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M第三千禧年-新約的國度與聖約 - (01:06:20) - 第二集 上帝的國度

81 views

影片下載

  1. 介紹    1
  2. 國度的福音    1
    1. 福音的含義                                                              2
    1. 上帝的國度                                                     3
      1. 毫不動搖的主權                                                4
      1. 正在彰顯的國度                                                    5
    1. 不斷發展的意義                                                   5
      1. 以色列的失敗                                                        6
      1. 以色列的盼望                                                       6
  3. 國度的降    8
    1. 盼望                                                                 9
    1. 三重得勝                                                       12
      1. 失敗                                                                        12
      1. 得救                                                             16
  4. 結論    18


介紹

    每次你讀一個非常複雜的故事,都會很容易陷在它的許多細節中。但避免此麻煩的一個方法,就是認出這故事那些重要部分,然後不斷地回顧它們。常常牢記這些主要的元素,我們就能明白細節是怎樣聯繫在一起的。在很多方面,認識新約聖經的神學也面臨類似的情形。我們開始挖掘這些經文的時候,會發現如此多的細節,很容易就會失去我們的方向。所以我們需要很小心認出新約聖經中的主要觀念,然後一次又一次歸回到這些觀念當中。

    這是我們這個系列,《新約的國度與聖約》的第二課,我們給這一課定的標題是,《上帝的國度》。我們在這一課要指出,新約聖經其中一個最突出的教導,就是上帝的國度。

    我們將要看到,上帝的國度這主題在新約聖經中如此重要,按照正確的理解,新約神學就是國度神學,換言之,新約聖經作者所寫的每一件事,都在某種程度上專注於解釋和進一步闡述上帝的國度。

    我們要從兩方面探索新約神學中上帝的國度這突出觀念。首先,我們要看新約聖經作者說的國度的福音,或好消息。第二,我們要指出,國度的降臨是怎樣影響他們所寫的一切。這兩個主題要説明我們看到,上帝國度這教義是在支持著新約聖經的每一個層面。讓我們先從國度的福音開始。

国度的福音

    每一個熟悉新約聖經的人都知道,它的神學非常複雜。但是,如果有一種新約聖經的教導,是每一個人都應當努力明白和應用在生活當中的,那就是福音了。事實上我們當中許多人都會認同,如果我們不明白基督的福音,那麼我們理解新約神學每一方面的能力都會受到嚴重限制。但這引發出一個嚴肅的問題,為什麼福音,或者說好消息,在新約神學中如此至關重要?為什麼它顯然不僅僅只是新約聖經中許多教義的其中一個?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福音在新約神學中如此重要,這是因為它與關於上帝國度這範圍更廣闊的教導有關。關於上帝國度的福音,這個教義塑造了新約神學的每一個層面。

    我們要分三步來看國度的福音。首先,我們要來思想福音的含義。第二,我們要探索上帝的國度這個基本概念。第三,我們要追溯這個主題在聖經歷史中不斷發展的意義。讓我們首先來看上帝國度福音的含義。

福音的含義

所謂國度的福音,就是向我們宣告國度的王,或是主的好消息,特別是我們想到新約是宣告關於耶穌的事,宣告國度的君王已經來到。不只是君王的來到,也宣告的已經具有的主權,或者基於耶穌基督的受死和復活,的王權已經得到確認。因此,就某個層面而言,好消息乃是宣告已經發生的某些事情。這對我們如何生活有著許多隱含意義。不過國度的好消息是,耶穌已經來到,不可思議的借著自己的死來勝過死。因此,上帝向我們宣告這個已經發生的好消息。雖然這其中,上帝的一些應許還有待全然實現,但福音已經隱含了它的永恆意義。

— 理查德·林慈博士

    耶穌在路加福音4章43節是這樣概括他工作的目的:

……必須……傳上帝國的福音。(路加福音443節)

    雖然“福音”這個詞在路加福音4章43節只出現過一次,但福音的概念實際上在這節經文裡出現了兩次。“福音”或“好消息”這個詞來自于希臘文名詞euangelion εαγγέλιον,這個術語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七十六次。euangelion εαγγέλιον這個詞的詞源,表明它的意思就是“美好的宣告”,或者“美好的資訊”。

    但是請注意,耶穌在這節經文中也說,他“必須傳”這福音。翻譯為“傳”的希臘文是euangelizo εαγγελίζω這個動詞,這術語和euangelion (εαγγέλιον)一樣,來自于希臘文術語的同一個詞族,意思就是“去傳、或宣告福音”,它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五十四次。這些說法出現的頻率表明,這概念對於新約聖經作者來說是多麼重要。

    今天許多福音派人士認為,福音是解釋了一個人要在基督裡找到救恩必須要採取的一些步驟。但這並不是耶穌當時的意思。雖然我們應當常做準備,與其他人分享如何成為跟從基督的人,但聖經中的福音,講的卻是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福音這個詞不是指任何個人或人群的得救,而是指上帝的國度得勝的好消息。

    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就需要認識到新約聖經的作者,其實是從舊約聖經的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本得出“傳福音”這說法。七十士譯本使用了我們之前提到的同一個動詞euangelizo εὐαγγελίζω二十次。這個詞是用來翻譯希伯來文basarבָּשַׂר這個動詞,它的意思就是“帶來或宣告好消息”。但是,就像撒母耳記上31章9節和撒母耳記下18章19節這樣的經文表明的那樣,當這些詞用來指君王和國度的時候,它們表明的是在戰鬥中得勝的好消息。這個觀察很重要,因為新約聖經中的“福音”是如此經常和上帝國度的得勝聯繫在一起。實際上,當耶穌在路加福音4章43節說:

……必須……傳上帝國的福音,(路加福音443節)

我們實際上可以把這句話翻譯成下面的樣子:

