;第二,我們要看聖經上的聖約,是如何包括對上帝聖約子民忠心的試驗;第三我們要來看,因著順服和悖逆,導致祝福和咒詛的後果。讓我們首先來看上帝的恩慈。

上帝的恩慈

    我們要在舊約聖約,以及新約中看上帝的恩慈這要素。讓我們首先來看在舊約聖約當中上帝的恩慈。

旧约

    舊約聖經講得非常清楚,上帝的良善或恩慈,既是開啟也是維繫著由他聖約建立的關係。在開始的時候,上帝在根基之約中,向他聖約的代表亞當顯出上帝的恩慈。在亞當墮落犯罪之前,上帝創造伊甸園,把按他形象樣式造的亞當放在園中,以此向亞當顯出他的恩慈。我們第一對先祖亞當和夏娃墮落犯罪之後,上帝也把得救恩典厚厚地澆灌在他們身上。另外,亞當在上帝的審判庭上代表全人類,就這樣上帝對亞當顯明的恩慈,是傳遞給他代表的聖約子民的。上帝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繼續向所有人,包括不信的人顯出普遍恩典。對於真正相信的人,比如亞伯、塞特和其他許多人,上帝也顯出得救恩典。

    在穩定之約中,作為上帝的聖約代表,挪亞貫穿一生也領受了上帝的恩慈——既有普遍恩典,也有使人得救的恩典。正如在亞當之約中一樣,上帝向挪亞顯出的恩慈,也是傳遞給他代表的聖約子民全人類的。上帝以不同的方式,向所有人顯出他的普遍恩典。對於真正相信的人,特別是閃的後裔,上帝也彰顯出得救恩典。

    在以色列蒙揀選的聖約中,作為上帝的聖約代表,亞伯拉罕也經歷了上帝的恩慈,就是普遍的恩典和得救的恩典。上帝向亞伯拉罕顯明的恩慈,也是顯給他所代表的聖約子民,就是以色列民,以及那些被收納進入以色列的外邦人的。上帝以他看為合適的方法,向這聖約中的人,包括像以掃這樣不信的人顯出普遍恩典。但上帝也把得救恩典厚厚地澆灌在如雅各、約瑟和許多其他相信之人身上一樣。

    正如摩西的生平故事告訴我們那樣,在律法之約中,上帝以獨特的方式向聖約的代表摩西顯出上帝的恩慈,包括普遍的恩典和得救恩典。上帝向摩西顯出的恩慈,也是傳遞給他代表的人,就是以色列民和那些被接納進入以色列的人的。所有以色列人都從上帝的普遍恩典得益,就連那些沒有得救信心的人也是如此。上帝也向以色列當中許多人,以及被收納進入以色列的外邦人顯出他得救恩典。

    最後,大衛作為在王權之約中上帝揀選的聖約的代表,以獨特的方式領受了普遍和得救恩典,彰顯上帝的恩慈。上帝向大衛顯明恩慈,傳遞給他所代表的聖約子民:他的王子王孫,以色列民和所有被接納進入以色列的外邦人。按照上帝無法測透的智慧,他們都經歷了普遍恩典,以色列中不信的人也是如此;但以色列中真正相信的人,也領受了上帝得救恩典。

    貫穿舊約中的聖約,上帝彰顯了對他百姓的恩慈,同時這也為上帝恩慈如何影響新約的動態鋪設了舞臺。

新约

    首先,新約聖經讓人關注上帝對新約的代表基督的恩慈。我們應當很清楚知道,像墮落犯罪之前的亞當那樣,耶穌從來不需要從上帝而來的憐憫、饒恕或得救恩典。即使如此,如同馬太福音3章16,17節,馬太福音12章18節,路加福音3章22節這樣的經文表明,在他國度開啟的時候,聖父用他的靈膏抹耶穌,加給他能力,使他可以服侍。實際上,按照羅馬書8章11節的說法,靠著聖靈的能力,聖父使耶穌從死裡復活。而且按照詩篇2篇4-6節,馬太福音28章18節,以及使徒行傳2章31到33節,在他國度延續期間,聖父對耶穌的恩慈,把他升到目前具有掌管天地的權柄與大能的地位。這種恩慈要在他國度完滿的時候,帶給基督所要領受的至尊特權和榮耀。