……必須……宣告上帝的國得勝的福音。(路加福音443節)

    當新約聖經講到上帝的國得勝的福音時,它指的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得勝。我們在這一課後面部分要看到這一點。所以,雖然可能一開始看起來有一點古怪,但我們卻應當承認,新約聖經中福音的基本概念,就是上帝的國度得勝的好消息。

    在看了國度的福音意思就是上帝的國度得勝的好消息之後,我們現在預備來探索上帝的國度本身這個基本概念。

上帝的国度

    在新約聖經中,至少有七次,上帝的國度是特別與福音聯繫在一起的。我們在馬太福音4章23節,9章35節,24章14節,路加福音4章43節,8章1節和16章16節,以及在使徒行傳8章12節看到“國度的福音”這說法,只不過是每一個地方說法稍有不同。這種出現的頻率指出把福音,或者得勝的資訊與上帝的國度聯繫在一起,這是非常重要。但要明白這一點,我們就必須首先明白,耶穌和跟從他的人在講論上帝國度的時候,他們指的是什麼意思。

上帝的國度就是上帝在的疆界治理上帝的子民。我們看到,從聖經創世記的第一,第二章開始,上帝的子民亞當和夏娃就與上帝有關係,上帝是他們的統治者,他們活在伊甸園,上帝同在的疆界。然後,因著罪,這關係遭到破壞,但是上帝重新整頓的國度。首先借著亞伯拉罕,接著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然後是透過摩西帶領人出埃及後,形成以色列國;而上帝最後是在的疆界——迦南地,統治祂的百姓以色列民。而基督的來臨使得上帝的計畫更加全然地應驗,我們看到上帝是透過膏立的君王基督來統治,而上帝的百姓包含猶太人和外邦人,他們來自所有的萬族、萬國和萬方。不過上帝全然掌權的所在是新耶路撒冷,我們屬天的家鄉,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個地理的區域。因此在新約裡,我們看到現今上帝的國度,是透過基督統管屬於上帝的民眾,他們是散佈在世界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和各個方言。上帝的國度並非存在於世界某個特別的地方,不是某個地理所在,而是在天上,是我們屬靈的家。不過新約也讓我們稍微窺看到當基督再來時,上帝的國度是什麼樣子。雖然這個國度現今多少是隱藏的,不為世人所見,然而當基督再來時,就會清楚彰顯出來。那時萬膝要跪拜,萬口要稱頌耶穌基督為主,而上帝要借著耶穌基督治理的百姓,就是那些認識的人,要在天上的新耶路撒冷呼叫上帝為天父。

— 康斯坦丁·坎贝尔博士

    聖經在兩個主要方面講到上帝的國度。在一方面,聖經經常從上帝毫不動搖的主權,或者不變地統管一切受造物的角度來講上帝的國度。聖經也講到上帝正在彰顯的國度,以及上帝是怎樣通過人類歷史來啟示他的王權。讓我們首先來看他毫不動搖的主權。

毫不动摇的主权

    好像歷代志上29章11節,提摩太前書6章15節這樣的經文,講到整個受造界都是上帝的國度,因為上帝過去和將來總是在統管他所造的一切。我們需要記住,聖經講上帝的主權是發生在兩個層面上的,既是在天上,也是在地上。

    關於在天上,聖經比如在列王紀上8章27節這樣的地方講到上帝的王權。在這節經文中,所羅門清楚表明,“天和天上的天”,是上帝創造的地方,“尚且不足上帝居住”。但是上帝依然屈尊俯就,從天上,在他的受造物面前啟示他自己。

    正如以賽亞書6章1節,歷代志下18章18節,約伯記1章6節,詩篇82篇1節,還有但以理書7章9到10節,以及新約聖經的經文,比如路加福音22章30節,還有啟示錄4到6章,都表明天是上帝在有形世界之上的宮殿,在那裡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上帝坐在天上的寶座上,聽彙報,垂聽禱告,思想,做計畫,發出王的命令。他指引屬靈的受造物在地上按他的命令列事。有時,他甚至讓特別蒙揀選的人類通過異象,得以進入他的王宮,差派他們去做服侍他的工作。在他天上的宮廷中,他按照他的公義和憐憫,宣告誰有罪和無罪,對屬靈的受造物、個人及萬民發出判決。但是,上帝在天上的行動,並不只是在指引他在天上的國度,他也是在他創造的下面地方,在這地上行使主權。

    雖然聖經講到上帝的國度時,講的是在天上和地上他毫不動搖的主權,但是,當耶穌和新約聖經作者講論地上的上帝國度時,他們所指的,就是我們稱為的上帝正在彰顯的國度。就是在這地上的領域,我們可以看到上帝如何通過人類歷史啟示他的國度。

正在彰显的国度

    正如我們剛才講過的,上帝過去現在和將來總是完全控制著他創造的世界。但是上帝國度的彰顯,指的是上帝用特別的方式,貫穿歷史啟示、彰顯和證明他對受造界的主權。所以,雖然聖經證實了上帝怎樣在天上啟示他的王權,但聖經作者把他們最大的注意力放在解釋上帝如何在地上彰顯他的王權。

    在起初的時候,上帝在伊甸園有形彰顯他的王權,他把第一對人類放在那聖潔的園子裡,差遣他們在全世界擴展他有形的國度。他們要作為帶著上帝君王和祭司形象的人,充滿和治理這地。但是,撒但引誘亞當和夏娃,給這國度帶來一次主要的挫折。作為回應,上帝咒詛他創造的世界,讓人類的任務變得更艱難。他把人類分成兩個敵對的陣營:那些服侍上帝的人,以及那些繼續與撒但聯合起來悖逆上帝的人。

    這種對抗貫穿聖經歷史有許多表現形式,帶給上帝的國度許多挑戰。但是,聖經一次又一次表明,到了最後,上帝要勝過所有反對他的。他的形象要取得勝利,充滿全地,在全地掌權,上帝國度的奇妙,要在每一處彰顯出來。在那時候,上帝對所有悖逆的得勝是如此浩大,讓凡受造的都要承認他是受造界的王。正如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2章10-11節描述的那樣: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腓立比書210-11節)

    耶穌和跟從他的人宣告的歷史終點,這充滿榮耀的異象,就是“上帝國度得勝的福音”。

    我們已經通過看福音和上帝的國度,勾畫了國度的福音這個基本概念。現在我們要來看這對上帝國度得勝的宣告不斷發展的意義。

不断发展的意义

    國度得勝的福音,是如此徹底貫穿在新約神學的構成當中,以致它在新約聖經的每一處地方,都是明確或隱含地表現出來。到了新約聖經成書的時候,對上帝國度得勝的盼望,已經發展出如此重大的意義,以致它滲透到了新約神學的每一個層面。

    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來追溯上帝的國度在新約神學中不斷發展的意義,但是,為了達到我們的目的,我們只是來看兩方面。首先,我們要思想,直到新約聖經成書的時候以色列的失敗。第二,我們要考查,在基督到來之前,對於上帝國度以色列的盼望。我們首先來思考以色列的失敗。

以色列的失败

    在罪把受造界和人類帶入咒詛中之後,上帝揀選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來完成他起初向亞當和夏娃頒佈的國度使命。上帝應許要讓亞伯拉罕的家族人數眾多,他給了亞伯拉罕的後裔應許之地,作為在全世界傳播上帝祝福的起點。在摩西和約書亞的日子,上帝進一步擴展了以色列人的特權和責任,讓他們勝過迦南人,以及迦南人服事的屬撒但的靈。後來,大衛、所羅門和一些其他以色列和猶大的君王取得了重要的勝利,把上帝的國度擴展到其他國家。實際上,在所羅門統治的高潮,以色列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充滿榮耀的帝國。

    儘管有這些特權,亞伯拉罕後裔的每一代人,都在某方面辜負了上帝的託付。但是上帝顯出忍耐,雖然他們犯罪,仍然使他們能夠繼續向前。讓人難過的是,一旦上帝的百姓建立起他們自己的國,有一個王朝,在首都有一座聖殿,以色列人的敗壞卻變得明目張膽,以致上帝要轉過來審判他們。上帝招來亞述和巴比倫這些邪惡的帝國,在戰爭中征服以色列。這些嚴重的挫敗最終除掉了大衛家族,毀壞了聖殿,摧毀了耶路撒冷,使大多數以色列人被擄。應許之地落入荒廢之中。在舊約聖經結束的時候,上帝國度的實現看起來已經完全消失了。到了新約聖經成書的時候,以色列上帝的國度已經在外邦人的暴政統治之下,在外邦人服事的屬撒但的假神之下受到嚴重挫敗,時間超過500年。

    不幸的是,現代的基督徒與這些經歷已經產生如此大的距離,以致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上帝的國度在以色列的挫敗是怎樣大大衝擊了新約神學。但是,以色列被外邦人轄制,這件事大大影響了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包括那些跟從耶穌的人的思想。第一世紀的猶太人不明白,以色列人被擄,這是否就是上帝有形國度的終結。上帝的國度是否還有任何盼望的好消息?這種氛圍讓新約聖經作者強調,上帝的國度還沒有終結,並不是所有的都失喪了,拿撒勒人耶穌已經宣告了福音,就是被擄要終結,儘管以色列失敗,上帝得勝的國度要在基督裡在全球範圍裡建立起來。

    我們已經看到通過以色列的失敗,這國度不斷發展的意義。我們現在準備來看,在被擄之後,對於上帝的國度,以色列的盼望。

以色列的盼望

    在舊約聖經中,上帝通過他的先知說話警告以色列人,因為他們對上帝不忠心,馬上就要遭遇失敗和被擄。但上帝有憐憫,也默示先知呼籲那些被擄的人悔改,盼望有一場重大勝利臨到。這些預言很複雜,但總體來說,以色列盼望實現的時候,那時上帝要挫敗他的仇敵,拯救他的百姓進入他充滿榮耀、世界範圍國度的祝福當中。

    我們可以在舊約聖經預言的許多地方看到這些盼望,但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只思想以賽亞書52章廣為人知的預言當中的兩處經文。首先,我們在以賽亞書52章7節看到:

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上帝作王了!這人的登山何等佳美。(以賽亞書527節)

    這一節經文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它明確提到了上帝國度得勝的佳音。它也密切對應了以賽亞書40章9節,在那裡以賽亞發出了類似聲明。這兩處經文更大範圍的上下文表明,這“佳音”指的是上帝的國度在以色列被擄結束之後史無前例的得勝。這些充滿盼望的預言,貫穿著第一世紀絕大多數猶太人的神學思想,它們也貫穿著新約神學,這就不會讓人感到奇怪了。

舊約的敘事,整體而言有個主題,就是流放,或是被擄,這個主旨可以追溯到伊甸園以及亞當和夏娃,而那在以色列的歷史裡只是概括的敘述而已。這些讓人鬱悶的事件一個接一個的穿梭於舊約的敘事裡,自然使人對被擄之後的光景生髮盼望。因此在舊約,特別是在以賽亞書裡,有很多關乎近期的預言,談到上帝要救回的百姓;但你如果把這預言連接回到創造的敘事,就會明白,單單是被擄的百姓回歸故土,對無法全然恢復修整在創世開始時那最原始而首要的破壞。因此,雖然舊約的先知們渴望近期的救贖,就是有個大能有為的君王來救贖以色列民,但是他們更盼望至終有君王身份的代表能徹底將上帝的子民拯救回來。