    第二,新約聖經也聚焦在基督教神學家經常稱之為的“與基督聯合”這個議題上。這種教導清楚表明,上帝對基督的恩慈也衝擊著教會,就是他所代表的聖約子民。

    信徒與基督的聯合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我們是“在基督裡”,這意味著因為基督是我們聖約的代表,新約的人就是在上帝天上的審判庭上被看作是與基督為一。所以在許多方面,基督怎樣,上帝看他在上帝審判天庭上代表的人也和他一樣。這就是保羅在以弗所書1章13節說這番話的意思:

在基督里你们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和合本修订版)(以弗所书1章13节)

    但另一方面,新約聖經不僅僅是講到信徒“在基督裡”,也講到“基督在我們裡”。就是說在我們每天地上的經歷中,基督通過聖靈存在于信徒裡面,在信徒裡面動工。請聽羅馬書8章10-11節是怎樣講的:

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借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罗马书8章10-11节)

    正如這段經文表明的,雖然新約聖經作者承認,教會在天上是與基督為一,但他們也知道,新約時代還沒有達到完滿。結果就是現在的新約時代生活,與基督再來時會不一樣。例如,現在上帝的新約聖約子民仍會犯罪,而且假信徒——那些沒有得救信心的人——還與真信徒一併留在有形教會當中。基督在我們裡面的工作,只有在完滿的時候才會徹底完成。

    出於這原因,新約聖經教導在基督再來之前,上帝向有形教會中的所有人,包括假信徒,顯出普遍的恩典。實際上,像約翰福音15章1-6節,希伯來書6章4-6節這樣經文,說明雖然不信的人會經常經歷到從上帝而來極大的、暫時性的憐憫,他們卻沒有領受以致得救的恩典。但是與此同時,即便是在現在,上帝已經向真正相信的人顯出了得救的恩典。那麼,新約神學的每個方面,都是從上帝的恩慈的這個角度加以闡述,這就並不令人感到驚奇了。

在旧约和新约里,我们看到主宣称祂以恩慈对待所有的人,不管他们是好人还是歹人,义人还是不义的,是属于祂的儿女或者不是祂儿女的人。主以不同方式显示祂的恩慈。首先,祂没有因为我们全都是罪人就立刻灭绝我们,祂容许我们按着祂的恩典而活着。其次,祂给予我们降雨的祝福,雨水是落在恶人和义人的农田里,我们也知道太阳不只让植物生长,也给义人和不义的人生命力,这意味着上帝是恩待所有的受造物,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祂也给予我们所有的机会来认识祂到底是谁。借着祂的怜悯,主让那些不肯跟从,甚至否认祂的人,有机会来听到祂的信息,学习祂的话语,以致能够得救。因此主是以恩慈对待那些甚至否定祂的存在的人,而对于那些属于祂的人,祂应许要永远与他们同在,并且祝福他们。

— 阿尔文·帕迪拉博士

    正如保羅在以弗所書2章8節所說: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以弗所书2章8节)

    我們已經看到,上帝和他百姓之間的互動動態,是如何展現出上帝的恩慈,我們現在應當來看,與上帝立約的生活,如何也帶來對忠心的試驗。這些對順服的要求,顯示出那些與上帝立約之人內心的光景。

忠心的试验

    我們在這裡應當提到這一點,就是在二十世紀許多學者開始把聖經裡的聖約,與另外一類通常稱為“君王敕令”的古近東文本作比較。在這些敕令中,一位宗主賦予附庸或臣民各樣利益。早期的研究讓許多人得出結論,那些領受敕令的人,並沒有領受義務或要求,並不需要經受對忠心的試驗。因此一些解釋聖經的人認為,聖經裡的一些聖約並不要求上帝的百姓表現出忠心。但更近期的研究指向相反的方向。我們現在知道,就連王的敕令也要求領受的人效忠于王。所以當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是在每一個聖經的聖約,包括新約中試驗百姓的忠誠,對此我們就不應當感到奇怪。