— 肖恩·麦克唐纳博士

    我們更仔細來看以賽亞書52章7節,就會看到它突出了與以色列盼望上帝國度得勝有關的四個特徵。

    首先,以賽亞說,那些信使要給錫安“報佳音”和“報好信”。這兩個說法都是對希伯來文動詞basarבָּשַׂר的翻譯,七十士譯本譯作euangelizo εαγγελίζω。正如我們前面看到的,新約聖經用這同樣的術語來指在基督裡上帝國度得勝的福音。

    第二,我們看到羅馬書10章15節引用了以賽亞書52章7節,保羅在這裡表明,基督徒的傳道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就是以色列被擄結束之後,報信的人是宣告佳音。

    第三,以賽亞預言說,這佳音就是宣告“平安”和“救恩”。在以弗所書6章15節,保羅講到基督徒“平安的福音”,在以弗所書1章13節,他提到“叫你們得救的福音”。

    第四,這一節經文最後的部分概括了福音,它宣告:“你的上帝作王了 。”這資訊構成了福音,就是耶穌和新約聖經的作者反復提到的“上帝國度的福音”,或者“上帝作王的福音”的基礎。

    我們已經看了以賽亞是怎樣在以賽亞書52章7節預言以色列盼望的來到,現在讓我們來看這一章的第10節。以賽亞在這裡預言了以色列盼望要看到的這場勝利的兩個方面。首先他預言上帝的敵人要失敗。

    以賽亞書52章10節前半部分明顯講到上帝敵人的失敗,以賽亞說:

耶和華在萬國眼前露出聖臂。(以賽亞書5210節)

    我們在這裡看到上帝“要露出聖臂”,意思是指他在爭戰中大能的膀臂要挫敗他的仇敵。

    當然,任何熟悉舊約聖經的人都知道,上帝很多次挫敗了他的仇敵。那麼是什麼讓這關於上帝得勝的預言變得如此特別?以賽亞在這一節經文中預言,上帝要”在萬國眼前”挫敗他的仇敵。換言之,以賽亞預言說,在以色列被擄之後,上帝要完全挫敗每個地方他全部的仇敵。他要剝奪他們的能力,把他們從地上除掉,送他們進入永遠的審判。

    第二,以賽亞書52章10節的後半部分告訴我們,上帝得勝,也要導致上帝的百姓得救,進入他國度的祝福。請聽以賽亞書52章10節的這一部分是怎樣說的:

地極的人都看見我們上帝的救恩了。(以賽亞書5210節)

    我們知道,上帝在舊約聖經時期不斷地拯救他的百姓,但是以賽亞在這裡預言的拯救,是“地極的人都看見”的。正如上帝仇敵的失敗是普世性的,他的拯救也是世界範圍和終級的,到了最後,上帝要拯救他的百姓,進入他喜樂、仁愛、公義、和平、興旺和無止境以他榮耀的同在為樂的國度裡。

    我們要在這一課後面的地方更仔細來看上帝得勝的這兩方面,但是,正如這些經文表明的那樣,對將要來到國度的預言,是貫穿在整本舊約聖經當中的。

    不幸的是,近2000年來傳統的基督教神學,已經讓新約聖經中國度的顯著地位變得含糊不清。在教會歷史不同的時候,基督徒已經正確強調了一些神學觀點,回應不同的問題。但是我們必須常常提醒我們自己,在新約聖經成書的時候,上帝國度的挫折是跟從耶穌的人心裡揮之不去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是比相信上帝的國度要在耶穌裡興起,取得史無前例的勝利來得更重要。出於這原因,新約神學是建立在上帝國度的福音這框架內的。

    在關於上帝的國度這一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介紹了新約神學中國度的福音這個突出主題。現在我們要來看第二個主要話題:國度的降臨是怎樣塑造了新約神學。

国度的降临

    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相信某樣事情將要發生,但是時候到了,實際發生的事情和我們想像的非常不一樣。在很多方面,這就是新約聖經作者的經歷。生活在第一世紀絕大多數的猶太人,對上帝國度的得勝將要怎樣來到有著確定的期待,但是起初跟隨耶穌的人都逐漸認識到,這得勝好像並不是按他們期待的樣式來到。所以新約聖經的神學在不同的方面,專注於解釋國度的得勝將要怎樣實際的臨到。

    要明白國度的降臨是怎樣影響了新約神學,我們就要首先來講一講人對上帝國度降臨的盼望,然後我們要看新約聖經的看法,我們把這稱作是國度的三重得勝。讓我們首先來思想,對國度降臨的盼望。

盼望

    在主後第一世紀,所有的猶太人即使只是在很小程度上堅守他們祖先信仰的,都盼望上帝得勝的國度降臨。他們都希望上帝要挫敗他們的仇敵,拯救他的百姓進入他國度的祝福。跟從耶穌的人也持這樣的盼望,但是,對上帝得勝的國度怎樣降臨,在什麼時候降臨,他們的盼望卻有一些很明顯的不同。

    在一方面,以色列的拉比和其他領袖教導上帝國度最終勝利要臨到的時候,他們指向人很熟悉的舊約聖經術語,比如,“末後的日子”,“耶和華的日子”。但他們也講到歷史的兩個重要世代。拉比們經常把現今罪、受苦和死的世代說成是“現今世代”(希伯來文是olamhazeh),把那在被擄之後公義、慈愛、喜樂、和平的世代說成是“將來世代”(希伯來文是olamhaba’)。

    他們教導說,“現今世代”在以色列受到咒詛被擄離開應許之地的時候達到低潮。當然上帝在現今世代之上行使主權,時不時以特別的方式啟示或證明他的王權。但是到了主後第一世紀的時候,上帝的百姓已經有好幾百年時間受到壓迫,得不到上帝國度的祝福。當時人廣泛的盼望,就是在那“將來世代”,上帝的敵人要被完全挫敗,從地上消滅,上帝的百姓要得救永遠進入上帝世界範圍國度那無法測度的祝福當中。

在聖經文學,或是我們討論聖經時,有時會看到這些詞語:現今(這)世代將來(末)世代,所謂現今世代,指的是人類生活的時期,就是從墮落之後至今的世代,是活在墮落的世界裡;而舊約先知們期待的將來世代則是上帝在某個層面上要恢復重建起初的樂園,將來會有新天新地,人的石心要被除去,我們會全然跟隨並行使上帝的旨意。人與人之間沒有暴力紛爭,即使在動物世界裡也不會有殘暴的狀況。

— 埃克哈德·施纳贝尔博士

    在第一世紀,不同的猶太教門派對於歷史從現今世代過渡到將來世代時要發生的事有著不同看法,但大多數門派都認同,從現今這個挫敗的世代到上帝得勝國度的世代之間的過渡,要通過一場災難性的戰爭實現。他們相信繼承大位寶座的彌賽亞,要帶領天上的天使和上帝忠心的百姓,勝過上帝在人間和靈界的仇敵。

    關於上帝不僅要挫敗在人間的仇敵,也要挫敗靈界仇敵的這種信念,得到整本舊約聖經的支持:例如,在出埃及記12章12節,上帝講到他不僅要挫敗埃及人,也要打敗埃及的諸神。在撒母耳記上5章1到12節,上帝與非利士人爭戰,也擊敗了他們的假神大袞。這就是為什麼以賽亞書21章9節把巴比倫的失敗與巴比倫諸神被毀聯繫在一起的原因。

    按照猶太人啟示災難文學的解釋,像哈該書2章6到9節,撒迦利亞書9到12章,以西結書38,39章這樣的舊約聖經經文,是對那一場重大的宇宙間爭戰的預言,在這場爭戰中,彌賽亞要帶領上帝的大軍得勝,勝過那些曾經轄制他們的列國和邪靈。彌賽亞要用這種方式挫敗上帝所有的仇敵,要拯救上帝所有的百姓進入他充滿榮耀、世界範圍內的國度。

    另一方面,儘管猶太人的這些看法廣為流傳,但跟從耶穌的人開始盼望上帝國度的得勝以不同方式來到。新約聖經作者就像他們同時代大多數人一樣,相信歷史分成兩個重大世代,他們認同彌賽亞要挫敗上帝在人間和靈界的仇敵,要救上帝救贖的百姓脫離“現今世代”,進入“將來世代”的祝福當中。但跟從耶穌的人最終相信,從現今世代到將來世代,過渡的方式是與他們當時大多數猶太人所相信的相反。

    首先,新約聖經作者和大多數猶太人不同,他們相信耶穌就是所應許的彌賽亞,所揀選的大衛的子孫,他要為上帝的國度帶來在世界內範圍最終的勝利。這種堅信耶穌就是彌賽亞的信念,深深塑造了他們在新約聖經中所寫的全部內容。

    我們可以在新約聖經給耶穌為王的稱號中,看到這種堅信耶穌就是彌賽亞君王的觀點。例如新約聖經用王的稱號“基督”來指耶穌有五百二十九次。基督Christos Χριστός這個希臘文單詞,是對舊約聖經希伯來文Meshiachמָשִׁיחַ這個說法的翻譯,從Meshiach這個說法,我們得到我們所說的彌賽亞這個術語。在起初的時候,這些術語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受膏者”,在舊約聖經時代,先知、祭司和君王,是以色列中特別受膏的職分,但是到了新約聖經的時候,“受膏者”或者“彌賽亞”,幾乎就是那要帶來向將來世代過渡、那一位偉大的大衛家族君王的同義詞。

    新約聖經用來稱呼耶穌的第二個君王的稱號,就是“上帝的兒子”,這說法,或者它的一些改變的形式,比如“子”,或“至高者的兒子”,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一百一十八次,這個術語表明,耶穌是以色列合法的君王。請聽在約翰福音1章49節中拿但業對耶穌說的話:

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約翰福音149節)

正如彼得在馬太福音16章16節承認他相信耶穌時說的那樣:

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1616節)

    這種說法和用在耶穌身上第三種君王的稱謂,“大衛的子孫”相似。我們在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中看到這說法至少二十次。它指的是耶穌是合法的,上帝設立的繼承大衛寶座的君王。

    例如天使加百列在路加福音1章32和33節向馬利亞宣告她受聖靈感孕時說:

耶穌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上帝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路加福音13233節)

    加百列在這裡用“至高者的兒子”這王的稱號來講耶穌,然後他解釋說,耶穌要坐“他祖大衛的位”上。路加記載說,耶穌“作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作為至高者的兒子,耶穌是要帶來上帝國度最終、沒有窮盡的勝利的那一位。

    所有這些經文都指向新約神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教導,耶穌就是那位要把上帝國度一切的完滿帶到地上來的彌賽亞。

    第二,初期跟從耶穌的人相信,他用他們和其他人都沒有料到的方式,引入從現今世代到那將來世代的過渡。

    請聽耶穌在馬太福音13章31到32節是怎樣啟示對上帝國度期望的這種改變的:

……對他們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 (馬太福音133132節)

    耶穌在這比喻中教導說,上帝得勝的國度開始的時候是小的,“好像一粒芥菜種”,在一段時間之內成長,然後要達到最後的頂峰。

    現代神學家經常把耶穌對將要來到的、上帝的彌賽亞國度的看法,稱為是“已經開啟的末世論”。這說法指的是這種觀念,就是彌賽亞的工作已經在地上顯明出來,但是最終的得勝,仍是將來要臨到的事。他們也把這稱為是“已然和未然”。換言之,上帝國度的勝利已經來到,但還沒有在完全中來到。這種對上帝將要來到國度勝利的觀點,賦予人對新約神學無數的洞見。