    我們說,新約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上帝試驗我們的忠心,對此我們需要避免一些嚴重誤解。首先貫穿聖經,沒有一個罪人能靠好行為贏取救恩;靠自己努力領受上帝永遠祝福所需的完全,是我們絕對達不到的。第二,我們所行的每一樣善行,都是靠著上帝的恩典在我們裡面動工才能做成。沒有了上帝的憐憫和他聖靈的能力,我們就不能做出任何善行。第三,我們仍需要認識到,上帝總是呼籲他的聖約子民順服。無論在舊約還是新約聖經中,上帝通過他的百姓對他諸般誡命的回應,來試驗或驗證他們內心的真正光景。

我希望所有相信基督的人都能明白,人与上帝的关系不是始于新约,而是实现上帝早先所说的: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这个心意从起初就有,来自伊甸园,创世记12章,来自一个圣约民族的形成。也因此,内里的忠心是顺服的开始,而非顺服的结果,忠诚与顺服是分不开的。我们顺服上帝,因为祂爱我们,顾念我们,塑造我们,与我们同行,经过每个低谷,走过每个旷野,经历每个得胜。因此,顺服是由于彼此的关系,而不是因为规范。

— 约珥·亨特博士

    要明白我們講的意思,就要來總結一下,在舊約的聖約,忠心的試驗是如何進行的。然後我們要看新約中上帝對人忠心的試驗。讓我們先從舊約開始。

旧约

    每一個熟悉聖經的人都知道,上帝通過在伊甸園頒佈的命令,試驗他的聖約的代表亞當。我們也知道上帝要求他在亞當裡的聖約子民,就是全人類要有忠心。

    在洪水之前和之後,上帝也是通過他的命令試驗他聖約的代表挪亞。聖經表明上帝繼續試驗在挪亞裡他聖約子民,再一次,試驗全人類的心思。

    亞伯拉罕人生的經歷,說明了上帝是如何用不同方法試驗這位列祖,也是他聖約的代表的忠心。我們只舉一個例子,創世記22章1-19節明確告訴我們,上帝命令亞伯拉罕獻上他的兒子以撒為祭時,就是在試驗他。在創世記22章12節,耶和華的使者對亞伯拉罕說:

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创世记22章12节)

    我們在這節經文可以看到,上帝為什麼命令亞伯拉罕。上帝試驗他,為的是要證明他內心真正的光景。

    聖經用類似的方式教導說,上帝試驗在亞伯拉罕裡他的聖約子民 ,就是以色列人和被接納進入以色列的外邦人的忠心。

    摩西作為以色列聖約的代表,一生都受到上帝命令的試驗。並且上帝明確解釋說,他賦予他的聖約子民以色列律法,以此試驗他們。請聽申命記8章2節,摩西對百姓說:

你也要记念耶和华你的上帝在旷野引导你,这四十年,是要苦炼你,试验你,要知道你心内如何,肯守他的诫命不肯。(申命记8章2节)

    大衛的人生故事,幾乎是用同樣方式表明,上帝試驗大衛,就是作為以色列身為君王的聖約代表的忠心。正如舊約聖經其餘部分反復舉例說明的那樣,上帝繼續試驗曆世歷代他的聖約子民,就是大衛的子孫和以色列民的忠心。

    在講了上帝在舊約聖約中試驗忠心後,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上帝如何在新約試驗他百姓的忠心。

新约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上帝的恩典已經在新約中澆灌下來,遠超聖經歷史之前任何階段。然而很明顯的也是,新約有無數從上帝而來的命令和指示,為什麼會這樣?正如在舊約中的聖約一樣,新約也要求試驗人的忠心。

    為此緣故,新約聖經極其關注那位新的聖約代表基督的忠心。新約聖經告訴我們,在國度開啟階段,耶穌通過了上帝要求他每一樣的忠心試驗。我們在希伯來書4章15節看到:

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希伯来书4章15节)

    請聽保羅在腓立比書2章8節是如何提到基督了不起的順服:

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2章8节)

    在新約聖經神學中,耶穌忠心服事上帝的高峰,就是他在十字架上自願的死。但是為什麼這順服的舉動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