關於上帝的國度,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當耶穌宣告上帝的國度時,那是一個現今的實在情況嗎?是如他所言所行,已經臨到?還是一個未來的實體?學者們談到已經開的上帝國度,所謂已經開,就是包含現在和未來。耶穌宣告上帝的國度,是借著的話語和行動來到,特別是借著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和復活。因此,國度已經開始,但尚未完全。當上帝的國度完滿全備時,就會全然臨到地上,我們會得到一個榮耀的身體,進入與上帝永恆的關係裡。所以,我們現今是活在兩個境況之間,就是這國度已經開,但尚未完滿的時期。我們還活在這個肉身裡,活在這個墮落的世界上。然而上帝的國度已經來到,因為基督如今正在父神的右手邊掌權;也掌管我們的心思。所以國度已經來到,但也屬乎未來,因為尚未圓滿。

— 马可·斯特劳斯博士

    從總體來看,我們把新約聖經對於上帝國度臨到的觀點看成是一種三重得勝,這對我們就會有幫助。首先是在開啟,上帝通過耶穌的生死、復活和升天,通過耶穌在第一世紀的使徒和先知根基性的工作,開啟了國度的得勝。在這之後是延續,耶穌在他天上的寶座上推進上帝國度的勝利,耶穌要貫穿教會歷史繼續推動國度。最終耶穌要帶來國度的完滿,那時他要在榮耀中再來。這就是上帝國度最終的得勝,那時一切的邪惡都要被摧毀,上帝榮耀的國度要擴展遍滿全世界。

    當新約聖經作者讓自己專注於解釋各種各樣神學問題的時候,他們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根據耶穌彌賽亞工作的這三個階段來加以闡述。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國度的降臨改變了在第一世紀跟從耶穌的人的期望。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上帝國度的三重得勝在新約神學中至關重要的地位。

三重得胜

    上帝國度的得勝,要在耶穌作為彌賽亞的工作的開啟,延續和完滿中臨到,這個事實就在初期教會中引發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耶穌已經做成了什麼?他要在教會歷史中做成什麼?他再來的時候要做什麼?這些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第一世紀是如此重要,以致它們深深塑造了新約神學。新約聖經的作者指出這個事實,就是上帝的仇敵失敗,上帝的百姓得救,已經在基督第一次降臨的時候就開始了。這些事件要貫穿教會歷史繼續發展,最終在基督第二次得勝再來時達到完滿。

    我們時間有限,只能從兩個方向指出,這三重得勝是以一些怎樣的方式塑造了新約神學,我們這樣來看這個問題,會對我們有所幫助。首先,我們要看,新約聖經是怎樣解釋在上帝國度的三個階段中,上帝的仇敵遭遇失敗。然後我們也要來看,新約聖經對於在所有這三個階段上帝百姓得救的教導。讓我們首先來看上帝仇敵的失敗。

失败

    不信的猶太人認為,彌賽亞要擊敗上帝在人間和靈界的仇敵,新約聖經作者也相信這一點,但他們也認識到,耶穌要按照與他國度每一階段相應的方式成就這一切。

    新約神學強調,在國度的開啟中,耶穌的策略是兩方面的。一方面,他要對上帝靈界的仇敵施行上帝的審判。耶穌貫穿他的工作期間,把邪靈從他們佔據擁有權力的位置上驅趕出去,就這樣剝奪了他們的權力。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向上帝在人間的仇敵展現出上帝的憐憫。肯定的是,基督對人的憐憫,給他們帶來許多祝福,但這也進一步挫敗了邪靈,奪去了服侍它們的人。

    耶穌在馬太福音12章28-29節親自解釋了這種策略,他說:

我若靠著上帝的靈趕鬼,這就是上帝的國臨到你們了。人怎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傢俱呢?除非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財。(馬太福音1228-29節)

    耶穌來,捆綁鬼魔,或者說“捆住那壯士”,為的是“搶奪他的家財”。換言之,耶穌把鬼魔趕出去,釋放那些曾經落在鬼魔控制之下的人。

    正如我們也可以在約翰福音12章31-32節這樣的地方看到這種雙重策略,耶穌說:

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翰福音1231-32節)

    再一次,在國度開啟的時候,耶穌直接攻擊邪靈,這世界的王,撒但。耶穌把他趕出去,奪去了他的權力,但是伴隨著這種針對撒但的積極進攻,耶穌也向人類傳講救恩。

有時人們會有疑問,得勝的基督這個觀點,與基督為我們的罪而受死,成為代贖的祭,怎麼會有關連?在約翰福音第12章,耶穌第三次提到人子要被舉起來,像摩西在曠野舉蛇一樣。在那裡,耶穌特別把他被舉起來,與世界的統治者要被趕逐出去,相聯並提。所以,耶穌是取了受咒詛的蛇的位置,他進入死亡,從中摧毀死亡。基督首次的得勝,是借著被舉在十字架上的死而摧毀死亡。

— 麦克尔·葛罗道牧师

    上帝靈界仇敵被擊敗,這對於基督開啟的工作來說如此重要,以致正如在希伯來書2章14,15節這樣的經文中,新約聖經作者是從這同樣的雙重策略角度來描寫基督在十字架上贖罪的死。他們清楚表明,耶穌通過他的死,打破了撒但轄制人類的權勢。耶穌通過為人類的罪贖罪,就釋放了那些曾經作罪和死奴僕的人,使他們得自由。

    這些觀念在歌羅西書2章15節清楚表明出來,使徒保羅寫道:

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歌羅西書215節)

    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釋放他的百姓得自由,脫離罪的轄制,鬼魔的勢力和權柄就失去了顯著地位。

    在這樣的光照下,以弗所書4章8節把耶穌的復活和升天描寫為擄掠了服事撒但的人,這就並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以弗所書48節)

    正如這一節經文表明的,當男男女女來相信基督,這就好像基督把他們當作是掠物,從撒但的國度擄掠回來一樣。

    這種擊敗上帝靈界仇敵的策略,也表現在基督的使徒在使徒行傳中開啟性的工作上。使徒效法耶穌的榜樣,在外邦人中傳講福音時,多次把鬼趕出去,就這樣使撒但失去了許多作他僕人的人。

    那麼當我們思想貫穿教會歷史基督國度的延續時,我們發現跟從基督的人,要追隨耶穌在開啟國度時使用的策略,這就不奇怪了。我們現在不是關注基督勝過上帝在人間的仇敵,而是關注那些反對上帝之道的邪靈。

    雖然許多當代的基督徒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但新約聖經的國度神學經常提醒我們,耶穌的教會並不是與人爭戰,而是與撒但和其他邪靈爭戰。我們的責任就是與上帝的這些靈界仇敵爭戰。

    這就是為什麼在比如以弗所書6章11-12節這樣的經文中,新約聖經把我們遇到困難和掙扎解釋為是與邪靈的爭戰。我們在當中看到:

要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611-12節)

    很多時候現代基督徒認為,他們生活中的掙扎是僅僅與人的衝突,但我們在這裡看到,教會面對的衝突,實際上是與“魔鬼”,“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我們就能剝奪這些反對上帝國度的邪靈的能力。

    這一節經文並不是強調貫穿基督教會歷史,屬靈爭戰是基督國度一個層面的唯一一處經文。我們也可以從一些其他經文,如以弗所書4章27節,提摩太前書3章7節,提摩太后書2章26節,雅各書4章7節,彼得前書5章8節,約翰一書3章8節和猶大書第9節,看到我們經歷與撒但和邪靈不斷的爭戰。但與此同時,我們看哥林多後書5章20節的時候,也一定要把上帝的憐憫加給他在人間的仇敵。

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象上帝借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哥林多後書520節)

    我們效法保羅的榜樣,作為基督的使者,上帝國度的代表,通過努力讓上帝人間的仇敵與他和好,就繼續挫敗上帝在靈界的仇敵。

    新約神學也把上帝仇敵的失敗與基督國度的完滿聯繫在一起。但很重要的就是要看到,在完滿的時候,耶穌的策略發生了劇烈改變。基督再來的時候,他不再把憐憫賜給上帝在人間的仇敵。基督而是要帶領我們,與上帝在靈界和人間的仇敵展開爭戰,使他們徹底失敗,從地上被消滅,受永遠審判。

    請聽啟示錄19章13-15節是怎樣描寫在完滿的時候,上帝在人間的仇敵要被擊敗的:

他的名稱為上帝之道。在天上的眾軍……跟隨他。有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示錄1913-15節)

    類似,啟示錄20章10節描寫了基督榮耀再來的時候,是最終審判邪靈和撒但的時候:

那迷惑他們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裡,就是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晝夜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示錄2010節)

    當然我們只是對這些問題作了簡單概述,但是我們可以從這些例子看到,新約聖經的作者認為,一次又一次澄清國度得勝的這個方面,這很重要。他們強調進攻邪靈的優先重要,強調在國度開啟和延續期間,向上帝在人間的仇敵彰顯慈愛;但他們也指出,到了最後,當基督再來的時候,上帝在人間和靈界的仇敵都要落在他永遠的審判之下。這些強調的地方都證實了,擊敗上帝的仇敵,這是新約聖經國度神學的一個至關重要特徵。

上帝的國度已經開始,就在這裡,但它也持續拓展,直到成全完滿。也因此人們會問這個問題:耶穌是否已經勝過的仇敵?當然,首先,最重要的得勝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打敗撒旦。就某個意義上,這個重要的戰役已經打過而且得勝了。這就是為什麼,例如在示錄12章,對於控告弟兄的那一位,聖徒們已經借著羔羊的血勝過他,他們打敗了撒旦;示錄12章以比的方式描述他們是借著羔羊的血勝過撒旦;所以這個戰役已經打過而且得勝了。不過就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那樣,希特勒雖然看到戰爭已經快要結束,可是他還是不願停戰。他滿心憤怒,因為知道自己的時間已經是不多了。這也是撒旦的寫照,也因此撒旦現今越來越倡狂。每次當福音傳揚出去,更多人歸信耶穌,當公義存立於個人的生命,彰顯在地方教會,或是任何形式的次文化裡,那就是顯明撒旦、還有那些喜歡黑暗的仇敵持續的被打敗。朝向至終得勝的軌道就是世上的國要成為我主和基督的國度,而要掌權直到永遠。關鍵是這樣的軌道已經確立,如同腓立比書2章描述的,萬膝都要跪拜,萬口都要承認耶穌是主,因為根本的勝利已經贏得了。這個得勝需要在某些層面上展現出來;如今許多靠著聖靈大能,樂意順服主的人,他們的生命就彰顯出這個得勝。但至終所有的人都要屈膝跪拜。

— 唐纳德·卡森博士

    我們已經看了上帝國度的三重得勝是怎樣包括了擊敗上帝的仇敵,我們應當指出,上帝百姓的得救,也在新約神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得救

    如果國度的開啟有一個方面,對大多數讀者來說都是很明顯的,這就是上帝的百姓得到拯救進入國度祝福當中了。例如,福音書如此關注耶穌所行神跡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些神跡表明了耶穌帶到地上來的國度祝福。耶穌所行的神跡,是暫時讓人預先嘗到國度祝福的滋味,這些祝福是上帝的百姓在那將來的世代永遠享受的。除此以外,耶穌關注貧窮人和那些在其他人手下受苦的人要得到社會公義,這也表明了國度的重要祝福。