    從罪進入世界那時候開始,上帝通過動物祭物的血,為他聖約子民的罪提供了暫時的解決之道。但正如希伯來書10章1到14節教導的,這些獻祭並不能帶來上帝得勝國度那最終和永遠的赦免。所以,當以色列被擄臨近的時候,上帝在以賽亞書53章1到12節啟示說,他要求以耶和華的僕人,就是彌賽亞自願之死,作為為他百姓的罪獻上的贖罪祭。通過他的死,這位身為君王的聖約代表,要把上帝的百姓帶進他永遠得勝國度的榮耀裡。在這國度開啟的時候,耶穌自願在十字架上順服以至於死,應驗了這角色。我們在馬太福音8章17節,使徒行傳8章32-33節,羅馬書6章10節,以及彼得前書2章22-25節,這樣的經文裡看到這一點。耶穌作為新約的代表經受住這種忠心的試驗,就為所有相信他的人提供了永遠的贖罪和永遠的赦免。

    除了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如同希伯來書8章1到2節這樣的經文也指出,基督作為大衛的子孫,貫穿他國度延續的階段,在天上順服服侍。哥林多前書15章24節教導說,基督在國度完滿時在榮耀中再來,他要把國度交給父上帝,以此作為他謙卑的服侍。

    新約聖經神學格外地強調基督作為新的聖約代表完全的忠心。它也強調對新約的聖約子民,就是教會忠心的試驗依然會繼續。

    再一次我們從基督與教會聯合的角度來理解試驗教會忠心的問題,這會對我們有所幫助。一方面教會是“在基督裡”,意思就是我們在上帝的天庭上是與基督合為一的。按照提摩太前書3章16節,基督是完全經受住忠心試驗的那一位,當聖靈使他從死裡復活時,這就證明了他的無罪。出於這原因,如同羅馬書4章23到25節這樣的經文教導說,在天庭上律法證明基督為義,這義是歸算給所有在他裡面有得救信心的人的。在基督裡,真正相信的人受審判就像那些已經經受住試驗的人一樣,因為基督已經代表我們通過了這試驗。這奇妙的關於基督在上帝天庭上為義的真理,是更正教神學家稱之為“sola fide唯獨信心”,或唯獨因信稱義的新約聖經的神學觀念的基礎。

    但另一方面,與基督聯合也是指基督在我們裡天天的經歷。只要教會在基督榮耀中再來之前仍然要在地上存在,教會裡的百姓就要經歷對忠心的試驗,證明他們內心的光景。基督的靈要在真信徒裡面動工,使我們成為聖潔。我們與基督聯合的這方面,對應的是傳統更正教成聖的教義,或漸進地追求聖潔的教義。聖經教導說,試驗是上帝推動我們在成聖過程中前進的方法。正如雅各書1章2-3節所說: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雅各书1章2-3节)

    再一次,我們必須記住,在基督國度開啟和延續的過程中,有形教會既包括假信徒,也包含真信徒。這兩群人借著忠心的試驗,顯露出他們是否有得救的信心。假信徒不能通過忠心的試驗,不願服侍基督。與之形成對比的真信徒,雖然今生無法完全,卻要靠著聖靈的大能,在他們對基督盡忠的過程中堅忍。正如我們在約翰一書2章19節關於假信徒的經文看到的:

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约翰一书2章19节)

    正如這段經文表明,新約聖經的神學包含有從上帝而來的許多命令,是對忠心的試驗,證明那些人是“屬於”真信徒的群體。

在他被卖的那一夜,耶稣基督开始了一个新的圣约。如同其他的圣约一样,这个圣约也涉及彼此的承诺和彼此的义务。在这个奇妙圣约里,主要的承诺之一就是对主耶稣基督的委身,愿意顺服祂的旨意和祂的道,心灵愿意降服于祂真正的主权,并且以实际方式活出这样的心态,甘心情愿的跟随上帝的心意进入世界。但是,我们有必要在这里附加一点,就是现今我们履行圣约的要求时,是按着圣灵的同在和祂的大能来活出这样的生命。圣灵改变我们顺服的性质,提升到不只是磨炼式的义务而已,以致于按着圣经的话语,这个圣约成为彼此都喜悦的盟约。顾念我们的那一位喜悦我们,我们也在祂里面。这使得我们明白为何使徒会说上帝的国度不是折磨人的义务责任,而是在圣灵里的公义、和平和喜乐。有些极其伟大的圣徒告诉我们,人活着,向着主信实忠心,我们并不是无可奈何的履行这样的要求,而是甘心乐意如此行,因为祂已经赢得我们的全人,而我们也认为祂和祂的道是可喜悦的。

— 戈兰·斯高靳博士

    我們已經看了在新約中與上帝的恩慈和對忠心的試驗有關的互動動態,現在就要來看第三個要素。讓我們來查看順服和悖逆帶來的祝福和咒詛的後果。

后果

    我們要按照之前討論的方法,來看在與上帝立聖約中順服和悖逆的後果。我們要簡單來縱覽舊約中的聖約,然後要來看新約。讓我們首先來看舊約聖約中祝福和咒詛的後果。

旧约

    在新約之前,祝福和咒詛的後果是上帝與他聖約的代表,以及作為一個他整體聖約子民互動的至關重要的層面。正如我們已經提到的,上帝經常用超過人能理解的方式來施行他聖約的條件。所以在聖經中,上帝經常加快、增加、減少、推遲、甚至取消他聖約的祝福和咒詛,他這樣做的時間和方式,都是超過人能理解的範圍,但總是按他完全的智慧和恩慈行事。

    在根基之約中,上帝咒詛他聖約的代表亞當,用受苦和死回應他的悖逆。但我們也看到上帝對亞當的祝福。在創世記載3章15節,上帝應許人類要戰勝蛇的後裔。按照上帝看為恰當的方式,他把這死的咒詛和得勝的盼望傳遞給亞當代表的聖約子民,就是全人類。

    在自然穩定之約中,聖約的代表挪亞,因著忠心服侍得到祝福,但也繼續要面對咒詛,例如洪水之後家裡出現的麻煩。類似的祝福和咒詛臨到人類將來的世代,就是挪亞代表的聖約子民。

    在揀選以色列之約中,亞伯拉罕作為上帝的聖約代表,也領受了祝福和咒詛的後果。這些後果傳遞給聖約子民,就是後來的世代的以色列人和那些被收納進入以色列的人。

    類似,在律法之約中,作為聖約的代表,摩西一生領受了上帝的祝福和咒詛。另外摩西律法也列出了許多具體的祝福和咒詛,要臨到聖約子民,就是以色列人和被接納進入以色列的外邦人。

    在王權之約中,大衛本人作為聖約的代表,按照忠心或不忠,領受祝福和咒詛的後果。對於他所代表的聖約子民,就是他的王室後裔和以色列人、被接納進入以色列的外邦人,情況也是如此。

    我們已經簡單講了舊約聖約中祝福和咒詛的後果。這些為新約聖經作者教導的,與基督裡的新約相關的順服和悖逆的後果鋪設了舞臺。

新约

    新約聖經神學強調,基督作為新約的代表,經歷了上帝的咒詛和上帝的祝福。正如保羅在加拉太書3章13節指出的那樣,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的時候,為所有相信他的人承受了上帝對罪發出的咒詛。

    耶穌並不是因為他自己的失敗而落在上帝的咒詛之下。他自己沒有罪,但是為了應驗以賽亞書53章1-12節,他作為一位無罪的王者,卻代替曆世歷代上帝的百姓,背負了上帝的審判。但與之對比的是,基督因著他自己個人的義,也領受了上帝的祝福。耶穌是唯一一個完全事奉上帝,配得上帝永遠祝福賞賜的人。

    請聽在腓立比書2章8-9節中,基督的順服和上帝的祝福之間的關係:

基督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立比书2章8-9节)

    在新約聖經的神學中,耶穌在國度開啟時的復活和升天,是對他完全順服上帝的公義賞賜。耶穌貫穿他國度延續期間,享有上帝的祝福。坐在父上帝的右邊,統治整個受造界。他要在他國度完滿的時候,領受更多祝福,那時他要領受他永遠的基業,就是統治新的創造界。