    耶穌和他的使徒先知所行的神跡和社會公義,是異乎尋常的祝福,但是在上帝國度開啟階段最大的祝福,就是基督給所有相信的人帶來永遠拯救的這份恩賜。

    這就是為什麼在歌羅西書1章13-14節,保羅描寫領受在基督裡的救恩,就是得救從一個國度遷移到另外一個國度的原因。

他救了我們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我們在愛子裡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歌羅西書113-14節)

    得救進入國度祝福這個主題,也可以説明我們理解,為什麼新約聖經如此強調聖靈的工作,到了使徒工作結束的時候,聖靈澆灌在跟從基督的人身上,這就成了賜給每一個相信的人,那將要來到世界的一個祝福。我們在哥林多後書1章21-22節看到:

……膏我們的,就是上帝。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哥林多後書121-22節)

    這一節經文明顯對應著以弗所書1章14節。兩處經文都表明,聖靈是基督加在我們身上的“印”,他是“憑據”。用另外一句話說,聖靈,在我們今天生活中上帝的能力,是跟從基督的人在基督榮耀再來時要領受的那偉大基業的第一部分。

    新約聖經也講到,在基督國度延續期間上帝百姓得救的問題。在持續的教會生活中,新約聖經作者鼓勵跟從基督的人要記住,上帝是怎樣已經拯救他們進入他國度的祝福。新約神學強調,上帝不僅已經拯救我們脫離對我們罪的審判,也繼續把聖靈這恩賜賜給他的教會。例如請聽哥林多前書4章20節是怎樣說的:

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哥林多前書420節)

    在這裡,就像在許多其他地方一樣,保羅所講的“權能”,就是聖靈的能力。

    上帝的靈是上帝賜給他百姓祝福奇妙的實在,是我們天天經歷的。他使我們成聖,在我們的生活中結出他聖靈的果子,用喜樂充滿我們,用他的大能給我們加力,抵擋我們的仇敵。儘管在基督教會的許多分支中,人今天不強調聖靈在信徒生活中的作用,但聖靈卻是基督國度延續期間我們得到的最大祝福。

    新約神學也鼓勵跟從基督,生活在他國度延續階段的人,把他們的盼望牢牢地放在那將要臨到國度中更大的祝福上。

    希伯來書12章28節呼籲跟從基督的人,看到那仍然是在將來的國度祝福,繼續忠心:

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上帝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上帝。(希伯來書1228節)

我們在雅各書2章5節看到:

上帝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他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嗎?(雅各書25節)

    雅各呼籲教會不要再對富人偏心,因為領受國度的,並不是有錢人,而是那些“在信上富足”和“愛他之人”,他們“承受他所應許”的國。

    耶穌開啟國度的時候,他拯救他的百姓進入國度的祝福當中,國度的祝福貫穿歷史,在教會生活中延續。但聖經教導說,上帝的百姓完全得救進入上帝國度的祝福,這只能到國度最終完滿的時候才會成就。在完滿的時候,上帝的百姓要完全經歷所有應許的國度祝福。我們在啟示錄11章15節看到:

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示錄1115節)

    基督再來的時候,這世上的國要被上帝得勝的國完全取代。

    請聽啟示錄5章9-10節是怎樣講到天上的受造物歌唱讚美基督的:

你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上帝,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上帝,在地上執掌王權。(示錄59-10節)

    在完滿的時候,上帝的百姓要得救,“成為國民,作祭司”,“在地上執掌王權”。

當我們想到耶穌再來,贏得最後的勝利時,我們不要只認為耶穌是以法國人談論的不可抗拒之力,或是赤裸裸地運用強權,全面性的征服的仇敵。示錄講到從耶穌的口中有利刃出來,那必然是上帝話語的利劍,是公義的利劍,而最後的審判也包含著要將隱藏的事曝露出來。對聖徒而言,特別在新約的範疇裡,伸冤是主要的議題之一。他們相信耶穌,照著耶穌的教訓,將另一個臉頰轉過去讓人打,愛仇敵,並且做一些世界認為是全然愚昧的事情。因此,在審判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要顯示出來,都要變得清楚透明,真象要顯露,對聖徒而言,那是可喜的消息;但是對於那些抗拒耶穌和的資訊,並且行惡的人,那卻是可怕的消息。

— 肖恩·麦克唐纳博士

    正如我們可以看到的,新約聖經作者讓人關注在耶穌作為彌賽亞工作的每一個階段,上帝仇敵的失敗,以及他百姓得救進入國度的祝福。雖然這些元素可能一眼看上去互不相關,但新約神學確實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加以強調,因為它們表明出一個至關重要的主題:在基督裡上帝國度得勝的臨到。

结论

    我們在這一課已經看了在新約神學中上帝國度的重要性。上帝的國度,這並不是一個次要,或處於邊緣地位的新約聖經教導,而是塑造了新約聖經作者教導的核心內容。我們已經探索了國度的福音是怎樣體現出這一點的。我們也已經看了新約神學是如何關注在基督國度在開啟、延續和完滿的階段中國度的降臨。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說新約聖經的信仰完全是關乎上帝的國度,這並不誇張。新約聖經的神學強調上帝國度得勝的福音或好消息,這得勝如何在基督國度的三個階段已經來到、正在來到、將要來到。這些基本的上帝國度的概念,表明了新約聖經中一些最為重要的主題。記住這些,要大大幫助我們理解新約神學,並且我們要在新約聖經教導中發現新的重要意義。毫無疑問,在基督裡上帝國度的主題,是支撐新約神學方方面面的基礎。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rtv-download-icon_工作區域-1.png

全系列下載

更多資訊請上:
IIIM(第三千禧年)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Tags: , , , , ,