    正如新約聖經神學讚美耶穌得到統治整個受造界的祝福,同樣我們也知道,新約的後果也衝擊這教會,就是新約的百姓。

    再一次,新約聖經與基督聯合的教義指出這事實的兩方面。一方面,因為我們是在基督裡,上帝每一樣永遠的祝福已經歸於真正相信的人。真正相信的人能帶著信心安息在這事實中,就是他們絕不會經歷上帝永遠的咒詛。他們永遠的祝福是穩固的,因為基督是他們聖約的代表。

    保羅在以弗所書1章3節寫下了他著名的頌贊時,心裡想的就是這觀念: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以弗所书1章3节)

    因為我們現在就在天上是與基督聯合為一,真正相信的人就已經領受了“各樣屬靈的福氣”,正如基督代表我們背負了上帝永遠的咒詛,他也代表我們從父領受了永遠祝福的賞賜。

    但另一個方面,我們與基督的聯合也意味著基督在我們裡面,就是說,他在真正相信的人裡面動工,讓他們在每天生活中經歷順服和悖逆的後果。

    再一次我們必須記住,直到基督在榮耀中再來,有形的教會仍包括假信的人和真正相信的人,新約聖經神學解釋了祝福和咒詛的後果,如何在今生和在永恆施加在這兩群人身上。

    如同路加福音12章45-46節,羅馬書2章4-5節的經文,解釋了假信的人繼續悖逆上帝,他們在今生領受的祝福,要在最後審判的時候加重上帝永遠的咒詛。他們在今生忍受的痛苦和咒詛,只不過是那預先嘗到基督再來時要領受的永遠咒詛的滋味而已。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真正相信的人也在今生領受祝福和咒詛,但真正相信的人在今生領受的祝福,是預先嘗到國度完滿時臨到的永遠祝福的滋味。對於真正相信的人來說,像希伯來書12章1-11節的經文告訴我們,暫時的苦難或咒詛,是上帝充滿愛心像父親一樣的管教,而這些苦難使我們分別為聖,增加在基督再來時候我們要領受的永遠祝福。正如我們在啟示錄21章6-8節看到的上帝的話:

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得胜的,必承受这些为业;我要作他的上帝,他要作我的儿子。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启示录21章6-8节)

    在那一天,新約教會中假信的人要被定罪,永遠受審判,但真正相信的人要在充滿榮耀的新創造界中得到永遠的基業。

我们如果要知道上帝的子民在最后审判之后所领受的祝福,就要阅读启示录21和22章,关于新天新地令人惊叹的景象。我很喜欢启示录21和22章对新创造的描述,因为那不只是创世记的重现,伊甸园的恢复,而是乐园的提升扩展,充满活力生机,比原先的伊甸园更加美好。在伊甸园里,亚当和夏娃在上帝祝福之下,有职责照管花园和大地。在新天地里,我们也是如此,而那是我们的福份。不过当时的亚当和夏娃有犯罪的可能,我们却不会如此。在新天地里,上帝的子民绝不会堕落。伊甸园里,耶稣没有以肉身的形体在那里;在新天地里,耶稣却是如此。因此身为上帝的子民,新约的子民,我们所承受的祝福就是一个新天地,比世界上已知的任何事物都更美好。

— 司提反·威特默博士

结论

    這一課講的是在基督裡的新約,我們已經思想了上帝的國度治理,看到上帝如何通過他的聖約代表治理他的國度,以及隨著他的聖約有機發展,如何建立適當的政策。我們也探索了上帝和他聖約子民之間的互動動態,是如何涉及他身為上帝的恩慈,他對忠心的試驗,以及順服和悖逆的後果。

    我們努力要更完全認識新約聖經的時候,必須記住在基督裡的新約,並不僅僅是新約聖經神學一個小小部分。作為上帝與他百姓所立的最後一個聖約,新約深深影響著新約聖經作者所寫的一切。通過新約,上帝與他百姓在基督裡莊嚴立約。為此我們越好地認識這個新約,就越能看到新約聖經神學中最重要的那些特徵。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rtv-download-icon_工作區域-1.png

全系列下載

更多資訊請上:
IIIM(第三千禧年)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Tags: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